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减少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当代人学家张倩给人以合理的解释:人是自然(多维度生物圈)的本我存在;人是超越万物的灵长;人能在生物圈获得两个层次的和谐幸福,即初级追求真、善、美所获得的和谐幸福;高级追求价值、意义、超越所获得的和谐幸福。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是人格,人是具有人格(由身体生命、心灵本我构成)的时空及其生物圈的真主人。人的赋新即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格及其生态文明的不断上升和赋新,以实现和谐幸福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三方面的发展。一是人格发展;二是生态原理;三是产业发展。

应该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元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这搭儿里问甚好共歹,也是我年月日时衰,应该。” 清 李渔 《巧团圆·争继》:“此来不为别事,只因老舅没有公郎,应该是外甥承继,故此选了吉日,把小儿送上门来。”洪深 《五奎桥》:“快去喊他来。他种的田也在桥东面,应该有分的。”

减少 词义是去掉一部分。

海洋资源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海洋资源

英文名称:

marine resources

定义1:

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资源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海洋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按其属性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按其有无生命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非生物资源;按其能否再生分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不可再生资源。

所属学科:

海洋科技(一级学科)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 理体系。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 。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等,现在已逐步 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经过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

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

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

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海洋油、气开发

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初只能开采从海岸直接向浅海延伸的油气矿藏。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然后通过海上钻井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海上钻井平台(图3.18《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的运输一般通过直升机完成。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远,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至海岸。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之一。

海洋空间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图3.19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

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化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知多少?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

1、石油、天然气。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我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2、煤、铁等固体矿产。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日本海底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亚洲一些国家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有20多种。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3、海滨砂矿。海滨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如:含有发射火箭用的固体燃料钛的金红石;含有火箭、飞机外壳用的铌和反应堆及微电路用的钽的独居石;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锆铁矿、锆英石;某些海区还有黄金、白金和银等。我国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4、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储藏的多金属结核约有3万亿吨。其中锰的产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镍可用25000年。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分配给我国作为开辟区。富钴锰结壳储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开采。美日等国已设计了一些开采系统。

5、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已发现30多处矿床。仅美国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储量就达2500万吨,开采价值39亿美元。

6、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海洋曾经是人类从事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将海洋屏障变为海上坦途。最初,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随着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之后,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陆续开辟。20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和北极的航道,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人世界任何海域(图

3.20世界主要海运路线)。

20世纪60年代,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增长,大型油轮得到发展。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穿梭在辽阔海洋上的是百万吨级的大型

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这些船舶不仅拥有无线电导航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仪器设备,还可以选择最佳航线服务,以节省能源和航时,减少危险。

沿海港口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一般有一个服务区域,即腹地,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通过这个港口向外扩散。为了完成运输任务,港口要有配套的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还要有高效率的运作服务。在港口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某些国家的政府为吸引船舶来本国港口中转,对港口实行特殊政策,将港口辟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不需或很少缴纳费用。

荷兰的鹿特丹很早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之后,鹿特丹港又通过开凿连通北海的运河,改善水运条件而持续发展。鹿特丹利用中转散装货物的机能,发展了农、矿产品加工业和造船工业(图3.21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中继贸易也带动了腹地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经济复兴,鹿特丹成为欧洲联盟的大门,港湾和航空设施得到完善,港口的中转机能更加突出。现在,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欧盟的半数国家。

围海造陆

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使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 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其中以海上城市(图3.22日本神户人工岛)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澳门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的建设需要。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有的在落潮时能露出水面,澳门人将它们视为良好的后备土地资源。 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填海造陆的办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表3.2澳门历年土地面积的变化和图3.23澳门历年填海范围)。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二)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倍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装载方法。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垃圾和污油。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热潮。海洋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为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例如,长期争执不休的领海宽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到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

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有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中国现状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经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 技术经过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

海水脱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是利用天然海水脱除烟气中SO2的一种湿式烟 气脱硫方法。具有投资少、脱硫效率高、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广泛 应用于沿海电力、化工、重工等企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 水脱硫产业化技术亟待开发。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 理体系。

中国经过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体现。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增强海水是宝贵资源的意识,制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 ,建设国家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 和生产基础,培育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 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中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朝阳产业形成、发展、成为中国沿海地 区的第二水源、并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开发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字典解释:①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荒山 ㄧ~黄河水利 ㄧ~边疆。②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先进技术ㄧ人才~中心。

基本解释

1.通过研究或努力,开拓、发现、利用新的资源或新的领域

2.对新资源、新领域的开拓和利用

详细解释

常用释义

1. 开拆;启封。

《汉书·王莽传中》:“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2. 开掘;发掘。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卢氏县 南山 尧 女冢,近亦曾为人开发。” 宋 费衮 《梁溪漫志·漫公论碑志》:“志乃藏於圹中,自非开发,莫之覩也。”

3. 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

《汉书·孙宝传》:“时帝舅 红阳侯 立 使客因 南郡 太守 李尚 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金史·张开传》:“论 淇门 、 安阳 、 黎阳 皆作堰塞水,河运不通,乞开发水道,不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

“地力的开发,还存着莫大的富源。”茅盾 《子夜》三:“我们 汪先生 就是竭力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真心要开发 中国 的工业。”

4. 施展并发挥。

《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桓谭 《新论·识通》:“ 汉武帝 材质高妙,有崇先广统之规,故即位而开发大志。”

5. 启发;开导。

《北史·崔赡传》:“东宫弱年,未陶训义,卿仪形风德,人之师表,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 宋 欧阳修 《与修史学士书》:“辱教,开发蒙滞,实寡陋者之幸也。” 李大钊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你们应该赶快的加入红枪会的群众里去,开发他们,辅助他们。”

生涩释义

6. 开朗焕发。

北齐 刘昼 《新论·通塞》:“睿彩光焲,神气开发,言成金玉,行为世则。”

7. 开豁并显露。

《陈书·废帝纪》:“适又汤主 孙泰 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兵力殊彊,指期挻乱。皇家有庆,历数遐长,天诱其衷,同然开发。”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酒所以开发胸怀,诗所以吟咏情性。” 郭沫若 《我的学生时代》:“在医科开始的两年很感觉兴趣,那时所学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人体的秘密在眼前和手底开发了。”

8. 开通。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近年朝廷开发言路,献计之士,不下数千。” 马和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 欧 墨 新潮尽向东。”

9. (花)开放。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本是香案边旁老作家,彩毫端有万朵花,逗着便一齐开发。”

10. 打发;处理。

《红楼梦》第七一回:“将那两个的名字记上,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奶奶开发。”《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听说他武艺很高,手底下能开发五六十个人呢。”《白雪遗音·马头调·偷情二》:“等他来,自有开发他出去的话。”

11. 支付。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外头拉的账不开发,使得么?”《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在外边开发喜钱。”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要说为村里的公益事儿拿个块儿八毛的, 夏 家父子的钱袋好像天衣似的,没有缝儿。‘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

12. (车辆)开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车停在站南头等着开发。” 郭沫若 《集外·孤山的梅花三》:“但我看见沪杭线上明明有一架车头,正呼呼呼地时时冒着烟正待要开发的光景。”

加强

动词,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

海洋资源开发危害的现状(例证)

第一 ,过度捕捞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关系重大,但是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巨大危险,渔场耗竭是最令人关切的事项之一。

渔业是2亿人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的核心,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而地球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人以鱼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根据联合国机构的资料,水产养殖 -- 包括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植物等水生物的养殖 -- 的增长速度快于任何其他动物食品生产部门。但是,在事实和数字表明全世界水产养殖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其他更令人清醒的统计数字显示,面临日益增长的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压力,全球主要海洋鱼类岌岌可危。

