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具有以下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1.预算是计划的数量化 预算不是简单的收支预计或仅把预算看作财务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 2.预算是一种预测 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作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3.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的规划、预算的编制,详细的描述了为实现计划目标而要进行的工作标准。事中控制是一种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的影响。 4.预算管理是一种协调 公司的总预算是由各分预算汇编而成的,从组织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有利于管理层工作协商一致,导致出更好的计划和执行效果,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基本目的。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表述了计划期企业的业绩展望,所有经理人员和雇员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计划目标。预算是预算期之煎编制并获得董事会批准的计划,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差异分析,可以评价相关经理人员和雇员的工作表现。 5.预算编制有利于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预算编制必须有各项相关的定额,如人员、物料消耗定额等。要求定额合理并随定额条件变化而修正。预算的编制与预算控制对信息要求面广量大,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促进信息管理发展。 6.精益生产的手段 它是即时供产销的生产经营方式,预算及预算控制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配,也是精益生产适行的管理手段。 7.预算是考核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标准 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 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和业绩评价,完整的体现了管理上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就象纲与网的关系。建立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由于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分类 预算管理分为两类,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1、投资预算管理 投资决策过程是投资预算的编制、不同预算方案优选的过程。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改建、改造、更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获得收益期限、投资回报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等。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把采集到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转化为数量,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行方案的优选。 2、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公司在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行政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经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建立预算模型,把销售预算等各分部的预算输入生产经营预算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预算方案为执行方案。经营预算同样反映了公司的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向公司及各部门主管解释如何达到工作目标,预算项目和数量是否合理,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工作责任者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是计划目标实现的保证 通过预算编制,把各项目标具体化,必须进一步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预算编制为实际行动提供控制的标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注意对工作成效有关键意义的进行控制。如为实现预算利润目标,控制的关键点是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成本和数额较大的费用成本。控制对象并不是事物现状,而是事物的变化趋势。如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控制原材料国产化的进程,就意味着采购成本的降低和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的提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公司内各职能部门是预算管理的基本单位,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公司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及制度建设。财务部是日常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及预算的汇编工作。预算批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制度建设是预算管理有效性的保证,其中通过授权明确责任,防止工作推委或扯皮,这是预算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一环。建立预算管理程序,包括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执行控制程序。预算编制要组织与协调各部门共同进行。预算控制是协调、纠偏过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有个时间过程,先后次序及处理各部门之间关系的规定。程序控制制度的制定旨在避免工作混乱,追求较高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原则 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责任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1.责任制原则 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2.例外管理原则 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如某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生产用刀具等用品特别节约,经过核查,是外方管理专家的非程序性采购造成记录的时间差和因非程序性采购造成的工作混乱、数量差错。这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节约。于是公司重新修正公布了新的采购控制程序,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3.有效性原则 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4.经济效益原则 是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总之,在实践中,预算的执行控制是最大的难点。如投资预算从批准预算到预算执行,期间时间跨度大,情况变化复杂,预算执行偏差大,超预算执行必须申请追加预算,有一定的批准程序,否则,预算就没有严肃性。对经营预算要定期调整,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内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管理。