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教育社会心理价值探索

2000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 na l o f Na nj ing Co lleg e fo r Po pula tio n Pro g ramme M a nag ement

Jun. , 2000V o l. 16, N o.

2

人口研究

老年大学教育社会心理价值探索

刘 颂

(南京行政学院, 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对部分老年大学学员所做的社会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年大学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 它不仅向老年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社会支持, 促使老年社会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这正是老年教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

  [关键词]老年教育; 老年大学; 社会心理; 健康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 91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0) 02003104

Abstract :The inv estigation o f the old people 's socio psycho log y indicates tha t old ag e colleg es no t o nly pass o n the know ledg e and skill, but also prov ide the elderly with the chance, space and so cial suppor t of self dev elopm ent, which helps to inspires the healthy dev elopment of the o ld people 's socia l psycho log y in the positiv e w ay.

Key Words :Educa tion for the Ag ed; Old ag e College; Socio psycholog y; Healthy Ag eing   在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大会之后, 健康老龄化作为“旨在促进发展和尊老爱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理想的老化”被世界许多国家列入了21世纪老年发展计划。依笔者的理解, 健康老龄化所关注的并非仅仅老年, 而是一个关于人、关于人的发展、关于人与社会的整体性概念, 它强调老年仅仅是个体生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健康老龄化蕴含在发展之中。由于人是社会动物, 老年发展的可能性、持续性及其程度取决于家庭、社会机构及人际网络向老年个体提供的社会支持, 特别是来自社会机构的支持更为根本地决定着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比如老年大学对参加学习的老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近期面向老年大学学员做的一次社会心理调查, 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结论。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样本790人, 发放问卷790份, 有效回收率97. 8%。其中55~69岁的低龄老人占85. 5%,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0. 4%; 离退休时间10年以下的占65. 2%, 10~15年的占26. 1%, 15年以上的占8. 7%。调查发现, 老

[收稿日期]20000313

[作者简介]刘颂(1955) , 女, 陕西耀县人, 南京行政学院教授, 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

年大学学员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方面

有如下特点。

1. 社会生活情况

被调查的老年学员尽管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 但对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并不“因退而休”, 依然保持着政治热情, 保持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在家每天必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和道德探讨类节目的老年学员总数达100%, 且每一位老年人家里都订有一份或一份以上报刊。87. 9%的人对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有信心”, 支持改革开放, 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 在这个问题上, 还突出地表现出两点:第一, 他们能够比较冷静地认识当前我国在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所列举的“目前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前五位是:(1)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机构臃肿, 官僚主义; (2) 腐败, 不正之风; (3) 法制不健全, 社会管理水平低; (4) 教育落后, 国民素质差; (5) 环境污染。对于这些问题, 他们认为主要是与我国“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正处于改革过程中”有关, 没有情绪上的过

激, 也不因存在问题而丧失信心; 第二, 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状况。72. 4%的人认为1998年夏季广大军民在抗洪救灾中奋勇拼搏, 舍己救人, 舍小家护国家的英勇行为, 是“意料之中的事”, 对我国目前社会道德状况持基本肯定态度。在“道德滑坡论”或多或少为世人以为“是”的今天, 老年学员的这一评估确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2. 家庭生活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学员中, 有偶率为88. 5%。这一比例高于全国水平(据全国老年人口抽样调查, 市镇男性老年人的有偶率为86. 1%, 女性老年人的有偶率为52. 2%) 。这可能和所调查的老年学员年龄偏低有关, 但也足以说明, 所调查的老年家庭仍处于美国社会学家伊夫宁. M . 瓦尔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七个阶段, 即“回复到形成期”, 尚未进入到家庭解体阶段, 这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调查发现, 尽管56. 1%的老年人家庭模式仍为两代户或三代户, 与子辈及孙辈生活在一起, 但在心理上却不依赖于下一代, 其中87. 4%的人并不想儿女成天在自己身边, 希望老两口独自生活。这一方面固然有回避两代人矛盾的因素在里面, 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 独立意识比较强。“独立意识”的形成首先依赖于他们有比较稳定、比较丰厚的经济支持。调查显示, 老年夫妻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为62. 9%, 1000~1500元的为18. 8%, 82. 4%的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无需儿女贴补。但反过来, 57. 9%的老年人却要在经济上不同程度地资助儿女, 资助内容从基本生活、购置装修住房到孙子女的生活和教育, 其生活并不轻松。其次, “独立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他们自身“尚有力、尚灵活、基本上无需帮助就能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事务”的健康状况。调查中, 73. 5%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自评为健康或比较健康, 自诉患病率18. 4%。由此, 他们基本保持着较为完整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就自然减弱了对儿女在日常生活方面的体力性依赖, 才能够“不想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可见, 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独立乃至人格独立的前提。

