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检测质量手册

消 防 检 测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目录

第1章:公证性声明 第2章:前言

第3章: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4章:质量方针与目标

第一部分 第01章:组织与管理 第02章:管理体系 第03章:文件控制 第04章:检测工作的分包 第05章:采购服务和供应 第06章:合同的评审 第07章:申诉和投诉

第08章: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09章:记录 第10章:内部审核 第11章:管理评审

第二部分第12章:人员

第13章:设施与环境条件 第14章:检测方法及方法验证 第15章:测量设备 第16章:测量的溯源性

管理要求技术要求

第17章:检测样品的管理 第18章: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 第19章:结果报告

第1章:公证性声明

为保证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特作声明如下,望全体工作人员遵照执行,同时希望有关单位监督。

1、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是独立法人单位,公司开展的各项检测业务工作不受行政干预。

2、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在检测工作中,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细则等进行,以诚实、公正的态度确保各项检测工作的质量,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坚决抵制来自商业,行政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3、公司不以经济指标考核内部人员,而应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度,以此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4、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为客户保守秘密,不得参与受检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未经受检单位同意,不得透露客户的技术资料及检测数据和结果。

5、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凡因失职或违章而造成的检测质量事故均应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因工作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

6、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奉行廉洁公正的原则,不得向检测单位吃、拿、卡、要;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禁令。

第2章:前言

1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司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一整套质量

文件,并将持续不断的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检测工作更加规范,检测质量进一步提高。

2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2.1本质量手册规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是管理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纲领,是公司检测工作的规范,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准则,是全体职工必须遵循的内部法规性文件。

2.2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仅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并受控。 质量手册是指导公司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管理主要是保持手册的现时有效性并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3章:质量手册的管理

1 职责

1.1 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总经理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1.2 质量手册由总经理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审,并负责保持它的现时有效性。

1.3 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 质量手册的说明

2.1 主题内容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公司建立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主题内容包括: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资源和质量职能分配;

(3)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管理体系要素的具体描述; (5)质量手册的管理规定等。 2.2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我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3 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3)《重庆市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4)其它技术性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 2.4 质量手册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各项检测业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指导程序文件、质量活动计划、质量记录的编制; (4)向客户作出质量承诺;

(5)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3 手册的版本

3.1同一版本的手册分成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版本。

3.2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

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质量手册的现时有效性。 3.3 非受控本仅作发放登记,不编号。 4 手册的发放与回收

4.1 质量手册由综合部统一发放给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人手一册。

4.2 手册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4.3 公司以外人员需要时,经总经理批准可以借阅或领取非受控本。 5 手册的修订

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质量手册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公司检测规定与之不符时; b) 公司组织机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手册规定不合理,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时。

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手册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不偏离和(或)不改变程序流程情况下,允许手动修改,并通过日常的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由质量负责人进行确认。 5.3 质量负责人起草修订稿并报总经理审批。

5.4 质量手册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6 质量手册管理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文件控制程序

第4章:质量方针与目标

1 质量方针

科学、准确、公正、高效

2 质量方针说明

方法科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选用先进的测量设备,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结果准确——报告应准确无误,不得有数据或结论性差错,其他方面的差错要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行为公正——不受来自商业、财政等方面的干预和其他内部和外部的行政压力,确保检测行为的公证性。

工作高效——在确保试验周期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约定的日期前完成检测工作。

3 质量目标

检测报告差错率小于0.5%;检测事故为零;

承诺的检测时限完成率大于99%;顾客投诉率小于1%; 测量设备完好率大于95%,周检率达到100%。

4 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为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应采取下列措施: 4.1 管理体系的建立、检测与完善

建立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通过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实验室间的比对

和能力验证来检测和诊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和完善管理体系以进一步增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2 明确质量职责、严格责任制

明确与质量活动相关的所有部门与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对擅自违反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行为,均要追究质量责任,并予以处罚。 4.3 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抽查

质量负责人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并对重要的质量活动实施质量抽查。配设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懂得检测结果评定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4.4 加强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

质量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宣贯,使每位员工熟悉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和目标、岗位相关的质量职责、开展质量活动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

第01章:组织与管理

1.1 总则

合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公司有保证各类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和重要质量岗位的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建立质量监督制度;适时地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有适当的措施保护委托方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以体现公司的诚信度。

1.2 法律地位

公司为独立法人机构,有独立建制,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设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机制,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能保证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1.3 组织机构

1.3.1 总经理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公司的机构设置、资源配备和职责分配。公司设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一名,负责技术工作及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公司现设有综合部、检测部二个部门。

1.4 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4.1 总经理

(1)总经理对公司检测业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条例;

(3)负责制定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主持建立管理体系,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主持实施管理评审工作;

(4)主持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和确定公司检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签批重要文件,负责单位内部机构配置、人员聘用、考核和奖惩工作,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及修改;

(6)组织起草阶段性和年度工作总结; 1.4.2 技术负责人

任职条件:应由具有本科学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精通公司业务、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技术专业人员担任,并有任命文件。

职责:

(1) 全面负责公司技术工作;

(2) 负责组织公司人员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3) 主持新增项目的可行性检测和技术审核;

(4) 负责测量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5) 负责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测量设备周检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维护保养计划、功能检查计划;

(6) 负责检测工作所需环境和设施配置的技术审核;

(7) 负责对检测过程中技术问题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8) 负责分包、租借用设备技术审核;

(9)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校核工作,编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评价报告;

(10) 负责解决日常检测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10) 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事项。

1.4.3 质量负责人

任职条件:应由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公司检测业务,可以直接与负责公司质量方针和资源决策的最高管理者及技术负责人联系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的人员担任,并有任命文件。

职责:

(1)全面主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3)负责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具体组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

(5)负责新开展项目的评审,各项计量认证/认可的准备工作;

(6)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

(7)负责指导和组织质量监督活动的开展;

(8)负责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质量保证的监督;

(9)负责组织对分包方能力的评审;

(10)负责客户抱怨的处理;

(11)负责质量活动中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12)负责检测报告质量、测量设备管理状况和样品管理状况的监督;

(13)负责质量事故的检测调查、编写事故检测报告;

(14)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事项。

1.5 部门负责人任职条件与职责

1.5.1 任职条件

各部门负责人由精通本专业业务和检测技术,熟悉业务管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人员担任。

1.5.2 职责

(1)在总经理领导下,组织本部门人员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秩序,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遇到较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3)根据公司的工作计划安排,落实本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并负责督促检查,及时向领导通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4)校核本部门检测人员的各类检测数据、报表和检测报告,确保各类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质量;

(5)组织全部门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全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负责考核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1.6 与检测工作有关的其他岗位任职条件与职责

1.6.1 质量监督员

公司要有适当比例的质量监督员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督。

(1) 质量监督员必须经过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检测方法、程序和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了解检测目的、有能力判断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的人员担任;

(2)监督公司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并作记录;

(3)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

(4)检查方法、规程和规范的有效性和使用的正确性,监督环境条件及测量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5)对公司检测质量进行连续的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不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时,有权暂停检测工作;

(6)排除干扰,不受任何压力影响,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1.6.2 内审员

(1)内审员必须由经过专门机构培训、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并经总经理聘任的人员担任;

(2)服从质量负责人的安排,参加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核。在内审组长领导下参加内审,编制内审报告;

(3)负责内审结果中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和验证;

(4)内审员必须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保证审核的客观、公正。

1.6.3 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标准检测方法及有关法规,考核

合格持证上岗;

(2)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严格按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检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并参与编写检测报告,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熟悉所使用测量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负责保管和日常维护,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4)做好本部门内务整理工作;

(5)承担开展新项目的准备工作;

(6)负责其他检测人员检测原始记录的校对工作;

(7)当检测测量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或被测对象不符合检测技术标准要求时,检测人员有权暂停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9)积极参加有关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6.4 检测报告编写人员

(1)熟悉有关消防检测方法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法规,熟练掌握综合评价技术;

(2)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按要求编写各类检测报告;

(3)按时完成编写任务,确保公司检测报告内容正确、信息充足、版面美观;

(4)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6.5 设备管理员

(1)具有一定的测量设备管理专业知识;

(2)负责公司有关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组织检查测量设备使用、运行检查、保养和维修情况;

(3)熟悉和掌握测量设备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情况,负责测量设备档案动态管理;

(4)根据测量设备检定/自校计划组织实施设备检定工作,确保测量设备性能完好;

(5)负责测量设备状态标识管理;

(6)负责新购仪器的调研、选型、订购、验收、调试工作,保证新购测量设备的质量;

(7)对需要维修、报废的测量设备,列出清单,阐明理由,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凡需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实物帐目与财务帐目一致。

1.6.6 文件档案管理员

(1)熟悉档案管理业务和库存的档案卷宗,负责资料、数据、报表、业务文件的收发、登记、保管等工作。

(2)负责受控文件的登记、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受控文件档案管理及借阅工作;

(4)跟踪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有关标准,保证技术文件的现行有效;

(5)负责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归档保存;

(6)负责人员技术业绩档案、分包实验室、供应商记录及内审、管理评审等各项质量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工作;

(7)严守档案机密,保护顾客的信息和所有权;

(8)妥善保管档案,防止霉变和虫蛀。

(9)加强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检测技术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1.6.7 印章管理人员

(1)负责管理公司行政章、检测报告专用章、“CMA”章;

(2)“作废”、“留存”、“文件发放”、“受控”章由文件档案管理员管理,根据文件档案管理员职责范围行使用章;

(3)“检测人员专用章”由各检测人员使用,不得借给其他任何人员,专用章使用范围仅限于数据的更改,资料的领用、记录的登记;不得用于任何直接与经济有关的活动。

(4)通过计量认证获得“CMA”印章后,该印章的使用必须在审核人员对报告审核结束且无异议后加盖;印章使用时印章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同时对检测报告用章使用项目进行评价,确认检测报告中的检测项目是计量认证考核通过的项目。

1.6.8 检测报告审核人员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对检测报告进行独立的审核;

(2) 对检测报告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有权要求报告编制人进行改正;

(3) 在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上签字,具体审核内容见手册19章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1.6.9 检测报告批准人员(授权签字人)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对检测报告进行批准;

(2) 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报告有权告之报告编制人和审核人,使其更正;

(3) 独立地进行判断,不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4) 在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中指定的位置签名,具体审核内容见手册19章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1.6.10 检测报告解释人员

一旦客户有要求,对检测报告涉及的执行标准、结论等做出正确、合理解释与说明。

1.6.11 业务受理员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开展检测业务受理工作;

(2) 对所受理检测业务开展合同评审工作;

