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知识点

安全:指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害:指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的破坏。

事故:当系统潜在的危险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系统受到激发时,危险就会转化并导致一系列意外损失和灾害事件的发生。

事故灾害分为自然事故灾害和人为事故灾害两种。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为:1、爆炸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与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险环境物质。

爆炸品分为:1.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实际上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 1.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 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1.6项 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可燃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1、燃烧性2、爆炸性3、化学活波性4、易扩散性5、腐蚀性6、毒害性7、带电性

可燃气体燃烧与爆炸区别:1、反应速度不同:燃烧速度慢,爆炸速度快2、传热方式不同:燃烧靠传导、对流、辐射,爆炸主要靠冲击波3、产物运动方向不同:燃烧产物和燃烧传播方向相反,而爆炸相同。

什么是爆炸极限?为什么存在?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蒸气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的微观解释: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燃烧)下限时,可燃气体过少,可燃气体分子间的间距过大,不能是爆炸波(燃烧波)从一个可燃气体分子蔓延到另一个可燃气体分子上。当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爆炸(燃烧)上限时,气相中氧气浓度过低,以致可燃气体分子间间距过小,不能获取足够的氧气维持可燃气分子氧气的需要,从而不能维持爆炸波(燃烧波)的继续传播。

影响因素:温度、氧的体积分数、惰性介质、压力、容器的影响、点火源的影响。

可燃性气体危险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2、爆炸危险度3、传爆能力4、最大爆炸压力5、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6、自燃点7、最小点火能8、燃烧速度 估算可燃气体爆炸极限L 下=4⨯100100% %L 上=4. 76N +44. 76(N -1) +1 L 下=0. 55x 0L 上=4. 8x 0 可燃性液体危险技术指标:闪点、燃点、自燃点、饱和蒸汽压、爆炸极限、电阻率、热膨胀

系数、沸点。

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

闪点: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来的蒸汽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来的蒸汽足以用小火点燃并持续5s 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值。

粉尘爆炸的机理:1、可燃性粉尘的粒子受热后表面温度上升2、粒子表面分子发生热分解或干馏,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粒子周围空气混合3、气体混合物被点燃产生火焰并传播4、火焰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促使粉尘粒子的分解,继续放出气体燃烧持续下去5、燃烧速度加快而转化为爆炸。

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燃烧爆炸往往不是发生在一个均匀的气相混合物中,一旦被点燃爆炸,由于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使散落沉积的粉尘形成新的混合物质,可再次发生爆炸,因此粉尘爆炸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存在二次爆炸的危险。2、悬浮的粉尘被引燃后燃烧热以辐射的形式进行传递,燃烧速度及爆炸压力虽比气体爆炸小,但是持续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及烧毁程度大3、粉尘粒子一面燃烧一面飞散,受其作用的可燃物产生局部严重碳化,特别是碰到人体,燃烧的炽热颗粒或碳化物会造成严重的烧伤4、粉尘燃烧爆炸往往是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因此爆炸过程生成较多的一氧化碳,容易造成人身中毒5、由于粉尘的沉积性,堆积性等特点,粉尘着火时要避免采用喷射式的灭火设施,否则粉尘在扑灭气流的作用下,飞散悬浮物会形成新的燃爆性混合系。

判断可燃性粉尘生产场所是否具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的一般原则是:1、了解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燃爆性混合物的燃爆极限浓度,测定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性粉尘的浓度2、了解粉尘的粒度、比重和自燃温度等物理性质。一般来说,粒度越细,比重越小,粉尘就容易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得越均匀,因而就越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且自燃温度越低危险性就越大3、了解在正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例如粉尘飞出的具体部位、释放量、释放速度、释放方向、释放时间、释放规律及其可能在空间分布的范围,掌握这些情况,不仅可以判断该场所的危险状况,而且也为进一步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4、根据生产场所的通风好坏来判断5、根据生产场所的设备、装置的结构和现场运行情况来判断,如设备是否密闭,现场是否有产生高温点火花、静电的装置或可能性,现场有无坑、洼、沟等容易积存粉尘的部位,有无报警或指示信号装置等6、根据经验和以往事故教训来判断。