3. 老年大学学习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学员中, 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五年及五年以上时间的人达40. 3%, 其中1993年以前入学的占14. 4%, 学习4~2年时间的占32. 1%, 可谓老年大学的老学员。其中参加一个专业学习的35. 8%, 两至三个专业的50. 2%, 更有14. 1%的人一口气学习四个专业乃至更多。调查显示, 这些老年学员不仅对老年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 甚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理依赖或依恋。96. 3%的人表示在完成目前的学习之后还要在老年大学继续从事其他专业的学习, 其中40. 4%的人甚至说“要在老年大学永远学习下去”。他们普遍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有得、有用、有益。具体说, 主要为四方面:第一, 老年大学扩大了老年人的人际交往, 帮助他们找到了朋友, 找到了友谊, 找到了情感的落点, 从而摆脱了孤独和无助。老年学员之间的这种情感有时是很难估量的, 如有8. 7%的老年人在问卷中表示, 自己心里有话最愿意说的人不是配偶, 也不是过去的朋友, 而是老年大学的同学, 可见其情感之深厚。第二, 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过去没有机会发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兴趣爱好, 如绘画、音乐, 实现了他们儿时的理想。第三, 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过去连想也没想到的潜在能力”, 并为老年人自身能力的施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场所, 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 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第四, 老年大学传授给老年人一些实际的生活本领, 使他们不仅能够更自如地应付和处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心脏感到不舒服时怎么办、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老年人日常保健要领、老年人适宜参加何种体育活动等等, 而且还能让他们有可能利用所学技能为家人服务, 从而使老年人从闲吃白活被认为是“多余的人”, 变为家庭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员。老年人在以知识赢得尊重的同时, 增强了家庭的幸福感, 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更好地认识问题, 我们进一步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早在19901992年, 我们曾经在南京市范围内做过一次有关老干部心理特点的比较全面的大型调查研究, 其中有些项目与本次调查相同。于是, 就采用匹配法, 从中选取了27份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自然情况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问卷, 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分析检验, 发现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通过老年大学学习, 更表现出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心理变化:

1. 自诉健康问题减少, 自觉健康率提高本次研究中高达73. 5%的老年学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了倾向积极的评价, 其中18. 9%的人非常肯定地说自己“健康”, 54. 6%的人认为自己“比较健康”。而在选出的与之相匹配的前次调查问卷中, 自评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比例只有41. 3%, 差异明显。从问卷上看, 本次调查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健

康性评价的老年人并非全然没病, 同样患有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但他们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患病老人身上常见的“才下眉头, 又上心头”似的忧思愁载昼惊夜恐, 反而倾向于少报告躯体症状, 自我主动淡化躯体不良反应。这说明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 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性情变得乐观、开朗、自信、坚强, 能够正视疾病, 正视老年,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 把握健康, 不燥不惧, 不卑不亢, 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平衡。

2. 老年意识淡化, 心理年龄下降对照研究中, 56. 7%的老年学员认为自己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要比同龄人年轻, 甚至年轻得多。这一比例在前次调研中只有39. 9%, 二者同样差异明显, 后者老年角色意识比较淡薄。在现代观念体系中, 一个人年轻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其生理年龄,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 即“在自己眼里自己目前的年龄状况”——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的社会功效在于“将社会意识中那些刻板的年龄观念展示给个体, 如小儿的天真、青年的朝气, 中年的成熟, 以及老年人的体弱多病、固执保守、丢三忘四、缺少情趣等等, 并让个体知道自己`应该怎样, 不能怎样’”; 而心理年龄恰恰立足于个体自身, 注重人的个性化生存, 强调“我能够怎样”。因此, 心理年龄于人至关重要。研究发现, 心理年龄较轻的老年学员自我评价较高, 情绪稳定, 有较高的生活热情, “会经常地考虑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同时对未来也抱有更多的期望。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心理年龄较高的老年人, 其心理和行为上更多地表现出消沉、自卑、退缩, “时常会有`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的凄凉感”。由此看来, 老年人能够以一种较为年轻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生活, 对于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3. 情绪状态积极, 自我确立感增强

