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要点,管理信息

✧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 信息的特征:事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无价值甚至是负值,现实中

破坏信息事实性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等级性,管理等级:公司级(高)战略级(决策层)工厂级(中)战术级(策略级)(管理层)车间级(低)作业级(执行级)(执行层)。时效性,使用越及时,使用程度越高,时效性越强。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不可能完全获得,谁能够及时抓住信息,快速、正确做出决策,并能够尽早付诸实施,谁就抓住了时机,为自身在社会竞争中获胜取得有利的保证。滞后性,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从信息到决策需要时间,由决策到产生结果也需要时间。转换性,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不分割。价值性,信息的加工有附加的劳动;因而有价值,而且可以增值;零库存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根据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价值。 ✧ 信息生命周期的4阶段:需求:人们根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构思所需信息

的类型结构;获得:采取一定的方式、手段得到信息,并使之达到使用要求;服务:信息的利用阶段,用于支持用户的管理决策;退出:由于信息的老化,失去价值而被更新或销毁。每个阶段又有6个过程: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内部互相依赖的各个要素,按照某

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 ✧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以整体最优为原则。集合性,系统总是由若干元素

组成的。层次性,系统有许多层组成。相关性,各个元素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目的性,系统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构造。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系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和传输,提供有用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系统。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 信息系统3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技术。

✧ 信息系统发展3阶段及特点: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1950’s 中期-1960’s

中期:单项数据处理阶段,1960’s 中期-1970’s中期: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管理信息系统:1970’s初期开始出现,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特点: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数据集中起来,快速处理统一使用;采用了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在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所需信息。是MIS 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以MIS 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 功能的延伸,是MIS 发展的新阶段。 ✧

✧ 决策问题分类:

结构化决策问题(MIS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DSS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DSS )

战略性

战术性

业务性 结构化 非结构化 厂址选择 作业计划 库存补充 资金分配计划 作业调度 奖金分配 管理体制确定 广告部署 选择销售对象

✧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

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管理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人机系统,还是一个管理系统、社会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其核心是,人-机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维护和评价。

✧ MIS 的概念结构,综合原则:横向综合:把同一管理层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

起;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按职能综合在一起;纵横综合(总的综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结构,从而信息集中统一,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信息与数据联系与区别:信息是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数据则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两者缺一不可,但又有一定的区别;(1)并非任何数据都表示信息,信息是消化了的数据;(2)信息是更直接反映现实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载体而改变;数据则不然,它在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往往和计算机系统有关)

(3) 两者不断转换(4) 数据经过加工后还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数据。经过解释的数据才有意义,才称为信息;(5)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经过加工解释转换为新的信息;(6)同一数据经过不同的解释,其对决策影响可能不同,关键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7)数据是客观的。而信息是主观的。数据处理是较为典型的人类行为,所以信息具有主观性。

✧ 冯. 诺依曼工作原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要点:1. 以二进制表示数据

和指令(程序)2. 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再由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 ✧ 冯. 诺依曼提出的核心思想:——程序存储

✧ 硬件和软件有哪些:硬件:微处理器: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可接收和发送

数据,可暂存少量数据,提供控制信号,对指令解码。存储器,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二级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输入设备:键盘、扫描仪、鼠标。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视频,声音识

别,光和磁识别。软件:系统软件: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重要的软件接口。应用软件:综合用户信息处理需求的、直接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 操作系统有哪些:DOS ,Windows3X ,Windows95,UNIX 系统,LINUX ,

NetWare ,Windows NT。

✧ 数据库范式:必要性:解决在关系模式设计时,存在的数据存储异常现

象:数据冗余、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等。第一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中的属性都是单纯的(即不可再分为更小的属性),则称该 模式是属于第一规范型(即 1NF )。第二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属于1NF ,并且所有的非关键字都完全地依赖于关键字(即不存在部分依赖),则称该关系模式属于第二规范型 , 即 2NF 。第三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属于2NF ,并且不存在非关键字传递地依赖于关键字,则称该关系模式属于第三规范型(3NF )。

✧ 信息系统开放策略及特点:1“自上而下”方法的特点:“自上而下”方法

的整体性、逻辑性较强,工作量太大而影响具体细节的考虑,致使周期变长,开发费用增加,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2自下而上”方法的特点:从具体的业务信息子系统逐层综合再集中到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实际上是模块组合的方法,可根据资源情况逐步满足用户要求,边实施边见效,但其整体目标和协调性较差,可能导致功能及数据的矛盾、冗余,造成返工 。3综合方法:首先“自上而下”地制定一个组织的总体方案,再“自下而上”地进行具体业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保证系统的协调和完整,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耗费人力、物力、时间较少的用户满意的新系统 。

✧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1)独立开发,独立开发是指由本单位的工作人员独

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委托开发,委托开发方式是指由单位提出开发要求、新系统的功能、目标、开发时间等,委托有开发能力的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3)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指由本单位提出开发要求,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成果由双方共享。这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的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是指从销售商手中直接购买已开发成功且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方法、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结构化、原型、面向对象三者之间的比较;对于同一个系统开发过程来讲,使用不同的系统开发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上是有所区别的。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现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规划和实施系统。用原型开发方法来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先请用户介绍问题,然后利用软件工具

