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用腰穿针经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一种诊疗技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适应证】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变性、脱髓鞘疾病;

2.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扫描阴性者;

3. 某些颅内肿瘤;

4. 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

5. 原因未明的昏迷、抽搐;

6. 椎管造影;

7. 某些疾病的椎管内注射给药和减压引流治疗;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

状;

9. 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

10. 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禁忌证】

1. 颅内高压有可能形成脑疝者;

2. 怀疑后颅窝肿瘤;

3. 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者;

4. 穿刺部位皮肤及脊柱有感染者,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

5. 有出血倾向者;

6. 垂危、休克或躁动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7. 全身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不宜穿刺,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8.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致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

【器械准备】

腰椎穿刺模型(图2-1-14)、腰椎穿刺包(包括消毒孔巾、6号和7号腰穿针各1枚、玻璃测压管、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5ml和1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椅子1把。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灭菌试管。如需腰椎穿刺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置 图2-1-14腰椎穿刺模型 图2-1-15腰椎穿刺位

图2-1-16腰椎穿刺点及角度图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穿刺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有无视乳头水肿。

2.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脊柱尽量靠近床边,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尽量使腰椎后凸,拉大椎间隙,以利进针。

2.穿刺点定位: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最为适宜,相当于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通常选择L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油性画线笔在皮肤上作标记(图2-1-15)。如果在L3~4棘突间隙穿刺失败,可改在上或下一椎间隙进行。

3.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并铺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持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Lidocaine)5ml,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在穿刺点斜刺入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至形成橘皮样隆起的皮丘(5mm),然后用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在拔出针头前注意穿刺的深度。

5.腰椎穿刺(图2-1-16):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避免穿刺点移位,右手持腰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针尖斜面朝向头部刺入皮下后,要从正面及侧面察看进针方向是否正确,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针头稍斜向头部,缓慢刺入(成人4~6cm,儿童2~4cm)。针头穿过韧带时有一定的阻力感,当阻力突然降低时,提示针已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将针芯慢慢拨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6.测压:接上测压管测量颅内压力,要求患者全身放松,双下肢和颈部略伸展,平静呼吸,可见测压管内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40~50滴/min)。

7.奎肯试验(Queckenstedt test):又称压颈试验,其意义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压颈试验前应先作压腹试验,由助手用拳压患者腹部持续20秒,脑脊液压力即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如迅速下降至原水平,证明腰穿针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压颈试验方法:由助手先后分别压迫左右颈静脉,然后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每次压迫10秒。正常时压迫一侧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压颈时压力不上升(完全性梗阻),或压力上升、下降缓慢(部分性梗阻),称为压颈试验阳性。如压迫一侧颈静脉脑脊液压力不上升,但压迫对侧上升正常,提示梗阻侧的横窦闭塞。压颈试验的原理是:正常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压迫颈静脉→颅内静脉压增高→脑脊液回流受阻→颅内压迅速上升。凡颅内高压者,禁作此试验。

8.脑脊液送检:测压后用标本容器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包括化验及细菌培养等。若颅内压增高时放液需谨慎,仅收集测压管中脑脊液,或用针芯控制慢慢放出,最好不要超过2ml。

9.穿刺结束:插入针芯拔针,局部按压1~2分钟, 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术毕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头痛。

2.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疑有颅内高压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如果必须穿刺协助诊断,可先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然后选用细穿刺针穿刺,刺入硬脊膜后针芯不要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免引起脑疝。

3.穿刺过程,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发现颅内高压或出现脑疝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快速静脉给予脱水剂或向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如脑疝不能复位,迅速行脑室穿刺。

4.防止因放液过多、穿刺针过粗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或过早起床所引起的低压性头痛。低颅压者可于腰穿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防止加重。术后头痛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5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

5.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应极缓慢。推入药物时勿一次完全注入,应注入、回抽,每次注入多于回抽,如此反复多次,才可完成。

6.损伤性出血多为穿刺不顺利所致,血性脑脊液数分钟后可自凝。非损伤性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不自凝。

7.取脑脊液检查时,第1管作细菌学检查,第2管作生化检查,第3管作常规、细胞学检查,以免因损伤致细胞检查不准确。

8.腰椎穿刺失败原因:①穿刺方向不对;②穿刺针选择不对,成人用细针,儿童用粗针都容易穿刺失败;③病人过分紧张,椎间隙未拉开;④脊柱畸形,病人过度肥胖等。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用腰穿针经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一种诊疗技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适应证】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变性、脱髓鞘疾病;

2.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扫描阴性者;

3. 某些颅内肿瘤;

4. 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

5. 原因未明的昏迷、抽搐;

6. 椎管造影;

7. 某些疾病的椎管内注射给药和减压引流治疗;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

状;

9. 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

10. 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禁忌证】

1. 颅内高压有可能形成脑疝者;

2. 怀疑后颅窝肿瘤;

3. 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者;

4. 穿刺部位皮肤及脊柱有感染者,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

5. 有出血倾向者;

6. 垂危、休克或躁动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7. 全身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不宜穿刺,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8.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致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

【器械准备】

腰椎穿刺模型(图2-1-14)、腰椎穿刺包(包括消毒孔巾、6号和7号腰穿针各1枚、玻璃测压管、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5ml和1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椅子1把。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灭菌试管。如需腰椎穿刺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置 图2-1-14腰椎穿刺模型 图2-1-15腰椎穿刺位

图2-1-16腰椎穿刺点及角度图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穿刺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有无视乳头水肿。

