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环安学院 张兆阳 153140307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几乎全部领域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并大大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在人们应用科学技术以谋求多方利益的同时,否定性因素也伴随出现,这些否定性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活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所谓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指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界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主体消极的、束缚压抑的、并威胁和否定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一、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表现

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事实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它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自然危机

从历史上看,自然环境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与发展而逐渐遭到破坏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改变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创造了一个符合科学技术规程但却未必对人类都有益的人工系统,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的异态化自然。这种异态化自然包括人化自然、人造物品,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形成了反人类的异已力量。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中所追求的往往是局部化的目标,它要求诸人工生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为高生产率的系统,要求物质生产量能达到无限增长。这显然与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相冲突[1]。

1.2社会危机

由于人类社会共同体是由无穷多样的不同类烈的主体构成,虽然他们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但又有利益冲突、彼此矛盾的一面。在当今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运用科学技术加强本国的国力,发达国家面临着怎样运用高科技获取超额利润争夺世界霸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现代化,赶上富强国家的问题;第三世界的国家面临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消除饥饿、贫穷、内战的问题。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当某一国家或民族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全人类的利益时,那么矛盾就会相互摩擦,相互冲突,社会系统就会出现失衡。

1.3人类自身危机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支柱,同时科学技术强调对人和物的控制。当人把科学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成为物的奴隶,从而失去了人的自由和特点。生活中,大气污染导致呼吸道患病,化学品造成中毒,人造噪音、电磁波和放射线引起耳聋、神经衰弱和白血病等等,都已严重危及着人类的安全,尤其是建立在核武器之上的现代化战争,更是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2]。

二、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根源分析

纵观科学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其根源是错综复杂的。概而言之,可

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其根源。

2.1政治根源

在科学技术作为中介的系统中,政治等因素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系统,这一系统演绎着同化或排斥所有替代的过程,同时,科学技术适应统治者的要求,使科学技术的理性成为统治者的理性,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的成为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3]。

在当代,一个国家的强弱,以及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战略,而且是一种政治、军事战略。于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军事力。凡是科学技术实力强的国家,必定是国家统治权力强和国际政治地位高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对科学技术能否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

2.2经济根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有了新的进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经济强国战略至高点的主要领域。现今的生产力总是要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发展只有和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才能取得飞跃,也就是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和运用,就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

并且,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其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就越高,经济和科学技术一体化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就为科学技术在经济生活中负面效应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产生的经济根源。具体而言,唯产值主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经济根源之一;人类经济利益的对立与分裂是导致科学技术负厦效应的另一经济根源。

2.3理性根源

前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政治和经济根源,然而隐藏于政治、经济内部的深层根源,来自于人们文化观念上对科学技术理性的片面理解,也就是工具理性的单向突进和道德价值理性的缺失。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便没有人类的高度繁荣。然而,科学技术理性在近现代的片面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产生了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5]。科学技术理性内部结构的失衡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理性根源之一;从更大范围来看,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失调,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更深层的理性根源。

科学技术出现了负面效应,并不在于科学技术理性本身,而在于科学技术理性内在结构中的工具理性越出了自己的界限独立出来,膨胀到反过来压制价值理性,取得了至高无上的霸权地位。更深层的是因为更大范围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就是科学技术与人文价值、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失调,使科学技术理性内在统一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失衡和分裂。要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不要求放弃工具理性,而是要让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处于互补的对话之中,使两者平衡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才

能使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三、克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方法

为了使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原则在实际操作层面切实起到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制定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

“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行为规章,而是将某些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法律化,它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体现着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要求,体现着对科学技术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科学技术活动自身的法律[6]。

当然,“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现成的法规具有相对静止的特征,使得其规范体系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显现出时间的滞后性。由于法规时常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在相应的伦理原则、政策指南和法规诞生之前,新兴的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可能己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为了尽量避免科学技术活动给社会公众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建立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3.2设立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

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不仅应以现有科学技术伦理法典规则为导向,而且应以科学技术活动引发的负面效应或潜在的危险等为导向的,应将伦理判断建立在科学技术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和自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的基础上[7]。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使对科学技术行为的伦理评判成为一项贯穿于科学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常规性的工作组织,是高科学技术时代社会伦理责任的实践平台,是人们通过民主对话协商,应对和解决科学技术已出现危机或以预见其潜在危机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机构。