迅速的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然后与用户一道运行和评价这个原型,如不满意则立即修改,反反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如果用的是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来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现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它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

✧ 信息系统开发步骤:①可行性分析任务: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从有益性、可能性和必要性三个方面对未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对新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目的—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②信息系统规划任务:(1)从总体的角度来规划系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2)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有哪些数据库,它们之间如何交换数据(3)根据信息与功能需求提出计算机硬件网络配置方案(4)根据管理需求来确定这些模块的开发优先顺序(5)制定出开发计划, 根据开发计划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和资金。成果-系统规划阶段的总结性成果是系统规划报告。③信息系统分析任务:(1)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系统规划中所规定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每部分内容的信息需求,分析内部对主题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所需要建立的专用数据库。(2)进行需求分析,详细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抽取出数据流程。(3)进行功能分析,详细分析各部分如何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用户所提出的各类功能需求。(4)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表达表示,系统分析结果 :系统分析进行完之后,要写出系统分析报告,与用户进行充分地交流和验证, 检验正确后可进入下一阶段工作④信息系统设计任务: (1)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结合计算机的具体实现, 设计各个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结构(2)系统的处理流程设计(3)系统的编码设计(4)数据文件和数据库设计(5)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6)网络设计 。⑤信息系统实施任务:

(1)系统硬件设备的购置与安装(2)程序的编制 (3)数据的录入(4)人员的培训5) 系统的测试、调试和转换。⑥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任务:对系统进行修改与扩充(即系统维护)日常运行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 可行性分析概念: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环境和现有条件下,某个项目

投资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 可行性分析3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

✧ 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引言、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现行系统调

查与分析、新系统几种方案介绍、新系统方案比较分析、结论。

✧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内容: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它是将组织目

标、支持和提供组织目标所需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等各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也称总体规划或战略规划。

✧ 诺兰模型阶段,作用,目的:反映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跃阶段不可能,

但可压缩时间,特别是蔓延阶段的时间。因此确定开发策略和制定规划,都应当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那一阶段。目的:总体规划的时机:控制阶段或集成阶段,早:条件不成熟,会导致规划出的结果无指导意义,晚:建立的分散系统多,改造代价高,影响进程。

✧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

识别重点突出。该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遗漏较少,但它不如CSF 重点突出。企业系统规划法,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企业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U\C矩阵作用,步骤:BSP 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它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 U/C 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 U(use )和C (create )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对U/C矩阵作重新排列,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 C 最靠近对角线。按照这种划分,整个系统被划分为经营计划、技术准备、生产制造、销售、财会和人事等六个子系统。下图框外的 U 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向。

✧ 业务流程重组概念: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

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 系统实施主要内容: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

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系统调试的目的与系统测试的关系:程序的调试就是要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就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 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直接转换方式,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旧系统停止使

用,同时新系统立即投入使用。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 立即投入使用,转换简单,人员和设备费用节省,预先要经过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风险大。平行转换方式,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并

存,各自运行完成相应的工作,并相互对比、审核。新旧系统并存一段时间,人员和设备费用增加,系统的可靠性高,风险较少,新系统的运行成功率高。逐步转换方式,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平行运行一部分。开发完一部分就平行运行一部分,避免直接转换方式的风险,避免平行方式的双倍费用,逐步转换方式的接口多。

✧ 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内容:是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各种

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活动。系统维护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属于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后的时期中,不属于开发过程。维护工作量非常大,平均大型系统的维护成本高达开发成本的4-5倍。包括系统功能改进及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它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

✧ 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1硬件的维护:应有专职的硬件维护人员,定期的设

备保养维护,突发性的故障维修,防范措施:采用双机备份。2数据的维护:应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负责定期出版数据字典文件及一些其它的数据管理文件,硬件故障排除后要负责数据库的恢复工作。3软件的维护: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修改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在测试阶段未发现错误,运行过程中发现软件方面的错误,管理活动随着客观环境和管理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硬件的不断发展及相应系统软件的更新。

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 究,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或制定新系统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暂且不涉及“怎么做”。

1、了解用户需求:详细了解每个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的工作流程及信息处理流程,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方面的需求,对硬件配置、开发周期、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意向及打算。对这部分工作要求用户配合系统分析人员完成,现由用户提出初步的要求,经系统分析人员对系统的详细调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最终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将系统需求定义一下来。这部分工作是系统分析的核心。2、确定系统逻辑模型,形成系统分析报告: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类系统开发的理论、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确定系统应具有的逻辑功能,再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由一系列图表和文字组成,在逻辑上描述新系统的目标和具有的各种功能和性能,且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下一步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 ,就是 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画法

如下:业务处理部门或单位:表达了某项业务参与的人或物

数据流动及方向:表达了业务数据的流动方向

各类单证、报表:表明了数据的载体收集/统计数据

数据存储或存档:作为档案来保存

能描述:表明了业务处理功能,一般用一个简单的祈使句表

业务功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就是用几种简单的符号综合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存储、加工和流出的具体情况;☆系统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指出了系统的各个逻辑功能☆说明一个逻辑功能可以通过一组数据元素和另一个逻辑功能联结起来☆表达了每一个要进行数据访问的数据存储