我们于每年末调整后五年预算,对年度预算的执行控制,于每季度末分析评价本季度预算执行差异,预测调整年度内后各季度预算,编制管理报告书,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编制足以反映现实的预算,避免预算过于繁琐; 划定预算的控制责任,划清各责任人的实际业绩; 注意防止各部门从本部门出发以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目标; 预算控制不是对现状本身的控制,而是对发展趋势的控制; 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业绩记录,以便分析比较; 预算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预算控制是激励经理人员的依据,是他们对预防偏差、纠正偏差所采取的措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局限性 预算管理也有其局限性,预算是预算期前编制并获得通过的,环境变化会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虽然,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但不能替代企业管理的全部职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不同职能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在销售预算的制定过程中,根据专业分工所造成的各专业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销售部门掌握着企业未来销售情况,如果预算仅仅是为了发挥管理决策功能(如以销定产),销售部门就会毫无保留地拿出其掌握的信息,与各部门共享;但如果预算的目标之一是发挥管理控制职能(如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销售部门就可能会有意低估未来的销售收入,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然而,低估会相应造成生产计划的减少,企业生产就不能达到效率最高的状态。再如在根据预算划拨各部门资金时,各部门为了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自由,并且能控制更多的资金,可能会虚夸本部门的资金需求量,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这显然也有悖于预算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本意....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 预算制度包含有预算政策的订定、预算编制、日常管理及检讨改进四个部分,而其中又以日常管理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整个预算制度成功的关键。 预算的日常管理,通常是指日常管理报表的设计及应用,它的基本观念如下: 1.日常管理报表应配合预算项目而设计。一张日常管理报表可能包含多个相关预算项目,但每一个预算项目应有独立的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以方便和预算比较。例如销货收入与销货成本应设计在一张表上,但两者都应有独立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 2.日常管理报表通常应时序按凭证逐笔填写,资料量太大时可按日统计后填入,但应与明细资料相配合以方便查询。 3.日常管理表还应该有相对应的预算字段,这个字段的金额应该与该报表的期间累计相一致,以方便比较。 4.日常管理表另需设计异常说明字段,并规定在何种差异的情形下,必须作异常说明,例如规定差异率在10%以上及差异金额在5000元以上必须说明异常原因及具体对策。 5.日常管理报表应有合理的审核流程,以确保各部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被发觉并给予协助,故日常管理表不宜从责任部门直接送给督导阶层,最好先送交预算管理部门审查,在签署意见后,呈送督导阶层作必要的处理。 6.重要的日常管理报表可作为企业经营会议的讨论事项,由责任主管提出报告再由相关人员提出意见。 总之,日常管理表是预算制度中的控制机制,随时发现预算执行时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协助,以提高预算达成的可能性。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预算制定主体的定位 (一) 谁参与制定预算 企业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不同职能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在销售预算的制定过程中,根据专业分工所造成的各专业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销售部门掌握着企业未来销售情况,如果预算仅仅是为了发挥管理决策功能(如以销定产),销售部门就会毫无保留地拿出其掌握的信息,与各部门共享;但如果预算的目标之一是发挥管理控制职能(如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销售部门就可能会有意低估未来的销售收入,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然而,低估会相应造成生产计划的减少,企业生产就不能达到效率最高的状态。再如在根据预算划拨各部门资金时,各部门为了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自由,并且能控制更多的资金,可能会虚夸本部门的资金需求量,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这显然也有悖于预算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本意。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职能之间及部门之间的矛盾,在预算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应当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过去很多企业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软约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企业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唯此才能从整个企业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 (二) 设置预算委员会。 预算委员会应由各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主席。预算委员会协调各部门信息的共享,使各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从根本上说,只有经过预算委员会的审批,否则不能接受任何预算或预测数据。这一预算管理组织形式的职能不仅仅是预算的制定,还包括预算的实施、调整、监督等后续环节。如解决预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部门矛盾(类似于内部仲裁委员会);随时发现企业活动与预算的偏差并分析原因,如果某些基本假设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尽快组织对预算进行调整。 预算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坚持权威原则、全面代表原则和效率原则。权威原则指的是制定的预算要有权威性,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切实贯彻,其成员也要对各自部门的活动具有绝对控制权。全面代表原则指的是能全面代表各部门、全层面的利益并使其在预算中都能得到合理的体现。效率原则是指要保证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这决定了成员数量不宜过多,要做到精干、高效、统一。 二、预算制定流程的重构 计划经济时期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确定预算指标的总量,然后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制定流程能够将企业目标直接体现到预算之中,体现了预算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由于这种预算流程对基层信息的掌握有限,容易脱离实际,使预算难以发挥其计划、协调和控制作用。 在对“自上而下”制定流程批评的同时,不能简单地选择“自下而上”的制定流程,“自下而上”即由各职能部门提供相关信息,预算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进行综合,确定预算总量,再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但在信息的交流上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认为,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笔者对预算制定流程进行如下设计:(1)首先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如销售量、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目标利润等,但不必确定具体数值;(2)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3)预算委员会据此确定预算总量指标,并初步分解到各职能部门;(4)各职能部门根据分解的预算指标分别制定本部门的预算,并交预算委员会审核和汇总;(5)预算委员会据以编制全面预算,并分发各职能部门。 