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美"--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三字经"

“我”真“美”——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三字经”

[摘要]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指导;三字“经”;“我”“真”“美”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

“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表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自己)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目前,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千篇一律,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写记叙文时,或记流水账,或假大空不知所云。那么,如何做到文中有“我”?

首先,在生活体验中寻找到“我”。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文章例话〉序》)“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

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文论》)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凡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同寻常的美,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凭借“我”的观察力去透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我的眼我的心去感悟生活是使学生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如:“我们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每当下课时,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凑在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按定好的规矩:赢的人挠输的人,可每当她输了,就瞪着个大眼睛,捂着嘴巴,一脸惊讶,说:‘输的人挠赢的。’说罢,便挠起人来。”(学生习作《我的同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课,不时地和同学互动,有时,碰到有趣的话题,就会引发同学激烈的讨论。而每当讨论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就有一个同学说出几句精辟、有趣、好玩的话来,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个人便是‘杨蛋蛋’,‘杨蛋蛋’大名杨小涵,为什么叫他‘蛋蛋’呢?这个连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由于体型和脸蛋都挺圆的吧。蛋蛋是个外向的人,走到哪儿,总能与人打成一片,下课时,也总能看到他与同学高谈阔论的身影。和他做朋友,很开心。”(学生习作《我的同学》)这两个片段描写从“我”的视觉角度出发,仔细观察,描绘出了个性迥异的两位同学,惟妙惟肖,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了美。

其次,在文本体验中联想到“我”。教授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品读

文中的精彩片段,把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容转化为“我”的生活经验,变成“我”的精神财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每天上学,总是能看到那个拾荒者,在垃圾箱中翻找着矿泉水瓶,中午放学,总能看见他找到一小块平地,有时在银行门口的台阶上,有时就在人行道边,他正襟危坐,盘着腿,直着腰,面前摆着一碗食物,旁边还有一瓶从小店里买来的不知名的白酒,吃一口饭,用瓶盖喝上一小口酒,完全不像一名拾荒者,更像是一名落魄的绅士。”这位同学描绘的这位拾荒者的形象耐人寻味,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落魄与清高,从他的身上,我们感悟到了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保持着内心的高贵和做人的尊严。又如:“乡下的夜晚,我总喜欢捉些萤火虫装入玻璃瓶中,在瓶子外面黏上一层薄薄的纸,萤火虫的光显得更加朦胧。每年逛庙会的时候,我总喜欢在庙门口买上一大根棉花糖,用小手扯下一块放入口中,或者是参差不齐地咬着棉花糖,希望吃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来。”这个片段与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吃鸭蛋”“玩鸭蛋”的画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真”——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这样表述的:“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往往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空话、套话、假话,脱离

实际,生搬硬套,凑满字数,应付交差。如何让学生写出真实?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作为教师,仅仅传授给学生“突出中心”“前后对比”“倒叙”“插叙”等手法是不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打破“做”文章的思想认识,仔细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心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平凡小事中见真情。写作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实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写,有了一泻千里之势,他的写作能力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个学生在《妈妈,今天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来到另一个城市,爸爸终学有所成,妈妈也便走下讲台,转做行政。但你并没有停止教书育人,我成了你‘唯一’的学生。为了我,你认真地翻看着厚重的英语字典;为了我,你细心地计算着一道道数学难题;为了我,你甚至背诵了一条条化学工程式。你是我的全科老师。如果说我唱了一首歌,是你谱曲,老师作词。有时,当我在冥思苦想一道题时,旁边的你突然大叫一声:‘做出来了,做出来了!’拿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草稿纸,欣喜若狂地给我讲那道题,三言两语,我豁然开朗。”文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只有一股真情在流淌。真挚的感情之花到了结尾便有了淋漓尽致的绽放:“时光都去哪了,那个曾经还依偎在妈妈怀中的我早已比她高了一个头,过去的‘铁人妈妈’也因腰肌劳损而常喊腰疼了。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再慢些,不要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你岁月长留。你曾说要用一生来陪伴你最骄傲的儿子,而今天,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爱你!我要用我的一

