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材追踪记

《中国青年报》编者按:大学毕业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怀着一腔要建功立业的渴望,步入社会这个新的大环境,不久便显出差别:有人春风得意,成果斐然,有人苦苦奋斗却壮志不酬,有人一无所成,悲观消沉。

造成差别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青年知识分子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如何相互作用? 在他们成才的道路上,有哪些社会障碍应当扫除?

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出记者张建伟等人采写的“追踪记”,从不同角度探讨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社会环境,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解答。我们希望这组报道能够给各个单位的领导以及青年知识分子以有益的启示。

变阻力为推力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一

天津家具六厂两年中进了七位大学毕业生,已有三人另栖它枝。所留四人,只有魏培春风得意,乘奋斗的传送带节节上升,先从业技术科,后就职副厂长,现已主持全厂全面工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说他是个人才。何以然?

有人说:“这小子,会做人。有杂活时,别的大学毕业生不搭手,他干;拉煤卸煤,工人身上多少土,他的身上多少灰。可他心里,嘿,有个小九九哩!”由此产生一种观点:在从事关系复杂的今天,青年要成才,非“大智若愚”不可。

以该论点询之魏培,这位学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解释说:“任何人的成才都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争取主客观两种标量(尤其是客观因素)形成推力而非阻力,这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成才之路上必须学习的艺术”。

他真“会做人”。有台关键机器出故障,老师傅半年多未修好。小魏受命再修。有人劝:“莫管。修好了,师傅的脸往哪放?修不好,你日后何以立足。”他不听,先找师傅们“聊天”,获知失败原因。“师傅们虽未找到修复办法,但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反败为胜的基础。‘师傅们见他虚心,恨不能倾毕生经验以授之。小魏洗耳恭听,细心钻研,没几天,大功告成,阻力变成了推力,皆大欢喜。

与此相照应,一学生入厂后,以知识渊博自居,终日足不出户,闭门造车。那日正绘一机械图,一师傅黯然审视良久,说:“这图的某部位似不对。”他一听火了:“我学过。我是正本学来的!”师傅说:“我没上大学,可这种机器我

摸了几十年。我觉得„„”他反讥道:“那你怎么没考上大学。”此事传出,全厂哗然,从此,再无人给他“提意见”。一年后,他郁郁不得志地调出厂。

魏培说:“这类把动力反变为阻力的事我听说不少,我常不解:我们年轻人怎能因这种小事而毁了大事业呢?”他认为得(以此证明自己高明)不偿失(失掉了干事业的好环境)。

他也有“大智若愚”的时候。在家具行业激烈竞争中,厂里准备上光固化油漆涂试生产线新工艺。小魏每日食不饱腹,夜不归家,四面出击去讨教,终于设计出比最新成果还节电百分之五十的方案,但无把握是否可行,闻一外国专业代表团来京,他连夜追踪而去。对方工艺保密,小魏连连追问,根据对方“是”“否”的回答证明,他的别出心裁的方案可行,返厂后,他同厂技术人员、工人连续苦干三个月,大获成功,一笔奖金赏下,大家均分了,小魏得一元四角七分,后因不够分,小魏又交还四分。对此,小魏讲:“应当。这是集体的功劳。”他沉浸在事业成功的喜悦中,不在乎“蝇头小利”。

他说:“手大捂不过天。你就是在八个国家留过学。一个人还是一个人。要时刻想着集体这个大环境。”

他适应了这个大环境,大环境又造就了他。今年三月,厂长不在,副厂长外出学习,企业正乱,生产不景气,而文明生产单位的牌子也已被勒令摘掉。受任于危难之际,小魏挂职副厂长主持工作,首要任务便是拿下企业整顿合格证,重振军威。连续29个昼夜,小魏拼命了;连续29个昼夜,各级干部、全厂工人陪着他拼命,终于整顿合格,挽回信誉。

消息传来,大家全落泪了。 7月28日,公司正式决定由小魏主持全厂工作。其时,财务帐面上仅存7000元钱,四个车间处半停产状态。他决心背水一战。他没想到,他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全厂职工拧成了一股绳,在严格制度、严格管理的决定下达后,都紧密地配合他。工会主席张宝根师傅主动为他堵漏洞;全厂的师傅们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他。那一日夜晚,他正连轴干,蓝师傅打来电话:“小魏,还没走!你太瘦了。一定注意身体。千万别趴下。咱全厂的老人让我代表他们劝劝你!”小魏的泪水一下子流下来。

“有这么好的师傅们,哪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全年企业承包额70万,拼搏之下,现已达百万!

“这一切都是怎么得来的?”小魏说,“倘若我是个自大狂,只靠个人奋斗,能有今天没啊?”