三、预算编制基础的选择 现行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即历年制易于理解及用于业绩评价,但历年制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以年度为周期,企业活动或成果在年度与年度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根据企业长远的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企业编制长期的战略预算尤为必要,因为长期预算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通过编制长期预算,对长期的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进行预测,将长远计划分解为具体指标,不仅在观念上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更从具体指标上防止企业行为的偏向,以防止企业短视行为对长远目标的影响。 既然历年制不适合于长期预算,笔者认为,应以企业周期(包括企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为预算编制基础的周期制来替代历年制。因为企业周期是对企业环境和企业行为的规律性描述,是对未来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的概括性的分类。周期制将使企业在对未来预测时首先明确企业现时所处的周期阶段,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同时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实行周期战略,即以企业周期为基础确立企业在各周期和同期的各阶段的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企业采用周期制来编制预算。 笔者提出周期制并不是为了否定历年制,而是对历年制的完善,使之在发挥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切实可行。鉴于历年制在计划、统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周期制与历年制要相互补充,互为表现形式。 中天恒咨询管理(预算管理)http://www.zthcounseling.com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的思考 (一) 避免目标置换 预算目标从属于、服从于企业目标,但在企业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严格按预算规定,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而忘却了首要职责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二是预算指标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或是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偏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 避免过繁过细 有些企业认为,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三) 避免因循守旧 预算制定通常采用基数法,即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如职能部门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作为预算编制标准,职能部门就有可能故意扩大日常支出,以便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预算支出标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算控制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如通过详尽报表内容,健全报表体系等方法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精确性和科学性。 (四) 避免一成不变 预算制定出来以后,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可能预见到的。故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事业单位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进行预算; 2、只有预算编制,没有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 3、虎头蛇尾,开始振振有辞,未到年中就悄无声息; 4、走两个极端:要么定得太高无法执行,要么定得太低没有动力; 5、只停留在财务预算,真正做到生产、业务、物流等全面预算的甚少; 6、没有很好的执行机制,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过程随意性很大,无法起到应有功效; 7、高层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8、没有将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来看待和执行;而看作一个财务的局部工作; 9、没有建立起包括组织、流程、方法、工具、数据等8大要素在内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预算最终不能很好地执行; 10、没有调动整个企业全部门全员参与和执行,而是简单看作财务部门的事。 《卓越总裁的理财顾问--预算篇》各讲主要内容: 第一讲 预算管理基础 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预算管理基础--观念 预算管理基础--体系 预算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讲 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体系 预算之间的关系 编制指南的内容 编制手册的内容 第三讲 预算编制方法 静态预算 弹性预算 预算考核 考核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关系 滚动预算 第四讲 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 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编制预算中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具有以下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1.预算是计划的数量化 预算不是简单的收支预计或仅把预算看作财务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 2.预算是一种预测 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作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3.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的规划、预算的编制,详细的描述了为实现计划目标而要进行的工作标准。事中控制是一种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的影响。 4.预算管理是一种协调 公司的总预算是由各分预算汇编而成的,从组织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有利于管理层工作协商一致,导致出更好的计划和执行效果,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基本目的。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表述了计划期企业的业绩展望,所有经理人员和雇员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计划目标。预算是预算期之煎编制并获得董事会批准的计划,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差异分析,可以评价相关经理人员和雇员的工作表现。 5.预算编制有利于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预算编制必须有各项相关的定额,如人员、物料消耗定额等。要求定额合理并随定额条件变化而修正。预算的编制与预算控制对信息要求面广量大,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促进信息管理发展。 6.精益生产的手段 它是即时供产销的生产经营方式,预算及预算控制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配,也是精益生产适行的管理手段。 7.预算是考核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标准 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 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和业绩评价,完整的体现了管理上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就象纲与网的关系。