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翠翠的人物形象

摘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向来以其美得境界著称,美的自然环境、美的人物心灵、美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文中的主人公“翠翠”,

是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来自湘西边地的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沈从文传统”。他以“乡

人”特有的固执坚持着“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边城》就是在这样的

求下完成的。它纯洁真挚、宁静素雅,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场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

俗画。而文中的翠翠,这个青山绿水孕育出的女子,更是让凡是读过《边城》的人,都无法忘记。

一、翠翠的自然美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来形容翠翠是再适合不过了。翠翠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她生长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浸润着自然的淳朴、

灵、柔美,使她的全身都颤动着自然的清明透洁。大山中的阳光给了她黝黑而健康的肤色,受大自然的洗涤如泉水般清澈的眼睛,不受半点尘滓。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翠翠的个性天然不经雕琢,

着几分矜持,又有着几分娇气。她既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她的身上处处体现着自然的活力与印记,

然赋予了翠翠天真、淳朴、善良的人性,而这种美又反作用于自然,使边城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人的气息。在这如梦一般的桃源里,翠翠如

一般的成长着。可以说,翠翠是一种生命的现象,在她身上,有一种本能的和大自然融合的气质,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一切功利色彩的美好。

二、翠翠的爱情观

年轻的翠翠是天真浪漫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觉醒,爱情开始悄悄地在纯洁的心中萌芽。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

于新嫁娘的故事”,遇事总是禁不住脸红。此时的翠翠对爱情似懂非懂,却又极敏感,她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一种感情需要,却不知需要什么。

翠的所思、所感、所求并非虚无缥缈、毫无现实依托的。在小镇初遇傩送,因误会骂了他,这种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傩送的身影

她的心中不知不觉的扎了根,这可以理解为翠翠朦胧地意识到了爱情的到来。两年后的端午节,当听说傩送在下游六百里的青浪滩时,就问

爷的船是不是在下青浪滩。此时,翠翠的爱情意识已经完全觉醒,小小的心灵充满着美好的希冀。为了维护着美丽的爱情,山野中长大、一

野气的翠翠选择了抗争:她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天保的“车路”求婚,毅然接受傩送的“马路”求婚。然而,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她挑战:天

因得不到翠翠的爱,愤而驾船下驶,不幸溺亡;傩送为了爱情,躲避家庭逼婚,远奔异乡;爷爷因不堪精神的重压,在雷雨之夜,溘然长逝。

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未让翠翠倒下,却使她更加成熟。她坚定地守候着心中的真爱,对爱情充满着执著的、不渝的希望,表现着爱情的纯洁与忠贞。

三、翠翠的人性美和理想性

翠翠是山水滋润出来的精灵,生活于一片净土之中,不被尘世污浊。这样的女性形象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连,朴实中带着灵气。幼小的翠翠

祥和而又古朴的环境中成长,她对自然友善,对物事亲和:对老船夫的爱淳朴、自然、真切,对傩送的爱纯洁而坚贞,而这样的性情在翠翠

上显得那么自然,在这自然之中透露着淳朴人性的永久魅力。沈从文先生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生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

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而在二三十年代,他所生活的地方,人性受到了严重扭曲,就连他怀念的家乡“那点正直人情美,也几

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世纪社会培养成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所以,他呼唤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使人获得“真

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此,沈从文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湘西边地——他理想中的桃源——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性的美好。这种美是一种陶渊明式的寄托,寄托了作

对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形式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由衷的赞美。而翠翠恰是我们参悟沈从文先生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她是美丽的、自由的女神,

如同自然一般的精灵。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1]沈从文.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沈从文.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EB/OL].2005-4-3

[3]沈从文.长河?题记[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

[4]沈从文.小说的作者与读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张迪平

(桐城师范学校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本文从少女情致,情窦初开,向往爱情,忠贞等待这四个个审美视角出发,将一个闪耀着人性美、人情美的自然之

子——翠翠的形象生动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关键词翠翠形象美的理想

在《边城》中,翠翠是沈从文美的理想的化身,她恬静、温

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作者用如山间溪

流般自然流动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翠翠内心情感的微妙变

化,将一个集爱与美于一身的少女的内心情感世界清晰而传

神地展现在欣赏者的眼前,让欣赏者接受了一番爱与美的心

灵洗礼。翠翠的名字音色双美,乃因“住处两岸多篁竹,翠色

逼人而来”,垂手拾取所得。沈从文在诗情画意、田园牧歌般

的情境中渐次展开了翠形象的描绘。下面,让我们循着作家 指引的心路历程进入翠翠的情感世界,用心来领略作家为翠 翠所弹奏的心灵变奏曲,体验蕴含在翠翠心灵中的少女情怀, 感悟她心中的那份淡淡忧伤,丝丝幽怨,浸润于这个“美丽令 人愁”的形象意蕴之中。

