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江西省广丰中学 高翔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

作者126

江西省广丰中学 高翔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

作者126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 <咬文嚼字>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掌握一些常见词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 要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文学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三.教 ...

  • 咬文嚼字教案
  • 课题称 授课班名 级课授型课课时 排安 前准备 1课5级计算 (机1) 文班课 化课时一 咬文<嚼字 授课教师>授 课时 张间瑜 201.115.5 1 .生学备准:预习文艺随笔<二> , 2.篇师老备:P准P 课T 一.知识件技与 知识目能标 网络: 多 体媒料资 .理解文 ...

  • [咬文嚼字]教案
  • <咬文嚼字>教案 年级:高二 编写:管彩虹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3.10 [学习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能力培养目标: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体会在文学创作.阅读中"咬文嚼字"的作用与意义 ...

  • 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 总第 次课 课 题 文艺随笔二篇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1.理清<咬文嚼字>结构,分析文章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通过品味妙 语佳句,深入把握作者的观点,养成"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 教学目标 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进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2.理清< ...

  • 6(2)感恩母亲班会教案
  • 6(2)感恩母亲 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学会感受母爱,感谢母亲,学会感恩. 2.通过漫画<来一斤母爱>让学生明白感谢母亲.孝敬母亲要及时,不要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3.让学生明白感恩母亲.孝敬父母要行动起来,同时在生活中也应尊重其他老人. [班会过 ...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伟人细胞教案
  • 初一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课 题 教学目标 教 学 伟人细胞 课 时 1 授课日期 1.巧妙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2.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3.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重点:目标 1 难点:目标 2 多媒体 预习课文积累文常.字词 ...

  • 有趣的汉字教案
  • <有趣的汉字>导入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并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专题,制订活动计划. 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激 ...

  • 灰椋鸟教后反思
  •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26<灰椋鸟>教后反思 4月9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参赛课题为第26课灰椋鸟,赛前自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作了精心的准备,但上课的情况与自己的预设还是有一定的出入,没能像我预设的那样出彩,现在我就本次教学作以下反思,自已也深知,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获得真正的 ...

  •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