影响自燃物品发生自燃因素:a 、环境温、湿度的影响b 、助燃介质的影响c 、杂质的影响d 、微生物的影响

火灾的阶段:酝酿、发展、全盛、衰灭

防火防爆措施:1、分类管理2、防止形成燃爆介质3、通过火灾监测仪表及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监测仪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4、消除或控制点火源5、阻止火势蔓延

防止火炸药发生意外爆炸应采取的措施:1、防止冲击和摩擦2、避免明火和高温表面3、防止易燃或火炸药自燃4、防止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5、避免静电放电发生火灾6、避雷7、预防机械和设备故障8、采取隔火、隔爆或泄压、泄爆等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的扩大9、有爆炸危险的工房或库房之间与其建筑之间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10、采取适当的灭火设备11、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1、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等2、遇水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等,应用砂土灭火3、硫酸、盐酸、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容易造成触电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变形或爆裂6、精密仪器、贵重仪器、资料、档案等起火,也不宜用水扑救7、灼热的金属或熔融物体的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灼热的金属会将水分解为氢、氧两种气体或骤然产生大量蒸汽,引起化学或物理性爆炸。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汽、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四氯化碳等

阻止物质燃烧的安全措施:冷却、隔离、窒息、化学抑制

电气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2、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3、电气设备本身的原因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火工与烟火生产储存中电气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F0类:经常或长期存在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F1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F2类:在正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性小的火药、炸药、氧化剂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各类危险场所均以工作间(或建筑物)为单位。

防爆电气分类: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型电气设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用外壳限制爆炸和隔离引燃源,如隔爆型电气设备;第二类:用介质隔离引燃源,如充油充砂型电气设备;第三类:控制引燃源。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类电气设备:①正常运行不产生火花、电弧的电气设备;②限制火花能量。 按防爆电气使用的环境,电气设备分为三类:Ⅰ类:适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适用于除煤矿甲烷气体之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适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1、选择合适的防爆类型2、适应于环境条件3、要便于维修4、要注意经济效益。

静电:是指绝缘物质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于不同物体接触是在物质间发生了电

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产生的原因:1、物质的逸出功不同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3、介电常数不同 产生静电的形式:1、接触-分离起电2、破断起电3、电荷转移

消除静电的措施:1、泄露法2、中和法3、工艺控制法(从理论上设想一种根本不让静电产生的方法)

静电引起燃烧爆炸基本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静电得以积累,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4、静电火花周围有可燃性气体、蒸气和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

防止静电引起燃烧爆炸的措施: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2、工艺控制3、接地4、增温5、抗静电添加剂6、静电中和器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能量受到的伤害,主要伤害的部位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

人体受到电击后伤害程度因素: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4、伤害程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5、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6、触电者的健康状况

雷电形成的机理和基本条件:机理:1、水滴破裂理论2、吸收电荷理论3、水滴冻冰理论 条件:1、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2、有使潮湿水汽强烈上升的气流3、有使潮湿空气上升凝结水珠或冰晶的气象条件

雷电危害:1、电性质的破坏2、热性质的破坏3、机械性质的破坏4、雷电感应5、电磁感应6、雷电侵入波7、防雷装置上的高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8、雷电对人的危害 防雷的主要设备:避雷装置和消雷装置

爆破震动效应:当爆破引起的震动达到足够的强度时,就会造成各种破坏现象,如滑坡、建筑物或构建物的破坏等,这种爆破地震波引起的破坏现象及后果称为.....

