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遗址及其文化内涵

【摘 要】: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兵马俑时的留言。那么,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一国总理发出如此大的感慨呢?论文对秦兵马俑作了简要介绍,并试图从尚武精神、艺术以及秦国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秦兵马俑遗址

文化内涵 尚武精神

在距古城西安35公里的骊山北麓渭水南岸,随着30多年前临憧农民打井的挖掘声,沉睡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露出冰山一角。本文试图对秦兵马俑遗址作简要介绍,并以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对其本身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作一些浅显的研究,以期能够揭示这种自我矛盾的文化现象赖以生成的土壤,背景以及内在因素。

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5公里的临潼区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约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就排列在过洞中。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数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 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一经出土, 立刻便以其宏大的气势震撼了世界, 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和注意。作为一种如此突出的文化现象, 出现在曾经导演过“焚书坑儒”事件的秦始皇时代,反差如此巨大, 不能不让人感到迷惘和困惑, 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尚武精神的延续

当我们置身队列整齐、庄严肃穆的军阵之中, 凝视着这些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陶制兵马形象的时候,都被这千军万马的浩大工程所撼动。从这些赳赳武夫的身上, 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强烈印象与其说是艺术上的感染, 倒不如说是尚武精神的震慑。这种内涵深沉的尚武精神不仅仅是秦兵马俑主体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秦国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和核心精神。

从秦的历史发展看, 这种尚武精神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与春秋战国时代, 特别是秦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其在诸侯国之间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纵观秦统一前的历史, 无论是秦穆公的励精图治, 还是秦孝公的变法革新, 其中心问题都是要尽可能迅速地提高和增强军事势力, 改变秦国卑弱的形势和处境。尚武的结果, 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势力,在独霸西戎的同时, 终于能够“东窥周室”与齐楚等大国抗衡,并最后由秦结束了战国纷争的政治局面。然而, 尚武精神的过分倡导和发挥, 加上中后期某些法家代表人物“ 愚民政策” 的实施和影响, 使得文化底子本来就不厚实的秦国更进一步地忽略和轻视了国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甚至对其寥若晨星的零星文化也给予了残酷的打击。使秦文化始终难与齐鲁和楚汉文化相匹敌。

除去尚武思想和少数民族无文而治的影响外, 法家对于秦统治者轻视和鄙簿文化和实施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秦始皇对于结束战国分裂割据局面, 推动统一事业的完成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也始终难以抹灭“ 焚书坑儒”在中华文明史上, 在芸芸众生心灵上深深印下的一块阴影。

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对秦国结束战国分裂割据局面, 推动统一事业的展示,也是对秦国兵强马壮、凸显国力的尚武精神的一种延续。

(二)基于功利的复制

当我们把驰骋的思维从历史的沉思之中拉回到现实, 面对这一群近乎绝对模拟生活真实的陶制品时, 不得不对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可以说是我们在参观兵马俑时所获得的第二个强烈印象。

从秦始皇陵的总体设计来看, 两千年前的总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设计制造这批作品时, 既不是把兵马俑当作供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也不是叫天下百姓们瞻仰礼拜的纪念碑, 因为这些无生命的兵马被塑造成型之后立即被全部深埋地下, 它们的主要责任不是炫耀其艺术的魅力和光彩, 而是在于忠实地护卫着那座庞大的陵墓, 护卫着那个不可一世的亡灵, 使其在无可奈何地命归黄泉之后, 仍能象生前一样握有强大的军队, 拥有绝对的军事大权, 到冥冥世界里去东征西杀, 称雄称霸。在丝不苟、不厌其烦的精雕细刻之外还要涂染上各种不同的色彩, 使其模拟真实的程度更进一步的表现手法, 与其说是对生活的再现, 倒不如说是一种实用品的复制更为恰当一些。

在百花凋零的时代,创造秦兵马俑工程的匠师艺人们只能按照硬性的命令, 为着单纯政治的目的,去机械地完全照搬或复制现实,而不会也不可能去发挥自由的创造和艺术的激情。

尽管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不是基于对艺术的主动创造,而是机械的按照命令去复制现实,但是这并不影响秦兵马俑对秦国的高超技艺水平的展示。

