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询问) 24、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通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好的和差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草)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例句古义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古:出身鄙野 今: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感动 今: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 古:通晓, 今:熟悉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

(15)第七段中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

(18)

(19)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2、益州疲弊3、不懈于内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8、以光先帝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26、晓畅军事27、举宠为督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

12.文中的

13.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尔来10.寄臣以大事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④文中的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4.以彰其咎5.咨诹善道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

2.篇末的

二、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

7.不可以,为提出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询问) 24、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通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好的和差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草)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例句古义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古:出身鄙野 今: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感动 今: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 古:通晓, 今:熟悉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

(15)第七段中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

(18)

(19)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2、益州疲弊3、不懈于内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8、以光先帝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26、晓畅军事27、举宠为督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

12.文中的

13.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尔来10.寄臣以大事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④文中的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4.以彰其咎5.咨诹善道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

2.篇末的

二、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

7.不可以,为提出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相关内容

  • 蜀国主要人物年龄
  • 刘备:161-223(63岁) 桃园结义:189年刘备29岁,关羽28岁,张飞23岁 孙权招婚:209年刘备49岁(怪不得有年近半百之说) 彝陵之战:222年刘备62岁 诸葛亮:181-234(54岁)(算是比较短寿的了,大家心目中他都是个老头子角色) 三顾茅庐:207年诸葛亮27岁,刘备47岁(年 ...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奉公
  • 奉公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

  • [历代经典古文名篇]在线阅读
  • <历代经典古文名篇> 精选古代著名文言文篇章,包括初高中文言文大全.古文观止.名家名作等经典文言文的赏析和翻译. 立即开始阅读 目 录 [先秦] 1. 曹刿论战 2. 宫之奇谏假道 3. 子鱼论战 4. 烛之武退秦师 5. 邵工谏厉王弭谤 6. 赵宣子论比与党 7. 吴子使札来聘 8.  ...

  • 出师表诸葛亮知识讲解
  • <出师表>知识讲解 考题例析 (2011 湖南娄底)阅读<出师表>,完成后面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的人物,周瑜第三,第一年轻的是他太可惜
  • 第十,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 ...

  • 诸葛亮资料
  • 诸葛亮相关资料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g ...

  • 夷陵之战到底双方究竟有多少兵力
  • 夷陵之战到底双方究竟有多少兵力 夷陵之战的双方兵力在三国时期的大大小小战役中,算是参与人数众多的,而且这次蜀汉的主帅是刘备,让这次战役的历史影响深远. 后世通过历史文献考据,东吴和蜀汉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不几,没有演义中那样的夸大,东吴约7万人,而蜀汉有20万之众,这主要是后世街头巷尾的评说书人为了突 ...

  •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有着超人的领袖才能,任 ...

  • 七年级下册语文工作总结
  • 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期语文工作总结 精彩纷呈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仍旧担任了七年级223班的班主任及222和22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需要探索的东西多,教学任务繁重.但是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