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曾国藩

班级:081122 姓名:刘祥 学号:[1**********]

我心目中的曾国藩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这是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既可以看出曾国藩文人的那种气质,同时也可以看到那种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他的思想主要涵盖军事、外交、法律、理学、行政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研究和中国近代化的研究都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我的眼中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我的眼中我认为曾国藩在历史中扮演者三种角色:军事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我就这三种角色说说我对曾国藩的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军事家。曾国藩创建了湘军,他是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 他在治理湘军的过程中, 提出了“练兵”、“制器”和加强海防的近代军事思想, 开始了由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转变,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曾国藩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 而且将传统军事思想与西方军事思想相结合, 开始了由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转变, 在增强国防实力、抵御外侮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曾国藩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治理军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忠、信、仁、礼”的治军思想。曾国藩主张“以仁存心”, 力求在军队中形成一种“辨别明威”的仁爱风尚, 使官兵之间相互信赖, 共同对敌。其二, “勤、恕、廉、明”的治军原则。曾国藩主张以“勤、恕、廉、明”的思想治军, 他认为, “勤”能达到严格训练士兵和加强军队管理的目的; “恕”、“廉”则能协调军队内部的关系; “明”则有利于选拔军队将领和处理日常事务。其三, “勤训精练”的治军措施占曾国藩特别注重对军队进行严明纪律的教育, 如禁止在军中缥、赌, 力戒懒惰, 尊敬师长等; 以及对军队的严格训练, 包括点名、练操、放哨等都不松懈。其四, “宽严相济”的治军方针。曾国藩主张治军要严, 强调军队必须“立法行令”, 当然, “严”也讲究一定的限度, 适可而止。

曾国藩除了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治军之外, 还主张用西方的近代军事理论来建设军队, 他的近代军事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 “自强御侮”的近代爱国军事思想。在外国侵略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的两面夹击下, 曾国藩不顾个人的声名和地位, 果断地将农民起义之事先搁置起来, 北上抗击外国侵略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曾国藩具有一种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第二, “造炮制船”的近代科技军事思想。曾国藩特别重视军队武器装备建设, 他对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有较为新的认识。历史表明, 曾国藩不仅是购造舰船、火炮的倡导者, 而且也是一位积极的实践家, 在洋务实践过程中, 洋务派不但制造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武器, 而且造就了一大批

近代科技人才, 这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及近代经济、科技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开拓和促进的作用。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师夷长技”主张, 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加强海防建设, 增强国防实力等近代军事思想,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

第二,作为一名改革家。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名臣”, 他统治着清王朝的东南半壁河山, 不但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 而且成为晚清近代外交的实际开拓者, 对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曾国藩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大官僚之列, 然而他提出的许多“为官”思想却带有强烈的近代化倾向, 具体表现为:“读书非官”的“为官”思想。众所周知,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宫。然而, 曾国藩却认为读书不能与“为官”划等号, 他说:“吾辈读书, 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 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 以图无泰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 操习乎记涌时章之术, 以图自卫其身。” 这一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曾国藩已有了“废除科举取士”的思想火花, 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废除传统的选官方式, 建立我国近代选官制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曾国藩不但崇尚“礼治”, 而且也提倡“法治”。其“法治”思想具体表现在执法、财政经济两个方面。曾国藩在执法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 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一, 提出了“重视法制、严格执法”的法制思想。曾国藩认为, 治国不能多赦, 否则会误国; 治家不能溺爱, 否则会败家; 治军不能宽纵, 否则会乱军。要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 就得依靠法制, 有法必行, 不能任意赦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曾国藩对执法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其二, 提出了“执法严而适当, 不能过分和冤滥失实”的法治思想。特别重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他强调执法者的“公明”与“便民”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将会导致是非不分, 黑白不明的恶果。

曾国藩对国家的财政经济十分重视, 并提出了许多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法治思想。其一, 提出了“用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维护所有者权益”的法治思想。曾国藩认为, 国家的征税工作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只有做到奖罚分明, 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顺利完成。其二, 提出了“反对军队经商”的法治思想。曾国藩认为军队不能贩卖私盐, 不能滥用职权而从中渔利, 否则, 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无法维持。除此之外,曾国藩试图用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来防止官员滥用权力的做法, 在当时来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第三,作为一名思想家。曾国藩作为“一宗宋儒”, 其哲学思想的主要渊源是程朱理学, 他的理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 “性命并重说”。曾国藩将“性”与“命”两个命题并列, 认为“性”与“命”不但是立“天、地、人”之才的大本大源, 而且是一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以及人的貌、言、视、听、思“五常”的主宰。同时, 他将“性”与“仁、义、理、智、信”联系起来, 将“命”作为维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纽带。他不仅赋予“性”与“命”以鲜明的道德属性, 而且赋予它们以强烈的政治属性, 使之成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纲常伦理关系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二,家庭思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 不可不和睦, 曾国藩对这一点也十分重视。那么他是如何使家人和睦的呢?概括起来有三条:第一, 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贵亲戚邻里团结。曾国藩十分重视兄弟和睦, 曾说:“兄弟和, 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 虽世家宦族必败”。他曾告诫诸弟要讲“悌”道, 要真诚相待, 以便各得令名, 不要暗用机计, 独得好名声。家之人要想做到真正的和气, 除了兄弟和睦外, 还得儿孙辈对父祖辈尽孝道, 否则是办不到的。曾国藩是正统的儒家学者, 对此自然十分讲究。