1) 外部项(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数据来源/去向Data Source/Sink):不受系统

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外部来源和去处

(为了避免在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线条交叉,同一个外部项可以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中出现若干次)

2) 数据流;数据流:表明了数据的流动方向及其名称,它是数据载体的表现形式

• 数据流的符号

• 数据流名称

(在数据流的上方写上数据流的名称。)

• 可能的数据流

• 数据流名称的表示

• 数据流有时是很明显的,这时可以省略,不需要描述数据流

多个数据流的表示 例、某公司的顾客可能寄来订货单、支票、退货请求,或前来询问某件事,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表达出来,这个数据流程图就不好看了。

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解决方法:

第二种解决方法:

数据流程图的特点(1)数据流程图的概括性;把系统对各项业务过程或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反映系统中各项业务过程或业务活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数据流通、加工、交换关系;反映数据处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系统处理的全貌(2)数据流程图的抽象性;数据流程图中不考虑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流、资金流等;只考虑数据的加工、存储、流动或使用情况;它可以使系统分析员抽象地总结出新的信息系统的任务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画法:1. 外部项的确定;外部项是指不受系统控制, 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向它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向该系统提供数据或接收来自该系统向它发出的数据. 2. TOP 图;TOP 图,即第一层数据流程图,它应该相当概括地反映出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逻辑功能、最主要的外部项、输入和输出数据流、数据存储3. 画细化图;随着处理逻辑的扩展,功能也就越来越具体,数据存储、数据流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的个数也会增加 ;但必须注意,下一层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流至少要和上一层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相对应 ;下一层的外部项至少要和上一层

的外部项相对应起来;一般来说随着逐层扩展,输入和输出数据流、外部项只能增加,绝不能减少。每一层的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逻辑不宜过多

例:

数据流程图与程序流程图不同:数据流程图:完全不反映时间的顺序,只反映数据的流向、自然的逻辑过程和必要的逻辑数据存储,不反映起始点也不反映终止点,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技术都不反映,这样才能和用户有共同交谈的语言;程序流程图:有严格的时间顺序,有起始点和终止点,也反映循环过程。

什么是数据字典(配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就是将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和外部项等的详细情况加以记录,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一部关于数据的字典

数据字典作用:1. 数据字典是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所有数据项的工具,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2. 它包括对一切动态数据(数据流)和静态数据(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等的说明,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 3. 数据字典把数据流程图上所有的数据都加以定义,并按特定格式予以记录,以备随时查询和修改 4. 数据字典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对数据流程图起注解作用 5. 结构化系统分析中,数据字典主要用于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以及外部项和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特性 6. 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包括系统交付运行使用后的维护阶段,一直在充实和修改这部数据字典,始终保持它的一致性和完整性7. 它是系统开发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必不可少的依据。系统设计人员要根据它制订系统设计方案

8. 程序设计人员在对系统进行修改或扩充功能时,必须以这部数据字典为依据,必要时要修改或充实它 9. 数据字典是所有开发人员共同的依据,统一的标准 10. 它能按各种要求列表11. 能提供标准的术语和词汇,指出系统内各种数据、各个处理逻辑之间的关系,只有它才能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字典的建立方式:人工方式、自动化方式、半自动化方式;包括:判断树、判断表、结构式语言、画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一个逻辑功能都可以用判断树、判断表、结构式语言等方法表达这个处理逻辑

结构式语言概述1. 程序设计语言的优点是严格精确,但不易被用户接受2. 自然语言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易于产生二义性3. 结构式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结构式语言 由程序设计语言的框架(即允许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自然语言的词汇(如动词和名词等)组成

结构式语言易于编写,又能简明地描述较复杂的处理逻辑功能

结构式语言使用四类语句:简单祈使句、判断句、循环句、复合语句

使用结构式语言的原则:(1)所有的语句必须力求精练,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使人容易理解。即做到言简意赅,清晰准确,不要使用修饰或漫谈的形式 (2)祈使句中必须有一个动词,明确地表达执行的动作,但不要使用“做”、“处理”、“控制”之类的动词。描述功能中避免使用界限不明确的词汇、含义模糊的词或逻辑次序不清晰的现象存在 (3)祈使句中必须包括一个宾语,以明确地指出要做的事情。所有的名词必须在数据字典中已经定义 (4)不要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5)在同一个系统中不要使用各种意义相同的动词,只确定其中的一个动词。如:“修正”、“修改”和“改变”意义相似,在确定使用“修改”这个动词后,就不要再使用其它意义相似的动词 (6)判断句中的“如果”和“否则”要成对出现,每一层次要对齐

判断树概述(1) 如果某个动作的执行不是只依赖于一个而是多个条件的话,那么用结构式语言表示动作则需要多层的判断嵌套结构,从而使得这个逻辑表示不清晰(2)使用判断树表示。判断树是用一种树型图形方式来表示多个条件、多个取值所应采取的动作

