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洲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译文】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

[出典]   韦应物  《滁洲西涧》

注:

1、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注释:

滁州:属安徽省。时韦应物任该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至宋时此河已淤塞。

独:最。

怜:爱。

黄鹂:又名黄莺,善啼鸣。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郊外的渡口,没有固定的梢公。

3、译文1: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

黄昏时分的雨裹挟着春潮急速地涨满了西涧。野渡口的小渡船,斜横在黄昏的雨中,西涧显得格外的静悄悄。

译文2: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译文3:

我特别喜欢长满青草的涧边闲行,那枝叶茂密的树上有几只黄莺在低吟。春雨挟着春潮到晚来更加奔腾迅急。荒僻渡口的小船儿悠闲地横在水滨。

译文4:

喜爱西涧边丛生的细草,茂密的树丛中黄鹂欢快鸣叫。黄昏的春雨使潮水涨得快,一只小船横漂在荒寂渡口。

4、韦应物,公元737一约789唐朝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宫庭“三卫郎”.后读书中进士。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任比部员外郎,后相继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其诗多写田风物,效法陶渊明;又受王维影响,语言简淡。部份诗篇同情人民疾苦,涉及政事。有《韦苏州集》。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5、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此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20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5名。

6、“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出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怜:爱。黄鹂:黄莺。这两句大意是:我独爱空旷幽静的西涧,青草丰茂,碧色满眼,夹涧的山上,不时从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啼鸣。 诗句写诗人游西涧时的所见所闻。葱茏的丰草给西涧增添了勃勃生机,而黄莺啼啭,空谷传音,把西涧衬托得更加清幽,无怪诗人“独怜”而流连忘返了。

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初春时细雨纷纷,雨后的天空像是刚刚被清洗过一样,十分明净清洌。

  蓄水煮茶,采雨酿酒。我们所期冀的生活,无外乎是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妇人做好了喷香四溢的饭菜,吃完晚饭后便闲坐在庭院中与邻里说着日常闲话。黄昏时分的乡村非常清静,薄烟袅绕,间或能听见欢快的鸟鸣。远处,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老人牵着老牛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韦应物的山水诗风自成一家,闲雅清淡,含蓄高妙。这首《滁州西涧》字句隐秀,诗人用春日雨景来彰显内心隐秘情分,层层布景,步步道情。又用无关痛痒的急雨意象,道出了自己内心一丝稀薄的感伤。

  整首诗打眼望去,极素朴寻常。但经过岁月文火的慢慢锤炼打磨,画面又极幽静。幽草、深树、春雨、野渡这些不惊不乍的意象点缀,充满着隽永的韵味。溪涧边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态势生长,岸边繁茂的树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婉转的黄鹂鸟声,十分悦耳。

  韦应物唯独喜欢这一株阒寂生长的幽草。春日的群芳百卉韦应物都不爱。他爱的,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趋炎附势于烟火红尘中的繁华热闹,世俗名利。这株溪涧边生长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园深处自持修行,修炼好每一次春风吹来时的清雅绿意。

  山林中的野草不会与其他繁花争媚斗艳,因为名利终究会成空。只有恬淡高雅的旷然飘逸情怀才能生生世世流传。所以,这株野草亦是韦应物高雅的自况。同时,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他还写了“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以此表明自己心中筹划已久的归隐情怀,想在深山竹林中过着简单自足的幽居生活。

  薄暮时分,晚霞云影。

  滁州城西边,原本被捕鱼人用柳枝系在树上的渔舟,也不知怎么地挣脱了束缚,兀自横斜在河水中,随着波纹轻轻地晃动。故而诗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最出彩、最独树一帜的妙句。

  “急”字喻明身处朝政水深流急,难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一个“自”字凝练得特别精妙。兴许诗人托物言志,想表达内心渴望的无拘无束,不必听从别人安排,能过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雨水节气过后,蜜蜂忙着采蜜,鸟儿忙着歌唱,花儿忙着绽放。河中的水流也愈来愈旺盛,像钱塘江涨潮时那般湍急。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时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

  彼时,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时,韦应物被封为滁州刺史一职。可此时,韦应物愈来愈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厌恶世俗里的鲜衣怒马。他特别希望能得到解脱,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故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的喜爱,亦是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厌倦朝政的蝇营狗苟,渴望幽居田园,得到人生圆满。

  我知晓,这世间的繁艳、辉煌、盛丽,你都不要。你要的,何其简单,又何其奢侈。你是想与相爱之人携手退步红尘深处,对浮生世事不闻不问,当一个袖中藏清风、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闲人。可是身不由己啊,你忧国忧民,是廉洁清明的好官,你还要为百姓为社稷谋福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想来陶渊明躬耕田园的生活,为韦应物心中的念想作了最好的解答。《滁州西涧》最后落笔所写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戚的,因为他尚且处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却身不由己。韦应物笃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难免会有寂寂无为、独善其身的空静想法,认为繁华是镜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园才是洗涤身心疲惫的良药。岁月始终是恩慈的,终于,韦应物圆满了心中的渴慕,过了一段半仕半隐的幽居光阴。

  佛家有言,说万事为幻象,万物皆空。想来也是,若我们以虚寂的眼光看待声色犬马的繁华,无非是翻手覆手都为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会让自己的灵魂愈加浑浊不堪,在红尘之中不断地迷失自己。

  但我所理解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我们所抓住所拥有的事物是能让身心恬淡澄净的,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清净成空的属性状态,不把世间庸碌的琐事挂在心头,也不执念于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能以通彻沉潜的清空状态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

  是了。花开无声,白云清寂,流水无言。这世间的喧哗与清净皆是我们内心所升起的对比,而禅一旦成为了对比化、概念化,则不是禅了。我们若是少了事事攀附对比的心态,以淡然的眼光来看待,自由自在,心中无对比后带来的结果烦忧,兴许身心会清凉许多。

  我问佛:如何才能成佛?

  佛说:佛就是我们自己,清净心即是佛。我们要懂得感恩,哪怕是面对逆境,遭遇批判我们的人,仍要感谢他们提高了我们的修行。我们还要以清澈的目光来看待周遭的一切,让内心如一面明镜澄净通透,如此才能照天、照地、照众生。心中无挂碍,自有清风来。

  我问佛:贪嗔痴如何放下?

  佛说:是贪嗔痴构成了我们,也是我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世间的种种欲望。我要你看破、放下、自在,以清净莲心来解开心中的结。而不是执念、挣扎、苦恼。

  我问佛:何为迷津?

  佛说:万物皆空,本无迷津。你若内心贪恋浮华而放不开,便是迷津。佛不是你一世的普度者,自己才是自己的解铃人。

  我们佛:尘缘当何解?

