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题(120分钟 12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惭愧(kuèi ) 饯(jiàn )行 ..

绒(róng )毛 提防(dī) ..

B .嘈(cáo )杂 闪烁(shuò) ..

恻隐(c è) 刽子手(guì) ..

C .魅(mèi )力 朦胧(móng) ..

怜悯(m ǐn ) 殉职(xùn) ..

D .刬(chǎn)袜 晌(xi ǎng )午 ..

祈祷(qǐ) 纠葛(gě)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坐想其成 折衷是非 中流砥柱 与事无补 大庭广众 禄禄无为 按步当车 大声疾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

初中毕业分手至今快十年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

B .清晨,校园里传来阵阵朗朗的书声,真是人声鼎沸。 ....

C .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 ....

D .这几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灭门惨案。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当年激励少年江泽民勤奋努力的《夕歌》如今已是东关小学的校歌,每当唱到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这句歌词时,东关小学的全体师生都感到分外亲切和自豪。

B .“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来说,《反分裂国家法》也是维护和平的,而维护和平是对台湾人民最大的善意。”台湾学者王津平说,“‘台独’就是战争。《反分裂国家法》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一部以反对‘台独’分裂来制止战争、维持两岸和平的法律。”

C .苏丹红一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吃过含有这玩意的食品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扬大医学院孙峰副教授的看法。

D .3月17日清晨6时许,在浓雾笼罩的合徐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附近,20多分钟内接连发生数十起撞车事故,40

多辆车在连环冲撞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车辆的车头几乎被撞平,最多的有六、七辆车子挤撞在一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 .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也

信任他了。

C .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

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D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6.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仿写:

7.根据下面的内容,按照要求和说话人的身份分别写出应说的话。(4分)

青工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组织的业务学习,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康康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康康考试会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所在车间的主任,就这件事情,你对小王这样说:

(2)如果你是康康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这样说: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4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8.有人评价说这首诗几乎句句透着“小”字,但又只用一个“小”字。这个评价很有道理,请你结合诗句举两例谈谈这一评价的合理性。(2分)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之物写成有情,表达了自己对池上美景的爱恋。

B .全诗描绘了一个画面,画中之物有动有静,动静交错,显出勃勃生气。

C .诗的后两句,有情有理,情趣与理趣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D .诗的末句,作者借物言志,表现出对尽快崭露头角的殷切盼望。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

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0.解释文中加的词语(2分)

尝与诸小儿戏 戏: .

诸儿竞走取之 走: .

取之信然 信: 然: ..

11.翻译句子。(2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2.这个小故事主要说明了王戎:(2分)

(三)阅读梁衡的《夏》,完成13-17题(14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火红的太阳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着正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长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秧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3 )(2分)

A .散 扛 匍匐 迸发

B .挑 举 匍匐 迸发

C .挑 举 缓缓 爆发

D .散 扛 缓缓 爆发

14.第①段中“麦浪翻滚着„„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意在突出 ;而“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一句则描写了 的景象变化,意在突出 。(4分)

15.第⑤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用华丽、精妙、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美丽的景色。

B .善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日的景色特征。

C .多用短句,以与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一致。

D .选词精当,用语朴实,写出了对夏天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6分)

①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②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了教室,下课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③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④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⑤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教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⑦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⑧三年时光匆匆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⑨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8.“英子的眼圈红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各反映了英子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班级又响起了一阵掌声”,两次掌声的内涵是不同的,第一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 。 (2分)

20.文章第⑧段首句写道“三年时光匆匆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2分)

21.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试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6分)

三、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

期中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B(A中“愧”应为“ku ì”,C 中“朦”应为“m éng ”;D 中“晌”应为“sh ǎng ”。)

2.想—享、与—于、禄—碌、按—安

3.C (“风烛残年”形容人到了老年,不能形容时间长;“人声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声音大,不能形容“朗朗的书声”;“耸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

4.D (句中顿号应去掉)

5.C (A 在句末加“的特点”;B “我不但”改为“不但我”;D “否认”改为“认为”。)

6.参考答案: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又: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7.参考答案:(1)车间主任对小王说:做父母的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不能以荒废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培养下一代。(2)康康的班主任对小王说: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依赖性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