建立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由于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分类 预算管理分为两类,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1、投资预算管理 投资决策过程是投资预算的编制、不同预算方案优选的过程。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改建、改造、更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获得收益期限、投资回报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等。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把采集到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转化为数量,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行方案的优选。 2、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公司在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行政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经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建立预算模型,把销售预算等各分部的预算输入生产经营预算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预算方案为执行方案。经营预算同样反映了公司的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向公司及各部门主管解释如何达到工作目标,预算项目和数量是否合理,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工作责任者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是计划目标实现的保证 通过预算编制,把各项目标具体化,必须进一步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预算编制为实际行动提供控制的标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注意对工作成效有关键意义的进行控制。如为实现预算利润目标,控制的关键点是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成本和数额较大的费用成本。控制对象并不是事物现状,而是事物的变化趋势。如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控制原材料国产化的进程,就意味着采购成本的降低和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的提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公司内各职能部门是预算管理的基本单位,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公司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及制度建设。财务部是日常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及预算的汇编工作。预算批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制度建设是预算管理有效性的保证,其中通过授权明确责任,防止工作推委或扯皮,这是预算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一环。建立预算管理程序,包括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执行控制程序。预算编制要组织与协调各部门共同进行。预算控制是协调、纠偏过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有个时间过程,先后次序及处理各部门之间关系的规定。程序控制制度的制定旨在避免工作混乱,追求较高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原则 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责任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1.责任制原则 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2.例外管理原则 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如某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生产用刀具等用品特别节约,经过核查,是外方管理专家的非程序性采购造成记录的时间差和因非程序性采购造成的工作混乱、数量差错。这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节约。于是公司重新修正公布了新的采购控制程序,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3.有效性原则 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4.经济效益原则 是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总之,在实践中,预算的执行控制是最大的难点。如投资预算从批准预算到预算执行,期间时间跨度大,情况变化复杂,预算执行偏差大,超预算执行必须申请追加预算,有一定的批准程序,否则,预算就没有严肃性。对经营预算要定期调整,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内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管理。我们于每年末调整后五年预算,对年度预算的执行控制,于每季度末分析评价本季度预算执行差异,预测调整年度内后各季度预算,编制管理报告书,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编制足以反映现实的预算,避免预算过于繁琐; 划定预算的控制责任,划清各责任人的实际业绩; 注意防止各部门从本部门出发以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目标; 预算控制不是对现状本身的控制,而是对发展趋势的控制; 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业绩记录,以便分析比较; 预算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预算控制是激励经理人员的依据,是他们对预防偏差、纠正偏差所采取的措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局限性 预算管理也有其局限性,预算是预算期前编制并获得通过的,环境变化会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虽然,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但不能替代企业管理的全部职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不同职能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在销售预算的制定过程中,根据专业分工所造成的各专业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销售部门掌握着企业未来销售情况,如果预算仅仅是为了发挥管理决策功能(如以销定产),销售部门就会毫无保留地拿出其掌握的信息,与各部门共享;但如果预算的目标之一是发挥管理控制职能(如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销售部门就可能会有意低估未来的销售收入,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然而,低估会相应造成生产计划的减少,企业生产就不能达到效率最高的状态。再如在根据预算划拨各部门资金时,各部门为了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自由,并且能控制更多的资金,可能会虚夸本部门的资金需求量,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这显然也有悖于预算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本意....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 预算制度包含有预算政策的订定、预算编制、日常管理及检讨改进四个部分,而其中又以日常管理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整个预算制度成功的关键。 预算的日常管理,通常是指日常管理报表的设计及应用,它的基本观念如下: 1.日常管理报表应配合预算项目而设计。一张日常管理报表可能包含多个相关预算项目,但每一个预算项目应有独立的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以方便和预算比较。例如销货收入与销货成本应设计在一张表上,但两者都应有独立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 2.日常管理报表通常应时序按凭证逐笔填写,资料量太大时可按日统计后填入,但应与明细资料相配合以方便查询。 3.