  转自:

  佛说:所谓的缘分,是以奈何桥下的水作为照见。来是明镜台,去是惹尘埃,一切随遇而安,随情而解。

  是的,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陪衬,因为你连内心的明月都尚未用清风拂拭干净。

  禅是一缕清风,亦如掬清凉之水,浇灌心中的俗垢,拂去苦恼的尘埃。于此世今生,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生活而奔波谋生,别唾弃少许人的蝇营狗苟,因为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淡然地看待这个世界,兴许就不会有过多的愤懑埋怨。

  只愿我们在面对世俗之事时,少一点儿浮夸之心,多一些淡定,别忘了灵魂是为什么而出发,别忘了清醒的力量,别忘了参禅是为了感悟生命意义的本质。

  选自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8、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瑰宝,它们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佳作,是各地风俗民情的记录仪,也是后人学习写作的典范。

我在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开始云游四海。

当我吟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时,仿佛看到了上马河畔,幽草独生,黄鹂高鸣,晚间春雨急落,渡上无人之舟独停的景色,透出一种寂静之色。

当我念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又仿佛来到了秀丽的西湖,看到了满湖荷花在阳光下、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犹如翩翩起舞的少女,娇艳动人;看到了无数嫩绿的荷叶,映着明日,闪烁出明丽的光彩。

当我读着钱起的“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时,又到了湖南的潇湘河畔。河水碧如玉,亮如晶,两岸绿苔丛生,月光下还传来潇湘女神轻柔的鼓瑟之声,构成了一幅景音俱备的画面,让我觉得心静如水,有种超凡脱俗之感。

在饱览江南风光之后,再看一看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又让人看到另一幅与江南截然不同的景色。正当江南艳阳高照,罗衣飞扬之时,塞外却是八月飞雪,冰冻百丈,树枝上都挂着冰条,犹如梨花盛开一般,让人在观赏到四季如春江南美景的后,再看看八月飞雪的塞外奇景,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新与奇特。

再看祖咏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看到了终南山顶积雪甚厚,云雾缭绕,山间郁郁葱葱之色却不减半分的奇景。

我一边学习唐诗宋词,一边云游各地,由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到风沙漫天的边关塞外,由炎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由南至北,由东到西。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令我足不出户就能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游尽四方。

9、黄鹂为中国的文人所喜爱,可能主要是因了它的清脆的喉咙,再就是它的美丽的羽毛和对我们古老的农业的呵护了。

孙犁在散文《黄鹂》中赞美它“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飞起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着阳光,美丽极了”……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忍不住要到更遥远的过去追寻黄鹂的影子。

黄鹂在古人的眼里是和春天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黄鹂同红花绿草一样是春天的象征。“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唐·孙逖《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没有黄鹂的啼鸣,哪有春天的气息呢?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可爱的莺儿正是春的使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生机一直陪伴我们走过春天,走向更加浓郁的季节,让我们再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但是,悦耳的莺啼也有无人欣赏的时候,“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连武侯尚且被人冷落,更别提一只小小的鸟儿了,就算你叫得再动听,又有谁解其中味呢?

有时候,黄鹂还会给人平添愁绪。比如,“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唐·金昌绪《春怨》),可怜莺儿不解人事,也许它本要为独居的人扫去寂寞,哪想到会惊破别人的好梦呢?

如果黄鹂落入浪迹天涯的游子眼里,自然更是凄楚,“客里逢归雁,愁边有落莺”(宋·陈与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爱与厌都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行为,黄鹂是不懂的,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我行我素。那么,就让黄鹂永远在春雨、宿露中啼叫,在朝霞、彩虹下飞翔吧,我们只要默默的聆听和欣赏就好了。

10、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理想,把乡间几种鸟的叫声如实地记下来,又不准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现在想来,难矣,若为古人,倒是可以毫无顾忌地此大志。想想古稀骚客,可以数粒如豆,一杯黄酒池边五柳旁,举杯对黄鹂,来一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或“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云云,那该是大自然怎样和谐的旋律!可惜现在有诗心也不有此乐,感叹之至也只能像柳永那样浅斟低唱。

11、喜欢唐诗宋词,“多情自古伤离别”,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每个人都好像有离别的时刻,但是现代人似乎没有古人的那种离别的心境,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变得都是匆匆忙忙的,登上即将离开的火车或飞机,只是轻轻地挥一挥手,留下的背影都是模糊的,时间之短暂很快让人忘记这离别的一幕,交通与信息的发达使人失去了那种心境与情怀。



“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诗的意境犹如纯净的天空,让我们感受那种高远广博之美,体现自然纯朴的人生,曾几何时,我们对美的感知变得如此迟钝而又默然,我羡慕唐代诗人,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以及抒发,是那么的朴素自然。



品尝书韵如同品茗一样,品的是一种心境与意境,读的品位全在一个“心”字之上,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或者迷惑,那么,当我们走进书中,一切都不同了,犹如琼浆玉液般令人心旷神怡,人情各异,书韵绵长,曼妙的文字,展示着生活的真谛。

读书,读出一份淡泊,读出一份恬静,读出一份成熟,读出一份快乐,不管人生是苦是甜,读书,就是点一盏心灵的明灯,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倘徉在书海中,聆听心灵深处的回音,沉积心底那份悸动,使自己在凡尘中独守飘逸,在喧器中品味隽永。

我不得不感叹,“良师益友”唯“书”也!

12、总习惯一个人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不可以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镜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构织于诗意般的生活,总是那么多愁善感,不知不觉的恋旧,禁不住别离。长久以来都在包裹着自己,甚至不愿意破茧而出,去经历风雨,于是就习惯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盖内心的孤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吧。冥冥中的火,奈何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前世是水做的吧。那么喜欢雨雪天,一个人撑着油纸伞漫步,喜欢那种意境美,就好像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许是诗读的细腻的缘故吧,不知不觉的就陷入了感时伤春的境地。或许这又是我逃避的借口吧。

我试着努力的冲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来掩盖内心的自己。此时好像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诙谐的话语在我这里脱口而出,那游戏人生的态度越来越盖过本来的自己。“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沉醉其中,不愿停下,更不愿醒来。我怕,怕自己再把自己锁起来。今时才知,我只是从消极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极颓废中,并没有冲出来,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欲所掩盖,最终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还是回去吧,所谓的由本我到超我,原来错啦,我并没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经不认识现在的自己啦。但是,虽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随缘了。

好久没去梳理自己的生活,现在似乎已经变的一团糟。转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黄昏,还是回身挥杖迎接东方新升的旭阳吧!望尽青山故园路,竟是走不尽长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寻道,向前找,自有人间道。佛道都倡导:以出世之情怀,行入世之事业。