2.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脊柱尽量靠近床边,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尽量使腰椎后凸,拉大椎间隙,以利进针。

2.穿刺点定位: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最为适宜,相当于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通常选择L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油性画线笔在皮肤上作标记(图2-1-15)。如果在L3~4棘突间隙穿刺失败,可改在上或下一椎间隙进行。

3.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并铺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持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Lidocaine)5ml,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在穿刺点斜刺入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至形成橘皮样隆起的皮丘(5mm),然后用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在拔出针头前注意穿刺的深度。

5.腰椎穿刺(图2-1-16):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避免穿刺点移位,右手持腰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针尖斜面朝向头部刺入皮下后,要从正面及侧面察看进针方向是否正确,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针头稍斜向头部,缓慢刺入(成人4~6cm,儿童2~4cm)。针头穿过韧带时有一定的阻力感,当阻力突然降低时,提示针已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将针芯慢慢拨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6.测压:接上测压管测量颅内压力,要求患者全身放松,双下肢和颈部略伸展,平静呼吸,可见测压管内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40~50滴/min)。

7.奎肯试验(Queckenstedt test):又称压颈试验,其意义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压颈试验前应先作压腹试验,由助手用拳压患者腹部持续20秒,脑脊液压力即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如迅速下降至原水平,证明腰穿针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压颈试验方法:由助手先后分别压迫左右颈静脉,然后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每次压迫10秒。正常时压迫一侧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压颈时压力不上升(完全性梗阻),或压力上升、下降缓慢(部分性梗阻),称为压颈试验阳性。如压迫一侧颈静脉脑脊液压力不上升,但压迫对侧上升正常,提示梗阻侧的横窦闭塞。压颈试验的原理是:正常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压迫颈静脉→颅内静脉压增高→脑脊液回流受阻→颅内压迅速上升。凡颅内高压者,禁作此试验。

8.脑脊液送检:测压后用标本容器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包括化验及细菌培养等。若颅内压增高时放液需谨慎,仅收集测压管中脑脊液,或用针芯控制慢慢放出,最好不要超过2ml。

9.穿刺结束:插入针芯拔针,局部按压1~2分钟, 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术毕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头痛。

2.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疑有颅内高压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如果必须穿刺协助诊断,可先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然后选用细穿刺针穿刺,刺入硬脊膜后针芯不要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免引起脑疝。

3.穿刺过程,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发现颅内高压或出现脑疝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快速静脉给予脱水剂或向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如脑疝不能复位,迅速行脑室穿刺。

4.防止因放液过多、穿刺针过粗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或过早起床所引起的低压性头痛。低颅压者可于腰穿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防止加重。术后头痛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5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

5.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应极缓慢。推入药物时勿一次完全注入,应注入、回抽,每次注入多于回抽,如此反复多次,才可完成。

6.损伤性出血多为穿刺不顺利所致,血性脑脊液数分钟后可自凝。非损伤性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不自凝。

7.取脑脊液检查时,第1管作细菌学检查,第2管作生化检查,第3管作常规、细胞学检查,以免因损伤致细胞检查不准确。

8.腰椎穿刺失败原因:①穿刺方向不对;②穿刺针选择不对,成人用细针,儿童用粗针都容易穿刺失败;③病人过分紧张,椎间隙未拉开;④脊柱畸形,病人过度肥胖等。


相关内容

  • 护理干预在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
  •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腰椎穿刺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恐惧情况.疼痛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降低疼痛及恐惧程度,使腰椎穿刺顺 ...

  • 01腰椎穿刺操作与注意事项
  • 腰椎穿刺操作与注意事项 (1)操作: ①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 ②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用使椎间隙 ...

  • 腰椎穿刺术
  • [名称] 腰椎穿刺术 [概述] 腰椎穿刺术(腰穿)是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易进行和创伤最小的手术. [适应证] 1.需经腰穿途径测定压力和(或)采取脑脊液标本用作辅助性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性腰穿能为临床提供颅内压力过高和过低的直接证据(从枕骨大孔区至腰穿部位椎管的脑脊液通路无梗阻,脑 ...

  • 腰椎穿刺术记录
  • 腰椎穿刺术记录 首先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对于过分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 或可待因0.03g 以镇静镇痛.) ,争取患者同意及理解后签知情同意书.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洗手.准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协助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使病人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 ...

  •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评分标准
  • 1.脑和脊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3.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4.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5.鞘内给药. 6.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二)[禁忌症](10分) 1.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 2.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有感 ...

  • 椎间盘的解剖
  • 椎间盘的解剖.病理生理及其影像学表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丁晓毅 童国海 陈克敏 椎间盘的解剖及生理 一. 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椎间盘由软骨.纤维环和髓核三个部分组成 (一) 软骨终板 软骨终板由纤维软骨组成,在椎体的上.下各一个,其平均厚度伟1mm .软骨终板内有许多微孔,是髓核的水 ...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患者的护理论文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2)13-030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骨科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多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因素促使已有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突出,进而刺激和压迫脊髓血管.神经而发病,本病并且多法于腰部活 ...

  • 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腰穿或脑脊液分流术需谨慎
  • [Ref: Creutzfeldt CJ, et al. J Neurosurg. 2015 Jun 12:1-6. [Epub ahead of print]] 去骨瓣减压术后综合征是指骨瓣缺损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通过颅骨修补术可使部分患者症状获得改善.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的Clai ...

  • 小儿腰椎穿刺术后并发症11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