本次调研中, 老年学员的情绪状态令人瞩目, 主要表现在孤独感、忧郁感、失落感、无价值感四个因子明显优于前次调查结果。前次调查中老年人所关心的事情除国家大事外, 则为儿女的工作、生活及孙辈的教育成长, 所抱怨较多的问题除社会不正之风外, 则为待遇、住房、医疗、出行以及联合家庭中的代际矛盾, 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多因此而生, 心理失衡多由此而起。这种状况貌似合理, 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人离退休后自我生活目标的茫然,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把自己“架”在别人身上过日子, 并不十分清楚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到底应该怎样过。因此, 来自外界的任何一点不顺眼、不如意都会引起他们

情绪的强烈波动, 心理上很难持有一份保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宁静和平衡。而在本次调查中, 老年学员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关心自我”, 95. 5%的老年学员表示自己目前最关心的是在老年大学的学习, 其中29. 7%的老年人现在比过去更看重“扩大交往, 调节生活”, 28. 4%的老年人更注重“满足个人的趣味爱好, 实现儿时的愿望”, 33. 1%的老年人追求的是“提高自我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 其注意力聚集在自身对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应该说他们比较好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 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生活目标。正因为如此, 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指向自我及社会的心理满意度比较高, 对自己目前老有所学、总体生活、居住地商业服务、发挥余热以及待遇的公平状况感受到满意的人数比, 分别是71. 4%、56. 5%、65. 1%、36. 2%和33. 3%, 其比例明显高于前次调查。

4. 生活态度积极, 自我肯定倾向明显

在“什么是老年”问题的回答上, 本次调查中36. 2%的老年学员选择了“老年意味着智慧, 因为时间已经教会了你一切”, 31. 8%的老年人认为“老年是人生旅途中第二个黄金时期”, 28. 5%的老年人表示“老年是赞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 享受人生的幸福岁月”, 23. 7%老年人认为“从本质上说, 老年是人的第二个童年”, 还有19. 7%和12. 8%的老年人说“老年能够将你从嫉妒、憎恨中解脱出来, 赐你宁静与自由”, “老年犹如化妆舞会结束, 不再需要面具了”; 只有13. 1%、12. 2%和3. 7%的老年学员说“老年是人生这一伟大作品中最难书写的一个篇章”, “老年是衰老、疾病、孤独、没钱和被社会遗忘的代名词”, “老年是一个能够让人生之舟沉没的漩涡”。不难看出, 老年学员的主导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持消极悲观情绪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绝大多数老年学员身为老年但不否认老年, 更不抵触、排斥老年, 相反的是乐观地接受老年, 甚至欣赏老年, 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说明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仅仅因为年龄的衰老而蒙上的心理阴影、或可以说是背上的心理重负”, 摆脱了老年人常有的无为感、无助感、无力感, 拥有了精神上的轻松和自由。这方面同样明显有别于前次调查。

上述调研表明, 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 老年大学学员具有十分明显的心理积极倾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调查来看, 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并非是老年人中的“幸运儿”, 他们遭遇的生活事件亦如

常人, 同样经历有丧偶、患病、子女工作变化(下岗) 、代际纠纷乃至子辈婚姻解体等生活事件的打击。即便如此, 在他们身上仍然发生了以上种种健康性改变, 追根溯源, 其中有一个共性诱因, 即老年大学学习。他们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时间最长的为六年, 最短的也有两年多, 其中不少人更是对老年大学形成了强烈的心理依赖, 视之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这就提醒我们, 老年大学非同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 它不单是向老年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向老年人提供了一种个体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即老年人自我发展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支撑点, 老年大学充当了老年人自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支持体系。这种支持既有阿特切利所说的客观支持, 即“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 同时也有主观支持, 即老年个体自身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也就是“老年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来自老年大学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力地补偿了老年人因退休而出现的“社会支持部分空缺”, 更使老年人在这种有支持的发展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自我, 发现

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内容, 甚至还有些老年人发现了连自己大半辈子都不知道的自我潜在的某种特殊能力。正因为如此, 老年学员才可能跳出过去那种陈旧的“面目模糊且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老年模式, 成为具有社会生存意义与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老年人的这种转变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一定是身心方面的健康性改变。所以, 老年学员的积极心理倾向与老年大学提供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而这也正是老年教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A tchley, RC. Social fo rce and aging. W adsw or th Publishing Company . 1985. 151.

