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从小泉首相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 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 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 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 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日本内阁成员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

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 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

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 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 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在2002年,日本借反恐之名曾两次派战舰为美军护航,即同时期开创了战时向海外频繁派兵的先例。。2003 年,日本国会参议院又通过了“有事三法案”和《周边事态法》,日本事实上拥有了“集体自卫权”,屡屡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这不能不引起亚洲人民对于日本未来发展的忧虑和担忧。

中国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日本的威胁,相反是重要的推动剂。2004年以来,日本媒体承认日本经济复苏得益于中国。中日两国经济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20 世纪末开始,日本就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发表的2004 年贸易投资白皮书,2003 年中国继续领先美国,保持了对日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日本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仅根据2003 年8 月两国签署的援助协议,日本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项目总额就达26.62 亿日元。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中日关系之间正常化,加强双方的民间交流,学士交流。使双方赢利的良好开局。

我认为日本是中国的重要的邻国,中国在召开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对日政策,总方针。近两年来的两国关系受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的干扰。出现一些波折,使双方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风波之后,双方都更加清醒认识到,友好相处是唯一正确选择,两国关系应该搞好,不应该搞坏。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和共识,就有动力,两国关系相向而行,克服困难,使其出现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发展中日关系不仅需要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也需要两国人民的支持。无须讳言,多年来中日两国人民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智,有一些民族主义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中日两国改善和发展关系是非常有害的。因此,站在发展中日两国关系大局的战略高度,两

国之间各个层次上的互动交往也会得以推动。除了开展中日两国元首、政府首脑和业务部门的交流外,研究机构、学术、青年等方面的交流也需要加强。另外,在两国政治关系不断改善的同时,两国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军事力量交往的加强,特别是促进军事互信机制,增加相互了解,降低疑虑,将有利于确保两国整体关系稳定发展。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重要一环。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中日合作推向新高度的两个重大领域,多增加一些大型合作项目有利于中日经济互补性发挥得更加充分。对中日合作项目进行评估时,基本上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以经济技术合理性为依据,而不宜过多掺杂政治、感情的因素,防止经济或技术问题被“政治化”。共同对付日益上升的、比传统威胁更具破坏性、扩散性、危险性的非传统威胁(如恐怖主义、环境破坏),必将成为连接21世纪中日关系的强韧纽带和“战略基础”。日本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正在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矛盾最集中与最突出的地区,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直接会受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逐渐走向缓和,北京“六方会谈”和“会谈工作小组”的建立,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的合作建立了一个新的渠道。中日两国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加强合作与协商,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建立环黄海、日本海东亚经济圈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盟组织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与中日两国之间一直有着较好的合作基础。自20 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地区就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中国在过去的20 年间也一直保持着7% 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东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并在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近年来启动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对话会议,对促进东北亚和东南亚关系的密切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中国的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三原则:

一、

二、

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坚持一个中国。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援助日本灾区原本是改善中日关系的一件好事,但物资运送这一原本不该成为话题的事情却被推上中日舆论的浪尖上,一方面是日本接受援助的方式死板、缺乏灵活性,更缺少对中国好意的默契性互动,不符合中国人“不辜负别人的一片好意”的习惯看法,另一方

面是我们看不透日本民族文化心理在外交活动上的延伸。

这种看不透是因为有两样东西制约了中国对日本的认识。一是泱泱大国的“大中华”意识,使得我们对日本的特殊性视而不见,观察日本善于把握大要,却难以精确到位;二是矛盾的“大西方”意识,使得我们将日本作为一个外在的“他者”,把日本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于是,地震中日本人的有序、冷静,多被作为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对比而被夸张、绝对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日本被无形中割裂,我们无法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日本认识,导致中国对日本的做法不仅不被日本理解,更不能让国人理解。因此,为了以后少一些不了解,我们还要下大力气研究日本,去看透日本。

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在复兴,日本正在走向政治大国步伐。两国之间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相互适应的过程,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

对此,中国始终保持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折中选择;善于妥协,优异为同,解决难题; 求大同,存小异,谋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东西。