爆破震动效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爆源的位置、炸药量的大小、爆破方式、传播介质和地形条件等,同时,对建筑物灾害而言,爆破地震波仅是外部条件,而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是其内部条件,它又与地基特性和约束条件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包含建(构)筑物本身以及爆破地震波多种因素的综合性现象。

爆破震动与天然地震的区别:1、幅值与衰减不同2、频率不同3、持续时间不同4、可控振源大小和作用方向的不同5、破坏能力不同

降低爆破震动效应的措施:1、采用微差爆破2、采用预裂爆破或开挖减振沟槽3、限制一次爆破的最大用药量4、对于建筑物拆除爆破,适当加大预拆除部位,以减少爆破钻孔数,对基础部位采取分部爆破拆除方式,低爆速炸药或采用静态破碎剂5、对拆除爆破,要重视建(构)筑物塌落造成的地面振动。

火工与烟火生产场所危险等级划分方法:1.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1.6: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殉爆:有两个相邻装药A 和B ,当装药A 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中间被惰性介质隔离)的B 装药爆炸,这一现象称为殉爆。

殉爆距离:引起殉爆(100%)时的两装药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100%不发生殉爆时两装药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

殉爆原因:1、主发装药爆轰产物的直接作用2、在介质中形成的冲击波作用3、主发装药爆轰的飞散物如破片、射流等。

炸药殉爆距离的影响因素:1、炸药性质2、装药量大小、装药密度及装药方式3、主发装药被覆盖的状况4、主发装药爆轰传递方向及起爆状况5、中间介质性质

民爆器材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注意问题:1、正确选择运输工具2、严禁民用爆破器材与其他货物混装,除了押运人员不准其他人员搭乘装有爆破器材的车辆3、运输和装卸民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禁止烟火,不准携带任何具有发生火种的东西,所使用工具不能发生振动、摩擦和冲击的现象4、装卸民用爆破器材时,应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在场,装卸时应该轻拿轻放,防止摩擦、冲击、抛掷等现象5、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同车运输不同性质的民用爆破器材时,应该通过有关领导的批准方能进行6、运输民用爆破器材应按指定的路线行驶,不准在人多的地方、交叉路口和桥梁上停留7、民用爆破器材在车站,码头和总库向分库运输时,包装箱及其封条必须完好无损。

废旧爆炸品销毁方法:1、爆炸销毁法2、燃烧销毁法3、沉浸溶解销毁法4、化学销毁法

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之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劳动者发生职业损伤

职业卫生:是指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和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分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劳动损伤性因素 预防职业性危害的“三级预防”是: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从工艺选择、平面布置、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设备选用、生产操作、企业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各种有害因素,保护生产环境,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要求,同时确定就业禁忌症筛选出易感者,防止职业病和各种事故发生2、二级预防,又称疾病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时,加强通风、隔振、降噪、个体防护等安全卫生措施,降低有害因素强度,开展作业环境监控和制止职业危害的发生。3、三级预防:对已发生职业性危害的劳动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时脱离接触,妥善治疗,防止恶化,促进健康。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企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要构成《中户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预防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题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工业毒物(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

形态:粉尘、烟、雾、蒸汽、气体

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工业毒物评价指标: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效

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或剂量,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尘肺、呼吸系统损害、中毒、皮肤病变、致癌

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2、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3、强化管理4、做好个人防护

安全:指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害:指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的破坏。

事故:当系统潜在的危险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系统受到激发时,危险就会转化并导致一系列意外损失和灾害事件的发生。

事故灾害分为自然事故灾害和人为事故灾害两种。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为:1、爆炸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与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险环境物质。

爆炸品分为:1.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实际上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 1.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 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1.6项 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可燃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1、燃烧性2、爆炸性3、化学活波性4、易扩散性5、腐蚀性6、毒害性7、带电性

可燃气体燃烧与爆炸区别:1、反应速度不同:燃烧速度慢,爆炸速度快2、传热方式不同:燃烧靠传导、对流、辐射,爆炸主要靠冲击波3、产物运动方向不同:燃烧产物和燃烧传播方向相反,而爆炸相同。

什么是爆炸极限?为什么存在?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蒸气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的微观解释: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燃烧)下限时,可燃气体过少,可燃气体分子间的间距过大,不能是爆炸波(燃烧波)从一个可燃气体分子蔓延到另一个可燃气体分子上。当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爆炸(燃烧)上限时,气相中氧气浓度过低,以致可燃气体分子间间距过小,不能获取足够的氧气维持可燃气分子氧气的需要,从而不能维持爆炸波(燃烧波)的继续传播。