Ca lifor nia :

[2](美) N. R. 霍曼, H. A. 基亚克. 社会老年学——多学科

展望[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3]田雪园等. 中国老年人口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

[4]袁方等. 老年学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5]刘颂. 通往健康长寿的路——老干部心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旧、非技术人员临时操作等。检人员登记簿。

责任关。建立一系列环(孕) 检服务工作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和处罚规定; 乡、村计划生育干部之间要签订抓好环(孕) 检服务责任书, 村镇计划生育干部与已婚育龄夫妇签订生育节育合同书; 对孕检器械保养和试纸购存及操作制定规范要求。

检查关。环(孕) 检服务开始前, 对准备外出打工和以往躲漏对象进行清点并首先进行检查。对未参检人员找准原因, 掌握去向, 及时补检, 确保一人不漏。应检人员参检时, 必须持有无涂改的结婚证、身份证、妇检证, 经审查并签名后, 方可检查。环(孕) 检室, 必须做到二人在场, 分别填写结果和签名。同时, 提供发放生育证和查治妇科病等服务。

监督关。环(孕) 检前, 公布应检人名单, 检查后, 公布到检人员、未检人名单; 在乡村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 接受群众监督; 上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将环(孕) 检工作纳入考评, 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调研、督查和抽查。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233500)

提高环(孕) 检质量小议

葛恩立

  开展环(孕) 检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技术服务, 是落实孕前型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环(孕) 检服务, 不仅要提高参检率, 而且更要保证其质量。

环(孕) 检质量之所以不高, 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主要是一些人为因素。概括起来, 具体形式有:已结扎者充数、遗漏、冒名顶替、假检、躲检、技术故障。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是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平时对应检对象摸排不准, 掌握不清, 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清理时, 不深入、不全面、不到位。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隐患。二是有的基层干部, 甚至计划生育干部、技术人员, 利用工作职权行利已利友之便, 徇私舞弊, 包庇他人, 隐瞒问题。三是由于人们头脑中旧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 因而对计划生育环(孕) 检有一定抵触情绪, 采取不合作态度。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可能已经怀孕。四是由于孕检对象在尿样中“掺假”或者检测器械有故障、试纸陈

以上列举的是造成环(孕) 检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要提高环(孕) 检服务的质量, 应该严格把好下列“五关”:

思想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提高环(孕) 检质量, 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抓起。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环(孕) 检方面的规定, 登门入户向应检对象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干部、技术人员的思想工作,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原则, 杜绝不正之风。

清理关。组织力量, 全面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清理, 准确掌握本地实际应检数。具体方法有四种:一是乡与村、村与户签订清理合同, 严格兑现, 并张榜公布。二是在党政领导协调下, 通过“四普”资料、户口底册、学生名单等, 摸清漏检人员。三是集中时间, 抽调人员, 分成若干小组, 划片普查。四是通过实施公安、民政、计划生育三家联合办公, 搞好结婚登记, 核查事实婚姻, 清理登记新婚漏登漏检人员。清理工作结束后, 要及时调整、更新计划生育档案、资料,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准确、无漏的应

2000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 na l o f Na nj ing Co lleg e fo r Po pula tio n Pro g ramme M a nag ement

Jun. , 2000V o l. 16, N o.

2

人口研究

老年大学教育社会心理价值探索

刘 颂

(南京行政学院, 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对部分老年大学学员所做的社会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年大学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 它不仅向老年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社会支持, 促使老年社会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这正是老年教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

  [关键词]老年教育; 老年大学; 社会心理; 健康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 91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0) 02003104

Abstract :The inv estigation o f the old people 's socio psycho log y indicates tha t old ag e colleg es no t o nly pass o n the know ledg e and skill, but also prov ide the elderly with the chance, space and so cial suppor t of self dev elopm ent, which helps to inspires the healthy dev elopment of the o ld people 's socia l psycho log y in the positiv e w ay.