我们要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应该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表现出泱泱大国应有的从容与大度。对外部杂音过于敏感,甚至一触即跳,往往会分散精力,甚至导致发展方向的迷失。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允许日本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老子说“善战者不怒”,我们一定要善于涵养大国心态。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几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努力进程,比如,洋务运动的探索被甲午战争中断,国民党“十年黄金”时期被日本全面侵华中断,现在不能被再打断。

第二,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由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总之,在达成各自战略目标方面,双方关系尤其具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性质。

第三,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妥善处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一定要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等活动,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日本审批通过新的教科书,很多中国人认为,新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事实,2005年4月9日大约两万多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步行约20公里从北京海淀区游行到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向大使馆建筑投掷石块并焚烧日本国旗。对日本的抗议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这些超越理性、超越底线的做法却是日本愿意看到的,他们把我们的这些做法拿到世界上反复播放,让全世界的人都去看看我们怎么冲击他们的大使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认为中国的做法失理,过激行为实际上是在伤害中国的尊严和形象。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应当看到,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环境和各种矛盾问题,如果不能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特别是把我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维护好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的局面,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这是真正的爱国,也是形形色色想把我们中国搞乱、搞垮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所最害怕的。

从这些中日关系发展的前景来看:双方认为,正视过去,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重要基础。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从小泉首相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 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 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 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 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日本内阁成员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

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 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

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 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 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在2002年,日本借反恐之名曾两次派战舰为美军护航,即同时期开创了战时向海外频繁派兵的先例。。2003 年,日本国会参议院又通过了“有事三法案”和《周边事态法》,日本事实上拥有了“集体自卫权”,屡屡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这不能不引起亚洲人民对于日本未来发展的忧虑和担忧。

中国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日本的威胁,相反是重要的推动剂。2004年以来,日本媒体承认日本经济复苏得益于中国。中日两国经济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20 世纪末开始,日本就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发表的2004 年贸易投资白皮书,2003 年中国继续领先美国,保持了对日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日本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仅根据2003 年8 月两国签署的援助协议,日本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项目总额就达26.62 亿日元。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中日关系之间正常化,加强双方的民间交流,学士交流。使双方赢利的良好开局。

我认为日本是中国的重要的邻国,中国在召开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对日政策,总方针。近两年来的两国关系受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的干扰。出现一些波折,使双方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风波之后,双方都更加清醒认识到,友好相处是唯一正确选择,两国关系应该搞好,不应该搞坏。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和共识,就有动力,两国关系相向而行,克服困难,使其出现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发展中日关系不仅需要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也需要两国人民的支持。无须讳言,多年来中日两国人民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智,有一些民族主义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中日两国改善和发展关系是非常有害的。因此,站在发展中日两国关系大局的战略高度,两

国之间各个层次上的互动交往也会得以推动。除了开展中日两国元首、政府首脑和业务部门的交流外,研究机构、学术、青年等方面的交流也需要加强。另外,在两国政治关系不断改善的同时,两国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军事力量交往的加强,特别是促进军事互信机制,增加相互了解,降低疑虑,将有利于确保两国整体关系稳定发展。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重要一环。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中日合作推向新高度的两个重大领域,多增加一些大型合作项目有利于中日经济互补性发挥得更加充分。对中日合作项目进行评估时,基本上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以经济技术合理性为依据,而不宜过多掺杂政治、感情的因素,防止经济或技术问题被“政治化”。共同对付日益上升的、比传统威胁更具破坏性、扩散性、危险性的非传统威胁(如恐怖主义、环境破坏),必将成为连接21世纪中日关系的强韧纽带和“战略基础”。日本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正在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矛盾最集中与最突出的地区,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直接会受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逐渐走向缓和,北京“六方会谈”和“会谈工作小组”的建立,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的合作建立了一个新的渠道。中日两国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加强合作与协商,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建立环黄海、日本海东亚经济圈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盟组织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与中日两国之间一直有着较好的合作基础。自20 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地区就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中国在过去的20 年间也一直保持着7% 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东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并在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近年来启动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对话会议,对促进东北亚和东南亚关系的密切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中国的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三原则:

