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人生

小故事大人生

1.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杀其它动物吃,因此小动物们都很怕它。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花招。于是,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专门管理所有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竟然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大象、猴子、梅花鹿、小白兔,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看到这种情形,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可怜的老虎根本不知道野兽们不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而是被自己吓跑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敌人像狐狸一样很狡猾,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强大。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哟!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2.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从事珠宝生意。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出售珠宝,为了使自己的珠宝畅销,卖上好的价钱,他特意请了技艺高超的木匠,用名贵的木料造了许多小盒子。他还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让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他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他的珠宝一拿到街上,就吸引了很多人围上来观看、购买。其中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非常喜欢,就问这个商人:“你的盒子卖吗?”商人很是奇怪,说:“我的珠宝是天下最精美的、最光彩的,装在这个盒子里更是锦上添花。我是卖珠宝的大商人,不是卖盒子的小商贩。”那个郑国人没有理会商人的气愤态度,在很多珠宝中挑了一个,他认为这个盒子最精致,说道:“我买这盒珠宝!”商人很高兴地卖给了他。这个郑国人付了钱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兴高采烈地只拿着漂亮盒子走了。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椟,就是木盒子。 小朋友,这个郑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啊,他花了珠宝的钱,却只买个木盒子。这是因为他不了解一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解释】: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3.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大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却不闻不问,使得齐国越来越弱。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大家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有一

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俯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地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政治军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临国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解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名满天下【反义词】: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

4.失斧疑邻

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猜测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5.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一天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想去摘铃铛。可是他又一想:“我用手去碰铃铛,它就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这可怎么办呢?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

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主人被铃声引来,见到有人偷铃铛,便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为什么主人会抓到这个小偷呢?原来,偷铃铛的人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并没有掩住别人的耳朵呀。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到铃声,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不能欺骗别人,结果被抓个正着。所以,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傻事啊!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6.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很喜欢交朋友。一天,他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酒席间,两人谈古论今很高兴,可是突然那个朋友不喝了,起身告辞回家,乐广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他听说那位朋友自从酒席间突然回家就得了病,乐广心中十分不安就亲自登门看望,询问朋友的病情。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什么,在乐广的追问下才说出了实情:“那天,在你家喝酒,我发现酒杯里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喝了以后心里十分害怕,也很不舒服,回家后就病倒了。”乐广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朋友的话。回到家中他坐在喝酒时那个朋友坐的位子上,倒了一杯酒,果然发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一样的东西在蠕动。他彻夜难眠,反复观察、思索,突然间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弓,发现弓的影子映到酒杯中就如同一条小蛇在动。他于是又将这位朋友请到家中,坐在上次喝酒的地方,请他喝酒。朋友连忙摆手示意不喝,乐广大笑,一边说:“杯中确有蛇”,一边取下墙上的那张弓。朋友发现杯中的小蛇立刻不见了,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把映到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朋友露出惭愧的面色。当然,他的病立刻就好了。

