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试论戚继光的武德思想

学术研究 X UE  sH U  YAN  J 1 U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王 稳 试论戚继光 的武德思想 吉林化工学院体 育教学部 摘要 :作为 明朝著名的将领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对 中华武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戚继光 军事 思想和 中国武术有 着密切 的联 系,他的军  事改革促进 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实战应用,同时也促进 了武术器械的发展和演 变。作为 “ 儒将 ”的戚 继光 ,在 军事思想 中蕴涵 了儒家文化 中的  仁 爱色彩 ,以 “ 仁爱”为切入点 ,重新审视 戚继光在 军事思想 中体现 出的武德。  关键词 :戚继光 ;仁爱 ;儒将风度;武德 一、前 言 就连他 的文 官 同僚 都称 赞他 是 “ 荷戈 问学 ,法古论今” 。  ( 一 )足兵足食原则 :保护士卒 生  命的物质前提  所谓 “ 足兵 足食 ”就是 在战 斗 时  要 保证 军需 物资 的充 足 ,  “ 兵 ”指武 器装备 , “ 食 ”指粮 草秣 。戚继 光非 戚继光 ( 1 5 2 8 — 1 5 8 8 ),字 元 敬 ,  号南塘 ,晚号孟诸 ,山东蓬莱人 。 自幼  饱读 诗书 ,深受 中国儒家思 想的浸润 ,   在中国历史上以 “ 儒将”著称 。在明朝  的抗倭 战争 中 ,他 领导 的军 队功绩显  著,为民族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 戚家军 ”之 所以能够在 战事 中所  向披靡 ,有人说是因为他严于治军 ,其 《 明书》 中史 官这样 评 价戚继 光 ,  “ 明季语将 帅 ,具文 武资 ,多推南 塘 。  呜呼 !可 以为儒将矣 。 ”他 的同僚 汪道  昆说他是 “ 名与实符 ,识 与才合” ,身  兼 “ 文武 全才” 。这些评价都是恰 如其  分 的 。戚 继光 在戎 马倥偬 之 际经常 借  助诗 歌来 抒发 自己的情感 ,这 就与 明  朝后 期那 些不学 无术 、粗 俗 的将领形  成了鲜明的对 比。  常重视 足兵 足食 原则 ,他认 为这 不仅  是 保证 战斗 胜利 的物质 前提 ,也 是保  护士卒生命的物质前 提。  戚继 光对 武 器 的制造 、验 收 、管 实单纯靠一个 “ 严”字是难 以把军队治 理好的 ,在严于治军的同时 ,戚继光充 理 、使用 、维 护 和替换都 有一 套严 格  规定 ,武器制 作不精 ,不仅 拒绝接受 ,   负 责人还 要受 罚 ;平 时要 爱 护武器 装  备 ,如 果 武 器受 损 而 不 维护 和 替换 ,   带着 残 破 的 武器 上 战 场也 要 受 处罚 。  始终 使武器 保 持 良好 的状 态 ,随时 可  以战斗 、杀敌 ,同时也减 少 自己 队伍 分发挥 了儒家 思想 中的 “ 仁爱 ” ,从而  得以把士卒紧密团结在 自己的周围。   这种 “ 仁 爱 ”精神 的实质 正是 中  国武 术精 神所孜 孜追求 的武 德 ,戚继  光把 儒家 文化 中的 “ 仁爱 ”精神 自觉 运用 到军 队的建 设 中 ,让 中国武术 精 正是 由于 饱受 传统 儒家 文化 的熏  陶才 使戚继 光具 有 了别 于其 他将 领 的  军事思 想 ,才使戚 继光 的军 事思 想具  有 了浓 郁 的人文情 调 ,他把 儒 家文化 的 “ 忠 、孝 、悌 、义 ”思想 贯彻 到他  的整个军事思想体系之中 。   