“过度捕捞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秘书长尼廷·德赛警告说,“渔场耗竭对千百万人民的粮食供应构成重大威胁。”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要求建立海洋保护区,许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养护和增加鱼类资源的关键所在。然而, 根据位于英国剑桥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署) 世界养护监测中心的说法,海洋保护区目前占世界大洋和海洋的面积不到百分之一。

然而,由于砍伐森林、荒漠化、能源开发和其他耗竭生物多样性的两难处境竞相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度捕捞问题的严重性常常被忽视。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对鱼类和鱼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鱼价上升速度高于肉价。结果是,渔业投资对企业家和政府更有吸引力,而此种投资大大损害全世界小型渔业和渔业社区的利益。在过去十年,北大西洋区域的鳕鱼、无须鳕、黑线鳕和鲆鱼等商业鱼群数量下降幅度达95%,促使有关方面呼吁采取紧急措施。一些相关方面甚至建议零捕捞,以便恢复鱼群,但捕鱼业强烈反对。

粮农组织估计,世界上70%的鱼种或者已经充分捕捞,或者正在耗竭。破坏性捕捞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急剧增加,毁灭了海洋哺乳动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粮农组织报告说,由于捕鱼者设法回避许多地区针对渔获量萎缩和鱼群减少而采取的更严格的管理规则,世界范围内的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捕捞活动似乎在增加。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发展中国家和为数有限的发达国家将到年底前实施预防、阻止和消除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国际行动计划。

尽管每一区域都有自己的区域海洋公约,大约108个国家政府和欧洲联盟委员会通过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纲领》,但是海洋耗竭速度仍是森林耗竭速度的两倍。

约翰内斯堡论坛强调必须恢复枯竭的渔业,并认识到,可持续捕捞要求政府、渔民、社区和捕捞行业结成伙伴关系。首脑会议敦促各国批准《海洋法公约》和旨在促进海洋安全和保护环境免遭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和环境损害的其他文书。只有采取多边方式才能抵消过去40年增加四倍多的世界渔场耗竭率。

第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海洋污染物的定义

指主要经由人类活动而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并能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能量。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自然界如火山喷发、自然油溢也造成海洋污染,但相比于人为的污染物影响小,不作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我认为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对于噪声污染是不能小视的,例如潜水艇以及船舶在海洋活动,发出的噪音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神经系统。近年来经常有鲸鱼频繁集体自杀事件,这个就跟噪声污染有关。

形的鲸鱼杀手:噪音

--------------------------------------------------------------------------------

类别:海洋生物

海豚和鲸这对堂兄弟,仿佛海洋中最为自由自在的游吟歌手,用明快或者深沉的舞步在水的世界里快乐地生活。但是现在它们似乎遇到了一个可怕的杀手:人类制造的噪音。

根据研究,海豚和鲸依赖声音进行交配、觅食和逃避天敌。而人类的远洋轮船、舰艇声纳、石油天然气开采都制造出大量的噪音,严重威胁海豚和鲸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研究证明,这种无形的杀手会造成海洋哺乳动物行为异常、听力下降,甚至死亡。

2002 年,生物学家们对一批冲上海滩集体自杀的鲸类尸体进行细致的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大脑和耳部出血,肝脏和肾脏也受到损伤。这种症状过去在海洋哺乳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是附近活动的海军舰艇声纳做的孽。

人潜水的时候,如果浮出水面过快,就有可能因为压力消失得过快而出现生命危险。生物学家猜测,鲸如果潜得太深,浮得过快,也一样会得“ 水压病”。当军舰上的声纳工作时,鲸受到惊吓,迅速从水下窜上水面,或者在恐慌中潜得太深,导致血液中出现气泡,身体组织受到破坏。

人类制造的另一些噪音也在伤害其他的海洋生物。比如说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和开采就导致了大比目鱼、鳕鱼和其他种类的鱼数量下降。噪音对它们的内耳有很大的损害,危及到它们的生命。

这项研究公布了以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论。有的环境保护组织谴责了军队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并且希望敦促军队在和平时期限制使用声纳。还有人呼吁在海

洋哺乳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对过多的噪音加以限制,在它们的洄游路线上也要季节性地节制噪音。海洋是鱼类的家园,如果我们想要去拜访,保持安静是一种礼貌

海洋资源开发对环境带来的后果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对策作一探讨。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

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二、防治、保护海洋污染的对策

海洋的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只抓单项治理是不能真正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众所周知,我国从1979年以来相继制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港口的水域保护条例》等专门涉及到环境保护及防止海洋污染,水污染的法律法规。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对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在乡镇企业的注册登记、生产项目、防污设施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乡镇企业

必须遵守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企业,切实防治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乡镇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乡镇企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乡镇企业不得采用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生产和经营国家命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标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必须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关闭、停产或者转产。”

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各种灾难以不同形式逼近大众生活,引起了公众及政府的极大关注。为了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公众自行组织的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也掀起了高潮。

从我国现阶段的海洋污染现象看,主要污染并不是老百姓造成的。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工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先后造成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衡量一个城市的环境好与坏,往往只注意该城市的表面卫生情况,街道是否整洁,市场是否繁荣,一般不会去研究表面环境好的城市,她的污水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以大连市为例,去过大连的人都会说,大连的环境真好,可又有谁会去研究她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你分析了大连环境统计数字后就可以看出海洋污染的产生源了,大连市环渤海的入海排污口的数量达66处,占全国主要入海排污口的30.4%。这只是对大连一个城市的数据统计,而环渤海地区有三省一市,大部分的城市污水或直接排入海洋或排入与海相通的河流,所以说我国的内海—渤海的污染主要来之陆地是有根据的。无论是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还是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其结果都是对人类、海洋生物、海洋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认为:

(1)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将环保工作提到日事日程上来。(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应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必须进行防污教育,增强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作业者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去做。使污水处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把除污化学试剂的质量关,严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除污。(3)各地渔政部门、港监防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水域的污染状况,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文状况、生物资源状况等必须了解清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防污规划,当好政府的参谋,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减灾方案。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资源开发:

(1)随着陆上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现代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的领域。在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之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海洋开发与原子能工程、宇宙空间技术一起,并列为当代“三大尖端技术”。有人认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海洋开发必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2)随着地球陆地上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日益浅少,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如大阳、月球引力作用形成的潮汐能、深海中的锰结核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储量极其丰富,且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可燃冰”是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冰状透明晶体。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164m3的天然气。全世界海底“可燃冰”的蕴藏量高达1015~10l6m3,可供全世界使用50—200年。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巨大的“可燃冰”带。专家预测,“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的高效新能源。

2.海洋资源保护:为了遏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增加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我国自1995年起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大海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3.海水污染:我国沿海海域近年泉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赤潮发生次数呈明显增加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赤潮20余次。导致大量的鱼和贝类中毒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其间接损失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则难以估计。

4.海洋灾害:1991年4月29日,一场台风造成孟加拉国13.9万人死亡; 1995年10月,飓风横扫墨西哥湾海岸及美国佛罗里达州,数万人受灾,59万人丧生,损失30亿美元;2001年夏秋两季,台风接连袭击我国台湾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知识整合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2.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整合:

(1)海洋污染

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②城市居民排放的废水或垃圾

③核电站和工厂排放的冷却水(热污染)

④农业上使用的杀虫剂

⑤海洋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2)海洋生态破坏

①人类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一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②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做了那些破坏海洋环境的事情?