生来陪伴你。’”又如:“‘妈!’‘干什么?’妈妈从又叠成山的衣服堆里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妈妈的头发好像白了许多,鱼尾纹也多出了许多条,面庞似乎也消瘦了不少,汗水和洗衣服溅上的水布满了妈妈的脸。这不是我的妈妈!不对,这是我的妈妈,这就是我的妈妈!‘有事吗?没事我还要洗衣服呢。’‘妈,那个……我那个……’我的脸在发烧,‘我那个……那个……零用钱用完了!’我支支吾吾了半天,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喏,拿去。’妈妈用湿漉漉的手递给了我一张钱。我慢慢地接过了那张钱。这肯定不是我的妈妈!妈妈的手没有这么粗糙,我记得妈妈的手是很滑的,我们家从不买护手霜,即使妈妈打我时也不觉得痛。可是现在我眼前的手却皱得像老松树皮似的,一条条沟壑纵横。我红了眼睛,多次到嘴边的一句话‘妈妈,我爱你’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来,网络上的那个活动最终我也没完成。”这是一位平凡的妈妈,她没有光鲜的外表,是一位清洁工。虽然“妈妈,我爱你”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但妈妈对家庭的辛苦付出,“我”对妈妈的羞愧与感恩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用心观察,留心挖掘,朴素的语言,浓厚的情感,这种真情才是记叙文永久的生命力。

“美”——“美”的语言彰显出个性。记叙文中的人物美、环境美、情感美都离不开语言美,如果“没有很好地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平淡无味的文章是缺少个性的。怎样用文字表达积蓄已久的情感,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就如同一个人的外貌,可以通过美容化妆来打扮自己,使人美丽起来,美的语言也需要一些表达的技巧和手段,这些技巧和手段是教师在课

堂上所要教授的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教学片段《猜猜他(她)是谁》:

肖像描写的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例1:“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遣使会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卢梭《忏悔录》P10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例2:“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钱钟书《围城》P2 人民文学出版社

(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之余不仅拊掌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比喻,很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比喻的点缀让人遐思无限,运用比喻等修辞来描摹人物肖像,可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增强文章的审美愉悦。语言美的形式很多,除了修辞的运用,诗词的引用也是妙笔生花非常重要的手段。“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鲜明生动,有音乐之美,有浓郁的书卷气息。有一个学生在《观书的魅力》中这样写道:“你看,那从沙场上走来的铁血男儿,他的身后一片厮杀呐喊,刀光剑影,他却只能拾一支羊毫软笔,苦笑自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那是一种怎样的闲赋之愁,一代热血将士,只能闲看花开花落,提笔写一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堂堂八尺男儿,却敌不过朝廷的一句弃用,满腔的爱国热血被压制成了一块心病。世人知道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却不知他‘可怜白发生’的闲愁之苦啊!”中国古典诗文,中外优美散文,中学语文课文,有无数语言大师留给我们的经典范本,有取之不尽的语言材料。语言平淡则无味,修辞诗词为手段。

怎样指导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如何迅速地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我真美”则是本人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探索而得的一个较为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我”真“美”——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三字经”

[摘要]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指导;三字“经”;“我”“真”“美”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

“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表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自己)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目前,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千篇一律,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写记叙文时,或记流水账,或假大空不知所云。那么,如何做到文中有“我”?

首先,在生活体验中寻找到“我”。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文章例话〉序》)“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

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文论》)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凡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同寻常的美,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凭借“我”的观察力去透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我的眼我的心去感悟生活是使学生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如:“我们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每当下课时,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凑在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按定好的规矩:赢的人挠输的人,可每当她输了,就瞪着个大眼睛,捂着嘴巴,一脸惊讶,说:‘输的人挠赢的。’说罢,便挠起人来。”(学生习作《我的同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课,不时地和同学互动,有时,碰到有趣的话题,就会引发同学激烈的讨论。而每当讨论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就有一个同学说出几句精辟、有趣、好玩的话来,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个人便是‘杨蛋蛋’,‘杨蛋蛋’大名杨小涵,为什么叫他‘蛋蛋’呢?这个连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由于体型和脸蛋都挺圆的吧。蛋蛋是个外向的人,走到哪儿,总能与人打成一片,下课时,也总能看到他与同学高谈阔论的身影。和他做朋友,很开心。”(学生习作《我的同学》)这两个片段描写从“我”的视觉角度出发,仔细观察,描绘出了个性迥异的两位同学,惟妙惟肖,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了美。

