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船菜争议中上岸 正宗技艺正濒临失传

(资料图片)

作为苏州地区特色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吴中区光福镇的太湖船菜吸引着无锡、上海等地乃至海外大量的游客和食客慕名而来,饱览秀丽湖光山色、品尝美味佳肴。然而自“太湖水危机”后,流动千年的江南飨宴在争议中离水上岸,如今太湖船菜何去何从依然不明朗,但它的身影却从未在食客的心中绝迹。

□商报记者 张鹏

江南飨宴流传千年

一面泛水清游,饱览秀丽的景色;一面品尝别有风味的“船菜”,个中的乐趣在城市餐馆酒楼中是难以享受得到的,而这正是极具人气、备受游客喜爱的太湖船餐。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风行于清代,真正走向市场则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太湖船餐之所以兴旺,一靠原料新鲜,二靠烹饪手艺。最早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渔民,他们沿袭了数百年来当地传统的烹饪手艺,多用活杀、活炝、清蒸、白煮等方法,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鲜嫩可口,让前来游玩的旅客可饱饕餮之福。据悉,船餐中有的菜肴还带有特定的太湖船家习俗。像一款名为“两鲜”的老烧银鱼白虾,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渔民打鱼忙,经常将银鱼和白虾放在一起做一道菜以节省时间;二是因银鱼无骨无刺,小孩饭没吃完菜就吃光了,放一点白虾,可让孩子吃得慢一点。

1993年底,光福人张林法率先在太湖上开出了具有渔家风味的湖鲜楼,置身湖上的新鲜感和船舱外的美丽风景,让这里顾客盈门。2000年前后是太湖船餐最兴旺的时候,那时光福的船餐馆一度达到18家,船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吴江、宜兴、无锡等地的太湖岸边也纷纷开出了船餐馆,大有形成环太湖水上餐馆带之势。

正宗技艺濒临失传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光福镇的渔港村,这曾经是人气十足的船餐一条街,但记者看到的是,原本林立的水泥船早已拆除殆尽。在光福全镇兜了一圈,发现许多打着“渔家宴”、“船菜”招牌的餐馆,菜单上的菜已经变了花样,甚至还出现了烤鱼、水煮鱼这类外地做法。“现在顾客的口味偏重,我们也是迎合大众的需求,只有个别的像盐水虾、清蒸白鱼这类常见菜还用老做法。”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坦言。

自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太湖船餐的生意就开始变差,即使是双休天、节假日,食客也是寥寥无几。2011年11月1日,国务院《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又正式施行,其中明文规定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0米范围内等处,禁止设置水上餐饮设施。至此,苏州环太湖沿岸的船餐开始陆续上岸。上岸后的太湖船餐,似乎并没有延续以前的众多菜式,餐饮店经营者们纷纷“推陈出新”,“渔家宴”、“船菜”越来越没有“渔”味。

“这几年太湖船菜的菜肴菜式在传承创新方面没多大起色。”市餐饮行业协会人士称,现在提起太湖船菜,苏州人大多只知“太湖三白”。一位美食达人也认同这一点,太湖船菜起码有2000多只菜,道道都很注重太湖水乡风情的借用。“现在只有零星的太湖渔家船菜还在夹缝中艰难维持着,再不抓紧保护,沿袭了数百年来当地传统烹饪味道就要消失了。”不少美食爱好者大声疾呼。

传承振兴当下做起

现在,随着全国水上游势头一浪高一浪,秦淮河宴、扬州船宴、西湖船宴等各色宴席如雨后春笋,就连北方缺水城市也纷纷打出以“船菜”为噱头的水上游览项目。反观作为太湖船菜的原创发祥代表的苏州,却将船菜奏成了“绝唱”。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哪怕上岸也应该把船菜传承发扬下去。”吴中太湖旅游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太湖船菜的兴盛得益于清澈的太湖水,受惠于旖旎的太湖风光,与太湖风光旅游互相促进,可以说曾对苏州环太湖的餐饮业、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而导致民俗观赏等文化价值的渐渐缺位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果将太湖船菜这一具有地方饮食特色的传统技艺保护并传承下去有着更深的人文意蕴。

他认为,目前,要恢复太湖船菜最大的障碍是环保问题。“可以先从已上岸船餐的菜式传承保护入手,至少在技艺上、文化上延续下去。”他说。

(资料图片)

作为苏州地区特色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吴中区光福镇的太湖船菜吸引着无锡、上海等地乃至海外大量的游客和食客慕名而来,饱览秀丽湖光山色、品尝美味佳肴。然而自“太湖水危机”后,流动千年的江南飨宴在争议中离水上岸,如今太湖船菜何去何从依然不明朗,但它的身影却从未在食客的心中绝迹。

□商报记者 张鹏

江南飨宴流传千年

一面泛水清游,饱览秀丽的景色;一面品尝别有风味的“船菜”,个中的乐趣在城市餐馆酒楼中是难以享受得到的,而这正是极具人气、备受游客喜爱的太湖船餐。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风行于清代,真正走向市场则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太湖船餐之所以兴旺,一靠原料新鲜,二靠烹饪手艺。最早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渔民,他们沿袭了数百年来当地传统的烹饪手艺,多用活杀、活炝、清蒸、白煮等方法,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鲜嫩可口,让前来游玩的旅客可饱饕餮之福。据悉,船餐中有的菜肴还带有特定的太湖船家习俗。像一款名为“两鲜”的老烧银鱼白虾,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渔民打鱼忙,经常将银鱼和白虾放在一起做一道菜以节省时间;二是因银鱼无骨无刺,小孩饭没吃完菜就吃光了,放一点白虾,可让孩子吃得慢一点。

