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第32卷第2期2009年6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01.32

No.2

Jun.2009

doi:10.3969/j.issn.1674—3504.2009.02.016

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芬,

陈文惠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DTM的一种特例,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DEM是地理信息系统

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采用I:IO万数字等高线数据建构30nl空间分辨率格网DEM。并基于DEM进行分级,提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及坡度聚类,坡谱等地形分析;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福建的总体地形特征,为地理分析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关键词:DEM;地形分析;聚类分析;起伏度中图分类号:T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04(2009)02-185-0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DTM的一种特例,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汤国安等,2005)。目前,真三维(3D)GIS还处在研究阶段,DEM仍然是GIS表现3D地形的主要2.5维手段,GIS中常用DEM是基于2.5维表现形式的规则网格(GRID)和不规则三角网(TIN),以及基于二维平面形式表示的等值线图;GRID是由一组大小相同的网格描述地形表面,它能充分表现高程的细节变化,拓扑关系简单,算法容易实现(刘新华等,2001)。

DEM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汤国安等,2005)。利用DEM可以自动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变异、地表粗糙度、曲面面积、体积、谷脊特征分析、水系、河网密度等。随着GIS的发展,数字地形分析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建设、水电站选址、交通枢纽选址、通讯中转站选址、气候分析、水文分析、土壤地理分析、地貌分析、旅游线路选择、区域治理开发等领域(毕华兴等,2005;杨忠平,2006;吴志杰等,2007)。

本研究是基于1:10万等高线基础上生成分辨率为30m格网DEM,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及相关地形分析等地形的基本分析,比较准确地表达福建的总体地形特征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状况,同时为地理分析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收稿日期:2008-07.0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JB07068)

研究方法

1.1数据准备

本研究采用l:10万的福建省数字等高线分幅图,共97幅,投影为高斯.克吕格投影,等高距为20m,数据格式为coverage;针对海岸带位置提取1: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查错和拓扑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全省的图幅相临的数据进行配准、拼接。用1:10万的乡镇界限图做边界。

1.2格网DEM的构建

格网DEM生成主要采用等高线构建TIN法,在ARCGIS9.0workstation的工作平台下,利用ARC.GIS9.0的强大地形分析功能,由等高线建构TIN,由TIN线性内插生成GRID,由于矢量等高线的范围比研究区范围要大,内插TIN生成的DEM其范围要比行政区划界线的范围大,最后需要对生成的DEM进行裁剪来消除多余的边界,将行政区划图转换为30nl空间分辨率的栅格图像,令其内部属性值为1,外部属性值为0,对格网DEM进行空间滤波获取本区的DEM(图1)。1.3地形因子的提取及地形分析1.3.1坡度与坡向的提取

坡度是指GRID中像素高程值的变化率,计算结果以度、小数或百分数的形式存放在像素属性中;坡向是指GRID中每个像素面的朝向,范围为

o~360

作者简介:陈芬(197l一),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GIS应用。

E・mail:fehenlI@163.eom

b,其中0b代表北,90b代表东等,迄今为

止,坡度和坡向的计算方法可归纳为五种:四块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矩

镇界限图叠加,提取各乡镇的坡度分级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福建各乡镇坡度进行聚类分析。1.3.3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所指定的分析区域内所有栅格中最大高程与最小高程的差(刘新华等.2001)。地形起伏度的提取是在ARC/INFO的GRID模块支持下,采用7完成地形起伏度图提取。

图1福建省1:10万DEM

Fig.1DEMofFujianprovinceOn1:100000scale

km

km的分析窗口,

2结果与分析

2.1海拔高程分析

根据格网DEM统计,全省面积121

869km2。

空间矢量分析法、拟合平面法、拟合曲面法、直接解法,经证明,拟合曲面法是求解坡度的最佳方法,拟合曲面法一般采用二次曲面(汤国安等,2005)。以格网DEM为基础,利用ARCGIS的GRID模块的地形分析功能,派生坡度,坡向图;并对坡度进行分级,生成分级图。1.3.2地形统计分析