一、

二、

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坚持一个中国。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援助日本灾区原本是改善中日关系的一件好事,但物资运送这一原本不该成为话题的事情却被推上中日舆论的浪尖上,一方面是日本接受援助的方式死板、缺乏灵活性,更缺少对中国好意的默契性互动,不符合中国人“不辜负别人的一片好意”的习惯看法,另一方

面是我们看不透日本民族文化心理在外交活动上的延伸。

这种看不透是因为有两样东西制约了中国对日本的认识。一是泱泱大国的“大中华”意识,使得我们对日本的特殊性视而不见,观察日本善于把握大要,却难以精确到位;二是矛盾的“大西方”意识,使得我们将日本作为一个外在的“他者”,把日本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于是,地震中日本人的有序、冷静,多被作为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对比而被夸张、绝对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日本被无形中割裂,我们无法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日本认识,导致中国对日本的做法不仅不被日本理解,更不能让国人理解。因此,为了以后少一些不了解,我们还要下大力气研究日本,去看透日本。

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在复兴,日本正在走向政治大国步伐。两国之间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相互适应的过程,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

对此,中国始终保持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折中选择;善于妥协,优异为同,解决难题; 求大同,存小异,谋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东西。

我们要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应该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表现出泱泱大国应有的从容与大度。对外部杂音过于敏感,甚至一触即跳,往往会分散精力,甚至导致发展方向的迷失。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允许日本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老子说“善战者不怒”,我们一定要善于涵养大国心态。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几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努力进程,比如,洋务运动的探索被甲午战争中断,国民党“十年黄金”时期被日本全面侵华中断,现在不能被再打断。

第二,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由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总之,在达成各自战略目标方面,双方关系尤其具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性质。

第三,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妥善处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一定要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等活动,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日本审批通过新的教科书,很多中国人认为,新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事实,2005年4月9日大约两万多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步行约20公里从北京海淀区游行到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向大使馆建筑投掷石块并焚烧日本国旗。对日本的抗议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这些超越理性、超越底线的做法却是日本愿意看到的,他们把我们的这些做法拿到世界上反复播放,让全世界的人都去看看我们怎么冲击他们的大使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认为中国的做法失理,过激行为实际上是在伤害中国的尊严和形象。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应当看到,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环境和各种矛盾问题,如果不能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特别是把我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维护好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的局面,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这是真正的爱国,也是形形色色想把我们中国搞乱、搞垮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所最害怕的。

从这些中日关系发展的前景来看:双方认为,正视过去,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重要基础。


相关内容

  • 关于处理人际关系重要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 ...

  •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 ...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 )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 ...

  • 功能性测试方法
  • 目 录 功能性测试的测试方法一............................................................................................ 2 1.1软件故障模型............................... ...

  •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就不可能 ...

  • 2010年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剖析材料
  • 2010年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剖析材料 城关供电营业所 朱青生 在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阶段,准确把握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结合县公司党支部实际,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第一阶段工作 ...

  • 单位中层竞聘上岗面试试题
  • 1.请你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和今后工作设想. 2.科室内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你作为科室长应如何处理? 答辩要点: (1)问清情况,查明原因: (2)采取积极措施弥补因失误造成的影响: (3)对出现失误的同志进行批评教育,影响较大的向分管领导汇报: (4)作为科室长应主动 ...

  • 中职德育第五课教案
  • 焦 作 技 师 学 院 第五课 走好人生路 教学内容:1.正确对待人生. 教学内容 2.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过程 社会政治理想: 社会政治理想 : 一定社会的阶级 或个人对未来社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小孙你 会制度和政治结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 ...

  • 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 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从弱肉强食.瓜分割据.群雄并争的无序世界,到二十世纪的不同邦国间竞相拉帮结盟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二十世纪中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垒的两极世界,直到今天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多元化单极世界,体现了人类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然趋势.尽管这一过程中伴生着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