据美国《今日科学》网站报道,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有毒污染物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结果令人担忧。生活于太平洋中的抹香鲸体内累积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们认为尚未受到污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鲸也难于幸免。由于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这个研究结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环境已经受到有机污染物的严重破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很大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人类对海洋的污染触目惊心。人类生活的各种污染物、垃圾和化学物质,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把人类最大的环境——海洋深深地污染了,使得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毒水”。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很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这类污染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人体,会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人体器官中毒、癌变或畸形,最后造成死亡。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从1998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的官方谈判和协商,并于2001年5月达成共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个公约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12种对人类、生物及自然环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分别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化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苯。“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在关于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研究中,曾经被农民大量施用的农药滴滴涕是首要污染物,排名第二位的则是多氯联苯。滴滴涕会导致人们患胃肠消化道疾病和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接触过滴滴涕的哺乳期妇女的乳汁中含有滴滴涕残留物,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多氯联苯是一系列不同含氯量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磁和液压设备以及被用于绝缘油、阻燃剂、导热剂、液压油、增塑剂和无碳复写纸。多氯联苯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孕妇如果多氯联苯中毒,胎儿将受到影响,发育极慢。此外,多氯联苯导致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抹香鲸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针

新的研究成果是科学家利用一艘名为“奥德赛”号的环球科学考察船上获得的。该船具有钢制的船体,长90米。2000年3月,美国海洋联盟的科学家乘坐“奥德赛”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出发,开始对全球海洋食物网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至今也有5年了。船上的12名成员对散布于全球各海域以鱼和巨型乌贼为食的抹香鲸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肌肉纤维内积累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它们就像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针。

研究人员用弩射击船周围的抹香鲸,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用弩箭刮掉它们身上一小块皮肤和鲸脂。接着,波特兰南缅因州大学的毒理学家塞林娜·哥达德对采自424头鲸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墨西哥大陆西海岸与加利福尼亚州巴加地区间的考特斯海域中,所研究鲸体内的细胞色素

CYP1A1(一种用于化解毒素的酶)的含量,比距陆地几千公里远的海域中鲸体内的含量要高出将近两倍。这说明考特斯海域内的持久性有机毒物的含量较高,污染严重。

海洋污染成为全球性大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在鲸体内发现累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后,人类的食物几乎找不到一块净土了。当我们吃下那些带有大量杀虫剂残余的海洋生物和食品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的中毒和产生许多并发症,这种食物链的污染是很难切断的。反过来,海洋污染又会累及陆地,在世界一些地方有毒的海洋鱼类和植物也对陆地造成污染,并对人的生存造成威胁。美国海洋联盟的主席及首席生物科学家罗杰·佩恩说:“不论是哪里的海洋,甚至包括极地的海洋,其中的动物都受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伤害。”如今,“奥德赛”号停靠在波士顿码头进行休整。佩恩的研究小组计划于2006年至2007年再次进行环球考察,届时将对生活在特定海洋污染区域沿岸的居民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测试。

被破坏的海岸和被忽略的海域:深圳海岸和海域生态的保护与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海岸与海洋生态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无数事实一再证明:良好的海岸生态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坚实可靠的自然屏障。根据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文章《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见《求是》2005年15期)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我省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使141个县1769个乡镇受到极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全部准确的经济损失难于统计。今年的几场台风也给福建、浙江和我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人员死亡数以百计,给人民造成了难于弥补的痛苦,巨大的财产损失难于精确统计。这种情况的产生也与海岸自然屏障的人为破坏具有直接的关系。这已经不是理论上的说法,而是确实被近年来的实践所以一再证实的事实。以印度洋海啸为例,尽管海啸在短短数小时内造成巨大损失,但是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对于降低海啸的破坏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其相距的仅70公里的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邦是海啸的重灾区,然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400个家庭安然无恙。这些事实表明,建设沿海绿色屏障,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至关重大。这个事实再次证明,绿色海岸是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保护屏障。

现代科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表明:良好的海洋生态是人类的宝贵的资源。当人类在对陆地资源消耗迨尽的时候,只有海洋才是人类最为现实的资源的来源,那时,人类唯一可以依赖的资源库,也只有海洋。海洋可以向人类提供地球陆地地下、地表已经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别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向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海水可以成为人类的高级能源;海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物质等陆地已经日渐稀少的人类生活必须的物质资源;海洋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食物,也为人类的旅游和休闲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审美的感受,而且还是人类研究海洋生物的十分重要的样本,可以说,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的意义,我们至今也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海洋还是一个天然气候的调节器,海洋活动对于人类的生活发展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这一点,这些年来,作为生活在海边的深圳人的感受应该更加深刻。

二、深圳海岸与海洋生态现状与问题

深圳是一个建设在海岸带上的新兴城市,拥有2573公里长的海岸线,海洋面积1400平方公里,应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保护海洋近岸生态,建设海岸绿色屏障的责任十分艰巨。这些年来,深圳在保护海洋生态和海岸带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沿海岸经济活动十分频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岸开山取石、填海造地、海洋近岸旅游、过度捕捞、人工渔业养殖、航运事业等人类活动已经给海洋和海岸生态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负责人2003年12月就指出:深圳附近已无原生海域(见2003年12月8日“新华网”天津频道),近些年来,深圳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赤潮现象仍然时有所闻;海洋污染事件不时发生;海岸开山采石仍未得到完全制止;大规模填海造地仍未停止;红树林保护仍未引起全社会普遍重视,海洋和海岸生态恶化现象并未受到根本性遏制,有些地区的海域和海岸生态甚至还存在继续恶化趋势(见《2005年深圳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海洋和海岸生态造成极大破坏,也给深圳人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还必将影响到深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深圳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圳海岸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深圳海岸和海洋保护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深圳对于海域资源的调查工作重视不够,已开展的工作也不够全面、深入、细致,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海情的掌握也不充分。

(2)市民尤其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海洋和海岸生态保护意识尚不到位。

(3)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政府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不配套。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监督力度不大。

(4)对于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尚未能制定综合性、前瞻性兼具的、配套的全面规划。

(5)对于陆源污染的治理尚不够理想。

(6)缺乏对海岸带长期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遥感遥测,缺乏海岸带破坏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评价和评估。

(7)开展的海洋科学理论研究与基础应用研究还不够,不利于指导科学的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管理政策和措施。

(8)海洋监测缺乏长期稳定性的监测点,缺乏早期型预警监测指标以及可以反映海洋环境质量长期变化的底栖生物等生态监测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改变深圳海岸和海域保护、开发利用的被动局面,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的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资源和海岸带的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深圳市民和各级政府与政府部门的海洋意识,确立把深圳建设成为海洋大市的观念和战略;加强对于海岸和海域资源现状的调查,加强和国外、境外海洋保护、资源开发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开展海洋资源的科学、有序利用;重视海洋养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寻

找解决办法和途径;进一步健全的法制,建立深圳海岸和海域保护、科学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监督,加大对于海岸环境破坏性开发和海洋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建立海洋污染的补偿机制;要制定对于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尚未能制定综合性、前瞻性兼具的、配套的全面规划,并且加大实施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海岸和海洋环境保护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科学的开发利用,使我们的海岸绿色屏障能够更好的发挥护卫作用,使我们这片海域不仅能够为当代深圳人的生活与发展作出贡献,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海岸绿色屏障的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下面,从海岸绿色屏障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角度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所谓海岸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宽度标准。第一次全国普查时划定的宽度范围为10公里,第二次普查时划定的宽度范围为25公里(见陈述彭《关注海岸带的开发研究》,《新华文摘》2006年17期)。按照第二个标准,深圳大部分区域都应该属于海岸带。

从海岸带绿色屏障建设和保护角度看,随着深圳20余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从盐田到宝安的海岸线边,除了几片零星的红树林以外,均已是高楼林立,原生态的海岸绿色屏障已经基本不复存在,如遇特大的海潮灾难,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东部海岸带上,虽然情况尚不如西部那么严重,但是已经陆续被一些开发商、政府部门和一些有背景的事业单位所建的所谓培训中心所蚕食;而且东部沿海岸线一带人类经济活动有增无减。这也加剧了海岸带保护的紧迫性,因此,加大对于海岸带生态的修复性保护和现有零星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尽可能恢复原有红树林带、尽可能扩大湿地面积,是深圳建设海洋大市的当务之急。