同时戚继光也深受 中国传统武术精  神 的浸润 ,他的军事思想是其武德 的外 在表现——处处显现 “ 仁爱”色彩 。  三 、 武 德 的 意 蕴 :对 士 卒 生 命 的 关 爱 的伤 亡 ,得 以保 护士 卒 的生命 。 以教  育士卒 爱护 战 马为例 ,戚 继光 在 《 练  兵实纪 ・ 练胆气》 中指 出 :  “ 夫 国之 大  事在 戎 ,兵之 驰 骋 在 马 ” , “ 马 虽畜  类 ,其 效汗 血之 劳 ,战阵之 间 ,为 国  家 宣力 ,与官兵无异 。 ”如果 军马战死  要 “ 全 体掩 埋 ,不许 开剥食 用 ,如违 军法重治。 ”为 什 么要 如此 爱 护军 马 神在 军队建设 中得 以实 践 ,是 武德 的  高度 升华 。而这 种 “ 仁 爱 ”精神或 者  说 中国武术 精神 在军 队中 的推广 ,无  疑增强 了 “ 戚 家军 ” 的凝 聚力 和 战斗 力, 使其成 为无往不克的战斗堡垒。  二 、 武 德 的 基 点 :儒 将 风 度 明朝 中后 期 ,明军军 纪混 乱 ,将  领 腐败 ,以致 军 队战斗力 低下 ,在 战 戚 继光 给人 的 印象 不是 粗俗 的武 夫 ,而是 “ 貌若 儒 生 ” 的文 人形 象 ,  他 的这种 儒雅 和风 度是源 于他在 青少 斗 中往往 采取人 海 战术 ,将领 们不 关  心 士卒 的生命 ,视之 为草芥 ,造成 明  军军心涣散 、倭寇横行 。  呢?杜 甫在 兵 曹胡 马》 中写 出 了 原委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 死生 。 ”在 年 时期 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的教育 。  少 年时代 的戚 继光 ,七岁 就学 , “ 不 冷 兵器 时代 ,军械 武器 是取 得 战斗胜 利 的重要 条件 ,戚 继光 发 明和改进 了 而作 为 “ 儒将 ” 的戚继 光深 深 懂  得士卒 在 战斗 中的作用 ,只有爱 护 士  卒 ,战斗才 有胜 利 的可 能 。所 以戚继 求 安饱 、笃 志读 书” , “ 日孜孜 慕古 ,  博极群 书” ,十五岁 即 “ 精 举子业 ,裒 很 多武器 装备 ,这 不仅对 保护 士兵 的  生命 起到 了积 极作 用 ,同时也 对 中国  武 术器 械 的 发展 和 演 变做 出 了贡献 ,   对 中国武术 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 以经术鸣 于时 ” ,十八九 岁袭 职服官  之后 ,仍然 受教 于业师 梁玢先 生 。 即  使在 以后金 戈铁 马的 战争生 活 中 ,戚 继 光也 是 常常 手 不释 卷 、秉 烛 夜 读 ,  光把关爱士卒 的生命 放在 了重要位置 ,   其 战 略战术充 满 了他对 武德 深层 意蕴  的理解 ,下 面的 “ 三个 原则 ”就是 其 武德在 战略战术上的具体 表现 。  戚继 光在每个作 战单位 “ 鸳鸯 阵”  中 设 置 了一 名 “ 火  ( 下转第 5 3页)  河南农业 2 0 1 3 年第 2 期( 下)  学术 研 究 XU E  sHU  YAN  J I U ( 上接第 5 1页)   兵” ,专 门负 责士卒  的伙食 。他还 发 明了一种 便 于携带 的  烧 饼 ,以备作 战和 阴雨 天无法 野炊 时  食 用 ,保证士 卒有 足够 的精力 参 与战  斗 ,在 战斗 中有足 够 的力量来 应对 敌  人 ,减 少 伤 亡 ,戚 继 光 的 武 德 从 其  “ 足兵足食”原则就可窥见一二 。   ( 二)严格训 练原则 :保 护士卒生 命 的基本条件  戚 继光 对 于士卒 的 “ 仁爱 ”并 不 四镇士卒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生学 子 ,行 伍 中遇 阴雨 客舍 之 日,择  忠义 激烈戎 言诗 歌之 ,感发 意气 ,愤 戚 继光 还 经常 用简 单而平 易 的语  言来解 释武术 问题 ,使 士卒 理解 武术 悱志 向” ,同时诗歌 中包含 了爱 国、爱 民的思想 ,军 队开展 丰富 多彩 的文艺 是 盲 目的 ,他 在 《 练 兵 实 纪》 中说 :  “ 爱 而不 教 ,禽犊之 爱也 。 ”他把 “ 仁 的含义 。戚继光 在 《 纪效新书》 中说 :   “ 武 艺 ,不是答应官府 的公 事 ,是你来  当兵 防身立 功 ,杀贼救 命 ,本 身上铁  骨 的勾 当 。你 的 武艺 高 ,决 杀 了贼 ,   贼又 如何会 杀你 ?你 武艺 不如他 ,他  决杀 了你 ,你不 学武 艺 ,是不 要性命  的呆子 。 ”戚继光把武 艺和士卒 的性命  放在 一起 比较 ,既能 使士 卒从 自身 利 益 出发理 解武术 ,又从 另 一个 层面 显 活 动 ,可 以使爱 国 、爱 民思 想 寓教 于  乐 ,可 以使艰 苦的训 练化 苦为乐 。他  还 以奖赏 的形式 鼓励 军 队开展 文艺 活 动 ,如 果能够把军 队的条约改为 唱曲 ,  使 士 卒能 够 戏乐 者 ,将 会 受 到奖 赏 ,  这 就刺激 了军 队文 艺活动 的开 展 ,激 发 了 昂扬 向上 的士气 。同时 ,  “ 饿 死  不 掳掠 ,冻死 不拆 武” 的岳家 军精 神 也 深深地 烙在 了戚 家军 的观念 中,这  些 都是 和戚继 光 的武德有 着密 切联 系  的 ,在戚 继光 看来 ,文艺 是进 行武 德  教 育最有效 的形式。  参考文献 :   [ 1 】 迟金光, 董奕 . 略论戚继光 的练兵思想Ⅱ 】 . 兰 台世 界, 2 O L O ( 3 ) .  爱 ”和严格 训练有 机结 合在 一起 ,盲  目的 “ 仁爱 ”其 实是拿 士卒 的 生命做  交易 ,要想 保全 生命 只有在 平 时进行 严 格的军事训练 。   戚继光吸收了名 噪一时的浙东张溪 现 了对士卒生命 的关爱 。  ( 三)文艺教化原则 :保护 士卒 生 命 的有效条件  戚 继光 自觉地 用 文艺来 鼓 舞士 卒  的斗 志 ,他在东南前线 的抗倭 斗争 中 ,   成 功地创 造和 总结 了文艺 和训 练 、作  战之 间的密切 关系 ,他认 为恰 当的文  艺 活动不但能够满足士卒 的精神需要 ,   还 能激发 军 队的士 气 ,他 把武 德 的核  心 思 想 ——“ 礼 、义 、仁 、 智 、信 、  勇 、忠 ”等 用文 艺 的 形式 表 达 出来 ,  松的内家拳法 ,又借鉴 了少林拳法 ,研 创 了三 十二 势长拳 。在浙江 以 《 拳经》  三 十二势作 为 “ 武艺 之源 ” ,从器 械 、  战阵等方面训练了戚家军 ,当他北上总  理蓟 、昌、辽 、保等 四镇练兵事 宜时 ,   继续以此严格训练士卒 ,使士卒掌握了 一[ 2 ] 迟金光, 董奕 , 孙艳 艳. 试论戚 继光的育将思  想及其影 响m. 兰台世界, 2 0 0 9 ( 2 3 ) .   [ 3 】 王联 斌. 中华武德 通史[ M ] . 北京 : 北京解 放  军出版社, 1 9 9 8 .   ( 责任 编 辑  马 志 娟 )  定 的武术 技 能 ,能 够强健 地 搏杀 敌 人 ,致使外 敌不 敢侵犯 边 境 ,而且 使  《 拳经》 三十二势 为代 表的 内家拳法 在 既 能使 士卒缓 解紧 张 的战斗 生活 ,又  能使武德思想深人士卒心中。   戚 继光 说 :  “ 诗 歌不 独可 行 于经 河南农业 2 0 1 3 年第 2 期( 下)  

