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犊不怕虎

玉不琢不成器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释义

琢:雕,刻。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原文

1《悔学》:“;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3《韩诗外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注释】行:品德,品行和修养,自己所成的成就

【译文】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喻义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准确意思是,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贬义时,多用来形容矛盾的日积月累之形成;褒义时,则形容成绩取得实属来之不易

出自

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近义词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1] 反义词 浅尝辄止[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由来】: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范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有两位好朋友在一起出游时,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手划破,连忙说对不起,受伤者笑着说没事儿,便在沙漠上用手指记下:“今天我的好朋友将我的手划破。”又一次,当他脚不小心拐了时,他的朋友细心地呵护照顾他,直到他的脚慢慢地康复。他用刀子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帮了我。”他的朋友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写在沙漠上是为了让风帮我淡忘昨天的不快,刻在石头上是为了让岁月帮我铭记你对我的帮助。” 朋友们,试问有谁能像他们那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呢?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在当地几个曾被他资助的工作者,竟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受助者说,这让他很没面子。而丛飞却说:“不要埋怨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这样伟大的人,这样坦率,为自己的决定无怨无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还有这样一个曾感动全中国人的例子。洪战辉,在他年幼时就已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全家生存的重担,他四处求学,虽然饱受沧桑,但他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去大学求学,有那么多有爱心者为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却没有接受,面对困境,他毫不萎缩,想着世上还有很多像他甚至比他更贫困的人需要帮助,便自筹资金,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那些人。

他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颁奖典礼上,他真诚地说:“我只不过是记着别人对我的帮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比我更困苦之人。”得到了阵阵掌声。 朋友们,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更要学会认识自己。 天空会因一丝云彩而更深邃,大海也将因一朵浪花而更澎湃。

一双援助之手将拯救无数生灵;一声细心呵护将感化无数心灵;朋友们,伸出你援助的双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吧!

成语 磨刀不误砍柴功

发音: mó dāo bú wù kǎn chái gōng

释义: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翻译: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

深入理解:要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近义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例句:不要担心做作业前花一点时间复习课本上的知识,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反而可以提高效率。

现状:该俗语已被编入2013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民间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 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 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 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 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 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感悟: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1]

成语出处

两个樵夫阿德和阿财一起上山砍柴。

上山砍柴一定要早睡早起,才可以在天亮时抵达砍柴地点。阿德想:“多砍一捆就多一份收入,我明天可要起得更早,在天亮之前抵达。”阿财则在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磨刀,并且准备第二天把磨刀石带上山。

第二天,阿德比阿财先到山上。他一开始就使尽浑身力气工作,一刻也不敢歇息。阿财虽然较迟上山,砍柴的速度却比昨天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阿德的进度。

到了中午,阿财停了下来磨刀。他向阿德建议:“ 不如你也休息一会儿吧。先把斧头磨一磨,再继续砍也不迟。家中的孩子闹着要吃野山楂,我们也可顺便采些回去。”

阿德拒绝了阿财,心想:“我才不想浪费时间。趁着你休息的时候,我还可以抓紧时间多砍几捆柴呢。”

很快一天又结束了。阿德只砍了六捆柴,而阿财除了所砍的九捆柴,还采了一些哄孩子开心的野山楂。

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阿财砍的多。

第三天,阿德一边努力砍树,一边观察阿财工作的情况,他看不出阿财有什么秘诀,但他砍的就是快。终于,阿德再也忍不住问道:“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为

什么你砍的比我还多又快呢?”

阿财看着他笑道:“砍柴除了技术和力气,更重要的是我们手里的斧头。我经常磨刀,刀锋锋利,所砍的柴当然比较多 ; 而你从来都不磨刀,虽然费的力气可能比我还多,但是斧头却越来越钝,砍的柴当然就少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读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解释

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区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吃一堑,长一智”要区分开,后者指的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典故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出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出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但人们誓死不投降。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①疏:指稀疏。 ②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③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④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词牌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作品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写作手法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作品辑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情感,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情感,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

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宫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中心思想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玉不琢不成器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释义

琢:雕,刻。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原文

1《悔学》:“;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3《韩诗外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注释】行:品德,品行和修养,自己所成的成就

【译文】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喻义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准确意思是,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贬义时,多用来形容矛盾的日积月累之形成;褒义时,则形容成绩取得实属来之不易

出自

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近义词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1] 反义词 浅尝辄止[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由来】: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范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有两位好朋友在一起出游时,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手划破,连忙说对不起,受伤者笑着说没事儿,便在沙漠上用手指记下:“今天我的好朋友将我的手划破。”又一次,当他脚不小心拐了时,他的朋友细心地呵护照顾他,直到他的脚慢慢地康复。他用刀子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帮了我。”他的朋友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写在沙漠上是为了让风帮我淡忘昨天的不快,刻在石头上是为了让岁月帮我铭记你对我的帮助。” 朋友们,试问有谁能像他们那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呢?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在当地几个曾被他资助的工作者,竟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受助者说,这让他很没面子。而丛飞却说:“不要埋怨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这样伟大的人,这样坦率,为自己的决定无怨无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还有这样一个曾感动全中国人的例子。洪战辉,在他年幼时就已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全家生存的重担,他四处求学,虽然饱受沧桑,但他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去大学求学,有那么多有爱心者为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却没有接受,面对困境,他毫不萎缩,想着世上还有很多像他甚至比他更贫困的人需要帮助,便自筹资金,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那些人。

他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颁奖典礼上,他真诚地说:“我只不过是记着别人对我的帮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比我更困苦之人。”得到了阵阵掌声。 朋友们,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更要学会认识自己。 天空会因一丝云彩而更深邃,大海也将因一朵浪花而更澎湃。

一双援助之手将拯救无数生灵;一声细心呵护将感化无数心灵;朋友们,伸出你援助的双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吧!

