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海权意识和船舶制造的发展
中国海防军事系列谈之二 62111部队 易泽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伟大功绩。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完成,虽然统一后的秦帝国仅历二帝、享国十数年即告瓦解,但它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集权下建立统一帝国的先河,并基本奠定了中国今日疆域之雏形。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帝国所辖疆域大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表明秦时期中国不但控制了大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还拥有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秦帝国建立不久即发动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在此役中秦帝国正是依靠强大的楼船水军,才最终平定了中国岭南地区。秦始皇在位期间还大肆鼓励民间开展对海洋的探索,并鼓励沿海广大居民出海渔猎,并多次派遣使臣出海从事探险活动,显示他对海洋探索的重视。秦始皇自己也曾亲自于公元前219、218、215、210年分别巡视了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沿海地区,并在会稽(约今江苏苏州)立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的石碑,这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关注沿海一带
安宁的开始。
西汉建立后,继续加强对海洋的探索。西汉一朝曾多次派人巡海,其中以汉武帝时期最为突出。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曾于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公元前102年(太初三年)、公元前94年(太始三年)、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七次巡海,并将中国的活动海域扩展到了今天的南洋一带。西汉时期的船舶制造业也发展很快,据《史记〃平淮书八》所载‚楼舡,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如西汉元鼎五年秋,藩属国南越叛乱,武帝便以此战船为主力,以水、陆协从的战法,兵出五路攻打南越,并于次年平定南越叛乱,将南越国辖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其中珠崖郡就在今天的海南岛,其余各郡之交通也多取道于海上。
汉武帝时期还出现了中国‚海权意识‛的萌芽,具体表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上。按《史记〃地理志》中:‚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都甘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
苦蓬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记载,这条路线应为西汉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航线。而这一说法今天也已经被学术界多数学者认可,如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先生在他的《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就认为:‚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在中国,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则在广东省。‛
东汉时期也很重视发挥水师战船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如东汉光武帝建元十六年春二月,交阯女子征侧叛乱,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并自立为交阯王。闻讯后,光武帝以马援为浮波将军,督帅水师战船缘海而进,一路奔袭千余里,向征侧军发动突袭,并在海上大破征侧军,一举平息征侧叛乱,此役为东汉初期以水师战船平定叛乱的典型战例。东汉政权也很重视与海外诸国的关系,并进一步地开辟了海上的东西航线。甚至直接通过海路与欧洲的古罗马帝国发生了联系。
三国时期,中国再次陷入分裂。北方连年的战乱使传统的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批的北方人民开始辗转流徙到政局相对稳定的南方。而南方相对安定的政局和繁荣的经济,也为造船业的发展和远洋航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部分割据南方的政权也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继续秉承了秦汉时期‚探索海洋‛的作法,大力发展造船业,并通过海道积极交通海外诸国。
如占据南方的孙吴政权,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海外,并具备了北航辽东、南通南海的能力。据《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孙权还于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与台湾交通的文献记载,而台湾也自此成为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孙吴政权又通过海路遣使者与高句骊结盟,希望联手与北方的曹魏政权相抗衡。同时期,雄踞北方的曹魏政权也积极交通海外,并于景初二年六月,接受了日本女天皇所遣使者难升米等人的朝献,并于正始元年,派遣建中校尉梯俊等人出使日本,并奉诏书印绶封其为倭王,并赐金、帛、锦罽、刀、镜等物。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继续发展。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西晋武帝司马炎计划东渡伐吴,便命大将王濬为益州刺史,在今天四川一带广造战船。据《晋书〃王濬传》记载,当时所造‚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东晋以后,南方的统治政权也未曾因为战乱而放弃与海外诸国的交流。如南朝宋时,就有海外的南夷、扶南国、西南夷诃罗陀国、呵罗单国、婆皇国、媻达国、阇婆婆达国、师子国、天笁迦毗黎国、东夷高句骊国、百济国、倭国等遣使来贡。南朝齐时,也有东夷、碣石、扶桑等海外国家遣使来朝。南朝的造船业也有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科技含量上面。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当时祖冲之‚以诸葛亮有木
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证明了此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不以人力、风向为动力的机械船。而南朝时期民间造船业的发展,不但开辟了新的由成山角横渡黄海的航线,方便了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往来,还为中国僧人惠深东渡日本的事迹创造了可能。另外,北方一些濒海的割据政权虽不如南方政权交通海外之密,但亦常有接触,据《北齐书〃武成帝纪》记载,北魏正始元年,‚遣使建中校尉梯檇等奉绍印绶诣倭国。‛‚六年赐倭臣绶。‛‚八年遣使诏谕倭王。‛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又有‚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等等。
总之,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大一统帝国开始至公元589年南朝陈政权灭亡为止的810年的时间里,虽然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战乱、分裂和动荡当之中,但无论政权如何更替,却始终未曾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和对造船业发展的重视,并萌芽了中国的早期‚海权意识‛,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海上航线,并为隋唐以后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海权意识和船舶制造的发展