小朋友,疑神疑鬼只能是自己吓自己,所以我们今后遇事要镇静,认真思考,千万不可胡乱猜疑。

【解释】: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7.自相矛盾

古时候,战士打仗常常用一种叫矛,一种叫盾的武器。矛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可刺杀敌人。盾呈圆盘状,十分坚硬可用来遮挡身体,防止敌人的矛刺中。传说,一天,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为了让大家都来买,他举起矛,在路边高声喊:“快来瞧,快来看呀,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不能挡住它,一刺就穿透!”他说完就放下矛,接着举起他的盾,大声夸道:“快来看看世界上最坚硬的盾吧! 这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周围的人看他这么能吹牛,都觉得很可笑。其中有一个人想逗逗这个自卖自夸的家伙,就走上前来问:“你说你的矛是天底下最锋利的矛,无坚不摧,再坚硬的盾都能刺穿,是吗?”卖矛的人得意地点点头。那人接着说:“你又说你的盾是天底下最坚固的盾,再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么,我们想知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吹牛的卖主被问得哑口无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收拾起它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小朋友,我们说的话一定要跟我们的行为相一致,否则就会“自相矛盾”,被别人抓住把柄的哟。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揠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性子很急的农夫。他将秧苗栽到地里后,日日夜夜盼望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于是,每天他都要到田里看禾苗有没有长高,总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而十分苦恼,就左思右想,有什么办法让禾苗长得快点呢?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条妙计,赶忙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一些。这片田地很大,他顶着烈日,花了一天的时间,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全拔了一遍,费了不少力气,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但心里却非常高兴。他站在田地的尽头,看着绿油油的、长高了的禾苗,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 晚上,他回到家里,向家里人夸耀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整整在田里干了一天的活,帮助咱们家的禾苗一棵一棵地长高了。以后,我要是经常帮助禾苗长高,它们一定很快就长大,结穗。”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后很是担心。第二天天一亮,他的儿子就急忙跑到田里。田里的禾苗好像真的高了一些,可是这些禾苗一棵一棵却无精打采,叶子已经开始枯萎了。农夫自以为很聪明,帮助禾苗长高,结果却导致禾苗根部不能吸收水分干枯而死。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适得其反,就是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近义词】:欲速不达 【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9.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上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进了江里。那个人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落下的地方刻了一个小记号。一同坐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奇怪地问:“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你为什么不立刻下水去捞它,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很平静地说:“着什么急呀,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一会儿到了岸,我就从这个地方跳下去捞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船继续航行,离宝剑掉下的水域也越来越远了。过了很久,船到了目的地,靠了码头。这个人挽起衣袖和裤脚,便从那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很多人都来围观,再看那个人,在水里东摸摸,西摸摸,累得满头大汗,可连宝剑的影子也没见到。大家看到他那副模样,都大笑起来,有人善意地劝他:“小伙子,不要找了,那是白费劲。”最后,他不得不上了岸,但他还是很不服气,自言自语地说:“明明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没了呢?”一位长者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小伙子,宝剑掉到江里以后,船是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下却不会跟着走。事实上,随着船继续航行,离开落剑的地方越来越远了。”丢掉宝剑的人终于醒悟,知道自己丢失的宝剑再也找不回来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否则只能徒劳无功。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10.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老汉,人称愚公,年近九十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恒山,

一座叫王屋山。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少,同他们商量:“咱们家门前这两座山多年来一直阻碍我们的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跟你们尽一切力量削平这两座大山,开一条直接通往山外的大路,你们看好不好?”家里人都赞成。只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她说:“这两座山那么大,你们这么几个人怎么挖得动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块、泥土又往哪里送呢?”愚公说:“这个好办,把挖出来的石头、泥土投到渤海里,再多也不愁没地方放。”第二天,愚公就带领着全家老小动手挖山。离愚公家不远住着一个老人,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辛辛苦苦挖山运土,就跑来劝告愚公:“你们挖山干什么呀,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活几天?你用尽力气也拔不动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挖平呢?”听了这话,智叟无话可说。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公,天公派来大力神帮助愚公移山,终于搬走了大山。

小朋友,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大户人家举行了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 之后,这家人想把用过的一壶酒赏给手下人喝。可是,手下的人这么多,一壶酒怎么能够喝呢?如果给一个人喝,还能喝得痛快。那么,这壶酒到底给谁呢?有人提议:“我们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谁画得最像,这壶酒就给谁喝。”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各自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应该属于他。他得意地拿起酒壶正要喝酒,看到别人都还在画,而且画得很慢,就想显示一下自己。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口中还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再来给蛇添几只脚,等等你们吧!正在他得意洋洋给蛇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把酒喝了个精光。先画好蛇的人很气愤地叫嚷着:“我先画好了蛇,你怎么把酒喝光了呢?”那个喝光酒的人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脚呢?既然画上了脚,就不再是蛇了,你虽然先画完,但你画的不像蛇,所以,我才是第一个画好蛇的人,酒当然属于我。”给蛇添足的人无话可说,他懊悔地看了看大家,垂头丧气地走了。

小朋友,做事情要恰到好处,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做一些不必要的补充,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糕。

【解释】: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12.塞翁失马

古时候,北方边境地区是平坦而辽阔的草原,满地长着绿油油的野草,是一个天然的牧场,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养了很多马和羊。这里住着一位叫塞翁的老人,他和他的家人也养了许多的马匹。有一天,塞翁老汉家的一匹枣红马不见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邻居们都好心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却说:“丢了一匹马,我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是,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个

