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教学反思

《老师,您好!》教后反思

新接手这个班级,第一次教四年级。虽然在课前我已经很认真的把教材解读了好几遍,但是对这篇诗的教学还是无从下手。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蓄的诗意的基本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体会诗的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的教学是难点。在教学时,学生对“铺设金桥”和“架起大道”,提出了疑问,对此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课上带过了,在课后我浏览了凤凰语文网上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做了解释:是老师,把学生从无知的昨天引向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让学生知道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是老师,在昨天和今天之间、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老师起着架桥、铺路的作用。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看来诗歌的学习不仅在与读还在于有关生活的积累。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有了第一课的铺垫,学习起来轻松多了,课堂效果也很理想。

《但愿人长久》教后反思

用了三节课时间学完了《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文包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借月抒怀,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宽慰”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学生通过预习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找到这条线。但是在课堂上对诗文的理解总觉得不够流畅,很多孩子没话说,我想也许苏轼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孩子无法理解。所以我从苏轼和弟弟兄弟情深着手分析,把孩子们放到苏轼的回忆中去,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从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个变化。下面的课程顺利多了,只是课堂上的手寥寥无几,在作业中我发现同样的题目,课上没有几个人会举手,但是作业上很多回答并且很精彩。怎样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古诗两首》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所以教材才把这两首放在了一起学习。《望洞庭 》是刘禹锡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我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对照课文插图去理解,然后把不理解的提出来,也可以把理解的说一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只是有一句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我从古时候的镜子说起,他们明白了铜镜,自然而然联想到湖面和铜镜的共同点。在体会诗意上,还不能深入到诗中去。所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由于第一次带四年级,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看来,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秋天》反思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们眼里是各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天的影踪。学习《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收获。我觉得俞教导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

特别是三、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我给江主席献花》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将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

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欢迎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这个反问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欢迎队伍热烈欢迎江主席的动人场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兴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香港百年来被英国人统治丧权辱国的历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真切感人,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我”给江主席献花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献”、“踮”、“吻”、“依偎”等动词表达了“我”对江主席的爱戴。“望”、“俯”、“拥”、“拍”等动词表达了江主席对我的“爱抚”。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句子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在下面的教学中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在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l了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泉城》反思

本课围绕“泉城”这一关键词,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写济南泉不仅多而美:接着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生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学本课时,光用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泉城的样子的。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让孩子们看边欣赏图片边来体会文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用课件上课事件幸福的事。在上课的伊始他们是兴奋是惊叹,看着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致,他们沉醉于其中。在视觉的欣赏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文字上,让孩子们分别赏读四大名泉的来历及各自的特点。最后把视线停留在描写四大名泉泉水流动的词语,分别体会。有了前面文字精读和画面补充做基础,孩子们非常踊跃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让我惊喜的是他们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看来只要教师认真的做好基础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可以落到实处的。

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添光加彩

——《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类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写景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词藻华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值得学生们推敲、咀嚼的蓝本。可作为四年级学生常常是对写景的文章不感兴趣,文字中描绘的场景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转化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那些优美的语句让他们读起来没有情感,那只不过是一个个难于理解的字符而已。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围绕第三、第四自然段介绍的内容,课前精心准备了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媒体不出门在网络中欣赏到了直插云霄、封顶银光闪闪的雪峰奇观;像颗颗宝石的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整个河谷及山坡的原始森林,以及高低错落如白练腾空的瀑布。每一幅画面的出现,孩子们都是惊呼一片,他们惊叹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神奇魅力,从视觉上感受着九寨沟的绮丽风光。欣赏完图片当我出现文字时,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朗读起来绘声绘色,更为惊喜的是,他们还能当堂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了下来。

第四自然段也是因为先有了图片的视觉感受,我没说几句话,学生们按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自主学习。

随感: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是主动,我想着应该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吧。处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还是依赖于强烈的形象思维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不强,由于多媒体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田园诗情》反思

---------------教给孩子善于发现美

《田园诗情》把我们带进了荷兰,一个以风车为标志的国家。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 眼下是秋收秋种的季节,而我们的教室外就是一片田野。学生们学了这一课后,在课后,很

多同学都对着窗外,戏称这就是田园诗情,几个人边笑边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改造。我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我明白了学生的笑声。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田野他们看得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美。在感受了荷兰的田园后,孩子们很震撼,怎么会那么美。嬉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希望眼前的家乡也是一片田园诗情。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课时片段

。。。。。。。

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面对充满田园诗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凯宇:荷兰,真美啊!

