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编导联考考纲文艺常识2: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精背版: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楚辞(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共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了解版:

一: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约公元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

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二:《楚辞》

1、《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

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

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四: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屈原在继《诗经》以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屈原作品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中那些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

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精背版: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楚辞(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共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了解版:

一: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约公元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

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二:《楚辞》

1、《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

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

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四: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屈原在继《诗经》以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屈原作品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中那些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


相关内容

  • 编导考试大纲答案
  • 编导考试文学常识大纲答案 (1)<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时代, 篇数, 风雅颂, 赋比兴 曾经学过的篇目 现实主义源头:反映了人民大众被统治阶级压迫及讽刺统治阶级; 被战争所累; 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 反映劳动生活. (2) 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 ...

  • 2015艺考题目
  •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考考题 初试: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 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改编成 ...

  • 常识-小学生必知文学常识
  • 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20.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小学语文课 ...

  • 小升初必备: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 小升初必备: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1.诗仙李白, 诗圣(诗史) 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囚孟郊和贾岛, 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 ...

  • 苏教版必修三文学常识
  • 必修三文学常识汇总 1(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格律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发现>等. 呵,我亲爱的祖国>等. 41911年,钱钟书夫人,江苏无锡人.作家. ...

  • 广播电视编导试题及答案
  • 广播电视编导试题及答案 我整理的北电编导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以做参考吧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35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离骚& ...

  • 文学常识大全
  • 网址:http://blog.eastmoney.com/lyl69827 文学常识大全(2009-08-15 14:47:40)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 ...

  • 编导_艺考_文学常识_部分
  • 文学常识 必背 一,<诗经>要点 ① 分为: 赋 比 兴 风 雅 颂 ②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楚辞>是浪漫主义的源泉) ③ 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原名<诗>又称 诗三百 春秋至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 "孔孟"代表:儒家 " ...

  • 小学文学常识(三)
  • . 小学文学常识(三)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