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特点是什么?

印象派的特点是什么?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1.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2.创作方法:

印象派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

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3.艺术观点: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晋中之窗贡献)

本文作者:百度知道知科教

印象派的特点是什么?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1.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2.创作方法:

印象派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

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3.艺术观点: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晋中之窗贡献)

本文作者:百度知道知科教


相关内容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习题 人民版必修3
  •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习题 人 民版必修3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出现背景.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 (2)在浪漫主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3)资 ...

  • 外国美术史纲要问题
  • 1.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关艺术起源的理 论主要有哪几种? 2. 古代埃及在建筑.雕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埃及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3. 两河流域文明的缔造者是什么人?他们留下了那些艺术遗址?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 伦的主要艺术遗址是什么? 4. 古 ...

  • 外国美术史简答题
  • 1.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 (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 (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2.简述法 ...

  • 画布上的阳光
  • 小结 1.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大教堂>.卢昂大教堂六幅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 作品<草垛>. 2.讲述莫奈的睡莲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 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

  • 口语交际七 讲人物的故事
  • 口语交际七 讲人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教学重点: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课前准备:故事录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20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三小题,50分.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 ...

  •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
  •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 ...

  • 谈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自然奇观)单元整体教学探究设计
  • 结合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策略学习,谈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自然奇观)单元整体教学探究设计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自然奇观)单元整体教学探究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

  • 15童年的小花狗
  • <童年的小花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通过品读与仿写结合,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特点展现情景的表达方法. ⒉ 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读品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理解王大爷的宽容.善良的人格魅力及其对"我"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初步领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