记者在六厂采访,有人说:“我们厂的大学生,就培养出小魏一个。”

对此,小魏十分痛心:“不应该是我一个!我一个人算什么!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一代天骄!”有一位大学毕业生过去在厂闷头搞设,没有成绩,领导认为他“没用”,调他到办公室当干事,他十分苦恼。 小魏主持工作后,同他倾心交谈,劝他“进车间干一段试试。”到车间后,他同工人打成一片,不仅搞出了设计,而且挑起了全车间的生产重担。他对小魏说:“你救了我一命。”

“心中有大义,虚怀天地宽。”魏培对记者说,“这是周总理,我最佩服的人。”

他似乎是在表白自己:“我并非说成才的前提是泯灭个性,向环境妥协。实际上,我从未放弃同守旧传统的斗争,也咬牙冲击过许多旧章法。我只是希望毕业后的同学们注意一下怎样在集体的大环境中,变阻力为推力„„”

“黑色幽默”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二

对生活中令人悲伤的东西,无可奈何地报以苦笑,用自嘲式的幽默来求得解脱。在这苦笑声中,却恰恰饱含使人警醒的社会现象——这大约是西方重要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给人的印象。几位青年知识分子朋友给我讲起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成熟定律”。我不由得联想起了“黑色幽默”„„

第一定律:革新先求尚方剑

功成桂冠须送人

一些大学生进企业后,经实践,认识到所学知识与企业现实距离颇大,依然舍深就浅,致力于小改小革。“这本是好事,谁知仍然举步维艰。”一位朋友叹息说。

“哪有缺陷便改哪好了啦。”我说。

“哪有这么简单!”

原来,目前企业需要改造的设备许多在五六十年代乃是革新成果,只是现在又落后了,而20年前的革新者许多是企业中、上层领导。其中有的领导是不准许任何人否定他及他的过去的。你本来要改造设备。他却认为你要改造他:你本来要革旧工艺的命,他却认为你是在革他的命。你若贸然行事,后患无穷,“目中无人”之类的帽子就扣下来了。碰上脾气好的领导,会这样回答你的积极性:“那是我过去改革过的,还改——怎么能自己改自己呀!”

“那怎么办?”我听着着急。

“有办法的。”革新者说。

这办法是:你一旦认准哪台设备要改造,不能贸然去改。先打听好这设备过去是谁搞的,然后把改造方案深埋心中,去请教他:“主任(或其他头衔),这设备最近不大灵了,我不懂怎么弄。您过去„„所以请您„„”对方高兴起来,或者给你出个主意,或者,“你弄吧。”这就有了“尚方宝剑”。而改造出成果后,你需把对方的大名冠列前茅,自己甘认孙子辈。倘对外宣传,须讲“在某某扶助下,方得成功!”

第二定律:县山露水难成器

循序渐进好建功

另一位青年知识分子向我论述“科技改革的步子迈多大为佳”这一复杂的问题。他说:“

不能让人看出你想冒尖,不,根本就不能冒尖!拿到技术改造项目后,要掌握准步幅的度,即让方方面面都感到你不是为了想冒尖才干的。

所以,步子不能迈大。否则容易出错。我们那位领导的最大原则是:“不准出错”。干一百件事,免不了会错一件,这可不得了,从此你会成为“冒失鬼”。一件事不干,便一个错不出,可保无忧。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不干事不如死了好,得干!

干时要循序渐进。前不久我搞一设备改造,明知可以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八十效率,但不敢这样弄。我有教训,去年有过这样一回,我正高兴等表扬,厂长却把我好一顿批评:“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八十?你早干嘛去了?你都来两年了才干事,这两年损失了多少效益?”工人们不知我挨批,一见我成绩突出,到处宣扬:“这小子,厂长的苗子啦!”天哪,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厂长要听说了,那我„„所以,成绩千万不能太大,要小打小闹地搞:今天改造一下,让效率提高百分之十;过一段再弄一阵,再提百分之十。厂长一看:“恩,好,看来,我们的大方向是正确!”“请厂长指示。”“好好干,还会提高的。”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把方案渐渐实施完毕。

这位青年知识分子现在已当上车间主任。他自我标榜:“我是机会主义分子。”

第三定律:先适应而后有“位”

既有“位”而将有为

我在座谈会上和他们探讨成熟定律的社会渊源,不想,又引出第三定律来。

一位年仅23岁的大学毕业生说:“毕业前,老师送我两句赠言:‘自己要适应工作环境,不要奢望让环境适自己’。老师说,你记着这两句话,一辈子便不会吃亏。我的工作环境是压抑的。每当我觉得受不了时,就想起这两句话,于是就坚忍下去,终于干成了点事情。”

提供第二定律的青年说:“我们青年知识分子要真正受到重视很不容易。因此,适应环境——既有应该适应的一面,也有忍受世俗因袭的规范的一面——是第一要紧的。适应了人家才会说:他是自己人。才会放心让你干事,你于是才会有相应的地位。这时,你如果还有事业心,便可以开始小心地进入改造环境的进程了。”

我问:“你能改造环境了吗?”

他说:“我当车间主任后,不要求下级适应我,而让大家按规律——科技和生产规律——行事。” 我又问:“对上呢?”

他很直率:“继续适应。”

我把这三定律示之一作家:“你写小说吧。”他细思后说:“阅之可笑,思之可泣,作为记者,你也应把它公诸于世,呼吁社会,还青年之本来面目。”

崭露头角的“三味真经”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四

记者近来考察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怎样才得以露头角、出成果,深感其过程中有一部不见经传的“三味真经”。其真谛究竟是什么,不同单位的领导和青年知识分子各有所悟。现作如下报道就教于读者。

(一)

本报讯 由13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天津计算机厂系统开发部三室两年来硕果累累,已完成14个应用项目和11个开发项目的科研工作,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获丰收。

从这批大学毕业生身上获取经济效益并非厂领导的追求目标。1983年底,该室成立初,厂长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希望每个大学毕业生尽快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第二,形成一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青年知识分子队伍。

