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的建筑诗12012061036

卡拉特拉瓦的建筑诗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设计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设计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由于卡拉特拉瓦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确的把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也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源泉。卡拉特拉瓦的作品,无愧为建筑师的建筑诗。

情趣来自朱光潜先生的人生——艺术情趣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所谓情趣,简单的理解就是情感辐射的表现,是探求外界变化时内心产生的情感反应变化的过程。外界事物对人的影响,使人的情感起了反应,蕴含由心理动力去探索这种变化的现象

就是情趣。所以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兴趣。盛唐诗让我们明白“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感情人生来固有,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不会无动于衷,因此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艺术形式加以表达,克罗齐心灵哲学认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情感原动力。

在主体主动的艺术创作时,情趣反映这情感的表达情况,情感从接受外界刺激进而还原再抽象成不同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就是体验,主体体验结束,艺术作品就诞生了。所以说,诗是体验最好的形式。当这个创作主体是建筑师,表现形式就相应的成为建筑作品,建筑师的内心和外界刺激的反应都集中在建筑物中,这就是建筑的诗意。

建筑师接受外界刺激包括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因素,建筑功能的要求和空间的趣味。 对卡拉特拉瓦来说,这些过程的综合就是考察分析作品,发现事实,寻找思想元素的过程。

人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卡拉特拉瓦的作品:首先,它们都通过优化的设计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解决问题的手法以及设计理念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得一目了然,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引起共鸣;最后,这些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开创了一条解决建筑问题的全新思路,并促使我们思考有关建筑本质的问题。卡拉特拉瓦的工程使人想起复杂的有机生命体的构成方式。这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设计的桥梁、嘹望塔以及

1

建筑群像是从景观中生长出来的一样,不仅贴切而且加强了景观。当然,他设计的形式并不是纯粹的模仿,也不是直接采用有机体的式样。他的设计方案,或者说他在自然中所作的画,其灵感来自于生物体,尤其来自于人体的骨架、循环系统以及皮肤的活动与生长方式。此外,他也从身体的特技动作与舞蹈者克服重力的姿势中获得了丰富的灵感,捕捉形变,并将之加入到另一个流动的世界里。因此,当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建筑如同植物一样植入景观时,此建筑不仅不会抑制景观本身的特征,反而还能加强景观的惟一性。当他的作品放置干被遗忘的城市外围时,能给这个地方带来希望和复兴的渴望。卡拉特拉瓦的工程同时具有三个层次:作为建筑,它们具有稳定性与抗瓦解性;

作为容器(也可以说是器皿或是管道) ,它们使人类及其活动具有容纳性;作为表皮,它们具有对某处地点的遮蔽性。卡拉特拉瓦在建筑的这三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他的高质量的设计是集体思想和协作努力的结晶。他的成功应归功干他众多技巧和才能的综合,这些技巧和才能使得工程与众不同。卡拉特拉瓦能够综合多种知识,在普遍水平上思考并不断地创造,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世贸中心中转站

耗资22亿美元的世贸中心中转站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鸟,该项目破土动工之时,纽约州的一些政要倾巢而出参加了此次仪式。建成后这座中转站每天的客流量是8万人次,往来于曼哈顿和新泽西之间。州长乔治·帕塔基把飞翼般的用钢和玻璃打造的

穹顶称作“与21世纪相称的交通枢纽”。中转站计划在2009年末开放,连接PATH 客运铁路和地铁以及轮渡。PATH 临时站点在2003年11月开放,取代了在2001年被恐怖分子袭击破坏的车站。卡拉特拉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副绘有儿童放飞鸟类的画作,他认为这意味着新的生命、新的飞翔和新的希望。而政要们也及时地在第一根即将铺设的铁路金属轨道上签下了大名。

2

密尔沃基美术馆

看过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人在被华丽的特效惊讶的同时,一定也不会忘记片中这个客串了一把汽车博物馆的奇异建筑,这就是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馆建筑不约而同偏爱的环境条件。在美术馆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好的老的建筑,是沙里宁1957年设计的战争纪念馆。为了尽情发掘

