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6检测还原糖

专题56 检测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要求:Ⅱ

考纲解读:

1.理解还原糖鉴定过程

2.理解蛋白质鉴定过程

3.理解脂肪鉴定过程

考点: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

【技能方法】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2.物质鉴定实验中重要操作归纳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的要求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记准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3.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归纳

【基础达标】

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是蛋白质,洗出来的白浆是淀粉,所以鉴定所用的试剂应该是双缩脲试剂、碘液。

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甲基绿应是将DNA染成绿色,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3.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

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材料的要求是:①含糖量高,且必须是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便于观察。马铃薯块茎中含有的糖大多是淀粉,还原糖含量极少。用于脂肪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种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用于蛋白质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常用的是大豆和鸡蛋清(蛋白)。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双缩脲试剂

【答案】C

【解析】

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现配现用

B.脂肪的鉴定过程一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答案】A

【解析】

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但成分的浓度不同;脂肪鉴定中,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组织细胞中脂肪鉴定中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能力提升】

1.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

碘液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验脂肪的 存在,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紫 色。分析表格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 蛋白质。在脂肪的切片法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如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D

【解析】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的颜色)。

4.下表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蔗糖溶液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蓝色,③是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蔗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且蔗糖不是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5.(2012•江苏卷,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

列表中编号①所述内容中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故A不正确;②所述内容中糖原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故B不正确;③中各项内容均正确;④所述内容中核酸分为DNA和RNA,甲基绿染液只能用来鉴定DNA,故D不正确。

【终极闯关】

1.(2012广东卷)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

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用于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溶液中含有蛋白质,不含淀粉,A项错误;乙溶液中含有淀粉,不含还原糖,B项错误;混合溶液遇碘呈蓝色,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淀粉,C项错误;甲、乙混合后淀粉含量减少并产生了还原糖,说明甲溶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部分水解产生了还原糖,D项正确。

2.(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蔗糖等还原性糖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

B.在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

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

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蔗糖是非还原性的二糖;双缩脲试剂B液为蓝色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时,会产生较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会影响观察;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时,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3.(2015届江苏省连运港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

②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则导致实验失败,①符合题意;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不会导致实验失败,②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不符合题意;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导致实验失败,④符合题意。故选B。

4.(2015湖南省湘中名校联考)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答案】D

【解析】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B项正确;脂肪与苏丹IV反应显红色,脂肪与苏丹III反应显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通常显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明显,鉴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苏丹IV,C项正确;甘蔗茎中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

5. (2013课标全国卷Ⅰ)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

【解析】

(1)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能将脂肪染成红色。

(2)油料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要转变成糖类;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最大差异是糖类比脂肪中含的氧元素多。

(3)实验第11d干重开始增加的原因是形成的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光合

作用的外界条件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等,再结合题目所

给的情景“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可推出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强度和所需的矿质元素。

专题56 检测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要求:Ⅱ

考纲解读:

1.理解还原糖鉴定过程

2.理解蛋白质鉴定过程

3.理解脂肪鉴定过程

考点: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

【技能方法】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2.物质鉴定实验中重要操作归纳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的要求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记准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3.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归纳

【基础达标】

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是蛋白质,洗出来的白浆是淀粉,所以鉴定所用的试剂应该是双缩脲试剂、碘液。

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甲基绿应是将DNA染成绿色,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3.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

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材料的要求是:①含糖量高,且必须是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便于观察。马铃薯块茎中含有的糖大多是淀粉,还原糖含量极少。用于脂肪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种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用于蛋白质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常用的是大豆和鸡蛋清(蛋白)。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双缩脲试剂

【答案】C

【解析】

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现配现用

B.脂肪的鉴定过程一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答案】A

【解析】

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但成分的浓度不同;脂肪鉴定中,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组织细胞中脂肪鉴定中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能力提升】

1.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

碘液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验脂肪的 存在,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紫 色。分析表格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 蛋白质。在脂肪的切片法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如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D

【解析】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的颜色)。

4.下表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蔗糖溶液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蓝色,③是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蔗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且蔗糖不是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5.(2012•江苏卷,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

列表中编号①所述内容中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故A不正确;②所述内容中糖原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故B不正确;③中各项内容均正确;④所述内容中核酸分为DNA和RNA,甲基绿染液只能用来鉴定DNA,故D不正确。

【终极闯关】

1.(2012广东卷)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

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用于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溶液中含有蛋白质,不含淀粉,A项错误;乙溶液中含有淀粉,不含还原糖,B项错误;混合溶液遇碘呈蓝色,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淀粉,C项错误;甲、乙混合后淀粉含量减少并产生了还原糖,说明甲溶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部分水解产生了还原糖,D项正确。

2.(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蔗糖等还原性糖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

B.在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

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

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蔗糖是非还原性的二糖;双缩脲试剂B液为蓝色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时,会产生较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会影响观察;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时,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3.(2015届江苏省连运港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

②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则导致实验失败,①符合题意;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不会导致实验失败,②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不符合题意;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导致实验失败,④符合题意。故选B。

4.(2015湖南省湘中名校联考)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答案】D

【解析】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B项正确;脂肪与苏丹IV反应显红色,脂肪与苏丹III反应显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通常显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明显,鉴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苏丹IV,C项正确;甘蔗茎中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

5. (2013课标全国卷Ⅰ)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

【解析】

(1)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能将脂肪染成红色。

(2)油料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要转变成糖类;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最大差异是糖类比脂肪中含的氧元素多。

(3)实验第11d干重开始增加的原因是形成的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光合

作用的外界条件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等,再结合题目所

给的情景“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可推出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强度和所需的矿质元素。


相关内容

  • 初升高化学教材
  • 重庆出版社 价格:13.8元 主编:张伟 目录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化学常用计量及化学计算 第一节物质的的量 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 ...

  • 专题7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 专题7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考点二原电池设计 例3.已知酸性高锰酸钾与锌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 5Zn +16H+ ===2Mn2+ + 5Zn2+ +8H2O 请运用原电池原理结合上述反应设计成带KNO3盐桥的双液原电池并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外电路电子流向. 考点三 原电池 ...

  • 高一.高二重要化学方程式过关检测
  • 高一.高二重要化学方程式过关检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专题一 金属元素 高一第二章 钠 1.钠与氧气:常温:点燃: 2.锂在氧气中燃烧: 3.钠与水: 碱金属(R )与水反应的通式: 4.钠与硫酸反应: 5.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过氧化钠与水: 7.潜水艇里供氧剂 ...

  •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
  •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

  •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专题一
  •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一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2015·北京卷,2)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 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解析 ...

  • 专题 生物的新陈代谢
  • 专题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网络导学 [本专题包括必修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选修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选修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调营养素. .影 (一)高考命题趋势 1.从考点内容看 本专题知识涉及植物代谢 (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每个知 ...

  • 高中生物专题1.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 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 红细胞 B. 叶绿体 C. 线粒体 D. 洋葱表皮细胞 4. 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多糖.蛋白质和DNA 18.植物 ...

  • 溴碘的提取
  •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取化学物质 溴.碘的提取及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预习案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预习P44-47页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 专题一细胞结构与功能
  • 专题一 细胞结构与功能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 RNA)构成 (2)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现象,因此只能有活细胞培养病毒. eg 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 (3)病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