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战争

南斯拉夫战争 历史背景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始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次大战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

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战争列表编辑

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纷争(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主条目: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

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伊斯兰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这些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分裂武装―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

队)的战争。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西方宣传战乱造成了科索沃人口的大灭绝,但这一说法未经联合国的认定。

南斯拉夫联盟在1991年明显分裂为支持和反对米洛舍维奇两

派,联邦的分崩离析在所难免。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盟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随后分别宣布独立。

米洛舍维奇当时的政策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铁托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

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有人怀疑是米洛什维奇控制下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所为,米洛什维奇后来因此被控犯有种族屠杀罪。

1997年7月,米洛舍维奇因任期到期,无法连任塞尔维亚总统,退而求其次竞选只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并当选。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成立下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他们袭击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并杀害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塞尔维亚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的冲突截至1998年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阿族平民的流离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在朗布依埃森林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 78天的大规模空袭,没有能直接制止冲突双方的暴行,还造成了500多名平民伤亡。在北约空袭的压力下,

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米洛舍维奇无奈妥协,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至此,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的意图终于得以实现,南斯拉夫从世界版图中消失,其中的启示作用将长期给人以警醒。

富含多样性的国家编辑

八个政治实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伏伊伏丁那、科索沃) 七国国境──(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塞尔维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南斯拉夫战争 历史背景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始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次大战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

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战争列表编辑

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纷争(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主条目: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

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伊斯兰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这些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分裂武装―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

队)的战争。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西方宣传战乱造成了科索沃人口的大灭绝,但这一说法未经联合国的认定。

南斯拉夫联盟在1991年明显分裂为支持和反对米洛舍维奇两

派,联邦的分崩离析在所难免。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盟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随后分别宣布独立。

米洛舍维奇当时的政策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铁托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

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有人怀疑是米洛什维奇控制下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所为,米洛什维奇后来因此被控犯有种族屠杀罪。

1997年7月,米洛舍维奇因任期到期,无法连任塞尔维亚总统,退而求其次竞选只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并当选。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成立下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他们袭击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并杀害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塞尔维亚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的冲突截至1998年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阿族平民的流离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在朗布依埃森林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 78天的大规模空袭,没有能直接制止冲突双方的暴行,还造成了500多名平民伤亡。在北约空袭的压力下,

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米洛舍维奇无奈妥协,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至此,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的意图终于得以实现,南斯拉夫从世界版图中消失,其中的启示作用将长期给人以警醒。

富含多样性的国家编辑

八个政治实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伏伊伏丁那、科索沃) 七国国境──(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塞尔维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相关内容

  • 朝鲜战争对中国崛起的意义: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 朝鲜战争对中国崛起的意义: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参见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事实上,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 1.中国双赢 ...

  • 南斯拉夫解体
  • 南斯拉夫解体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南斯拉夫解体是指一系列的冲突和政治动荡使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的过程,南斯拉夫的八个联邦构成单位包括了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 ...

  • 我的爸爸妈妈
  •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3.揣摩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在寻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品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主题,并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情 ...

  • 巴尔干半岛
  • 巴尔干半岛 百科名片 巴尔干半岛(Balkan)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该地约有550,000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在古典希腊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指的是en:Haemus半岛.该地区采用其名称套用到通过保加利 ...

  • 3_蜡烛_导学案_C
  • 学+9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科 目]语文 [教学内容]<蜡烛> [设计人]吕朝太 [授课人]吕朝太 [授课时间]10月8日 一.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西蒙诺夫(1915-1979),前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 ...

  • 第一单元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 第一单元 记住历史 珍惜和平 1新闻两则 2芦花荡 3蜡烛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5亲爱的爸爸妈妈 兴趣情境导引 师:同学们,新的学年带给我们新的机遇,必将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新的长进.本学期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同学们读过哪些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对战争有哪些看法呢? 生1:我 ...

  • [蜡烛]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教学目标: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1.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 ...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理解作者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重点: 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 ...

  • 读[亲爱的爸爸妈妈]有感
  • 读<亲爱的爸爸妈妈>有感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南斯拉夫克拉库耶小城的一个叫鲁比沙的六年级学生,在法西斯即将把他处死前的几分钟写给他父母的一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南斯拉夫人民对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大屠杀的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