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深刻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深刻

林凯

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

③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

④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

⑤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

(选自2010年3月19日《文汇读书周报》)

【小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

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

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

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

【小题3】文末划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4】请概述文章各段落的主要观点。(4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B

【小题1】①透过事物表象挖掘出了常人看不见的本质(或“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事物本质一致”)。

②认识客观规律和事物本质(达到深刻的境界)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个要点2分。) (4分)

【小题1】(1)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不深刻与深刻的东西弄混淆。(2)深刻既指感受上的印象深,也指思维有深度(“思维的深度”答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也可)。(3)鲁迅杂文写得深刻,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4)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在于不能违背自然规律。(5)深刻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要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

解析【小题1】“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是感受深刻,而非思维深刻。

【小题1】A.曲解了文意。原文的意思是思维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感受深刻,“内心感受程度很大” B.将“或然”误为“必然”。原文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常常”表“可能如此”,去掉它语义就变为“必然如此”了。C.是对第④段“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的转述,符合文意。D.是对第④段“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这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的转述,符合文意。E.是对第⑤段“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本身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的转述,符合文意。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答对四点得3分,答对五点得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深刻

林凯

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

③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

④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

⑤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

(选自2010年3月19日《文汇读书周报》)

【小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

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

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

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

【小题3】文末划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4】请概述文章各段落的主要观点。(4分)

阅读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B

【小题1】①透过事物表象挖掘出了常人看不见的本质(或“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事物本质一致”)。

②认识客观规律和事物本质(达到深刻的境界)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个要点2分。) (4分)

【小题1】(1)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不深刻与深刻的东西弄混淆。(2)深刻既指感受上的印象深,也指思维有深度(“思维的深度”答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也可)。(3)鲁迅杂文写得深刻,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4)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在于不能违背自然规律。(5)深刻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要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

解析【小题1】“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是感受深刻,而非思维深刻。

【小题1】A.曲解了文意。原文的意思是思维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感受深刻,“内心感受程度很大” B.将“或然”误为“必然”。原文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常常”表“可能如此”,去掉它语义就变为“必然如此”了。C.是对第④段“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的转述,符合文意。D.是对第④段“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这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的转述,符合文意。E.是对第⑤段“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本身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的转述,符合文意。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答对四点得3分,答对五点得4分。


相关内容

  • 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 ...

  • 雨天的记忆阅读答案
  • 篇一:雨天的记忆阅读答案 小学阅读及答案3--雨天的记忆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小学阅读及答案3--雨天的记忆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雨天的记忆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 发生的小事, 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 时时撞击着我的心, ...

  • 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答案
  • 失去风景的时代曹文轩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 ...

  • 家教阅读写作技巧
  •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 ...

  • 破洞开花阅读题答案
  • 篇一:破洞开花阅读题答案 <破洞开花>阅读答案 1."我有些后怕起来,为自己的冒失和自以为是."这句话中"冒失"和"自以为是"<破洞开花>阅读答案 "我有些后怕起来,为自己的冒失和自以为是."这句 ...

  • 阅读世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如何正确对待流行色 微石子 说追随流行色是一种审美的浅薄,许多人未免觉得过于刺激,然而,要是指出这是一种自身特色的可悲的丧失,却又是难以反驳的. 所以,在审美情趣的层次已经升到个性至尊的国家或地区,众多的人们是不讲求流行色的.而在审美情趣的层次尚居原始意味的仿效.从众 ...

  • 天地悠悠阅读答案
  • 天地悠悠 陈子昂 陈子昂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 ...

  • 初一语文学法指导
  • 初一语文学法指导(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谈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 ...

  • 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 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兴趣和方法.中国文学具有鲜明的重写意的特点.按照将艺术分为表现和再现两大类型的分类方法,中国文学主要倾向于表现,表现作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为了这种表达,常常将现实表象的常态拆碎,按照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