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隋朝萧皇后)-搜狗百科

《隋书》:

“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北史卷七十一》:

隋炀帝皇后萧氏

“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开皇四年)正月戊辰而生昭,养于宫中,号大曹主。”

“初,文帝以开皇三年四月庚午,梦神自天而降,云是天神将生降。寤,召纳言苏威以告之。及闻萧妃在并州有娠,迎置大兴宫之客省。”

杨昭的生日记载非常明确,为开皇四年正月初五(公元584年2月21日)。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四月初二那天晚上梦见天神下凡,之后得知萧妃有孕,则两人最迟在开皇三年初已经完婚。

《北史 卷十四》记载“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

因有“未岁”之说,可以推知萧后出生的当年,萧岌去世了。而萧岌死于天保五年:

《北史 卷九十三》记载“岌,詧第六子也。……岿之五年,卒。”

由于《北史》中所记载的“岿之五年”,发生了著名的南陈和北周、西梁之间的沌口之战,可以确知为公元567年。

《萧氏族谱》上说萧皇后是比杨广大三岁,推算为公元566年出生。

由上述记载,萧皇后与杨广成婚时,年纪约为16岁,18岁时生下长子杨昭,与杨广维持了36年的婚姻,“恩隆好合,始终不渝”(《隋书》),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江都之变,萧后52岁,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南返长安,64岁,贞观21年(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岁。

有许多小说上称萧皇后比杨广小、天保二十年出生、自突厥南反时年四十多岁、与唐太宗关系暧昧、甚至封为昭容等等(清朝褚人获写的小说《隋唐演义》,近代蔡东藩的写小说《唐史通俗演义》都采用此说)。小说《说唐》和小说评书《隋唐演义》里甚至说,萧皇后叫“萧美娘”,本是太子杨勇的妻子,后来被杨广霸占,还有萧美娘调戏李世民,私通李密的故事。这些更是无稽之谈。

隋书记载

《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

炀帝萧皇后,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于梁,遍占诸女,诸女皆不吉。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于是遂策为王妃。

隋炀帝皇后萧氏

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曰:“朕祗承丕绪,宪章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

其词曰: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斩之。后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史臣曰: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文献德异鳲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萧后初归籓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足悲矣!

北史记载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隋炀帝皇后萧氏

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其词曰: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夤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弗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眄,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有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粟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守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哲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而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慕至人之休德。质非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

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笔记杂史

太平御览

《隋书》曰:炀帝萧皇后,萧明帝岿(丘轨切。)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具宇切,)后躬亲劳苦。炀帝之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於梁,遍占诸女,皆不吉。岿迎后於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於是遂策为王妃。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立为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侍从。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於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於?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虏庭。唐贞观四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於京师。

神僧传 卷五

晋王萧妃疾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豕吟之声。众并同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苏表盖棺还起。豕幽鸣显示斋福相乘。至于翌日患果遂瘳。

释氏稽古略

开皇十一年晋王广任总江淮。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杨州总管金城。请大师设僧会。授菩萨戒。奉师号曰智者。久之还庐山。晋王再请出山。为萧妃救患。建斋七日行光明忏。疾瘳再还庐山。

《隋书》:

“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北史卷七十一》:

隋炀帝皇后萧氏

“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开皇四年)正月戊辰而生昭,养于宫中,号大曹主。”

“初,文帝以开皇三年四月庚午,梦神自天而降,云是天神将生降。寤,召纳言苏威以告之。及闻萧妃在并州有娠,迎置大兴宫之客省。”

杨昭的生日记载非常明确,为开皇四年正月初五(公元584年2月21日)。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四月初二那天晚上梦见天神下凡,之后得知萧妃有孕,则两人最迟在开皇三年初已经完婚。

《北史 卷十四》记载“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

因有“未岁”之说,可以推知萧后出生的当年,萧岌去世了。而萧岌死于天保五年:

《北史 卷九十三》记载“岌,詧第六子也。……岿之五年,卒。”

由于《北史》中所记载的“岿之五年”,发生了著名的南陈和北周、西梁之间的沌口之战,可以确知为公元567年。

《萧氏族谱》上说萧皇后是比杨广大三岁,推算为公元566年出生。

由上述记载,萧皇后与杨广成婚时,年纪约为16岁,18岁时生下长子杨昭,与杨广维持了36年的婚姻,“恩隆好合,始终不渝”(《隋书》),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江都之变,萧后52岁,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南返长安,64岁,贞观21年(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岁。

有许多小说上称萧皇后比杨广小、天保二十年出生、自突厥南反时年四十多岁、与唐太宗关系暧昧、甚至封为昭容等等(清朝褚人获写的小说《隋唐演义》,近代蔡东藩的写小说《唐史通俗演义》都采用此说)。小说《说唐》和小说评书《隋唐演义》里甚至说,萧皇后叫“萧美娘”,本是太子杨勇的妻子,后来被杨广霸占,还有萧美娘调戏李世民,私通李密的故事。这些更是无稽之谈。

隋书记载

《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

炀帝萧皇后,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于梁,遍占诸女,诸女皆不吉。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于是遂策为王妃。

隋炀帝皇后萧氏

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曰:“朕祗承丕绪,宪章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

其词曰: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斩之。后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史臣曰: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文献德异鳲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萧后初归籓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足悲矣!