1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二月才没马蹄的浅草,犹在四月长至齐腰,铺天盖地,欢笑着,喧哗着,掀起草浪,一波又一波向天边传递。“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春草虽矮小,虽朴实,但是她是对一切都充满爱心的,对土地充满了深情的,她一笔一划地抒写着春天,抒写着人类的历史。庞德说:“准确的陈述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还有什么会比春草的抒写更真实、更准确呢?虽然她没有鲜花那绮丽和热情,也没有高树那么具有俯瞰的壮志凌云,但是她比任何一位作家和诗人都伟大。所以诗意的春草还是深得人们的喜爱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莺深树鸣”,爱她的“扎根之处即吾家”的随遇而安,爱她的在质朴之处的欢乐,爱她的忠于土地、忠于历史,没有任何的阴谋诡计单纯的不渝之心。

  不用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了。今年的草事正盛,而明年的春草再绿时,我当和众多的草根一齐再在春草上打滚,在春风里赏草,不亦乐乎。

14、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那充满着惬意与舒适的生活总令人向往。

悠悠的茶香,淡淡的墨迹,从婉转轻灵的散文到朗朗上口的诗歌,从复杂曲折的小说到铿锵悦耳的歌赋,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向世界展现着她的风采与美丽。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诵读着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我似乎也陶醉于这美丽的春景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独有的幽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这一刹那,我又化身为文天祥,大义凛然,豪放豁达的天地正气油然而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透过伤感的语言,词人李清照的离愁悲绪也呈现在眼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愁苦又应向谁诉,不过是隐忍于心罢了。

人们常说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但我却在其中寻得了一个精彩的人生,一处世外桃源。朱自清的《春》描写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致,更写出了中国正在繁荣昌盛的新气象。我从《呐喊》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从《巴黎圣母院》中读懂了美与丑的真正区别,亦从《骆驼祥子》中听到了最底层人们的心声……

驻足远望,那黄河上游漂来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

凝神聆听,耳畔传来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

闭目深思,眼前浮现出司马迁受宫刑却依然顽强著《史记》的感人画面……

有着春风拂面的温柔,有着雨打清荷的干脆,有着秋雨染叶的凄美,有着银装素裹的晶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读不完的是文学,品不够的是文学,忆不尽的亦是文学。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泪水亦有欢笑,文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向我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无可否认,文学,是美丽的!

15、草色总是第一个跃入我的眼帘,在枯萎黄落的早年的枯枝败叶丛,我低下头蹲下来看,在枯死的草根处已经渐渐有嫩绿的草尖在潜滋暗长,不经意间露出欣欣然的头脑。

望着这星星点点的草色,这早春暖阳下开始匍匐的嫩绿色的草色,我不禁联想到唐代散文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的,可以想见彼时的韩愈一定也是在早春的京城大道上行走,看到上空丝雨纷纷,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才发出: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的感慨,兴笔写下这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的。

信步院子,猛然发现小区里朝阳的绿化带里早已经是一片翡翠般的新绿了,那刚刚苏醒过来的三叶草和芨芨草在阳光下打着呵欠伸着懒腰,仿佛在说,好困,我要舒展一下筋骨。那么打眼,那么闪光,一下子令我神清气爽起来,看来春天是不知不觉地到来了。在草皮的旁边,一颗樱树和梅树的枝头,一群群不知名的鸟儿伸展着歌喉在鸣叫歌唱,郁闷了一个冬天的花园,开始有了几分春的气息。此情此景,令我想到了南朝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千古绝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啊,这一定是作者在久病之后开窗眺望,忽然发现池边已生出春草,树上的鸟声也变了。原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顿感春意盎然,生机勃发。无怪乎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评论说:“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指出了它成为名句的理由。之所以作者能够把春天写得如此到位,离不开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春草的热外深刻的眷恋之情,才写出了如此不朽的名句。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也有这样描写春草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睹物思人,注目这满眼的青青小草,我不仅想起了多年以前的那些亲人,他们已经永远地离我远去了,只是每年这个季节看到春草,又让我徒添几分思念的苦涩和感伤。还有曾经与我一同成长一同求学一同共事一同患难与共的挚友,他们有的在遥远的天空下为生活和理想打拼,有的竟然因为病痛和意外与我们阴阳相隔,就像春草一样蔓延到我看不见的世界去了。面对春草,这让人兴奋让人忧伤的媒介,我再一次怅然若失。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中的句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的就像作者诗中的意境,这景象怎么能够不引发作者的扼腕长叹呢!此诗系后主乾德四年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上片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在春草中漫步,在古诗词中穿行,我有想起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又在我的脑海浮现,原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白居易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春草青青,就让我们借这满眼草色中拥抱春天的勃勃生机,思念远方的朋友,寄托托无限的离愁别恨吧!作者简介( 葛海林,笔名飙柯、海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16、似乎与寒冬刚刚告别,就在这一瞬间,又要与晚春说再见了。

春天里的事情,到了季节的深处,一切都会按部就班的成就了。灰黄色的田野,被浅绿浸染,多了一丝生机。光秃秃的山坡,也披上了黄绿相间的植被。一些春花,抵挡不住春的诱惑,默默的绽放。房前的梧桐,屋后的老榆,也在晚春的一个黎明,分别吐出了桐咕嘟和鹅黄色的榆钱。周末,我正在园子里播种架豆角,来看望父母的晚辈领着呼唤着爷爷、老爷的孩子们,也都换上了夏装,一溜烟的来到菜园子。

每每晚春,人们或许少了最初的热切与期待,因为这是季节之深处了。我总会透过楼群的缝隙,遥望春的靓影,与之一起放飞蜷缩了许久的心灵,贪婪的品味着晚春的包容和丰满的神韵。

细数流年里的晚春,它的影像依旧的清晰如初。春,对农人而言,常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惊蛰刚过,春耕便从南向北,日渐火爆。你置身于犁铧穿越的田野,一阵阵泥土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你会被土地的生香所醉然。到了谷雨,一场春雨过后,人们争分夺秒,撒花种豆,把种子植入大地的同时,也就播下了一缕缕希望和期待。就果农而言,晚春时节风调雨顺,就会收获硕果累累,因为许多果树在这个季节里开花孕果。要是遇上一场狂风暴雨,那些孕育幼果的花儿就会纷纷凋谢,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打折扣。

乡下的晚春,虽已不见季节之初的羞涩,也没有夏日之张扬,倒是多了一份含蓄的时节之美。晚春的别样之美,美出了经纬,是可以触摸,可以浸染心灵的。置身于晚春,置身于晚春的山野,会让你想到凋谢,想到凋谢过后何以去把握生机。会让你想到蜕变,想到蜕变后的壮美。