(1)要严控填海造地工程。在沿海各级地方政府的中远期规划中,不时可以见到填海造地的工程安排。建议各级政府在审批规划的时候,要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工程,防止对于海洋近岸生态的破坏。这种填海造地工程往往破坏沿海湿地和红树林,实际上形成了一边建设沿海绿色屏障,一边又在形成新的破坏。今年出台的《深圳市2030年发展规划》中也有大规模填海造地的安排,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实施,近日媒体报道将投入60个亿在前海填海1378平方公里(《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0日), 不知道是否进行过严格科学的专家论证;而且即使是所谓的专家论证的结果的实施,往往也是由于人类的自以为是给我们和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这种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往往就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切身感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例子我们听到的、见到的已经不少了。因此,对于填海问题我们应该慎之又慎。

我们不是一般的反对填海造地,而是说对于填海造地工程要严格加以控制,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整体规划中要制定出对于填海造地造成的生态破坏的补偿规划。我们知道,正如陈述彭院士所指出的那样:“开发利用海岸带,有得有失,兴利除弊,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保持与自然的和谐”(见《新华文摘》2006年17期143页),在工程开工前,需要进行十分严格的环境评价,要形成一种代偿的功能,弥补填海造地对与海岸生态的破坏。 近日一位专家曾经讲过:伶仃洋的不断缩小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悲观的说法认为这个海湾70年就会填满,就象珠三角所有的平原一样,仅剩下水道,乐观的说法是这个海湾还可以保留270-280年,这个海湾跟深圳的发展和海洋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见《南方日报》2006

年9月20日“深圳观察”)。假如伶仃洋被填满,那将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啊!当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赞同这位专家的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说法颇有启发意义,颇为引人深思。

(2)严格控制开山取土取石,坚决禁止沿海岸线一带的开山取土取石,严禁沿海岸线一带的房地产及类似工程的开发建设。

(3)坚定不移的继续加强对于生态控制线的监控和管理。

(4)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区域,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的力度。

(5)开展沿海生态系统建设计划。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沿海生态保护带或生态保护区,保护及恢复沿海湿地、泻湖生态系统,强化海岸生态建设,形成以林为主,林、灌、草有机结合的海岸绿色生态屏障,削减和控制氮、磷污染物的入海量。在隔离带或保护区内禁止采沙、养殖、开垦耕地、破坏植被等活动,不得建设新的建设项目和旅游设施。

五、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

对于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个方面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下面我们从海域生态保护和海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1、加强陆源污染的治理。海洋污染,陆源污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源头。一般的情况是,如果注入海域的河流是干净的,则对于海域基本没有污染,但是深圳境内的现在注入深圳海域的河流发和发臭问题并未彻底解决;这意味着注入深圳海域的未经彻底处理的污水每天成千上万吨的排入近海;大大超过了深圳海域的自净能力。更可怕的是有毒污水的排入,将给近海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也给近海养殖带来极大灾难,最近的例子发生在大鹏海域,2006年9月11日《深圳新闻网》报道,大鹏下沙养殖场鲍鱼是从海里接管道取水,但因为海水污染和养殖场不能使海水净化,造成成品鲍鱼死亡8000余公斤;鲍鱼苗死亡三分之二,而且损失还在继续扩大。同时,附近海域已经很难捕捞到鱼类了。怀疑是由于附近电厂排放的污水所致。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起事件的发生起源于海水污染,而污染源头是在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来自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和陆地上的有毒物质、生活污水也可以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流入海域,从而形成实际上对于海域的污染。这种现象没有明显的人为污染责任人,但是影响是潜在的,因而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危害,还找不到威胁来自何处。因此,治理陆源污染还要与治理大气污染综合起来考虑。治理污染本来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规划,全面治理才能取得实效,海域污染也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治理,海域的保护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

3、沿岸大型项目的选点、开工、扩建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建成运行的大型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强永久性监测,各沿岸大型企业自身要制订环境保护预案,一旦产生污染,要及时予以处理。

4、加强海面污染的控制管理。海面污染的来源,一个主要来源是航运到来的比较频繁的轮船碰撞漏油甚至是运油船只搁浅、倾覆造成的大规模的油污事件以及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建议加强海上石油类等污染控制,完善海上船舶、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计划,建设深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制定实施散装有毒有害液体及危险化学品污染应急计划,完善海上污染预防、控制和处置一体化建设。此外,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加强对倾废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

海面污染还来自于人类的近海旅游。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各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近海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时尚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近海旅游的人们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旅游地管理防止海洋污染的制度尚未建立或者尚不健全;大量的废弃物被带到了海上;洗浴的污水直接或者间接的流入大海;大小机动游艇也增加了油污海面的可能性等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问题。

1、加强深圳海域生态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海域生态资源调查是我们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期工作,对于我们了解掌握深圳海域资源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规划,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加大力度,认真开展起来。2004年,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一批科学家已经对于南澳和小梅沙海底的珊瑚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这些海域珊瑚资源极其丰富,起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但是这些珍贵的资源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海岸开发和污染,由于近海旅游和捕捞,大批珊瑚呈病态白化;填海掩埋了珊瑚,导致其窒息死亡;深圳的珊瑚资源的前景堪忧。其他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调查也要大规模的开展起来,摸清家底,制定政策法规,科学有序、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才有依据。

海域科学开发利用问题,要有超前意识,更要有超前的研究。比如,对于海洋养殖的问题,既要研究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又要研究海洋养殖可能带来的海域污染问题,建立海洋养殖污染处置预案,鼓励渔民开展清洁养殖和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全面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有效防止海洋的养殖污染。

2、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如何保护海岸和海洋环境、如何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海域资源,世界上一些海洋大国,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一些国家,境外的香港都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借鉴其经验,为我所用,提高深圳各级领导干部的海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此外,还应加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以及与香港地区的交流合作。

3、海域的开发利用要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有序开发。

我市已经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划定了生态控制线并严格管理,但是生态建设规划主要是对于陆地海岛的生态建设与管理的规划,关于海洋部分的生态保护规划尚未纳入其中。建

议把海岸和海域的生态保护纳入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规划中去,同时制定海岸和海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

4、采取措施保护海域的海底生态。比如划定海域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海域旅游区和禁止旅游区,禁止海上旅游者自助拖网捕鱼,保护海底珊瑚资源,并制定专向法律法规等等。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国对于海岸和海洋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太健全。但是从国家到省里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规章,而我市在这个方面的法规制定已经落在后面了,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市广大干部、市民海洋意识的增强,应该尽快改变。

当代人学家张倩给人以合理的解释:人是自然(多维度生物圈)的本我存在;人是超越万物的灵长;人能在生物圈获得两个层次的和谐幸福,即初级追求真、善、美所获得的和谐幸福;高级追求价值、意义、超越所获得的和谐幸福。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是人格,人是具有人格(由身体生命、心灵本我构成)的时空及其生物圈的真主人。人的赋新即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格及其生态文明的不断上升和赋新,以实现和谐幸福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三方面的发展。一是人格发展;二是生态原理;三是产业发展。

应该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元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这搭儿里问甚好共歹,也是我年月日时衰,应该。” 清 李渔 《巧团圆·争继》:“此来不为别事,只因老舅没有公郎,应该是外甥承继,故此选了吉日,把小儿送上门来。”洪深 《五奎桥》:“快去喊他来。他种的田也在桥东面,应该有分的。”

减少 词义是去掉一部分。

海洋资源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海洋资源

英文名称:

marine resources

定义1:

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资源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海洋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按其属性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按其有无生命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非生物资源;按其能否再生分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不可再生资源。