(3) 及时受理客户的建议与投诉,服务客户。

1.7 各部门职责

1.7.1 综合部

(1)负责公司各种会议的组织工作,担任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催办检查;

(2)负责公司内外文件、资料管理;负责人事和劳资工作;负责人员培训、考核技术档案管理;

(3)负责各项质量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

(4)负责消耗材料等验收、入库、发放及保管等工作;

(5)负责检测报告的盖章、发放及资料的归档保存;

(6)负责文书档案、文件管理和保密工作;

(7)负责公司印章、介绍信的管理工作;

(8)负责财务管理,税务、社会保险的办理工作;

(9)负责测量设备、消耗材料等供应商的选择和质量保证;

(10)负责测量设备购置、验收、建帐、建档、停用、报废等管理;

(11)负责测量设备量值溯源工作,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12)负责检测环境和设施保障,以及实验室内务管理;

(13)负责公司内务管理、对外接待工作;

(14)负责安全、消防、保卫、绿化等综合管理工作;

(1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7.2 检测部

(1)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按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负责本部门技术业务和质量管理工作;

(3)安排本部门检测工作,承担委托检测业务;

(4)负责检测现场的保护;

(5)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6)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标识、维修等环节的管理;协助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

(7)负责现场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提出事故处理方法建议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8)对检测过程中的偏离提出纠正意见,审核质量职责范围内允许例外偏离申请;

(9)负责技术校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10)负责检测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8 资源保证

1.8.1 人力资源

(1)人员概况及岗位分工见附件1《人员一览表》

(2)授权签字人情况识别见附件2《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1.8.2 物质资源

(1)公司场地、实验室

(2)所有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

1.8.3 技术资源

(1)检测能力和范围见附件3《检测项目一览表》;

(2)公司拥有附件3中所列各检测项目的方法及相应的标准;

(3)公司已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目录见附件4。

(4)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的有关情况见附件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名录》。

1.9 公正性措施

公司做出了公正性声明,以保证公司所有工作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财

务和其它会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压力。

1.10 权力委派

为保证检测业务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公司对负有重要质量职责的人员实行权力委派。以下人员不在岗位时,由其代理人履行其职责。任何形式的权力委派均应由委派人做出书面委派记录。

(1)总经理不在岗时, 由技术负责人代行其职责;

(2)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由检测部负责人代理其技术管理工作;

(3)质量负责人不在岗时,由综合部负责人代理其质量管理工作;

1.11 质量保证

公司的组织形式应做到任何时候都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出具检测报告,并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1.11.1 总经理签署公正性声明。

1.11.2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确保检测过程受控。

1.11.3开展质量监督、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监督活动。

1.11.4质量管理、技术工作、后勤服务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确保公司组织结构适应于质量管理。

1.12 质量监督

1.12.1应配设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各项检测任务的目的、懂得如何

评审检测结果的人员为质量监督员。

1.12.2质量监督员以书面形式聘任,在公司范围内公开任命。

1.12.3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适时地、独立地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1.12.4对形成检测报告的全过程实施连续的监督活动,并做好记录,监督中发现问题时,质量监督员有权停止检测工作并提出纠正措施,必要时,上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1.12.5质量监督活动按《质量监督工作管理程序》进行。

1.13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

1.13.1对来自于检测业务的所有信息(包括样品、技术资料、检测结果等)采取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检测报告的发送由专人管理,杜绝检测人员利用客户的技术和商业信息从事牟利活动。

1.13.2建立《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保证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得以实施。

1.14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1.14.1为保持和验证公司的能力持续性,公司积极参加外部评审机构、兄弟机构发起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1.14.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策划和实施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在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加以纠正。

1.14.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按《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程序》进行。

1.15 实验室授权签字人

授权签字人是指经过评审机构授权或批准,对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签字并负有责任的人员。授权签字人通常由公司提出候选人名单,经过评审机构考核并在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批准时一并予以批准。

1.16 授权签字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授权签字人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检测报告的完整性、项目齐全性、检测依据和结论的正确性。授权签字人有权拒绝签署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并责成有关人员改正。

(2)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

授权签字人由具有从事消防产品、消防设施检测或建筑防火审核或检查施工的工作五年以上并通过准则培训的人员担任。

(3)熟悉相应的检测管理程序和记录、报告审查程序;

(4)掌握有关检测项目的限制范围;

(5)掌握有关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

(6)具有对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的能力;

(7)熟悉评审准则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8)授权签字人识别(见手册附件2: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支持性文件

JX-CX-01-2012 委托人专有权保护和保密控制程序

JX-CX-28-2012 质量监督工作控制程序

JX-CX-29-2012 能力验证及比对工作控制程序

第02章:管理体系

2.1 总则

管理体系是包括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含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因此,管理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建立与承担的检测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2.2 职责

2.2.1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奖惩措施,负责主持管理评审。

2.2.2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组织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或修改,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并保证其现行有效性。

2.2.3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2.2.4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2.2.5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校核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工作。

2.2.6各部门成员根据质量职责按程序规定实施相应的活动。

2.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公正性声明

详见“手册第0.3章公正性声明和第0.6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4 质量承诺

2.4.1公司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公司质量方针、程序,通过认真工作达到质量目标。

2.4.2公司将由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员,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和规定的标准方法、规范进行检测,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服务。

2.4.3公司独立开展检测工作,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商业、财务和其他内、外不正当压力的影响,不参加任何影响自身公正地位的活动。

2.4.4公司保护客户的机密和专有权,坚持与客户合作的原则,竭力为客户提供除检测和咨询服务。

2.4.5公司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遵守道德规范,努力实

现质量目标及质量承诺。

2.5 管理体系过程

公司确定以下影响公司质量的过程: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9个要素的管理体系。

2.6 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2.6.1公司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承担的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设置机构、分配各项质量职责、配置各类资源、设计检测工作流程、策划质量活动、并建立管理体系。

2.6.2管理体系以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确定。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

(1)质量手册:阐述质量方针、目标,并描述公司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2)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描述为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各项质量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或方法);

(3)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开展检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程序文件的细化。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包括检测原始记录和质量活动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2.6.3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管理体系文件是重要的受控文件。档案管理员应做好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并作记录。当体系文件改版后,档案管理员应及时回收所有改版前发放的受控文件,以保证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2.6.4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持服务和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检测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公司工作的主干线;支持服务工作是为技术工作服务的,为技术工作做好资源准备,起后勤和保障作用;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管理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起着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作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公司管理体系对检测报告全过程按检测过程控制、人员、测量设备、设施和环境、方法、分包、抱怨处理等环节加以控制。

(2)质量职能分配表见附件6。

2.7 管理体系的运行

公司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改进、螺旋式上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7.1结合实际,按照要求制定和实施公司质量活动的目标、程序和有关细则;

2.7.2对质量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地控制;

2.7.3配置相应的设备与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

2.7.4配备足够和能够胜任检测技术的岗位工作人员,并适时进行培训;

2.7.5建立公司的改进机制,有效地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并积极组织或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测试活动。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第03章:文件控制

3.1 概述

为确保公司质量工作活动中始终保持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对最新文件及版本及

时批准、发布、发放,对正在使用中的有效版本进行及时更改,并对作废或失效文件或版本及时收回、存档、标识、销毁等处理。同时,确保质量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记录、资料或信息等达到文件化,并实施有效的管理。除质量手册等质量文件需受控管理外,与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控制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法规、标准、其他规范性的技术文件、检测方法以及图纸、非标准方法、工作程序、指导书和手册、记录表格,包括电子文件等资料,均需受到有效地控制。

3.2 职责

3.2.1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的批准和发布;

3.2.2公司质量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管理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负责与管理体系管理要求相关的计划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

3.2.3技术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技术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技术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技术要求相关的计划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所引用的原始检测记录、质量记录的组织编制审批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公司的技术文件的批准;

3.3 文件控制范围

3.3.1外部文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业务管理规范、国际/国家/地区性的标准(规程)、方法、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信息、资料、手册。

3.3.2内部文件: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公司质量评审记录及资料、自行开发的检测方法/非标方法/软件和发文、向上级请示、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

3.4 文件控制方式

3.4.1受控。对后续的更改,发放,回收,作废保留,销毁由综合部进行控制。

3.4.2非受控。对后续的更改,发放,回收,作废保留,销毁不予控制。

3.5 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

3.5.1公司内部文件由相关的责任人负责编制,编写的文件发布之前需经审批,以确保文件规定与实际情况、预期的要求的适宜性、符合性。文件的审批方式以手签方式进行。

3.5.2上级文件经总经理审阅确定其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并批转综合部办理,其他外来文件由使用部门对文件的适宜性进行确认。

3.6 文件的标识、发放

3.6.1外部文件:经总经理签批或使用部门确认后,加盖“受控”章列入体系受控文件发放;

3.6.2内部文件:公司所编书面文件以审批人的签字和/或公司印章表明其有效状态;公司编写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加盖“受控文件”章表明其受控状态。

3.6.3受控文件应标识发放,综合部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并作好发放记录,以便文件更改或作废后的更换或回收。文件发放范围由文件编制人和综合部共同确定,文件发放应确保相关执行部门、岗位有及时获得有效文件。

3.6.4受控文件须定期审核。质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每一年审核一次,技术文件由技术负责人每一半年组织审核一次或在有新要求代替时。

3.7 文件修订

3.7.1通过对公司现有文件的适宜性进行评审,至少在下列情况下须进行修改: a.上级规定、公司或部门职责发生变化;

b.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

c.文件规定条款有相互矛盾;

d.提出合理的修改要求;

e.体系标准发生更新时;

f.其他适用修改的情况。

3.7.2文件修改应重新审批,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人员或指定人员进行,但指定人员应获得与文件审批有关的背景材料。必要时文件更改的内容应在文件或相应附件上加以标识。

3.7.3文件允许授权手写修改,修改应清楚标识,如为实质内容修改,修改的文件应尽快正式发布。

3.7.4文件修改经审批后应及时发放到相关范围,作废的文件应由发放部门及时收回、销毁,并做好发放、回收记录。需保留的作废文件加盖“作废保留”章,以防误用。具体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3.8 记录格式的控制

公司所涉及的记录格式,管理体系方面的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审批,技术方面的记录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使用。

3.8.1各岗位根据需要,由相应检测项目负责人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原始记录(包括取制样记录、检测记录)的表格编制及日常管理。

3.8.2 公司兼职管理员(包括设备管理员、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记

录表格的编制和管理。各岗位的兼职管理员负责各岗位的相关记录的日常管理。

3.8.3 综合部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纠正措施跟踪审核、培训等记录的格式收集及归档保存。