晚春,毕竟要与初夏牵手的,所以那一份夏的张扬也会稍稍流露。不过,晚春的日程依旧是淡定的,淡定的会让人漫不经心的把缕缕希冀均匀的摆在前行的路上。

就在这个季节的深处,只要你拥有那一份淡定,就一定可以品味到晚秋的况味。你置身于一片山林,那风儿的韵律是不同于初春的,没有了季节之处的尖刻和轻浮,多了一份柔和与厚重。风儿刮过,那些花花草草随风摇曳,留下缕缕浓郁的花香。偶尔也有春雷响起,那雷声是那样的清脆,宛若山歌般的动听。那些还稚嫩,颜色浅浅的叶子,在晚春里,绿色渐次加深,神态也渐次老成,与它的杆枝默默的相守。叶子,毕生为果子挡风遮雨,最终成就了一种丰硕之美。

有人说,晚春,是携手前往的季节,其实也不然,那些默于奉献的花儿们在完成果子蜕变之际,会在细雨飘落的黎明,悄然凋谢,留下一片壮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果。晚春,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何谓蜕变之美,何谓大义悲壮。

春尾夏首,在我的记忆里,春雨总是那样的短缺,让那些期待疯长的物种干渴难耐,且干热风轮回的吹来,使那些纤细的植物变得粗壮起来。晚春的风儿是有耐力的,常常日复一日,流转着一个季节的情愫和神韵,一个季节的包容和期待。

今年的晚春,干旱依然,那些“望天收”的田野,依旧是一片紫红色,浅黄色,那样的空旷和单调。风儿也依然,依旧的吹着,让干旱加剧,为耕耘者平添了一份无奈和对春雨的期待。这个时节,那些由花儿孕育而来的幼果,它们在接受干旱洗练的同时,对艰难也有了第一次的认知,慢慢的,远离了惊恐,因为最终成为丰腴的果子是离不开艰辛的。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晚春,一个万物竞发,旖旎相叠的时段。然而,回首满地落红,又不免是一个孕育伤逝,彰显落寞的时节。无论旖旎相叠,抑或落英缤纷,都是一种美,美落大地,美藏心田。这大约就是晚春的况味。

17、日常生活的琐碎,总会忽略一些细节,当匆忙地在马路上走过,忽然就看到了一树初红。春天,无论盼与不盼,她总会如约而至,在呖呖细雨中,在一朵嫣然绽放的桃花里,缠缠绵绵地来。然后草长莺飞,鸟声如洗,干净的春,像那点初开的娇红。

然后然后,似乎有一支柔曼而温婉的歌,带着琉璃古典而精致的质感,在雨落桃花轻轻颤动中,浮上一种透明的暗香。

如此如此,一幅雅逸的国画般,厚重立体而浪漫灵动的季节,像画一样,展开在我们身边。

只是只是,我们总是蜷伏和沉醉家居生活,让稀薄的闲情磨蚀殆尽,纵是还有一点情趣,却失去发现美丽的能力了。于是我提醒自己,即使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去拈草惹花,山水也自有其灵肉,虔诚地与之对话,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默契。

诗人韦应物吟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烟火人间,在自然面前,每个人的感觉是如此不同,而诗人的感觉和发现,更是这样的形象纤细。我想,只有永远不失去对生活对大自然亲近的热爱和情趣,才能保持这样一种从一朵最朴素的小花,也能看到整个春天的风情。

诗意地栖居,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美得无法形容的句子时,心里恍惚了很久。至今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实现,只能把它当作生命中最爱不释心的一种境界。如何诗意地,在烟尘人间?后来又读到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才明白人是不可能分身乏术的,也许就是这样,才会感觉着花草山水的感觉,无奈而不漠然,花谢而人还在,即使再想随花而谢,最终还是那具灵肉合一的沧桑之身。

写到这里,不觉有些悲观了。

最后最后,在桃花雨散珠溅玉的天地里,还有天籁可共鸣,还有万物与人的情爱,我还要怎样的感动和世界?

18、光影中不停歇的东逝的潮水,挟带着洒落的雨丝汩汩奔涌,愈加湍急,象是目的明确的匆匆赶路的旅人,心无旁骛。也许它带走了应该带走的忧愁,也许也带走了保留不住的欢乐,这些只有不息的流水知道。没有了白昼里挣抢渡河的喧嚣,这时显得清幽寂静,也生动而有逸趣。凝视着渡船悠闲的横靠在岸边,在它自在洒脱舒缓的摇荡中,猜想它见证记载了多少历史以及频繁过往的纷嚷与静默。脚边的绿草也伫立身旁一言不语的守望着,是在守望着连年好不吝惜的滋润还是什么别的,未曾可知。

动与静荡人心魄的统一着。

我陶醉在此时的安谧中,心也仿佛为之而醉,醉得真真切切。世上还有什么醉比心醉更令人难以自拔呢!醉意里聆听着自己焦躁的心一点一点被融化的感觉,以至最后逐渐的翩然化解。暂时不去想那历史赋予的沉重感怀,不去虑那忧国忧民的拳拳情思,更不去提醒自己眼前的境遇以及明朝这里依旧会是一片喧闹。只需让眼前这一方宁静交付与自然,交付与心灵并融合于天地间,在心中吟一曲古朴的歌谣,也可以哼一首苍劲的野调,就这般迷醉着,是与自然同醉,与万物同醉,与天地同醉。

于是心中就涌来了无尽诗情唱响在这黄昏的旷野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绿野的芳香,鸟儿的歌吟,向晚的微雨,奔涌的潮流,还有空寂无人而又悠然自在的舟楫,抑或还有我举手投足间的衣袂飘飘……都宛如美丽的乐章婉转的回荡在黄昏后的雨幕里。

如诗如画的意境漫过眼前,驻留心中,它超越百年的惆怅,承载着千年的执着,伴着我在暮野四合中回旋回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译文】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

[出典]   韦应物  《滁洲西涧》

注:

1、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注释:

滁州:属安徽省。时韦应物任该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至宋时此河已淤塞。

独:最。

怜:爱。

黄鹂:又名黄莺,善啼鸣。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郊外的渡口,没有固定的梢公。

3、译文1: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

黄昏时分的雨裹挟着春潮急速地涨满了西涧。野渡口的小渡船,斜横在黄昏的雨中,西涧显得格外的静悄悄。

译文2: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译文3:

我特别喜欢长满青草的涧边闲行,那枝叶茂密的树上有几只黄莺在低吟。春雨挟着春潮到晚来更加奔腾迅急。荒僻渡口的小船儿悠闲地横在水滨。

译文4:

喜爱西涧边丛生的细草,茂密的树丛中黄鹂欢快鸣叫。黄昏的春雨使潮水涨得快,一只小船横漂在荒寂渡口。

4、韦应物,公元737一约789唐朝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宫庭“三卫郎”.后读书中进士。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任比部员外郎,后相继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其诗多写田风物,效法陶渊明;又受王维影响,语言简淡。部份诗篇同情人民疾苦,涉及政事。有《韦苏州集》。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5、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此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20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5名。

6、“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出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怜:爱。黄鹂:黄莺。这两句大意是:我独爱空旷幽静的西涧,青草丰茂,碧色满眼,夹涧的山上,不时从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啼鸣。 诗句写诗人游西涧时的所见所闻。葱茏的丰草给西涧增添了勃勃生机,而黄莺啼啭,空谷传音,把西涧衬托得更加清幽,无怪诗人“独怜”而流连忘返了。

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初春时细雨纷纷,雨后的天空像是刚刚被清洗过一样,十分明净清洌。

  蓄水煮茶,采雨酿酒。我们所期冀的生活,无外乎是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妇人做好了喷香四溢的饭菜,吃完晚饭后便闲坐在庭院中与邻里说着日常闲话。黄昏时分的乡村非常清静,薄烟袅绕,间或能听见欢快的鸟鸣。远处,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老人牵着老牛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韦应物的山水诗风自成一家,闲雅清淡,含蓄高妙。这首《滁州西涧》字句隐秀,诗人用春日雨景来彰显内心隐秘情分,层层布景,步步道情。又用无关痛痒的急雨意象,道出了自己内心一丝稀薄的感伤。

  整首诗打眼望去,极素朴寻常。但经过岁月文火的慢慢锤炼打磨,画面又极幽静。幽草、深树、春雨、野渡这些不惊不乍的意象点缀,充满着隽永的韵味。溪涧边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态势生长,岸边繁茂的树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婉转的黄鹂鸟声,十分悦耳。

  韦应物唯独喜欢这一株阒寂生长的幽草。春日的群芳百卉韦应物都不爱。他爱的,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趋炎附势于烟火红尘中的繁华热闹,世俗名利。这株溪涧边生长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园深处自持修行,修炼好每一次春风吹来时的清雅绿意。

  山林中的野草不会与其他繁花争媚斗艳,因为名利终究会成空。只有恬淡高雅的旷然飘逸情怀才能生生世世流传。所以,这株野草亦是韦应物高雅的自况。同时,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他还写了“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以此表明自己心中筹划已久的归隐情怀,想在深山竹林中过着简单自足的幽居生活。

  薄暮时分,晚霞云影。

  滁州城西边,原本被捕鱼人用柳枝系在树上的渔舟,也不知怎么地挣脱了束缚,兀自横斜在河水中,随着波纹轻轻地晃动。故而诗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最出彩、最独树一帜的妙句。

  “急”字喻明身处朝政水深流急,难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一个“自”字凝练得特别精妙。兴许诗人托物言志,想表达内心渴望的无拘无束,不必听从别人安排,能过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雨水节气过后,蜜蜂忙着采蜜,鸟儿忙着歌唱,花儿忙着绽放。河中的水流也愈来愈旺盛,像钱塘江涨潮时那般湍急。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时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

  彼时,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时,韦应物被封为滁州刺史一职。可此时,韦应物愈来愈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厌恶世俗里的鲜衣怒马。他特别希望能得到解脱,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故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的喜爱,亦是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厌倦朝政的蝇营狗苟,渴望幽居田园,得到人生圆满。

  我知晓,这世间的繁艳、辉煌、盛丽,你都不要。你要的,何其简单,又何其奢侈。你是想与相爱之人携手退步红尘深处,对浮生世事不闻不问,当一个袖中藏清风、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闲人。可是身不由己啊,你忧国忧民,是廉洁清明的好官,你还要为百姓为社稷谋福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想来陶渊明躬耕田园的生活,为韦应物心中的念想作了最好的解答。《滁州西涧》最后落笔所写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戚的,因为他尚且处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却身不由己。韦应物笃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难免会有寂寂无为、独善其身的空静想法,认为繁华是镜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园才是洗涤身心疲惫的良药。岁月始终是恩慈的,终于,韦应物圆满了心中的渴慕,过了一段半仕半隐的幽居光阴。

  佛家有言,说万事为幻象,万物皆空。想来也是,若我们以虚寂的眼光看待声色犬马的繁华,无非是翻手覆手都为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会让自己的灵魂愈加浑浊不堪,在红尘之中不断地迷失自己。

  但我所理解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我们所抓住所拥有的事物是能让身心恬淡澄净的,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清净成空的属性状态,不把世间庸碌的琐事挂在心头,也不执念于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能以通彻沉潜的清空状态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

  是了。花开无声,白云清寂,流水无言。这世间的喧哗与清净皆是我们内心所升起的对比,而禅一旦成为了对比化、概念化,则不是禅了。我们若是少了事事攀附对比的心态,以淡然的眼光来看待,自由自在,心中无对比后带来的结果烦忧,兴许身心会清凉许多。

  我问佛:如何才能成佛?

  佛说:佛就是我们自己,清净心即是佛。我们要懂得感恩,哪怕是面对逆境,遭遇批判我们的人,仍要感谢他们提高了我们的修行。我们还要以清澈的目光来看待周遭的一切,让内心如一面明镜澄净通透,如此才能照天、照地、照众生。心中无挂碍,自有清风来。

  我问佛:贪嗔痴如何放下?

  佛说:是贪嗔痴构成了我们,也是我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世间的种种欲望。我要你看破、放下、自在,以清净莲心来解开心中的结。而不是执念、挣扎、苦恼。

  我问佛:何为迷津?

  佛说:万物皆空,本无迷津。你若内心贪恋浮华而放不开,便是迷津。佛不是你一世的普度者,自己才是自己的解铃人。

  我们佛:尘缘当何解?