判断树的意义在判断树的左边是树根,它是决策序列的起点;右边是各个分支,即每一个条件的取值状态;最右侧(树梢的右侧)为应该采取的策略(即动作);非叶结点代表条件,指出必须在能够选择下一条路线之前作出决定,查看条件是否满足,并依据条件作出决策;树的叶结点表明要采取的行动,这种行动依赖于它左边的条件序列。从树根开始,自左至右沿着某一个分支, 能够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判断表概述当某个判断结构依赖于较多的条件用判断表能够把所有的条件组合且一个不漏地表达出来,相应的可以分析不同的条件组合应该采取什么动作;使用判断表可以避免在某种条件和取值下有动作却不依赖某个条件和取值而存在的现象或者可能无相应地动作;帮助系统分析员澄清问题,甚至可以发现用户可能遗漏的、尚未提出的逻辑要求

信息设计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1. 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是把总任务分解成为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1、将系统划分为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的数据传递

结构化设计的工作过程:1)根据DFD 导出系统初始的结构图(利用一组设计策略)2)对结构图的反复改进过程(设计优化--运用一组设计原则)

2. 详细设计: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1)进行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2)进行数据库详细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3) 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

这一步完成。4)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在设计中,它要与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结合起来,以模块化结构设计为参考。一般来说,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应设计一个处理流程。系统处理流程设计是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具体化,是软件设计的初步形式,也是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5)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块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在这一步中,也可以使用判定表或者程序结构模块图来代替程序框图。6)系统设计文档:系统设计文档包括三部分内容:系统标准化设计;描述系统设计机构;拟定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方案得到批准后,就可以正式转入系统实施阶段。 模块化原理:模块:数据说明、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单独命名,可通过名字来访问(过程、函数、宏)。模块化:将程序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将这些模块集总起来构成软件整体。作用: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理解和可解决的小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模块化不应无限制分割,模块越细化,问题越简单,但随模块数目增加,设计模块间接口的工作量增加,其开发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应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模块数目,使系统开发成本最小。

. 结构图的基本符号

表示一个功能模块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控制信息传递关系

表示判断关系

表示循环关系

结构图中模块调用关系

结构图的特点:图形化,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便于管理,可加快设计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在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工作中仍有作用

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 :1数据流程图反映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2结构图描述系统的物理模型及系统功能是怎样逐步完成的,它从功能层次上来考虑系统,结构图没有严格地表示模块的调用次序,只表明模块的调用关系,结构图不指明上级模块什么时候调用下层模块。

结构图与程序框图的区别 :1结构图:用于表达系统内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反映模块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从空间角度描述系统的层次特性。2 程序框图:用于表达模块的执行次序,反映模块的判断逻辑和循环逻辑,主要描述了模块的过程特性

系统说明书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它从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说明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结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代码设计(线、面)代码及其作用:代码是人为确定的代表客观事物(实体)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或者是这些符号的组合。 代码设计:将系统中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并通过一些便于计算机或人进行识别和处理的符号来表示各类信息。

代码的设计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方法,一种是面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各有其不同的用途。1) 线分类方法;线分类方法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线分类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是:首先给定母项,母项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线分类划分时要掌握两个原则:唯一性和不交叉性。否则分类后如果出现有二义性,将会给后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线分类法的特点: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容易进行有规律的查找。与传统方法相似,对手工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主要缺点是结构不灵活,柔性较差。)2)面分类方法 ; 面分类法主要从面角度来考虑分类。面分类方法的特点是:柔性好,面的增加、删除、修改都很容易。可实现按任意组配面的信息检索,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缺点是不易直观识别,不便于记忆。

代码的种类目前常用的代码种类:顺序码: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如各种票据的编号,都是顺序码。数字码;区间码:将顺序码分成若干区段,每一区段代表部分编码对象。层次码:在代码结构中,为实体的每个属性确定一位或几位编码,并排成一定的层次关系。 字符码 即以纯字符形式编码(英文、汉语拼音等) 。这类编码常见的有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的字段名、变量名编码。混合码即以数字和字符混合形式编码。混合码是在各类管理中最常用的另一类编码形式。这种编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不易校对。

✧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 信息的特征:事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无价值甚至是负值,现实中

破坏信息事实性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等级性,管理等级:公司级(高)战略级(决策层)工厂级(中)战术级(策略级)(管理层)车间级(低)作业级(执行级)(执行层)。时效性,使用越及时,使用程度越高,时效性越强。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不可能完全获得,谁能够及时抓住信息,快速、正确做出决策,并能够尽早付诸实施,谁就抓住了时机,为自身在社会竞争中获胜取得有利的保证。滞后性,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从信息到决策需要时间,由决策到产生结果也需要时间。转换性,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不分割。价值性,信息的加工有附加的劳动;因而有价值,而且可以增值;零库存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根据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价值。 ✧ 信息生命周期的4阶段:需求:人们根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构思所需信息

的类型结构;获得:采取一定的方式、手段得到信息,并使之达到使用要求;服务:信息的利用阶段,用于支持用户的管理决策;退出:由于信息的老化,失去价值而被更新或销毁。每个阶段又有6个过程: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内部互相依赖的各个要素,按照某

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 ✧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以整体最优为原则。集合性,系统总是由若干元素