一、少女情致

所谓少女女情致,就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撒娇任性,惹 人怜爱。如在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翠翠便把小竹作成 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还要求爷爷伴唱。端午 节进城看龙舟比赛,见“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 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晴朗,鼓 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 快乐”。少女的快乐情致毕露无疑,河边的人,河中的船,河 水的颜色,晴朗的天气,蓬蓬的鼓声无一不在应和着她快乐美 好的内心情致,总而言之,少女翠翠眼见的一切景、物、人无不 掩映在她快乐情致的辉光之中。

二、情窦初开

在茶峒的翠竹丛林的陶冶和老船工的关怀抚养下,翠翠

很快长大成人,她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眼睛, 活泼得象山间的一只小动物。11岁那年端午节的夜晚,看过 宽肩膀的傩送老二,便从此心中不忘;当二佬深夜唱情歌向她 求爱时,她虽在睡梦中,心里却有清晰的感应“:梦中的灵魂被 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各处轻轻地飘着(,身子)飞 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虎耳草不是别的,而是爱情的象 征。二佬的歌声不但将睡梦中的翠翠托浮起来飘飞,而且使 小说的情景和人物都染上了一种仙气,将翠翠化成了一个爱 的精灵,一个浪漫的爱情女神。又如翠翠在船上剥豆,却一面 想心思,她“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水中去了”,十 分传神地表现了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的情思神态。

三、向往爱情

渐渐长大的翠翠自然地在心中平添了几分对爱情的向

往,因为“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道关于新嫁娘 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 歌声里蕴含着饱满的缠绵意味,是吸引翠翠爱听的主要因素。 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对爱情的向 往诱发了翠翠内心情愫的微妙变化,凝眸星云的时刻痴痴的

爱情也在她心中悄悄的生长;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 会略带少女的羞涩情绪轻轻地回答“:翠翠不想什么。”掩饰性 的语言偏偏揭开了蒙在少女情怀之上的那层薄薄纱巾,稍不 留神就将心中的这份秘密泄露了出来。歌德说过:哪个少男 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长大的翠翠心中有着对爱情 的美好期待与向往,她向往她的爱情如茶峒人的歌声那般缠 绵,向往她的爱情如家乡的山水般美丽,向往她的爱情如天上 飘动的云片般幻美,向往她的爱情如天上的星星般灿烂。对

爱情的痴痴向往给她和谐的心灵乐章送来了一个微妙的变奏 符。

四、忠贞的等待

在一个月光明静的夜晚,二老傩送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情

歌,她却睡着了,不曾回复二老半句,只能迷迷糊糊地做着摘 虎耳草“顶美顶美”的梦。当翠翠知道了梦的原委,心里“真愿 意听一个人来唱歌”时,二老却误解了翠翠和她的外祖父,抗 婚下行了,留给翠翠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 天回来。”的无限期的忠贞等待。作者把翠翠微妙细腻的心理 世界内容,转化为悠远的弦外之音,在作品构图上留下了一大 片耐人寻味的空白,召唤着欣赏着用想象力去体验、领悟翠翠 的内心情感脉络。这种成功地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 合的手法,既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悬念,又使读者随着翠 翠的等待、期望之情,涌现出一股殷切的愿望,希冀她能等到 二老,感动着她对爱情的忠贞。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细致描绘,一个天真无邪的自然之子 ——翠翠的形象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翠翠 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 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 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 人。作者用被情感浸透了的文字将翠翠的形象完满的勾画了 出来。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和坚守中显得分 外娇艳灿烂。她是爱与美的化身,是沈从文心中最美的梦,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是华夏抒情文学中 完美的理性人格,她的艺术魅力接续着最高的审美理想。 注释:

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 第10页,第19页.

摘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向来以其美得境界著称,美的自然环境、美的人物心灵、美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文中的主人公“翠翠”,

是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来自湘西边地的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沈从文传统”。他以“乡

人”特有的固执坚持着“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边城》就是在这样的

求下完成的。它纯洁真挚、宁静素雅,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场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

俗画。而文中的翠翠,这个青山绿水孕育出的女子,更是让凡是读过《边城》的人,都无法忘记。

一、翠翠的自然美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来形容翠翠是再适合不过了。翠翠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她生长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浸润着自然的淳朴、

灵、柔美,使她的全身都颤动着自然的清明透洁。大山中的阳光给了她黝黑而健康的肤色,受大自然的洗涤如泉水般清澈的眼睛,不受半点尘滓。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翠翠的个性天然不经雕琢,

着几分矜持,又有着几分娇气。她既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她的身上处处体现着自然的活力与印记,