所属学科:

海洋科技(一级学科)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 理体系。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 。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等,现在已逐步 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经过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

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

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

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海洋油、气开发

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初只能开采从海岸直接向浅海延伸的油气矿藏。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然后通过海上钻井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海上钻井平台(图3.18《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的运输一般通过直升机完成。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远,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至海岸。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之一。

海洋空间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图3.19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

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化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知多少?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

1、石油、天然气。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我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2、煤、铁等固体矿产。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日本海底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亚洲一些国家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有20多种。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3、海滨砂矿。海滨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如:含有发射火箭用的固体燃料钛的金红石;含有火箭、飞机外壳用的铌和反应堆及微电路用的钽的独居石;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锆铁矿、锆英石;某些海区还有黄金、白金和银等。我国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4、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储藏的多金属结核约有3万亿吨。其中锰的产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镍可用25000年。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分配给我国作为开辟区。富钴锰结壳储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开采。美日等国已设计了一些开采系统。

5、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已发现30多处矿床。仅美国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储量就达2500万吨,开采价值39亿美元。

6、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海洋曾经是人类从事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将海洋屏障变为海上坦途。最初,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随着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之后,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陆续开辟。20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和北极的航道,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人世界任何海域(图

3.20世界主要海运路线)。

20世纪60年代,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增长,大型油轮得到发展。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穿梭在辽阔海洋上的是百万吨级的大型

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这些船舶不仅拥有无线电导航和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仪器设备,还可以选择最佳航线服务,以节省能源和航时,减少危险。

沿海港口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一般有一个服务区域,即腹地,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通过这个港口向外扩散。为了完成运输任务,港口要有配套的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还要有高效率的运作服务。在港口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某些国家的政府为吸引船舶来本国港口中转,对港口实行特殊政策,将港口辟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不需或很少缴纳费用。

荷兰的鹿特丹很早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之后,鹿特丹港又通过开凿连通北海的运河,改善水运条件而持续发展。鹿特丹利用中转散装货物的机能,发展了农、矿产品加工业和造船工业(图3.21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中继贸易也带动了腹地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经济复兴,鹿特丹成为欧洲联盟的大门,港湾和航空设施得到完善,港口的中转机能更加突出。现在,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欧盟的半数国家。

围海造陆

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使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 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其中以海上城市(图3.22日本神户人工岛)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澳门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的建设需要。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有的在落潮时能露出水面,澳门人将它们视为良好的后备土地资源。 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填海造陆的办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表3.2澳门历年土地面积的变化和图3.23澳门历年填海范围)。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二)海洋生态破坏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倍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装载方法。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垃圾和污油。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热潮。海洋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为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例如,长期争执不休的领海宽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到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

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有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中国现状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经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 技术经过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

海水脱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是利用天然海水脱除烟气中SO2的一种湿式烟 气脱硫方法。具有投资少、脱硫效率高、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广泛 应用于沿海电力、化工、重工等企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 水脱硫产业化技术亟待开发。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 理体系。

中国经过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体现。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增强海水是宝贵资源的意识,制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 ,建设国家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 和生产基础,培育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 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中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朝阳产业形成、发展、成为中国沿海地 区的第二水源、并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开发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字典解释:①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荒山 ㄧ~黄河水利 ㄧ~边疆。②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先进技术ㄧ人才~中心。

基本解释

1.通过研究或努力,开拓、发现、利用新的资源或新的领域

2.对新资源、新领域的开拓和利用

详细解释

常用释义

1. 开拆;启封。

《汉书·王莽传中》:“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2. 开掘;发掘。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卢氏县 南山 尧 女冢,近亦曾为人开发。” 宋 费衮 《梁溪漫志·漫公论碑志》:“志乃藏於圹中,自非开发,莫之覩也。”

3. 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

《汉书·孙宝传》:“时帝舅 红阳侯 立 使客因 南郡 太守 李尚 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金史·张开传》:“论 淇门 、 安阳 、 黎阳 皆作堰塞水,河运不通,乞开发水道,不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

“地力的开发,还存着莫大的富源。”茅盾 《子夜》三:“我们 汪先生 就是竭力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真心要开发 中国 的工业。”

4. 施展并发挥。

《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桓谭 《新论·识通》:“ 汉武帝 材质高妙,有崇先广统之规,故即位而开发大志。”

5. 启发;开导。

《北史·崔赡传》:“东宫弱年,未陶训义,卿仪形风德,人之师表,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 宋 欧阳修 《与修史学士书》:“辱教,开发蒙滞,实寡陋者之幸也。” 李大钊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你们应该赶快的加入红枪会的群众里去,开发他们,辅助他们。”

生涩释义

6. 开朗焕发。

北齐 刘昼 《新论·通塞》:“睿彩光焲,神气开发,言成金玉,行为世则。”

7. 开豁并显露。

《陈书·废帝纪》:“适又汤主 孙泰 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兵力殊彊,指期挻乱。皇家有庆,历数遐长,天诱其衷,同然开发。”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酒所以开发胸怀,诗所以吟咏情性。” 郭沫若 《我的学生时代》:“在医科开始的两年很感觉兴趣,那时所学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人体的秘密在眼前和手底开发了。”

8. 开通。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近年朝廷开发言路,献计之士,不下数千。” 马和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 欧 墨 新潮尽向东。”

9. (花)开放。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本是香案边旁老作家,彩毫端有万朵花,逗着便一齐开发。”

10. 打发;处理。

《红楼梦》第七一回:“将那两个的名字记上,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奶奶开发。”《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听说他武艺很高,手底下能开发五六十个人呢。”《白雪遗音·马头调·偷情二》:“等他来,自有开发他出去的话。”

11. 支付。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外头拉的账不开发,使得么?”《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在外边开发喜钱。”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要说为村里的公益事儿拿个块儿八毛的, 夏 家父子的钱袋好像天衣似的,没有缝儿。‘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

12. (车辆)开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车停在站南头等着开发。” 郭沫若 《集外·孤山的梅花三》:“但我看见沪杭线上明明有一架车头,正呼呼呼地时时冒着烟正待要开发的光景。”

加强

动词,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

海洋资源开发危害的现状(例证)

第一 ,过度捕捞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关系重大,但是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巨大危险,渔场耗竭是最令人关切的事项之一。

渔业是2亿人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的核心,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而地球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人以鱼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根据联合国机构的资料,水产养殖 -- 包括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植物等水生物的养殖 -- 的增长速度快于任何其他动物食品生产部门。但是,在事实和数字表明全世界水产养殖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其他更令人清醒的统计数字显示,面临日益增长的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压力,全球主要海洋鱼类岌岌可危。

“过度捕捞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秘书长尼廷·德赛警告说,“渔场耗竭对千百万人民的粮食供应构成重大威胁。”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要求建立海洋保护区,许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养护和增加鱼类资源的关键所在。然而, 根据位于英国剑桥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署) 世界养护监测中心的说法,海洋保护区目前占世界大洋和海洋的面积不到百分之一。

然而,由于砍伐森林、荒漠化、能源开发和其他耗竭生物多样性的两难处境竞相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度捕捞问题的严重性常常被忽视。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对鱼类和鱼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鱼价上升速度高于肉价。结果是,渔业投资对企业家和政府更有吸引力,而此种投资大大损害全世界小型渔业和渔业社区的利益。在过去十年,北大西洋区域的鳕鱼、无须鳕、黑线鳕和鲆鱼等商业鱼群数量下降幅度达95%,促使有关方面呼吁采取紧急措施。一些相关方面甚至建议零捕捞,以便恢复鱼群,但捕鱼业强烈反对。