月,赛翁丢失的那匹马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向他祝贺,塞翁并没因此而高兴,他对大家说:“现在看白白得到一匹好马是一件喜事,以后说不定是件坏事呢。”塞翁的儿子很喜欢这匹被引来的马。一天,他试图骑这匹马,这匹马性子很烈不让他骑,结果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很不幸把腿跌断了。左邻右舍都来慰问塞翁和他的儿子,塞翁说:“谢谢你们的关心,这也没什么,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一年后,边境爆发战争,国家要求青壮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由于塞翁的儿子腿有残疾被留下来了。邻居们都说:“塞翁家因祸得福。”战争很残酷,几年下来,应征入伍的青壮年大都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在家却平安无事。

小朋友,有句俗语叫“塞翁失马,鄢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13.半途而废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乐原的人,离家到别国去寻师求学,只留下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里。一年后的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原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回来了,非常奇怪,就问:“你只去了一年,学业就完成了吗?”乐原答道:“别说一年,就是三年也不能学好学成。我已经离家一年,很想念你,就拜别师父特地回来看望你。”妻子听了乐原的回答,十分生气,转身取了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的丝线剪断了。乐原看到妻子的行为,很诧异,连忙上前拾起已经织了一半的布说:“你在干什么!好端端的一匹布,织这么多一定花了很长时间,你为什么要把它剪断呢?”妻子不慌不忙的解释说:“这布是一根丝一根丝织成的,现在把它从中间剪断,前面的功夫就算白费了。你在外边求学若是中途就放弃,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乐原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妻子的用心。于是,再次告别妻子,离家走了。乐原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学成后才回来。想一想:如果乐原一年后回家,不再去求学,结果会怎样呢?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如果做事只做了一半就不再做了,结果只能是毫无收获。

【解释】: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近义词】:功亏一篑、有始无终、浅尝辄止

【反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14.邯郸学步

相传战国时候,有一个燕国的青年,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就特地来到邯郸,向当地人学习走路的姿势。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这个青年就整天在邯郸的大街上,观看来来往往的人怎么走路。他非常地认真,一边看一边琢磨别人走路的特点,有时还模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几步。一次,他学一个行人走路,被那个人发现,结果被人大骂。虽然他一直都在用心学,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像。“为什么我学不好呢?”这个青年反复地问自己:一定是我已经习惯原来的走法,所以学来学去也学不像。如果我丢掉原来的走法,从最简单的抬腿、迈步开始学起,就不会再受原来步法的影响,一定不久就能学好。于是这个青年人下定决心,从头开始。这样,每天他走起路来像木

偶一样,先考虑出哪条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还要盘算每步迈多大。青年人在邯郸学习了半年多,却毫无长进,最糟糕的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眼看着带来的银两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国。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应该怎么走路,只好狼狈地爬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盲目地迷信别人,一味地模仿别人,反而会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最终学无所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15.高枕无忧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有一次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他:“我收完了债,为您买些什么?”孟尝君答:“你看我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到了薛地,冯谖便把所有的债户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孟相国知道大家生活困苦,今天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欠他的债不用还了。”说完,便当众烧了债据。债户们都非常高兴,对孟尝君感激不尽。很快,冯谖便回来了。孟尝君问道:“薛地的债都收完了?你为我买了些什么?”冯谖回答说:“都收完了。我想,金银、绸缎、美女您都不缺,惟独缺少‘义’,所以就为您买了‘义’。”孟尝君疑惑不解,冯谖把当众烧掉债据的事说了一遍,孟尝君听了哭笑不得,也没再说什么。过了两年,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回到薛地,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此时他才明白过来,对冯谖说:“你为我买的‘义’,我现在终于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遭猎人的捕杀。您现在仅有一个洞穴,不能毫无顾虑,还需再造两个洞穴。”后来,冯谖又帮孟尝君出谋划策,使齐国和魏国争相聘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挖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高枕无忧”就是把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无所顾虑。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做人要有远见,生活舒适安逸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面对将来的准备。

【解释】: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近义词】:无忧无虑、麻痹大意 【反义词】:枕戈待旦