  转自:

  佛说:所谓的缘分,是以奈何桥下的水作为照见。来是明镜台,去是惹尘埃,一切随遇而安,随情而解。

  是的,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陪衬,因为你连内心的明月都尚未用清风拂拭干净。

  禅是一缕清风,亦如掬清凉之水,浇灌心中的俗垢,拂去苦恼的尘埃。于此世今生,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生活而奔波谋生,别唾弃少许人的蝇营狗苟,因为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淡然地看待这个世界,兴许就不会有过多的愤懑埋怨。

  只愿我们在面对世俗之事时,少一点儿浮夸之心,多一些淡定,别忘了灵魂是为什么而出发,别忘了清醒的力量,别忘了参禅是为了感悟生命意义的本质。

  选自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8、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瑰宝,它们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佳作,是各地风俗民情的记录仪,也是后人学习写作的典范。

我在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开始云游四海。

当我吟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时,仿佛看到了上马河畔,幽草独生,黄鹂高鸣,晚间春雨急落,渡上无人之舟独停的景色,透出一种寂静之色。

当我念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又仿佛来到了秀丽的西湖,看到了满湖荷花在阳光下、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犹如翩翩起舞的少女,娇艳动人;看到了无数嫩绿的荷叶,映着明日,闪烁出明丽的光彩。

当我读着钱起的“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时,又到了湖南的潇湘河畔。河水碧如玉,亮如晶,两岸绿苔丛生,月光下还传来潇湘女神轻柔的鼓瑟之声,构成了一幅景音俱备的画面,让我觉得心静如水,有种超凡脱俗之感。

在饱览江南风光之后,再看一看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又让人看到另一幅与江南截然不同的景色。正当江南艳阳高照,罗衣飞扬之时,塞外却是八月飞雪,冰冻百丈,树枝上都挂着冰条,犹如梨花盛开一般,让人在观赏到四季如春江南美景的后,再看看八月飞雪的塞外奇景,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新与奇特。

再看祖咏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看到了终南山顶积雪甚厚,云雾缭绕,山间郁郁葱葱之色却不减半分的奇景。

我一边学习唐诗宋词,一边云游各地,由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到风沙漫天的边关塞外,由炎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由南至北,由东到西。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令我足不出户就能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游尽四方。

9、黄鹂为中国的文人所喜爱,可能主要是因了它的清脆的喉咙,再就是它的美丽的羽毛和对我们古老的农业的呵护了。

孙犁在散文《黄鹂》中赞美它“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飞起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着阳光,美丽极了”……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忍不住要到更遥远的过去追寻黄鹂的影子。

黄鹂在古人的眼里是和春天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黄鹂同红花绿草一样是春天的象征。“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唐·孙逖《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没有黄鹂的啼鸣,哪有春天的气息呢?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可爱的莺儿正是春的使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生机一直陪伴我们走过春天,走向更加浓郁的季节,让我们再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但是,悦耳的莺啼也有无人欣赏的时候,“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连武侯尚且被人冷落,更别提一只小小的鸟儿了,就算你叫得再动听,又有谁解其中味呢?

有时候,黄鹂还会给人平添愁绪。比如,“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唐·金昌绪《春怨》),可怜莺儿不解人事,也许它本要为独居的人扫去寂寞,哪想到会惊破别人的好梦呢?

如果黄鹂落入浪迹天涯的游子眼里,自然更是凄楚,“客里逢归雁,愁边有落莺”(宋·陈与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爱与厌都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行为,黄鹂是不懂的,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我行我素。那么,就让黄鹂永远在春雨、宿露中啼叫,在朝霞、彩虹下飞翔吧,我们只要默默的聆听和欣赏就好了。

10、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理想,把乡间几种鸟的叫声如实地记下来,又不准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现在想来,难矣,若为古人,倒是可以毫无顾忌地此大志。想想古稀骚客,可以数粒如豆,一杯黄酒池边五柳旁,举杯对黄鹂,来一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或“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云云,那该是大自然怎样和谐的旋律!可惜现在有诗心也不有此乐,感叹之至也只能像柳永那样浅斟低唱。

11、喜欢唐诗宋词,“多情自古伤离别”,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每个人都好像有离别的时刻,但是现代人似乎没有古人的那种离别的心境,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变得都是匆匆忙忙的,登上即将离开的火车或飞机,只是轻轻地挥一挥手,留下的背影都是模糊的,时间之短暂很快让人忘记这离别的一幕,交通与信息的发达使人失去了那种心境与情怀。



“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诗的意境犹如纯净的天空,让我们感受那种高远广博之美,体现自然纯朴的人生,曾几何时,我们对美的感知变得如此迟钝而又默然,我羡慕唐代诗人,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以及抒发,是那么的朴素自然。



品尝书韵如同品茗一样,品的是一种心境与意境,读的品位全在一个“心”字之上,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或者迷惑,那么,当我们走进书中,一切都不同了,犹如琼浆玉液般令人心旷神怡,人情各异,书韵绵长,曼妙的文字,展示着生活的真谛。

读书,读出一份淡泊,读出一份恬静,读出一份成熟,读出一份快乐,不管人生是苦是甜,读书,就是点一盏心灵的明灯,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倘徉在书海中,聆听心灵深处的回音,沉积心底那份悸动,使自己在凡尘中独守飘逸,在喧器中品味隽永。

我不得不感叹,“良师益友”唯“书”也!

12、总习惯一个人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不可以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镜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构织于诗意般的生活,总是那么多愁善感,不知不觉的恋旧,禁不住别离。长久以来都在包裹着自己,甚至不愿意破茧而出,去经历风雨,于是就习惯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盖内心的孤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吧。冥冥中的火,奈何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前世是水做的吧。那么喜欢雨雪天,一个人撑着油纸伞漫步,喜欢那种意境美,就好像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许是诗读的细腻的缘故吧,不知不觉的就陷入了感时伤春的境地。或许这又是我逃避的借口吧。

我试着努力的冲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来掩盖内心的自己。此时好像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诙谐的话语在我这里脱口而出,那游戏人生的态度越来越盖过本来的自己。“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沉醉其中,不愿停下,更不愿醒来。我怕,怕自己再把自己锁起来。今时才知,我只是从消极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极颓废中,并没有冲出来,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欲所掩盖,最终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还是回去吧,所谓的由本我到超我,原来错啦,我并没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经不认识现在的自己啦。但是,虽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随缘了。

好久没去梳理自己的生活,现在似乎已经变的一团糟。转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黄昏,还是回身挥杖迎接东方新升的旭阳吧!望尽青山故园路,竟是走不尽长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寻道,向前找,自有人间道。佛道都倡导:以出世之情怀,行入世之事业。

1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二月才没马蹄的浅草,犹在四月长至齐腰,铺天盖地,欢笑着,喧哗着,掀起草浪,一波又一波向天边传递。“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春草虽矮小,虽朴实,但是她是对一切都充满爱心的,对土地充满了深情的,她一笔一划地抒写着春天,抒写着人类的历史。庞德说:“准确的陈述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还有什么会比春草的抒写更真实、更准确呢?虽然她没有鲜花那绮丽和热情,也没有高树那么具有俯瞰的壮志凌云,但是她比任何一位作家和诗人都伟大。所以诗意的春草还是深得人们的喜爱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莺深树鸣”,爱她的“扎根之处即吾家”的随遇而安,爱她的在质朴之处的欢乐,爱她的忠于土地、忠于历史,没有任何的阴谋诡计单纯的不渝之心。

