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盈江县第一初级中学 数学 教学案 年级: 七 年级 班级: 班 姓名:

课题: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设计人:沈明月 第 2 周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梳理

1.邻补角的定义: . 对顶角的定义: . 对顶角的性质: .

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它们的交点叫 .

如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方式⑴∵ ∠AOC=90° ∴ AB_____CD,垂足是_____ 方式⑵∵ AB⊥CD于O ∴ ∠AOC=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是图形.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

段”是距离.

5. 现在所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在“ ”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 (有一个公共点),二是 (没有公共点). 6.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 .

7.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⑴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传递性,

⑶平行线的判定1: ⑷平行线的判定2: ⑸平行线的判定3: ⑹平行线的判定推论: 8.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性质1: ⑶平行线的性质2: ⑷平行线的性质3: ⑸平行线间的距离 .

9.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后接的部分是 ,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 ,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 .

10.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 .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一定的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盈江县第一初级中学 数学 教学案 年级: 七 年级 班级: 班 姓名:

课题: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设计人:沈明月 第 2 周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梳理

1.邻补角的定义: . 对顶角的定义: . 对顶角的性质: .

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它们的交点叫 .

如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方式⑴∵ ∠AOC=90° ∴ AB_____CD,垂足是_____ 方式⑵∵ AB⊥CD于O ∴ ∠AOC=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是图形.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

段”是距离.

5. 现在所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在“ ”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 (有一个公共点),二是 (没有公共点). 6.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 .

7.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⑴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传递性,

⑶平行线的判定1: ⑷平行线的判定2: ⑸平行线的判定3: ⑹平行线的判定推论: 8.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性质1: ⑶平行线的性质2: ⑷平行线的性质3: ⑸平行线间的距离 .

9.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后接的部分是 ,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 ,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 .

10.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 .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一定的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相关内容

  •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 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1 相交与平行 一,教材分析:本章节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内容,章节的内容是相交线与平 行线.它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表示及计算,角的认识表示及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章节主要研究同一平面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探讨了平行 ...

  • [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实录
  • <垂直与平行>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 王小芳 教学内容:P64-65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

  • 平行与相交教案
  • <平行与相交 > 教案 授课教师:陈俊霞 单位 :产业集聚区克昌小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39到41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含义,能够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日常生活情 ...

  • 相交与垂直说课稿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高文灵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特此,精品学习网分享了这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相交说课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 ...

  •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魏丽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例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在掌握直线特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进一步认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地位与作 ...

  • 垂直平行评课稿
  • <垂直与平行>评课稿 看了杜老师上的<垂直与平行>的视频,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是一堂图形与空 间领域的概念课.杜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 殊位置关系, ...

  • 人教版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实录
  •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感 ...

  • 相交线与平行线总结及例题 精华
  • 第十一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总结大纲 第11.1节 相交线 知识点一 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 1.相交线: A C 3 D B 2.邻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如图)简称互补 . 补充说明: ①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②数学语言表述为:若∠α+∠β ...

  • 2认识平行线
  • 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8页红点1以及自主练习相关题目.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 通过观察.分类.总结认识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平行的现象.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 ...

  •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平原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张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进一步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探讨: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生活中学会应用: 4.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