1993年底,光福人张林法率先在太湖上开出了具有渔家风味的湖鲜楼,置身湖上的新鲜感和船舱外的美丽风景,让这里顾客盈门。2000年前后是太湖船餐最兴旺的时候,那时光福的船餐馆一度达到18家,船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吴江、宜兴、无锡等地的太湖岸边也纷纷开出了船餐馆,大有形成环太湖水上餐馆带之势。

正宗技艺濒临失传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光福镇的渔港村,这曾经是人气十足的船餐一条街,但记者看到的是,原本林立的水泥船早已拆除殆尽。在光福全镇兜了一圈,发现许多打着“渔家宴”、“船菜”招牌的餐馆,菜单上的菜已经变了花样,甚至还出现了烤鱼、水煮鱼这类外地做法。“现在顾客的口味偏重,我们也是迎合大众的需求,只有个别的像盐水虾、清蒸白鱼这类常见菜还用老做法。”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坦言。

自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太湖船餐的生意就开始变差,即使是双休天、节假日,食客也是寥寥无几。2011年11月1日,国务院《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又正式施行,其中明文规定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0米范围内等处,禁止设置水上餐饮设施。至此,苏州环太湖沿岸的船餐开始陆续上岸。上岸后的太湖船餐,似乎并没有延续以前的众多菜式,餐饮店经营者们纷纷“推陈出新”,“渔家宴”、“船菜”越来越没有“渔”味。

“这几年太湖船菜的菜肴菜式在传承创新方面没多大起色。”市餐饮行业协会人士称,现在提起太湖船菜,苏州人大多只知“太湖三白”。一位美食达人也认同这一点,太湖船菜起码有2000多只菜,道道都很注重太湖水乡风情的借用。“现在只有零星的太湖渔家船菜还在夹缝中艰难维持着,再不抓紧保护,沿袭了数百年来当地传统烹饪味道就要消失了。”不少美食爱好者大声疾呼。

传承振兴当下做起

现在,随着全国水上游势头一浪高一浪,秦淮河宴、扬州船宴、西湖船宴等各色宴席如雨后春笋,就连北方缺水城市也纷纷打出以“船菜”为噱头的水上游览项目。反观作为太湖船菜的原创发祥代表的苏州,却将船菜奏成了“绝唱”。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哪怕上岸也应该把船菜传承发扬下去。”吴中太湖旅游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太湖船菜的兴盛得益于清澈的太湖水,受惠于旖旎的太湖风光,与太湖风光旅游互相促进,可以说曾对苏州环太湖的餐饮业、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而导致民俗观赏等文化价值的渐渐缺位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果将太湖船菜这一具有地方饮食特色的传统技艺保护并传承下去有着更深的人文意蕴。

他认为,目前,要恢复太湖船菜最大的障碍是环保问题。“可以先从已上岸船餐的菜式传承保护入手,至少在技艺上、文化上延续下去。”他说。


相关内容

  • 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办法
  • 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繁荣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技艺 ...

  • 民族手工纺织技艺
  • 民族手工纺织技艺 少数民族 2007-10-30 22:29:49 阅读5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民族手工纺织技艺 我们旅游时,常常买一些各民族特别的手工艺品,它们精美独特,让人爱不释手.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手工技艺,从小学习,带带相传. 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民族的手工纺织品.小店开服装的, ...

  • 方寸奏刀 绿水行舟 --肖琴秋核舟作品赏析
  • 方寸奏刀 绿水行舟 --肖琴秋核舟作品赏析 核舟系列 一帆风顺 舟趣 聚宝船 童乐 十八罗汉 枫桥夜泊 舟游 闹元宵 枫桥夜泊 舟山如今已成为搜索核雕的自动定位,从中走出的核雕大师亦不在少数.而此卧虎藏龙之地,带给人的惊喜总是层出不穷.肖琴秋便是那颗曾被遗忘在角落的沧海珠,如今正绽放着自身光辉. 若 ...

  • 失传的绝技及民间秘方
  • 失传的绝技及民间秘方 中医之所以是"国宝",除了有相传的书籍和人才及医术,还有一些"绝招",这些"绝招"可以说是每一位医生的看家本领,但这一点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许多散落在民间的"宝贝",包括秘方.医术.手 ...

  • 搬座中国花园去新西兰
  • 一座中国花园,即将乘坐轮船,漂洋过海移植新西兰,东方的神奇文化,也将随着它造访南半球. 日本著名动漫片导演宫崎骏曾经在银幕上创造了一座奇妙的城堡,城堡长着四条腿,到处游走.童年的幻想里,常常出现会走路的房子,如果自己熟悉的家,能够跟着主人四海漂泊,那该多么温馨和浪漫. 现在,一座中国花园,即将落户新 ...

  •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调查报告
  • 为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力度,近日,市委督查室联合市文化局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及主要措施 1. 保护机制逐步健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 ...

  • 非遗纪录片
  •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2014-2-25 9:01:00 作者: 金震茅 新闻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 ...

  • 民族技艺应当保密
  • 正方:民族技艺应当保密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讨论民族技艺应不应当保密的辩题. 开宗明义,民族技艺即是民间艺人或工匠在长期的研究工作锻炼中培养形成的一种技术或者说是艺术.民族技艺是某个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今天我方持民族技艺应当保密的观点是基于保护我们独有的民族技艺的出发点.针 ...

  • 金华酥饼作文600字
  • 金华酥饼作文600字 金华酥饼作文 酥饼是金华一大特产.相传唐朝开国元勋程咬金,隋末时曾落难到金华,以卖酥饼为生.所以金华人称他是金华酥饼的祖师爷. 酥饼的制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素以色.香.味.形四绝而闻名.一个小碟子那么大的酥饼,两面金黄,上下共十余层,每层都薄如纸,形如蟹壳,松脆香醇.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