组成的。层次性,系统有许多层组成。相关性,各个元素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目的性,系统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构造。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因此,系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和传输,提供有用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系统。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 信息系统3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技术。

✧ 信息系统发展3阶段及特点: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1950’s 中期-1960’s

中期:单项数据处理阶段,1960’s 中期-1970’s中期: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管理信息系统:1970’s初期开始出现,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特点: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数据集中起来,快速处理统一使用;采用了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在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所需信息。是MIS 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以MIS 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 功能的延伸,是MIS 发展的新阶段。 ✧

✧ 决策问题分类:

结构化决策问题(MIS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DSS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DSS )

战略性

战术性

业务性 结构化 非结构化 厂址选择 作业计划 库存补充 资金分配计划 作业调度 奖金分配 管理体制确定 广告部署 选择销售对象

✧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

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管理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人机系统,还是一个管理系统、社会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其核心是,人-机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维护和评价。

✧ MIS 的概念结构,综合原则:横向综合:把同一管理层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

起;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按职能综合在一起;纵横综合(总的综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结构,从而信息集中统一,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信息与数据联系与区别:信息是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数据则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两者缺一不可,但又有一定的区别;(1)并非任何数据都表示信息,信息是消化了的数据;(2)信息是更直接反映现实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载体而改变;数据则不然,它在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往往和计算机系统有关)

(3) 两者不断转换(4) 数据经过加工后还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数据。经过解释的数据才有意义,才称为信息;(5)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经过加工解释转换为新的信息;(6)同一数据经过不同的解释,其对决策影响可能不同,关键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7)数据是客观的。而信息是主观的。数据处理是较为典型的人类行为,所以信息具有主观性。

✧ 冯. 诺依曼工作原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要点:1. 以二进制表示数据

和指令(程序)2. 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再由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 ✧ 冯. 诺依曼提出的核心思想:——程序存储

✧ 硬件和软件有哪些:硬件:微处理器: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可接收和发送

数据,可暂存少量数据,提供控制信号,对指令解码。存储器,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二级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输入设备:键盘、扫描仪、鼠标。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视频,声音识

别,光和磁识别。软件:系统软件: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重要的软件接口。应用软件:综合用户信息处理需求的、直接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 操作系统有哪些:DOS ,Windows3X ,Windows95,UNIX 系统,LINUX ,

NetWare ,Windows NT。

✧ 数据库范式:必要性:解决在关系模式设计时,存在的数据存储异常现

象:数据冗余、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等。第一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中的属性都是单纯的(即不可再分为更小的属性),则称该 模式是属于第一规范型(即 1NF )。第二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属于1NF ,并且所有的非关键字都完全地依赖于关键字(即不存在部分依赖),则称该关系模式属于第二规范型 , 即 2NF 。第三规范型:如果一个关系模式属于2NF ,并且不存在非关键字传递地依赖于关键字,则称该关系模式属于第三规范型(3NF )。

✧ 信息系统开放策略及特点:1“自上而下”方法的特点:“自上而下”方法

的整体性、逻辑性较强,工作量太大而影响具体细节的考虑,致使周期变长,开发费用增加,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2自下而上”方法的特点:从具体的业务信息子系统逐层综合再集中到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实际上是模块组合的方法,可根据资源情况逐步满足用户要求,边实施边见效,但其整体目标和协调性较差,可能导致功能及数据的矛盾、冗余,造成返工 。3综合方法:首先“自上而下”地制定一个组织的总体方案,再“自下而上”地进行具体业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保证系统的协调和完整,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耗费人力、物力、时间较少的用户满意的新系统 。

✧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1)独立开发,独立开发是指由本单位的工作人员独

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委托开发,委托开发方式是指由单位提出开发要求、新系统的功能、目标、开发时间等,委托有开发能力的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3)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指由本单位提出开发要求,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成果由双方共享。这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的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是指从销售商手中直接购买已开发成功且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方法、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结构化、原型、面向对象三者之间的比较;对于同一个系统开发过程来讲,使用不同的系统开发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上是有所区别的。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现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规划和实施系统。用原型开发方法来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先请用户介绍问题,然后利用软件工具

迅速的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然后与用户一道运行和评价这个原型,如不满意则立即修改,反反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如果用的是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来开发系统,其思路应该是现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它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

✧ 信息系统开发步骤:①可行性分析任务: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从有益性、可能性和必要性三个方面对未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对新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目的—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②信息系统规划任务:(1)从总体的角度来规划系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2)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有哪些数据库,它们之间如何交换数据(3)根据信息与功能需求提出计算机硬件网络配置方案(4)根据管理需求来确定这些模块的开发优先顺序(5)制定出开发计划, 根据开发计划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和资金。成果-系统规划阶段的总结性成果是系统规划报告。③信息系统分析任务:(1)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系统规划中所规定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每部分内容的信息需求,分析内部对主题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所需要建立的专用数据库。(2)进行需求分析,详细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抽取出数据流程。(3)进行功能分析,详细分析各部分如何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用户所提出的各类功能需求。(4)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表达表示,系统分析结果 :系统分析进行完之后,要写出系统分析报告,与用户进行充分地交流和验证, 检验正确后可进入下一阶段工作④信息系统设计任务: (1)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结合计算机的具体实现, 设计各个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结构(2)系统的处理流程设计(3)系统的编码设计(4)数据文件和数据库设计(5)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6)网络设计 。⑤信息系统实施任务:

