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初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鹅》丰子恺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 .《海燕》郑振铎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 .《鹤群》江口涣颂扬了团队精神。
D .《石榴》郭沫若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答案: D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榴》一文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B .《海燕》全文以“乡愁”为线索,文章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C .《鹤群》一文通过对个体事物的细致描绘,着重表现了鹤群的特点,并由次生发开去,表达了赞美团队精神的思想感情。
D .《白鹅》一文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答案: B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 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
B .他的话 高屋建瓴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 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往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 感激涕零 地流下了眼泪。 答案:B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B .《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 .《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答案: C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试卷第1页,总7页
B .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 登堂入室 的欲望。
C .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 豁然开旷 ,像拓宽了几尺。 D .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 无所事事 ,树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 答案:D
6.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夜》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全集》。 B .《对岸》的作者是泰国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C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 .《叶笛》中作者通过对家乡叶笛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答案:B
二、 拓展探究
7. 阅读名著,走进名家
(1) 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2)面对逆境,时常想起 (填人名)笔下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强;面对顺境,不妨领略孟子《 》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就会居安思危。
答案: 鲁迅 高尔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鲁迅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作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8. 根据《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海燕》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作品有 、 及长篇小说
(2)象征手法的应用时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海燕”“暴风雨”“大海”“海鸥”等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暴风雨象征 大海象征 海鸥象征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一句的含义的理解。
试卷第2页,总7页
答案:
(1)高尔基 苏联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
(2)“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无产阶级革命风暴,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鸥”象征害怕革命、不革命者。
(3)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三、 基础题
10.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各象征什么。 1. 海燕
2. 海鸥、海鸭、企鹅 3. 乌云、雷鸣、闪电 4. 大海、波浪 5. 暴风雨
6. 整个海上景象
(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
1.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4.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答案:
(1)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2.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 沙皇反动政权及其反动势力 4.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5.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6. 俄国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
试卷第3页,总7页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2.翡翠(暗喻) 3.它像精灵(明喻) 4.闪电的影子像火蛇(明喻) 11. 简答题。
(1)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答案:
(1)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
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12. 请用正楷字体在下页左图“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答案: “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等。
13.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请你参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答案:①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②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14. 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参与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请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四十多个春秋,你能说出这个雕像的创意吗?
(2)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句
(3)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为人类和平事业拟写一则广告词。 答案:
(1)这个雕像的创意: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例: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 解析: (1) 理解“铸剑为犁”一词的含义,“剑”指代战争,“犁”指代“和平”,
试卷第4页,总7页
人教版2017初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鹅》丰子恺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 .《海燕》郑振铎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 .《鹤群》江口涣颂扬了团队精神。
D .《石榴》郭沫若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答案: D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榴》一文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B .《海燕》全文以“乡愁”为线索,文章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C .《鹤群》一文通过对个体事物的细致描绘,着重表现了鹤群的特点,并由次生发开去,表达了赞美团队精神的思想感情。
D .《白鹅》一文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答案: B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 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
B .他的话 高屋建瓴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 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往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 感激涕零 地流下了眼泪。 答案:B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B .《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 .《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答案: C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试卷第1页,总7页
B .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 登堂入室 的欲望。
C .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 豁然开旷 ,像拓宽了几尺。 D .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 无所事事 ,树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 答案:D
6.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夜》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全集》。 B .《对岸》的作者是泰国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C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 .《叶笛》中作者通过对家乡叶笛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答案:B
二、 拓展探究
7. 阅读名著,走进名家
(1) 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2)面对逆境,时常想起 (填人名)笔下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强;面对顺境,不妨领略孟子《 》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就会居安思危。
答案: 鲁迅 高尔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鲁迅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作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8. 根据《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海燕》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作品有 、 及长篇小说
(2)象征手法的应用时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海燕”“暴风雨”“大海”“海鸥”等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暴风雨象征 大海象征 海鸥象征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一句的含义的理解。
试卷第2页,总7页
答案:
(1)高尔基 苏联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
(2)“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无产阶级革命风暴,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鸥”象征害怕革命、不革命者。
(3)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三、 基础题
10.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各象征什么。 1. 海燕
2. 海鸥、海鸭、企鹅 3. 乌云、雷鸣、闪电 4. 大海、波浪 5. 暴风雨
6. 整个海上景象
(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
1.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4.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答案:
(1)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2.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 沙皇反动政权及其反动势力 4.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5.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6. 俄国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
试卷第3页,总7页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2.翡翠(暗喻) 3.它像精灵(明喻) 4.闪电的影子像火蛇(明喻) 11. 简答题。
(1)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答案:
(1)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
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12. 请用正楷字体在下页左图“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答案: “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等。
13.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请你参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答案:①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②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14. 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参与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请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四十多个春秋,你能说出这个雕像的创意吗?
(2)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句
(3)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为人类和平事业拟写一则广告词。 答案:
(1)这个雕像的创意: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例: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 解析: (1) 理解“铸剑为犁”一词的含义,“剑”指代战争,“犁”指代“和平”,
试卷第4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