16.杯水车薪

从前有个樵夫,在山上砍了很多柴草。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想:“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这些柴草足够用十几天,家里人一定在等我回去吃晚饭。”他高高兴兴地装了一大车柴草回家。樵夫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抽着烟斗,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听到后面有人喊:“着火啦!你的柴草着火啦!”樵夫回头一看,果然车上的柴火冒着烟,小火苗在往上窜。原来,他烟斗中的火星被吹到车上,借着车前行的风势,柴草就被点燃了。看到火苗越来越旺,樵夫不知所措,手边又没有可以灭火的工具,怎么办呢?他四处看四处找,可是车停在山坡上,没有人家,没有小河,谁会来帮他呢。突然,他看到不远的草丛中有一个丢弃的杯子,于是,他急忙冲过去捡起杯子,向山下跑去。过了一阵,他手里端着一杯水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这时火苗已经很旺了,大部分的柴草已燃尽。樵夫连忙把那杯水倒在火苗上,可是水太少了,转眼变成了蒸汽。火势越来越凶,一会儿一车的柴草就烧光了。是呀,一杯水怎么能浇灭那么旺的火苗呢?“杯水车薪”表示:力量太小或能力有限,不足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遇到困难,要想一些合适可行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像用一杯子的水来救火,只能是白白费了力气,却不能解决问题。

【解释】: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近义词】:杯水救薪、无济于事 【反义词】:力济九区、绰绰有余、立杆见影

17.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大臣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为所欲为。文武百官们虽然十分憎恨他,但又怕他。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情泄漏,被萧道成同党们知道了,他们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袁粲很清楚,自己不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不如萧道成,面对强大敌军,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后来,萧道成的军队攻上城墙,冲进城里。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你是我的好儿子!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即使死了,也死而无愧。”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有时候遇到困难危险,我们需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

【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近义词】:孤木难支

18.杞人忧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他坐在藤椅上乘凉,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美丽极了。他想:天上是什么样子呢?我要是能看一看,该多好啊!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可怕了吗?”从此以后,为了这件事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变得面黄肌瘦。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从来没听说天能塌下来,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又有人说:“天不过是一堆很厚很厚的气体,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一处缺少气体的。你其实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像那个杞国人一样,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心忧虑,那样结果只能是既损害身体又浪费时间。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19.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有一个魏国人要出使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这个人应该向南走,

可是他却让他的车夫赶着车向北行驶。路上,他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朋友十分惊讶,忙提醒他说:“你真的要去楚国吗?楚国在魏国的南面,你应当往南走,赶快调转车头吧!”他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我当然要去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知道方向不对,不过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朋友仍然提醒他说:“你走的方向不对,马跑得快有什么用呢?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吗?”他依然很自信地说:“没有关系,我带了足够多的路费,你不用担心。”朋友说:“路费和方向是两码事儿,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你走的路不通往楚国,你越走不是离楚国越远吗?还是往南走吧!”他执迷不悟,仍然不听劝告,坚持说:“我的车夫赶车本领高,是魏国有名的驾车高手。你不用担心,咱们回来见吧!”说完就让车夫赶着马车飞快地走了。他的朋友无可奈何地望着远去的马车,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糊涂人啊!楚国在南面,他偏偏往北走,马好、路费多、车夫本领高有什么用呢?结果还不是离楚国越来越远。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小朋友,如果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就永远不能达到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释】: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近义词】:背道而驰

20.矮子看戏

古时候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他特别喜欢凑热闹。一天,他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声传来,心想:“真热闹,是干什么的?去瞧一瞧!”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不远处聚集着一群人,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他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小矮人试图进去看一看,可是人太多了,挤也挤不进去。他的个子又太矮了,即使跳起来也看不到里面。“里面干什么呢?里面干什么呢?”他看不到,只好向旁边的人打听。“里面在演戏呢。”一个人回答他说。“是在演戏吗?演戏可真好啊!”小矮人听说在演戏,高兴地跳起来。里面一定很热闹,一会儿传出锣鼓声,一会儿传出喝彩声。小矮人站在外围,听到别人喝彩,他也跟着喝彩,听到别人叫好,他也跟着叫好:“太精彩了,太好看了。”这时,过路的人问小矮人:“喂!戏好看吗?”小矮人认真地回答:“好看!好看!”“你亲眼看到了吗?”那个人又问。小矮人不解地说:“别人都说好看,都在喝彩,当然好看喽!”那个人十分诧异。小矮人根本没有看到里面的情况,也不知道戏演得好不好,而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小朋友,我们做事情可千万不能像小矮人那样,遇到事情自己要有想法和主张,不能盲目地跟从别人。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矮人观场