Key Words :Educa tion for the Ag ed; Old ag e College; Socio psycholog y; Healthy Ag eing   在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大会之后, 健康老龄化作为“旨在促进发展和尊老爱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理想的老化”被世界许多国家列入了21世纪老年发展计划。依笔者的理解, 健康老龄化所关注的并非仅仅老年, 而是一个关于人、关于人的发展、关于人与社会的整体性概念, 它强调老年仅仅是个体生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健康老龄化蕴含在发展之中。由于人是社会动物, 老年发展的可能性、持续性及其程度取决于家庭、社会机构及人际网络向老年个体提供的社会支持, 特别是来自社会机构的支持更为根本地决定着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比如老年大学对参加学习的老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近期面向老年大学学员做的一次社会心理调查, 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结论。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样本790人, 发放问卷790份, 有效回收率97. 8%。其中55~69岁的低龄老人占85. 5%,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0. 4%; 离退休时间10年以下的占65. 2%, 10~15年的占26. 1%, 15年以上的占8. 7%。调查发现, 老

[收稿日期]20000313

[作者简介]刘颂(1955) , 女, 陕西耀县人, 南京行政学院教授, 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

年大学学员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方面

有如下特点。

1. 社会生活情况

被调查的老年学员尽管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 但对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并不“因退而休”, 依然保持着政治热情, 保持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在家每天必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和道德探讨类节目的老年学员总数达100%, 且每一位老年人家里都订有一份或一份以上报刊。87. 9%的人对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有信心”, 支持改革开放, 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 在这个问题上, 还突出地表现出两点:第一, 他们能够比较冷静地认识当前我国在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所列举的“目前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前五位是:(1)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机构臃肿, 官僚主义; (2) 腐败, 不正之风; (3) 法制不健全, 社会管理水平低; (4) 教育落后, 国民素质差; (5) 环境污染。对于这些问题, 他们认为主要是与我国“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正处于改革过程中”有关, 没有情绪上的过

激, 也不因存在问题而丧失信心; 第二, 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状况。72. 4%的人认为1998年夏季广大军民在抗洪救灾中奋勇拼搏, 舍己救人, 舍小家护国家的英勇行为, 是“意料之中的事”, 对我国目前社会道德状况持基本肯定态度。在“道德滑坡论”或多或少为世人以为“是”的今天, 老年学员的这一评估确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2. 家庭生活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学员中, 有偶率为88. 5%。这一比例高于全国水平(据全国老年人口抽样调查, 市镇男性老年人的有偶率为86. 1%, 女性老年人的有偶率为52. 2%) 。这可能和所调查的老年学员年龄偏低有关, 但也足以说明, 所调查的老年家庭仍处于美国社会学家伊夫宁. M . 瓦尔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七个阶段, 即“回复到形成期”, 尚未进入到家庭解体阶段, 这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调查发现, 尽管56. 1%的老年人家庭模式仍为两代户或三代户, 与子辈及孙辈生活在一起, 但在心理上却不依赖于下一代, 其中87. 4%的人并不想儿女成天在自己身边, 希望老两口独自生活。这一方面固然有回避两代人矛盾的因素在里面, 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 独立意识比较强。“独立意识”的形成首先依赖于他们有比较稳定、比较丰厚的经济支持。调查显示, 老年夫妻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为62. 9%, 1000~1500元的为18. 8%, 82. 4%的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无需儿女贴补。但反过来, 57. 9%的老年人却要在经济上不同程度地资助儿女, 资助内容从基本生活、购置装修住房到孙子女的生活和教育, 其生活并不轻松。其次, “独立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他们自身“尚有力、尚灵活、基本上无需帮助就能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事务”的健康状况。调查中, 73. 5%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自评为健康或比较健康, 自诉患病率18. 4%。由此, 他们基本保持着较为完整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就自然减弱了对儿女在日常生活方面的体力性依赖, 才能够“不想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可见, 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独立乃至人格独立的前提。