学术研究 X UE  sH U  YAN  J 1 U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王 稳 试论戚继光 的武德思想 吉林化工学院体 育教学部 摘要 :作为 明朝著名的将领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对 中华武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戚继光 军事 思想和 中国武术有 着密切 的联 系,他的军  事改革促进 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实战应用,同时也促进 了武术器械的发展和演 变。作为 “ 儒将 ”的戚 继光 ,在 军事思想 中蕴涵 了儒家文化 中的  仁 爱色彩 ,以 “ 仁爱”为切入点 ,重新审视 戚继光在 军事思想 中体现 出的武德。  关键词 :戚继光 ;仁爱 ;儒将风度;武德 一、前 言 就连他 的文 官 同僚 都称 赞他 是 “ 荷戈 问学 ,法古论今” 。  ( 一 )足兵足食原则 :保护士卒 生  命的物质前提  所谓 “ 足兵 足食 ”就是 在战 斗 时  要 保证 军需 物资 的充 足 ,  “ 兵 ”指武 器装备 , “ 食 ”指粮 草秣 。戚继 光非 戚继光 ( 1 5 2 8 — 1 5 8 8 ),字 元 敬 ,  号南塘 ,晚号孟诸 ,山东蓬莱人 。 自幼  饱读 诗书 ,深受 中国儒家思 想的浸润 ,   在中国历史上以 “ 儒将”著称 。在明朝  的抗倭 战争 中 ,他 领导 的军 队功绩显  著,为民族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 戚家军 ”之 所以能够在 战事 中所  向披靡 ,有人说是因为他严于治军 ,其 《 明书》 中史 官这样 评 价戚继 光 ,  “ 明季语将 帅 ,具文 武资 ,多推南 塘 。  呜呼 !可 以为儒将矣 。 ”他 的同僚 汪道  昆说他是 “ 名与实符 ,识 与才合” ,身  兼 “ 文武 全才” 。这些评价都是恰 如其  分 的 。戚 继光 在戎 马倥偬 之 际经常 借  助诗 歌来 抒发 自己的情感 ,这 就与 明  朝后 期那 些不学 无术 、粗 俗 的将领形  成了鲜明的对 比。  常重视 足兵 足食 原则 ,他认 为这 不仅  是 保证 战斗 胜利 的物质 前提 ,也 是保  护士卒生命的物质前 提。  戚继 光对 武 器 的制造 、验 收 、管 实单纯靠一个 “ 严”字是难 以把军队治 理好的 ,在严于治军的同时 ,戚继光充 理 、使用 、维 护 和替换都 有一 套严 格  规定 ,武器制 作不精 ,不仅 拒绝接受 ,   负 责人还 要受 罚 ;平 时要 爱 护武器 装  备 ,如 果 武 器受 损 而 不 维护 和 替换 ,   带着 残 破 的 武器 上 战 场也 要 受 处罚 。  始终 使武器 保 持 良好 的状 态 ,随时 可  以战斗 、杀敌 ,同时也减 少 自己 队伍 分发挥 了儒家 思想 中的 “ 仁爱 ” ,从而  得以把士卒紧密团结在 自己的周围。   这种 “ 仁 爱 ”精神 的实质 正是 中  国武 术精 神所孜 孜追求 的武 德 ,戚继  光把 儒家 文化 中的 “ 仁爱 ”精神 自觉 运用 到军 队的建 设 中 ,让 中国武术 精 正是 由于 饱受 传统 儒家 文化 的熏  陶才 使戚继 光具 有 了别 于其 他将 领 的  军事思 想 ,才使戚 继光 的军 事思 想具  有 了浓 郁 的人文情 调 ,他把 儒 家文化 的 “ 忠 、孝 、悌 、义 ”思想 贯彻 到他  的整个军事思想体系之中 。   同时戚继光也深受 中国传统武术精  神 的浸润 ,他的军事思想是其武德 的外 在表现——处处显现 “ 仁爱”色彩 。  三 、 武 德 的 意 蕴 :对 士 卒 生 命 的 关 爱 的伤 亡 ,得 以保 护士 卒 的生命 。 以教  育士卒 爱护 战 马为例 ,戚 继光 在 《 练  兵实纪 ・ 练胆气》 中指 出 :  “ 夫 国之 大  事在 戎 ,兵之 驰 骋 在 马 ” , “ 马 虽畜  类 ,其 效汗 血之 劳 ,战阵之 间 ,为 国  家 宣力 ,与官兵无异 。 ”如果 军马战死  要 “ 全 体掩 埋 ,不许 开剥食 用 ,如违 军法重治。 ”为 什 么要 如此 爱 护军 马 神在 军队建设 中得 以实 践 ,是 武德 的  高度 升华 。而这 种 “ 仁 爱 ”精神或 者  说 中国武术 精神 在军 队中 的推广 ,无  疑增强 了 “ 戚 家军 ” 的凝 聚力 和 战斗 力, 使其成 为无往不克的战斗堡垒。  