3.8.4所有记录格式的更改涉及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之后方可变更,技术方面的记录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之后方可变更。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JX-CX-12-2012 记录控制程序

第04章:检测工作的分包

4.1 概述

对分包机构的管理及加强测试分包工作的控制,以保证分包机构具有符合要求的工作能力。(本机构目前没有分包行为,但应体系要求,特制定本章节)

4.2 职责

4.2.1总经理负责合格分包方的审批及分包工作的批准;

4.2.2技术负责人负责分包工作的确认及分包方能力的评价。

4.2.3综合部负责分包协议的签订和分包档案管理。

4.3 分包的控制

4.3.1分包的提出,应充分考虑到各方检测机构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测量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4.3.2推荐具备能力的分包方并加强对分包机构的后续管理。

4.3.3进行分包前,须报技术负责人确认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4.3.4公司应将分包意图书面通知客户。

4.3.5分包方应具有胜任分包工作的能力。在分包之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分包方的能力进行评价,具备相应能力的分包方,经总经理批准后形成合格分包方名录,必要时由总经理与其签定分包协议,一旦发现不符合工作质量要求,应中止该分包机构承担的工作对其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终止分包项目。对分包方的评价方式和程度应与其能力相适应。

4.3.6公司所承接的检测工作中,某些项目因人员和设备等条件所限制,特别是由于有关技术规范等的要求,需分包给其检测机构时,要求该分包机构管理体系应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资质评审。

4.3.7对分包方的考核应根据《分包控制程序》进行。

4.4 分包责任

4.4.1分包协议应明确规定分包机构与本公司的责任关系。

4.4.2检测任务分包时应书面得到检测委托方的同意。公司对分包方的工作质量负责。若客户或管理机构指定分包机构,则公司不负责对分包机构的检测结果做出评价。

4.4.3分包机构向公司提供的分包项目的结果,公司应对其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确信无误后予以确认引用或参考使用,但审核不意味着减轻分包机构应承担的质量责任。

4.5 记录

综合部负责保存分包协议书、分包机构能力考核记录及分包机构一览表。

支持性文件

JX-CX-04-2008分包控制程序

JX-CX-12-2008记录控制程序

第05章:采购服务和供应

5.1 总则

为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应对检测工作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5.2 职责

5.2.1检测部提出本部门对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的需求申请及其使用的评价和反馈。

5.2.2综合部负责测量设备、消耗材料等供应商和外部支持服务单位的选择和质量保证,并负责建立和保存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档案。

5.2.3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质量保证的监督。

5.3 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要求

5.3.1在购置测量设备、消耗性材料以及寻求印刷、运输、测量设备检定、设施施工及维修,租借设备等外部支持服务时,应首先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出口许可证、ISO9000认证等,有第三方质量认证或质量保证的支持服务或供应商,以确保检测质量。

5.3.2当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商无独立质量保证时,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1)各供给方同类材料、测量设备的性能比较;

(2)各供方的质量保证、服务能力;

(3)性价比;

(4)其它用户使用的信息反馈。

评估由综合部负责组织,技术负责人、检测部有关人员参加。评估的意见应形成文件。

5.3.3只要有可能,对所购置的测量设备和消耗材料、设施施工和维修质量在投入使用前按相应公司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校准或检定。

5.3.4综合部应保存为检测提供所需的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所有供应商的记录档案。

支持性文件

JX-CX-09-2012 供方评价与选择控制程序

JX-CX-22-2012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第06章:合同的评审

6.1 概述

公司应对客户的每一项检测要求或公司的检测合同都进行有效评审,确证公司具备满足客户要求的能力和资源。

6.2 职责

6.2.1综合部负责检测委托的受理,并负责指导检测委托合同的填写;

6.2.2综合部负责常规性委托检测任务的安排,特殊检测委托合同需要技术负责人和总经理的审批后方可受理;

6.2.3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特殊检测委托合同进行审核;

6.2.4总经理负责对特殊检测委托合同的批准;

6.2.5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新的、复杂的或大规模的要求、投标书和合同的审核;

6.3 合同的评审

6.3.1合同的评审应以实际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在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适当地进行,并考虑到财务、法律、和时间等方面变化的影响。

6.3.2直接向公司申请检测的,其检测要求或合同可以是与客户之间的书面或口头协议,但应适当文件化,并得到确认,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6.3.3依据公司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包括人员技能、测量设备装备水平、检测方法的选择、公司现有工作量等情况进行评审,以便:

a.明确并理解客户检测要求或服务要求;

b.审核要求与有关法律及公司的方针有无矛盾;

c.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或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方法;

d.解决合同中与客户理解之间的差异。

6.3.4合同的偏离及修改

6.3.4.1若检测中出现对合同的偏离,应由综合部及时通知客户,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技术问题进行解释,最终和客户达成一致。

6.3.4.2合同如需要修改应经技术负责人同意报总经理批准,并应重新进行评审。

6.3.4.3合同修改后,重新进行评审后,应将确认的修改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受影响的人员,包括公司人员和客户等,以便使有关岗位,及时按新的要求开展工作。

6.4 业务受理过程的评审

6.4.1业务受理员负责检测业务的受理、登记,负责指导客户填写委托合同,明确检测报告的发放形式、明确检测的项目类型和涉及到的标准技术规范,最后对整个委托合同填写内容进行检查,无疑义后将委托合同传递给检测部。

6.4.2检测部人员在接收检测任务前应对所获取资料及信息进一步评审,以进一步确定样品的有效性及检测要求。

6.4.3若有不一致或不满足应马上和客户联系,应妥善解决要求和实际之间的差异。

6.4.4业务受理人员检查委托内容无误后应进行签字确认。

6.4.5对合同评审和执行过程中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

6.5 依据与记录

6.5.1合同的评审应以公认的标准(国际、国内客户等)为依据;

6.5.2 对合同评审过程审核/批准/更改/和客户沟通等等的记录,都应进行妥善的保管,以利于可追溯性要求。

支持性文件

JX-CX-07-2012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

第07章:申诉和投诉

7.1 总则

认真受理来自各方面的申诉和投诉,并对在处理中所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7.2 职责

7.2.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各方面的申诉和投诉的受理,组织调查检测、复测(必要时)、纠正措施的落实以及向客户反馈信息。

7.2.2检测部负责配合有关抱怨涉及的所有工作。

7.3 抱怨的受理与处理

7.3.1公司接受来自所有各方面就质量方针、检测质量、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申诉和投诉。

7.3.2处理申诉和投诉过程包括:受理、调查检测、复测(必要时),答复及采取纠正措施。

7.3.3在申诉和投诉处理中,若发现对公司是否符合质量方针或程序、或者是否符合体系文件要求、或者对检测质量有重大疑问时,质量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对申诉和投诉涉及的范围和职责进行附加审核。

7.3.4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其处理意见应记录并由综合部归档保存。

支持性文件

JX-CX-07-2012 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

JX-CX-08-2012 客户抱怨处理控制程序

JX-CX-13-201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第08章: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8.1 概述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措施,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8.2 范围

适用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8.3 职责描述

8.3.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并负责领导、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8.3.2质量监督员对出现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8.3.3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8.4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审核结果、数据检测、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4.1 纠正措施

8.4.1.1公司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考虑与所发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8.4.1.2纠正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a)评审不合格,包括对顾客的意见和投诉加以关注;

b)通过调查检测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需求;

d)确定并实施、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

e)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8.4.1.3通过纠正措施的制订和实施以确保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促进持续改进。

8.4.2预防措施

8.4.2.1公司对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中存在的潜在不合格进行检测,识别所需的预防措施,制订和实施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制订的预防措施应考虑与发现的问题影响程度相适应。

8.4.2.2预防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a)识别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的措施要求;

c)跟踪、验证并记录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8.4.2.3通过预防措施的制订并实施,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1-201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JX-CX-25-2012 改进控制程序

第09章:记录

9.1 总则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格式应尽量表格化,不得随意用空白纸记录。应建立适合公司实际情况并符合现行规章的记录制度。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9.2 职责

9.2.1各负有相应质量职责的人员负责相应质量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记录工作,并为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9.2.2综合部负责各类质量活动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存档和保管。

9.2.3质量负责人负责选用、设计各类记录格式,技术负责人负责各类记录格式的批准。

9.3 记录分类

9.3.1质量记录

包括:机构设置、人员任命、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监督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检测分包单位能力记录;抱怨处理记录等。

9.3.2检测记录

包括:委托合同、检测计划、样品管理记录、测试记录等检测过程记录;仪器使用、维护记录;检测用消耗材料采购及验收记录;新项目评审记录;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检测报告等。

9.3.3量值溯源记录

包括:测量设备档案;仪器检定证书和自校记录;期间核查记录;标准物质申购、证书及使用记录等。

9.4 检测原始记录

9.4.1每项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算出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使检测工作在最接近原来条件的情况下重复进行。

9.4.2参与抽样、样品准备以及测试检测、核对的人员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9.4.3应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填写检测原始记录,不得事后补填或抄填。

9.5 记录更改

记录的更改应在原有记录上杠改进行,不得覆盖原有记录的可见程度,并由更改的实施者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应注明更改原因。

9.6 记录的保存

9.6.1所有记录应以存档的方式妥善保存。

9.6.2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火、防潮、防尘、防盗等),保证记录档案在保存期限内安全完好。

9.6.3对记录档案的调阅实行权限管理,以防止泄密。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档案由综合部提出处理意见,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9.6.4电子方式存储的记录,应存放于防磁橱内,备份件不少于两份。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详见《计算机管理程序》。

9.6.5电子储存记录的更改,应有书面的文字说明记录,详见《计算机管理控制程序》。

9.6.6各类记录保存期限

(1)永久保存:管理体系文件;机构设置、人员任命文件;机构法律地位及建制文件;分包实验室档案;测量设备档案;人员技术业绩档案;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

(2)保存期为5年: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开展新项目评审记录。

(3)保存期为3年:技术校核记录;纠正偏离和允偏记录;客户抱怨记录;其它质量活动记录。

支持性文件

JX-CX-01-2012 委托人专有权保护和保密控制程序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JX-CX-12-2012 记录控制程序

JX-CX-30-2012 检测报告控制程序

第10章:内部审核

10.1 概述

公司应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程序,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证实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要求。

10.2 职责描述

10.2.1质量负责人和内审组长分别负责制定内部审核的年度计划和每次内部审核的实施计划,内审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和跟踪审核活动。

10.2.2内审组成员编制内审检查表。

10.2.3总经理负责内部审核计划的审批。

10.3 内部审核的控制

10.3.1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层的要求制定内部审核年度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审核公司管理体系所有过程及活动,内审周期为一年,一年内至少进行全要素审核一次。当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质量负责人可临时决定增加内审。