21.至死不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临江之麋》。说临江有一种鹿叫麋鹿,又叫驼鹿,它们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一天,有一个猎人捕到一只小麋鹿,非常高兴,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由于它很小,猎人很细心地照顾它,喂它好的草料、清凉的泉水。猎人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它第一次见到小麋鹿狂叫起来,小麋鹿吓得直往猎人身后躲。猎人见了,很生气,对小狗怒声说道:“它是我养的鹿,也是你的新朋友,以后要友好地对待它,知道吗?”从此以后,狗和小鹿和睦相处,

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亲密。猎人看到它们在院子里捉迷藏,心中没了顾忌。小麋鹿渐渐地长大了。它似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同类好友呢。三年过去了,小麋鹿长成一只漂亮的母鹿。一天,它走出猎人家的院子,正巧碰到了一群狗,它还以为它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没有丝毫的警惕,就走过去打招呼:“你们好啊!”这一群狗看到一只鹿走过来,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毫不留情地冲了上去,一阵拳脚相加,小麋鹿不复存在了。小麋鹿“至死不悟”,它到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小朋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可不能像小麋鹿一样,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

【解释】:到死也不醒悟。

【近义词】:执迷不悟、至死不渝、死心塌地

【反义词】:见风使舵、随风转舵、随波逐流

22.庖丁解牛

一天,一庖丁在街头的肉案上解牛,就是把一头去了皮的牛分割成许多小块儿。只见那个庖丁技术十分高超,几刀就把一头整牛分解成几大块,又几刀把几大块牛肉分解成了一堆小块肉。这时,梁惠王从此经过,见到解牛经过十分诧异, 不禁赞叹说:“手法太妙了!真是好刀法!”庖丁听见有人说话,抬起头来,一看是梁惠王,连忙施礼并解释说:“其实,解牛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从事这一行当已经很多年了,早已熟悉了牛身体的全部结构。在我的眼里,每头牛都长得一样,没有一头牛是完整的。”梁惠王耐心地听着庖丁的介绍,“我每下一刀,都是按照牛身体的结构运刀的。让薄薄的刀刃在牛身体的骨缝中运行,这样就毫无阻挡,既快又省力气。”梁惠王一边听庖丁说,一边不住地点头,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突然注意到刀案上的解牛刀,忙问:“这刀一定也很锋利吧?”庖丁将刀递给梁惠王说:“大王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近二十年,解了无数的牛,刀锋依然如新刀一样锋利。”惠王仔细看着刀锋,果然锋利如新。庖丁接着说:“尽管我很熟悉牛身体的结构,但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还是要加倍小心。其实,我做得好不过是时间长,手熟罢了。”

小朋友,庖丁的一番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掌握规律和方法,还要经常刻苦练习,才能把事做好。

【解释】: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23.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祁黄羊的官吏,为人十分正直,做事情从来都实事求是,从不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有一天,他的大王鲁平公问他说:“南阳县缺少了一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好?”祁黄羊想了一会儿,说:“臣下觉得派解狐去最适合,他有能力干好这个工作。”鲁平公听了非常惊讶,便问他:“你不是跟解狐有仇吗?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去?”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什么人最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鲁平公听了连连点头,从心底里赞赏祁黄羊做事的态度。于是,鲁平公便接受他的建议,派解狐去当南阳县的县令。解狐到任后,果然大有作为,替地方上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的百姓都很称赞他。

祁黄羊虽然和解狐有仇,但是当鲁平公征求祁黄羊的意见时,祁黄羊并不因为私仇而排斥解狐,而是公事公办向鲁平公推荐解狐。

小朋友,祁黄羊这种胸襟坦荡、大公无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

24.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每射一箭都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都非常敬佩他。夏王也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把后羿召入宫中,对他说:“今天特意请先生来表演精湛的射箭功夫,为了使这次表演更加有趣味,我定个赏罚规则:如果你射中了的话,我赏赐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我就要削减你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后羿听了夏王的话,心情显得十分沉重。他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弓瞄准。 不知为何他拉弓的手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最后终于松开了弦,只听“啪”地一声,钉在离靶心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更加紧张,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最后,后羿败兴而归,夏王也很失望,同时心中也很疑惑,就问大臣:“后羿平时射箭百发百中,今天怎么啦?”一个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只是一般练习,心情很平静,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他就不能像平时一样,当然不能充分施展技术啦!”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分计较得失将会影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我们应当从后羿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