在ARCGIS的支持下坡度分级图与福建省乡

平均海拔高度473m,中位高程453m,大部分县的中位高程在250171以上。海拔20nl以下的区域仅

3863

km2,占3.17%,100in以下区域面积仅占

788km2

11.75%,而海拔500m以上区域面积6(表1)。

表1福建省各高程统计表

"lab.1

StatisticsofAreaPercentageTotaledbyElevationinFujianProvince

2.2坡度分析

与海拔高度较高和相对高差较大相适应的是福建地面坡度较大。根据坡度分级统计,福建陆域≤2。的平地和微坡面仅15

091

坡度≤15。区域面积占41.03%,而>15。的陡坡、峻坡和峭坡的面积达71

818

km2,占58.93%,其中≥

630

25。的峻坡和峭坡面积29

2)。

km2,占24.31%(表

km2,占13.05%,

第2期陈芬等: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187

2.3坡度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各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分析,福建省以乡镇为单元分成9类不同的乡镇坡度结构类型(图2),以坡度分级为横坐标,面积百分比为纵坐标生成系列坡谱(图3),直观的反映了福建省各乡镇地面坡度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I类占乡镇总数的12.53%,如鼓楼,焦城农场,≤20的平地和微坡面占乡镇总面积80%以上;V类比重最大,占乡镇总数的20.12%,如沙县凤岗镇,古田新城镇,≤20的平地和微坡面在9个坡度级别里依然比重最大,在20%以上,但乡镇总体的坡度级别在2~150;Ⅷ类占乡镇总数的19.44%,如三元区莘口镇,晋安区鼓岭乡,坡度级以10~350为主;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分析更准确地表达了全省的地面坡度起伏较大,而且各乡镇坡度结构各具特色,在农业生产上应该更好地因地制宜。

福建省乡镇坡度结构分布图

图2福建省乡镇坡度结构分布图

Fig.2

Distributionofslope

Structure

oftownsinFujianprovince

表3福建省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及百分比

Tab.3

TheclustersandpercentsofSlope

gradesoftownsinFujianprovince

类型百分比/%

典型乡镇

2.4起伏度情况

地形起伏度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利用DEM数据提出地形起伏度能够直观的反映地形起伏特征(刘新华等,2001)。在GRID模块提出的起伏度图,经分层设色,生成福建省地形起伏度分级图(图4);福建省地形起伏与地势及坡度具有

明显的相关,在两带山带及水域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同时与坡度的分布也呈明显的相关,全省大部分地区起伏度在50~200

m之间。

188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链

图3系列坡谱

Fig.3

Theseries

ofslopespectrum

走向斜贯全境,地形横剖面近似马鞍形。受地质构造线控制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两大山带之间和山区内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串珠状河谷、盆地。复杂的地形对于福建的气候、农业、植被、交通、经济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地形分析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毕华兴,谭秀英,李笑吟.2005.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J],27(2):49-52.

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2001.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及在水土流失

图4福建省地形起伏度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ofreliefamplitudesinFujianprovince

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l(1):58-59.

汤围安。刘学军,闻国年.2005.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结论

福建省是典型的山区省份,地势西北高,东南

吴志杰.陈松林,2007.基于TM遥感影像的闽两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东华理T大学学报,30(2):171—176.

杨忠平,卢文喜,赵军海.2006.ARC/INFO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应用[J].世界地质,25(2):188—189.