10.3.2内审组长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制定每次内部审核的实施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详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0.3.3内审组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资格的人员组成,内审员应独立于与之有关的被审核岗位或部门。

10.3.4如果内部审核结果引起对运行的有效性或公司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详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如果经调查显示公司的结果可能已经受到影响,应由质量负责人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客户。

10.3.5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内部审核后的跟踪审核活动,核实并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10.3.6应详细记录内部审核的计划、方案、活动范围、审核结果和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等并归档保存。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3-201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第11章:管理评审

11.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包括检测活动在内的所有服务持续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评审不仅考虑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还要求考虑需求和环境的最新变化,以确保其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或改进。

11.2 职责描述

11.2.1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管理评审的计划,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并报总经理审批。

11.2.2质量负责人协助总经理开展管理评审并组织实施。

11.2.3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的实施。

11.2.4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的归档保管。

11.3 管理评审的控制

11.3.1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负责制定管理评审的计划,确定评审的时间、形式、内容、参加人员、管理评审的重点和需要输入的材料等,报总经理审批。评审周期一般12个月一次。

11.3.2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的实施。

11.3.3评审结果应列入公司的来年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由相关责任人在商定的时间内实施,由质量负责人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核,详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1.3.4根据评审结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发放至相关部门、人员。

11.3.5有关管理评审的记录,由文件档案管理员归档保管。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1-201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JX-CX-14-201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

第12章:人员

12.1 概述

公司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受过与其所承担的工作相当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并具备一定的资格。

12.2 职责描述

12.2.1总经理负责培训计划的批准;

12.2.2综合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2.2.3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2.2.4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人员的岗位考核和体系管理工作的实施监督;

12.2.5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培训考核记录的归档保管。

12.3 管理要求

12.3.1人员概况,见附录 《人员一览表》。

12.3.2公司根据工作职能需要,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公司相关岗位至少达到以下要求:

12.3.2.1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 a.掌握有关管理要求,熟知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要求;

b.熟悉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和/或检测业务;

c.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d.法人、最高管理者(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或确认。

e.公司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准则培训考核合格。

12.3.2.2检测人员:

a.明确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与本岗位相关的体系文件;

b. 所学专业技术知识或技能与从事的检测工作相适应,持有公司上岗证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有关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测和结果处理,检测和解决检测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c.熟悉相关领域内测量设备的性能、状况、操作维护方法和安全规程,能对设备故障按有关规定处理。

d.具备一般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和安全处理知识。

e.相关法律、法规或上级业务管理规定应具备上岗资格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12.3.2.3监督人员:

a.熟悉监督范围有关工作的方法、程序;

b.掌握相关工作结果评价标准和判断方法;

c.掌握监督结果的处置方法和程序。

12.3.2.4报告的评价和说明人员:

a.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具备资格并经批准;

b.熟悉相关检测标准,具有较全面的相关检测知识;

c. 具有相关检测事故的预防、处理知识;

d. 具备相关法律法规通用要求方面的知识和检测专业知识。

12.3.3公司对涉及检测的管理、技术和关键支持人员的现行工作描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有关检测和管理的责任;

b.安排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的责任;

c.检测报告评价和说明的责任;

d.方法改进和新方法开发、验证的责任;

e.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经历及培训计划;

f.资格证明和特殊岗位持证要求。

12.4 人员配备

12.4.1为保证公司岗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符合专业规范和客户的要求,公司根据岗位要求条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并确保有关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之前得到相应的培训,以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资格。

12.4.2质量负责人适时地组织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考核,由检测部配合实施。应涉及以下内容

(1)新上岗人员或由于标准更新、方法改变、新扩项目引起的上岗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抽样及测试原理和方法,测量设备操作技能,盲样测试、

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标准,数据处理及检测报告编制等。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种方式,考核结果由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考核合格者发放上岗证。

(2)现上岗人员的定期考核。考核方法和内容同(1)。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取消上岗证,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颁发上岗证。

12.4.3对关键岗位(如:内审、结果评价说明、报告签发、操作特定设备、特殊检测工作)人员,在其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实际技能的基础上,管理人员经质量负责人考核合格,技术人员经技术负责人考核合格后,由总经理授权上岗。公司支持有关人员按要求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12.4.4使用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由质量负责人对其工作安排合适的监督。

12.4.5公司不使用临时人员。

12.4.6根据公司现有和预期的任务,由综合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公司

人员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12.4.7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工作的监督,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公司技术工作的监督,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公司体系管理工作的监督。

12.4.8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各岗位的日常工作和技术活动的监督。

12.4.9综合部负责公司技术人员的有关授权、能力、教育、专业资格证明、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记录,并建立人员业绩档案。

12.4.10培训考核记录由文件档案管理员归档保管。

12.4.11公司的授权签字人

12.4.11.1公司规定具有一定技术资格,相关技术工作达到五年以上,并且通过评审机构认可的人,可以推荐授权签字人。

12.4.11.2授权签字人有权签发其所授权领域的检测报告。

支持性文件

JX-CX-15-2012 人员培训、考核和档案管理控制程序

第13章:设施与环境条件

13.1 总则

具备必要的设施和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地监控是保证检测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 13.2 职责

13.2.1技术负责人确定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13.2.2根据检测工作需要,对所检测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监控,并保证各个检测过程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13.2.3质量监督员负责环境条件的日常监督,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技术负责人。

13.3 设施与环境要求

13.3.1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如天气状况,环境条件突变,即:下雨、雪、降水等天气出现时,必须终止检测。并建立环境保护程序,确保检测过程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3.4 监控与维持

13.4.1检测人员应严格在标准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在原始记录中记载。

13.4.2质量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如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设施设备不

符合要求,应提出明确的意见,必要时可责成检测人员终止检测,并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做分析和判断处理。

13.5 检测工作安全

13.5.1为保障检测工作过程中人身和测量设备安全,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同时各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安全作业。

13.5.2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应遵循事故处理程序中的规定进行处理。

支持性文件

JX-CX-16-2012 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JX-CX-17-2012 检测过程异常情况及事故处理控制程序

JX-CX-20-2012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第14章:检测方法及方法验证

14.1 总则

检测方法是实施检测的技术依据。公司采用文件化的、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校核、自动化设备采集检测数据以及技术工作中所使用的消耗材料质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控制。

14.2 职责

14.2.1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进行确认。

14.2.2检测部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14.2.3档案管理员负责检测方法标准有效性跟踪和收集,以及标准、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的受控管理,并建立目录。

14.2.4检测部负责检测的实施。

14.2.5综合部负责检测用消耗材料的供应及质量保证。

14.3 检测方法的选择

受理客户的检测委托时,应确定检测依据的方法,检测方法的选择依次为:

(1)国家、行业或地方等强制性标准;

(2)国家、行业或地方、国际等推荐性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但该方法应通过计量认证评审确认;

(3)企业标准;

(4)没有国家、行业、地方、国际、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尽可能选择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权威杂志公布的方法。 14.4 方法的制定

14.4.1使用非标准方法的规定

当需采用14.3(4)条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应形成有效文件,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使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14.4.2作业指导书

14.4.2.1当缺少作业指导书会给检测工作带来危害时,必需制定相应的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包括:

(1)测量设备操作、维护及运行检查规程;

(2)自校测量设备的自校方法;

(3)在用的非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抽样制样方法。

14.4.2.2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标准、规程、作业指导书、手册等文件应现行有效并受控,便于检测人员使用。

14.4.2.3在进行检测之前制定程序或指导书,加以控制,其程序一般具备以下内容:

a.适当的标识;

b.范围;

c.待检测样品类型的描述;

d.待检测的参数或量值以及范围;

e.器具和设备,包括技术操作要求;

f.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g.所需的环境条件;

h.程序描述,包括

——开始工作前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需要时,可在每次使用前校准并调校设备;

——记录观察情况和结果的方法;

——需遵守的安全措施;

i.予以接受/拒绝的判断标准和/或要求;

j.需记录的数据和检测及表示的方法;

k.不确定度评价的程序。

14.5 方法确认

14.5.1公司对非标准方法、公司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应进行确认,以确保这些方法适合于预期用途。

14.5.2确认的范围要满足给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公司对确认所获得的结果、所用的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于预期用途的声明等应记录。

14.5.3方法确认包括取样、外置和传送程序、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实验室间的比对、影响结果因素的系统评价、不确定度评价等。

14.5.4如果对已确认的非标准方法进行了某些更改,应将这些更改的影响文件化,适当时应重新进行确认。

14.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14.6.1公司建立并实施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对测试工作尽量尝试确定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并做出合理评估,确保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对不确定度的错觉,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建立在方法操作知识和测量范围的基础上,并利用诸如过去的经验和确认数据。

14.6.2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精确程序包含测试方法要求、客户要求、确定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限量范围较窄、测试方法和报告要求等要素。

14.6.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时,采用检测的方法,应考虑所参考的标准及标准物质、所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测试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操作者自身、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等。对公认测试方法,遵守规定的给定值。

消 防 检 测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目录

第1章:公证性声明 第2章:前言

第3章: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4章:质量方针与目标

第一部分 第01章:组织与管理 第02章:管理体系 第03章:文件控制 第04章:检测工作的分包 第05章:采购服务和供应 第06章:合同的评审 第07章:申诉和投诉

第08章: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第09章:记录 第10章:内部审核 第11章:管理评审

第二部分第12章:人员

第13章:设施与环境条件 第14章:检测方法及方法验证 第15章:测量设备 第16章:测量的溯源性

管理要求技术要求

第17章:检测样品的管理 第18章: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 第19章:结果报告

第1章:公证性声明

为保证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特作声明如下,望全体工作人员遵照执行,同时希望有关单位监督。

1、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是独立法人单位,公司开展的各项检测业务工作不受行政干预。

2、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在检测工作中,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细则等进行,以诚实、公正的态度确保各项检测工作的质量,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坚决抵制来自商业,行政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3、公司不以经济指标考核内部人员,而应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度,以此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4、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为客户保守秘密,不得参与受检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未经受检单位同意,不得透露客户的技术资料及检测数据和结果。

5、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凡因失职或违章而造成的检测质量事故均应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因工作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

6、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奉行廉洁公正的原则,不得向检测单位吃、拿、卡、要;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禁令。

第2章:前言

1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司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一整套质量

文件,并将持续不断的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检测工作更加规范,检测质量进一步提高。

2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2.1本质量手册规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是管理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纲领,是公司检测工作的规范,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准则,是全体职工必须遵循的内部法规性文件。