(1)系统硬件设备的购置与安装(2)程序的编制 (3)数据的录入(4)人员的培训5) 系统的测试、调试和转换。⑥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任务:对系统进行修改与扩充(即系统维护)日常运行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 可行性分析概念: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环境和现有条件下,某个项目

投资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 可行性分析3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

✧ 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引言、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现行系统调

查与分析、新系统几种方案介绍、新系统方案比较分析、结论。

✧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内容: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它是将组织目

标、支持和提供组织目标所需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等各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也称总体规划或战略规划。

✧ 诺兰模型阶段,作用,目的:反映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跃阶段不可能,

但可压缩时间,特别是蔓延阶段的时间。因此确定开发策略和制定规划,都应当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那一阶段。目的:总体规划的时机:控制阶段或集成阶段,早:条件不成熟,会导致规划出的结果无指导意义,晚:建立的分散系统多,改造代价高,影响进程。

✧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

识别重点突出。该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遗漏较少,但它不如CSF 重点突出。企业系统规划法,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企业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U\C矩阵作用,步骤:BSP 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它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 U/C 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 U(use )和C (create )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对U/C矩阵作重新排列,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 C 最靠近对角线。按照这种划分,整个系统被划分为经营计划、技术准备、生产制造、销售、财会和人事等六个子系统。下图框外的 U 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向。

✧ 业务流程重组概念: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

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 系统实施主要内容: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

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系统调试的目的与系统测试的关系:程序的调试就是要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就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 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直接转换方式,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旧系统停止使

用,同时新系统立即投入使用。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 立即投入使用,转换简单,人员和设备费用节省,预先要经过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风险大。平行转换方式,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并

存,各自运行完成相应的工作,并相互对比、审核。新旧系统并存一段时间,人员和设备费用增加,系统的可靠性高,风险较少,新系统的运行成功率高。逐步转换方式,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平行运行一部分。开发完一部分就平行运行一部分,避免直接转换方式的风险,避免平行方式的双倍费用,逐步转换方式的接口多。

✧ 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内容:是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各种

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活动。系统维护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属于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后的时期中,不属于开发过程。维护工作量非常大,平均大型系统的维护成本高达开发成本的4-5倍。包括系统功能改进及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它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

✧ 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1硬件的维护:应有专职的硬件维护人员,定期的设

备保养维护,突发性的故障维修,防范措施:采用双机备份。2数据的维护:应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负责定期出版数据字典文件及一些其它的数据管理文件,硬件故障排除后要负责数据库的恢复工作。3软件的维护: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修改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在测试阶段未发现错误,运行过程中发现软件方面的错误,管理活动随着客观环境和管理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硬件的不断发展及相应系统软件的更新。

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 究,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或制定新系统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暂且不涉及“怎么做”。

1、了解用户需求:详细了解每个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的工作流程及信息处理流程,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方面的需求,对硬件配置、开发周期、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意向及打算。对这部分工作要求用户配合系统分析人员完成,现由用户提出初步的要求,经系统分析人员对系统的详细调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最终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将系统需求定义一下来。这部分工作是系统分析的核心。2、确定系统逻辑模型,形成系统分析报告: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类系统开发的理论、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确定系统应具有的逻辑功能,再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由一系列图表和文字组成,在逻辑上描述新系统的目标和具有的各种功能和性能,且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下一步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 ,就是 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画法

如下:业务处理部门或单位:表达了某项业务参与的人或物

数据流动及方向:表达了业务数据的流动方向

各类单证、报表:表明了数据的载体收集/统计数据

数据存储或存档:作为档案来保存

能描述:表明了业务处理功能,一般用一个简单的祈使句表

业务功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就是用几种简单的符号综合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存储、加工和流出的具体情况;☆系统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指出了系统的各个逻辑功能☆说明一个逻辑功能可以通过一组数据元素和另一个逻辑功能联结起来☆表达了每一个要进行数据访问的数据存储

1) 外部项(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数据来源/去向Data Source/Sink):不受系统

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外部来源和去处

(为了避免在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线条交叉,同一个外部项可以在一张数据流程图中出现若干次)

2) 数据流;数据流:表明了数据的流动方向及其名称,它是数据载体的表现形式

• 数据流的符号

• 数据流名称

(在数据流的上方写上数据流的名称。)

• 可能的数据流

• 数据流名称的表示

• 数据流有时是很明显的,这时可以省略,不需要描述数据流

多个数据流的表示 例、某公司的顾客可能寄来订货单、支票、退货请求,或前来询问某件事,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表达出来,这个数据流程图就不好看了。

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解决方法:

第二种解决方法:

数据流程图的特点(1)数据流程图的概括性;把系统对各项业务过程或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反映系统中各项业务过程或业务活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数据流通、加工、交换关系;反映数据处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系统处理的全貌(2)数据流程图的抽象性;数据流程图中不考虑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流、资金流等;只考虑数据的加工、存储、流动或使用情况;它可以使系统分析员抽象地总结出新的信息系统的任务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画法:1. 外部项的确定;外部项是指不受系统控制, 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向它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向该系统提供数据或接收来自该系统向它发出的数据. 2. TOP 图;TOP 图,即第一层数据流程图,它应该相当概括地反映出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逻辑功能、最主要的外部项、输入和输出数据流、数据存储3. 画细化图;随着处理逻辑的扩展,功能也就越来越具体,数据存储、数据流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的个数也会增加 ;但必须注意,下一层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流至少要和上一层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流相对应 ;下一层的外部项至少要和上一层

的外部项相对应起来;一般来说随着逐层扩展,输入和输出数据流、外部项只能增加,绝不能减少。每一层的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逻辑不宜过多

例:

数据流程图与程序流程图不同:数据流程图:完全不反映时间的顺序,只反映数据的流向、自然的逻辑过程和必要的逻辑数据存储,不反映起始点也不反映终止点,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技术都不反映,这样才能和用户有共同交谈的语言;程序流程图:有严格的时间顺序,有起始点和终止点,也反映循环过程。

什么是数据字典(配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就是将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和外部项等的详细情况加以记录,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一部关于数据的字典

数据字典作用:1. 数据字典是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所有数据项的工具,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2. 它包括对一切动态数据(数据流)和静态数据(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等的说明,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 3. 数据字典把数据流程图上所有的数据都加以定义,并按特定格式予以记录,以备随时查询和修改 4. 数据字典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对数据流程图起注解作用 5. 结构化系统分析中,数据字典主要用于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以及外部项和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特性 6. 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包括系统交付运行使用后的维护阶段,一直在充实和修改这部数据字典,始终保持它的一致性和完整性7. 它是系统开发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必不可少的依据。系统设计人员要根据它制订系统设计方案

8. 程序设计人员在对系统进行修改或扩充功能时,必须以这部数据字典为依据,必要时要修改或充实它 9. 数据字典是所有开发人员共同的依据,统一的标准 10. 它能按各种要求列表11. 能提供标准的术语和词汇,指出系统内各种数据、各个处理逻辑之间的关系,只有它才能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字典的建立方式:人工方式、自动化方式、半自动化方式;包括:判断树、判断表、结构式语言、画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一个逻辑功能都可以用判断树、判断表、结构式语言等方法表达这个处理逻辑

结构式语言概述1. 程序设计语言的优点是严格精确,但不易被用户接受2. 自然语言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易于产生二义性3. 结构式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结构式语言 由程序设计语言的框架(即允许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自然语言的词汇(如动词和名词等)组成

结构式语言易于编写,又能简明地描述较复杂的处理逻辑功能

结构式语言使用四类语句:简单祈使句、判断句、循环句、复合语句

使用结构式语言的原则:(1)所有的语句必须力求精练,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使人容易理解。即做到言简意赅,清晰准确,不要使用修饰或漫谈的形式 (2)祈使句中必须有一个动词,明确地表达执行的动作,但不要使用“做”、“处理”、“控制”之类的动词。描述功能中避免使用界限不明确的词汇、含义模糊的词或逻辑次序不清晰的现象存在 (3)祈使句中必须包括一个宾语,以明确地指出要做的事情。所有的名词必须在数据字典中已经定义 (4)不要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5)在同一个系统中不要使用各种意义相同的动词,只确定其中的一个动词。如:“修正”、“修改”和“改变”意义相似,在确定使用“修改”这个动词后,就不要再使用其它意义相似的动词 (6)判断句中的“如果”和“否则”要成对出现,每一层次要对齐

判断树概述(1) 如果某个动作的执行不是只依赖于一个而是多个条件的话,那么用结构式语言表示动作则需要多层的判断嵌套结构,从而使得这个逻辑表示不清晰(2)使用判断树表示。判断树是用一种树型图形方式来表示多个条件、多个取值所应采取的动作

判断树的意义在判断树的左边是树根,它是决策序列的起点;右边是各个分支,即每一个条件的取值状态;最右侧(树梢的右侧)为应该采取的策略(即动作);非叶结点代表条件,指出必须在能够选择下一条路线之前作出决定,查看条件是否满足,并依据条件作出决策;树的叶结点表明要采取的行动,这种行动依赖于它左边的条件序列。从树根开始,自左至右沿着某一个分支, 能够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判断表概述当某个判断结构依赖于较多的条件用判断表能够把所有的条件组合且一个不漏地表达出来,相应的可以分析不同的条件组合应该采取什么动作;使用判断表可以避免在某种条件和取值下有动作却不依赖某个条件和取值而存在的现象或者可能无相应地动作;帮助系统分析员澄清问题,甚至可以发现用户可能遗漏的、尚未提出的逻辑要求

信息设计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1. 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是把总任务分解成为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1、将系统划分为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的数据传递

结构化设计的工作过程:1)根据DFD 导出系统初始的结构图(利用一组设计策略)2)对结构图的反复改进过程(设计优化--运用一组设计原则)

2. 详细设计: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1)进行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2)进行数据库详细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3) 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