低,大体平行的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呈NNE—SSW

TerrainAnalysisBased

on

GISinFu.iian

NFenEHCHENCecWennihuivorP

(College

Anditisalso

of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University,Fuzhou,FJ350007,China)

Abstract:Thedigitalelevation

an

Models(DEM)iscommonmethodusedinthreedimensionsurfacemodeling.

effectivetoolforterrainanalysis.ArectangularDEMofFujianprovinceisconstructedusingthe

indicesofdescribingthetopographicfeaturessuch

818

digital

contour

mapof1:10000scale.Andthenseveral

slopeandreliefamplitudeWritsderivedfromtheDEM.Theterrainfeatureofthemethodsincludeslopeclusteringandstatisticsintheend.Key

Fujianprovinceisanalyzedemploying

Words:DEM;terrain

analysis;clustering

analysis;amplitudes

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芬, 陈文惠, CHEN Fen, CHEN Wen-hui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2(2)3次

参考文献(5条)

1.毕华兴;谭秀英;李笑吟 基于DEM 的数字地形分析[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2)

2.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 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土保持通报2001(01)

3.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 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005

4.吴志杰;陈松林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闽西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5.杨忠平;卢文喜;赵军海 ARC/INFO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世界地质 2006(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周云轩.王磊 基于DEM的GIS地形分析的实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9(12)

2. 郭超颖.毕华兴.陈涛.杜林芳.云雷.任怡.Guo Chaoying.Bi Huaxing.Chen Tao.Du Linfang.Yun Lei.Ren Yi 基于DEM的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

3. 陈敏.唐斌.舒珺.肖海.CHEN Min.TANG Bin.SHU Jun.XIAO Hai 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以四川威远县越溪镇为例[期刊论文]-四川环境2010,29(5)

4. 蒋球伟.JIANG Qiu-wei 地形分析中一个基础算法的研究与改进[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34)5. 陆明.蒋样明.毕思文.董前林.LU Ming.JIANG Yangming.BI Siwen.DONG Qianlin 复杂地形下最小起伏度直线选址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08,26(6)

6. 朱红春.汤国安.崔先国.陈楠 基于DEM的区域地形信息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会议论文]-2005

7. 罗晓娟.杨时英.胡炳坤.丁晓光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泥石流沟谷地形特征研究[期刊论文]-西部探矿工程2009,21(z1)

8. 袁淑杰.缪启龙.邱新法.谷小平.Yuan Shujie.Miao Qilong.Qiu Xinfa.Gu Xiaoping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期刊论文]-应用气象学报2008,19(2)

9. 张唯.郑坤.刘修国.花卫华 《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课程建设探索[会议论文]-2008

10. 隋刚.郝兵元.彭林.SUI Gang.HAO Bing-yuan.PENG Lin 利用高程标准差表达地形起伏程度的数据分析[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4)

引证文献(3条)

1.吴燕丽.许红峰 福建省残运会参赛者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分析[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12(2)

2.黄长剑 体育高考生考前心理焦虑状态调查分析——以福建考生为例[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

3.刘玲.赵廷宁.郑文龙.杨宝臣.刘进来 基于GIS的冀北接坝山地地形特征数值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2011(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ddzxyxb200902016.aspx

第32卷第2期2009年6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01.32

No.2

Jun.2009

doi:10.3969/j.issn.1674—3504.2009.02.016

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芬,

陈文惠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DTM的一种特例,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DEM是地理信息系统

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采用I:IO万数字等高线数据建构30nl空间分辨率格网DEM。并基于DEM进行分级,提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及坡度聚类,坡谱等地形分析;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福建的总体地形特征,为地理分析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关键词:DEM;地形分析;聚类分析;起伏度中图分类号:T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04(2009)02-185-0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DTM的一种特例,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汤国安等,2005)。目前,真三维(3D)GIS还处在研究阶段,DEM仍然是GIS表现3D地形的主要2.5维手段,GIS中常用DEM是基于2.5维表现形式的规则网格(GRID)和不规则三角网(TIN),以及基于二维平面形式表示的等值线图;GRID是由一组大小相同的网格描述地形表面,它能充分表现高程的细节变化,拓扑关系简单,算法容易实现(刘新华等,2001)。

DEM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汤国安等,2005)。利用DEM可以自动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变异、地表粗糙度、曲面面积、体积、谷脊特征分析、水系、河网密度等。随着GIS的发展,数字地形分析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建设、水电站选址、交通枢纽选址、通讯中转站选址、气候分析、水文分析、土壤地理分析、地貌分析、旅游线路选择、区域治理开发等领域(毕华兴等,2005;杨忠平,2006;吴志杰等,2007)。