2.2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仅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并受控。 质量手册是指导公司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管理主要是保持手册的现时有效性并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3章:质量手册的管理

1 职责

1.1 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总经理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1.2 质量手册由总经理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审,并负责保持它的现时有效性。

1.3 质量手册(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 质量手册的说明

2.1 主题内容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公司建立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主题内容包括: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资源和质量职能分配;

(3)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管理体系要素的具体描述; (5)质量手册的管理规定等。 2.2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我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3 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3)《重庆市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4)其它技术性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 2.4 质量手册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各项检测业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指导程序文件、质量活动计划、质量记录的编制; (4)向客户作出质量承诺;

(5)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3 手册的版本

3.1同一版本的手册分成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版本。

3.2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

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质量手册的现时有效性。 3.3 非受控本仅作发放登记,不编号。 4 手册的发放与回收

4.1 质量手册由综合部统一发放给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人手一册。

4.2 手册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4.3 公司以外人员需要时,经总经理批准可以借阅或领取非受控本。 5 手册的修订

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质量手册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公司检测规定与之不符时; b) 公司组织机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手册规定不合理,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时。

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手册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不偏离和(或)不改变程序流程情况下,允许手动修改,并通过日常的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由质量负责人进行确认。 5.3 质量负责人起草修订稿并报总经理审批。

5.4 质量手册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6 质量手册管理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文件控制程序

第4章:质量方针与目标

1 质量方针

科学、准确、公正、高效

2 质量方针说明

方法科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选用先进的测量设备,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结果准确——报告应准确无误,不得有数据或结论性差错,其他方面的差错要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行为公正——不受来自商业、财政等方面的干预和其他内部和外部的行政压力,确保检测行为的公证性。

工作高效——在确保试验周期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约定的日期前完成检测工作。

3 质量目标

检测报告差错率小于0.5%;检测事故为零;

承诺的检测时限完成率大于99%;顾客投诉率小于1%; 测量设备完好率大于95%,周检率达到100%。

4 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为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应采取下列措施: 4.1 管理体系的建立、检测与完善

建立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通过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实验室间的比对

和能力验证来检测和诊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和完善管理体系以进一步增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2 明确质量职责、严格责任制

明确与质量活动相关的所有部门与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对擅自违反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行为,均要追究质量责任,并予以处罚。 4.3 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抽查

质量负责人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并对重要的质量活动实施质量抽查。配设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懂得检测结果评定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4.4 加强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

质量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宣贯,使每位员工熟悉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和目标、岗位相关的质量职责、开展质量活动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

第01章:组织与管理

1.1 总则

合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公司有保证各类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和重要质量岗位的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建立质量监督制度;适时地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有适当的措施保护委托方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以体现公司的诚信度。

1.2 法律地位

公司为独立法人机构,有独立建制,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设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机制,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能保证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1.3 组织机构

1.3.1 总经理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公司的机构设置、资源配备和职责分配。公司设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一名,负责技术工作及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公司现设有综合部、检测部二个部门。

1.4 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4.1 总经理

(1)总经理对公司检测业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条例;

(3)负责制定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主持建立管理体系,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主持实施管理评审工作;

(4)主持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和确定公司检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签批重要文件,负责单位内部机构配置、人员聘用、考核和奖惩工作,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及修改;

(6)组织起草阶段性和年度工作总结; 1.4.2 技术负责人

任职条件:应由具有本科学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精通公司业务、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技术专业人员担任,并有任命文件。

职责:

(1) 全面负责公司技术工作;

(2) 负责组织公司人员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3) 主持新增项目的可行性检测和技术审核;

(4) 负责测量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5) 负责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测量设备周检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维护保养计划、功能检查计划;

(6) 负责检测工作所需环境和设施配置的技术审核;

(7) 负责对检测过程中技术问题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8) 负责分包、租借用设备技术审核;

(9)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校核工作,编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评价报告;

(10) 负责解决日常检测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10) 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事项。

1.4.3 质量负责人

任职条件:应由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公司检测业务,可以直接与负责公司质量方针和资源决策的最高管理者及技术负责人联系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的人员担任,并有任命文件。

职责:

(1)全面主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3)负责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具体组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

(5)负责新开展项目的评审,各项计量认证/认可的准备工作;

(6)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

(7)负责指导和组织质量监督活动的开展;

(8)负责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质量保证的监督;

(9)负责组织对分包方能力的评审;

(10)负责客户抱怨的处理;

(11)负责质量活动中允许例外偏离的批准;

(12)负责检测报告质量、测量设备管理状况和样品管理状况的监督;

(13)负责质量事故的检测调查、编写事故检测报告;

(14)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事项。

1.5 部门负责人任职条件与职责

1.5.1 任职条件

各部门负责人由精通本专业业务和检测技术,熟悉业务管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人员担任。

1.5.2 职责

(1)在总经理领导下,组织本部门人员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秩序,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遇到较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3)根据公司的工作计划安排,落实本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并负责督促检查,及时向领导通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4)校核本部门检测人员的各类检测数据、报表和检测报告,确保各类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质量;

(5)组织全部门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全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负责考核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1.6 与检测工作有关的其他岗位任职条件与职责

1.6.1 质量监督员

公司要有适当比例的质量监督员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督。

(1) 质量监督员必须经过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检测方法、程序和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了解检测目的、有能力判断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的人员担任;

(2)监督公司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并作记录;

(3)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

(4)检查方法、规程和规范的有效性和使用的正确性,监督环境条件及测量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5)对公司检测质量进行连续的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不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时,有权暂停检测工作;

(6)排除干扰,不受任何压力影响,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1.6.2 内审员

(1)内审员必须由经过专门机构培训、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并经总经理聘任的人员担任;

(2)服从质量负责人的安排,参加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核。在内审组长领导下参加内审,编制内审报告;

(3)负责内审结果中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和验证;

(4)内审员必须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保证审核的客观、公正。

1.6.3 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标准检测方法及有关法规,考核

合格持证上岗;

(2)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严格按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检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并参与编写检测报告,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熟悉所使用测量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负责保管和日常维护,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4)做好本部门内务整理工作;

(5)承担开展新项目的准备工作;

(6)负责其他检测人员检测原始记录的校对工作;

(7)当检测测量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或被测对象不符合检测技术标准要求时,检测人员有权暂停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9)积极参加有关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6.4 检测报告编写人员

(1)熟悉有关消防检测方法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法规,熟练掌握综合评价技术;

(2)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按要求编写各类检测报告;

(3)按时完成编写任务,确保公司检测报告内容正确、信息充足、版面美观;

(4)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6.5 设备管理员

(1)具有一定的测量设备管理专业知识;

(2)负责公司有关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组织检查测量设备使用、运行检查、保养和维修情况;

(3)熟悉和掌握测量设备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情况,负责测量设备档案动态管理;

(4)根据测量设备检定/自校计划组织实施设备检定工作,确保测量设备性能完好;

(5)负责测量设备状态标识管理;

(6)负责新购仪器的调研、选型、订购、验收、调试工作,保证新购测量设备的质量;

(7)对需要维修、报废的测量设备,列出清单,阐明理由,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凡需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实物帐目与财务帐目一致。

1.6.6 文件档案管理员

(1)熟悉档案管理业务和库存的档案卷宗,负责资料、数据、报表、业务文件的收发、登记、保管等工作。

(2)负责受控文件的登记、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受控文件档案管理及借阅工作;

(4)跟踪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有关标准,保证技术文件的现行有效;

(5)负责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归档保存;

(6)负责人员技术业绩档案、分包实验室、供应商记录及内审、管理评审等各项质量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工作;

(7)严守档案机密,保护顾客的信息和所有权;

(8)妥善保管档案,防止霉变和虫蛀。

(9)加强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检测技术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1.6.7 印章管理人员

(1)负责管理公司行政章、检测报告专用章、“CMA”章;

(2)“作废”、“留存”、“文件发放”、“受控”章由文件档案管理员管理,根据文件档案管理员职责范围行使用章;

(3)“检测人员专用章”由各检测人员使用,不得借给其他任何人员,专用章使用范围仅限于数据的更改,资料的领用、记录的登记;不得用于任何直接与经济有关的活动。

(4)通过计量认证获得“CMA”印章后,该印章的使用必须在审核人员对报告审核结束且无异议后加盖;印章使用时印章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同时对检测报告用章使用项目进行评价,确认检测报告中的检测项目是计量认证考核通过的项目。

1.6.8 检测报告审核人员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对检测报告进行独立的审核;

(2) 对检测报告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有权要求报告编制人进行改正;

(3) 在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上签字,具体审核内容见手册19章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1.6.9 检测报告批准人员(授权签字人)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对检测报告进行批准;

(2) 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报告有权告之报告编制人和审核人,使其更正;

(3) 独立地进行判断,不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4) 在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中指定的位置签名,具体审核内容见手册19章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1.6.10 检测报告解释人员

一旦客户有要求,对检测报告涉及的执行标准、结论等做出正确、合理解释与说明。

1.6.11 业务受理员

(1) 按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开展检测业务受理工作;

(2) 对所受理检测业务开展合同评审工作;

(3) 及时受理客户的建议与投诉,服务客户。

1.7 各部门职责

1.7.1 综合部

(1)负责公司各种会议的组织工作,担任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催办检查;

(2)负责公司内外文件、资料管理;负责人事和劳资工作;负责人员培训、考核技术档案管理;

(3)负责各项质量活动记录的归档保存;

(4)负责消耗材料等验收、入库、发放及保管等工作;

(5)负责检测报告的盖章、发放及资料的归档保存;

(6)负责文书档案、文件管理和保密工作;

(7)负责公司印章、介绍信的管理工作;

(8)负责财务管理,税务、社会保险的办理工作;

(9)负责测量设备、消耗材料等供应商的选择和质量保证;

(10)负责测量设备购置、验收、建帐、建档、停用、报废等管理;

(11)负责测量设备量值溯源工作,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12)负责检测环境和设施保障,以及实验室内务管理;

(13)负责公司内务管理、对外接待工作;

(14)负责安全、消防、保卫、绿化等综合管理工作;

(1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7.2 检测部

(1)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按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负责本部门技术业务和质量管理工作;

(3)安排本部门检测工作,承担委托检测业务;

(4)负责检测现场的保护;

(5)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6)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标识、维修等环节的管理;协助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工作;

(7)负责现场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提出事故处理方法建议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8)对检测过程中的偏离提出纠正意见,审核质量职责范围内允许例外偏离申请;

(9)负责技术校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10)负责检测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8 资源保证