【解释】: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近义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反义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25.不材之木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工匠,叫匠石。他无论是选用建筑材料方面,还是制作工艺方面,都超过其他工匠,因此,各国都请他去建造宫殿。有一年,齐国邀请匠石设计建造一座花园,匠石就带着他的徒弟们前往齐国。在去往齐国的路上,看见一株生长在土神庙旁的大树: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十尺粗,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抱住;树干高过山头八十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路过这里的人没有人不称赞这棵大树的,有些人还在大树下观赏它的繁枝茂叶。匠石的几个徒弟也想停留一会儿,观赏这棵大树。奇怪的是,师父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不明白师傅的态度,都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父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呢?”匠石回答:“你们只看到了它的外表,并不知道这棵树的木质好坏。其实,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的一番话,使几个徒弟茅塞顿开,匠石接着说:“正因为这棵树不适合做木料,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很多看起来又漂亮又可爱的事物,实际上用处不大。我们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一定要了解它的本质,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26.各有所长

有一年,甘戊出使齐国,他骑马走了几天后,来到一条大河边。这条河又宽又深,马匹根本不能载着甘戊渡河,没有办法,甘戊只好求助于船夫。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文官的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甘戊恭敬地回答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河水并不湍急,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出使齐国呢?”甘戊反驳船夫说:“船夫,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勤勤恳恳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因为带兵打仗需要计谋和气魄;千里马日行千里,天下的骑士有谁不喜欢,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削铁就如同削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没有办法跟我相比!”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十分惭愧,连忙说:“您的话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快快上船吧!”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小朋友,这则故事说明:如果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解释】: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27.恶习难改

从前,有个叫玄石的人,非常喜欢喝酒。他天天以酒为伴,手不离杯,嘴不离酒。终日,脑袋晕晕沉沉。他的家人都很为他担心,常常劝他早日戒酒,否则,早晚会把身体喝坏。他却不以为然,把家人的话抛在脑后,依旧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终于有一天,他腹部疼痛难忍来找医生。他哀求着对医生说:“我的五脏六腑就像被烧烤一样,我的皮肤热得就像要裂开一样,求求您,救救我吧!”医生给他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对他说:“你的病是因为你饮酒太多造成的,药物是不能治愈的,能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把酒戒掉就会转好!”玄石已经痛苦得死去活来,听到医生说戒酒,病就能好,立即发誓:“以后,我再也不喝酒了!”几天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玄石一个多月没沾一滴酒,家里人很为他高兴,以为他真的戒酒了。可是哪想到,一位朋友给玄石送来一瓶好酒,打开酒瓶,酒香飘散。玄石再也禁不住酒的诱惑了,一连喝了三杯,以前病痛之苦早已忘到了脑后。第二天,他又喝了六杯,第三天喝了十杯,第四天就如往常一样,喝到晕头转向为止。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坏习惯一旦养成,如果不下大的决心,是很难改掉的。所以,一旦我们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即改正;已经有了坏习惯,就要痛下决心改掉它。

28.郑人买履

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想到市场上给自己买双鞋。出门之前,他先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脚有多大,然后随手将尺子放在了椅子上。等他到了市场,才想起自己忘记带尺子了。他看到货摊儿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的鞋,对买鞋的人说:“我忘记带脚的尺码了,所以现在还不能买你的鞋。”说完就忙着要回家去取。买鞋的人听他这么说很奇怪,就喊住他,并问:“你为什么不把鞋穿在脚上试一试呢?”那

个郑国人却回答说:“我宁可相信我已经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当场穿在脚上试。”过了很长时间,郑国人才又返回市场,但是天色已晚,市场中的卖鞋人早已回家了。那个郑国人没能买到鞋。

小朋友,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郑国人的行为可笑?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事,可能不会有。但类似这样的人,确是有的。这种人不能根据实际事情,思考相应的方法,做起事来一定会闹笑话的。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29.人心如面

春秋时,郑国的掌权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大官,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并不这么想,他说:“尹何是一个很诚实的人,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他学习的好机会。”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向子皮进言说:“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大官之前能够多加学习,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做得很好。如果在当大官之前不能多学一点知识,当了大官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才不会犯大错。”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就像人的外貌一样,各不相同,我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罢了!”