本研究是基于1:10万等高线基础上生成分辨率为30m格网DEM,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及相关地形分析等地形的基本分析,比较准确地表达福建的总体地形特征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状况,同时为地理分析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收稿日期:2008-07.0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JB07068)

研究方法

1.1数据准备

本研究采用l:10万的福建省数字等高线分幅图,共97幅,投影为高斯.克吕格投影,等高距为20m,数据格式为coverage;针对海岸带位置提取1: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查错和拓扑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全省的图幅相临的数据进行配准、拼接。用1:10万的乡镇界限图做边界。

1.2格网DEM的构建

格网DEM生成主要采用等高线构建TIN法,在ARCGIS9.0workstation的工作平台下,利用ARC.GIS9.0的强大地形分析功能,由等高线建构TIN,由TIN线性内插生成GRID,由于矢量等高线的范围比研究区范围要大,内插TIN生成的DEM其范围要比行政区划界线的范围大,最后需要对生成的DEM进行裁剪来消除多余的边界,将行政区划图转换为30nl空间分辨率的栅格图像,令其内部属性值为1,外部属性值为0,对格网DEM进行空间滤波获取本区的DEM(图1)。1.3地形因子的提取及地形分析1.3.1坡度与坡向的提取

坡度是指GRID中像素高程值的变化率,计算结果以度、小数或百分数的形式存放在像素属性中;坡向是指GRID中每个像素面的朝向,范围为

o~360

作者简介:陈芬(197l一),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GIS应用。

E・mail:fehenlI@163.eom

b,其中0b代表北,90b代表东等,迄今为

止,坡度和坡向的计算方法可归纳为五种:四块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矩

镇界限图叠加,提取各乡镇的坡度分级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福建各乡镇坡度进行聚类分析。1.3.3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所指定的分析区域内所有栅格中最大高程与最小高程的差(刘新华等.2001)。地形起伏度的提取是在ARC/INFO的GRID模块支持下,采用7完成地形起伏度图提取。

图1福建省1:10万DEM

Fig.1DEMofFujianprovinceOn1:100000scale

km

km的分析窗口,

2结果与分析

2.1海拔高程分析

根据格网DEM统计,全省面积121

869km2。

空间矢量分析法、拟合平面法、拟合曲面法、直接解法,经证明,拟合曲面法是求解坡度的最佳方法,拟合曲面法一般采用二次曲面(汤国安等,2005)。以格网DEM为基础,利用ARCGIS的GRID模块的地形分析功能,派生坡度,坡向图;并对坡度进行分级,生成分级图。1.3.2地形统计分析

在ARCGIS的支持下坡度分级图与福建省乡

平均海拔高度473m,中位高程453m,大部分县的中位高程在250171以上。海拔20nl以下的区域仅

3863

km2,占3.17%,100in以下区域面积仅占

788km2

11.75%,而海拔500m以上区域面积6(表1)。

表1福建省各高程统计表

"lab.1

StatisticsofAreaPercentageTotaledbyElevationinFujianProvince

2.2坡度分析

与海拔高度较高和相对高差较大相适应的是福建地面坡度较大。根据坡度分级统计,福建陆域≤2。的平地和微坡面仅15

091

坡度≤15。区域面积占41.03%,而>15。的陡坡、峻坡和峭坡的面积达71

818

km2,占58.93%,其中≥

630

25。的峻坡和峭坡面积29

2)。

km2,占24.31%(表

km2,占13.05%,

第2期陈芬等: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187

2.3坡度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各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分析,福建省以乡镇为单元分成9类不同的乡镇坡度结构类型(图2),以坡度分级为横坐标,面积百分比为纵坐标生成系列坡谱(图3),直观的反映了福建省各乡镇地面坡度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I类占乡镇总数的12.53%,如鼓楼,焦城农场,≤20的平地和微坡面占乡镇总面积80%以上;V类比重最大,占乡镇总数的20.12%,如沙县凤岗镇,古田新城镇,≤20的平地和微坡面在9个坡度级别里依然比重最大,在20%以上,但乡镇总体的坡度级别在2~150;Ⅷ类占乡镇总数的19.44%,如三元区莘口镇,晋安区鼓岭乡,坡度级以10~350为主;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分析更准确地表达了全省的地面坡度起伏较大,而且各乡镇坡度结构各具特色,在农业生产上应该更好地因地制宜。