地段环境与生俱来的优美潜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在水一方。正对着地段西面,是当地的重要干道,林肯纪念大道。卡拉特拉瓦沿着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条拉索引桥,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引桥的做法,和他在1992年为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设计的竖琴般的Alamillo 大桥有着类似的构造思路,不过是个具体而微的版本罢了。然而桥下并没有水,湖水更在美术馆的身后。那,这一道引桥只是个空间序曲喽。直冲着引桥的主入口其实有一对,分别位于桥面层和地面层的标高位置上,上下摞着,都被设在了桥的端头处。用拉索支撑的桥在桥头构成

3

了传统的垂直塔门,给入口划出了一个醒目的画框。由于卡拉特拉瓦对混凝土承重结构的熟练把握,这个白色混凝土材质的塔门淋漓尽致地凸显了雄浑茁壮的气质,一下子就把整个建筑的性格鲜明地和盘托出了。 正对着塔门的轴线,比入口稍微靠后的地方,是这个引桥的拉索结构中的中脊。这个必不可少的构件以47度倾角升起,与桥面构成了空间关系上的平衡。中脊高达50米,与引桥的方向背道而驰,绷住了全部十条拉索,把桥面的荷载牢牢地固定在高挑的桅杆上,也把人的视线和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拨到了天上。一路行来孜孜仆仆的辛苦劲

儿,陡然换作了远飞高翔的舒畅和自由。和 一般建筑不一样的,

这个美术馆在户外部分居然也设计了一组遮阳的百页,而没有把百页全都放进玻璃窗的内侧去。在桅杆下面有相当大面积的玻璃屋顶,罩着的就是上下两层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间,没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那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卡拉特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遮阳百页放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如同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着一天里时间的流转,白驹过隙的感受也荡漾在这片羽毛间,它会随时跟着阳光调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性,在城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

门厅以内的室内空间,更是几乎通身纯白的格局,而遮阳板设计上那一丝纤巧的痕迹则

荡然无存了。早在1983年设计苏黎世的一个火车站的时候,卡拉特拉瓦就已经充分开掘了混凝土结构的雕塑表现力,把50年代由沙里宁和布鲁诺·奈尔维发扬到了巅峰水准的结构美做得进一步地纯和美。在米尔沃基美术馆里,他以厚重的混凝土拱作为基本元素反复叠加,一通操控下,沿着南北轴线长长向北伸展的展览空间产生了统一的形象特征,都归结在了遵循结构规则的绵长韵律中。最简单、最朴实的结构功能,造就了极其雅致而壮丽的美。由于混凝土的拱远远伸出的远端正好为展廊托出了檐口,因此展廊里能照得到的,基本上只是室外地面反射回来的漫射光,既能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藏品的破坏。长排长排拱的重复让人联想到教堂时代的结构方

式,自然地,又为这个空间添了几分神圣感。据说,这个美术馆里陈列的多是上好的艺术品,放进这样的展廊,也不算辱没了。

4

雅典奥运主场馆由已有二十年历史的旧场馆加建而成。由于奥运会在酷热的盛夏举行,为了使大部分观众能舒适地欣赏比赛,把有盖座位作为改建的主要目标。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主要是在原场馆上加上两条长304公尺、高80公尺的大型拱梁,再用钢缆拉起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尺、总重量一万六千吨的纤维版屋顶。这座容纳超过七万人的场馆改建之后,有盖座位由35%增加至95%,和上届悉尼奥运当时全新兴建以空间构架为主结构的场馆比较,雅典场馆虽然座位较少,但这拱梁和屋顶结构的形态却显示着欧洲

式的优雅。 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群离市中心约5km ,这里除了举行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外,还将举行自行车、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卡拉特拉瓦称此工程为“奥林匹克梦想”,它使有20年之久的老体育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只钢穹顶横跨球场上方,半透明玻璃悬于座位区之上,可以让阳光进入又能阻隔热气。卡拉特拉瓦希望这个有钢、混凝土、看得见风景且带着雅典之光的建筑能给人留下难忘的映象,并能激发出奥林匹克精神。卡拉特拉瓦说这个设

5

计的灵感来自拜占庭建筑,穹顶、蓝白基调源于爱琴海及其诸岛。

从80年代以来,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解构主义,都摇动旗号,以丑以怪以非理性掀起了审美价值观上的革命。如若有谁还在大言不惭地喊叫着建筑的美,则其落伍老土为无疑了。新奇而丑怪,看久了以后就不再新奇,而更加丑怪,有的时候难免会折磨得看的人心情沮丧起来。忽见卡拉特拉瓦这清新大胆的建筑,看到美的回归,情不自禁为之大快。以技术能力探究人类制造美的潜力,以自然法则创造超迈的人工造物而又与自然交相辉映,这股豪气,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气度一脉相承。

