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重拾乡村文化价值

《 农民日报 》( 2015年01月29日   03 版)

张英洪

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相互依存、功能互补。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重新拾取乡村文明,不仅是应然之义,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径选择。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并利用乡村价值不仅是当前整个社会的乡愁关怀,而且是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在高下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功能互补的关系。城市文明是农村文明孕育出来的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在乡村。所以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两种文明要相互取长补短。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正加速推进。然而在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对乡村文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生活垃圾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过量农药化肥使用和工业添加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迁徙流动对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几千年乡村居住方式和传统习俗在集中上楼的大背景下正消失于无形;传统熟人社会的社会格局面临肢解。

城市化、现代化对乡村文明价值造成的破坏是因为城市文明、工业文明标签化地高于乡村文化,在城乡变革过程中缺少自下而上的基于农民主体的考虑,在实践中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导向,忽视了乡村文明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巨大价值贡献。

实际上,乡村文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乡土中国,也必将在未来城乡格局发挥重要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并把乡村文明价值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乡村文明对社会的价值至少体现在生产、生活、生命、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六大方面。乡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空间和载体。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认为住在几十层楼上,就忽视楼底基座的价值。我们可以不要手机、不要豪车,但不能没有粮食。人类从乡村走来,乡村孕育了人类的真正家园。即使进入了城市社会后,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口居住生活在乡村。乡村是大自然为人类修建的生命乐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不仅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也提供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态环境。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蕴涵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重新认识并保护乡村的生态价值是新的时代课题。“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乡村文化中更多的是自然、情感和纯朴,更具有生命的自然感和归属感。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旅游,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旅游,是一种接地气、净化心灵的旅游。

然而,城镇化不是“亲乡村”的发展过程,不会自然而然地、恰如其分地汲取乡村文明的长处,需要转变观念,不能以城市的观念去改变农村,以城市的观念消灭、取代农村。必须树立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具有同等价值,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不强行改变乡村生活形态。除了要改变观念,还需要约束权力、公权的随意性(尤其是城镇化占主导地位背景下的公权)。此外,工商资本的下乡逐利,在给农业生产带来现代生产要素的同时,也对乡村社会组织形态、乡村个人尊严和权力构成了不能忽视的影响和挑战。对资本要趋利避害,既不是彻底消灭,也不是盲目放纵,要驾驭工商资本。

农业和乡村文明不应是传统和落后的代名词,而应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一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也不能摆脱土生土长的文明传统,要弘扬乡土文明中优秀的一面。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重新拾取乡村文明,不仅是应然之义,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径选择。

《 农民日报 》( 2015年01月29日   03 版)

张英洪

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相互依存、功能互补。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重新拾取乡村文明,不仅是应然之义,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径选择。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并利用乡村价值不仅是当前整个社会的乡愁关怀,而且是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在高下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功能互补的关系。城市文明是农村文明孕育出来的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在乡村。所以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两种文明要相互取长补短。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正加速推进。然而在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对乡村文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生活垃圾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过量农药化肥使用和工业添加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迁徙流动对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几千年乡村居住方式和传统习俗在集中上楼的大背景下正消失于无形;传统熟人社会的社会格局面临肢解。

城市化、现代化对乡村文明价值造成的破坏是因为城市文明、工业文明标签化地高于乡村文化,在城乡变革过程中缺少自下而上的基于农民主体的考虑,在实践中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导向,忽视了乡村文明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巨大价值贡献。

实际上,乡村文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乡土中国,也必将在未来城乡格局发挥重要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并把乡村文明价值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乡村文明对社会的价值至少体现在生产、生活、生命、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六大方面。乡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空间和载体。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认为住在几十层楼上,就忽视楼底基座的价值。我们可以不要手机、不要豪车,但不能没有粮食。人类从乡村走来,乡村孕育了人类的真正家园。即使进入了城市社会后,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口居住生活在乡村。乡村是大自然为人类修建的生命乐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不仅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也提供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态环境。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蕴涵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重新认识并保护乡村的生态价值是新的时代课题。“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乡村文化中更多的是自然、情感和纯朴,更具有生命的自然感和归属感。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旅游,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旅游,是一种接地气、净化心灵的旅游。

然而,城镇化不是“亲乡村”的发展过程,不会自然而然地、恰如其分地汲取乡村文明的长处,需要转变观念,不能以城市的观念去改变农村,以城市的观念消灭、取代农村。必须树立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具有同等价值,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不强行改变乡村生活形态。除了要改变观念,还需要约束权力、公权的随意性(尤其是城镇化占主导地位背景下的公权)。此外,工商资本的下乡逐利,在给农业生产带来现代生产要素的同时,也对乡村社会组织形态、乡村个人尊严和权力构成了不能忽视的影响和挑战。对资本要趋利避害,既不是彻底消灭,也不是盲目放纵,要驾驭工商资本。

农业和乡村文明不应是传统和落后的代名词,而应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一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也不能摆脱土生土长的文明传统,要弘扬乡土文明中优秀的一面。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重新拾取乡村文明,不仅是应然之义,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径选择。


相关内容

  • 乡村旅游七要素
  • 乡村旅游七要素 2014-6-24 15:22:46 绿维创景 字号:T|T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要素由"食.住.行.游.购.娱"六部分组成,绿维创景在此基 一.食--传统地道乡菜 (一)概述 寻求安全健康的食品源,品尝地道纯正的农家饭,是绝大多数游客到乡村旅游期望得到的最主要的核心 ...

  • 乡村美学|一个70后旅游创业者眼中的乡村美学梦
  • 乡村美学|一个70后旅游创业者眼中的乡村美学梦 李关平/文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创业不仅是一场商业冒险,更被打上了情怀主义的标签.没有情怀,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创业.二爷是一个天生的概念主义者,这是学哲学出身人的毛病,或许也只是学哲学出身人的武器.管他的呢,在没有成熟的产品出来之前,先讲讲情怀吧. ...

  • 美丽乡村建设资料
  •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4-08-24 09:21:27 浏览次数:79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的新特征
  • [摘 要]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对比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任务 ...

  • 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对乡村儒学现象的思考
  • 内容提要:文化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文化及与文化生存发展相关联的各层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系统内部的平衡.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对立,不可避免地引发乡村文化生态问题.乡村儒学现象将优秀文化传统.基层文化需要和当代价值追求有效衔接,创建 ...

  •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 ...

  • 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十大创意模式
  • 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十大创意模式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如何实现收入增长目标?两会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到,农业部正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体 ...

  • 探讨:"5 2"生活模式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如何发展?
  •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仍存阻碍.如何解决产品的特色.品质.数量.销售.投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问题? 乡村旅游产业存在 ...

  • 2015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范文:多措并举预防乡村文化衰落
  • 2015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范文:多措并举预防乡村文化衰落 当前,随着中国城镇化迅速发展,外出务工潮波澜壮阔,许多乡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这使得作为曾经一度被视为主流文化的乡村文化逐步衰落.乡村文化的衰落使乡村生活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如故乡传统生活方式的消亡与崩溃,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