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第一周(2月13日——2月19日)

小学现代诗教学反思

——以《长城和运河》为例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彭静 《长城和运河》作为本册书的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极力颂扬了长城、运河的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纵观苏教版的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一首现代诗,我认为现代诗的课文,应该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再通过仿写掌握诗歌的形式,进而拓展延伸写法。所以在教学《长城和运河》时,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平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习,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现代诗歌看似浅显易懂,如果匆匆带过,只是让学生背诵,那蕴藏在诗歌里的感情学生便不易理解,反复诵读再加上迁移仿写,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和感情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周(2月13日——2月19日)

小学现代诗教学反思

——以《长城和运河》为例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彭静 《长城和运河》作为本册书的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极力颂扬了长城、运河的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纵观苏教版的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一首现代诗,我认为现代诗的课文,应该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再通过仿写掌握诗歌的形式,进而拓展延伸写法。所以在教学《长城和运河》时,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平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习,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现代诗歌看似浅显易懂,如果匆匆带过,只是让学生背诵,那蕴藏在诗歌里的感情学生便不易理解,反复诵读再加上迁移仿写,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和感情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内容

  •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随堂课,教学内容是诗歌<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诗歌从 ...

  • 二年级上第十三课长城和运河
  • 第十三课: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 ...

  • 1.长城和运河(2--2)doc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并通过图片.课件,进一步感悟了长城和运河的壮丽.前者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后者却不是那么轻松.主要是学生的年龄.阅历所致.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在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图片进行理解.从而真正理解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丽,体会诗的含义. 1.长城和运 ...

  •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运河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方案 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宋关庙小学 杨茂才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 ...

  • 长城和运河教案(第一课时)
  • 单 课 时 元 第 1 单元 主 备 人 课 题 李岩 1.长城和运河 执 教 李岩 人 课 新授 型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 学 目 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 料,加深对 ...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二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要读出情感. 教具准备: 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

  •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

  •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1长城和运河教案
  • 1.长城和运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图片与上下文理解词义.把握奇迹"奇异"之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逐步先后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读课后第一行的生字,会写第二行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一读.圈一圈.看一看(插图 ...

  • 13长城和运河(沪教版)
  • 第13课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壮.曲.创.迹.华.飘.京.堂"8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