福建省乡镇坡度结构分布图

图2福建省乡镇坡度结构分布图

Fig.2

Distributionofslope

Structure

oftownsinFujianprovince

表3福建省乡镇坡度分级聚类及百分比

Tab.3

TheclustersandpercentsofSlope

gradesoftownsinFujianprovince

类型百分比/%

典型乡镇

2.4起伏度情况

地形起伏度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利用DEM数据提出地形起伏度能够直观的反映地形起伏特征(刘新华等,2001)。在GRID模块提出的起伏度图,经分层设色,生成福建省地形起伏度分级图(图4);福建省地形起伏与地势及坡度具有

明显的相关,在两带山带及水域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同时与坡度的分布也呈明显的相关,全省大部分地区起伏度在50~200

m之间。

188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链

图3系列坡谱

Fig.3

Theseries

ofslopespectrum

走向斜贯全境,地形横剖面近似马鞍形。受地质构造线控制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两大山带之间和山区内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串珠状河谷、盆地。复杂的地形对于福建的气候、农业、植被、交通、经济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地形分析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毕华兴,谭秀英,李笑吟.2005.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J],27(2):49-52.

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2001.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及在水土流失

图4福建省地形起伏度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ofreliefamplitudesinFujianprovince

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l(1):58-59.

汤围安。刘学军,闻国年.2005.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结论

福建省是典型的山区省份,地势西北高,东南

吴志杰.陈松林,2007.基于TM遥感影像的闽两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东华理T大学学报,30(2):171—176.

杨忠平,卢文喜,赵军海.2006.ARC/INFO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应用[J].世界地质,25(2):188—189.

低,大体平行的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呈NNE—SSW

TerrainAnalysisBased

on

GISinFu.iian

NFenEHCHENCecWennihuivorP

(College

Anditisalso

of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University,Fuzhou,FJ350007,China)

Abstract:Thedigitalelevation

an

Models(DEM)iscommonmethodusedinthreedimensionsurfacemodeling.

effectivetoolforterrainanalysis.ArectangularDEMofFujianprovinceisconstructedusingthe

indicesofdescribingthetopographicfeaturessuch

818

digital

contour

mapof1:10000scale.Andthenseveral

slopeandreliefamplitudeWritsderivedfromtheDEM.Theterrainfeatureofthemethodsincludeslopeclusteringandstatisticsintheend.Key

Fujianprovinceisanalyzedemploying

Words:DEM;terrain

analysis;clustering

analysis;amplitudes

基于GIS的福建省地形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芬, 陈文惠, CHEN Fen, CHEN Wen-hui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2(2)3次

参考文献(5条)

1.毕华兴;谭秀英;李笑吟 基于DEM 的数字地形分析[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2)

2.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 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土保持通报2001(01)

3.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 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005

4.吴志杰;陈松林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闽西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5.杨忠平;卢文喜;赵军海 ARC/INFO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世界地质 2006(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周云轩.王磊 基于DEM的GIS地形分析的实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9(12)

2. 郭超颖.毕华兴.陈涛.杜林芳.云雷.任怡.Guo Chaoying.Bi Huaxing.Chen Tao.Du Linfang.Yun Lei.Ren Yi 基于DEM的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

3. 陈敏.唐斌.舒珺.肖海.CHEN Min.TANG Bin.SHU Jun.XIAO Hai 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以四川威远县越溪镇为例[期刊论文]-四川环境2010,29(5)

