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小说读后感

没想到自己会在一种比较沉重抑郁的情绪中读完这部小说。
与其他众多描写海外游子们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的同类题材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一群怀着绿卡之梦的大陆女性,虽屡经磨难、饱受屈辱(当然,这也是她们自己的自由选择),却没能、也没有指望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之外,她们仍然是一群"漂泊女人"。作品也许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但肯定会被许多人视作反英雄主义、反理想主义的怪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堪称留学题材中的"另类"。

  我很佩服作家敏锐、犀利、冷酷的洞察力,我也很欣赏她的才情与娴熟的文学技巧,特别是那种新鲜、冷艳的语言,带有几分诡谲之气的叙事风格。但我很难说喜欢她所讲述的这些故事。

  因为它们实在难以让我轻松起来。

  不轻松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其沉重的故事外壳,更主要在于,小说中这群人的生存行为,有如一面镜子,烛照出人性中(包括我们许多人)真实而丑恶的存在状态,让我们颇不自在。

  单纯从故事层面看,小说并没有摆脱描写男女关系的窠臼。作品还较多地涉及到性。但作家平静、随意而冷漠的性描写,却使我们有如面对一尊苍白的写生模特,不会对之产生任何淫秽、罪恶抑或纯洁、崇高之感。在作家笔下,性就是性,如同吃饭穿衣,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这群女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在以金钱为上帝的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要想过上稳定、舒适、体面的生活,就必须依附于某个有能力的男人。这时性还是女人战胜对手、赢得男人的必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个男人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狭窄岛国上,对这群梦想如当地的一种外徙来的乌鸦一样(虽不讨人喜欢,却能顽强扎根)的女人来说,一个有实力的男人便是一张绿卡、一种稳定的象征。女人们将不免为此爆发一场以性为中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正是通过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男女关系的故事外衣,作家向我们展示了,在生存成为第一法则的特殊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异化及其真实状态。为了生存并长期居留,她们撒谎("我"直到小说的结尾才向将死的柳透露自己的真姓名,但谁又敢保证这次就是真的呢?),相互欺骗(芬因为嫉妒,暗示"我"她将与实际上深爱着"我"的柳结婚,促使"我"下意识地做出杀死柳的疯狂举动),向每一个可能帮助自己实现绿卡之梦的男人献媚,甚至毫无羞耻地卖淫……在如动物般的厮杀中,她们相互提防,互设陷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当然,她们也偶尔向沦为弱者的对手施以援手,这也是她们生存与相互依赖的需要,而一旦发现对手变得比自己强大,她们的那点恻隐之心与良善之举便很快演变为新的不动声色的打击行动。

  在作家以近乎自然主义的手法向我们展示这幅"他人即地狱"的残酷图景时,我们发现竟然很难用善恶是非之类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她们这些看似合理的行为。

没想到自己会在一种比较沉重抑郁的情绪中读完这部小说。
与其他众多描写海外游子们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的同类题材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一群怀着绿卡之梦的大陆女性,虽屡经磨难、饱受屈辱(当然,这也是她们自己的自由选择),却没能、也没有指望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之外,她们仍然是一群"漂泊女人"。作品也许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但肯定会被许多人视作反英雄主义、反理想主义的怪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堪称留学题材中的"另类"。

  我很佩服作家敏锐、犀利、冷酷的洞察力,我也很欣赏她的才情与娴熟的文学技巧,特别是那种新鲜、冷艳的语言,带有几分诡谲之气的叙事风格。但我很难说喜欢她所讲述的这些故事。

  因为它们实在难以让我轻松起来。

  不轻松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其沉重的故事外壳,更主要在于,小说中这群人的生存行为,有如一面镜子,烛照出人性中(包括我们许多人)真实而丑恶的存在状态,让我们颇不自在。