(三)秦国雄风的展示

当我们徜徉在秦人的故土, 平心静气地审视着残存至今的秦文化遗迹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确凿的事实: 虽然相对于中原来说, 秦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狭窄和闭塞, 但这块土地上诞生出来的美学观点却是出奇的崇尚“ 大” 和

“ 多” 。这种奇怪的现象与其说是秦国百姓的创造, 倒不如说是秦国君王的专利更确切。因为在当时唯一有能力和资格创造、主宰这些既“大”且“多”的历史行为的, 首先来自于专制君王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君王们随心所欲的主观意志,来自君王穷奢极欲的心理。这也正是我们在参观秦陵及兵马俑时所得到的第三个强烈印象。

这种动辄便兴修宠大到无与伦比的工程, 随心所欲地征发几十万几十万的劳动力, 甚至“宫女待者”也追求千余人众的心理,表现, 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了。耗费大量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 把宫殿、陵墓和城墙修筑得如此宏大, 不仅仅是为了防卫和个人生活的舒适享乐, 更主要的则在于借此显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 显示’其独断专横的个性作风, 显示其炙手可热的绝对权威, 向百姓挑战, 向历史挑战。

据目前考古材料介绍, 四个秦兵马俑坑除其中一个属未完成的外, 其余一、

二、三号俑坑总面积为20,780平方米, 共埋藏了近八千件兵马俑, 其中已进行了部发掘的一号俑坑, 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 仅东端五个探就出土陶俑108 7 件, 估计全坑至少埋藏了六千余件陶俑陶马。但是与范围广大的秦始皇陵区相比较,与安置亡灵的地宫相比较, 兵马俑坑则未免显得小巫见大巫了。仅以始皇陵外城垣计,其南北长2165米, 东西宽940米, 总面积为203万平方米。而秦始皇生前所倡导修筑的宫室苑囿,其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 又不知比始皇陵高出多少倍! 只说秦始皇发动修筑的直抵蒙古草原的直道和横亘中国的万里长城, 其工程之浩大, 设想之恢宏,不但不中国任何一代王朝的帝王们望尘莫及, 而且也让欧洲的亚历山大之流们身叹不如。还不仅如此他还狂妄地把大门修出陆地,“立石东海上胸界中, 以为秦东门”!

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这样说, 秦始皇不仅是兵马俑的拥有者,也是这一浩大工程的谋划者创作者。正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独裁形象, 所以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才成其为空前绝后的壮举。没有这样一个好大喜功、刚决自用、“好暴示能” 的封建帝王的提倡和支持, 就不可能有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奇迹的问世和诞生。秦兵马俑既是秦国尚武传统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相混合的产物, 更是秦始皇独裁政治和寡头意志的必然结晶。

[参考文献]

[1]田季生、刘志远.三秦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从军.秦兵马俑文化内涵析.[J].文博.1990(05);

[3]陈振昌.试论秦俑的文化精神[J].文博.1996(02);

[4]黄今言.论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体精神及相关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01);

[5]赵士禛.中华文明与秦兵马俑的核心价值[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摘 要】: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兵马俑时的留言。那么,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一国总理发出如此大的感慨呢?论文对秦兵马俑作了简要介绍,并试图从尚武精神、艺术以及秦国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秦兵马俑遗址

文化内涵 尚武精神

在距古城西安35公里的骊山北麓渭水南岸,随着30多年前临憧农民打井的挖掘声,沉睡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露出冰山一角。本文试图对秦兵马俑遗址作简要介绍,并以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对其本身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作一些浅显的研究,以期能够揭示这种自我矛盾的文化现象赖以生成的土壤,背景以及内在因素。

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5公里的临潼区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约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就排列在过洞中。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数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 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一经出土, 立刻便以其宏大的气势震撼了世界, 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和注意。作为一种如此突出的文化现象, 出现在曾经导演过“焚书坑儒”事件的秦始皇时代,反差如此巨大, 不能不让人感到迷惘和困惑, 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尚武精神的延续

