高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及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文明礼仪教育结题报告初稿

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明礼仪”? 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下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 这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 “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当今社会,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直接侵袭和影响着广大高中学生。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有些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智商的学生, 同时我们还肩负着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教会他们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的责任.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共同发展的社会新人. 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常识, 去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 这正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它强调的就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此课题的研究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四会”过程中体现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途径, 总结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构的一般方法。

2、归纳总结在新的德育工作环境下建立有利于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的新的长效机制。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 并促进学生实现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4、建构课题研究,建构我校德育教育新形势下文明礼仪教育的新体系, 创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展、总结、实践的发展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理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主体间性教育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的共在关系,主体间性教育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本质所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外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

3、主体性教育理论

孙喜亭认为:强调教育主体功能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对待,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变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工具的教育,以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以主体身份出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王道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黄崴认为教育是人的主体发展的过程,同时认为“主体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5、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即自我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这一理论主要应用于人的认知领域活动中。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元认知应用于德育主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认知、监控和调节。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

4.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指的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

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在本课题中对有突出特点的学生(主要是表现很突出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以便优秀学生的成长对课题组有启发意义,而对问题学生的跟踪研究将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法,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转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最后达到教育目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四. 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初期研究—中期研究—终期研究)——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机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1、初期研究(时间)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由政教主任叶如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内容见《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表一、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阶段研究小结:本阶段,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建设改善学校的技术设备,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时间需确定)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篇二: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来研究高中学生德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倍加重视,我校的<<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被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龙高级中学学生礼仪规范》和《来龙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练习,开展文明班级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治理。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行为教育,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动。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

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 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 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 增强礼仪修养, 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 、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指农村高中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

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把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篇三: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 于忠生孙鸿儒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

1 、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

2 、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 、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 4 、让所有学生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5 、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6 、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

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2、活动内容序列: 低段 、中段、 高段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转变教育 ,学会做人、热爱学校 、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 。培养学习兴趣勤奋学习 、积极探索 、自尊自爱 、团结友善 、自律慎独 。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从 2012 年 4月到 2014 年5 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2012 年 3 月份) 1 、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2 、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12 年 4 月 -2014 年 4 月) 1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

2 、制定出学段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

3 、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经验。 4 、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

5 、举办校内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6 、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礼仪标准与要求 层次一:制定计划、分年段进行训练

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层次二: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

第二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 (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 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

篇一:文明礼仪教育结题报告初稿

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明礼仪”? 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下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 这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 “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当今社会,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直接侵袭和影响着广大高中学生。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有些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智商的学生, 同时我们还肩负着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教会他们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的责任.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共同发展的社会新人. 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常识, 去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 这正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它强调的就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此课题的研究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四会”过程中体现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途径, 总结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构的一般方法。

2、归纳总结在新的德育工作环境下建立有利于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的新的长效机制。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 并促进学生实现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4、建构课题研究,建构我校德育教育新形势下文明礼仪教育的新体系, 创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展、总结、实践的发展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理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主体间性教育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的共在关系,主体间性教育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本质所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外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

3、主体性教育理论

孙喜亭认为:强调教育主体功能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对待,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变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工具的教育,以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以主体身份出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王道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黄崴认为教育是人的主体发展的过程,同时认为“主体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5、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即自我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这一理论主要应用于人的认知领域活动中。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元认知应用于德育主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认知、监控和调节。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

4.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指的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

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在本课题中对有突出特点的学生(主要是表现很突出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以便优秀学生的成长对课题组有启发意义,而对问题学生的跟踪研究将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法,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转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最后达到教育目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四. 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初期研究—中期研究—终期研究)——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机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1、初期研究(时间)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由政教主任叶如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内容见《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表一、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阶段研究小结:本阶段,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建设改善学校的技术设备,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时间需确定)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篇二: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来研究高中学生德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倍加重视,我校的<<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被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龙高级中学学生礼仪规范》和《来龙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练习,开展文明班级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治理。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行为教育,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动。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

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 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 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 增强礼仪修养, 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 、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指农村高中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

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把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篇三: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 于忠生孙鸿儒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

1 、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

2 、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 、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 4 、让所有学生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5 、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6 、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

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2、活动内容序列: 低段 、中段、 高段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转变教育 ,学会做人、热爱学校 、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 。培养学习兴趣勤奋学习 、积极探索 、自尊自爱 、团结友善 、自律慎独 。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从 2012 年 4月到 2014 年5 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2012 年 3 月份) 1 、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2 、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12 年 4 月 -2014 年 4 月) 1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

2 、制定出学段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

3 、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经验。 4 、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

5 、举办校内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6 、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礼仪标准与要求 层次一:制定计划、分年段进行训练

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层次二: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

第二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 (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 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


相关内容

  • 结题申请书
  • 课 题 结 题 申 请 书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课题主持人:陈大鹏 所属学校:蕲春县白河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5年6月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蕲春县白河中学于2012年9月申请了"农村初中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 ...

  • 小课题申报
  • 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实施方案 导读: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经典的最直接的载体,这一载体应该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 ...

  •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摘要:礼仪是文明的象征,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际交往愈加频繁,各种场合的礼仪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日益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一个人 ...

  • 文明礼仪课题
  • <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 ...

  •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神木县矿区一小 二0一六年十月 二年级组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矿区一小 王冬梅 一.课题的名称: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

  •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个人总结
  •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个人总结 陈天明,男,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1963年7月生,198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毕业,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在职大学本科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函授本科),xx年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西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共6篇)
  • 篇一:幼儿园开题报告 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 峰峰矿区滏泉幼儿园 鹿国栋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形成文明交往习惯.为此,我们在幼教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将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 ...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总指导,以我校学校工作计划为主线,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整顿班级风气和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加强初中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高中生自强奋进的成才意识,促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注重课改实践,探索德育新方法,用新理念和新方法 ...

  • 201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 校长室[2014]10号 201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实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加强规范管理,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之路,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