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分歧原因

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分析

作者:郑乔方 2016200113

从学科特点上看,经济学可以划分为价值中立的“实证经济学”和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争论, 集中在经济事实和逻辑推理上, 这种争论原则上是可以解决的。规范经济学的争论, 则同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 这种价值观上的争论, 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另外, 经济学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特点, 也使得经济学的许多命题难以得到验证, 这也是不同的经济学派、经济学说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而经济学家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处时代不同,也都导致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分歧。本文将从学科和经济学家自身两方面阐述。

一、学科自身

1、 经济学相比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更像一种观测科学,类似于气象观察,只能预测而难以实验来验证。实证经济学中的分歧从原则上是可以被解决的,这同自然科学中的争论并没有太大区别。实证经济学的分歧主要来源于逻辑推理错误和事实观察错误,理论上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学发展,都可以被不断解决。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难以做控制实验进行验证,导致了实证经济学中分歧长期存在。

2、 现代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这来源于哲学上的功利主义传统, 即认为人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 效用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比较的, 而且,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一种自然的伦理目标。对这一基本原理接受程度不同也决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3、 经济学的产生, 来自于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福利改进的要求,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描述和解释这一步, 更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假说, 对经济运行的目标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指导, 这就是规范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同实证经济学不一样, 提供政策建议或指导, 总是和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人原因阐述)。同实证分歧不同, 和价值判断相联系的规范分歧, 从根本上来讲是无法解决的。因为, 任何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 价值规范至多只能被论证为不一致的, 或价值规范之间是不相容的,而无法客观判断正误。

二、个人方面

1、动力不同导致经济学家有分歧

在北美洲有一个确定的衡量经济学家素质的指标: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数目和论文被引用的

次数。这个衡量指标促使北美洲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而在欧洲整体上没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指标, 但有一个直接的标志:经济学家所获得的政治地位。这就激励着欧洲的经济学家更注重经济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2、职业性质的影响

济学家一旦开始从事某类职业, 其观点就会受到该职业性质的影响, 与该职业性质相符的观点得到加强, 与之不相符或相违背的观点则被削弱。

从事教育的经济学家可能会更倾向于理论化思考,商界的更注重微观经济学,长期从事政府顾问的经济学家则更多地考虑宏观经济领域。不同角度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因而 容易产生分歧。譬如:商界经济学家可能相较于其他二者更怀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

3、实证认知不同影响规范表述

对于“世界是什么样子”不同经济学有不同看法,因此对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产生了分歧。看下面两个例子:

一、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应运用更强有力的手段控制兼并”命题, 回答者越是把市

场竞争看作一种致使成本降低的力量, 就越赞同控制兼并。回答者越是将兼并看作为一种经营者提高利润的动机, 就越不赞同进行强硬的控制。

二、对于关于工资一价格控制体制运用的命题, 微观经济学命题的显著性相关说明:

那些预测到干涉价格信号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回答者更愿避开控制。在宏观经济学方面, 那些认为 财政政策有利于减少失业的回答者更赞同工资一价格控制, 而那些将通货膨胀视为一种货币现象的回答者更倾向于反对控制。

4、价值观不同

假设彼得和保罗从镇上的水井中取得等量的水。为了支付维修水井的费用,镇里向其居民征税. 彼得收入为 5万美元,征税 5000 美元,即他收入的 1010%。 保罗收入为 1万美元,征税 2000 美元,即他收入的 20%。这种政策公平吗?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经济学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保罗的低收入是由于在医学上说他是残疾人,还是由于他决定从事演艺生涯,两个理由哪个重要?彼得的高收入是由于他有大量遗产,还是由于他愿意长时间地从事枯燥的工作,这两个理由哪个重要?使经济学成为完善的科学并不能告诉我们,是彼得支付得太多了,还是保罗支付得太多了。

一个现实的例子也说明了这点,那就是03年朗咸平与张维迎之间, 关于国内国有

企业产权改革的大争论。朗咸平认为,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MBO, 使得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流入到国企的管理者手中, 国家和广大国企工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所以国企的产权改革, 一定要考虑到公平因素, 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张维迎认为,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是让生产资源流入到更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手中, 他们能够创造比改革前更多的利润和产出, 所以这样的改革没有问题, 社会应该善待这些企业家。实际上, 双方对于产权改革基本的经济现实都是认同的, 没有人否认在改革中, 国有资产被贱卖了, 但双方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却大向径庭。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争论双方价值取向的不同, 而对于这种价值取向的争论是徒劳而没有结果的。