影响因素:温度、氧的体积分数、惰性介质、压力、容器的影响、点火源的影响。

可燃性气体危险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2、爆炸危险度3、传爆能力4、最大爆炸压力5、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6、自燃点7、最小点火能8、燃烧速度 估算可燃气体爆炸极限L 下=4⨯100100% %L 上=4. 76N +44. 76(N -1) +1 L 下=0. 55x 0L 上=4. 8x 0 可燃性液体危险技术指标:闪点、燃点、自燃点、饱和蒸汽压、爆炸极限、电阻率、热膨胀

系数、沸点。

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

闪点: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来的蒸汽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来的蒸汽足以用小火点燃并持续5s 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值。

粉尘爆炸的机理:1、可燃性粉尘的粒子受热后表面温度上升2、粒子表面分子发生热分解或干馏,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粒子周围空气混合3、气体混合物被点燃产生火焰并传播4、火焰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促使粉尘粒子的分解,继续放出气体燃烧持续下去5、燃烧速度加快而转化为爆炸。

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燃烧爆炸往往不是发生在一个均匀的气相混合物中,一旦被点燃爆炸,由于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使散落沉积的粉尘形成新的混合物质,可再次发生爆炸,因此粉尘爆炸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存在二次爆炸的危险。2、悬浮的粉尘被引燃后燃烧热以辐射的形式进行传递,燃烧速度及爆炸压力虽比气体爆炸小,但是持续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及烧毁程度大3、粉尘粒子一面燃烧一面飞散,受其作用的可燃物产生局部严重碳化,特别是碰到人体,燃烧的炽热颗粒或碳化物会造成严重的烧伤4、粉尘燃烧爆炸往往是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因此爆炸过程生成较多的一氧化碳,容易造成人身中毒5、由于粉尘的沉积性,堆积性等特点,粉尘着火时要避免采用喷射式的灭火设施,否则粉尘在扑灭气流的作用下,飞散悬浮物会形成新的燃爆性混合系。

判断可燃性粉尘生产场所是否具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的一般原则是:1、了解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燃爆性混合物的燃爆极限浓度,测定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性粉尘的浓度2、了解粉尘的粒度、比重和自燃温度等物理性质。一般来说,粒度越细,比重越小,粉尘就容易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得越均匀,因而就越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且自燃温度越低危险性就越大3、了解在正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例如粉尘飞出的具体部位、释放量、释放速度、释放方向、释放时间、释放规律及其可能在空间分布的范围,掌握这些情况,不仅可以判断该场所的危险状况,而且也为进一步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4、根据生产场所的通风好坏来判断5、根据生产场所的设备、装置的结构和现场运行情况来判断,如设备是否密闭,现场是否有产生高温点火花、静电的装置或可能性,现场有无坑、洼、沟等容易积存粉尘的部位,有无报警或指示信号装置等6、根据经验和以往事故教训来判断。

影响自燃物品发生自燃因素:a 、环境温、湿度的影响b 、助燃介质的影响c 、杂质的影响d 、微生物的影响

火灾的阶段:酝酿、发展、全盛、衰灭

防火防爆措施:1、分类管理2、防止形成燃爆介质3、通过火灾监测仪表及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监测仪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4、消除或控制点火源5、阻止火势蔓延

防止火炸药发生意外爆炸应采取的措施:1、防止冲击和摩擦2、避免明火和高温表面3、防止易燃或火炸药自燃4、防止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5、避免静电放电发生火灾6、避雷7、预防机械和设备故障8、采取隔火、隔爆或泄压、泄爆等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的扩大9、有爆炸危险的工房或库房之间与其建筑之间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10、采取适当的灭火设备11、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1、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等2、遇水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等,应用砂土灭火3、硫酸、盐酸、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容易造成触电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变形或爆裂6、精密仪器、贵重仪器、资料、档案等起火,也不宜用水扑救7、灼热的金属或熔融物体的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灼热的金属会将水分解为氢、氧两种气体或骤然产生大量蒸汽,引起化学或物理性爆炸。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汽、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四氯化碳等

阻止物质燃烧的安全措施:冷却、隔离、窒息、化学抑制

电气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2、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3、电气设备本身的原因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火工与烟火生产储存中电气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F0类:经常或长期存在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F1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F2类:在正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性小的火药、炸药、氧化剂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各类危险场所均以工作间(或建筑物)为单位。