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社会各个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评议对话场所,科学技术职业伦理法规是评议对话的一种结果。因此在进行科学技术伦理评议时,除了要参照现有的科学技术职业伦理法规,还要对科学技术运行中新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安全评估等,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科学技术活动潜在的风险,让社会公众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并能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对伦理法规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3.3政策、法规的保障

科学技术伦理是诉诸科学技术行为主体的意志自律,是科学技术活动中化外在要求为内在自觉的调控方式。科学技术法规则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量,对科学技术行为的违法举动进行强制性规范的方式[8]。科学技术伦理与科学技术法规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双重规范,只有当科学技术伦理原则以政策为保证、以法规为依托,才能减少科学技术活动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只顾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决策,并从根本上避免遵守道德规范者受损、而不遵守道德规范者渔利的不合理现象。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讲,仅仅用道德责任来约束是不能够保证其安全性的,是不能够保证它永远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的,因此必须加上法律手段[9]。只有这种双轨的机制才能使科学技术活动的负面后果影响最小,才能确保科学技术活动的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促使我们在领受其恩泽的同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伦理的新思考。科学技术活动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正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扩展。事实上,科学技术活动引发的灾难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我们需要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同邻以及养育我们的大自然,我们需要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在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的伦理责任,这就需要我们超前预测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险,并及时预防,使科学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环安学院 张兆阳 153140307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几乎全部领域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并大大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在人们应用科学技术以谋求多方利益的同时,否定性因素也伴随出现,这些否定性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活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所谓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指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界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主体消极的、束缚压抑的、并威胁和否定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一、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表现

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事实上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它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自然危机

从历史上看,自然环境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与发展而逐渐遭到破坏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改变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创造了一个符合科学技术规程但却未必对人类都有益的人工系统,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的异态化自然。这种异态化自然包括人化自然、人造物品,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形成了反人类的异已力量。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中所追求的往往是局部化的目标,它要求诸人工生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为高生产率的系统,要求物质生产量能达到无限增长。这显然与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相冲突[1]。

1.2社会危机

由于人类社会共同体是由无穷多样的不同类烈的主体构成,虽然他们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但又有利益冲突、彼此矛盾的一面。在当今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运用科学技术加强本国的国力,发达国家面临着怎样运用高科技获取超额利润争夺世界霸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现代化,赶上富强国家的问题;第三世界的国家面临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消除饥饿、贫穷、内战的问题。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当某一国家或民族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全人类的利益时,那么矛盾就会相互摩擦,相互冲突,社会系统就会出现失衡。

1.3人类自身危机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支柱,同时科学技术强调对人和物的控制。当人把科学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成为物的奴隶,从而失去了人的自由和特点。生活中,大气污染导致呼吸道患病,化学品造成中毒,人造噪音、电磁波和放射线引起耳聋、神经衰弱和白血病等等,都已严重危及着人类的安全,尤其是建立在核武器之上的现代化战争,更是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2]。

二、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根源分析

纵观科学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其根源是错综复杂的。概而言之,可

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其根源。

2.1政治根源

在科学技术作为中介的系统中,政治等因素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系统,这一系统演绎着同化或排斥所有替代的过程,同时,科学技术适应统治者的要求,使科学技术的理性成为统治者的理性,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的成为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3]。

在当代,一个国家的强弱,以及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战略,而且是一种政治、军事战略。于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军事力。凡是科学技术实力强的国家,必定是国家统治权力强和国际政治地位高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对科学技术能否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

2.2经济根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有了新的进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经济强国战略至高点的主要领域。现今的生产力总是要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发展只有和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才能取得飞跃,也就是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和运用,就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

并且,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其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就越高,经济和科学技术一体化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就为科学技术在经济生活中负面效应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产生的经济根源。具体而言,唯产值主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经济根源之一;人类经济利益的对立与分裂是导致科学技术负厦效应的另一经济根源。

2.3理性根源

前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政治和经济根源,然而隐藏于政治、经济内部的深层根源,来自于人们文化观念上对科学技术理性的片面理解,也就是工具理性的单向突进和道德价值理性的缺失。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便没有人类的高度繁荣。然而,科学技术理性在近现代的片面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产生了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5]。科学技术理性内部结构的失衡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理性根源之一;从更大范围来看,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失调,是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更深层的理性根源。

