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产业地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宣布2020年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高耗能、高排碳量的重化工业在我国仍处于主要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带来了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的现状。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是高碳产业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资源富集区工业发展的选择具有依赖性,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锁定状态”。有关机构估计,中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其中74%用于电力投资,约为2.8万亿美元。如果不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这些能源设施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在其长达15-50年的使用周期内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不利影响。以资源富集区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内蒙古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大规模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富集区、基础性战略资源重要产地,全区经济目前仍以资源开发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012年全区煤炭产量已达10.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3,煤炭消耗量在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以上,电力、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工业占到全区能源总消耗的80%以上,人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内蒙古省域高碳战略产业低碳压力分为0.660,在全国排第6位(胡志伟,2006)。 “十二五”的后3年,随着一大批重点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仍处在刚性增长阶段,温室气体排放也将继续增加,因此,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手段是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一)在价值取向上,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二)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主要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截至2010年底,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园区)达到52家,涉及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九个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按照内蒙古“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要初步构建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农业体系、循环经济服务业体系,建立5个循环经济示范市(县)、15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43个重点循环经济园区、100户以上自治区、国家级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到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到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具有较大规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运行模式。

  (三)在制度保障上,要探索建立体现低碳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建立林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高碳产业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针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高的特征,着力开展几方面的工作:

  (一)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新增量

  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新建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落实限制“两高一资”各项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内蒙古先后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健全节能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等措施,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5.34%。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计划,落实国家清洁生产政策,完善清洁生产审核相关制度,加大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实现节能降耗、增产减污。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环保专项资金申请、污染减排及企业上市核查的重要条件。

  (三)加大环保科技投入,促进实现减排要求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完成减排目标的关系,用较小的环境代价支撑较快的经济发展。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技术减排要效益,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优先支持环保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扶持新兴环保产业发展。鼓励工艺先进、资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四)逐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成为约束性指标。内蒙古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开展了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试点城市项目建设等工作。国家下达给内蒙古“十二五”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目标是下降16%,2011年下降了3.05%,2012年下降了6%,两年累计下降8.87%,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的53.25%。此外,开展内蒙古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工作,逐步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体系和分解考核体系,重点通过降低能耗,控制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责任编辑:康伟

  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宣布2020年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高耗能、高排碳量的重化工业在我国仍处于主要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带来了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的现状。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是高碳产业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资源富集区工业发展的选择具有依赖性,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锁定状态”。有关机构估计,中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其中74%用于电力投资,约为2.8万亿美元。如果不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这些能源设施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在其长达15-50年的使用周期内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不利影响。以资源富集区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内蒙古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大规模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富集区、基础性战略资源重要产地,全区经济目前仍以资源开发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012年全区煤炭产量已达10.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3,煤炭消耗量在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以上,电力、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工业占到全区能源总消耗的80%以上,人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内蒙古省域高碳战略产业低碳压力分为0.660,在全国排第6位(胡志伟,2006)。 “十二五”的后3年,随着一大批重点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仍处在刚性增长阶段,温室气体排放也将继续增加,因此,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手段是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一)在价值取向上,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二)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主要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截至2010年底,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园区)达到52家,涉及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九个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按照内蒙古“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要初步构建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农业体系、循环经济服务业体系,建立5个循环经济示范市(县)、15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43个重点循环经济园区、100户以上自治区、国家级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到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到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具有较大规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运行模式。

  (三)在制度保障上,要探索建立体现低碳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建立林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高碳产业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针对内蒙古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高的特征,着力开展几方面的工作:

  (一)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新增量

  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新建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落实限制“两高一资”各项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内蒙古先后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健全节能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等措施,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5.34%。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计划,落实国家清洁生产政策,完善清洁生产审核相关制度,加大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实现节能降耗、增产减污。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环保专项资金申请、污染减排及企业上市核查的重要条件。

  (三)加大环保科技投入,促进实现减排要求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完成减排目标的关系,用较小的环境代价支撑较快的经济发展。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技术减排要效益,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优先支持环保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扶持新兴环保产业发展。鼓励工艺先进、资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四)逐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成为约束性指标。内蒙古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开展了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试点城市项目建设等工作。国家下达给内蒙古“十二五”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目标是下降16%,2011年下降了3.05%,2012年下降了6%,两年累计下降8.87%,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的53.25%。此外,开展内蒙古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工作,逐步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体系和分解考核体系,重点通过降低能耗,控制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责任编辑:康伟


相关内容

  • 低碳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及发展要求的 ...

  • 低碳生活的意义
  •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 ...

  • 低碳话语中的绿色就业战略转型路径
  • [摘 要]绿色就业战略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提升就业质量是转型的内在动力,迎接危机挑战是转型的外在动力,但是面临着经济结构缺陷.就业结构缺陷和制度接轨缺陷,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再造是实现绿色就业战略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绿色就业:动力机制:约束机制:战略转型 [中图 ...

  • 低碳经济77分
  • 低碳经济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风能 (A) 太阳能 (B) 核能 (C) 地热能 (D) [分值:2.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区域产业 (A) 城市基础设施 (B) 人居环境 ...

  • 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 LoW(!ARBoN SPEC眦 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崔奕I郝寿义I张立新2 (1.南开人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性焦点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应对措施上,以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节 ...

  • 学习时报能源行业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源行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其推进程度如何,一定意义上讲事关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经济腾飞的动力.之所以说能源行业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从理论上有其逻辑必然性. 基 ...

  • 中国经济问题专题
  • 1.分析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 ...

  • 常州低碳经济职称考试82分
  •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 1. 臭氧( )是一种有臭味的 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O1 (A) O2 (B) O3 (C) O4 (D) [分值: 2. ()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 西班牙 (A) 德国 (B) 中国 (C) 日本 (D) [分值: 3. (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 & ...

  •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口鬈:墨翟翟墨金]巫噩塑互卜----j型丝皇生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任福兵1,2吴青芳2,3郭 强2 (1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7: 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