二、阅读理解(一)8.首句写源用“眼”,写泉之流用“细”,“惜”亦透出泉流的涓细,三句写荷,用“尖尖”写出荷叶形体之小。(举出一例得一分)

9.第三四句搭配,表现的是对新气象新事物的赞美。

(二)10.游戏 跑 的确 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

11.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

12.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三)13.B

14.比喻,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或为了突出“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由春到夏变化(“淡淡绿烟”是春之景,“黛色长墙”是夏之景,此句写出了“林带”由春到夏的景色变化),突出“夏天到了”。

15.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突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 16.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答到“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行。(意思正确即可)

17.A

(四)18.“眼圈红了”表现了英子当时尴尬无奈而委屈的心情。“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表现了英子对大家的掌声充满了感激之情

19.鼓励、期许 对英子的表现由衷地赞美

20.自发生那件事后三年中发生的事全都一字不提,直接引入下文,显得结构紧凑、主题集中。

21.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她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2.因为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掌声是激励人奋进、重新振作的最好的方法。

23.主要围绕“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样的主题议论,要有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 三、写作24.写作提示:有人说过,当你拥有时不

懂得珍惜,当懂得珍惜时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珍惜这个话题是个十分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材料中点出了幸福、青春等许多种值得珍惜的东西,自然会引发你许许多多的思考:应该珍惜什么? 如何珍惜? 为什么要珍惜? 哪些该珍惜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写记叙文生动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写议论文,论述事情的原委,也可以采用小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来写珍惜。从选材上讲,既可以写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更应该离开材料将文章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自然资源等更广阔的领域,比如珍惜信息时代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良好机遇、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等等。

期中测试题(120分钟 12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惭愧(kuèi ) 饯(jiàn )行 ..

绒(róng )毛 提防(dī) ..

B .嘈(cáo )杂 闪烁(shuò) ..

恻隐(c è) 刽子手(guì) ..

C .魅(mèi )力 朦胧(móng) ..

怜悯(m ǐn ) 殉职(xùn) ..

D .刬(chǎn)袜 晌(xi ǎng )午 ..

祈祷(qǐ) 纠葛(gě)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坐想其成 折衷是非 中流砥柱 与事无补 大庭广众 禄禄无为 按步当车 大声疾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

初中毕业分手至今快十年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

B .清晨,校园里传来阵阵朗朗的书声,真是人声鼎沸。 ....

C .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 ....

D .这几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灭门惨案。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当年激励少年江泽民勤奋努力的《夕歌》如今已是东关小学的校歌,每当唱到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这句歌词时,东关小学的全体师生都感到分外亲切和自豪。

B .“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来说,《反分裂国家法》也是维护和平的,而维护和平是对台湾人民最大的善意。”台湾学者王津平说,“‘台独’就是战争。《反分裂国家法》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一部以反对‘台独’分裂来制止战争、维持两岸和平的法律。”

C .苏丹红一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吃过含有这玩意的食品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扬大医学院孙峰副教授的看法。

D .3月17日清晨6时许,在浓雾笼罩的合徐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附近,20多分钟内接连发生数十起撞车事故,40

多辆车在连环冲撞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车辆的车头几乎被撞平,最多的有六、七辆车子挤撞在一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 .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也

信任他了。

C .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

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D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6.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仿写:

7.根据下面的内容,按照要求和说话人的身份分别写出应说的话。(4分)

青工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组织的业务学习,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康康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康康考试会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所在车间的主任,就这件事情,你对小王这样说:

(2)如果你是康康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这样说: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4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8.有人评价说这首诗几乎句句透着“小”字,但又只用一个“小”字。这个评价很有道理,请你结合诗句举两例谈谈这一评价的合理性。(2分)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之物写成有情,表达了自己对池上美景的爱恋。

B .全诗描绘了一个画面,画中之物有动有静,动静交错,显出勃勃生气。

C .诗的后两句,有情有理,情趣与理趣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D .诗的末句,作者借物言志,表现出对尽快崭露头角的殷切盼望。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

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0.解释文中加的词语(2分)

尝与诸小儿戏 戏: .

诸儿竞走取之 走: .

取之信然 信: 然: ..