3. 老年大学学习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学员中, 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五年及五年以上时间的人达40. 3%, 其中1993年以前入学的占14. 4%, 学习4~2年时间的占32. 1%, 可谓老年大学的老学员。其中参加一个专业学习的35. 8%, 两至三个专业的50. 2%, 更有14. 1%的人一口气学习四个专业乃至更多。调查显示, 这些老年学员不仅对老年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 甚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理依赖或依恋。96. 3%的人表示在完成目前的学习之后还要在老年大学继续从事其他专业的学习, 其中40. 4%的人甚至说“要在老年大学永远学习下去”。他们普遍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有得、有用、有益。具体说, 主要为四方面:第一, 老年大学扩大了老年人的人际交往, 帮助他们找到了朋友, 找到了友谊, 找到了情感的落点, 从而摆脱了孤独和无助。老年学员之间的这种情感有时是很难估量的, 如有8. 7%的老年人在问卷中表示, 自己心里有话最愿意说的人不是配偶, 也不是过去的朋友, 而是老年大学的同学, 可见其情感之深厚。第二, 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过去没有机会发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兴趣爱好, 如绘画、音乐, 实现了他们儿时的理想。第三, 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过去连想也没想到的潜在能力”, 并为老年人自身能力的施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场所, 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 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第四, 老年大学传授给老年人一些实际的生活本领, 使他们不仅能够更自如地应付和处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心脏感到不舒服时怎么办、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老年人日常保健要领、老年人适宜参加何种体育活动等等, 而且还能让他们有可能利用所学技能为家人服务, 从而使老年人从闲吃白活被认为是“多余的人”, 变为家庭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员。老年人在以知识赢得尊重的同时, 增强了家庭的幸福感, 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更好地认识问题, 我们进一步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早在19901992年, 我们曾经在南京市范围内做过一次有关老干部心理特点的比较全面的大型调查研究, 其中有些项目与本次调查相同。于是, 就采用匹配法, 从中选取了27份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自然情况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问卷, 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分析检验, 发现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通过老年大学学习, 更表现出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心理变化:

1. 自诉健康问题减少, 自觉健康率提高本次研究中高达73. 5%的老年学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了倾向积极的评价, 其中18. 9%的人非常肯定地说自己“健康”, 54. 6%的人认为自己“比较健康”。而在选出的与之相匹配的前次调查问卷中, 自评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比例只有41. 3%, 差异明显。从问卷上看, 本次调查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健

康性评价的老年人并非全然没病, 同样患有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但他们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患病老人身上常见的“才下眉头, 又上心头”似的忧思愁载昼惊夜恐, 反而倾向于少报告躯体症状, 自我主动淡化躯体不良反应。这说明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 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性情变得乐观、开朗、自信、坚强, 能够正视疾病, 正视老年,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 把握健康, 不燥不惧, 不卑不亢, 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平衡。

2. 老年意识淡化, 心理年龄下降对照研究中, 56. 7%的老年学员认为自己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要比同龄人年轻, 甚至年轻得多。这一比例在前次调研中只有39. 9%, 二者同样差异明显, 后者老年角色意识比较淡薄。在现代观念体系中, 一个人年轻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其生理年龄,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 即“在自己眼里自己目前的年龄状况”——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的社会功效在于“将社会意识中那些刻板的年龄观念展示给个体, 如小儿的天真、青年的朝气, 中年的成熟, 以及老年人的体弱多病、固执保守、丢三忘四、缺少情趣等等, 并让个体知道自己`应该怎样, 不能怎样’”; 而心理年龄恰恰立足于个体自身, 注重人的个性化生存, 强调“我能够怎样”。因此, 心理年龄于人至关重要。研究发现, 心理年龄较轻的老年学员自我评价较高, 情绪稳定, 有较高的生活热情, “会经常地考虑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同时对未来也抱有更多的期望。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心理年龄较高的老年人, 其心理和行为上更多地表现出消沉、自卑、退缩, “时常会有`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的凄凉感”。由此看来, 老年人能够以一种较为年轻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生活, 对于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3. 情绪状态积极, 自我确立感增强

本次调研中, 老年学员的情绪状态令人瞩目, 主要表现在孤独感、忧郁感、失落感、无价值感四个因子明显优于前次调查结果。前次调查中老年人所关心的事情除国家大事外, 则为儿女的工作、生活及孙辈的教育成长, 所抱怨较多的问题除社会不正之风外, 则为待遇、住房、医疗、出行以及联合家庭中的代际矛盾, 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多因此而生, 心理失衡多由此而起。这种状况貌似合理, 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人离退休后自我生活目标的茫然,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把自己“架”在别人身上过日子, 并不十分清楚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到底应该怎样过。因此, 来自外界的任何一点不顺眼、不如意都会引起他们