其次,在文本体验中联想到“我”。教授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品读

文中的精彩片段,把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容转化为“我”的生活经验,变成“我”的精神财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每天上学,总是能看到那个拾荒者,在垃圾箱中翻找着矿泉水瓶,中午放学,总能看见他找到一小块平地,有时在银行门口的台阶上,有时就在人行道边,他正襟危坐,盘着腿,直着腰,面前摆着一碗食物,旁边还有一瓶从小店里买来的不知名的白酒,吃一口饭,用瓶盖喝上一小口酒,完全不像一名拾荒者,更像是一名落魄的绅士。”这位同学描绘的这位拾荒者的形象耐人寻味,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落魄与清高,从他的身上,我们感悟到了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保持着内心的高贵和做人的尊严。又如:“乡下的夜晚,我总喜欢捉些萤火虫装入玻璃瓶中,在瓶子外面黏上一层薄薄的纸,萤火虫的光显得更加朦胧。每年逛庙会的时候,我总喜欢在庙门口买上一大根棉花糖,用小手扯下一块放入口中,或者是参差不齐地咬着棉花糖,希望吃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来。”这个片段与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吃鸭蛋”“玩鸭蛋”的画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真”——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这样表述的:“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往往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空话、套话、假话,脱离

实际,生搬硬套,凑满字数,应付交差。如何让学生写出真实?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作为教师,仅仅传授给学生“突出中心”“前后对比”“倒叙”“插叙”等手法是不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打破“做”文章的思想认识,仔细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心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平凡小事中见真情。写作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实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写,有了一泻千里之势,他的写作能力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个学生在《妈妈,今天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来到另一个城市,爸爸终学有所成,妈妈也便走下讲台,转做行政。但你并没有停止教书育人,我成了你‘唯一’的学生。为了我,你认真地翻看着厚重的英语字典;为了我,你细心地计算着一道道数学难题;为了我,你甚至背诵了一条条化学工程式。你是我的全科老师。如果说我唱了一首歌,是你谱曲,老师作词。有时,当我在冥思苦想一道题时,旁边的你突然大叫一声:‘做出来了,做出来了!’拿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草稿纸,欣喜若狂地给我讲那道题,三言两语,我豁然开朗。”文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只有一股真情在流淌。真挚的感情之花到了结尾便有了淋漓尽致的绽放:“时光都去哪了,那个曾经还依偎在妈妈怀中的我早已比她高了一个头,过去的‘铁人妈妈’也因腰肌劳损而常喊腰疼了。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再慢些,不要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你岁月长留。你曾说要用一生来陪伴你最骄傲的儿子,而今天,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爱你!我要用我的一

生来陪伴你。’”又如:“‘妈!’‘干什么?’妈妈从又叠成山的衣服堆里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妈妈的头发好像白了许多,鱼尾纹也多出了许多条,面庞似乎也消瘦了不少,汗水和洗衣服溅上的水布满了妈妈的脸。这不是我的妈妈!不对,这是我的妈妈,这就是我的妈妈!‘有事吗?没事我还要洗衣服呢。’‘妈,那个……我那个……’我的脸在发烧,‘我那个……那个……零用钱用完了!’我支支吾吾了半天,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喏,拿去。’妈妈用湿漉漉的手递给了我一张钱。我慢慢地接过了那张钱。这肯定不是我的妈妈!妈妈的手没有这么粗糙,我记得妈妈的手是很滑的,我们家从不买护手霜,即使妈妈打我时也不觉得痛。可是现在我眼前的手却皱得像老松树皮似的,一条条沟壑纵横。我红了眼睛,多次到嘴边的一句话‘妈妈,我爱你’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来,网络上的那个活动最终我也没完成。”这是一位平凡的妈妈,她没有光鲜的外表,是一位清洁工。虽然“妈妈,我爱你”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但妈妈对家庭的辛苦付出,“我”对妈妈的羞愧与感恩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用心观察,留心挖掘,朴素的语言,浓厚的情感,这种真情才是记叙文永久的生命力。