然赋予了翠翠天真、淳朴、善良的人性,而这种美又反作用于自然,使边城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人的气息。在这如梦一般的桃源里,翠翠如

一般的成长着。可以说,翠翠是一种生命的现象,在她身上,有一种本能的和大自然融合的气质,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一切功利色彩的美好。

二、翠翠的爱情观

年轻的翠翠是天真浪漫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觉醒,爱情开始悄悄地在纯洁的心中萌芽。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

于新嫁娘的故事”,遇事总是禁不住脸红。此时的翠翠对爱情似懂非懂,却又极敏感,她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一种感情需要,却不知需要什么。

翠的所思、所感、所求并非虚无缥缈、毫无现实依托的。在小镇初遇傩送,因误会骂了他,这种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傩送的身影

她的心中不知不觉的扎了根,这可以理解为翠翠朦胧地意识到了爱情的到来。两年后的端午节,当听说傩送在下游六百里的青浪滩时,就问

爷的船是不是在下青浪滩。此时,翠翠的爱情意识已经完全觉醒,小小的心灵充满着美好的希冀。为了维护着美丽的爱情,山野中长大、一

野气的翠翠选择了抗争:她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天保的“车路”求婚,毅然接受傩送的“马路”求婚。然而,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她挑战:天

因得不到翠翠的爱,愤而驾船下驶,不幸溺亡;傩送为了爱情,躲避家庭逼婚,远奔异乡;爷爷因不堪精神的重压,在雷雨之夜,溘然长逝。

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未让翠翠倒下,却使她更加成熟。她坚定地守候着心中的真爱,对爱情充满着执著的、不渝的希望,表现着爱情的纯洁与忠贞。

三、翠翠的人性美和理想性

翠翠是山水滋润出来的精灵,生活于一片净土之中,不被尘世污浊。这样的女性形象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连,朴实中带着灵气。幼小的翠翠

祥和而又古朴的环境中成长,她对自然友善,对物事亲和:对老船夫的爱淳朴、自然、真切,对傩送的爱纯洁而坚贞,而这样的性情在翠翠

上显得那么自然,在这自然之中透露着淳朴人性的永久魅力。沈从文先生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生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

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而在二三十年代,他所生活的地方,人性受到了严重扭曲,就连他怀念的家乡“那点正直人情美,也几

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世纪社会培养成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所以,他呼唤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使人获得“真

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此,沈从文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湘西边地——他理想中的桃源——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性的美好。这种美是一种陶渊明式的寄托,寄托了作

对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形式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由衷的赞美。而翠翠恰是我们参悟沈从文先生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她是美丽的、自由的女神,

如同自然一般的精灵。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1]沈从文.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沈从文.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EB/OL].2005-4-3

[3]沈从文.长河?题记[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

[4]沈从文.小说的作者与读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张迪平

(桐城师范学校安徽·桐城231400)

摘要本文从少女情致,情窦初开,向往爱情,忠贞等待这四个个审美视角出发,将一个闪耀着人性美、人情美的自然之

子——翠翠的形象生动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关键词翠翠形象美的理想

在《边城》中,翠翠是沈从文美的理想的化身,她恬静、温

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作者用如山间溪

流般自然流动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翠翠内心情感的微妙变

化,将一个集爱与美于一身的少女的内心情感世界清晰而传

神地展现在欣赏者的眼前,让欣赏者接受了一番爱与美的心

灵洗礼。翠翠的名字音色双美,乃因“住处两岸多篁竹,翠色

逼人而来”,垂手拾取所得。沈从文在诗情画意、田园牧歌般

的情境中渐次展开了翠形象的描绘。下面,让我们循着作家 指引的心路历程进入翠翠的情感世界,用心来领略作家为翠 翠所弹奏的心灵变奏曲,体验蕴含在翠翠心灵中的少女情怀, 感悟她心中的那份淡淡忧伤,丝丝幽怨,浸润于这个“美丽令 人愁”的形象意蕴之中。

一、少女情致

所谓少女女情致,就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撒娇任性,惹 人怜爱。如在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翠翠便把小竹作成 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还要求爷爷伴唱。端午 节进城看龙舟比赛,见“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 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晴朗,鼓 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 快乐”。少女的快乐情致毕露无疑,河边的人,河中的船,河 水的颜色,晴朗的天气,蓬蓬的鼓声无一不在应和着她快乐美 好的内心情致,总而言之,少女翠翠眼见的一切景、物、人无不 掩映在她快乐情致的辉光之中。

