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会议知识点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祸水东引:

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

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

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

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

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

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

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

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

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

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 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

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 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祸水东引:

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

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

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

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

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

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

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

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

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

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 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

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 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慕尼黑阴谋"
  • 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慕尼黑阴谋" 案例实施的背景 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理念,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和准则.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证明:听和看 ...

  • 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强化(人教版)
  • 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强化(一)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何时何地: 14世纪 .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 但丁 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 葡萄牙 .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

  •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学案
  • 九年级历史学案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 清河中学 张 梅 教师寄语: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复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内容
  •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 (1939--1945年) [考点展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世界反法 ...

  • 综述:网络安全.金融危机影响及与俄罗斯关系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关注热点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2/04/c_121051073.htm 综述:网络安全.金融危机影响及与俄罗斯关系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关注热点 2011年02月04日 22:53:4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德国慕尼黑2月4日电综述:网络安全.金融危机影响 ...

  •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__导学案
  •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导学案 2015年11月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 发和扩大的主要事件. [学习目标] 1.理解绥靖政策(主要表现:慕尼黑阴谋)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 ...

  •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资料
  • 两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并疯狂扩军备战,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分别是 . . ②两大集团在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劣 ...

  • 单元滚动检测卷(五)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滚动检测卷(五) [测试范围:世界现代史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4·揭阳]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 ...

  • 两次世界大战
  •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九.两次世界大战 选择题 1.(2011河南三门峡一模)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得"类似的总战略&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