两年来,13名大学毕业生在这种自始至终充满信任与支持的气氛中茁壮成长。他们中有5人学的是计算机专业,8人是自动化专业。但他们把全部知识贡献出来,互补着,竞争着——缺“软件”的补“软件”,缺“硬件”的补“硬件”,“你比我强,我也要赶上去”,没有疾贤妒能,有的只是攀比前进的真正的竞争精神——在竞争中互补,在互补中竞争!为了将来挑大梁,担大任,他们还学习企业管理和谈判艺术,于今已成为不仅精技术,而且个个有“经济脑袋”的较全面人才。

目前,厂领导已经决定,从13人中选拔出2名室主任,再组建两支大学毕业生科研队伍,培养出更多的人才。13名大学毕业生中,2人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4人已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

本报讯 “成果是大学毕业生的立足之本。”多数是先有成果,后受重视;先在“地下”搞科研,发愤立功,后转“地上”被承认,境遇转顺。在这方面,天津第五半导体厂“振兴五半研讨会”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群。

1983年,该厂分入二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其时,半导体行业不景气,已有不少厂家倒闭。他们被分到科室、车间后,只觉前程渺茫,情绪低落,常聚宿舍中甩扑克,发牢骚,下棋,吹牛。一天,一位叫付宝和的实在受不了了,对伙伴们说:“五半要倒闭,我们可以分到别的厂,不会没饭吃。可我们是败兵!这是我们青年知识分子的耻辱!空发议论,不如干点实事。”“干事?干坏了,谁给兜着?”“那就先偷偷地干。不见成果以前,不许往外说。”于是,“振兴五半研讨会”以“地下组织”形式成立,决议“每人必须研究一个课题”。没有经费,自掏腰包;弄不了大的,先搞小的;第一产品不景气,便在第二产品上寻找突破口。这样,竟搞成了七八个项目。厂长获悉,大喜,给他们以全力支持,“地下”转为“地上”,红红火火开了成立大会。

现在,全厂早已起死回生。由于第二代产品的开发,过去的闲人也回厂搞开发。企业经济效益蒸蒸日上。那位“地下组织”的发起人付宝和担任了车间副主任及市青年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和理事。

(三)

本报讯 据调查,不少青年知识分子的成果是在夹缝中偶然拾取的。由于他们资历浅,极少能分享到科研课题。在心灰意懒和不顺利中,突然有一天,柳暗花明,他们拿到选题,奋勇攻关,功成名就。目前,记者获如下实例。

某厂分去一大学生。领导问:“什么最拿手?”答曰:“外语。”“还有什么能耐?”“自动化。”“好!不过,你还年轻,先下车间实习吧。”从此,他被遗忘了。一年后,仍不见起用。他要求调走。领导认为:“他虽然没用处,但是大学生。报上说,大学生是人才,是人才就不能放他走,放走人才就说明我不重视人才。”经过一番推理,领导下了结论:“宁可养着他,不能犯政治错误。”又过一段时间,上级决定该厂引进国外设备,厂长一下子抓了瞎:既懂尖端技术又精外文的谈判引进人才哪去找!急中生智,想到那个还在车间“实习劳动”的倒霉蛋,立即请出,奉若上宾,没几天,那年轻人摇身一变,西装革履,登上飞机,周游欧美。设备引进,资料翻译,安装调试完毕,大功告成,厂长舒一口气,为他加官进爵。调入科室。该青年认为,下一步应消化设备,使之国产化。厂长问:“设备转不转?”“转呀”。

“那就行啦,还操什么心?”于是,升了官的大学生又闲起来。

应该指出,这是一个较极端的例子,但过程的“偶然性”,却是不少取得了科技成果的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历过的。

(四)

本报讯 最近,本报记者协同天津青年科技协会请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座谈,大家对上述三篇报道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篇报道中的主人公之一,是天津计算机厂系统开发部三室主任张建成。在大家的要求下,进一步谈了厂里的大学毕业生在信任支持境遇下心情舒畅出成果的过程。与会青年不时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连称“难得,难得”,“可惜这样的单位太少了。”

第二篇报道中的主人公付宝和说:“我们虽然是经过挣扎后才冒出的小苗,但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种必然现象。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不能等梯子架好了再登山;良好的竞技状态应该是我们赢得领导与群众支持的前提。因此,我感谢我们的厂领导。”大家赞同他的话,认为这二位“先苦后甜”果实的诞生环境也应该珍惜。

第三篇报道的主人公未能与会,并在会前一再请求不要披露他的姓名和厂名,否则“会闹出乱子来”。对此,与会青年默然良久。一位青年说:“这类成果的诞生过程,与其说可喜可贺,不如说可笑可悲,我们希望那些主宰着我们命运的领导人能通过这一事例有所反省。”另一位青年黯然说:“不管怎样,他偶然走向成功。可是,还有多少人才仍在他成功前的境遇中生存呀!”“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惟一的渴求不就是贡献吗?!”

与会青年还探讨了三分之二的大学毕业生至今未出成果的复杂原因。记者将另文予以报道。

阳光下的阴影——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七

在“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悲剧由愚昧和疯狂酿成。如今,阳光灿烂,但人们仍然可以看到:

阴影覆盖着的角落

一老一少步入记者站,年老的为年轻的哭诉:“记者同志,有志青年其志不得酬,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

他们来反映的是一件在一些科研部门颇为“常见”的事情:科研课题的“移花接木”和科研人员的“按需”调动!这类事件,记者受理过几起,但因种种原因从未成稿披露于报端。

来申诉的这位青年是1982届大学毕业生。进单位后便一心扑在科研推广项目上,当时,她的指导老师(即前面那位老同志)便对她说:“我全力扶助你!但你要知道,一旦失败,会有许多人看不起你!”