北史记载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隋炀帝皇后萧氏

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其词曰: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夤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弗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眄,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有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粟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守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哲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而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慕至人之休德。质非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

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笔记杂史

太平御览

《隋书》曰:炀帝萧皇后,萧明帝岿(丘轨切。)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具宇切,)后躬亲劳苦。炀帝之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於梁,遍占诸女,皆不吉。岿迎后於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於是遂策为王妃。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立为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侍从。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於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於?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虏庭。唐贞观四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於京师。

神僧传 卷五

晋王萧妃疾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豕吟之声。众并同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苏表盖棺还起。豕幽鸣显示斋福相乘。至于翌日患果遂瘳。

释氏稽古略

开皇十一年晋王广任总江淮。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杨州总管金城。请大师设僧会。授菩萨戒。奉师号曰智者。久之还庐山。晋王再请出山。为萧妃救患。建斋七日行光明忏。疾瘳再还庐山。


相关内容

  • 穆皇后(三国蜀刘备穆皇后吴苋)-搜狗百科
  • 嫁于刘备 吴氏兄妹早年丧父,他们的父亲生前一直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后来,刘焉心怀不臣之心,听相面者相吴氏的面相后说她将是大贵之人.当时跟随刘焉身边的儿子只有刘瑁,于是他为儿子刘瑁娶了吴氏.刘瑁死后,吴氏在刘家守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当时刘备夫人孙氏(孙夫人 ...

  • 孝穆皇后(南朝宋孝穆皇后)-搜狗百科
  • 宋书记载 <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 孝穆赵皇后,讳安宗,下邳僮人也.祖彪,字世范,治书侍御史.父裔,字彦胄,平原太守.后以晋穆帝升平四年嫔孝皇,晋哀帝兴宁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其日,后以产疾殂于丹徒官舍,时年二十一.葬晋陵丹徒县东乡练璧里雩山.宋初追崇号谥,陵曰兴宁. 永初二年,有司 ...

  • 德妃(古代妃嫔封号)-搜狗百科
  • 简介 历史沿革 搜狗百科 德妃 听语音 古代妃嫔封号 更多义项 清康熙帝嫔妃 北周宣帝嫔妃 唐高祖尹德妃 唐睿宗窦嫔妃 梁末帝德妃 明神宗郑德妃 明宪宗张德妃 明穆宗李德妃 明神宗许德妃 北宋仁宗杨德妃 德妃(南楚武穆王之袁德妃) 梁末帝张德妃 明英宗魏德妃 后周太祖董德妃 收起 中文名德妃 类 型 ...

  • 李禹(西汉时期历史人物.李广之孙)-搜狗百科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李)敢有女为太子中人(1),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悬)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络)中以剑斫绝缧(2),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而当户有遗腹子陵(3),将兵击胡,兵败,降匈 ...

  • 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全)
  • 1. 隋朝581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618年灭亡.统一全国的原因:顺应北 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隋朝比陈朝强大.意义: 结束了南北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消除了南北交流的障碍,为唐朝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 2. 开皇之治:隋文帝开皇时期采取了轻徭薄赋.整顿史治的政策,社会出现 ...

  •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
  •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 ...

  • 二十四孝故事: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
  • 趣历史首页|  讲述历史上那些有趣的事人物 -专题 -影视 -社会 -解梦 -百家姓 -成语 -美女 -水浒 -明星 -民族 -星座 -古玩 -养生 -娱乐 -手机版 首页文史百科首页> 正文 二十四孝故事: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 2015-09-24 17:09:01 来源:趣历史 责任编辑:z ...

  • 马援(东汉开国名将)-搜狗百科
  • 平定陇西 初仕隗嚣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他选拔马援和同县人原涉为掾,并把他们推荐给王莽.王莽任命原涉为镇戎大尹(新莽始建国元年,改太守为大尹).马援为新城(今陕西安康)大尹.王莽失败后,马援的哥哥马员正任增山连率(连率,新莽时郡一级地方长官,职如太守),他和马援 ...

  • 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影响
  • 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影响 独孤皇后即文献皇后(公元约543年--602年),名伽罗,隋朝云中(位于今山西大同)人.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伽罗14岁的时候,其父将她许配给北周柱国大将军.隋国公杨忠之子杨坚.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 一.力挺杨坚登皇位 周宣帝暴病而亡,宣帝之子静帝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