粮农组织估计,世界上70%的鱼种或者已经充分捕捞,或者正在耗竭。破坏性捕捞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急剧增加,毁灭了海洋哺乳动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粮农组织报告说,由于捕鱼者设法回避许多地区针对渔获量萎缩和鱼群减少而采取的更严格的管理规则,世界范围内的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捕捞活动似乎在增加。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发展中国家和为数有限的发达国家将到年底前实施预防、阻止和消除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国际行动计划。

尽管每一区域都有自己的区域海洋公约,大约108个国家政府和欧洲联盟委员会通过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纲领》,但是海洋耗竭速度仍是森林耗竭速度的两倍。

约翰内斯堡论坛强调必须恢复枯竭的渔业,并认识到,可持续捕捞要求政府、渔民、社区和捕捞行业结成伙伴关系。首脑会议敦促各国批准《海洋法公约》和旨在促进海洋安全和保护环境免遭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和环境损害的其他文书。只有采取多边方式才能抵消过去40年增加四倍多的世界渔场耗竭率。

第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海洋污染物的定义

指主要经由人类活动而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并能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能量。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自然界如火山喷发、自然油溢也造成海洋污染,但相比于人为的污染物影响小,不作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我认为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对于噪声污染是不能小视的,例如潜水艇以及船舶在海洋活动,发出的噪音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神经系统。近年来经常有鲸鱼频繁集体自杀事件,这个就跟噪声污染有关。

形的鲸鱼杀手:噪音

--------------------------------------------------------------------------------

类别:海洋生物

海豚和鲸这对堂兄弟,仿佛海洋中最为自由自在的游吟歌手,用明快或者深沉的舞步在水的世界里快乐地生活。但是现在它们似乎遇到了一个可怕的杀手:人类制造的噪音。

根据研究,海豚和鲸依赖声音进行交配、觅食和逃避天敌。而人类的远洋轮船、舰艇声纳、石油天然气开采都制造出大量的噪音,严重威胁海豚和鲸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研究证明,这种无形的杀手会造成海洋哺乳动物行为异常、听力下降,甚至死亡。

2002 年,生物学家们对一批冲上海滩集体自杀的鲸类尸体进行细致的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大脑和耳部出血,肝脏和肾脏也受到损伤。这种症状过去在海洋哺乳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是附近活动的海军舰艇声纳做的孽。

人潜水的时候,如果浮出水面过快,就有可能因为压力消失得过快而出现生命危险。生物学家猜测,鲸如果潜得太深,浮得过快,也一样会得“ 水压病”。当军舰上的声纳工作时,鲸受到惊吓,迅速从水下窜上水面,或者在恐慌中潜得太深,导致血液中出现气泡,身体组织受到破坏。

人类制造的另一些噪音也在伤害其他的海洋生物。比如说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和开采就导致了大比目鱼、鳕鱼和其他种类的鱼数量下降。噪音对它们的内耳有很大的损害,危及到它们的生命。

这项研究公布了以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论。有的环境保护组织谴责了军队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并且希望敦促军队在和平时期限制使用声纳。还有人呼吁在海

洋哺乳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对过多的噪音加以限制,在它们的洄游路线上也要季节性地节制噪音。海洋是鱼类的家园,如果我们想要去拜访,保持安静是一种礼貌

海洋资源开发对环境带来的后果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对策作一探讨。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

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二、防治、保护海洋污染的对策

海洋的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只抓单项治理是不能真正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众所周知,我国从1979年以来相继制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港口的水域保护条例》等专门涉及到环境保护及防止海洋污染,水污染的法律法规。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对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在乡镇企业的注册登记、生产项目、防污设施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乡镇企业

必须遵守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企业,切实防治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乡镇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乡镇企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乡镇企业不得采用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生产和经营国家命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标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必须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关闭、停产或者转产。”

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各种灾难以不同形式逼近大众生活,引起了公众及政府的极大关注。为了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公众自行组织的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也掀起了高潮。

从我国现阶段的海洋污染现象看,主要污染并不是老百姓造成的。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工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先后造成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衡量一个城市的环境好与坏,往往只注意该城市的表面卫生情况,街道是否整洁,市场是否繁荣,一般不会去研究表面环境好的城市,她的污水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以大连市为例,去过大连的人都会说,大连的环境真好,可又有谁会去研究她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你分析了大连环境统计数字后就可以看出海洋污染的产生源了,大连市环渤海的入海排污口的数量达66处,占全国主要入海排污口的30.4%。这只是对大连一个城市的数据统计,而环渤海地区有三省一市,大部分的城市污水或直接排入海洋或排入与海相通的河流,所以说我国的内海—渤海的污染主要来之陆地是有根据的。无论是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还是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其结果都是对人类、海洋生物、海洋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认为:

(1)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将环保工作提到日事日程上来。(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应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必须进行防污教育,增强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作业者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去做。使污水处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把除污化学试剂的质量关,严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除污。(3)各地渔政部门、港监防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水域的污染状况,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文状况、生物资源状况等必须了解清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防污规划,当好政府的参谋,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减灾方案。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资源开发:

(1)随着陆上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现代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的领域。在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之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海洋开发与原子能工程、宇宙空间技术一起,并列为当代“三大尖端技术”。有人认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海洋开发必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2)随着地球陆地上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日益浅少,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如大阳、月球引力作用形成的潮汐能、深海中的锰结核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储量极其丰富,且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可燃冰”是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冰状透明晶体。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164m3的天然气。全世界海底“可燃冰”的蕴藏量高达1015~10l6m3,可供全世界使用50—200年。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巨大的“可燃冰”带。专家预测,“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的高效新能源。

2.海洋资源保护:为了遏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增加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我国自1995年起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大海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3.海水污染:我国沿海海域近年泉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赤潮发生次数呈明显增加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赤潮20余次。导致大量的鱼和贝类中毒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其间接损失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则难以估计。

4.海洋灾害:1991年4月29日,一场台风造成孟加拉国13.9万人死亡; 1995年10月,飓风横扫墨西哥湾海岸及美国佛罗里达州,数万人受灾,59万人丧生,损失30亿美元;2001年夏秋两季,台风接连袭击我国台湾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知识整合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2.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整合:

(1)海洋污染

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②城市居民排放的废水或垃圾

③核电站和工厂排放的冷却水(热污染)

④农业上使用的杀虫剂

⑤海洋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2)海洋生态破坏

①人类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一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②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做了那些破坏海洋环境的事情?

据美国《今日科学》网站报道,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有毒污染物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结果令人担忧。生活于太平洋中的抹香鲸体内累积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们认为尚未受到污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鲸也难于幸免。由于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这个研究结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环境已经受到有机污染物的严重破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很大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人类对海洋的污染触目惊心。人类生活的各种污染物、垃圾和化学物质,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把人类最大的环境——海洋深深地污染了,使得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毒水”。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很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这类污染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人体,会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人体器官中毒、癌变或畸形,最后造成死亡。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从1998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的官方谈判和协商,并于2001年5月达成共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个公约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12种对人类、生物及自然环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分别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化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苯。“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在关于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研究中,曾经被农民大量施用的农药滴滴涕是首要污染物,排名第二位的则是多氯联苯。滴滴涕会导致人们患胃肠消化道疾病和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接触过滴滴涕的哺乳期妇女的乳汁中含有滴滴涕残留物,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多氯联苯是一系列不同含氯量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磁和液压设备以及被用于绝缘油、阻燃剂、导热剂、液压油、增塑剂和无碳复写纸。多氯联苯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孕妇如果多氯联苯中毒,胎儿将受到影响,发育极慢。此外,多氯联苯导致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抹香鲸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针

新的研究成果是科学家利用一艘名为“奥德赛”号的环球科学考察船上获得的。该船具有钢制的船体,长90米。2000年3月,美国海洋联盟的科学家乘坐“奥德赛”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出发,开始对全球海洋食物网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至今也有5年了。船上的12名成员对散布于全球各海域以鱼和巨型乌贼为食的抹香鲸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肌肉纤维内积累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它们就像是全球海洋健康的指针。