“那,我要是成功了呢!”

“那就会有许多人嫉妒你!”

但她还年轻,“少年不识愁滋味”,不顾一切地投身科研项目中,摸爬滚打在农田里,一年下来,获初步成功。第二年,她继续试验,并搜集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准备写论文,写书,使之成为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谁知,她刚刚发表了几篇论文,“议论”飞起:“我干这么多年啦,还没发过论文呢!”“写文章,哼,谁不会!”终于有一天,她的业务主管领导找她。

“调你搞另一个项目。”

“我才搞半截呀,能不能让我把试验全部进行完?”

“不行,这是决定。正常调动。”

“那欧文新旧项目一起搞。”

“不行。”

她只得“服从”。过了些日子才知道:她的指日可待的实验成果正是被这位“主管上级”接手了!

将近两年的苦干呀!由于试验中断,她连一篇评定职称的论文也没写成。 她把希望寄托在新的项目上,半年后,又接近成功了。这时,这位“主管上级”又来“关心”她:“你一个人力量比较单薄。我来帮助你!”

轻轻一句话,该项目上又添上了这位上级的大名。

喝水的不是掘井的!

摘桃的不是种树的!

“新壶装旧酒”?!

谁是这场悲剧的导演?或许局外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个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有知识而受过压制、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站起、如今掌握了一点科研权利的知识分子,又以更“精致”的手法在青年知识分子身上重新导演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悲剧了!

不久前,一位青年知识技术员悄悄问我: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什么叫剽窃成果?”他在企业中搞出几项成果,但每一项都必须把技术部门领导的大名冠在前面,才“得以上报”。

“这算不算剽窃?他真的什么也不搞,就管署名。”

“算”!我说,“而且是依仗权力明目张胆地剽窃!更可耻!”

我请他详细讲“事件”过程,并说:“我立即到你厂去采访。”

他一听:“天哪!你饶了我吧!我还想要命呢!”

我说:“跟你的命没关系!披露出来,剽窃者就得承认错误!”

他说:“您哪,局外人不知厉害。我们那儿的技术领导也是知识分子,整起我们来一整一个准,全是要害。一旦得罪了他,再不准你接触项目。这还不是要我的命吗?现在,他偷也好,窃也好,我还能搞项目,因此,我还能活下去。”

“那你干吗要我帮忙?”

“我只想让你搞个‘什么叫剽窃成果’的规定,登在报上。我偷偷放在他办公桌上,往后他再不敢偷就是啦!”

我因无能为力而伤心„„

阴影不会存在太久!

为什么有阴影?这些青年为什么不敢也不能冲决阴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大会上号召全党,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党和政府是支持大有作为的青年人的呀!

因为,在某些单位中,“权力学”与“关系学”比“科学”更吃香,“沽名钓誉”践踏了起码的科研道德。

根据那“一老一少”的申诉,我再经调查,写成题为《渴望阳光》的通讯,请申诉人第一个审阅。

“千万不能发!”他们说。

原来,他们只是来“说说”,这样,心里“痛快些”,至于见诸报端,那就另当别论啦!

“要发表也可以,除非你能保证那些压制者下台!”

我无法保证。我没有人事权!但我可以努力争取他们更上一级的领导支持“正义者”!

“我本人支持发表这篇通讯”,该局一位主要领导说,“但是我希望你慎重,因为„„”

因为有另外一条线,一条支持压制者的“关系线”。这条线勾织成网,你可能划破一个小口,但网还在。甚至“网还可以修补上”。

那“一老一少”确实有“怕”的理由!

怎么办!“等活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会来冲这张网的。”他们说。

我不赞成这种消极的方式。我希望在“冲决关系网”这件大事上,人人能勇当先行者!

因为,有党的支持,阳光下的阴影是不会存在太久的!

《中国青年报》编者按:大学毕业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怀着一腔要建功立业的渴望,步入社会这个新的大环境,不久便显出差别:有人春风得意,成果斐然,有人苦苦奋斗却壮志不酬,有人一无所成,悲观消沉。

造成差别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青年知识分子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如何相互作用? 在他们成才的道路上,有哪些社会障碍应当扫除?

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出记者张建伟等人采写的“追踪记”,从不同角度探讨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社会环境,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解答。我们希望这组报道能够给各个单位的领导以及青年知识分子以有益的启示。

变阻力为推力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一

天津家具六厂两年中进了七位大学毕业生,已有三人另栖它枝。所留四人,只有魏培春风得意,乘奋斗的传送带节节上升,先从业技术科,后就职副厂长,现已主持全厂全面工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说他是个人才。何以然?