1.8.1 人力资源

(1)人员概况及岗位分工见附件1《人员一览表》

(2)授权签字人情况识别见附件2《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1.8.2 物质资源

(1)公司场地、实验室

(2)所有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

1.8.3 技术资源

(1)检测能力和范围见附件3《检测项目一览表》;

(2)公司拥有附件3中所列各检测项目的方法及相应的标准;

(3)公司已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目录见附件4。

(4)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的有关情况见附件5《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名录》。

1.9 公正性措施

公司做出了公正性声明,以保证公司所有工作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财

务和其它会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压力。

1.10 权力委派

为保证检测业务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公司对负有重要质量职责的人员实行权力委派。以下人员不在岗位时,由其代理人履行其职责。任何形式的权力委派均应由委派人做出书面委派记录。

(1)总经理不在岗时, 由技术负责人代行其职责;

(2)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由检测部负责人代理其技术管理工作;

(3)质量负责人不在岗时,由综合部负责人代理其质量管理工作;

1.11 质量保证

公司的组织形式应做到任何时候都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出具检测报告,并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1.11.1 总经理签署公正性声明。

1.11.2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确保检测过程受控。

1.11.3开展质量监督、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监督活动。

1.11.4质量管理、技术工作、后勤服务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确保公司组织结构适应于质量管理。

1.12 质量监督

1.12.1应配设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各项检测任务的目的、懂得如何

评审检测结果的人员为质量监督员。

1.12.2质量监督员以书面形式聘任,在公司范围内公开任命。

1.12.3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适时地、独立地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1.12.4对形成检测报告的全过程实施连续的监督活动,并做好记录,监督中发现问题时,质量监督员有权停止检测工作并提出纠正措施,必要时,上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1.12.5质量监督活动按《质量监督工作管理程序》进行。

1.13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

1.13.1对来自于检测业务的所有信息(包括样品、技术资料、检测结果等)采取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检测报告的发送由专人管理,杜绝检测人员利用客户的技术和商业信息从事牟利活动。

1.13.2建立《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保证保密和保护所有权措施得以实施。

1.14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1.14.1为保持和验证公司的能力持续性,公司积极参加外部评审机构、兄弟机构发起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1.14.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策划和实施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在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加以纠正。

1.14.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按《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程序》进行。

1.15 实验室授权签字人

授权签字人是指经过评审机构授权或批准,对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签字并负有责任的人员。授权签字人通常由公司提出候选人名单,经过评审机构考核并在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批准时一并予以批准。

1.16 授权签字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授权签字人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检测报告的完整性、项目齐全性、检测依据和结论的正确性。授权签字人有权拒绝签署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并责成有关人员改正。

(2)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

授权签字人由具有从事消防产品、消防设施检测或建筑防火审核或检查施工的工作五年以上并通过准则培训的人员担任。

(3)熟悉相应的检测管理程序和记录、报告审查程序;

(4)掌握有关检测项目的限制范围;

(5)掌握有关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

(6)具有对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的能力;

(7)熟悉评审准则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8)授权签字人识别(见手册附件2: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支持性文件

JX-CX-01-2012 委托人专有权保护和保密控制程序

JX-CX-28-2012 质量监督工作控制程序

JX-CX-29-2012 能力验证及比对工作控制程序

第02章:管理体系

2.1 总则

管理体系是包括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含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因此,管理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建立与承担的检测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2.2 职责

2.2.1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奖惩措施,负责主持管理评审。

2.2.2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组织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或修改,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并保证其现行有效性。

2.2.3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2.2.4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2.2.5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校核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工作。

2.2.6各部门成员根据质量职责按程序规定实施相应的活动。

2.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公正性声明

详见“手册第0.3章公正性声明和第0.6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4 质量承诺

2.4.1公司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公司质量方针、程序,通过认真工作达到质量目标。

2.4.2公司将由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员,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和规定的标准方法、规范进行检测,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服务。

2.4.3公司独立开展检测工作,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商业、财务和其他内、外不正当压力的影响,不参加任何影响自身公正地位的活动。

2.4.4公司保护客户的机密和专有权,坚持与客户合作的原则,竭力为客户提供除检测和咨询服务。

2.4.5公司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遵守道德规范,努力实

现质量目标及质量承诺。

2.5 管理体系过程

公司确定以下影响公司质量的过程: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9个要素的管理体系。

2.6 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2.6.1公司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承担的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设置机构、分配各项质量职责、配置各类资源、设计检测工作流程、策划质量活动、并建立管理体系。

2.6.2管理体系以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确定。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

(1)质量手册:阐述质量方针、目标,并描述公司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2)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描述为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各项质量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或方法);

(3)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开展检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程序文件的细化。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包括检测原始记录和质量活动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2.6.3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管理体系文件是重要的受控文件。档案管理员应做好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并作记录。当体系文件改版后,档案管理员应及时回收所有改版前发放的受控文件,以保证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2.6.4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持服务和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检测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公司工作的主干线;支持服务工作是为技术工作服务的,为技术工作做好资源准备,起后勤和保障作用;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管理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起着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作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公司管理体系对检测报告全过程按检测过程控制、人员、测量设备、设施和环境、方法、分包、抱怨处理等环节加以控制。

(2)质量职能分配表见附件6。

2.7 管理体系的运行

公司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改进、螺旋式上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7.1结合实际,按照要求制定和实施公司质量活动的目标、程序和有关细则;

2.7.2对质量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地控制;

2.7.3配置相应的设备与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

2.7.4配备足够和能够胜任检测技术的岗位工作人员,并适时进行培训;

2.7.5建立公司的改进机制,有效地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并积极组织或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测试活动。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第03章:文件控制

3.1 概述

为确保公司质量工作活动中始终保持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对最新文件及版本及

时批准、发布、发放,对正在使用中的有效版本进行及时更改,并对作废或失效文件或版本及时收回、存档、标识、销毁等处理。同时,确保质量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记录、资料或信息等达到文件化,并实施有效的管理。除质量手册等质量文件需受控管理外,与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控制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法规、标准、其他规范性的技术文件、检测方法以及图纸、非标准方法、工作程序、指导书和手册、记录表格,包括电子文件等资料,均需受到有效地控制。

3.2 职责

3.2.1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的批准和发布;

3.2.2公司质量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管理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负责与管理体系管理要求相关的计划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

3.2.3技术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技术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及所引用的记录的批准;技术负责人负责与管理体系技术要求相关的计划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所引用的原始检测记录、质量记录的组织编制审批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公司的技术文件的批准;

3.3 文件控制范围

3.3.1外部文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业务管理规范、国际/国家/地区性的标准(规程)、方法、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信息、资料、手册。

3.3.2内部文件: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公司质量评审记录及资料、自行开发的检测方法/非标方法/软件和发文、向上级请示、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

3.4 文件控制方式

3.4.1受控。对后续的更改,发放,回收,作废保留,销毁由综合部进行控制。

3.4.2非受控。对后续的更改,发放,回收,作废保留,销毁不予控制。

3.5 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

3.5.1公司内部文件由相关的责任人负责编制,编写的文件发布之前需经审批,以确保文件规定与实际情况、预期的要求的适宜性、符合性。文件的审批方式以手签方式进行。

3.5.2上级文件经总经理审阅确定其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并批转综合部办理,其他外来文件由使用部门对文件的适宜性进行确认。

3.6 文件的标识、发放

3.6.1外部文件:经总经理签批或使用部门确认后,加盖“受控”章列入体系受控文件发放;

3.6.2内部文件:公司所编书面文件以审批人的签字和/或公司印章表明其有效状态;公司编写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加盖“受控文件”章表明其受控状态。

3.6.3受控文件应标识发放,综合部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并作好发放记录,以便文件更改或作废后的更换或回收。文件发放范围由文件编制人和综合部共同确定,文件发放应确保相关执行部门、岗位有及时获得有效文件。

3.6.4受控文件须定期审核。质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每一年审核一次,技术文件由技术负责人每一半年组织审核一次或在有新要求代替时。

3.7 文件修订

3.7.1通过对公司现有文件的适宜性进行评审,至少在下列情况下须进行修改: a.上级规定、公司或部门职责发生变化;

b.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

c.文件规定条款有相互矛盾;

d.提出合理的修改要求;

e.体系标准发生更新时;

f.其他适用修改的情况。

3.7.2文件修改应重新审批,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人员或指定人员进行,但指定人员应获得与文件审批有关的背景材料。必要时文件更改的内容应在文件或相应附件上加以标识。

3.7.3文件允许授权手写修改,修改应清楚标识,如为实质内容修改,修改的文件应尽快正式发布。

3.7.4文件修改经审批后应及时发放到相关范围,作废的文件应由发放部门及时收回、销毁,并做好发放、回收记录。需保留的作废文件加盖“作废保留”章,以防误用。具体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3.8 记录格式的控制

公司所涉及的记录格式,管理体系方面的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审批,技术方面的记录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使用。

3.8.1各岗位根据需要,由相应检测项目负责人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原始记录(包括取制样记录、检测记录)的表格编制及日常管理。

3.8.2 公司兼职管理员(包括设备管理员、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记

录表格的编制和管理。各岗位的兼职管理员负责各岗位的相关记录的日常管理。

3.8.3 综合部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纠正措施跟踪审核、培训等记录的格式收集及归档保存。

3.8.4所有记录格式的更改涉及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之后方可变更,技术方面的记录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之后方可变更。

支持性文件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JX-CX-12-2012 记录控制程序

第04章:检测工作的分包

4.1 概述

对分包机构的管理及加强测试分包工作的控制,以保证分包机构具有符合要求的工作能力。(本机构目前没有分包行为,但应体系要求,特制定本章节)

4.2 职责

4.2.1总经理负责合格分包方的审批及分包工作的批准;

4.2.2技术负责人负责分包工作的确认及分包方能力的评价。

4.2.3综合部负责分包协议的签订和分包档案管理。

4.3 分包的控制

4.3.1分包的提出,应充分考虑到各方检测机构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测量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4.3.2推荐具备能力的分包方并加强对分包机构的后续管理。

4.3.3进行分包前,须报技术负责人确认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4.3.4公司应将分包意图书面通知客户。

4.3.5分包方应具有胜任分包工作的能力。在分包之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分包方的能力进行评价,具备相应能力的分包方,经总经理批准后形成合格分包方名录,必要时由总经理与其签定分包协议,一旦发现不符合工作质量要求,应中止该分包机构承担的工作对其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终止分包项目。对分包方的评价方式和程度应与其能力相适应。

4.3.6公司所承接的检测工作中,某些项目因人员和设备等条件所限制,特别是由于有关技术规范等的要求,需分包给其检测机构时,要求该分包机构管理体系应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资质评审。