当我们置身队列整齐、庄严肃穆的军阵之中, 凝视着这些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陶制兵马形象的时候,都被这千军万马的浩大工程所撼动。从这些赳赳武夫的身上, 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强烈印象与其说是艺术上的感染, 倒不如说是尚武精神的震慑。这种内涵深沉的尚武精神不仅仅是秦兵马俑主体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秦国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和核心精神。

从秦的历史发展看, 这种尚武精神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与春秋战国时代, 特别是秦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其在诸侯国之间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纵观秦统一前的历史, 无论是秦穆公的励精图治, 还是秦孝公的变法革新, 其中心问题都是要尽可能迅速地提高和增强军事势力, 改变秦国卑弱的形势和处境。尚武的结果, 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势力,在独霸西戎的同时, 终于能够“东窥周室”与齐楚等大国抗衡,并最后由秦结束了战国纷争的政治局面。然而, 尚武精神的过分倡导和发挥, 加上中后期某些法家代表人物“ 愚民政策” 的实施和影响, 使得文化底子本来就不厚实的秦国更进一步地忽略和轻视了国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甚至对其寥若晨星的零星文化也给予了残酷的打击。使秦文化始终难与齐鲁和楚汉文化相匹敌。

除去尚武思想和少数民族无文而治的影响外, 法家对于秦统治者轻视和鄙簿文化和实施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秦始皇对于结束战国分裂割据局面, 推动统一事业的完成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也始终难以抹灭“ 焚书坑儒”在中华文明史上, 在芸芸众生心灵上深深印下的一块阴影。

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对秦国结束战国分裂割据局面, 推动统一事业的展示,也是对秦国兵强马壮、凸显国力的尚武精神的一种延续。

(二)基于功利的复制

当我们把驰骋的思维从历史的沉思之中拉回到现实, 面对这一群近乎绝对模拟生活真实的陶制品时, 不得不对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可以说是我们在参观兵马俑时所获得的第二个强烈印象。

从秦始皇陵的总体设计来看, 两千年前的总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设计制造这批作品时, 既不是把兵马俑当作供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也不是叫天下百姓们瞻仰礼拜的纪念碑, 因为这些无生命的兵马被塑造成型之后立即被全部深埋地下, 它们的主要责任不是炫耀其艺术的魅力和光彩, 而是在于忠实地护卫着那座庞大的陵墓, 护卫着那个不可一世的亡灵, 使其在无可奈何地命归黄泉之后, 仍能象生前一样握有强大的军队, 拥有绝对的军事大权, 到冥冥世界里去东征西杀, 称雄称霸。在丝不苟、不厌其烦的精雕细刻之外还要涂染上各种不同的色彩, 使其模拟真实的程度更进一步的表现手法, 与其说是对生活的再现, 倒不如说是一种实用品的复制更为恰当一些。

在百花凋零的时代,创造秦兵马俑工程的匠师艺人们只能按照硬性的命令, 为着单纯政治的目的,去机械地完全照搬或复制现实,而不会也不可能去发挥自由的创造和艺术的激情。

尽管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不是基于对艺术的主动创造,而是机械的按照命令去复制现实,但是这并不影响秦兵马俑对秦国的高超技艺水平的展示。

(三)秦国雄风的展示

当我们徜徉在秦人的故土, 平心静气地审视着残存至今的秦文化遗迹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确凿的事实: 虽然相对于中原来说, 秦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狭窄和闭塞, 但这块土地上诞生出来的美学观点却是出奇的崇尚“ 大” 和

“ 多” 。这种奇怪的现象与其说是秦国百姓的创造, 倒不如说是秦国君王的专利更确切。因为在当时唯一有能力和资格创造、主宰这些既“大”且“多”的历史行为的, 首先来自于专制君王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君王们随心所欲的主观意志,来自君王穷奢极欲的心理。这也正是我们在参观秦陵及兵马俑时所得到的第三个强烈印象。

这种动辄便兴修宠大到无与伦比的工程, 随心所欲地征发几十万几十万的劳动力, 甚至“宫女待者”也追求千余人众的心理,表现, 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了。耗费大量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 把宫殿、陵墓和城墙修筑得如此宏大, 不仅仅是为了防卫和个人生活的舒适享乐, 更主要的则在于借此显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 显示’其独断专横的个性作风, 显示其炙手可热的绝对权威, 向百姓挑战, 向历史挑战。