有人说:“这小子,会做人。有杂活时,别的大学毕业生不搭手,他干;拉煤卸煤,工人身上多少土,他的身上多少灰。可他心里,嘿,有个小九九哩!”由此产生一种观点:在从事关系复杂的今天,青年要成才,非“大智若愚”不可。

以该论点询之魏培,这位学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解释说:“任何人的成才都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争取主客观两种标量(尤其是客观因素)形成推力而非阻力,这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成才之路上必须学习的艺术”。

他真“会做人”。有台关键机器出故障,老师傅半年多未修好。小魏受命再修。有人劝:“莫管。修好了,师傅的脸往哪放?修不好,你日后何以立足。”他不听,先找师傅们“聊天”,获知失败原因。“师傅们虽未找到修复办法,但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反败为胜的基础。‘师傅们见他虚心,恨不能倾毕生经验以授之。小魏洗耳恭听,细心钻研,没几天,大功告成,阻力变成了推力,皆大欢喜。

与此相照应,一学生入厂后,以知识渊博自居,终日足不出户,闭门造车。那日正绘一机械图,一师傅黯然审视良久,说:“这图的某部位似不对。”他一听火了:“我学过。我是正本学来的!”师傅说:“我没上大学,可这种机器我

摸了几十年。我觉得„„”他反讥道:“那你怎么没考上大学。”此事传出,全厂哗然,从此,再无人给他“提意见”。一年后,他郁郁不得志地调出厂。

魏培说:“这类把动力反变为阻力的事我听说不少,我常不解:我们年轻人怎能因这种小事而毁了大事业呢?”他认为得(以此证明自己高明)不偿失(失掉了干事业的好环境)。

他也有“大智若愚”的时候。在家具行业激烈竞争中,厂里准备上光固化油漆涂试生产线新工艺。小魏每日食不饱腹,夜不归家,四面出击去讨教,终于设计出比最新成果还节电百分之五十的方案,但无把握是否可行,闻一外国专业代表团来京,他连夜追踪而去。对方工艺保密,小魏连连追问,根据对方“是”“否”的回答证明,他的别出心裁的方案可行,返厂后,他同厂技术人员、工人连续苦干三个月,大获成功,一笔奖金赏下,大家均分了,小魏得一元四角七分,后因不够分,小魏又交还四分。对此,小魏讲:“应当。这是集体的功劳。”他沉浸在事业成功的喜悦中,不在乎“蝇头小利”。

他说:“手大捂不过天。你就是在八个国家留过学。一个人还是一个人。要时刻想着集体这个大环境。”

他适应了这个大环境,大环境又造就了他。今年三月,厂长不在,副厂长外出学习,企业正乱,生产不景气,而文明生产单位的牌子也已被勒令摘掉。受任于危难之际,小魏挂职副厂长主持工作,首要任务便是拿下企业整顿合格证,重振军威。连续29个昼夜,小魏拼命了;连续29个昼夜,各级干部、全厂工人陪着他拼命,终于整顿合格,挽回信誉。

消息传来,大家全落泪了。 7月28日,公司正式决定由小魏主持全厂工作。其时,财务帐面上仅存7000元钱,四个车间处半停产状态。他决心背水一战。他没想到,他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全厂职工拧成了一股绳,在严格制度、严格管理的决定下达后,都紧密地配合他。工会主席张宝根师傅主动为他堵漏洞;全厂的师傅们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他。那一日夜晚,他正连轴干,蓝师傅打来电话:“小魏,还没走!你太瘦了。一定注意身体。千万别趴下。咱全厂的老人让我代表他们劝劝你!”小魏的泪水一下子流下来。

“有这么好的师傅们,哪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全年企业承包额70万,拼搏之下,现已达百万!

“这一切都是怎么得来的?”小魏说,“倘若我是个自大狂,只靠个人奋斗,能有今天没啊?”

记者在六厂采访,有人说:“我们厂的大学生,就培养出小魏一个。”

对此,小魏十分痛心:“不应该是我一个!我一个人算什么!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一代天骄!”有一位大学毕业生过去在厂闷头搞设,没有成绩,领导认为他“没用”,调他到办公室当干事,他十分苦恼。 小魏主持工作后,同他倾心交谈,劝他“进车间干一段试试。”到车间后,他同工人打成一片,不仅搞出了设计,而且挑起了全车间的生产重担。他对小魏说:“你救了我一命。”

“心中有大义,虚怀天地宽。”魏培对记者说,“这是周总理,我最佩服的人。”

他似乎是在表白自己:“我并非说成才的前提是泯灭个性,向环境妥协。实际上,我从未放弃同守旧传统的斗争,也咬牙冲击过许多旧章法。我只是希望毕业后的同学们注意一下怎样在集体的大环境中,变阻力为推力„„”

“黑色幽默”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二

对生活中令人悲伤的东西,无可奈何地报以苦笑,用自嘲式的幽默来求得解脱。在这苦笑声中,却恰恰饱含使人警醒的社会现象——这大约是西方重要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给人的印象。几位青年知识分子朋友给我讲起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成熟定律”。我不由得联想起了“黑色幽默”„„

第一定律:革新先求尚方剑

功成桂冠须送人

一些大学生进企业后,经实践,认识到所学知识与企业现实距离颇大,依然舍深就浅,致力于小改小革。“这本是好事,谁知仍然举步维艰。”一位朋友叹息说。

“哪有缺陷便改哪好了啦。”我说。

“哪有这么简单!”

原来,目前企业需要改造的设备许多在五六十年代乃是革新成果,只是现在又落后了,而20年前的革新者许多是企业中、上层领导。其中有的领导是不准许任何人否定他及他的过去的。你本来要改造设备。他却认为你要改造他:你本来要革旧工艺的命,他却认为你是在革他的命。你若贸然行事,后患无穷,“目中无人”之类的帽子就扣下来了。碰上脾气好的领导,会这样回答你的积极性:“那是我过去改革过的,还改——怎么能自己改自己呀!”