凯凯:荷兰太美了,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静喆:荷兰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那静谧的夜,宁静而富有生机。 明洁:荷兰的牧场真是个自由的国度,我喜欢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

孩子们举手很踊跃,心中满是对荷兰的向往和热爱。他们为这诗情的田园着迷。 师:那么被你们也称为“田园诗情”的家乡呢?你们觉得美吗?

孩子有的轻轻的摇头,有的从窗口张望。。。。。。

师: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如果你去细心观察,那么美就在眼前。荷兰的小朋友同样也会向往我们家乡的“田园诗情”的。

。。。。。。

反思:荷兰诗情画意的美景孩子们领略到了,文中的佳词妙句孩子们也品读了。我想在教授这些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教会用他们手中的笔写下美得文字。

《桂花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淡淡的乡愁伴着那片片飘落的桂花在心头弥漫开来,童年的快乐也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渐渐浮上心头,儿时摇桂花的快乐、母亲洗手敬香的场面、父亲随口拈来的诗歌全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准备上这篇课文时,得知周六有三位特级教师将对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于是暂且搁下,准备多学几招,好与学生一同分享这场又香又甜的桂花雨。三节课各有特色,真不愧是大师水平,可惜自己水平有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了。

课堂上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展开教学,学生凭借预习,很快说出了“香喷喷、香气扑鼻、香味迷人、快乐、高兴”的桂花雨。接着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学生从书上找到了找到了五句话,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句子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桂花的香气,在朗读中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摇桂花”时的忙碌、“摇桂花”后的满足在朗读中一一体会。

母亲的话时常响在耳畔,学生虽然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对琦君的介绍,居然也悟出了她对故乡是多么的怀念啊,“月是故乡明”“桂是故乡香”!浓浓的思乡情怀一览无遗。

《老师,您好!》教后反思

新接手这个班级,第一次教四年级。虽然在课前我已经很认真的把教材解读了好几遍,但是对这篇诗的教学还是无从下手。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蓄的诗意的基本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体会诗的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的教学是难点。在教学时,学生对“铺设金桥”和“架起大道”,提出了疑问,对此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课上带过了,在课后我浏览了凤凰语文网上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做了解释:是老师,把学生从无知的昨天引向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让学生知道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是老师,在昨天和今天之间、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老师起着架桥、铺路的作用。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看来诗歌的学习不仅在与读还在于有关生活的积累。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有了第一课的铺垫,学习起来轻松多了,课堂效果也很理想。

《但愿人长久》教后反思

用了三节课时间学完了《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文包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借月抒怀,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宽慰”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学生通过预习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找到这条线。但是在课堂上对诗文的理解总觉得不够流畅,很多孩子没话说,我想也许苏轼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孩子无法理解。所以我从苏轼和弟弟兄弟情深着手分析,把孩子们放到苏轼的回忆中去,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从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个变化。下面的课程顺利多了,只是课堂上的手寥寥无几,在作业中我发现同样的题目,课上没有几个人会举手,但是作业上很多回答并且很精彩。怎样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古诗两首》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所以教材才把这两首放在了一起学习。《望洞庭 》是刘禹锡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我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对照课文插图去理解,然后把不理解的提出来,也可以把理解的说一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只是有一句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我从古时候的镜子说起,他们明白了铜镜,自然而然联想到湖面和铜镜的共同点。在体会诗意上,还不能深入到诗中去。所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由于第一次带四年级,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看来,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秋天》反思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们眼里是各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天的影踪。学习《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收获。我觉得俞教导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

特别是三、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我给江主席献花》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将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

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欢迎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这个反问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欢迎队伍热烈欢迎江主席的动人场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兴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香港百年来被英国人统治丧权辱国的历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真切感人,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我”给江主席献花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献”、“踮”、“吻”、“依偎”等动词表达了“我”对江主席的爱戴。“望”、“俯”、“拥”、“拍”等动词表达了江主席对我的“爱抚”。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句子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在下面的教学中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在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l了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泉城》反思

本课围绕“泉城”这一关键词,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写济南泉不仅多而美:接着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生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学本课时,光用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泉城的样子的。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让孩子们看边欣赏图片边来体会文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用课件上课事件幸福的事。在上课的伊始他们是兴奋是惊叹,看着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致,他们沉醉于其中。在视觉的欣赏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文字上,让孩子们分别赏读四大名泉的来历及各自的特点。最后把视线停留在描写四大名泉泉水流动的词语,分别体会。有了前面文字精读和画面补充做基础,孩子们非常踊跃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让我惊喜的是他们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看来只要教师认真的做好基础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可以落到实处的。