防爆电气分类: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型电气设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用外壳限制爆炸和隔离引燃源,如隔爆型电气设备;第二类:用介质隔离引燃源,如充油充砂型电气设备;第三类:控制引燃源。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类电气设备:①正常运行不产生火花、电弧的电气设备;②限制火花能量。 按防爆电气使用的环境,电气设备分为三类:Ⅰ类:适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Ⅱ类:适用于除煤矿甲烷气体之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Ⅲ类:适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1、选择合适的防爆类型2、适应于环境条件3、要便于维修4、要注意经济效益。

静电:是指绝缘物质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于不同物体接触是在物质间发生了电

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产生的原因:1、物质的逸出功不同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3、介电常数不同 产生静电的形式:1、接触-分离起电2、破断起电3、电荷转移

消除静电的措施:1、泄露法2、中和法3、工艺控制法(从理论上设想一种根本不让静电产生的方法)

静电引起燃烧爆炸基本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静电得以积累,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4、静电火花周围有可燃性气体、蒸气和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

防止静电引起燃烧爆炸的措施: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2、工艺控制3、接地4、增温5、抗静电添加剂6、静电中和器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能量受到的伤害,主要伤害的部位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

人体受到电击后伤害程度因素: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4、伤害程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5、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6、触电者的健康状况

雷电形成的机理和基本条件:机理:1、水滴破裂理论2、吸收电荷理论3、水滴冻冰理论 条件:1、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2、有使潮湿水汽强烈上升的气流3、有使潮湿空气上升凝结水珠或冰晶的气象条件

雷电危害:1、电性质的破坏2、热性质的破坏3、机械性质的破坏4、雷电感应5、电磁感应6、雷电侵入波7、防雷装置上的高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8、雷电对人的危害 防雷的主要设备:避雷装置和消雷装置

爆破震动效应:当爆破引起的震动达到足够的强度时,就会造成各种破坏现象,如滑坡、建筑物或构建物的破坏等,这种爆破地震波引起的破坏现象及后果称为.....

爆破震动效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爆源的位置、炸药量的大小、爆破方式、传播介质和地形条件等,同时,对建筑物灾害而言,爆破地震波仅是外部条件,而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是其内部条件,它又与地基特性和约束条件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包含建(构)筑物本身以及爆破地震波多种因素的综合性现象。

爆破震动与天然地震的区别:1、幅值与衰减不同2、频率不同3、持续时间不同4、可控振源大小和作用方向的不同5、破坏能力不同

降低爆破震动效应的措施:1、采用微差爆破2、采用预裂爆破或开挖减振沟槽3、限制一次爆破的最大用药量4、对于建筑物拆除爆破,适当加大预拆除部位,以减少爆破钻孔数,对基础部位采取分部爆破拆除方式,低爆速炸药或采用静态破碎剂5、对拆除爆破,要重视建(构)筑物塌落造成的地面振动。

火工与烟火生产场所危险等级划分方法:1.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有燃烧危险并兼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之一或兼有这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1.6: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殉爆:有两个相邻装药A 和B ,当装药A 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中间被惰性介质隔离)的B 装药爆炸,这一现象称为殉爆。

殉爆距离:引起殉爆(100%)时的两装药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100%不发生殉爆时两装药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

殉爆原因:1、主发装药爆轰产物的直接作用2、在介质中形成的冲击波作用3、主发装药爆轰的飞散物如破片、射流等。

炸药殉爆距离的影响因素:1、炸药性质2、装药量大小、装药密度及装药方式3、主发装药被覆盖的状况4、主发装药爆轰传递方向及起爆状况5、中间介质性质

民爆器材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注意问题:1、正确选择运输工具2、严禁民用爆破器材与其他货物混装,除了押运人员不准其他人员搭乘装有爆破器材的车辆3、运输和装卸民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禁止烟火,不准携带任何具有发生火种的东西,所使用工具不能发生振动、摩擦和冲击的现象4、装卸民用爆破器材时,应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在场,装卸时应该轻拿轻放,防止摩擦、冲击、抛掷等现象5、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同车运输不同性质的民用爆破器材时,应该通过有关领导的批准方能进行6、运输民用爆破器材应按指定的路线行驶,不准在人多的地方、交叉路口和桥梁上停留7、民用爆破器材在车站,码头和总库向分库运输时,包装箱及其封条必须完好无损。