情绪的强烈波动, 心理上很难持有一份保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宁静和平衡。而在本次调查中, 老年学员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关心自我”, 95. 5%的老年学员表示自己目前最关心的是在老年大学的学习, 其中29. 7%的老年人现在比过去更看重“扩大交往, 调节生活”, 28. 4%的老年人更注重“满足个人的趣味爱好, 实现儿时的愿望”, 33. 1%的老年人追求的是“提高自我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 其注意力聚集在自身对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应该说他们比较好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 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生活目标。正因为如此, 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指向自我及社会的心理满意度比较高, 对自己目前老有所学、总体生活、居住地商业服务、发挥余热以及待遇的公平状况感受到满意的人数比, 分别是71. 4%、56. 5%、65. 1%、36. 2%和33. 3%, 其比例明显高于前次调查。

4. 生活态度积极, 自我肯定倾向明显

在“什么是老年”问题的回答上, 本次调查中36. 2%的老年学员选择了“老年意味着智慧, 因为时间已经教会了你一切”, 31. 8%的老年人认为“老年是人生旅途中第二个黄金时期”, 28. 5%的老年人表示“老年是赞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 享受人生的幸福岁月”, 23. 7%老年人认为“从本质上说, 老年是人的第二个童年”, 还有19. 7%和12. 8%的老年人说“老年能够将你从嫉妒、憎恨中解脱出来, 赐你宁静与自由”, “老年犹如化妆舞会结束, 不再需要面具了”; 只有13. 1%、12. 2%和3. 7%的老年学员说“老年是人生这一伟大作品中最难书写的一个篇章”, “老年是衰老、疾病、孤独、没钱和被社会遗忘的代名词”, “老年是一个能够让人生之舟沉没的漩涡”。不难看出, 老年学员的主导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持消极悲观情绪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绝大多数老年学员身为老年但不否认老年, 更不抵触、排斥老年, 相反的是乐观地接受老年, 甚至欣赏老年, 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说明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仅仅因为年龄的衰老而蒙上的心理阴影、或可以说是背上的心理重负”, 摆脱了老年人常有的无为感、无助感、无力感, 拥有了精神上的轻松和自由。这方面同样明显有别于前次调查。

上述调研表明, 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 老年大学学员具有十分明显的心理积极倾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调查来看, 本次调查的老年学员并非是老年人中的“幸运儿”, 他们遭遇的生活事件亦如

常人, 同样经历有丧偶、患病、子女工作变化(下岗) 、代际纠纷乃至子辈婚姻解体等生活事件的打击。即便如此, 在他们身上仍然发生了以上种种健康性改变, 追根溯源, 其中有一个共性诱因, 即老年大学学习。他们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时间最长的为六年, 最短的也有两年多, 其中不少人更是对老年大学形成了强烈的心理依赖, 视之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这就提醒我们, 老年大学非同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 它不单是向老年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向老年人提供了一种个体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即老年人自我发展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支撑点, 老年大学充当了老年人自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支持体系。这种支持既有阿特切利所说的客观支持, 即“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 同时也有主观支持, 即老年个体自身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 也就是“老年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来自老年大学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力地补偿了老年人因退休而出现的“社会支持部分空缺”, 更使老年人在这种有支持的发展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自我, 发现

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内容, 甚至还有些老年人发现了连自己大半辈子都不知道的自我潜在的某种特殊能力。正因为如此, 老年学员才可能跳出过去那种陈旧的“面目模糊且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老年模式, 成为具有社会生存意义与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老年人的这种转变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一定是身心方面的健康性改变。所以, 老年学员的积极心理倾向与老年大学提供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而这也正是老年教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A tchley, RC. Social fo rce and aging. W adsw or th Publishing Company . 1985. 151.

Ca lifor nia :

[2](美) N. R. 霍曼, H. A. 基亚克. 社会老年学——多学科

展望[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3]田雪园等. 中国老年人口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

[4]袁方等. 老年学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5]刘颂. 通往健康长寿的路——老干部心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旧、非技术人员临时操作等。检人员登记簿。

责任关。建立一系列环(孕) 检服务工作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和处罚规定; 乡、村计划生育干部之间要签订抓好环(孕) 检服务责任书, 村镇计划生育干部与已婚育龄夫妇签订生育节育合同书; 对孕检器械保养和试纸购存及操作制定规范要求。

检查关。环(孕) 检服务开始前, 对准备外出打工和以往躲漏对象进行清点并首先进行检查。对未参检人员找准原因, 掌握去向, 及时补检, 确保一人不漏。应检人员参检时, 必须持有无涂改的结婚证、身份证、妇检证, 经审查并签名后, 方可检查。环(孕) 检室, 必须做到二人在场, 分别填写结果和签名。同时, 提供发放生育证和查治妇科病等服务。