“那怎么办?”我听着着急。

“有办法的。”革新者说。

这办法是:你一旦认准哪台设备要改造,不能贸然去改。先打听好这设备过去是谁搞的,然后把改造方案深埋心中,去请教他:“主任(或其他头衔),这设备最近不大灵了,我不懂怎么弄。您过去„„所以请您„„”对方高兴起来,或者给你出个主意,或者,“你弄吧。”这就有了“尚方宝剑”。而改造出成果后,你需把对方的大名冠列前茅,自己甘认孙子辈。倘对外宣传,须讲“在某某扶助下,方得成功!”

第二定律:县山露水难成器

循序渐进好建功

另一位青年知识分子向我论述“科技改革的步子迈多大为佳”这一复杂的问题。他说:“

不能让人看出你想冒尖,不,根本就不能冒尖!拿到技术改造项目后,要掌握准步幅的度,即让方方面面都感到你不是为了想冒尖才干的。

所以,步子不能迈大。否则容易出错。我们那位领导的最大原则是:“不准出错”。干一百件事,免不了会错一件,这可不得了,从此你会成为“冒失鬼”。一件事不干,便一个错不出,可保无忧。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不干事不如死了好,得干!

干时要循序渐进。前不久我搞一设备改造,明知可以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八十效率,但不敢这样弄。我有教训,去年有过这样一回,我正高兴等表扬,厂长却把我好一顿批评:“一下子提高百分之八十?你早干嘛去了?你都来两年了才干事,这两年损失了多少效益?”工人们不知我挨批,一见我成绩突出,到处宣扬:“这小子,厂长的苗子啦!”天哪,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厂长要听说了,那我„„所以,成绩千万不能太大,要小打小闹地搞:今天改造一下,让效率提高百分之十;过一段再弄一阵,再提百分之十。厂长一看:“恩,好,看来,我们的大方向是正确!”“请厂长指示。”“好好干,还会提高的。”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把方案渐渐实施完毕。

这位青年知识分子现在已当上车间主任。他自我标榜:“我是机会主义分子。”

第三定律:先适应而后有“位”

既有“位”而将有为

我在座谈会上和他们探讨成熟定律的社会渊源,不想,又引出第三定律来。

一位年仅23岁的大学毕业生说:“毕业前,老师送我两句赠言:‘自己要适应工作环境,不要奢望让环境适自己’。老师说,你记着这两句话,一辈子便不会吃亏。我的工作环境是压抑的。每当我觉得受不了时,就想起这两句话,于是就坚忍下去,终于干成了点事情。”

提供第二定律的青年说:“我们青年知识分子要真正受到重视很不容易。因此,适应环境——既有应该适应的一面,也有忍受世俗因袭的规范的一面——是第一要紧的。适应了人家才会说:他是自己人。才会放心让你干事,你于是才会有相应的地位。这时,你如果还有事业心,便可以开始小心地进入改造环境的进程了。”

我问:“你能改造环境了吗?”

他说:“我当车间主任后,不要求下级适应我,而让大家按规律——科技和生产规律——行事。” 我又问:“对上呢?”

他很直率:“继续适应。”

我把这三定律示之一作家:“你写小说吧。”他细思后说:“阅之可笑,思之可泣,作为记者,你也应把它公诸于世,呼吁社会,还青年之本来面目。”

崭露头角的“三味真经”

——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四

记者近来考察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怎样才得以露头角、出成果,深感其过程中有一部不见经传的“三味真经”。其真谛究竟是什么,不同单位的领导和青年知识分子各有所悟。现作如下报道就教于读者。

(一)

本报讯 由13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天津计算机厂系统开发部三室两年来硕果累累,已完成14个应用项目和11个开发项目的科研工作,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获丰收。

从这批大学毕业生身上获取经济效益并非厂领导的追求目标。1983年底,该室成立初,厂长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希望每个大学毕业生尽快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第二,形成一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青年知识分子队伍。

两年来,13名大学毕业生在这种自始至终充满信任与支持的气氛中茁壮成长。他们中有5人学的是计算机专业,8人是自动化专业。但他们把全部知识贡献出来,互补着,竞争着——缺“软件”的补“软件”,缺“硬件”的补“硬件”,“你比我强,我也要赶上去”,没有疾贤妒能,有的只是攀比前进的真正的竞争精神——在竞争中互补,在互补中竞争!为了将来挑大梁,担大任,他们还学习企业管理和谈判艺术,于今已成为不仅精技术,而且个个有“经济脑袋”的较全面人才。

目前,厂领导已经决定,从13人中选拔出2名室主任,再组建两支大学毕业生科研队伍,培养出更多的人才。13名大学毕业生中,2人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4人已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

本报讯 “成果是大学毕业生的立足之本。”多数是先有成果,后受重视;先在“地下”搞科研,发愤立功,后转“地上”被承认,境遇转顺。在这方面,天津第五半导体厂“振兴五半研讨会”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群。

1983年,该厂分入二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其时,半导体行业不景气,已有不少厂家倒闭。他们被分到科室、车间后,只觉前程渺茫,情绪低落,常聚宿舍中甩扑克,发牢骚,下棋,吹牛。一天,一位叫付宝和的实在受不了了,对伙伴们说:“五半要倒闭,我们可以分到别的厂,不会没饭吃。可我们是败兵!这是我们青年知识分子的耻辱!空发议论,不如干点实事。”“干事?干坏了,谁给兜着?”“那就先偷偷地干。不见成果以前,不许往外说。”于是,“振兴五半研讨会”以“地下组织”形式成立,决议“每人必须研究一个课题”。没有经费,自掏腰包;弄不了大的,先搞小的;第一产品不景气,便在第二产品上寻找突破口。这样,竟搞成了七八个项目。厂长获悉,大喜,给他们以全力支持,“地下”转为“地上”,红红火火开了成立大会。