废旧爆炸品销毁方法:1、爆炸销毁法2、燃烧销毁法3、沉浸溶解销毁法4、化学销毁法

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之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劳动者发生职业损伤

职业卫生:是指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和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分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劳动损伤性因素 预防职业性危害的“三级预防”是: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从工艺选择、平面布置、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设备选用、生产操作、企业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各种有害因素,保护生产环境,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要求,同时确定就业禁忌症筛选出易感者,防止职业病和各种事故发生2、二级预防,又称疾病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时,加强通风、隔振、降噪、个体防护等安全卫生措施,降低有害因素强度,开展作业环境监控和制止职业危害的发生。3、三级预防:对已发生职业性危害的劳动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时脱离接触,妥善治疗,防止恶化,促进健康。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企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要构成《中户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预防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题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工业毒物(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

形态:粉尘、烟、雾、蒸汽、气体

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工业毒物评价指标: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效

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或剂量,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尘肺、呼吸系统损害、中毒、皮肤病变、致癌

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2、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3、强化管理4、做好个人防护


相关内容

  •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EPC/ZHBB021.G02-13-2015 国电蚌埠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2015-03-15发布 2015-03-28实施 国电蚌埠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部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

  • 15000t甲苯储罐区防火防爆设计
  •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 目: 15000t甲苯储罐区防火防爆设计 课程名称: 防火防爆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 业: 安 全 工 程 学 号: 11604101 姓 名: 指导教师: 能源与水利学院 2014年7月 摘 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甲苯储罐而进行的防火防爆设计.通过对甲苯理化特性及储存工艺过程来设计工厂 ...

  •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公司为了防止火灾.爆炸.中毒.泄漏事故的发生,建立了防火.防爆炸.防中毒.防泄漏一般要求.主要措施.等级划分.消防设施等程序:本制度适用于适用于本公司防火防爆炸防中毒防泄漏管理,由各部门.车间认真执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防火.防爆炸.防中毒.防泄 ...

  • 燃气公司运营管理规章制度
  • [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 燃气稽查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用气管理,规范用气行为,维护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发展.打击偷窃燃气等违章行为,强化稽查管理,保证燃气企业安全平稳供气,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落实好"一表一卡"的管理工作.在售气软件系统 ...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 编 写 说 明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印发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消防工程 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56号),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公安部的委托,组织编写了<注册消防工 ...

  •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一.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生产过程中及相关工作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二.职责 全公司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工作由保卫部门和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公司员工均有责任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及有关规定,预防在先,防止事故发生. 三.基本要求 1.生产区域内禁止吸烟,也不得因到厂外吸烟而擅离岗位 ...

  • 防火防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防火防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性消防事故和化学品事故,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以自救互救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防火.防爆事故应急预案. 一.概况.周边情况及重点部位 ...

  • 消防综合能力讲义部分
  •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区别 1.合法原则 行 政 处 罚 原 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权利保障原则 5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 政 许 可 原 则 2.公平.正.开 3.便民原则 4.救济原则 5.信赖保护原则 6.监督原则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二章 ...

  • 建筑防爆及建筑防爆设计基本要求
  • 建筑防爆及建筑防爆设计基本要求 安全工作规范.标准.< 建筑防爆及建筑防爆设计基本要求> 一.爆炸定义 谓爆炸是大量能量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功和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 二.爆炸分类 (一)物理性爆炸:爆炸前后没有新物质产生. (二)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分解反应产生高温. ...

  • 2015年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
  •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规定,一级动火工作的过程中,应每隔()测定一次现场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的可燃蒸汽含量或粉尘浓度是否合格,当发现不合格或异常升高时应立即停止动火,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险情前不得重新动火. (A)1-2h (B)2-3h (C)2-4h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