在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中一个新建筑的产生不仅仅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它们还将这些问题回归原位从而引发新的思考。这 些思考产生于对形式和运动回忆与创新的困惑这些困惑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使卡拉特拉瓦的作品永久的保持着一种活跃的状态 卡拉特拉瓦运用自己的运动诗学含蓄的定义了一个关于人类行为与渴望的道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那些建筑与环境的使用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其建筑与环境的闪光点就产生在这种对话之中。

是建筑师,是建筑诗,是圣地亚哥 卡拉特拉瓦。

[1**********]

孙伟宇

6

7

卡拉特拉瓦的建筑诗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设计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设计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由于卡拉特拉瓦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确的把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也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源泉。卡拉特拉瓦的作品,无愧为建筑师的建筑诗。

情趣来自朱光潜先生的人生——艺术情趣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所谓情趣,简单的理解就是情感辐射的表现,是探求外界变化时内心产生的情感反应变化的过程。外界事物对人的影响,使人的情感起了反应,蕴含由心理动力去探索这种变化的现象

就是情趣。所以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兴趣。盛唐诗让我们明白“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感情人生来固有,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不会无动于衷,因此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艺术形式加以表达,克罗齐心灵哲学认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情感原动力。

在主体主动的艺术创作时,情趣反映这情感的表达情况,情感从接受外界刺激进而还原再抽象成不同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就是体验,主体体验结束,艺术作品就诞生了。所以说,诗是体验最好的形式。当这个创作主体是建筑师,表现形式就相应的成为建筑作品,建筑师的内心和外界刺激的反应都集中在建筑物中,这就是建筑的诗意。

建筑师接受外界刺激包括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因素,建筑功能的要求和空间的趣味。 对卡拉特拉瓦来说,这些过程的综合就是考察分析作品,发现事实,寻找思想元素的过程。

人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卡拉特拉瓦的作品:首先,它们都通过优化的设计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解决问题的手法以及设计理念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得一目了然,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引起共鸣;最后,这些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开创了一条解决建筑问题的全新思路,并促使我们思考有关建筑本质的问题。卡拉特拉瓦的工程使人想起复杂的有机生命体的构成方式。这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设计的桥梁、嘹望塔以及

1

建筑群像是从景观中生长出来的一样,不仅贴切而且加强了景观。当然,他设计的形式并不是纯粹的模仿,也不是直接采用有机体的式样。他的设计方案,或者说他在自然中所作的画,其灵感来自于生物体,尤其来自于人体的骨架、循环系统以及皮肤的活动与生长方式。此外,他也从身体的特技动作与舞蹈者克服重力的姿势中获得了丰富的灵感,捕捉形变,并将之加入到另一个流动的世界里。因此,当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建筑如同植物一样植入景观时,此建筑不仅不会抑制景观本身的特征,反而还能加强景观的惟一性。当他的作品放置干被遗忘的城市外围时,能给这个地方带来希望和复兴的渴望。卡拉特拉瓦的工程同时具有三个层次:作为建筑,它们具有稳定性与抗瓦解性;

作为容器(也可以说是器皿或是管道) ,它们使人类及其活动具有容纳性;作为表皮,它们具有对某处地点的遮蔽性。卡拉特拉瓦在建筑的这三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他的高质量的设计是集体思想和协作努力的结晶。他的成功应归功干他众多技巧和才能的综合,这些技巧和才能使得工程与众不同。卡拉特拉瓦能够综合多种知识,在普遍水平上思考并不断地创造,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世贸中心中转站

耗资22亿美元的世贸中心中转站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鸟,该项目破土动工之时,纽约州的一些政要倾巢而出参加了此次仪式。建成后这座中转站每天的客流量是8万人次,往来于曼哈顿和新泽西之间。州长乔治·帕塔基把飞翼般的用钢和玻璃打造的