“美”——“美”的语言彰显出个性。记叙文中的人物美、环境美、情感美都离不开语言美,如果“没有很好地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平淡无味的文章是缺少个性的。怎样用文字表达积蓄已久的情感,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就如同一个人的外貌,可以通过美容化妆来打扮自己,使人美丽起来,美的语言也需要一些表达的技巧和手段,这些技巧和手段是教师在课

堂上所要教授的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教学片段《猜猜他(她)是谁》:

肖像描写的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例1:“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遣使会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卢梭《忏悔录》P10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例2:“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钱钟书《围城》P2 人民文学出版社

(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之余不仅拊掌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比喻,很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比喻的点缀让人遐思无限,运用比喻等修辞来描摹人物肖像,可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增强文章的审美愉悦。语言美的形式很多,除了修辞的运用,诗词的引用也是妙笔生花非常重要的手段。“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鲜明生动,有音乐之美,有浓郁的书卷气息。有一个学生在《观书的魅力》中这样写道:“你看,那从沙场上走来的铁血男儿,他的身后一片厮杀呐喊,刀光剑影,他却只能拾一支羊毫软笔,苦笑自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那是一种怎样的闲赋之愁,一代热血将士,只能闲看花开花落,提笔写一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堂堂八尺男儿,却敌不过朝廷的一句弃用,满腔的爱国热血被压制成了一块心病。世人知道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却不知他‘可怜白发生’的闲愁之苦啊!”中国古典诗文,中外优美散文,中学语文课文,有无数语言大师留给我们的经典范本,有取之不尽的语言材料。语言平淡则无味,修辞诗词为手段。

怎样指导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如何迅速地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我真美”则是本人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探索而得的一个较为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内容

  • 乡村的傍晚
  •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 ...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朱莉萍 岳 英 付 蓉 欣 喜 1.良好的研究氛围正在形成 所到九个县市的实验学校,我们看到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加强学习,努力探寻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验学校从加强管理入 ...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资料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笔记 2010-01-07 19:24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 ...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 一 题目:空灵.新颖.完美 1.题记:用最为精练或精警的句子,揭示或提示文章的中心主题(先表个态) 2.典型场景1:从前铺部分选择一个富于动态的场景作简要的细节描写(吸引 读者,引起悬念,暗含事件起因)[以描写为主//点] 3.插入:补充说明事件起因,或者插叙能够映衬主题,而又不 ...

  •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与作文训练计划表
  •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与作文训练计划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基本能力提高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打好其它学科基础的着眼点,当然也是我们成才的关键所在. 因此,语文方面,除了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而系统的训练是提高这一能 ...

  • 中考语文应用文建议
  • 中 考 常 见 应 用 文 格 式 1. 书 信 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 亲爱的等.(冒号后不再写字) (2)问候语:如写"你好"(注意不能用"您们好")." ...

  •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 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拦路虎,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认为要提高作文能力似乎高不可攀.在中考和高考时,作文分值占据语文总分的40%,很多人因为作文失分与重点学校失之交臂.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大家拔高语文成绩的迫切需要,而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写作实 ...

  • 初中生写记叙文
  •   初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文--记叙文浅析 最近,我们班写了一篇作文. 在改作文的时候,我充分认知到初一学生的厉害:题目是我最高兴的事,可是全文写的都是流水账:题目是最难忘的事,可是全文写的都是星期天是怎么过的....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题目,学生的文章都写成了完全的"记叙文", ...

  • 小学知识点梳理
  •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50分) 1, 字音 (1) 掌握一至六年级课本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2) 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时,声韵调正确相配的能力 (3) 辨析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的能力 (4) 正确识记易读错字的字音的能力 (5) 平翘舌.前后鼻音.鼻边音.声调.变调.隔音符号的掌握 2, 字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