研究人员用弩射击船周围的抹香鲸,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用弩箭刮掉它们身上一小块皮肤和鲸脂。接着,波特兰南缅因州大学的毒理学家塞林娜·哥达德对采自424头鲸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墨西哥大陆西海岸与加利福尼亚州巴加地区间的考特斯海域中,所研究鲸体内的细胞色素

CYP1A1(一种用于化解毒素的酶)的含量,比距陆地几千公里远的海域中鲸体内的含量要高出将近两倍。这说明考特斯海域内的持久性有机毒物的含量较高,污染严重。

海洋污染成为全球性大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在鲸体内发现累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后,人类的食物几乎找不到一块净土了。当我们吃下那些带有大量杀虫剂残余的海洋生物和食品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的中毒和产生许多并发症,这种食物链的污染是很难切断的。反过来,海洋污染又会累及陆地,在世界一些地方有毒的海洋鱼类和植物也对陆地造成污染,并对人的生存造成威胁。美国海洋联盟的主席及首席生物科学家罗杰·佩恩说:“不论是哪里的海洋,甚至包括极地的海洋,其中的动物都受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伤害。”如今,“奥德赛”号停靠在波士顿码头进行休整。佩恩的研究小组计划于2006年至2007年再次进行环球考察,届时将对生活在特定海洋污染区域沿岸的居民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测试。

被破坏的海岸和被忽略的海域:深圳海岸和海域生态的保护与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海岸与海洋生态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无数事实一再证明:良好的海岸生态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坚实可靠的自然屏障。根据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文章《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见《求是》2005年15期)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我省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使141个县1769个乡镇受到极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全部准确的经济损失难于统计。今年的几场台风也给福建、浙江和我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人员死亡数以百计,给人民造成了难于弥补的痛苦,巨大的财产损失难于精确统计。这种情况的产生也与海岸自然屏障的人为破坏具有直接的关系。这已经不是理论上的说法,而是确实被近年来的实践所以一再证实的事实。以印度洋海啸为例,尽管海啸在短短数小时内造成巨大损失,但是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对于降低海啸的破坏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其相距的仅70公里的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邦是海啸的重灾区,然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400个家庭安然无恙。这些事实表明,建设沿海绿色屏障,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至关重大。这个事实再次证明,绿色海岸是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保护屏障。

现代科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表明:良好的海洋生态是人类的宝贵的资源。当人类在对陆地资源消耗迨尽的时候,只有海洋才是人类最为现实的资源的来源,那时,人类唯一可以依赖的资源库,也只有海洋。海洋可以向人类提供地球陆地地下、地表已经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别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向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海水可以成为人类的高级能源;海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物质等陆地已经日渐稀少的人类生活必须的物质资源;海洋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食物,也为人类的旅游和休闲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审美的感受,而且还是人类研究海洋生物的十分重要的样本,可以说,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的意义,我们至今也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海洋还是一个天然气候的调节器,海洋活动对于人类的生活发展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这一点,这些年来,作为生活在海边的深圳人的感受应该更加深刻。

二、深圳海岸与海洋生态现状与问题

深圳是一个建设在海岸带上的新兴城市,拥有2573公里长的海岸线,海洋面积1400平方公里,应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保护海洋近岸生态,建设海岸绿色屏障的责任十分艰巨。这些年来,深圳在保护海洋生态和海岸带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沿海岸经济活动十分频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岸开山取石、填海造地、海洋近岸旅游、过度捕捞、人工渔业养殖、航运事业等人类活动已经给海洋和海岸生态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负责人2003年12月就指出:深圳附近已无原生海域(见2003年12月8日“新华网”天津频道),近些年来,深圳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赤潮现象仍然时有所闻;海洋污染事件不时发生;海岸开山采石仍未得到完全制止;大规模填海造地仍未停止;红树林保护仍未引起全社会普遍重视,海洋和海岸生态恶化现象并未受到根本性遏制,有些地区的海域和海岸生态甚至还存在继续恶化趋势(见《2005年深圳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海洋和海岸生态造成极大破坏,也给深圳人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还必将影响到深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深圳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圳海岸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深圳海岸和海洋保护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深圳对于海域资源的调查工作重视不够,已开展的工作也不够全面、深入、细致,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海情的掌握也不充分。

(2)市民尤其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海洋和海岸生态保护意识尚不到位。

(3)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政府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不配套。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监督力度不大。

(4)对于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尚未能制定综合性、前瞻性兼具的、配套的全面规划。

(5)对于陆源污染的治理尚不够理想。

(6)缺乏对海岸带长期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遥感遥测,缺乏海岸带破坏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评价和评估。

(7)开展的海洋科学理论研究与基础应用研究还不够,不利于指导科学的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管理政策和措施。

(8)海洋监测缺乏长期稳定性的监测点,缺乏早期型预警监测指标以及可以反映海洋环境质量长期变化的底栖生物等生态监测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改变深圳海岸和海域保护、开发利用的被动局面,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的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资源和海岸带的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深圳市民和各级政府与政府部门的海洋意识,确立把深圳建设成为海洋大市的观念和战略;加强对于海岸和海域资源现状的调查,加强和国外、境外海洋保护、资源开发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开展海洋资源的科学、有序利用;重视海洋养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寻

找解决办法和途径;进一步健全的法制,建立深圳海岸和海域保护、科学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监督,加大对于海岸环境破坏性开发和海洋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建立海洋污染的补偿机制;要制定对于海岸和海域环境保护尚未能制定综合性、前瞻性兼具的、配套的全面规划,并且加大实施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海岸和海洋环境保护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科学的开发利用,使我们的海岸绿色屏障能够更好的发挥护卫作用,使我们这片海域不仅能够为当代深圳人的生活与发展作出贡献,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海岸绿色屏障的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下面,从海岸绿色屏障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角度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所谓海岸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宽度标准。第一次全国普查时划定的宽度范围为10公里,第二次普查时划定的宽度范围为25公里(见陈述彭《关注海岸带的开发研究》,《新华文摘》2006年17期)。按照第二个标准,深圳大部分区域都应该属于海岸带。

从海岸带绿色屏障建设和保护角度看,随着深圳20余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从盐田到宝安的海岸线边,除了几片零星的红树林以外,均已是高楼林立,原生态的海岸绿色屏障已经基本不复存在,如遇特大的海潮灾难,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东部海岸带上,虽然情况尚不如西部那么严重,但是已经陆续被一些开发商、政府部门和一些有背景的事业单位所建的所谓培训中心所蚕食;而且东部沿海岸线一带人类经济活动有增无减。这也加剧了海岸带保护的紧迫性,因此,加大对于海岸带生态的修复性保护和现有零星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尽可能恢复原有红树林带、尽可能扩大湿地面积,是深圳建设海洋大市的当务之急。

(1)要严控填海造地工程。在沿海各级地方政府的中远期规划中,不时可以见到填海造地的工程安排。建议各级政府在审批规划的时候,要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工程,防止对于海洋近岸生态的破坏。这种填海造地工程往往破坏沿海湿地和红树林,实际上形成了一边建设沿海绿色屏障,一边又在形成新的破坏。今年出台的《深圳市2030年发展规划》中也有大规模填海造地的安排,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实施,近日媒体报道将投入60个亿在前海填海1378平方公里(《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0日), 不知道是否进行过严格科学的专家论证;而且即使是所谓的专家论证的结果的实施,往往也是由于人类的自以为是给我们和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这种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往往就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切身感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例子我们听到的、见到的已经不少了。因此,对于填海问题我们应该慎之又慎。