日常管理表还应该有相对应的预算字段,这个字段的金额应该与该报表的期间累计相一致,以方便比较。 4.日常管理表另需设计异常说明字段,并规定在何种差异的情形下,必须作异常说明,例如规定差异率在10%以上及差异金额在5000元以上必须说明异常原因及具体对策。 5.日常管理报表应有合理的审核流程,以确保各部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被发觉并给予协助,故日常管理表不宜从责任部门直接送给督导阶层,最好先送交预算管理部门审查,在签署意见后,呈送督导阶层作必要的处理。 6.重要的日常管理报表可作为企业经营会议的讨论事项,由责任主管提出报告再由相关人员提出意见。 总之,日常管理表是预算制度中的控制机制,随时发现预算执行时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协助,以提高预算达成的可能性。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预算制定主体的定位 (一) 谁参与制定预算 企业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不同职能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在销售预算的制定过程中,根据专业分工所造成的各专业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销售部门掌握着企业未来销售情况,如果预算仅仅是为了发挥管理决策功能(如以销定产),销售部门就会毫无保留地拿出其掌握的信息,与各部门共享;但如果预算的目标之一是发挥管理控制职能(如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销售部门就可能会有意低估未来的销售收入,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然而,低估会相应造成生产计划的减少,企业生产就不能达到效率最高的状态。再如在根据预算划拨各部门资金时,各部门为了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自由,并且能控制更多的资金,可能会虚夸本部门的资金需求量,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这显然也有悖于预算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本意。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职能之间及部门之间的矛盾,在预算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应当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过去很多企业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软约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企业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唯此才能从整个企业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 (二) 设置预算委员会。 预算委员会应由各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主席。预算委员会协调各部门信息的共享,使各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从根本上说,只有经过预算委员会的审批,否则不能接受任何预算或预测数据。这一预算管理组织形式的职能不仅仅是预算的制定,还包括预算的实施、调整、监督等后续环节。如解决预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部门矛盾(类似于内部仲裁委员会);随时发现企业活动与预算的偏差并分析原因,如果某些基本假设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尽快组织对预算进行调整。 预算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坚持权威原则、全面代表原则和效率原则。权威原则指的是制定的预算要有权威性,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切实贯彻,其成员也要对各自部门的活动具有绝对控制权。全面代表原则指的是能全面代表各部门、全层面的利益并使其在预算中都能得到合理的体现。效率原则是指要保证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这决定了成员数量不宜过多,要做到精干、高效、统一。 二、预算制定流程的重构 计划经济时期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确定预算指标的总量,然后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制定流程能够将企业目标直接体现到预算之中,体现了预算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由于这种预算流程对基层信息的掌握有限,容易脱离实际,使预算难以发挥其计划、协调和控制作用。 在对“自上而下”制定流程批评的同时,不能简单地选择“自下而上”的制定流程,“自下而上”即由各职能部门提供相关信息,预算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进行综合,确定预算总量,再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但在信息的交流上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认为,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笔者对预算制定流程进行如下设计:(1)首先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如销售量、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目标利润等,但不必确定具体数值;(2)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3)预算委员会据此确定预算总量指标,并初步分解到各职能部门;(4)各职能部门根据分解的预算指标分别制定本部门的预算,并交预算委员会审核和汇总;(5)预算委员会据以编制全面预算,并分发各职能部门。 三、预算编制基础的选择 现行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即历年制易于理解及用于业绩评价,但历年制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以年度为周期,企业活动或成果在年度与年度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根据企业长远的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企业编制长期的战略预算尤为必要,因为长期预算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通过编制长期预算,对长期的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进行预测,将长远计划分解为具体指标,不仅在观念上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更从具体指标上防止企业行为的偏向,以防止企业短视行为对长远目标的影响。 既然历年制不适合于长期预算,笔者认为,应以企业周期(包括企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为预算编制基础的周期制来替代历年制。因为企业周期是对企业环境和企业行为的规律性描述,是对未来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的概括性的分类。周期制将使企业在对未来预测时首先明确企业现时所处的周期阶段,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同时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实行周期战略,即以企业周期为基础确立企业在各周期和同期的各阶段的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企业采用周期制来编制预算。 笔者提出周期制并不是为了否定历年制,而是对历年制的完善,使之在发挥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切实可行。鉴于历年制在计划、统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周期制与历年制要相互补充,互为表现形式。 