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关系和⑧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人口状况、⑩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 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⑬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⑮、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

种植业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 包括

⑱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 ⑳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21、资源配置状况、○22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

23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比重以及○

25

【预习自测】

1.区域通常是指

( )

A.一定历史时期的组合 B.一定的地域空间

C.完全按自然条件划分的地域 D.完全按人文要素划分的地域

2.我国东部季风区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旱地农业区和南方水田农业区,这种划分是( ) A.根据地形特征划分的 B.根据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划分的 C.按照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 D.按照人文要素的差异性划分的

3.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4.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

A.范围较大 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5.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不包括 ( ) A.区域核心

B.网络系统 C.外围空间

D.人口状况

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

①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

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

重新分配。回答7~8题。 7.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 )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8.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探究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

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规律总结】

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区域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3)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间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不同。

(5)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地确认,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回族自治区呈菱形、陕西省呈陶俑状等。

探究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

读“某城市1968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1.比较2010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0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规律总结】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活动、对外联系、区域开放程度等。

探究点三 区域产业结构

1.在表中的四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某区域产业构成判断其发展阶段

各类产业的比重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判断区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简单地说,区域的初期阶段以农业活动为主体;发展中期一般以工业为主体;发展晚期一般以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结构的一般规律是“一、三、二”(或“一、二、三”)→“二、一、三”(或“二、三、一”)→“三、二、一”。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应注意不同区域的主导区位因素,比如,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一、三、二”→“三、一、二”→“三、二、一”。所以,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对待。

【考例探究1】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

(1) 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_______性。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景观南北差异明显,

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异明显?

【考例探究2】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______。

【考例探究3】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关图中四

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

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11.我国的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 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地平顶瓦房,通风排水

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13题。

12.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B.江苏省

C.贵州省 D.海南省

1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

材料三 东北地区图

(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

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15.探究比较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

“1986年、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经济区经济发达,其工业发展共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工业产值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其中纺织、服装等行业明显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案

①地域空间②界线③相似性④差异性⑤功能⑥联系⑦相对位置⑧空间分布⑨社会经济活动⑩

城市化⑪对外联系⑫乡村⑬城镇⑭工业、⑮农业⑯三次产业○

212223内生产总值○

2425 预习自测1.B 2.D 3.C 4.C 5.D 6.A 7.D 8.C 探究案

【探究归纳一】

1.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地域的综合体,空间尺度可以大到全球,小到某一特定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指较大范围的地方,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2.否。区域都有一定的边界,但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1.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等。

2.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基地等。

3.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并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4.耕地面积减少;环境受到污染。

【探究归纳三】1.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A、B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C、D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20%左右;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

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2.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

训练案 考例探究1

答案 (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将夏季风能够影响到的范围确定为季风区 (3)相似 热量 湿润程度

(4)东部季风区包括我国领土最南到最北的广大东部地区,由于其南北跨纬度广,受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的影响,南北方向上的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即形成了由南向北更替的各种自然景观;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所处纬度大体相当,但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到内陆与海洋的距离远近差异特别大,干湿程度差异大,因此,其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考例探究2 答案 (1)②

(2)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原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检测案

10.B 11.C 12.B 13.B

14.(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15.(1)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等

(2)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3)耕地减少 工业、交通等用地增多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关系和⑧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人口状况、⑩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 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⑬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⑮、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

种植业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 包括

⑱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 ⑳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21、资源配置状况、○22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

23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比重以及○

25

【预习自测】

1.区域通常是指

( )

A.一定历史时期的组合 B.一定的地域空间

C.完全按自然条件划分的地域 D.完全按人文要素划分的地域

2.我国东部季风区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旱地农业区和南方水田农业区,这种划分是( ) A.根据地形特征划分的 B.根据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划分的 C.按照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 D.按照人文要素的差异性划分的

3.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4.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

A.范围较大 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5.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不包括 ( ) A.区域核心

B.网络系统 C.外围空间

D.人口状况

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

①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

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

重新分配。回答7~8题。 7.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 )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8.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探究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

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规律总结】

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区域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3)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间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不同。

(5)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地确认,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回族自治区呈菱形、陕西省呈陶俑状等。

探究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

读“某城市1968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1.比较2010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0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规律总结】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活动、对外联系、区域开放程度等。

探究点三 区域产业结构

1.在表中的四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某区域产业构成判断其发展阶段

各类产业的比重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判断区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简单地说,区域的初期阶段以农业活动为主体;发展中期一般以工业为主体;发展晚期一般以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结构的一般规律是“一、三、二”(或“一、二、三”)→“二、一、三”(或“二、三、一”)→“三、二、一”。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应注意不同区域的主导区位因素,比如,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一、三、二”→“三、一、二”→“三、二、一”。所以,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对待。

【考例探究1】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

(1) 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_______性。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景观南北差异明显,

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异明显?