4.3.7对分包方的考核应根据《分包控制程序》进行。

4.4 分包责任

4.4.1分包协议应明确规定分包机构与本公司的责任关系。

4.4.2检测任务分包时应书面得到检测委托方的同意。公司对分包方的工作质量负责。若客户或管理机构指定分包机构,则公司不负责对分包机构的检测结果做出评价。

4.4.3分包机构向公司提供的分包项目的结果,公司应对其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确信无误后予以确认引用或参考使用,但审核不意味着减轻分包机构应承担的质量责任。

4.5 记录

综合部负责保存分包协议书、分包机构能力考核记录及分包机构一览表。

支持性文件

JX-CX-04-2008分包控制程序

JX-CX-12-2008记录控制程序

第05章:采购服务和供应

5.1 总则

为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应对检测工作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5.2 职责

5.2.1检测部提出本部门对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的需求申请及其使用的评价和反馈。

5.2.2综合部负责测量设备、消耗材料等供应商和外部支持服务单位的选择和质量保证,并负责建立和保存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档案。

5.2.3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质量保证的监督。

5.3 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要求

5.3.1在购置测量设备、消耗性材料以及寻求印刷、运输、测量设备检定、设施施工及维修,租借设备等外部支持服务时,应首先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出口许可证、ISO9000认证等,有第三方质量认证或质量保证的支持服务或供应商,以确保检测质量。

5.3.2当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商无独立质量保证时,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1)各供给方同类材料、测量设备的性能比较;

(2)各供方的质量保证、服务能力;

(3)性价比;

(4)其它用户使用的信息反馈。

评估由综合部负责组织,技术负责人、检测部有关人员参加。评估的意见应形成文件。

5.3.3只要有可能,对所购置的测量设备和消耗材料、设施施工和维修质量在投入使用前按相应公司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校准或检定。

5.3.4综合部应保存为检测提供所需的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所有供应商的记录档案。

支持性文件

JX-CX-09-2012 供方评价与选择控制程序

JX-CX-22-2012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第06章:合同的评审

6.1 概述

公司应对客户的每一项检测要求或公司的检测合同都进行有效评审,确证公司具备满足客户要求的能力和资源。

6.2 职责

6.2.1综合部负责检测委托的受理,并负责指导检测委托合同的填写;

6.2.2综合部负责常规性委托检测任务的安排,特殊检测委托合同需要技术负责人和总经理的审批后方可受理;

6.2.3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特殊检测委托合同进行审核;

6.2.4总经理负责对特殊检测委托合同的批准;

6.2.5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新的、复杂的或大规模的要求、投标书和合同的审核;

6.3 合同的评审

6.3.1合同的评审应以实际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在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适当地进行,并考虑到财务、法律、和时间等方面变化的影响。

6.3.2直接向公司申请检测的,其检测要求或合同可以是与客户之间的书面或口头协议,但应适当文件化,并得到确认,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6.3.3依据公司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包括人员技能、测量设备装备水平、检测方法的选择、公司现有工作量等情况进行评审,以便:

a.明确并理解客户检测要求或服务要求;

b.审核要求与有关法律及公司的方针有无矛盾;

c.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或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方法;

d.解决合同中与客户理解之间的差异。

6.3.4合同的偏离及修改

6.3.4.1若检测中出现对合同的偏离,应由综合部及时通知客户,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技术问题进行解释,最终和客户达成一致。

6.3.4.2合同如需要修改应经技术负责人同意报总经理批准,并应重新进行评审。

6.3.4.3合同修改后,重新进行评审后,应将确认的修改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受影响的人员,包括公司人员和客户等,以便使有关岗位,及时按新的要求开展工作。

6.4 业务受理过程的评审

6.4.1业务受理员负责检测业务的受理、登记,负责指导客户填写委托合同,明确检测报告的发放形式、明确检测的项目类型和涉及到的标准技术规范,最后对整个委托合同填写内容进行检查,无疑义后将委托合同传递给检测部。

6.4.2检测部人员在接收检测任务前应对所获取资料及信息进一步评审,以进一步确定样品的有效性及检测要求。

6.4.3若有不一致或不满足应马上和客户联系,应妥善解决要求和实际之间的差异。

6.4.4业务受理人员检查委托内容无误后应进行签字确认。

6.4.5对合同评审和执行过程中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

6.5 依据与记录

6.5.1合同的评审应以公认的标准(国际、国内客户等)为依据;

6.5.2 对合同评审过程审核/批准/更改/和客户沟通等等的记录,都应进行妥善的保管,以利于可追溯性要求。

支持性文件

JX-CX-07-2012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

第07章:申诉和投诉

7.1 总则

认真受理来自各方面的申诉和投诉,并对在处理中所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7.2 职责

7.2.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各方面的申诉和投诉的受理,组织调查检测、复测(必要时)、纠正措施的落实以及向客户反馈信息。

7.2.2检测部负责配合有关抱怨涉及的所有工作。

7.3 抱怨的受理与处理

7.3.1公司接受来自所有各方面就质量方针、检测质量、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申诉和投诉。

7.3.2处理申诉和投诉过程包括:受理、调查检测、复测(必要时),答复及采取纠正措施。

7.3.3在申诉和投诉处理中,若发现对公司是否符合质量方针或程序、或者是否符合体系文件要求、或者对检测质量有重大疑问时,质量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对申诉和投诉涉及的范围和职责进行附加审核。

7.3.4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其处理意见应记录并由综合部归档保存。

支持性文件

JX-CX-07-2012 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

JX-CX-08-2012 客户抱怨处理控制程序

JX-CX-13-201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第08章: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8.1 概述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措施,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8.2 范围

适用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8.3 职责描述

8.3.1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并负责领导、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8.3.2质量监督员对出现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8.3.3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8.4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审核结果、数据检测、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4.1 纠正措施

8.4.1.1公司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考虑与所发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8.4.1.2纠正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a)评审不合格,包括对顾客的意见和投诉加以关注;

b)通过调查检测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需求;

d)确定并实施、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

e)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8.4.1.3通过纠正措施的制订和实施以确保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促进持续改进。

8.4.2预防措施

8.4.2.1公司对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中存在的潜在不合格进行检测,识别所需的预防措施,制订和实施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制订的预防措施应考虑与发现的问题影响程度相适应。

8.4.2.2预防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

a)识别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的措施要求;

c)跟踪、验证并记录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8.4.2.3通过预防措施的制订并实施,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1-201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JX-CX-25-2012 改进控制程序

第09章:记录

9.1 总则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格式应尽量表格化,不得随意用空白纸记录。应建立适合公司实际情况并符合现行规章的记录制度。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9.2 职责

9.2.1各负有相应质量职责的人员负责相应质量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记录工作,并为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9.2.2综合部负责各类质量活动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存档和保管。

9.2.3质量负责人负责选用、设计各类记录格式,技术负责人负责各类记录格式的批准。

9.3 记录分类

9.3.1质量记录

包括:机构设置、人员任命、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监督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检测分包单位能力记录;抱怨处理记录等。

9.3.2检测记录

包括:委托合同、检测计划、样品管理记录、测试记录等检测过程记录;仪器使用、维护记录;检测用消耗材料采购及验收记录;新项目评审记录;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检测报告等。

9.3.3量值溯源记录

包括:测量设备档案;仪器检定证书和自校记录;期间核查记录;标准物质申购、证书及使用记录等。

9.4 检测原始记录

9.4.1每项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算出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使检测工作在最接近原来条件的情况下重复进行。

9.4.2参与抽样、样品准备以及测试检测、核对的人员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9.4.3应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填写检测原始记录,不得事后补填或抄填。

9.5 记录更改

记录的更改应在原有记录上杠改进行,不得覆盖原有记录的可见程度,并由更改的实施者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应注明更改原因。

9.6 记录的保存

9.6.1所有记录应以存档的方式妥善保存。

9.6.2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火、防潮、防尘、防盗等),保证记录档案在保存期限内安全完好。

9.6.3对记录档案的调阅实行权限管理,以防止泄密。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档案由综合部提出处理意见,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9.6.4电子方式存储的记录,应存放于防磁橱内,备份件不少于两份。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详见《计算机管理程序》。

9.6.5电子储存记录的更改,应有书面的文字说明记录,详见《计算机管理控制程序》。

9.6.6各类记录保存期限

(1)永久保存:管理体系文件;机构设置、人员任命文件;机构法律地位及建制文件;分包实验室档案;测量设备档案;人员技术业绩档案;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

(2)保存期为5年: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开展新项目评审记录。

(3)保存期为3年:技术校核记录;纠正偏离和允偏记录;客户抱怨记录;其它质量活动记录。

支持性文件

JX-CX-01-2012 委托人专有权保护和保密控制程序

JX-CX-02-2012 文件控制程序

JX-CX-12-2012 记录控制程序

JX-CX-30-2012 检测报告控制程序

第10章:内部审核

10.1 概述

公司应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程序,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证实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要求。

10.2 职责描述

10.2.1质量负责人和内审组长分别负责制定内部审核的年度计划和每次内部审核的实施计划,内审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和跟踪审核活动。

10.2.2内审组成员编制内审检查表。

10.2.3总经理负责内部审核计划的审批。

10.3 内部审核的控制

10.3.1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层的要求制定内部审核年度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审核公司管理体系所有过程及活动,内审周期为一年,一年内至少进行全要素审核一次。当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质量负责人可临时决定增加内审。

10.3.2内审组长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制定每次内部审核的实施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详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0.3.3内审组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资格的人员组成,内审员应独立于与之有关的被审核岗位或部门。

10.3.4如果内部审核结果引起对运行的有效性或公司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详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如果经调查显示公司的结果可能已经受到影响,应由质量负责人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客户。

10.3.5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内部审核后的跟踪审核活动,核实并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10.3.6应详细记录内部审核的计划、方案、活动范围、审核结果和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等并归档保存。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3-201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第11章:管理评审

11.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包括检测活动在内的所有服务持续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评审不仅考虑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还要求考虑需求和环境的最新变化,以确保其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或改进。

11.2 职责描述

11.2.1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管理评审的计划,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并报总经理审批。

11.2.2质量负责人协助总经理开展管理评审并组织实施。

11.2.3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的实施。

11.2.4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的归档保管。

11.3 管理评审的控制

11.3.1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负责制定管理评审的计划,确定评审的时间、形式、内容、参加人员、管理评审的重点和需要输入的材料等,报总经理审批。评审周期一般12个月一次。

11.3.2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的实施。

11.3.3评审结果应列入公司的来年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由相关责任人在商定的时间内实施,由质量负责人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核,详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1.3.4根据评审结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发放至相关部门、人员。