小朋友,你听懂子产的话了吗?他在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他人的想法可能会对你有启发,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事物。

【解释】: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30.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与东汉政府的关系很紧张。东汉政府想与西域各族加强联系,共同对付匈奴,于是,派班超出使西域,与西域各族建立友好关系。班超首先到郑善国,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但隔一段时间,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便召集同来的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匈奴也派人来笼络他们,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顺从哪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要预料到,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召集所有的人说:“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我们该怎么办?”当时大家都愿听他的主张。他继续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惟一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杀掉匈奴使者,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的住所,奋勇杀敌。最后,凭借很少的人战胜了众多的匈奴人。郑善国国王果然死心塌地接受东汉政府的领导。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俗语,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小朋友,你明白吗?

小故事大人生

1.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杀其它动物吃,因此小动物们都很怕它。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花招。于是,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专门管理所有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竟然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大象、猴子、梅花鹿、小白兔,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看到这种情形,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可怜的老虎根本不知道野兽们不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而是被自己吓跑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敌人像狐狸一样很狡猾,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强大。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哟!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2.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从事珠宝生意。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出售珠宝,为了使自己的珠宝畅销,卖上好的价钱,他特意请了技艺高超的木匠,用名贵的木料造了许多小盒子。他还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让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他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他的珠宝一拿到街上,就吸引了很多人围上来观看、购买。其中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非常喜欢,就问这个商人:“你的盒子卖吗?”商人很是奇怪,说:“我的珠宝是天下最精美的、最光彩的,装在这个盒子里更是锦上添花。我是卖珠宝的大商人,不是卖盒子的小商贩。”那个郑国人没有理会商人的气愤态度,在很多珠宝中挑了一个,他认为这个盒子最精致,说道:“我买这盒珠宝!”商人很高兴地卖给了他。这个郑国人付了钱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兴高采烈地只拿着漂亮盒子走了。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椟,就是木盒子。 小朋友,这个郑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啊,他花了珠宝的钱,却只买个木盒子。这是因为他不了解一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解释】: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3.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大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却不闻不问,使得齐国越来越弱。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大家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有一

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俯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地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政治军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临国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解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名满天下【反义词】: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

4.失斧疑邻

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猜测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5.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一天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想去摘铃铛。可是他又一想:“我用手去碰铃铛,它就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这可怎么办呢?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

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主人被铃声引来,见到有人偷铃铛,便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为什么主人会抓到这个小偷呢?原来,偷铃铛的人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并没有掩住别人的耳朵呀。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到铃声,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不能欺骗别人,结果被抓个正着。所以,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傻事啊!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6.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很喜欢交朋友。一天,他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酒席间,两人谈古论今很高兴,可是突然那个朋友不喝了,起身告辞回家,乐广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他听说那位朋友自从酒席间突然回家就得了病,乐广心中十分不安就亲自登门看望,询问朋友的病情。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什么,在乐广的追问下才说出了实情:“那天,在你家喝酒,我发现酒杯里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喝了以后心里十分害怕,也很不舒服,回家后就病倒了。”乐广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朋友的话。回到家中他坐在喝酒时那个朋友坐的位子上,倒了一杯酒,果然发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一样的东西在蠕动。他彻夜难眠,反复观察、思索,突然间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弓,发现弓的影子映到酒杯中就如同一条小蛇在动。他于是又将这位朋友请到家中,坐在上次喝酒的地方,请他喝酒。朋友连忙摆手示意不喝,乐广大笑,一边说:“杯中确有蛇”,一边取下墙上的那张弓。朋友发现杯中的小蛇立刻不见了,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把映到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朋友露出惭愧的面色。当然,他的病立刻就好了。