结语:在看待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时, 我们需要区分他们之间的分歧, 是属于实证分歧还是规范分歧, 或是两者都有。对于实证分歧, 我们需要从经济事实和逻辑推演的角度去分析他们争论的焦点所在, 并且对于这些理论的优劣性, 我们只能依靠对这些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判断。对于规范分歧,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经济学家的不同意见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判断, 以及价值判断所依赖的价值体系基础。尽量避免经济学家个人因素对我们认识经济现象造成障碍。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 看清争论背后的本质, 让经济学家的争论或者推动经济科学的前进, 或者反映各自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分析

作者:郑乔方 2016200113

从学科特点上看,经济学可以划分为价值中立的“实证经济学”和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争论, 集中在经济事实和逻辑推理上, 这种争论原则上是可以解决的。规范经济学的争论, 则同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 这种价值观上的争论, 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另外, 经济学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特点, 也使得经济学的许多命题难以得到验证, 这也是不同的经济学派、经济学说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而经济学家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处时代不同,也都导致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分歧。本文将从学科和经济学家自身两方面阐述。

一、学科自身

1、 经济学相比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更像一种观测科学,类似于气象观察,只能预测而难以实验来验证。实证经济学中的分歧从原则上是可以被解决的,这同自然科学中的争论并没有太大区别。实证经济学的分歧主要来源于逻辑推理错误和事实观察错误,理论上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学发展,都可以被不断解决。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难以做控制实验进行验证,导致了实证经济学中分歧长期存在。

2、 现代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这来源于哲学上的功利主义传统, 即认为人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 效用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比较的, 而且,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一种自然的伦理目标。对这一基本原理接受程度不同也决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3、 经济学的产生, 来自于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福利改进的要求,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描述和解释这一步, 更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假说, 对经济运行的目标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指导, 这就是规范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同实证经济学不一样, 提供政策建议或指导, 总是和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人原因阐述)。同实证分歧不同, 和价值判断相联系的规范分歧, 从根本上来讲是无法解决的。因为, 任何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 价值规范至多只能被论证为不一致的, 或价值规范之间是不相容的,而无法客观判断正误。

二、个人方面

1、动力不同导致经济学家有分歧

在北美洲有一个确定的衡量经济学家素质的指标: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数目和论文被引用的

次数。这个衡量指标促使北美洲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而在欧洲整体上没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指标, 但有一个直接的标志:经济学家所获得的政治地位。这就激励着欧洲的经济学家更注重经济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2、职业性质的影响

济学家一旦开始从事某类职业, 其观点就会受到该职业性质的影响, 与该职业性质相符的观点得到加强, 与之不相符或相违背的观点则被削弱。

从事教育的经济学家可能会更倾向于理论化思考,商界的更注重微观经济学,长期从事政府顾问的经济学家则更多地考虑宏观经济领域。不同角度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因而 容易产生分歧。譬如:商界经济学家可能相较于其他二者更怀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

3、实证认知不同影响规范表述

对于“世界是什么样子”不同经济学有不同看法,因此对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产生了分歧。看下面两个例子:

一、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应运用更强有力的手段控制兼并”命题, 回答者越是把市

场竞争看作一种致使成本降低的力量, 就越赞同控制兼并。回答者越是将兼并看作为一种经营者提高利润的动机, 就越不赞同进行强硬的控制。

二、对于关于工资一价格控制体制运用的命题, 微观经济学命题的显著性相关说明:

那些预测到干涉价格信号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回答者更愿避开控制。在宏观经济学方面, 那些认为 财政政策有利于减少失业的回答者更赞同工资一价格控制, 而那些将通货膨胀视为一种货币现象的回答者更倾向于反对控制。