这一步完成。4)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在设计中,它要与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结合起来,以模块化结构设计为参考。一般来说,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应设计一个处理流程。系统处理流程设计是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具体化,是软件设计的初步形式,也是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5)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块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在这一步中,也可以使用判定表或者程序结构模块图来代替程序框图。6)系统设计文档:系统设计文档包括三部分内容:系统标准化设计;描述系统设计机构;拟定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方案得到批准后,就可以正式转入系统实施阶段。 模块化原理:模块:数据说明、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单独命名,可通过名字来访问(过程、函数、宏)。模块化:将程序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将这些模块集总起来构成软件整体。作用: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理解和可解决的小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模块化不应无限制分割,模块越细化,问题越简单,但随模块数目增加,设计模块间接口的工作量增加,其开发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应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模块数目,使系统开发成本最小。

. 结构图的基本符号

表示一个功能模块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控制信息传递关系

表示判断关系

表示循环关系

结构图中模块调用关系

结构图的特点:图形化,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便于管理,可加快设计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在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工作中仍有作用

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 :1数据流程图反映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2结构图描述系统的物理模型及系统功能是怎样逐步完成的,它从功能层次上来考虑系统,结构图没有严格地表示模块的调用次序,只表明模块的调用关系,结构图不指明上级模块什么时候调用下层模块。

结构图与程序框图的区别 :1结构图:用于表达系统内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反映模块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从空间角度描述系统的层次特性。2 程序框图:用于表达模块的执行次序,反映模块的判断逻辑和循环逻辑,主要描述了模块的过程特性

系统说明书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它从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说明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结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代码设计(线、面)代码及其作用:代码是人为确定的代表客观事物(实体)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或者是这些符号的组合。 代码设计:将系统中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并通过一些便于计算机或人进行识别和处理的符号来表示各类信息。

代码的设计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方法,一种是面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各有其不同的用途。1) 线分类方法;线分类方法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线分类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是:首先给定母项,母项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线分类划分时要掌握两个原则:唯一性和不交叉性。否则分类后如果出现有二义性,将会给后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线分类法的特点: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容易进行有规律的查找。与传统方法相似,对手工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主要缺点是结构不灵活,柔性较差。)2)面分类方法 ; 面分类法主要从面角度来考虑分类。面分类方法的特点是:柔性好,面的增加、删除、修改都很容易。可实现按任意组配面的信息检索,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缺点是不易直观识别,不便于记忆。

代码的种类目前常用的代码种类:顺序码: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如各种票据的编号,都是顺序码。数字码;区间码:将顺序码分成若干区段,每一区段代表部分编码对象。层次码:在代码结构中,为实体的每个属性确定一位或几位编码,并排成一定的层次关系。 字符码 即以纯字符形式编码(英文、汉语拼音等) 。这类编码常见的有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的字段名、变量名编码。混合码即以数字和字符混合形式编码。混合码是在各类管理中最常用的另一类编码形式。这种编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不易校对。


相关内容

  • 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简介
  • 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简介 1.什么是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认证 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or,简称CISA),也称IT审计师,是指一批专家级的人士,既通晓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又熟悉经济管理的核心 ...

  • 网络工程师师认证考试
  • 网络工程师是什么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考试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 ...

  • 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教学大纲
  • 一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使用的文字基本教材为《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中级)(曲克敏等主编,海潮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次印刷出版发行),辅助教材有《中级秘书学习指导》、《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应试指南》 ...

  • 事业单位考试文秘事务试题
  • 一. 选择题(20分) 1.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的(规模 )而定. A.性质 B.时间 C.规模 D.作用 2.会议签到工作是( 准确统计到会人数)的重要手段. A.准确统计到会人数 B.分发会议文件 C.联络感情 D.掌握会议报到动态 3.秘书要摆正自己与上级的位置,其基本原则是(兢兢业业,甘当无 ...

  • 户籍化管理系统介绍
  • 户籍化管理系统介绍 各位领导,各位战友: 下午好.下面,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由于系统刚刚上线,接到这个学习任务的时间太短,加上我本身业务水平上的差距,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多批评指正.会后,有不同意见或疑问的请及时联系我,我们再一起研究讨论. 今天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 ...

  •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3)答案
  • 最全汇总>>>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3) 答案 通过近几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可知,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贯穿全年进行,笔试科目不太固定,一般以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和专业岗位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为主.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整 ...

  •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 电子政务考试内容梳理 名词解释: 1. 电子政务P6 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2. 自动化P20(这个仅供参考) 信息自动化就是计算机在信息处理领域自动识别.判断 ...

  • 个人理财(初级)大纲
  • 中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实务科目(个人理财专业初级) 考试大纲 (2015年版)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个人理财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测查对理财投资市场.理财产品.理财业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测查应考人员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客户的分类与需求分析,理 ...

  • 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要点
  • 在上级部门和教育局的领导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规范。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认真到基层学校进行调研。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检查、指导等工作,特 ...

  •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考试大纲
  •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考试大纲 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暂未出台,预计较2015年不会有太大变动,考生现在可以以2015年考试大纲为参考.学习贵在思考,贵在坚持,贵在认真.乐教考试网预祝大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大家也可随时关注一级建造师考试 (http://www.topks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