  不用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了。今年的草事正盛,而明年的春草再绿时,我当和众多的草根一齐再在春草上打滚,在春风里赏草,不亦乐乎。

14、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那充满着惬意与舒适的生活总令人向往。

悠悠的茶香,淡淡的墨迹,从婉转轻灵的散文到朗朗上口的诗歌,从复杂曲折的小说到铿锵悦耳的歌赋,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向世界展现着她的风采与美丽。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诵读着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我似乎也陶醉于这美丽的春景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独有的幽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这一刹那,我又化身为文天祥,大义凛然,豪放豁达的天地正气油然而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透过伤感的语言,词人李清照的离愁悲绪也呈现在眼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愁苦又应向谁诉,不过是隐忍于心罢了。

人们常说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但我却在其中寻得了一个精彩的人生,一处世外桃源。朱自清的《春》描写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致,更写出了中国正在繁荣昌盛的新气象。我从《呐喊》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从《巴黎圣母院》中读懂了美与丑的真正区别,亦从《骆驼祥子》中听到了最底层人们的心声……

驻足远望,那黄河上游漂来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

凝神聆听,耳畔传来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

闭目深思,眼前浮现出司马迁受宫刑却依然顽强著《史记》的感人画面……

有着春风拂面的温柔,有着雨打清荷的干脆,有着秋雨染叶的凄美,有着银装素裹的晶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读不完的是文学,品不够的是文学,忆不尽的亦是文学。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泪水亦有欢笑,文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向我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无可否认,文学,是美丽的!

15、草色总是第一个跃入我的眼帘,在枯萎黄落的早年的枯枝败叶丛,我低下头蹲下来看,在枯死的草根处已经渐渐有嫩绿的草尖在潜滋暗长,不经意间露出欣欣然的头脑。

望着这星星点点的草色,这早春暖阳下开始匍匐的嫩绿色的草色,我不禁联想到唐代散文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的,可以想见彼时的韩愈一定也是在早春的京城大道上行走,看到上空丝雨纷纷,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才发出: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的感慨,兴笔写下这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的。

信步院子,猛然发现小区里朝阳的绿化带里早已经是一片翡翠般的新绿了,那刚刚苏醒过来的三叶草和芨芨草在阳光下打着呵欠伸着懒腰,仿佛在说,好困,我要舒展一下筋骨。那么打眼,那么闪光,一下子令我神清气爽起来,看来春天是不知不觉地到来了。在草皮的旁边,一颗樱树和梅树的枝头,一群群不知名的鸟儿伸展着歌喉在鸣叫歌唱,郁闷了一个冬天的花园,开始有了几分春的气息。此情此景,令我想到了南朝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千古绝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啊,这一定是作者在久病之后开窗眺望,忽然发现池边已生出春草,树上的鸟声也变了。原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顿感春意盎然,生机勃发。无怪乎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评论说:“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指出了它成为名句的理由。之所以作者能够把春天写得如此到位,离不开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春草的热外深刻的眷恋之情,才写出了如此不朽的名句。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也有这样描写春草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睹物思人,注目这满眼的青青小草,我不仅想起了多年以前的那些亲人,他们已经永远地离我远去了,只是每年这个季节看到春草,又让我徒添几分思念的苦涩和感伤。还有曾经与我一同成长一同求学一同共事一同患难与共的挚友,他们有的在遥远的天空下为生活和理想打拼,有的竟然因为病痛和意外与我们阴阳相隔,就像春草一样蔓延到我看不见的世界去了。面对春草,这让人兴奋让人忧伤的媒介,我再一次怅然若失。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中的句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的就像作者诗中的意境,这景象怎么能够不引发作者的扼腕长叹呢!此诗系后主乾德四年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上片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在春草中漫步,在古诗词中穿行,我有想起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又在我的脑海浮现,原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白居易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春草青青,就让我们借这满眼草色中拥抱春天的勃勃生机,思念远方的朋友,寄托托无限的离愁别恨吧!作者简介( 葛海林,笔名飙柯、海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16、似乎与寒冬刚刚告别,就在这一瞬间,又要与晚春说再见了。

春天里的事情,到了季节的深处,一切都会按部就班的成就了。灰黄色的田野,被浅绿浸染,多了一丝生机。光秃秃的山坡,也披上了黄绿相间的植被。一些春花,抵挡不住春的诱惑,默默的绽放。房前的梧桐,屋后的老榆,也在晚春的一个黎明,分别吐出了桐咕嘟和鹅黄色的榆钱。周末,我正在园子里播种架豆角,来看望父母的晚辈领着呼唤着爷爷、老爷的孩子们,也都换上了夏装,一溜烟的来到菜园子。

每每晚春,人们或许少了最初的热切与期待,因为这是季节之深处了。我总会透过楼群的缝隙,遥望春的靓影,与之一起放飞蜷缩了许久的心灵,贪婪的品味着晚春的包容和丰满的神韵。

细数流年里的晚春,它的影像依旧的清晰如初。春,对农人而言,常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惊蛰刚过,春耕便从南向北,日渐火爆。你置身于犁铧穿越的田野,一阵阵泥土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你会被土地的生香所醉然。到了谷雨,一场春雨过后,人们争分夺秒,撒花种豆,把种子植入大地的同时,也就播下了一缕缕希望和期待。就果农而言,晚春时节风调雨顺,就会收获硕果累累,因为许多果树在这个季节里开花孕果。要是遇上一场狂风暴雨,那些孕育幼果的花儿就会纷纷凋谢,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打折扣。

乡下的晚春,虽已不见季节之初的羞涩,也没有夏日之张扬,倒是多了一份含蓄的时节之美。晚春的别样之美,美出了经纬,是可以触摸,可以浸染心灵的。置身于晚春,置身于晚春的山野,会让你想到凋谢,想到凋谢过后何以去把握生机。会让你想到蜕变,想到蜕变后的壮美。

晚春,毕竟要与初夏牵手的,所以那一份夏的张扬也会稍稍流露。不过,晚春的日程依旧是淡定的,淡定的会让人漫不经心的把缕缕希冀均匀的摆在前行的路上。

就在这个季节的深处,只要你拥有那一份淡定,就一定可以品味到晚秋的况味。你置身于一片山林,那风儿的韵律是不同于初春的,没有了季节之处的尖刻和轻浮,多了一份柔和与厚重。风儿刮过,那些花花草草随风摇曳,留下缕缕浓郁的花香。偶尔也有春雷响起,那雷声是那样的清脆,宛若山歌般的动听。那些还稚嫩,颜色浅浅的叶子,在晚春里,绿色渐次加深,神态也渐次老成,与它的杆枝默默的相守。叶子,毕生为果子挡风遮雨,最终成就了一种丰硕之美。