4. 蒋球伟.JIANG Qiu-wei 地形分析中一个基础算法的研究与改进[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34)5. 陆明.蒋样明.毕思文.董前林.LU Ming.JIANG Yangming.BI Siwen.DONG Qianlin 复杂地形下最小起伏度直线选址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08,26(6)

6. 朱红春.汤国安.崔先国.陈楠 基于DEM的区域地形信息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会议论文]-2005

7. 罗晓娟.杨时英.胡炳坤.丁晓光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泥石流沟谷地形特征研究[期刊论文]-西部探矿工程2009,21(z1)

8. 袁淑杰.缪启龙.邱新法.谷小平.Yuan Shujie.Miao Qilong.Qiu Xinfa.Gu Xiaoping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期刊论文]-应用气象学报2008,19(2)

9. 张唯.郑坤.刘修国.花卫华 《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课程建设探索[会议论文]-2008

10. 隋刚.郝兵元.彭林.SUI Gang.HAO Bing-yuan.PENG Lin 利用高程标准差表达地形起伏程度的数据分析[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4)

引证文献(3条)

1.吴燕丽.许红峰 福建省残运会参赛者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分析[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12(2)

2.黄长剑 体育高考生考前心理焦虑状态调查分析——以福建考生为例[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

3.刘玲.赵廷宁.郑文龙.杨宝臣.刘进来 基于GIS的冀北接坝山地地形特征数值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2011(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ddzxyxb200902016.aspx


相关内容

  • 数字化水准测量及其GIS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
  • 第24卷第5期闽江学院学报 V01.24Nu52003年10月 JOURNAL OF M刑JIANCUNIvl强SⅡY 0c[- 2003 数字化水准测量及其GlS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 林起忠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结合福州市三等水准测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完整的 ...

  • 基于ArcGISEngine的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 2006年第1期 文章编号:100622475(2006) 0120076203 计算机与现代化 J IS UAN J I Y U XI ANDAIH UA 总第125期 基于ArcGIS Engine 的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肖 海, 武 伟, 刘洪斌 (西南农业大学数字农业与生物信息重点实 ...

  •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
  • 第6卷第4期2002年7月 遥 感 学 报 Vol. 6, No. 4 July, 2002 4619(2002) 04 0307 06 文章编号:1007 基于遥感与GIS 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 田光进, 刘纪远, 张增祥, 周全斌, 张宗科, 赵晓丽, 谭文彬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 ...

  • 基于乡镇尺度的中国25省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_柏中强
  • 第70卷第8期 2015年8月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 ol.70, No.8August, 2015基于乡镇尺度的中国25省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柏中强1, 2,王卷乐1, 3,杨雅萍1, 3,孙九林1, 3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 ...

  • 基于GIS的宁波市三江口洪水淹没分析
  • 第23卷第2期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23№.22009年6月 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Jun.,2009 基于GIS的宁波市三江口洪水淹没分析 叶 君,邹逸江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 ...

  • 福建省海岸线遥感调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第23卷 第2期 2004年5月台 湾 海 峡 JOURNALOFOCEANOGRAPHYIN Vol.23, No.2 May,2004 ΞTAIWANSTRAIT福建省海岸线遥感调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孙美仙1,张 伟2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2.福建省地质遥感中 ...

  • 厦门市气候特征变化与酸雨形成研究_王坚
  • 第26卷第5期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年10月 厦门市气候特征变化与酸雨形成研究 王坚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 摘 厦门361022) 自1955年以来年平均风速.混合层厚度均呈现下降趋要:对地面风场的研究表明,厦门存在局地和海陆风环流, 势,大气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降水 ...

  •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
  • 第14卷第6期2007年11月 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PekingUniversity)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Vol.14No.6Nov.2007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 ...

  • 基于GIS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 [ 摘 要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认识.研究地学信息的新方式,也使得地质灾害动态预警成为可能.论文以山西省某市地质气象数据的获取情况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 [ 关键词 ] 地质灾害:GIS:预警预报:二次开发 Study on Geolog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