  单纯从故事层面看,小说并没有摆脱描写男女关系的窠臼。作品还较多地涉及到性。但作家平静、随意而冷漠的性描写,却使我们有如面对一尊苍白的写生模特,不会对之产生任何淫秽、罪恶抑或纯洁、崇高之感。在作家笔下,性就是性,如同吃饭穿衣,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这群女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在以金钱为上帝的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要想过上稳定、舒适、体面的生活,就必须依附于某个有能力的男人。这时性还是女人战胜对手、赢得男人的必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个男人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狭窄岛国上,对这群梦想如当地的一种外徙来的乌鸦一样(虽不讨人喜欢,却能顽强扎根)的女人来说,一个有实力的男人便是一张绿卡、一种稳定的象征。女人们将不免为此爆发一场以性为中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正是通过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男女关系的故事外衣,作家向我们展示了,在生存成为第一法则的特殊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异化及其真实状态。为了生存并长期居留,她们撒谎("我"直到小说的结尾才向将死的柳透露自己的真姓名,但谁又敢保证这次就是真的呢?),相互欺骗(芬因为嫉妒,暗示"我"她将与实际上深爱着"我"的柳结婚,促使"我"下意识地做出杀死柳的疯狂举动),向每一个可能帮助自己实现绿卡之梦的男人献媚,甚至毫无羞耻地卖淫……在如动物般的厮杀中,她们相互提防,互设陷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当然,她们也偶尔向沦为弱者的对手施以援手,这也是她们生存与相互依赖的需要,而一旦发现对手变得比自己强大,她们的那点恻隐之心与良善之举便很快演变为新的不动声色的打击行动。

  在作家以近乎自然主义的手法向我们展示这幅"他人即地狱"的残酷图景时,我们发现竟然很难用善恶是非之类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她们这些看似合理的行为。


相关内容

  • [微神]读后感
  • <微神>读后感 简介:1933年,老舍发表短篇小说<微神>,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俩人家住不远,一并成长,相互爱慕却未表达.之后,她家中落,我下南洋,虽是内心牵挂,终将姻缘错过.待我回国,已是物非人非,她 ...

  • [优秀作文][死魂灵]读后感
  •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 ...

  • 吾国吾民_整理读后感
  • 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英文原名"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林语堂在1936年完成的,最后在庐山完成攻坚阶段,共用了大概4个月那样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

  • 值得一读的人文社科类书籍
  • 书名:<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作者:(美)布莱恩·魏斯 推荐理由:可以学到不少心理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以体会一下轮回是一种感觉,是什么样的,虽然它不一定真正存在. 读后感(optional):博客里写过..感觉很有趣,觉得非 ...

  • 一个关于摄影的文章-九九文章网
  • 一个关于摄影的文章-九九文章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宝百度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百度分享九九文章网 会员中心 美文欣赏 好文章 收藏本站 首页 文章 故事 散文 杂文 诗歌 日记 小说 空间 文章故事 经典文章 人生哲理 励 ...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00字
  • 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险,遇到了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尔鲁·格列佛.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这 ...

  • 科学证明上帝存在
  • 科学证明上帝不存在,是因为科学还不足以证明上帝存在,就像以前的科技不能发现红外线一般,不要因为科学证明不了,就说明不存在。科学不会比神性更高,低级的东西不能发现高级的东西,就像水不能高于自己的源头一样,迷信科学万能,是比迷信宗教可怕100倍的事情,今天说糖分有害,明天说糖分有益,反复无常,莫衷一是, ...

  • 蛙读书笔记
  • 读莫言小说<娃>有感 (2012年10月25日) 听说中国人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来看,毕竟前次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所谓中国人早已只能称为"华人"了. 刚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产生一种不舒服 的感觉,不是质疑莫老的文笔,而是这部作品竟然 ...

  • 士兵突击读后感2篇
  • 最近家里,班级里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电视里连续滚动播出的<士兵突击>,我看这个节目从消遣到上瘾,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只要电视里有"三多"出现,看他准没错.我还买了书,为了过瘾,就连台词都背出来了.我觉得无论是书还是电视都很好看,特别是当我想起"多多&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