中国海防军事系列谈之二 62111部队 易泽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伟大功绩。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完成,虽然统一后的秦帝国仅历二帝、享国十数年即告瓦解,但它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集权下建立统一帝国的先河,并基本奠定了中国今日疆域之雏形。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帝国所辖疆域大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表明秦时期中国不但控制了大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还拥有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秦帝国建立不久即发动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在此役中秦帝国正是依靠强大的楼船水军,才最终平定了中国岭南地区。秦始皇在位期间还大肆鼓励民间开展对海洋的探索,并鼓励沿海广大居民出海渔猎,并多次派遣使臣出海从事探险活动,显示他对海洋探索的重视。秦始皇自己也曾亲自于公元前219、218、215、210年分别巡视了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沿海地区,并在会稽(约今江苏苏州)立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的石碑,这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关注沿海一带
安宁的开始。
西汉建立后,继续加强对海洋的探索。西汉一朝曾多次派人巡海,其中以汉武帝时期最为突出。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曾于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公元前102年(太初三年)、公元前94年(太始三年)、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七次巡海,并将中国的活动海域扩展到了今天的南洋一带。西汉时期的船舶制造业也发展很快,据《史记〃平淮书八》所载‚楼舡,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如西汉元鼎五年秋,藩属国南越叛乱,武帝便以此战船为主力,以水、陆协从的战法,兵出五路攻打南越,并于次年平定南越叛乱,将南越国辖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其中珠崖郡就在今天的海南岛,其余各郡之交通也多取道于海上。
汉武帝时期还出现了中国‚海权意识‛的萌芽,具体表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上。按《史记〃地理志》中:‚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都甘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
苦蓬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记载,这条路线应为西汉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航线。而这一说法今天也已经被学术界多数学者认可,如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先生在他的《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就认为:‚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在中国,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则在广东省。‛
东汉时期也很重视发挥水师战船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如东汉光武帝建元十六年春二月,交阯女子征侧叛乱,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并自立为交阯王。闻讯后,光武帝以马援为浮波将军,督帅水师战船缘海而进,一路奔袭千余里,向征侧军发动突袭,并在海上大破征侧军,一举平息征侧叛乱,此役为东汉初期以水师战船平定叛乱的典型战例。东汉政权也很重视与海外诸国的关系,并进一步地开辟了海上的东西航线。甚至直接通过海路与欧洲的古罗马帝国发生了联系。
三国时期,中国再次陷入分裂。北方连年的战乱使传统的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批的北方人民开始辗转流徙到政局相对稳定的南方。而南方相对安定的政局和繁荣的经济,也为造船业的发展和远洋航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部分割据南方的政权也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继续秉承了秦汉时期‚探索海洋‛的作法,大力发展造船业,并通过海道积极交通海外诸国。
如占据南方的孙吴政权,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海外,并具备了北航辽东、南通南海的能力。据《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孙权还于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与台湾交通的文献记载,而台湾也自此成为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孙吴政权又通过海路遣使者与高句骊结盟,希望联手与北方的曹魏政权相抗衡。同时期,雄踞北方的曹魏政权也积极交通海外,并于景初二年六月,接受了日本女天皇所遣使者难升米等人的朝献,并于正始元年,派遣建中校尉梯俊等人出使日本,并奉诏书印绶封其为倭王,并赐金、帛、锦罽、刀、镜等物。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继续发展。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西晋武帝司马炎计划东渡伐吴,便命大将王濬为益州刺史,在今天四川一带广造战船。据《晋书〃王濬传》记载,当时所造‚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东晋以后,南方的统治政权也未曾因为战乱而放弃与海外诸国的交流。如南朝宋时,就有海外的南夷、扶南国、西南夷诃罗陀国、呵罗单国、婆皇国、媻达国、阇婆婆达国、师子国、天笁迦毗黎国、东夷高句骊国、百济国、倭国等遣使来贡。南朝齐时,也有东夷、碣石、扶桑等海外国家遣使来朝。南朝的造船业也有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科技含量上面。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当时祖冲之‚以诸葛亮有木
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证明了此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不以人力、风向为动力的机械船。而南朝时期民间造船业的发展,不但开辟了新的由成山角横渡黄海的航线,方便了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往来,还为中国僧人惠深东渡日本的事迹创造了可能。另外,北方一些濒海的割据政权虽不如南方政权交通海外之密,但亦常有接触,据《北齐书〃武成帝纪》记载,北魏正始元年,‚遣使建中校尉梯檇等奉绍印绶诣倭国。‛‚六年赐倭臣绶。‛‚八年遣使诏谕倭王。‛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又有‚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等等。
总之,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大一统帝国开始至公元589年南朝陈政权灭亡为止的810年的时间里,虽然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战乱、分裂和动荡当之中,但无论政权如何更替,却始终未曾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和对造船业发展的重视,并萌芽了中国的早期‚海权意识‛,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海上航线,并为隋唐以后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