监督关。环(孕) 检前, 公布应检人名单, 检查后, 公布到检人员、未检人名单; 在乡村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 接受群众监督; 上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将环(孕) 检工作纳入考评, 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调研、督查和抽查。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233500)

提高环(孕) 检质量小议

葛恩立

  开展环(孕) 检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技术服务, 是落实孕前型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环(孕) 检服务, 不仅要提高参检率, 而且更要保证其质量。

环(孕) 检质量之所以不高, 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主要是一些人为因素。概括起来, 具体形式有:已结扎者充数、遗漏、冒名顶替、假检、躲检、技术故障。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是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平时对应检对象摸排不准, 掌握不清, 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清理时, 不深入、不全面、不到位。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隐患。二是有的基层干部, 甚至计划生育干部、技术人员, 利用工作职权行利已利友之便, 徇私舞弊, 包庇他人, 隐瞒问题。三是由于人们头脑中旧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 因而对计划生育环(孕) 检有一定抵触情绪, 采取不合作态度。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可能已经怀孕。四是由于孕检对象在尿样中“掺假”或者检测器械有故障、试纸陈

以上列举的是造成环(孕) 检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要提高环(孕) 检服务的质量, 应该严格把好下列“五关”:

思想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提高环(孕) 检质量, 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抓起。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环(孕) 检方面的规定, 登门入户向应检对象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干部、技术人员的思想工作,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原则, 杜绝不正之风。

清理关。组织力量, 全面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清理, 准确掌握本地实际应检数。具体方法有四种:一是乡与村、村与户签订清理合同, 严格兑现, 并张榜公布。二是在党政领导协调下, 通过“四普”资料、户口底册、学生名单等, 摸清漏检人员。三是集中时间, 抽调人员, 分成若干小组, 划片普查。四是通过实施公安、民政、计划生育三家联合办公, 搞好结婚登记, 核查事实婚姻, 清理登记新婚漏登漏检人员。清理工作结束后, 要及时调整、更新计划生育档案、资料,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准确、无漏的应


相关内容

  •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党工委)
  •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 "两项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单 位: 宝钢离退休干部党工委 姓 名: 宋 鼎 勇 完成日期: 2012.2.12 摘 要 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老干部的重要途径,是新 ...

  • 老年大学第十期结业典礼讲话稿(校长)
  • ×××老年大学第十期结业典礼讲 话稿 各位老师.学员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2017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喜庆满满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举行×××老年大学第十期结业典礼暨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学校对全体学员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耕耘.耐心授课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

  • 城市化浪潮下的乡村儒学
  • 乡村儒学 城市化浪潮下的乡村儒学 --乡村儒学笔谈 主持人:赵法生 作者:赵法生 张玉林 桂华 干春松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30日   07 版) 拔根时代的乡村儒学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张玉林 主持人:应该说,拔根是一个敏锐而有概括力的说法.它从社会学的视野揭示了乡村在城 ...

  • 2012老年大学工作总结
  • 泰山区老年大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泰山区老年大学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施"快乐教育,亲情教育"为宗旨,巩固办好老年大学,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阵地和纽带作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

  • 在建设社区教学点工作会上的发言稿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建立完善老年大学三级教育网络,加大力度推进老年大学村.社区教学点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当湖街道.曹桥街道和乍浦镇汇报交流了去年全市老年大学镇.街道分校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开展分校建设和村.社区教学点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从交流情况来看,三个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建设和教学点 ...

  • 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述评_于华林
  • 第8卷 第4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8 No.4 2008年8月 JournalofShandongInstituteofCommerceandTechnology Aug.2008 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述评 于华林,杨 毅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我 ...

  •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
  • 392 ChineseMentalHealth Journal,Vol28,No.5,2014 ・心理卫生评估・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4 苏双 潘婷婷 刘勤学 陈潇雯 王宇静 李明月 通信作者:刘勤学qinxueliu@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

  • 发展老年服务业的思考
  • 关于发展老年服务业的思考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万祥军 发表于 2008-06-04 19:17 评论0条 阅读748次 老年服务业是老龄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央<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要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 ...

  • 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 <经济师>2004年第7期●新视点 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芝兰 摘 要: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 峻的养老问题.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着力解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善养老的法律体系;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建立起以政府为依托,社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