我们不是一般的反对填海造地,而是说对于填海造地工程要严格加以控制,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整体规划中要制定出对于填海造地造成的生态破坏的补偿规划。我们知道,正如陈述彭院士所指出的那样:“开发利用海岸带,有得有失,兴利除弊,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保持与自然的和谐”(见《新华文摘》2006年17期143页),在工程开工前,需要进行十分严格的环境评价,要形成一种代偿的功能,弥补填海造地对与海岸生态的破坏。 近日一位专家曾经讲过:伶仃洋的不断缩小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悲观的说法认为这个海湾70年就会填满,就象珠三角所有的平原一样,仅剩下水道,乐观的说法是这个海湾还可以保留270-280年,这个海湾跟深圳的发展和海洋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见《南方日报》2006

年9月20日“深圳观察”)。假如伶仃洋被填满,那将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啊!当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赞同这位专家的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说法颇有启发意义,颇为引人深思。

(2)严格控制开山取土取石,坚决禁止沿海岸线一带的开山取土取石,严禁沿海岸线一带的房地产及类似工程的开发建设。

(3)坚定不移的继续加强对于生态控制线的监控和管理。

(4)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区域,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的力度。

(5)开展沿海生态系统建设计划。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沿海生态保护带或生态保护区,保护及恢复沿海湿地、泻湖生态系统,强化海岸生态建设,形成以林为主,林、灌、草有机结合的海岸绿色生态屏障,削减和控制氮、磷污染物的入海量。在隔离带或保护区内禁止采沙、养殖、开垦耕地、破坏植被等活动,不得建设新的建设项目和旅游设施。

五、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

对于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个方面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下面我们从海域生态保护和海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深圳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1、加强陆源污染的治理。海洋污染,陆源污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源头。一般的情况是,如果注入海域的河流是干净的,则对于海域基本没有污染,但是深圳境内的现在注入深圳海域的河流发和发臭问题并未彻底解决;这意味着注入深圳海域的未经彻底处理的污水每天成千上万吨的排入近海;大大超过了深圳海域的自净能力。更可怕的是有毒污水的排入,将给近海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也给近海养殖带来极大灾难,最近的例子发生在大鹏海域,2006年9月11日《深圳新闻网》报道,大鹏下沙养殖场鲍鱼是从海里接管道取水,但因为海水污染和养殖场不能使海水净化,造成成品鲍鱼死亡8000余公斤;鲍鱼苗死亡三分之二,而且损失还在继续扩大。同时,附近海域已经很难捕捞到鱼类了。怀疑是由于附近电厂排放的污水所致。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起事件的发生起源于海水污染,而污染源头是在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来自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和陆地上的有毒物质、生活污水也可以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流入海域,从而形成实际上对于海域的污染。这种现象没有明显的人为污染责任人,但是影响是潜在的,因而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危害,还找不到威胁来自何处。因此,治理陆源污染还要与治理大气污染综合起来考虑。治理污染本来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规划,全面治理才能取得实效,海域污染也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治理,海域的保护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

3、沿岸大型项目的选点、开工、扩建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建成运行的大型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强永久性监测,各沿岸大型企业自身要制订环境保护预案,一旦产生污染,要及时予以处理。

4、加强海面污染的控制管理。海面污染的来源,一个主要来源是航运到来的比较频繁的轮船碰撞漏油甚至是运油船只搁浅、倾覆造成的大规模的油污事件以及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建议加强海上石油类等污染控制,完善海上船舶、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计划,建设深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制定实施散装有毒有害液体及危险化学品污染应急计划,完善海上污染预防、控制和处置一体化建设。此外,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加强对倾废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

海面污染还来自于人类的近海旅游。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各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近海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时尚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近海旅游的人们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旅游地管理防止海洋污染的制度尚未建立或者尚不健全;大量的废弃物被带到了海上;洗浴的污水直接或者间接的流入大海;大小机动游艇也增加了油污海面的可能性等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问题。

1、加强深圳海域生态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海域生态资源调查是我们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期工作,对于我们了解掌握深圳海域资源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规划,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加大力度,认真开展起来。2004年,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一批科学家已经对于南澳和小梅沙海底的珊瑚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这些海域珊瑚资源极其丰富,起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但是这些珍贵的资源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海岸开发和污染,由于近海旅游和捕捞,大批珊瑚呈病态白化;填海掩埋了珊瑚,导致其窒息死亡;深圳的珊瑚资源的前景堪忧。其他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调查也要大规模的开展起来,摸清家底,制定政策法规,科学有序、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才有依据。

海域科学开发利用问题,要有超前意识,更要有超前的研究。比如,对于海洋养殖的问题,既要研究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又要研究海洋养殖可能带来的海域污染问题,建立海洋养殖污染处置预案,鼓励渔民开展清洁养殖和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全面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有效防止海洋的养殖污染。

2、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如何保护海岸和海洋环境、如何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海域资源,世界上一些海洋大国,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一些国家,境外的香港都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借鉴其经验,为我所用,提高深圳各级领导干部的海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此外,还应加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以及与香港地区的交流合作。

3、海域的开发利用要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有序开发。

我市已经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划定了生态控制线并严格管理,但是生态建设规划主要是对于陆地海岛的生态建设与管理的规划,关于海洋部分的生态保护规划尚未纳入其中。建

议把海岸和海域的生态保护纳入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规划中去,同时制定海岸和海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

4、采取措施保护海域的海底生态。比如划定海域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海域旅游区和禁止旅游区,禁止海上旅游者自助拖网捕鱼,保护海底珊瑚资源,并制定专向法律法规等等。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国对于海岸和海洋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太健全。但是从国家到省里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规章,而我市在这个方面的法规制定已经落在后面了,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市广大干部、市民海洋意识的增强,应该尽快改变。


相关内容

  • 海洋权益论文
  • 中国与海洋 -------浅析21世纪海洋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亟待我们解决.而我国的法律制度缺陷 ...

  • 海洋环境保与管理护论文
  • 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论文 摘要: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风雨的故乡,食物的宝库,航运的通道.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家园和珍惜海洋资源.就如今的海洋环境严峻,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洋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全球环境的机能和容纳净化 一.中国海洋资源 我国是 ...

  • 论述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海洋生物与未来发展 许丽娟 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102班 231 联系电话[1**********](68) 摘要:从海洋生物的生活特性更加了解浮游藻,招潮蟹这两类生活中常见的海洋生物. 简述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与破坏,更进一步提出 人类应如何与海洋和 ...

  • 国家公务员考试1
  •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给定资料: 1.全球海洋面积大约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71%.一般认为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根据国务院2003年5月9日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 ...

  • 国考公务员真题
  •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2010国考申论的题材是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国考申论的难度一般.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类题材,考生平时都比较关注,2010国考申论与2008国考申论是同一类型.2010国考申论主要涉及到到以下知识点. 一 中国海洋 海洋是地球之母,没有海洋就 ...

  • 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1004班 王前春 学号:2010011441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竞争越来月激烈,陆地上的森林 以每年1300万公顷高速在减少,可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而占地球总面积71%海洋却拥有着大量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开发海洋资源 ...

  •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 海南大学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题目:海洋生物的保护 学号: 姓名: 年级:2011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完成时间:20121112 摘要:多姿多彩的海洋动物,五颜六色的海洋植物,形态各异的海洋微生物,我们的海洋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她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

  • 海洋小院士-科普知识竞赛--沈
  • 一.列举10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并说明属于哪一类?(20分) 二.常见的海洋自然灾害都有哪些?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20分) 三.你看过有关海洋的电影或者作品有哪些,比如海洋科幻影片<深海狂鲨>,比如<海洋>,比如<海的女儿>,都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

  • 高二地理海洋地理知识总结
  • 海洋地理 1. 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 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 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