穹顶称作“与21世纪相称的交通枢纽”。中转站计划在2009年末开放,连接PATH 客运铁路和地铁以及轮渡。PATH 临时站点在2003年11月开放,取代了在2001年被恐怖分子袭击破坏的车站。卡拉特拉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副绘有儿童放飞鸟类的画作,他认为这意味着新的生命、新的飞翔和新的希望。而政要们也及时地在第一根即将铺设的铁路金属轨道上签下了大名。

2

密尔沃基美术馆

看过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人在被华丽的特效惊讶的同时,一定也不会忘记片中这个客串了一把汽车博物馆的奇异建筑,这就是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馆建筑不约而同偏爱的环境条件。在美术馆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好的老的建筑,是沙里宁1957年设计的战争纪念馆。为了尽情发掘

地段环境与生俱来的优美潜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在水一方。正对着地段西面,是当地的重要干道,林肯纪念大道。卡拉特拉瓦沿着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条拉索引桥,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引桥的做法,和他在1992年为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设计的竖琴般的Alamillo 大桥有着类似的构造思路,不过是个具体而微的版本罢了。然而桥下并没有水,湖水更在美术馆的身后。那,这一道引桥只是个空间序曲喽。直冲着引桥的主入口其实有一对,分别位于桥面层和地面层的标高位置上,上下摞着,都被设在了桥的端头处。用拉索支撑的桥在桥头构成

3

了传统的垂直塔门,给入口划出了一个醒目的画框。由于卡拉特拉瓦对混凝土承重结构的熟练把握,这个白色混凝土材质的塔门淋漓尽致地凸显了雄浑茁壮的气质,一下子就把整个建筑的性格鲜明地和盘托出了。 正对着塔门的轴线,比入口稍微靠后的地方,是这个引桥的拉索结构中的中脊。这个必不可少的构件以47度倾角升起,与桥面构成了空间关系上的平衡。中脊高达50米,与引桥的方向背道而驰,绷住了全部十条拉索,把桥面的荷载牢牢地固定在高挑的桅杆上,也把人的视线和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拨到了天上。一路行来孜孜仆仆的辛苦劲

儿,陡然换作了远飞高翔的舒畅和自由。和 一般建筑不一样的,

这个美术馆在户外部分居然也设计了一组遮阳的百页,而没有把百页全都放进玻璃窗的内侧去。在桅杆下面有相当大面积的玻璃屋顶,罩着的就是上下两层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间,没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那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卡拉特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遮阳百页放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如同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着一天里时间的流转,白驹过隙的感受也荡漾在这片羽毛间,它会随时跟着阳光调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性,在城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

门厅以内的室内空间,更是几乎通身纯白的格局,而遮阳板设计上那一丝纤巧的痕迹则

荡然无存了。早在1983年设计苏黎世的一个火车站的时候,卡拉特拉瓦就已经充分开掘了混凝土结构的雕塑表现力,把50年代由沙里宁和布鲁诺·奈尔维发扬到了巅峰水准的结构美做得进一步地纯和美。在米尔沃基美术馆里,他以厚重的混凝土拱作为基本元素反复叠加,一通操控下,沿着南北轴线长长向北伸展的展览空间产生了统一的形象特征,都归结在了遵循结构规则的绵长韵律中。最简单、最朴实的结构功能,造就了极其雅致而壮丽的美。由于混凝土的拱远远伸出的远端正好为展廊托出了檐口,因此展廊里能照得到的,基本上只是室外地面反射回来的漫射光,既能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藏品的破坏。长排长排拱的重复让人联想到教堂时代的结构方

式,自然地,又为这个空间添了几分神圣感。据说,这个美术馆里陈列的多是上好的艺术品,放进这样的展廊,也不算辱没了。

4

雅典奥运主场馆由已有二十年历史的旧场馆加建而成。由于奥运会在酷热的盛夏举行,为了使大部分观众能舒适地欣赏比赛,把有盖座位作为改建的主要目标。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主要是在原场馆上加上两条长304公尺、高80公尺的大型拱梁,再用钢缆拉起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尺、总重量一万六千吨的纤维版屋顶。这座容纳超过七万人的场馆改建之后,有盖座位由35%增加至95%,和上届悉尼奥运当时全新兴建以空间构架为主结构的场馆比较,雅典场馆虽然座位较少,但这拱梁和屋顶结构的形态却显示着欧洲