据目前考古材料介绍, 四个秦兵马俑坑除其中一个属未完成的外, 其余一、

二、三号俑坑总面积为20,780平方米, 共埋藏了近八千件兵马俑, 其中已进行了部发掘的一号俑坑, 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 仅东端五个探就出土陶俑108 7 件, 估计全坑至少埋藏了六千余件陶俑陶马。但是与范围广大的秦始皇陵区相比较,与安置亡灵的地宫相比较, 兵马俑坑则未免显得小巫见大巫了。仅以始皇陵外城垣计,其南北长2165米, 东西宽940米, 总面积为203万平方米。而秦始皇生前所倡导修筑的宫室苑囿,其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 又不知比始皇陵高出多少倍! 只说秦始皇发动修筑的直抵蒙古草原的直道和横亘中国的万里长城, 其工程之浩大, 设想之恢宏,不但不中国任何一代王朝的帝王们望尘莫及, 而且也让欧洲的亚历山大之流们身叹不如。还不仅如此他还狂妄地把大门修出陆地,“立石东海上胸界中, 以为秦东门”!

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这样说, 秦始皇不仅是兵马俑的拥有者,也是这一浩大工程的谋划者创作者。正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独裁形象, 所以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才成其为空前绝后的壮举。没有这样一个好大喜功、刚决自用、“好暴示能” 的封建帝王的提倡和支持, 就不可能有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奇迹的问世和诞生。秦兵马俑既是秦国尚武传统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相混合的产物, 更是秦始皇独裁政治和寡头意志的必然结晶。

[参考文献]

[1]田季生、刘志远.三秦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从军.秦兵马俑文化内涵析.[J].文博.1990(05);

[3]陈振昌.试论秦俑的文化精神[J].文博.1996(02);

[4]黄今言.论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体精神及相关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01);

[5]赵士禛.中华文明与秦兵马俑的核心价值[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相关内容

  • 历年各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1)
  • 2010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0分) 李济 陶衣 青州龙兴寺窖藏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典型器物 失蜡法 封泥 二.简答题(140分) 1.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 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 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 ...

  • 湖南省全国导游考试现场导游考试试题
  • 湖南省全国导游考试现场导游考试试题 1. 黄帝陵.炎帝陵.舜帝陵各在什么地方? 陕西延安黄陵县.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南永州宁远县. 2. 屈原是什么时候人,他出生地和去世地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出生于湖北秭归县.去世于湖南汨罗县. 3.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及其作者是? 是<史记 ...

  • 考古与人类
  • 中国三大文物发现之一的甲骨文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A.1887年 B.1897年 C.1899年 D.1900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目前下落不明的不包括: A.蛇首 B.鸡首 C.鼠首 D.羊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是: A.和尚 B ...

  • 27-中国风景名胜
  • (课程代码:0200176) <中国风景名胜>教学大纲 CHINESE NATIONAL PARK 管理学院 230 <中国风景名胜>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中国风景名胜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风景名胜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和设立各 2 ...

  •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 情况 http://wenwen.soso.com/z/q109855565.htm 来源: 问问网 日期:2010年09月19日 标签 编者按:中国国土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 ...

  • 论湖南道州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 摘 要:道州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道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给湖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迹, 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县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可以总结为人类祖源.理学之源.红色文化等六大特点. 关键词:道县: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

  • 世界文化遗产 秦代永恒记忆--秦始皇帝陵
  • 秦始皇帝 我们来到秦陵遗址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园景.高大的陵墓,那么陵墓的主人是谁?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始皇像) 秦始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姓嬴名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正月,取名为"正"或"政",因出生在赵国,故名赵正:另有一 ...

  • 中国六大古都
  • 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杭州. 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兼具现代感和历史感,因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厚重.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兵马 ...

  • 我国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简况
  • 我国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简况 从1987年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33个自然与文化旅游景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长城 文化遗产(1987) 多建筑在崇山峻岭之上,显得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宛如奔腾的巨龙,堪称中华民族的象征. 2.明清故宫 又称紫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