4、价值观不同

假设彼得和保罗从镇上的水井中取得等量的水。为了支付维修水井的费用,镇里向其居民征税. 彼得收入为 5万美元,征税 5000 美元,即他收入的 1010%。 保罗收入为 1万美元,征税 2000 美元,即他收入的 20%。这种政策公平吗?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经济学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保罗的低收入是由于在医学上说他是残疾人,还是由于他决定从事演艺生涯,两个理由哪个重要?彼得的高收入是由于他有大量遗产,还是由于他愿意长时间地从事枯燥的工作,这两个理由哪个重要?使经济学成为完善的科学并不能告诉我们,是彼得支付得太多了,还是保罗支付得太多了。

一个现实的例子也说明了这点,那就是03年朗咸平与张维迎之间, 关于国内国有

企业产权改革的大争论。朗咸平认为,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MBO, 使得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流入到国企的管理者手中, 国家和广大国企工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所以国企的产权改革, 一定要考虑到公平因素, 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张维迎认为,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是让生产资源流入到更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手中, 他们能够创造比改革前更多的利润和产出, 所以这样的改革没有问题, 社会应该善待这些企业家。实际上, 双方对于产权改革基本的经济现实都是认同的, 没有人否认在改革中, 国有资产被贱卖了, 但双方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却大向径庭。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争论双方价值取向的不同, 而对于这种价值取向的争论是徒劳而没有结果的。

结语:在看待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时, 我们需要区分他们之间的分歧, 是属于实证分歧还是规范分歧, 或是两者都有。对于实证分歧, 我们需要从经济事实和逻辑推演的角度去分析他们争论的焦点所在, 并且对于这些理论的优劣性, 我们只能依靠对这些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来判断。对于规范分歧,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经济学家的不同意见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判断, 以及价值判断所依赖的价值体系基础。尽量避免经济学家个人因素对我们认识经济现象造成障碍。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 看清争论背后的本质, 让经济学家的争论或者推动经济科学的前进, 或者反映各自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相关内容

  • 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的主要理论分歧
  • 作者:胡联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年03期 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合作反 恐局面,大力加强了反恐怖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但实际上,国际上对恐怖主义问题 的认识并不一致,分歧明显存在.这种认识分歧有的表现在不同国家之间, ...

  • 从中苏国内政策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
  • 摘 要:中苏两国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中苏同盟关系,两国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扩大了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这种友好同盟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中苏两国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便频繁显现,关系逐步走向恶化.其 ...

  •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
  • 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 (1910年12月16日[29日]) 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 欧美现代工人运动中的基本的策略分歧,归结起来就是同背离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个运动中的主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流派作斗争.这两个流派就是修正 ...

  • 中美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历史名著.书中记述了公元前431年开始的正在崛起的雅典和当时的守成大国斯巴达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灭亡. 哈佛大学教授格林汉姆?阿里森于2012年撰文指出,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做得比古希腊人或20世纪初的欧洲 ...

  • 中苏同盟破裂的深层原因
  • 编者按: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苏关系走向破裂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半个世纪过去之后,对这段历史的解说仍然众说纷纭,相关研究日益升温.日前著名冷战史.苏联史专家沈志华教授参与主编的<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中苏关系史纲 ...

  • 浅谈苏南冲突的原因
  • 浅谈苏南冲突的原因 摘要:1948年上半年,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冲突.苏南冲突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社会主义同盟的第一次大分裂,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巨大的震动,其结果对以后几十年的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引发这场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探究苏南冲突的原因,有助 ...

  • 多哈回合谈判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_黄昕
  • DOI:10.16335/j.cnki.issn1672-2604.2014.04.027 2014年第4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114期 多哈回合谈判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 黄 (南京理工大学 摘 昕 南京210046) 紫金学院,江苏 :"巴厘一揽子协定""早 ...

  •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意义
  • 2006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启动了中美两国战略经济对话,12月中美两国在北京进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今年5月2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决定1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轮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 ...

  •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分裂之原因的经验交流发言稿
  • 大家好!我叫**,来自齐都律师事务所.我们齐都律师事务所是淄博市市直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律师所路好顺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进入发展快车道.在这次论坛上,我们齐都律师事务所有六名律师的论文获奖,获得省律协的论坛组织奖,这是对我们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理论水平和律师业务能力的认可.今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