其三,关于读书做人的方面,曾国藩十分重视读书做人, 反对那种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的读书观。曾国藩认为, 人的一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那么何谓“进德”、“修业”呢? “进德, 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并且“此二者由我作主, 得尺则我之尺也, 得寸则我之寸也”。由此可见, 曾氏的人生观就是一心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而其所谓的的“有道德”, 则完全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仁义’。基于这种认识, 故其在家书中不遗余力地谆谆教导子弟们要立志高远, 努力成圣成贤, 他说:”君子之立志也, 有民胞物与之量, 有内圣外王之业, 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 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虽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人格修身之志、齐家治国之法和研经治学之道已经成为当代借鉴之言。他虽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评价,但此中缘由在被人们做出不同解答的同时,亦为更值从客观的历史角度不断重新揣摩。因此,我认为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代替的,无论是他的军事思想还是政治思想以及文化思想对我们的一向都是非常深远的。

班级:081122 姓名:刘祥 学号:[1**********]

我心目中的曾国藩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这是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既可以看出曾国藩文人的那种气质,同时也可以看到那种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他的思想主要涵盖军事、外交、法律、理学、行政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研究和中国近代化的研究都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我的眼中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我的眼中我认为曾国藩在历史中扮演者三种角色:军事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我就这三种角色说说我对曾国藩的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军事家。曾国藩创建了湘军,他是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 他在治理湘军的过程中, 提出了“练兵”、“制器”和加强海防的近代军事思想, 开始了由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转变,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曾国藩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 而且将传统军事思想与西方军事思想相结合, 开始了由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转变, 在增强国防实力、抵御外侮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曾国藩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治理军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忠、信、仁、礼”的治军思想。曾国藩主张“以仁存心”, 力求在军队中形成一种“辨别明威”的仁爱风尚, 使官兵之间相互信赖, 共同对敌。其二, “勤、恕、廉、明”的治军原则。曾国藩主张以“勤、恕、廉、明”的思想治军, 他认为, “勤”能达到严格训练士兵和加强军队管理的目的; “恕”、“廉”则能协调军队内部的关系; “明”则有利于选拔军队将领和处理日常事务。其三, “勤训精练”的治军措施占曾国藩特别注重对军队进行严明纪律的教育, 如禁止在军中缥、赌, 力戒懒惰, 尊敬师长等; 以及对军队的严格训练, 包括点名、练操、放哨等都不松懈。其四, “宽严相济”的治军方针。曾国藩主张治军要严, 强调军队必须“立法行令”, 当然, “严”也讲究一定的限度, 适可而止。

曾国藩除了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治军之外, 还主张用西方的近代军事理论来建设军队, 他的近代军事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 “自强御侮”的近代爱国军事思想。在外国侵略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的两面夹击下, 曾国藩不顾个人的声名和地位, 果断地将农民起义之事先搁置起来, 北上抗击外国侵略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曾国藩具有一种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第二, “造炮制船”的近代科技军事思想。曾国藩特别重视军队武器装备建设, 他对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有较为新的认识。历史表明, 曾国藩不仅是购造舰船、火炮的倡导者, 而且也是一位积极的实践家, 在洋务实践过程中, 洋务派不但制造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武器, 而且造就了一大批

近代科技人才, 这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及近代经济、科技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开拓和促进的作用。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师夷长技”主张, 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加强海防建设, 增强国防实力等近代军事思想,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

第二,作为一名改革家。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名臣”, 他统治着清王朝的东南半壁河山, 不但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 而且成为晚清近代外交的实际开拓者, 对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曾国藩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大官僚之列, 然而他提出的许多“为官”思想却带有强烈的近代化倾向, 具体表现为:“读书非官”的“为官”思想。众所周知,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宫。然而, 曾国藩却认为读书不能与“为官”划等号, 他说:“吾辈读书, 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 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 以图无泰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 操习乎记涌时章之术, 以图自卫其身。” 这一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曾国藩已有了“废除科举取士”的思想火花, 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废除传统的选官方式, 建立我国近代选官制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曾国藩不但崇尚“礼治”, 而且也提倡“法治”。其“法治”思想具体表现在执法、财政经济两个方面。曾国藩在执法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 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一, 提出了“重视法制、严格执法”的法制思想。曾国藩认为, 治国不能多赦, 否则会误国; 治家不能溺爱, 否则会败家; 治军不能宽纵, 否则会乱军。要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 就得依靠法制, 有法必行, 不能任意赦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曾国藩对执法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其二, 提出了“执法严而适当, 不能过分和冤滥失实”的法治思想。特别重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他强调执法者的“公明”与“便民”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将会导致是非不分, 黑白不明的恶果。