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添光加彩

——《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类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写景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词藻华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值得学生们推敲、咀嚼的蓝本。可作为四年级学生常常是对写景的文章不感兴趣,文字中描绘的场景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转化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那些优美的语句让他们读起来没有情感,那只不过是一个个难于理解的字符而已。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围绕第三、第四自然段介绍的内容,课前精心准备了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媒体不出门在网络中欣赏到了直插云霄、封顶银光闪闪的雪峰奇观;像颗颗宝石的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整个河谷及山坡的原始森林,以及高低错落如白练腾空的瀑布。每一幅画面的出现,孩子们都是惊呼一片,他们惊叹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神奇魅力,从视觉上感受着九寨沟的绮丽风光。欣赏完图片当我出现文字时,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朗读起来绘声绘色,更为惊喜的是,他们还能当堂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了下来。

第四自然段也是因为先有了图片的视觉感受,我没说几句话,学生们按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自主学习。

随感: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是主动,我想着应该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吧。处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还是依赖于强烈的形象思维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不强,由于多媒体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田园诗情》反思

---------------教给孩子善于发现美

《田园诗情》把我们带进了荷兰,一个以风车为标志的国家。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 眼下是秋收秋种的季节,而我们的教室外就是一片田野。学生们学了这一课后,在课后,很

多同学都对着窗外,戏称这就是田园诗情,几个人边笑边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改造。我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我明白了学生的笑声。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田野他们看得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美。在感受了荷兰的田园后,孩子们很震撼,怎么会那么美。嬉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希望眼前的家乡也是一片田园诗情。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课时片段

。。。。。。。

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面对充满田园诗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凯宇:荷兰,真美啊!

凯凯:荷兰太美了,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静喆:荷兰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那静谧的夜,宁静而富有生机。 明洁:荷兰的牧场真是个自由的国度,我喜欢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

孩子们举手很踊跃,心中满是对荷兰的向往和热爱。他们为这诗情的田园着迷。 师:那么被你们也称为“田园诗情”的家乡呢?你们觉得美吗?

孩子有的轻轻的摇头,有的从窗口张望。。。。。。

师: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如果你去细心观察,那么美就在眼前。荷兰的小朋友同样也会向往我们家乡的“田园诗情”的。

。。。。。。

反思:荷兰诗情画意的美景孩子们领略到了,文中的佳词妙句孩子们也品读了。我想在教授这些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教会用他们手中的笔写下美得文字。

《桂花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淡淡的乡愁伴着那片片飘落的桂花在心头弥漫开来,童年的快乐也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渐渐浮上心头,儿时摇桂花的快乐、母亲洗手敬香的场面、父亲随口拈来的诗歌全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准备上这篇课文时,得知周六有三位特级教师将对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于是暂且搁下,准备多学几招,好与学生一同分享这场又香又甜的桂花雨。三节课各有特色,真不愧是大师水平,可惜自己水平有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了。

课堂上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展开教学,学生凭借预习,很快说出了“香喷喷、香气扑鼻、香味迷人、快乐、高兴”的桂花雨。接着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学生从书上找到了找到了五句话,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句子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桂花的香气,在朗读中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摇桂花”时的忙碌、“摇桂花”后的满足在朗读中一一体会。

母亲的话时常响在耳畔,学生虽然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对琦君的介绍,居然也悟出了她对故乡是多么的怀念啊,“月是故乡明”“桂是故乡香”!浓浓的思乡情怀一览无遗。


相关内容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 篇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ln0384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结 题 报 告 申请人姓名 朱占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何永 ...

  • 调查报告教学反思
  • 篇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报告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星河中学的一名教师,正在进行"有效开展教学反思途径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真实情况.本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回答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 ...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亚红 [摘要]: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有效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存在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反思零散而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反思重教学活动效果,轻活动过程等问题.明确反思目的, ...

  • 浅谈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 浅谈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摘要:文章提出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提升专业能力,是使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反思:以人为本:专业发展 孔子曰:& ...

  • 新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二.为何写课后教学反思 三.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四.教学反思的类型 五.教学反思的途径 六.课后反思的原则 七.教学反思的内容 八.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

  • 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学)1
  • 江西教育学院 函授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 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 [1**********]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为 ...

  • 幼儿园教学反思的论文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宗旨.那么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教学反思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经过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成长的.但是,深入实际我们会发现一个值 ...

  •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摘要: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新要求和挑战.教师应该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科学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 ...

  • 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对本市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对我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总结回顾: 近年来,教学反思活动在各个单位 ...

  • 探索教学反思的认识
  • 探索教学反思的认识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