现在,全厂早已起死回生。由于第二代产品的开发,过去的闲人也回厂搞开发。企业经济效益蒸蒸日上。那位“地下组织”的发起人付宝和担任了车间副主任及市青年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和理事。

(三)

本报讯 据调查,不少青年知识分子的成果是在夹缝中偶然拾取的。由于他们资历浅,极少能分享到科研课题。在心灰意懒和不顺利中,突然有一天,柳暗花明,他们拿到选题,奋勇攻关,功成名就。目前,记者获如下实例。

某厂分去一大学生。领导问:“什么最拿手?”答曰:“外语。”“还有什么能耐?”“自动化。”“好!不过,你还年轻,先下车间实习吧。”从此,他被遗忘了。一年后,仍不见起用。他要求调走。领导认为:“他虽然没用处,但是大学生。报上说,大学生是人才,是人才就不能放他走,放走人才就说明我不重视人才。”经过一番推理,领导下了结论:“宁可养着他,不能犯政治错误。”又过一段时间,上级决定该厂引进国外设备,厂长一下子抓了瞎:既懂尖端技术又精外文的谈判引进人才哪去找!急中生智,想到那个还在车间“实习劳动”的倒霉蛋,立即请出,奉若上宾,没几天,那年轻人摇身一变,西装革履,登上飞机,周游欧美。设备引进,资料翻译,安装调试完毕,大功告成,厂长舒一口气,为他加官进爵。调入科室。该青年认为,下一步应消化设备,使之国产化。厂长问:“设备转不转?”“转呀”。

“那就行啦,还操什么心?”于是,升了官的大学生又闲起来。

应该指出,这是一个较极端的例子,但过程的“偶然性”,却是不少取得了科技成果的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历过的。

(四)

本报讯 最近,本报记者协同天津青年科技协会请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座谈,大家对上述三篇报道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篇报道中的主人公之一,是天津计算机厂系统开发部三室主任张建成。在大家的要求下,进一步谈了厂里的大学毕业生在信任支持境遇下心情舒畅出成果的过程。与会青年不时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连称“难得,难得”,“可惜这样的单位太少了。”

第二篇报道中的主人公付宝和说:“我们虽然是经过挣扎后才冒出的小苗,但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种必然现象。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不能等梯子架好了再登山;良好的竞技状态应该是我们赢得领导与群众支持的前提。因此,我感谢我们的厂领导。”大家赞同他的话,认为这二位“先苦后甜”果实的诞生环境也应该珍惜。

第三篇报道的主人公未能与会,并在会前一再请求不要披露他的姓名和厂名,否则“会闹出乱子来”。对此,与会青年默然良久。一位青年说:“这类成果的诞生过程,与其说可喜可贺,不如说可笑可悲,我们希望那些主宰着我们命运的领导人能通过这一事例有所反省。”另一位青年黯然说:“不管怎样,他偶然走向成功。可是,还有多少人才仍在他成功前的境遇中生存呀!”“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惟一的渴求不就是贡献吗?!”

与会青年还探讨了三分之二的大学毕业生至今未出成果的复杂原因。记者将另文予以报道。

阳光下的阴影——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七

在“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悲剧由愚昧和疯狂酿成。如今,阳光灿烂,但人们仍然可以看到:

阴影覆盖着的角落

一老一少步入记者站,年老的为年轻的哭诉:“记者同志,有志青年其志不得酬,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

他们来反映的是一件在一些科研部门颇为“常见”的事情:科研课题的“移花接木”和科研人员的“按需”调动!这类事件,记者受理过几起,但因种种原因从未成稿披露于报端。

来申诉的这位青年是1982届大学毕业生。进单位后便一心扑在科研推广项目上,当时,她的指导老师(即前面那位老同志)便对她说:“我全力扶助你!但你要知道,一旦失败,会有许多人看不起你!”

“那,我要是成功了呢!”

“那就会有许多人嫉妒你!”

但她还年轻,“少年不识愁滋味”,不顾一切地投身科研项目中,摸爬滚打在农田里,一年下来,获初步成功。第二年,她继续试验,并搜集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准备写论文,写书,使之成为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谁知,她刚刚发表了几篇论文,“议论”飞起:“我干这么多年啦,还没发过论文呢!”“写文章,哼,谁不会!”终于有一天,她的业务主管领导找她。

“调你搞另一个项目。”

“我才搞半截呀,能不能让我把试验全部进行完?”

“不行,这是决定。正常调动。”

“那欧文新旧项目一起搞。”

“不行。”

她只得“服从”。过了些日子才知道:她的指日可待的实验成果正是被这位“主管上级”接手了!

将近两年的苦干呀!由于试验中断,她连一篇评定职称的论文也没写成。 她把希望寄托在新的项目上,半年后,又接近成功了。这时,这位“主管上级”又来“关心”她:“你一个人力量比较单薄。我来帮助你!”

轻轻一句话,该项目上又添上了这位上级的大名。

喝水的不是掘井的!