二、情窦初开

在茶峒的翠竹丛林的陶冶和老船工的关怀抚养下,翠翠

很快长大成人,她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眼睛, 活泼得象山间的一只小动物。11岁那年端午节的夜晚,看过 宽肩膀的傩送老二,便从此心中不忘;当二佬深夜唱情歌向她 求爱时,她虽在睡梦中,心里却有清晰的感应“:梦中的灵魂被 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各处轻轻地飘着(,身子)飞 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虎耳草不是别的,而是爱情的象 征。二佬的歌声不但将睡梦中的翠翠托浮起来飘飞,而且使 小说的情景和人物都染上了一种仙气,将翠翠化成了一个爱 的精灵,一个浪漫的爱情女神。又如翠翠在船上剥豆,却一面 想心思,她“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水中去了”,十 分传神地表现了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的情思神态。

三、向往爱情

渐渐长大的翠翠自然地在心中平添了几分对爱情的向

往,因为“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道关于新嫁娘 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 歌声里蕴含着饱满的缠绵意味,是吸引翠翠爱听的主要因素。 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对爱情的向 往诱发了翠翠内心情愫的微妙变化,凝眸星云的时刻痴痴的

爱情也在她心中悄悄的生长;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 会略带少女的羞涩情绪轻轻地回答“:翠翠不想什么。”掩饰性 的语言偏偏揭开了蒙在少女情怀之上的那层薄薄纱巾,稍不 留神就将心中的这份秘密泄露了出来。歌德说过:哪个少男 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长大的翠翠心中有着对爱情 的美好期待与向往,她向往她的爱情如茶峒人的歌声那般缠 绵,向往她的爱情如家乡的山水般美丽,向往她的爱情如天上 飘动的云片般幻美,向往她的爱情如天上的星星般灿烂。对

爱情的痴痴向往给她和谐的心灵乐章送来了一个微妙的变奏 符。

四、忠贞的等待

在一个月光明静的夜晚,二老傩送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情

歌,她却睡着了,不曾回复二老半句,只能迷迷糊糊地做着摘 虎耳草“顶美顶美”的梦。当翠翠知道了梦的原委,心里“真愿 意听一个人来唱歌”时,二老却误解了翠翠和她的外祖父,抗 婚下行了,留给翠翠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 天回来。”的无限期的忠贞等待。作者把翠翠微妙细腻的心理 世界内容,转化为悠远的弦外之音,在作品构图上留下了一大 片耐人寻味的空白,召唤着欣赏着用想象力去体验、领悟翠翠 的内心情感脉络。这种成功地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 合的手法,既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悬念,又使读者随着翠 翠的等待、期望之情,涌现出一股殷切的愿望,希冀她能等到 二老,感动着她对爱情的忠贞。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细致描绘,一个天真无邪的自然之子 ——翠翠的形象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翠翠 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 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 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 人。作者用被情感浸透了的文字将翠翠的形象完满的勾画了 出来。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和坚守中显得分 外娇艳灿烂。她是爱与美的化身,是沈从文心中最美的梦,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是华夏抒情文学中 完美的理性人格,她的艺术魅力接续着最高的审美理想。 注释:

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 第10页,第19页.


相关内容

  •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
  •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案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 ...

  • 刍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丰富,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素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中逐渐呈现的,以人物的主要特征为重点加以描绘:或者在对比映衬中凸现人物形象特点,或者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中彰显性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 ...

  •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012-02-08 21:48:49) 转载▼ 标签: 学习 杂谈 分类: 诗歌欣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一.诗歌中人物形象鉴赏概说 (一)人物形象含义: 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 (二)人物 ...

  • 鲁迅与金庸塑造的小人物形象的比较
  • 摘 要:鲁迅与金庸都喜欢塑造小人物的形象,并用来表达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深刻关照.鲁迅塑造的小人物形象主要有农民.知识分子和小市民,金庸塑造的小人物形象主要是游侠和无赖.从小人物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光明与黑暗 关键词:鲁迅与金庸:小人物:中国人 鲁迅与金庸都喜欢在小说里塑造小人物的形 ...

  • 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人物形象的课程社会学分析
  • 作者:刘文娟 教育科学论坛 2010年07期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0)03-0011-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作品进入了我国的语文教科书.外国作品中的人物以鲜活灵动的形象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中,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 ...

  • 语文小说阅读命题角度及答题模式
  •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 ...

  • 小说鉴赏技巧
  • 小说鉴赏技巧 1.考查重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 ...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 第3节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诗花相配喻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用古诗与花相配,说说它们各比喻哪个女人:①黛玉:②宝钗:③探春:④李纨:⑤湘云:⑥袭人:⑦麝月:⑧香菱. A .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 B .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C ...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考题]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 ...

  •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申报材料
  •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申 报材 料 目 录 1.关于设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申请--------------1 2.关于设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论证报告------------2 3.学校基本情况表----------------------6 4.高等学校增设高职高专专业申请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