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适用性

姓名:倪媛媛

学号:114175934

班级:11汉语言文学

摘要

本文针对国际上某些呼声即马克思主义被宣称“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现时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受到质疑的现实,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在当代主要是我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适用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无产阶级思想的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

马克主义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不可或缺呢?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都不能够充当这一重任。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首先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 其次在国际呼声“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时代已到来”的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保持其充沛的生命活力。

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为何会受到质疑?西方一批如弗朗西斯·福山之流宣称“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而且苏联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制形式强大后并没有实现马克思预言的民主、自由、平等、人的全面自由等,而是采取了暴

力攻势并在其迅速发展后与霸权主义的美国形成冷战格局。这不能不使一大批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者质疑它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在迷惘过后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仍适用于当代。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不但适用于中国国情,事实上它本就是基于国情并且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即按照我的理解在国际呼声“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时代已到来”的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保持其充沛的生命活力,因为它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获得政治纲领创新的理论学说。另外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适用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影响力日益俱增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概括而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了从个体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到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的转变;在劳资关系方面实现了劳动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到实质上的隶属的转变;在分配关系方面实现了从无只有少量可满足生存的条件到有的飞越;在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方面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资本家的地位作用发生改变;在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方面加强了国家机器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在政治制度方面政权日益集中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扩大、法制建设加强等。这一系列的变革客观地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大进步,是无产阶级进行不断斗争所获得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以“顺应民心”的结果。然而,其固有的阶级对立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在此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正如德里达所言“在历史终结之后,那灵魂是通过归来得到的,它既能赋予一个归来的死人以外形,又能赋予一个期待着在一次又一次的返回中重复自身的鬼魂以外形”这是德里达对福山“历史的终结说”的质疑和批判。而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也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早在邓小平时期,这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设计师就已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政策的运用上又创新地应用了“先富带动后富”,并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创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我认为这些创新实际上走的都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路线。在生产力还远未达到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中国社会遵循老路和教条很有可能会导致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时代的失败。只有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紧随国际局势和中国实际国情,才能永葆其在中国的生命力,才能最终

实现“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替代”而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预言。

综合以上理由我相信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应当是毋庸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邓晓辉 主编、邓晓辉、孙继军、 王双梅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 人民

出版社2007年版

3.

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217页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探源》胡为雄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谈》杨金海/梁树发/韩庆祥/张艳涛/袁吉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适用性

姓名:倪媛媛

学号:114175934

班级:11汉语言文学

摘要

本文针对国际上某些呼声即马克思主义被宣称“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现时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受到质疑的现实,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在当代主要是我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适用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无产阶级思想的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

马克主义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不可或缺呢?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都不能够充当这一重任。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首先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 其次在国际呼声“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时代已到来”的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保持其充沛的生命活力。

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为何会受到质疑?西方一批如弗朗西斯·福山之流宣称“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而且苏联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制形式强大后并没有实现马克思预言的民主、自由、平等、人的全面自由等,而是采取了暴

力攻势并在其迅速发展后与霸权主义的美国形成冷战格局。这不能不使一大批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者质疑它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在迷惘过后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仍适用于当代。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不但适用于中国国情,事实上它本就是基于国情并且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即按照我的理解在国际呼声“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时代已到来”的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保持其充沛的生命活力,因为它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获得政治纲领创新的理论学说。另外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适用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影响力日益俱增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概括而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了从个体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到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的转变;在劳资关系方面实现了劳动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到实质上的隶属的转变;在分配关系方面实现了从无只有少量可满足生存的条件到有的飞越;在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方面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资本家的地位作用发生改变;在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方面加强了国家机器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在政治制度方面政权日益集中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扩大、法制建设加强等。这一系列的变革客观地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大进步,是无产阶级进行不断斗争所获得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以“顺应民心”的结果。然而,其固有的阶级对立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在此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正如德里达所言“在历史终结之后,那灵魂是通过归来得到的,它既能赋予一个归来的死人以外形,又能赋予一个期待着在一次又一次的返回中重复自身的鬼魂以外形”这是德里达对福山“历史的终结说”的质疑和批判。而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也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早在邓小平时期,这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设计师就已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政策的运用上又创新地应用了“先富带动后富”,并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创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我认为这些创新实际上走的都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路线。在生产力还远未达到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中国社会遵循老路和教条很有可能会导致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时代的失败。只有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紧随国际局势和中国实际国情,才能永葆其在中国的生命力,才能最终

实现“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替代”而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预言。

综合以上理由我相信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应当是毋庸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邓晓辉 主编、邓晓辉、孙继军、 王双梅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 人民

出版社2007年版

3.

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217页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探源》胡为雄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谈》杨金海/梁树发/韩庆祥/张艳涛/袁吉富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姓名:吴清杰 学号:2015031448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

  • 法理学作业题
  • 法理学作业题 1. 如何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四.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2. 与以往的法理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有 何进步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1)把法的 ...

  • 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 摘要: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内在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即工具主义国家观和自主性国家观,然而,后一观点往往被许多学者所忽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沿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路对国家自主性理论观点作了进一步拓展.国家自主性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知识视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为分析当 ...

  • 解读法学名著[洞穴奇案]
  • 解读法学名著<洞穴奇案> 作者:潘淼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5年第06期 [摘 要]"洞穴奇案"是美国法律学家富勒以两个真实案例为基础而重新构造的经典案例,十四位法官围绕罪与非罪.刑罚与执行.问责与赦免基于不同的法哲学立场得出了与众不同但又具备 ...

  • 法理学大纲
  • 第一部分 法 理 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法 学 一.法学的含义 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第二节 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含义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的研究对 ...

  • 张文显法理学简答题(完整版)
  • 法理学简答题 社会调整的分类: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调整. 法产生的标志是什么:(一)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二)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力和义务的 ...

  • 法学法理学讲义
  • www.geedu.com 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前辅导 系统精讲班法律硕士讲义 (法理学) 报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01室(中国人民大学东南角)咨询电话:010-51658769 网站:www.geedu.com 交流QQ:371808070邮箱:gee ...

  • 法理学离线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 论述题参考答案 1. 如何理解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答:法理学是法律世界观和法学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提供一系列关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论,又是法学的方法论,提供一系列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法理学之所以是法学的方法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研究具有 ...

  • 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
  • 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 本文主要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自治两个维度考察了下的当代 政治发展.这里的" 20年来 与社会关系的转型, 视角 与社会",既非特定内涵的理论框架,也非在现实生活中能 够建构的实体,而是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常识性理解. 之界定, 是 它更符合者所处的现实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