摘桃的不是种树的!

“新壶装旧酒”?!

谁是这场悲剧的导演?或许局外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个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有知识而受过压制、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站起、如今掌握了一点科研权利的知识分子,又以更“精致”的手法在青年知识分子身上重新导演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悲剧了!

不久前,一位青年知识技术员悄悄问我: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什么叫剽窃成果?”他在企业中搞出几项成果,但每一项都必须把技术部门领导的大名冠在前面,才“得以上报”。

“这算不算剽窃?他真的什么也不搞,就管署名。”

“算”!我说,“而且是依仗权力明目张胆地剽窃!更可耻!”

我请他详细讲“事件”过程,并说:“我立即到你厂去采访。”

他一听:“天哪!你饶了我吧!我还想要命呢!”

我说:“跟你的命没关系!披露出来,剽窃者就得承认错误!”

他说:“您哪,局外人不知厉害。我们那儿的技术领导也是知识分子,整起我们来一整一个准,全是要害。一旦得罪了他,再不准你接触项目。这还不是要我的命吗?现在,他偷也好,窃也好,我还能搞项目,因此,我还能活下去。”

“那你干吗要我帮忙?”

“我只想让你搞个‘什么叫剽窃成果’的规定,登在报上。我偷偷放在他办公桌上,往后他再不敢偷就是啦!”

我因无能为力而伤心„„

阴影不会存在太久!

为什么有阴影?这些青年为什么不敢也不能冲决阴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大会上号召全党,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党和政府是支持大有作为的青年人的呀!

因为,在某些单位中,“权力学”与“关系学”比“科学”更吃香,“沽名钓誉”践踏了起码的科研道德。

根据那“一老一少”的申诉,我再经调查,写成题为《渴望阳光》的通讯,请申诉人第一个审阅。

“千万不能发!”他们说。

原来,他们只是来“说说”,这样,心里“痛快些”,至于见诸报端,那就另当别论啦!

“要发表也可以,除非你能保证那些压制者下台!”

我无法保证。我没有人事权!但我可以努力争取他们更上一级的领导支持“正义者”!

“我本人支持发表这篇通讯”,该局一位主要领导说,“但是我希望你慎重,因为„„”

因为有另外一条线,一条支持压制者的“关系线”。这条线勾织成网,你可能划破一个小口,但网还在。甚至“网还可以修补上”。

那“一老一少”确实有“怕”的理由!

怎么办!“等活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会来冲这张网的。”他们说。

我不赞成这种消极的方式。我希望在“冲决关系网”这件大事上,人人能勇当先行者!

因为,有党的支持,阳光下的阴影是不会存在太久的!


相关内容

  • 第十名"第十名"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 "第十名"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原文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200101 [原刊页号]32-35 [分 类 号]G3 [分 类 名]中小学教育 [复印期号]200106 [ 标 题] [ 作 者]王曦 [作者简介]王曦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 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 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调查问卷分析(以艺术专业学生为例)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直接关涉着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行为.大学生又是时代青年中的先锋,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关涉着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材,亦是检验高等教育是否健康运行且有扎实实效的重要标识. 一.当代大学生 ...

  • 内审工作职责
  • 内审部工作职责 1.主要从事工程概.预.决算的编制审核工作,并及时做好存档工作. 2.工程概.预算,要仔细熟悉相关图纸,准备计算出各工程原辅材料数量,误差不得超过现场实际工作量的15‰,超出部分遭成公司亏损的公司有权追究其责任 3.认真阅读招标文件,负责投标工程的投标报价.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以及参 ...

  • 在成长中学会人际交往
  • 在成长中学会人际交往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家人相互 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与社会广泛接触.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联系的过程. 二.(先提问同学,再老师讲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成材的积极作用是很大的,主要 表现在: (1) ...

  • 实木门加工工艺与结构
  • 实木门加工工艺与结构 实木门是指制作木门的材料是取自森林的天然原木或者实木集成材(也称实木指接材或实木齿接材),经过烘干.下料.刨光.开榫.打眼.高速铣形.组装.打磨.上油漆等工序科学加工而成. 用实木加工制作的装饰门,有全木.半玻.全玻三种款式,从木材加工工艺上看有指接木与原木的两种,指接木是原木 ...

  • 保险公司实践报告
  •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 2014年2月 7日--2014年2月16日 共10天 一.实践目的: 通过在保险公司售后服务部的短期实习,了解保险公司的整体架构以及其工作流程与现状,从而深刻体会金融类市场的发展情况,或许与我国际商务专业有些许关联性.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 ...

  • 广西各级政协: 主动投身 精准扶贫
  • 既动口建言,又动手办事,广西各级政协主动投身精准扶贫-- 拔穷根要真功夫也要好药方(协商之路) "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落雨水."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龙英村上朗洞屯乡亲曾经吃尽苦头. 2012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的帮扶下,县里对上朗 ...

  • 辩论稿[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 学生就业压力大是否利于成才辩论赛 反方: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一辩: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博士生横飞的年代,"就业"二字已如沉重的巨石一般压在大学毕业生们的心头.所谓"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让许多即将踏入或已经踏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头疼不已.作为一 ...

  •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
  •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诚然,个人奋斗和外部机遇是青年成 才两个必备条件,而今天我们探索的 是它们之中哪个在成才过程中起到关 键性作用:第一,从哲学角度看,内 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 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则是事物 发展的外部条件.个人奋斗是内因, 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