11.3.5有关管理评审的记录,由文件档案管理员归档保管。

支持性文件

JX-CX-10-201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JX-CX-11-201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JX-CX-14-201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

第12章:人员

12.1 概述

公司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受过与其所承担的工作相当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并具备一定的资格。

12.2 职责描述

12.2.1总经理负责培训计划的批准;

12.2.2综合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2.2.3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2.2.4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人员的岗位考核和体系管理工作的实施监督;

12.2.5文件档案管理员负责培训考核记录的归档保管。

12.3 管理要求

12.3.1人员概况,见附录 《人员一览表》。

12.3.2公司根据工作职能需要,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公司相关岗位至少达到以下要求:

12.3.2.1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 a.掌握有关管理要求,熟知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要求;

b.熟悉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和/或检测业务;

c.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d.法人、最高管理者(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或确认。

e.公司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准则培训考核合格。

12.3.2.2检测人员:

a.明确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与本岗位相关的体系文件;

b. 所学专业技术知识或技能与从事的检测工作相适应,持有公司上岗证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有关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测和结果处理,检测和解决检测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c.熟悉相关领域内测量设备的性能、状况、操作维护方法和安全规程,能对设备故障按有关规定处理。

d.具备一般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和安全处理知识。

e.相关法律、法规或上级业务管理规定应具备上岗资格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12.3.2.3监督人员:

a.熟悉监督范围有关工作的方法、程序;

b.掌握相关工作结果评价标准和判断方法;

c.掌握监督结果的处置方法和程序。

12.3.2.4报告的评价和说明人员:

a.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具备资格并经批准;

b.熟悉相关检测标准,具有较全面的相关检测知识;

c. 具有相关检测事故的预防、处理知识;

d. 具备相关法律法规通用要求方面的知识和检测专业知识。

12.3.3公司对涉及检测的管理、技术和关键支持人员的现行工作描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有关检测和管理的责任;

b.安排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的责任;

c.检测报告评价和说明的责任;

d.方法改进和新方法开发、验证的责任;

e.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经历及培训计划;

f.资格证明和特殊岗位持证要求。

12.4 人员配备

12.4.1为保证公司岗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符合专业规范和客户的要求,公司根据岗位要求条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并确保有关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之前得到相应的培训,以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资格。

12.4.2质量负责人适时地组织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考核,由检测部配合实施。应涉及以下内容

(1)新上岗人员或由于标准更新、方法改变、新扩项目引起的上岗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抽样及测试原理和方法,测量设备操作技能,盲样测试、

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标准,数据处理及检测报告编制等。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种方式,考核结果由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考核合格者发放上岗证。

(2)现上岗人员的定期考核。考核方法和内容同(1)。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取消上岗证,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颁发上岗证。

12.4.3对关键岗位(如:内审、结果评价说明、报告签发、操作特定设备、特殊检测工作)人员,在其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实际技能的基础上,管理人员经质量负责人考核合格,技术人员经技术负责人考核合格后,由总经理授权上岗。公司支持有关人员按要求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12.4.4使用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由质量负责人对其工作安排合适的监督。

12.4.5公司不使用临时人员。

12.4.6根据公司现有和预期的任务,由综合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公司

人员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12.4.7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工作的监督,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公司技术工作的监督,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公司体系管理工作的监督。

12.4.8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各岗位的日常工作和技术活动的监督。

12.4.9综合部负责公司技术人员的有关授权、能力、教育、专业资格证明、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记录,并建立人员业绩档案。

12.4.10培训考核记录由文件档案管理员归档保管。

12.4.11公司的授权签字人

12.4.11.1公司规定具有一定技术资格,相关技术工作达到五年以上,并且通过评审机构认可的人,可以推荐授权签字人。

12.4.11.2授权签字人有权签发其所授权领域的检测报告。

支持性文件

JX-CX-15-2012 人员培训、考核和档案管理控制程序

第13章:设施与环境条件

13.1 总则

具备必要的设施和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地监控是保证检测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 13.2 职责

13.2.1技术负责人确定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13.2.2根据检测工作需要,对所检测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监控,并保证各个检测过程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13.2.3质量监督员负责环境条件的日常监督,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技术负责人。

13.3 设施与环境要求

13.3.1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如天气状况,环境条件突变,即:下雨、雪、降水等天气出现时,必须终止检测。并建立环境保护程序,确保检测过程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3.4 监控与维持

13.4.1检测人员应严格在标准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在原始记录中记载。

13.4.2质量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如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设施设备不

符合要求,应提出明确的意见,必要时可责成检测人员终止检测,并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做分析和判断处理。

13.5 检测工作安全

13.5.1为保障检测工作过程中人身和测量设备安全,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同时各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安全作业。

13.5.2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应遵循事故处理程序中的规定进行处理。

支持性文件

JX-CX-16-2012 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JX-CX-17-2012 检测过程异常情况及事故处理控制程序

JX-CX-20-2012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第14章:检测方法及方法验证

14.1 总则

检测方法是实施检测的技术依据。公司采用文件化的、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校核、自动化设备采集检测数据以及技术工作中所使用的消耗材料质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控制。

14.2 职责

14.2.1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进行确认。

14.2.2检测部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14.2.3档案管理员负责检测方法标准有效性跟踪和收集,以及标准、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的受控管理,并建立目录。

14.2.4检测部负责检测的实施。

14.2.5综合部负责检测用消耗材料的供应及质量保证。

14.3 检测方法的选择

受理客户的检测委托时,应确定检测依据的方法,检测方法的选择依次为:

(1)国家、行业或地方等强制性标准;

(2)国家、行业或地方、国际等推荐性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但该方法应通过计量认证评审确认;

(3)企业标准;

(4)没有国家、行业、地方、国际、企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尽可能选择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权威杂志公布的方法。 14.4 方法的制定

14.4.1使用非标准方法的规定

当需采用14.3(4)条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应形成有效文件,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使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14.4.2作业指导书

14.4.2.1当缺少作业指导书会给检测工作带来危害时,必需制定相应的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包括:

(1)测量设备操作、维护及运行检查规程;

(2)自校测量设备的自校方法;

(3)在用的非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抽样制样方法。

14.4.2.2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标准、规程、作业指导书、手册等文件应现行有效并受控,便于检测人员使用。

14.4.2.3在进行检测之前制定程序或指导书,加以控制,其程序一般具备以下内容:

a.适当的标识;

b.范围;

c.待检测样品类型的描述;

d.待检测的参数或量值以及范围;

e.器具和设备,包括技术操作要求;

f.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g.所需的环境条件;

h.程序描述,包括

——开始工作前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需要时,可在每次使用前校准并调校设备;

——记录观察情况和结果的方法;

——需遵守的安全措施;

i.予以接受/拒绝的判断标准和/或要求;

j.需记录的数据和检测及表示的方法;

k.不确定度评价的程序。

14.5 方法确认

14.5.1公司对非标准方法、公司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应进行确认,以确保这些方法适合于预期用途。

14.5.2确认的范围要满足给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公司对确认所获得的结果、所用的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于预期用途的声明等应记录。

14.5.3方法确认包括取样、外置和传送程序、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实验室间的比对、影响结果因素的系统评价、不确定度评价等。

14.5.4如果对已确认的非标准方法进行了某些更改,应将这些更改的影响文件化,适当时应重新进行确认。

14.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14.6.1公司建立并实施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对测试工作尽量尝试确定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并做出合理评估,确保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对不确定度的错觉,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建立在方法操作知识和测量范围的基础上,并利用诸如过去的经验和确认数据。

14.6.2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精确程序包含测试方法要求、客户要求、确定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限量范围较窄、测试方法和报告要求等要素。

14.6.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时,采用检测的方法,应考虑所参考的标准及标准物质、所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测试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操作者自身、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等。对公认测试方法,遵守规定的给定值。


相关内容

  • 山东关于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临时资质申报及审批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临时资质申报及审批工作的通知 各支队.各社会单位: 根据<山东省消防条例>.公安部<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消防局<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公消„2014‟122号)和总队<关于过渡期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转换有关问题的通知&g ...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目 录 批准 3 修订页 4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说明 5 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针和目标 6 管理要求 7 4.1概述7 4.2法律地位7 4.3组织机构7 4.4管理体系职责分配7 4.5关键岗位职责9 附录A 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框图 附录B 验室生物安全体系要素职责分配表 附录C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 ...

  • 干货|写字楼物业对其承接查验五个方面的知识攻略
  • 写字楼物业竣工后,物业管理企业在接管写字楼时,应对物业进行全面承接查验,以明确物业企业和开发商双方的维修责任,便于物业公司做好日后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维修工作,物业通为您提供承接查验标准.承接查验资料.承接查验程序.新写字楼物业的承接查验.旧写字楼物业的承接查验五个方面的知识攻略. 一.写字楼物业 ...

  • 智能化安装工艺
  • 智能化安装工艺 1施工准备 1.1熟悉和审查系统工程技术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技术条件,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的配合,明确专业间.系统间的配合关系.下述系统应: 1.1.1小区广播明确广播系统施工平面图上标出的喇叭或音箱的具体位置.管路走向.管径大小.分线箱要求,广播机房要求等. 1.1.2小区电 ...

  • 2016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准则内审员试题
  • 一. 单选题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 B ),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 A.编号系统 B.标识系统 C.识别系统 D.条码系统 2.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预先判据时,应采取( D)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 A.纠正措施 B.预防措施 C.必要措施 D.有 ...

  • 消防工程管理方案
  • 第三节 消防工程管理方案 消防工程一般属于甲方招标的专业分包,作为总承包要配合业主进行招标:技术部负责专业施工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工程质量部门对加指定分包进行进度质量管理:安全部门进行安全管理,还有进场的入场教育,安全技术交定等: 消防工程工作量大,楼层高.地下部分界面复杂,交叉作业面极多,作为总承 ...

  • 实验室手册
  • ******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7.6.3) 及ISO/IEC17025:1999编制 目 录 发 布 实 施 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 ...

  • 机房技术要求
  • 一.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成都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15楼数据机房现有MGE 80KVA UPS 电源系统两套,原有系统从-1F 配电室引入线缆至机房市电配电柜,经两只160A 输入开关(ABB )至UPS ,UPS 并机后输出至UPS 配电柜. 两台80KVA UPS 系统分别配置了12V/100AH电池 ...

  • 厂房设施维护保养程序
  • Section 章节: PI Ver. No.版本号: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anual Part 2 Page 页码: 1 of 7 质量和环境管理手册 第2部分 Building&Facility maintenance oper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