科学技术出现了负面效应,并不在于科学技术理性本身,而在于科学技术理性内在结构中的工具理性越出了自己的界限独立出来,膨胀到反过来压制价值理性,取得了至高无上的霸权地位。更深层的是因为更大范围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就是科学技术与人文价值、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失调,使科学技术理性内在统一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失衡和分裂。要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不要求放弃工具理性,而是要让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处于互补的对话之中,使两者平衡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才

能使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三、克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方法

为了使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原则在实际操作层面切实起到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制定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

“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行为规章,而是将某些科学技术活动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法律化,它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体现着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要求,体现着对科学技术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科学技术活动自身的法律[6]。

当然,“科学技术工作的伦理法规”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现成的法规具有相对静止的特征,使得其规范体系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显现出时间的滞后性。由于法规时常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在相应的伦理原则、政策指南和法规诞生之前,新兴的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可能己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为了尽量避免科学技术活动给社会公众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建立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3.2设立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

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不仅应以现有科学技术伦理法典规则为导向,而且应以科学技术活动引发的负面效应或潜在的危险等为导向的,应将伦理判断建立在科学技术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和自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的基础上[7]。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使对科学技术行为的伦理评判成为一项贯穿于科学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常规性的工作组织,是高科学技术时代社会伦理责任的实践平台,是人们通过民主对话协商,应对和解决科学技术已出现危机或以预见其潜在危机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机构。

科学技术伦理监督审查机构是社会各个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评议对话场所,科学技术职业伦理法规是评议对话的一种结果。因此在进行科学技术伦理评议时,除了要参照现有的科学技术职业伦理法规,还要对科学技术运行中新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安全评估等,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科学技术活动潜在的风险,让社会公众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并能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对伦理法规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3.3政策、法规的保障

科学技术伦理是诉诸科学技术行为主体的意志自律,是科学技术活动中化外在要求为内在自觉的调控方式。科学技术法规则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量,对科学技术行为的违法举动进行强制性规范的方式[8]。科学技术伦理与科学技术法规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双重规范,只有当科学技术伦理原则以政策为保证、以法规为依托,才能减少科学技术活动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只顾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决策,并从根本上避免遵守道德规范者受损、而不遵守道德规范者渔利的不合理现象。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讲,仅仅用道德责任来约束是不能够保证其安全性的,是不能够保证它永远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的,因此必须加上法律手段[9]。只有这种双轨的机制才能使科学技术活动的负面后果影响最小,才能确保科学技术活动的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促使我们在领受其恩泽的同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伦理的新思考。科学技术活动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正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球性、整体性扩展。事实上,科学技术活动引发的灾难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我们需要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同邻以及养育我们的大自然,我们需要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在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的伦理责任,这就需要我们超前预测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险,并及时预防,使科学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关内容

  • 浅析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 第21卷 第5期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1№.52013年9月 浅析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于明华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0) 倡 摘要: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然而,科技的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成为当 ...

  • 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分析(新闻学毕业论文)
  • 广 西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新闻学 班 级 新闻 071班 学 号 0721200163 姓 名 陈波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分析 摘 要 在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利益大行其道的今天,媒体为了 ...

  • 浅谈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与负面影响
  • 浅谈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与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使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地认识自然的一种力量,人类活动决定了它带来 ...

  • 环境纳米科技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高层论坛 AuthorityForum 环境纳米科技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张立德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纳米科技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人们普遍认为纳米技术充满了活力,是对21世纪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发展的势头向各个领域渗透的能力,不亚于 ...

  •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
  •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 凌宇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逐渐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指导,计算机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

  • 正确看待科学技术
  • 正确看待科学技术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灾难,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负面影响 20 ...

  • 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 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任剑锋 "多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经风靡全球,"信息技术"则早就家喻户晓.作为技术,二者的结合体现了当代科技高度综合的发展方向."多媒体信息技术"并非"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多媒 ...

  • 对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观念负面效应的思考
  • 对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观念负面效应的思考 作者:耿俊茂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 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 我国国际投资税收政策的负面效应及思路调整
  • 内容提要:国际投资税收对于一国经济活动乃至其他相关利益的国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WTO 的加入,我国经济将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国际投资税收及其政策取向,正视我国现阶段国际投资税收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 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