式的优雅。 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群离市中心约5km ,这里除了举行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外,还将举行自行车、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卡拉特拉瓦称此工程为“奥林匹克梦想”,它使有20年之久的老体育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只钢穹顶横跨球场上方,半透明玻璃悬于座位区之上,可以让阳光进入又能阻隔热气。卡拉特拉瓦希望这个有钢、混凝土、看得见风景且带着雅典之光的建筑能给人留下难忘的映象,并能激发出奥林匹克精神。卡拉特拉瓦说这个设

5

计的灵感来自拜占庭建筑,穹顶、蓝白基调源于爱琴海及其诸岛。

从80年代以来,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解构主义,都摇动旗号,以丑以怪以非理性掀起了审美价值观上的革命。如若有谁还在大言不惭地喊叫着建筑的美,则其落伍老土为无疑了。新奇而丑怪,看久了以后就不再新奇,而更加丑怪,有的时候难免会折磨得看的人心情沮丧起来。忽见卡拉特拉瓦这清新大胆的建筑,看到美的回归,情不自禁为之大快。以技术能力探究人类制造美的潜力,以自然法则创造超迈的人工造物而又与自然交相辉映,这股豪气,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气度一脉相承。

在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中一个新建筑的产生不仅仅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它们还将这些问题回归原位从而引发新的思考。这 些思考产生于对形式和运动回忆与创新的困惑这些困惑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使卡拉特拉瓦的作品永久的保持着一种活跃的状态 卡拉特拉瓦运用自己的运动诗学含蓄的定义了一个关于人类行为与渴望的道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那些建筑与环境的使用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其建筑与环境的闪光点就产生在这种对话之中。

是建筑师,是建筑诗,是圣地亚哥 卡拉特拉瓦。

[1**********]

孙伟宇

6

7


相关内容

  • 鸟革翚飞的阿联酋国家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 建筑学院
  • 鸟革翚飞的阿联酋国家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具有动态羽翼造型的展馆,从全球9个享誉盛名的事务所提交的11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中作为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代表阿联酋的国家馆.在"沟通思想,创造未来" ...

  • 卡拉瓦乔:筋骨劳,心志不苦
  • 上回书说到:博罗梅奥生活简朴,无懈可击,即使(或者说特别是)作为枢机主教,他一直十分关心穷苦人,并要求教会重回其牧师的使命,模仿基督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亲民的新罗马教会,他们需要的祭坛画中,必须同时具备自然而然的简朴和 ...

  • 东北师范中外美术简史16秋在线作业2
  • 中外美术简史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1. 17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 )的作品全面展现了的生活现实 . 安东尼? 勒南 . 卡拉瓦乔 . 路易? 勒南 . 马修? 勒南 正确答案: 2.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是()风格的代表作. . ...

  • 简述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征
  • 简述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征 班级:09油画 姓名:龚姿伊 学号:0920305114 答: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在绘画上的最大成就是他对光的捕捉和描写.这也是他的做作品最引人入胜之处 ...

  • 生物结构形态--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 生物结构形态--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仿生建筑的概念,通过一些仿生建筑的案例,分析了仿生设计的经验.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既有较为新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有经典的仿生建筑,如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一些作品.介绍了仿生设计的手段,证明了生物结构形态对于建筑设计的启示作用. 关键 ...

  • 以表现主义方式存在_信息时代的新表现主义建筑
  • 以表现主义方式存在--信息时代的新表现主义建筑 EXISTING IN EXPRESSIONISM: NEO-EXPRESSIONISM ARCHITECTURE IN THE INFORMATION ERA 齐中凯,纪怀禄/ QI Zhongkai, JI Huailu 摘要:表现主义建筑是20世 ...

  • 悬挑梁结构梁式结构
  • 建筑结构选型 --悬挑结构和梁式结构分析 一.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是指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结构.悬挑结构可以使建筑体型独特.外观新颖.增大上部空间的容量,但是他的受力状态与其他结构相比有不利的一面. 悬挑结构在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有挑檐.阳台.体 ...

  • 美术史2简单
  • 1: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 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 ...

  • 世界建筑高度排名前十五
  • NO.1 哈利法塔(Khalifa Tower) 哈里发塔(Burj Khalifa("Khalifa Tower&quot,阿拉伯语:?1?0?1?9?1?4 ?1?6?1?8?1?4?1?5?1?1?6?0),又译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境内的摩天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