曾国藩对国家的财政经济十分重视, 并提出了许多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法治思想。其一, 提出了“用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维护所有者权益”的法治思想。曾国藩认为, 国家的征税工作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只有做到奖罚分明, 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顺利完成。其二, 提出了“反对军队经商”的法治思想。曾国藩认为军队不能贩卖私盐, 不能滥用职权而从中渔利, 否则, 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无法维持。除此之外,曾国藩试图用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来防止官员滥用权力的做法, 在当时来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第三,作为一名思想家。曾国藩作为“一宗宋儒”, 其哲学思想的主要渊源是程朱理学, 他的理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 “性命并重说”。曾国藩将“性”与“命”两个命题并列, 认为“性”与“命”不但是立“天、地、人”之才的大本大源, 而且是一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以及人的貌、言、视、听、思“五常”的主宰。同时, 他将“性”与“仁、义、理、智、信”联系起来, 将“命”作为维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纽带。他不仅赋予“性”与“命”以鲜明的道德属性, 而且赋予它们以强烈的政治属性, 使之成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纲常伦理关系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二,家庭思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 不可不和睦, 曾国藩对这一点也十分重视。那么他是如何使家人和睦的呢?概括起来有三条:第一, 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贵亲戚邻里团结。曾国藩十分重视兄弟和睦, 曾说:“兄弟和, 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 虽世家宦族必败”。他曾告诫诸弟要讲“悌”道, 要真诚相待, 以便各得令名, 不要暗用机计, 独得好名声。家之人要想做到真正的和气, 除了兄弟和睦外, 还得儿孙辈对父祖辈尽孝道, 否则是办不到的。曾国藩是正统的儒家学者, 对此自然十分讲究。

其三,关于读书做人的方面,曾国藩十分重视读书做人, 反对那种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的读书观。曾国藩认为, 人的一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那么何谓“进德”、“修业”呢? “进德, 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并且“此二者由我作主, 得尺则我之尺也, 得寸则我之寸也”。由此可见, 曾氏的人生观就是一心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而其所谓的的“有道德”, 则完全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仁义’。基于这种认识, 故其在家书中不遗余力地谆谆教导子弟们要立志高远, 努力成圣成贤, 他说:”君子之立志也, 有民胞物与之量, 有内圣外王之业, 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 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虽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人格修身之志、齐家治国之法和研经治学之道已经成为当代借鉴之言。他虽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评价,但此中缘由在被人们做出不同解答的同时,亦为更值从客观的历史角度不断重新揣摩。因此,我认为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代替的,无论是他的军事思想还是政治思想以及文化思想对我们的一向都是非常深远的。


相关内容

  • 曾国藩与左宗棠闹别扭
  • 曾国藩与左宗棠闹别扭 曾国藩是文质彬彬的理学家,城府很深,克己复礼的功夫堪称一流:左宗棠是武健书生,有霸才而行王道,锋颖凛凛,率性豪宕,不会作假,也不愿作假,高兴活出自己的天然本色.这两人一寒一热,一卑一亢,一个‚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一个‚锋颖凛凛向敌矣‛,两种性格类型截然相反,甚至有点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 毁誉参半曾国藩 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或嗟叹或敬仰.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过繁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 从很多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曾国藩不过是清朝末年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已,或许他的道德文章可以冠冕 ...

  • 我眼中的李鸿章
  • 我眼中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 历史评价 个人视角 内容提要: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为人称赞为"中兴名臣",同时又被指责为"民族罪人",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源于那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对于李鸿章,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

  • 2015高考备考新作文_材料作文"攀登珠峰的人"素材运用指导及优秀作文(整理精校版)
  • 2015新作文_材料作文"攀登珠峰的人"素材运用指导及优秀作文 作文辅导 0525 1844 2015新作文材料作文"攀登珠峰的人"素材运用指导及优秀作文 2015材料作文"攀登珠峰的人"素材运用指导 吴国梁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近代史上著名的洋枪队队长.英国人戈登,这样描述他看到的曾国藩,"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的作者张宏杰总结为,"眼中乏精干之气,面上无果决之容."这个人资质平平, ...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06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 ...

  • 曾国藩为什么不做皇帝?
  •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个大公案,至今,爱好历史的人们还有很浓厚的兴趣来探讨争论.这个公案就是:曾国藩为什么不乘打下南京的机会挥师北上,直取北京,推翻清王朝,自己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坐上龙廷做皇帝? 在许多人看来,曾国藩应该这样做.第一,他有这个实力.湘军集团号称有三十万人,战斗力强,是当时第一号强大的军队 ...

  • 曾国藩的人生哲理名言
  • 曾国藩的人生哲理名言 1.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2.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曾国藩 3.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 4.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 亦不可与之狎, 敬而远 ...

  • 如何与猜忌型上司相处
  • --搞定猜忌的上司 历史名将韩信帮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后,功成名就受封楚王.但不久,被诬谋反,遭刘邦打入囚车,最终屠灭三族(父.母.妻). 当时,韩信说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这一千古名言.他的下场提供后世一个「功高震主」活生生示范,证明为人部属.伙计者,其「职业灾害」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