有人说,晚春,是携手前往的季节,其实也不然,那些默于奉献的花儿们在完成果子蜕变之际,会在细雨飘落的黎明,悄然凋谢,留下一片壮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果。晚春,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何谓蜕变之美,何谓大义悲壮。

春尾夏首,在我的记忆里,春雨总是那样的短缺,让那些期待疯长的物种干渴难耐,且干热风轮回的吹来,使那些纤细的植物变得粗壮起来。晚春的风儿是有耐力的,常常日复一日,流转着一个季节的情愫和神韵,一个季节的包容和期待。

今年的晚春,干旱依然,那些“望天收”的田野,依旧是一片紫红色,浅黄色,那样的空旷和单调。风儿也依然,依旧的吹着,让干旱加剧,为耕耘者平添了一份无奈和对春雨的期待。这个时节,那些由花儿孕育而来的幼果,它们在接受干旱洗练的同时,对艰难也有了第一次的认知,慢慢的,远离了惊恐,因为最终成为丰腴的果子是离不开艰辛的。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晚春,一个万物竞发,旖旎相叠的时段。然而,回首满地落红,又不免是一个孕育伤逝,彰显落寞的时节。无论旖旎相叠,抑或落英缤纷,都是一种美,美落大地,美藏心田。这大约就是晚春的况味。

17、日常生活的琐碎,总会忽略一些细节,当匆忙地在马路上走过,忽然就看到了一树初红。春天,无论盼与不盼,她总会如约而至,在呖呖细雨中,在一朵嫣然绽放的桃花里,缠缠绵绵地来。然后草长莺飞,鸟声如洗,干净的春,像那点初开的娇红。

然后然后,似乎有一支柔曼而温婉的歌,带着琉璃古典而精致的质感,在雨落桃花轻轻颤动中,浮上一种透明的暗香。

如此如此,一幅雅逸的国画般,厚重立体而浪漫灵动的季节,像画一样,展开在我们身边。

只是只是,我们总是蜷伏和沉醉家居生活,让稀薄的闲情磨蚀殆尽,纵是还有一点情趣,却失去发现美丽的能力了。于是我提醒自己,即使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去拈草惹花,山水也自有其灵肉,虔诚地与之对话,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默契。

诗人韦应物吟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烟火人间,在自然面前,每个人的感觉是如此不同,而诗人的感觉和发现,更是这样的形象纤细。我想,只有永远不失去对生活对大自然亲近的热爱和情趣,才能保持这样一种从一朵最朴素的小花,也能看到整个春天的风情。

诗意地栖居,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美得无法形容的句子时,心里恍惚了很久。至今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实现,只能把它当作生命中最爱不释心的一种境界。如何诗意地,在烟尘人间?后来又读到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才明白人是不可能分身乏术的,也许就是这样,才会感觉着花草山水的感觉,无奈而不漠然,花谢而人还在,即使再想随花而谢,最终还是那具灵肉合一的沧桑之身。

写到这里,不觉有些悲观了。

最后最后,在桃花雨散珠溅玉的天地里,还有天籁可共鸣,还有万物与人的情爱,我还要怎样的感动和世界?

18、光影中不停歇的东逝的潮水,挟带着洒落的雨丝汩汩奔涌,愈加湍急,象是目的明确的匆匆赶路的旅人,心无旁骛。也许它带走了应该带走的忧愁,也许也带走了保留不住的欢乐,这些只有不息的流水知道。没有了白昼里挣抢渡河的喧嚣,这时显得清幽寂静,也生动而有逸趣。凝视着渡船悠闲的横靠在岸边,在它自在洒脱舒缓的摇荡中,猜想它见证记载了多少历史以及频繁过往的纷嚷与静默。脚边的绿草也伫立身旁一言不语的守望着,是在守望着连年好不吝惜的滋润还是什么别的,未曾可知。

动与静荡人心魄的统一着。

我陶醉在此时的安谧中,心也仿佛为之而醉,醉得真真切切。世上还有什么醉比心醉更令人难以自拔呢!醉意里聆听着自己焦躁的心一点一点被融化的感觉,以至最后逐渐的翩然化解。暂时不去想那历史赋予的沉重感怀,不去虑那忧国忧民的拳拳情思,更不去提醒自己眼前的境遇以及明朝这里依旧会是一片喧闹。只需让眼前这一方宁静交付与自然,交付与心灵并融合于天地间,在心中吟一曲古朴的歌谣,也可以哼一首苍劲的野调,就这般迷醉着,是与自然同醉,与万物同醉,与天地同醉。

于是心中就涌来了无尽诗情唱响在这黄昏的旷野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绿野的芳香,鸟儿的歌吟,向晚的微雨,奔涌的潮流,还有空寂无人而又悠然自在的舟楫,抑或还有我举手投足间的衣袂飘飘……都宛如美丽的乐章婉转的回荡在黄昏后的雨幕里。

如诗如画的意境漫过眼前,驻留心中,它超越百年的惆怅,承载着千年的执着,伴着我在暮野四合中回旋回旋……


相关内容

  • 七下古诗文赏析(后六首)
  •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 ...

  • 古诗教案2
  • 古诗诵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 ...

  • 诗词曲赋:韦应物[滁州西涧]
  • 诗词曲赋: 韦应物<滁州西涧> 2013-03-18 来源:凯风网综合 [核心提示]<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词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 ...

  • 滁州西涧教案
  • <滁州西涧>教案 知识目标: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 能力目标:朗读,背诵这首诗.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心育目标:从小养成赞美美景的好习惯. 一.情境导入:大自然用它特有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际的草 ...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散文欣赏]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当时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省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亦称上马河.诗中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 ...

  •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的赏析
  •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 ...

  • 扁舟泽影映三峡
  • 春雨缥缈的原野.绿意摇曳的荷塘.秋水长天的大地.皑皑银妆的白雪,在这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中,大地可真是变幻莫测.往往一支偶然的神来之笔,就可恣意泼墨出一幅幅绚烂的山水画册,点妆出一篇篇绮丽的大地风华,让人不自觉地对大地不同的幻化,由衷地发出赞叹与惊艳! 时维七月,序属三夏.当年,趁着巍峨大坝尚在兴建.长 ...

  • 人教版初一下册课外古诗十首经典赏析
  • 古诗鉴赏 [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填空:①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②诗中描写山中有趣生活(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赏析: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

  • 有关动物的诗句
  •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