11.翻译句子。(2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2.这个小故事主要说明了王戎:(2分)

(三)阅读梁衡的《夏》,完成13-17题(14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火红的太阳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着正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长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秧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3 )(2分)

A .散 扛 匍匐 迸发

B .挑 举 匍匐 迸发

C .挑 举 缓缓 爆发

D .散 扛 缓缓 爆发

14.第①段中“麦浪翻滚着„„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意在突出 ;而“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一句则描写了 的景象变化,意在突出 。(4分)

15.第⑤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用华丽、精妙、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美丽的景色。

B .善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日的景色特征。

C .多用短句,以与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一致。

D .选词精当,用语朴实,写出了对夏天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6分)

①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②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了教室,下课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③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④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⑤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教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⑦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⑧三年时光匆匆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⑨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8.“英子的眼圈红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各反映了英子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班级又响起了一阵掌声”,两次掌声的内涵是不同的,第一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 。 (2分)

20.文章第⑧段首句写道“三年时光匆匆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2分)

21.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试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6分)

三、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

期中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B(A中“愧”应为“ku ì”,C 中“朦”应为“m éng ”;D 中“晌”应为“sh ǎng ”。)

2.想—享、与—于、禄—碌、按—安

3.C (“风烛残年”形容人到了老年,不能形容时间长;“人声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声音大,不能形容“朗朗的书声”;“耸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

4.D (句中顿号应去掉)

5.C (A 在句末加“的特点”;B “我不但”改为“不但我”;D “否认”改为“认为”。)

6.参考答案: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又: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7.参考答案:(1)车间主任对小王说:做父母的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不能以荒废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培养下一代。(2)康康的班主任对小王说: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依赖性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

二、阅读理解(一)8.首句写源用“眼”,写泉之流用“细”,“惜”亦透出泉流的涓细,三句写荷,用“尖尖”写出荷叶形体之小。(举出一例得一分)

9.第三四句搭配,表现的是对新气象新事物的赞美。

(二)10.游戏 跑 的确 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

11.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

12.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三)13.B

14.比喻,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或为了突出“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由春到夏变化(“淡淡绿烟”是春之景,“黛色长墙”是夏之景,此句写出了“林带”由春到夏的景色变化),突出“夏天到了”。

15.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突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 16.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答到“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行。(意思正确即可)

17.A

(四)18.“眼圈红了”表现了英子当时尴尬无奈而委屈的心情。“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表现了英子对大家的掌声充满了感激之情

19.鼓励、期许 对英子的表现由衷地赞美

20.自发生那件事后三年中发生的事全都一字不提,直接引入下文,显得结构紧凑、主题集中。

21.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她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2.因为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掌声是激励人奋进、重新振作的最好的方法。

23.主要围绕“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样的主题议论,要有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 三、写作24.写作提示:有人说过,当你拥有时不

懂得珍惜,当懂得珍惜时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珍惜这个话题是个十分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材料中点出了幸福、青春等许多种值得珍惜的东西,自然会引发你许许多多的思考:应该珍惜什么? 如何珍惜? 为什么要珍惜? 哪些该珍惜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写记叙文生动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写议论文,论述事情的原委,也可以采用小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来写珍惜。从选材上讲,既可以写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更应该离开材料将文章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自然资源等更广阔的领域,比如珍惜信息时代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良好机遇、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等等。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加强下学期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参加人数共有55人,总分100分,平均分91.16分,全班考试90分以上的有x个同学,80分以上的有,70-60分以 ...

  •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两套,附答案)
  • 人教部编版版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 在水面上漂(piāo piào) 着一只漂(piāo piào) 亮的纸船. .. 2. 用煤气罐炸(zhá zhà) 鱼一定要小心,否则它又爆炸(zhá zhà) 的危险. ...

  •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 4.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 ),但我仍然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 )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 ),既不忘( ),又能保障( ).但人类也需要( ),需 班级 姓名 得分 出卷教师:王瑞 2014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

  •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qiè( )而不舍 rě( )人注目 人声dǐng( )沸 妇rú( )皆知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别字并改正.(4分) 荒草凄凄 改 不记其数 改 锋芒必露 改 高山之颠 改 3.下面一段话中画 ...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水平检测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积累与运用 40分 一 按要求写字词句 25分 1 根据前一句,将后一句正确.工整地补写在横线上.(2分) 但愿人长久,. 2 联系语境,看拼音,写字词.(8分) 今天,万里无云,花bà n sh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