【考例探究2】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______。

【考例探究3】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关图中四

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

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11.我国的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 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地平顶瓦房,通风排水

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13题。

12.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B.江苏省

C.贵州省 D.海南省

1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

材料三 东北地区图

(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

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15.探究比较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

“1986年、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经济区经济发达,其工业发展共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工业产值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其中纺织、服装等行业明显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案

①地域空间②界线③相似性④差异性⑤功能⑥联系⑦相对位置⑧空间分布⑨社会经济活动⑩

城市化⑪对外联系⑫乡村⑬城镇⑭工业、⑮农业⑯三次产业○

212223内生产总值○

2425 预习自测1.B 2.D 3.C 4.C 5.D 6.A 7.D 8.C 探究案

【探究归纳一】

1.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地域的综合体,空间尺度可以大到全球,小到某一特定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指较大范围的地方,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2.否。区域都有一定的边界,但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1.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等。

2.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基地等。

3.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并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4.耕地面积减少;环境受到污染。

【探究归纳三】1.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A、B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C、D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20%左右;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

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2.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

训练案 考例探究1

答案 (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将夏季风能够影响到的范围确定为季风区 (3)相似 热量 湿润程度

(4)东部季风区包括我国领土最南到最北的广大东部地区,由于其南北跨纬度广,受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的影响,南北方向上的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即形成了由南向北更替的各种自然景观;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所处纬度大体相当,但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到内陆与海洋的距离远近差异特别大,干湿程度差异大,因此,其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考例探究2 答案 (1)②

(2)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原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检测案

10.B 11.C 12.B 13.B

14.(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15.(1)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等

(2)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3)耕地减少 工业、交通等用地增多


相关内容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
  • 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讲课9学时) [内容] 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识记] 1.1游离的概念: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1.2游离的形式:1. 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 ...

  • AQ 4114-2011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志
  •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 公差与配合
  • 公差与配合 工作表包含机器零件配合的简易选项的表格和计算同时包含尺寸公差和偏差的定义.使用工具解决下面的任务: 1. 根据国际标准 ISO 286选择机器零件适合配合. 2. 根据国际标准 ISO 286定义机器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偏差. 3. 根据 ANSI B4.1选择机器零件的首选配合以及确定尺寸 ...

  • 烟气脱硫脱硝运行管理
  • 烟气脱硫脱硝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内容 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运行管理,是指从焦炉烟道引出烟道气至净化装置,经处理后,排出达标烟气的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物资.人力.资金.能源及组织等的准备.如:负责装置运行的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技术技能培训:装置各系统所需生产物资的准备:电气控 ...

  • 营销师考试大纲
  • 营销师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 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2职业守则 (1)热爱岗位,忠于职守. (2)遵纪守法,尊师爱徒. (3)讲求信誉,公平竞争. (4)关心企业,善待顾客. (5)热情服务,勤于思考. (6)实事求是,注重调研. (7)严于律己,认真负责. (8)勇于开拓,善于 ...

  •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目录(详细版)
  • 考试范围: 文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1-1,1-2 选考内容:无选考内容 理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2-1,2-2,2-3 选考内容(三选二):选修4-2,4-4,4-5 文.理科必考内容: 数学①必修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

  • 经传软件主图叠加--智能辅助线
  • 经传软件的经典智能辅助线,公式代码通达信适用 公式要放在主图均线里面才能正常调用 智能辅助线: HHJSJDA:=(3*CLOSE+OPEN+LOW+HIGH)/6; HHJSJDB:(20*HHJSJDA+19*REF(HHJSJDA,1)+18*REF(HHJSJDA,2)+17*REF(HHJ ...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周鑫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201502 学号:20155519 指导教师:蒲玉琳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一.高山村调查区情况 1.1调区概况 高山村处于四川盆地西北,温江区东北郊区,天香路一段东北侧.该区域距离城市较近,交通条件便利,区域内部各居民户之间基本靠水泥公路联系. ...

  • 个人客户经理序列初级专业资格考试大纲
  • 附件一: 个人客户经理序列初级专业资格考试大纲 (2011年版) 一.考试性质 个人客户经理序列初级专业资格考试是由总行个人客户经理序列专业资格委员会制定统一标准,面向全行符合报考条件的个人客户经理序列员工及有志于从事个人客户经理岗位的其他序列员工开展的专业知识考试与技能水平测试.考试的评价结果是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