中天恒咨询管理(预算管理)http://www.zthcounseling.com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的思考 (一) 避免目标置换 预算目标从属于、服从于企业目标,但在企业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严格按预算规定,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而忘却了首要职责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二是预算指标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或是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偏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 避免过繁过细 有些企业认为,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三) 避免因循守旧 预算制定通常采用基数法,即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如职能部门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作为预算编制标准,职能部门就有可能故意扩大日常支出,以便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预算支出标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算控制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如通过详尽报表内容,健全报表体系等方法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精确性和科学性。 (四) 避免一成不变 预算制定出来以后,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可能预见到的。故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事业单位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进行预算; 2、只有预算编制,没有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 3、虎头蛇尾,开始振振有辞,未到年中就悄无声息; 4、走两个极端:要么定得太高无法执行,要么定得太低没有动力; 5、只停留在财务预算,真正做到生产、业务、物流等全面预算的甚少; 6、没有很好的执行机制,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过程随意性很大,无法起到应有功效; 7、高层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8、没有将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来看待和执行;而看作一个财务的局部工作; 9、没有建立起包括组织、流程、方法、工具、数据等8大要素在内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预算最终不能很好地执行; 10、没有调动整个企业全部门全员参与和执行,而是简单看作财务部门的事。 《卓越总裁的理财顾问--预算篇》各讲主要内容: 第一讲 预算管理基础 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预算管理基础--观念 预算管理基础--体系 预算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讲 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体系 预算之间的关系 编制指南的内容 编制手册的内容 第三讲 预算编制方法 静态预算 弹性预算 预算考核 考核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关系 滚动预算 第四讲 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 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编制预算中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关内容

  • 浅议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
  •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同时现行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管理的执行上还急需改进,在分析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现状出发,分析我国 ...

  •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 摘 要 我国目前正推行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政府收支分类为核心的公共预算改革,经过多年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构建了新时期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管理体制.2015年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年,为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总体的要求,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多项改进部门预算管理的举措,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财 ...

  • 地勘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 摘 要: 随着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扩大化,经营形式多元化,经济环境复杂化,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地勘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地勘单位如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了有效的论述,得出地勘单位应该建立健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系结论.� 关键词: 地勘 ...

  • 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
  • [摘 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工作的管理上迎来了新的挑战.但现有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机制缺失.编制水平较低和预算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本文认为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基础工作.施行全员管理.科学的零 ...

  • 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规范化管理与执行刚性约束力
  • 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规范化管理与执行刚性约束力 作者:施益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9期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以内控制度,预算规定以及绩效的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财务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成果好坏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能 ...

  •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的预算管理,提高总公司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确保总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公司下属各营运公司.修理厂等 ...

  • 南昌市市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 南昌市市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性资金支付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洪府发[2003]4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 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 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2009年) 2008年07月 目 录 一.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 1 (一)全面预算目标制定 ...

  • 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分析
  • 第2期(总第219期)财经问题研究Numbcr2(Gel)ClfalSeri.1No.219) !!丝篁!星竺竺!竺些!竺!堡!竺!丝!竺!兰!竺竺!!堡!竺星!!!!!坚:!!!! 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分析 齐云鹤 (大连i正券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长九以来,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