成语 磨刀不误砍柴功

发音: mó dāo bú wù kǎn chái gōng

释义: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翻译: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

深入理解:要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近义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例句:不要担心做作业前花一点时间复习课本上的知识,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反而可以提高效率。

现状:该俗语已被编入2013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民间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 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 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 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 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 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感悟: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1]

成语出处

两个樵夫阿德和阿财一起上山砍柴。

上山砍柴一定要早睡早起,才可以在天亮时抵达砍柴地点。阿德想:“多砍一捆就多一份收入,我明天可要起得更早,在天亮之前抵达。”阿财则在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磨刀,并且准备第二天把磨刀石带上山。

第二天,阿德比阿财先到山上。他一开始就使尽浑身力气工作,一刻也不敢歇息。阿财虽然较迟上山,砍柴的速度却比昨天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阿德的进度。

到了中午,阿财停了下来磨刀。他向阿德建议:“ 不如你也休息一会儿吧。先把斧头磨一磨,再继续砍也不迟。家中的孩子闹着要吃野山楂,我们也可顺便采些回去。”

阿德拒绝了阿财,心想:“我才不想浪费时间。趁着你休息的时候,我还可以抓紧时间多砍几捆柴呢。”

很快一天又结束了。阿德只砍了六捆柴,而阿财除了所砍的九捆柴,还采了一些哄孩子开心的野山楂。

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阿财砍的多。

第三天,阿德一边努力砍树,一边观察阿财工作的情况,他看不出阿财有什么秘诀,但他砍的就是快。终于,阿德再也忍不住问道:“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为

什么你砍的比我还多又快呢?”

阿财看着他笑道:“砍柴除了技术和力气,更重要的是我们手里的斧头。我经常磨刀,刀锋锋利,所砍的柴当然比较多 ; 而你从来都不磨刀,虽然费的力气可能比我还多,但是斧头却越来越钝,砍的柴当然就少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读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解释

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区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吃一堑,长一智”要区分开,后者指的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典故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出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出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但人们誓死不投降。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①疏:指稀疏。 ②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③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④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词牌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作品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写作手法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作品辑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情感,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情感,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

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宫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中心思想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相关内容

  • 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近三年来,思辨类材料作文成为每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课标卷"经验与勇气& ...

  • 身正不怕影子斜
  • 词目 身正不怕影子斜 释义 一个人身子站得再正,影子还是歪的.但是没人会因为你的影子是歪的就说你站的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就是说,你如果做人正派正气,哪怕有很多人说你坏话都不用怕,因为你是正直的. 出处 作为一句俗语,因使用广泛,现已很难考证,有关网上说最早是出现在社旗县. 常用句及相近语 1.根 ...

  • 80后调查: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之路
  • 国际在线消息:相关调查显示,"80后"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队伍中的主力军.这条不平坦的路上,他们收获了经验,也遭遇了困境:有人放弃了,又有人加入进来.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们是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的? 北京大学的研究生邢楠和两个朋友开了一家经营运动 ...

  •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怕冷的大衣
  • 不怕冷的大衣 主题名称:冬天的的故事 次主题名称:冬趣 活动名称:不怕冷的大衣 主要教学领域:语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通过活动,让孩子理解故事,知道怎样才能不怕冷.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重点:目标一 ...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优质课)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优质课)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2-04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准备:故事<不怕冷的大 ...

  • 不怕苦,不怕活
  • 有语录说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如今不是战争年代,主张"不怕活"与怂恿"不怕死"相比,显得更尊重生命,也更贴近现实. "不怕苦"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苦瓜清火.苦情入心.苦难励志,"苦"如人生的补 ...

  • 李伟:父子比拼见证"初生牛犊不怕虎"
  • 2011年8月,在湖北省兴山县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公坪村.火石岭村分别出现了<创业承诺书>和<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较劲味非常浓.2个村的发起者分别是公坪村老书记李毓富和火石岭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李伟.让人兴味十足的是,他俩不仅仅是比拼对手,还是父子. 2011年9月14 ...

  • 云南养牛场
  • 云南养牛场 锦程养牛场是"国家养牛补贴单位""中国畜牧养殖扶贫定点调拨基地"畜牧局指定推广销售的现代化"养牛基地.肉牛养殖场.肉牛养殖基地,示范养牛场".本养牛场是畜牧局,工商局批准养殖.销售,运输,是一家正规的大型个体肉牛养殖场.本养牛场 ...

  • 植物学答案
  • 植物学(1)第一套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小"器官"),例如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 2.木质部脊 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这一初生木质部的辐射角,即木质部脊. 3.束中 ...

  • 我不怕作文
  • 我不怕作文一:我不怕 唉,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出去,只剩下我一个人.就在昨天晚上,那一个声音,真是吓了我一跳啊! "嘭!"唉,爸爸走了.过了一会,"嘭!"唉,妈妈也走了!我一个人在电脑前,在学乐中国里遨游.然后玩了一会游戏,和同学聊了聊天--两个小时过去了.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