二 、 武 德 的 基 点 :儒 将 风 度 明朝 中后 期 ,明军军 纪混 乱 ,将  领 腐败 ,以致 军 队战斗力 低下 ,在 战 戚 继光 给人 的 印象 不是 粗俗 的武 夫 ,而是 “ 貌若 儒 生 ” 的文 人形 象 ,  他 的这种 儒雅 和风 度是源 于他在 青少 斗 中往往 采取人 海 战术 ,将领 们不 关  心 士卒 的生命 ,视之 为草芥 ,造成 明  军军心涣散 、倭寇横行 。  呢?杜 甫在 兵 曹胡 马》 中写 出 了 原委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 死生 。 ”在 年 时期 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的教育 。  少 年时代 的戚 继光 ,七岁 就学 , “ 不 冷 兵器 时代 ,军械 武器 是取 得 战斗胜 利 的重要 条件 ,戚 继光 发 明和改进 了 而作 为 “ 儒将 ” 的戚继 光深 深 懂  得士卒 在 战斗 中的作用 ,只有爱 护 士  卒 ,战斗才 有胜 利 的可 能 。所 以戚继 求 安饱 、笃 志读 书” , “ 日孜孜 慕古 ,  博极群 书” ,十五岁 即 “ 精 举子业 ,裒 很 多武器 装备 ,这 不仅对 保护 士兵 的  生命 起到 了积 极作 用 ,同时也 对 中国  武 术器 械 的 发展 和 演 变做 出 了贡献 ,   对 中国武术 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 以经术鸣 于时 ” ,十八九 岁袭 职服官  之后 ,仍然 受教 于业师 梁玢先 生 。 即  使在 以后金 戈铁 马的 战争生 活 中 ,戚 继 光也 是 常常 手 不释 卷 、秉 烛 夜 读 ,  光把关爱士卒 的生命 放在 了重要位置 ,   其 战 略战术充 满 了他对 武德 深层 意蕴  的理解 ,下 面的 “ 三个 原则 ”就是 其 武德在 战略战术上的具体 表现 。  戚继 光在每个作 战单位 “ 鸳鸯 阵”  中 设 置 了一 名 “ 火  ( 下转第 5 3页)  河南农业 2 0 1 3 年第 2 期( 下)  学术 研 究 XU E  sHU  YAN  J I U ( 上接第 5 1页)   兵” ,专 门负 责士卒  的伙食 。他还 发 明了一种 便 于携带 的  烧 饼 ,以备作 战和 阴雨 天无法 野炊 时  食 用 ,保证士 卒有 足够 的精力 参 与战  斗 ,在 战斗 中有足 够 的力量来 应对 敌  人 ,减 少 伤 亡 ,戚 继 光 的 武 德 从 其  “ 足兵足食”原则就可窥见一二 。   ( 二)严格训 练原则 :保 护士卒生 命 的基本条件  戚 继光 对 于士卒 的 “ 仁爱 ”并 不 四镇士卒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生学 子 ,行 伍 中遇 阴雨 客舍 之 日,择  忠义 激烈戎 言诗 歌之 ,感发 意气 ,愤 戚 继光 还 经常 用简 单而平 易 的语  言来解 释武术 问题 ,使 士卒 理解 武术 悱志 向” ,同时诗歌 中包含 了爱 国、爱 民的思想 ,军 队开展 丰富 多彩 的文艺 是 盲 目的 ,他 在 《 练 兵 实 纪》 中说 :  “ 爱 而不 教 ,禽犊之 爱也 。 ”他把 “ 仁 的含义 。戚继光 在 《 纪效新书》 中说 :   “ 武 艺 ,不是答应官府 的公 事 ,是你来  当兵 防身立 功 ,杀贼救 命 ,本 身上铁  骨 的勾 当 。你 的 武艺 高 ,决 杀 了贼 ,   贼又 如何会 杀你 ?你 武艺 不如他 ,他  决杀 了你 ,你不 学武 艺 ,是不 要性命  的呆子 。 ”戚继光把武 艺和士卒 的性命  放在 一起 比较 ,既能 使士 卒从 自身 利 益 出发理 解武术 ,又从 另 一个 层面 显 活 动 ,可 以使爱 国 、爱 民思 想 寓教 于  乐 ,可 以使艰 苦的训 练化 苦为乐 。他  还 以奖赏 的形式 鼓励 军 队开展 文艺 活 动 ,如 果能够把军 队的条约改为 唱曲 ,  使 士 卒能 够 戏乐 者 ,将 会 受 到奖 赏 ,  这 就刺激 了军 队文 艺活动 的开 展 ,激 发 了 昂扬 向上 的士气 。同时 ,  “ 饿 死  不 掳掠 ,冻死 不拆 武” 的岳家 军精 神 也 深深地 烙在 了戚 家军 的观念 中,这  些 都是 和戚继 光 的武德有 着密 切联 系  的 ,在戚 继光 看来 ,文艺 是进 行武 德  教 育最有效 的形式。  参考文献 :   [ 1 】 迟金光, 董奕 . 略论戚继光 的练兵思想Ⅱ 】 . 兰 台世 界, 2 O L O ( 3 ) .  爱 ”和严格 训练有 机结 合在 一起 ,盲  目的 “ 仁爱 ”其 实是拿 士卒 的 生命做  交易 ,要想 保全 生命 只有在 平 时进行 严 格的军事训练 。   