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初一(下册)语文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2017初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鹅》丰子恺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 .《海燕》郑振铎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 .《鹤群》江口涣颂扬了团队精神。

D .《石榴》郭沫若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答案: D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榴》一文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B .《海燕》全文以“乡愁”为线索,文章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C .《鹤群》一文通过对个体事物的细致描绘,着重表现了鹤群的特点,并由次生发开去,表达了赞美团队精神的思想感情。

D .《白鹅》一文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答案: B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 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

B .他的话 高屋建瓴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 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往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 感激涕零 地流下了眼泪。 答案:B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B .《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 .《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答案: C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试卷第1页,总7页

B .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 登堂入室 的欲望。

C .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 豁然开旷 ,像拓宽了几尺。 D .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 无所事事 ,树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 答案:D

6.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夜》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全集》。 B .《对岸》的作者是泰国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C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 .《叶笛》中作者通过对家乡叶笛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答案:B

二、 拓展探究

7. 阅读名著,走进名家

(1) 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2)面对逆境,时常想起 (填人名)笔下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强;面对顺境,不妨领略孟子《 》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就会居安思危。

答案: 鲁迅 高尔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鲁迅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作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8. 根据《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海燕》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作品有 、 及长篇小说

(2)象征手法的应用时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海燕”“暴风雨”“大海”“海鸥”等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暴风雨象征 大海象征 海鸥象征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一句的含义的理解。

试卷第2页,总7页

答案:

(1)高尔基 苏联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

(2)“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无产阶级革命风暴,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鸥”象征害怕革命、不革命者。

(3)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三、 基础题

10.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各象征什么。 1. 海燕

2. 海鸥、海鸭、企鹅 3. 乌云、雷鸣、闪电 4. 大海、波浪 5. 暴风雨

6. 整个海上景象

(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

1.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4.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答案:

(1)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2.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 沙皇反动政权及其反动势力 4.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5.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6. 俄国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

试卷第3页,总7页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2.翡翠(暗喻) 3.它像精灵(明喻) 4.闪电的影子像火蛇(明喻) 11. 简答题。

(1)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答案:

(1)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

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12. 请用正楷字体在下页左图“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答案: “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等。

13.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请你参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答案:①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②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14. 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参与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请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四十多个春秋,你能说出这个雕像的创意吗?

(2)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句

(3)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为人类和平事业拟写一则广告词。 答案:

(1)这个雕像的创意: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例: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 解析: (1) 理解“铸剑为犁”一词的含义,“剑”指代战争,“犁”指代“和平”,

试卷第4页,总7页

人教版2017初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

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鹅》丰子恺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 .《海燕》郑振铎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 .《鹤群》江口涣颂扬了团队精神。

D .《石榴》郭沫若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答案: D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榴》一文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B .《海燕》全文以“乡愁”为线索,文章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C .《鹤群》一文通过对个体事物的细致描绘,着重表现了鹤群的特点,并由次生发开去,表达了赞美团队精神的思想感情。

D .《白鹅》一文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答案: B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 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

B .他的话 高屋建瓴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 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往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 感激涕零 地流下了眼泪。 答案:B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郭沫若全集》。 B .《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 .《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答案: C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试卷第1页,总7页

B .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 登堂入室 的欲望。

C .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 豁然开旷 ,像拓宽了几尺。 D .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 无所事事 ,树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 答案:D

6.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夜》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全集》。 B .《对岸》的作者是泰国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C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 .《叶笛》中作者通过对家乡叶笛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答案:B

二、 拓展探究

7. 阅读名著,走进名家

(1) 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2)面对逆境,时常想起 (填人名)笔下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强;面对顺境,不妨领略孟子《 》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就会居安思危。

答案: 鲁迅 高尔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鲁迅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作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8. 根据《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海燕》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作品有 、 及长篇小说

(2)象征手法的应用时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海燕”“暴风雨”“大海”“海鸥”等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暴风雨象征 大海象征 海鸥象征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一句的含义的理解。

试卷第2页,总7页

答案:

(1)高尔基 苏联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

(2)“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无产阶级革命风暴,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鸥”象征害怕革命、不革命者。

(3)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三、 基础题

10.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各象征什么。 1. 海燕

2. 海鸥、海鸭、企鹅 3. 乌云、雷鸣、闪电 4. 大海、波浪 5. 暴风雨

6. 整个海上景象

(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

1.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4.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答案:

(1)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2.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 沙皇反动政权及其反动势力 4.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5.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6. 俄国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

试卷第3页,总7页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2.翡翠(暗喻) 3.它像精灵(明喻) 4.闪电的影子像火蛇(明喻) 11. 简答题。

(1)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答案:

(1)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

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12. 请用正楷字体在下页左图“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答案: “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等。

13.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请你参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答案:①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②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14. 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参与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请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四十多个春秋,你能说出这个雕像的创意吗?

(2)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句

(3)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为人类和平事业拟写一则广告词。 答案:

(1)这个雕像的创意: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例: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幸福的和平。 解析: (1) 理解“铸剑为犁”一词的含义,“剑”指代战争,“犁”指代“和平”,

试卷第4页,总7页


相关内容

  • 2017初一下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
  • 2017初一下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人见面,非常亲热,拉着手寒喧(xuān)了好一阵子. B.轰隆隆,雷声从远处传来,振(zhènɡ)动山谷. C.他不小心打碎了那个漂亮的玻璃杯,于是耳朵里塞满了妈妈的唠叨埋(mái)怨. ...

  •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单元测试(三)(2017)
  • 单元测试(三)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诘问(jié) 震悚(sù) 哀悼(dào) 塌败(tā) ... B .憎恶(zèng) 取缔(dì) 伛(yě) 滞笨(zhì) ... C .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霹雳(pī)( ...

  • 2016-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试卷
  •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 zhào bì nuò qiâ ( )国 和氏( ) 允( ) 胆( ) dù jì cáo màn yán ( ) ( )操 ( )子 迟( 二.组词. 1.一字多组词. 焦 ( ) ( ) ( ) 修 ( ) ( ) ( ) 疲 ( ) ( ) ( ) 牢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 提问 登录 注册 立即下载 立即下载 ?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肥沙旨蘸003 语文 2014-12-12 作业帮-是干什么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优质解答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猜字谜]教案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 级下册<猜字谜>教案 课题 猜字谜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猜字谜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故采用猜字谜导入,自主识字,探 ...

  • 一年级语文下册[16.一分钟]教案(2017最新人教部编版)
  • 16.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 ...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 A卷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注意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对的,将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计算6m(3m)的结果是( ) A.3m B.2m C.2m D.3m 2.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