戚继光吸收了名 噪一时的浙东张溪 现 了对士卒生命 的关爱 。  ( 三)文艺教化原则 :保护 士卒 生 命 的有效条件  戚 继光 自觉地 用 文艺来 鼓 舞士 卒  的斗 志 ,他在东南前线 的抗倭 斗争 中 ,   成 功地创 造和 总结 了文艺 和训 练 、作  战之 间的密切 关系 ,他认 为恰 当的文  艺 活动不但能够满足士卒 的精神需要 ,   还 能激发 军 队的士 气 ,他 把武 德 的核  心 思 想 ——“ 礼 、义 、仁 、 智 、信 、  勇 、忠 ”等 用文 艺 的 形式 表 达 出来 ,  松的内家拳法 ,又借鉴 了少林拳法 ,研 创 了三 十二 势长拳 。在浙江 以 《 拳经》  三 十二势作 为 “ 武艺 之源 ” ,从器 械 、  战阵等方面训练了戚家军 ,当他北上总  理蓟 、昌、辽 、保等 四镇练兵事 宜时 ,   继续以此严格训练士卒 ,使士卒掌握了 一[ 2 ] 迟金光, 董奕 , 孙艳 艳. 试论戚 继光的育将思  想及其影 响m. 兰台世界, 2 0 0 9 ( 2 3 ) .   [ 3 】 王联 斌. 中华武德 通史[ M ] . 北京 : 北京解 放  军出版社, 1 9 9 8 .   ( 责任 编 辑  马 志 娟 )  定 的武术 技 能 ,能 够强健 地 搏杀 敌 人 ,致使外 敌不 敢侵犯 边 境 ,而且 使  《 拳经》 三十二势 为代 表的 内家拳法 在 既 能使 士卒缓 解紧 张 的战斗 生活 ,又  能使武德思想深人士卒心中。   戚 继光 说 :  “ 诗 歌不 独可 行 于经 河南农业 2 0 1 3 年第 2 期( 下)  


相关内容

  • 一年部爱国诗篇1
  • 1 一年部经典诵读--爱国篇 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或表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些诗歌,可从中受到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具有十 ...

  • 古诗-19首
  • 1.唐·令狐楚 少年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成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2.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3.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 ...

  • 关于爱国的名言
  •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 ...

  • 爱国古诗词3
  •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

  •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爱祖国的诗歌诗句
  •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9.以身许国,何事不 ...

  • 描写民族精神的名言时间
  • 描写民族精神的名言时间:2010-06-23 19: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037次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2爱国如饥渴.班固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6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7国 ...

  •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 1.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孟郊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5.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范晔 6.一身 ...

  • 有关爱国的经典名人名言
  •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

  • 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