小朋友,疑神疑鬼只能是自己吓自己,所以我们今后遇事要镇静,认真思考,千万不可胡乱猜疑。

【解释】: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7.自相矛盾

古时候,战士打仗常常用一种叫矛,一种叫盾的武器。矛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可刺杀敌人。盾呈圆盘状,十分坚硬可用来遮挡身体,防止敌人的矛刺中。传说,一天,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为了让大家都来买,他举起矛,在路边高声喊:“快来瞧,快来看呀,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不能挡住它,一刺就穿透!”他说完就放下矛,接着举起他的盾,大声夸道:“快来看看世界上最坚硬的盾吧! 这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周围的人看他这么能吹牛,都觉得很可笑。其中有一个人想逗逗这个自卖自夸的家伙,就走上前来问:“你说你的矛是天底下最锋利的矛,无坚不摧,再坚硬的盾都能刺穿,是吗?”卖矛的人得意地点点头。那人接着说:“你又说你的盾是天底下最坚固的盾,再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么,我们想知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吹牛的卖主被问得哑口无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收拾起它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小朋友,我们说的话一定要跟我们的行为相一致,否则就会“自相矛盾”,被别人抓住把柄的哟。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揠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性子很急的农夫。他将秧苗栽到地里后,日日夜夜盼望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于是,每天他都要到田里看禾苗有没有长高,总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而十分苦恼,就左思右想,有什么办法让禾苗长得快点呢?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条妙计,赶忙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一些。这片田地很大,他顶着烈日,花了一天的时间,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全拔了一遍,费了不少力气,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但心里却非常高兴。他站在田地的尽头,看着绿油油的、长高了的禾苗,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 晚上,他回到家里,向家里人夸耀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整整在田里干了一天的活,帮助咱们家的禾苗一棵一棵地长高了。以后,我要是经常帮助禾苗长高,它们一定很快就长大,结穗。”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后很是担心。第二天天一亮,他的儿子就急忙跑到田里。田里的禾苗好像真的高了一些,可是这些禾苗一棵一棵却无精打采,叶子已经开始枯萎了。农夫自以为很聪明,帮助禾苗长高,结果却导致禾苗根部不能吸收水分干枯而死。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适得其反,就是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近义词】:欲速不达 【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9.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上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进了江里。那个人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落下的地方刻了一个小记号。一同坐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奇怪地问:“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你为什么不立刻下水去捞它,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很平静地说:“着什么急呀,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一会儿到了岸,我就从这个地方跳下去捞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船继续航行,离宝剑掉下的水域也越来越远了。过了很久,船到了目的地,靠了码头。这个人挽起衣袖和裤脚,便从那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很多人都来围观,再看那个人,在水里东摸摸,西摸摸,累得满头大汗,可连宝剑的影子也没见到。大家看到他那副模样,都大笑起来,有人善意地劝他:“小伙子,不要找了,那是白费劲。”最后,他不得不上了岸,但他还是很不服气,自言自语地说:“明明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没了呢?”一位长者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小伙子,宝剑掉到江里以后,船是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下却不会跟着走。事实上,随着船继续航行,离开落剑的地方越来越远了。”丢掉宝剑的人终于醒悟,知道自己丢失的宝剑再也找不回来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否则只能徒劳无功。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10.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老汉,人称愚公,年近九十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恒山,

一座叫王屋山。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少,同他们商量:“咱们家门前这两座山多年来一直阻碍我们的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跟你们尽一切力量削平这两座大山,开一条直接通往山外的大路,你们看好不好?”家里人都赞成。只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她说:“这两座山那么大,你们这么几个人怎么挖得动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块、泥土又往哪里送呢?”愚公说:“这个好办,把挖出来的石头、泥土投到渤海里,再多也不愁没地方放。”第二天,愚公就带领着全家老小动手挖山。离愚公家不远住着一个老人,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辛辛苦苦挖山运土,就跑来劝告愚公:“你们挖山干什么呀,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活几天?你用尽力气也拔不动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挖平呢?”听了这话,智叟无话可说。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公,天公派来大力神帮助愚公移山,终于搬走了大山。

小朋友,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大户人家举行了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 之后,这家人想把用过的一壶酒赏给手下人喝。可是,手下的人这么多,一壶酒怎么能够喝呢?如果给一个人喝,还能喝得痛快。那么,这壶酒到底给谁呢?有人提议:“我们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谁画得最像,这壶酒就给谁喝。”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各自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应该属于他。他得意地拿起酒壶正要喝酒,看到别人都还在画,而且画得很慢,就想显示一下自己。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口中还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再来给蛇添几只脚,等等你们吧!正在他得意洋洋给蛇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把酒喝了个精光。先画好蛇的人很气愤地叫嚷着:“我先画好了蛇,你怎么把酒喝光了呢?”那个喝光酒的人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脚呢?既然画上了脚,就不再是蛇了,你虽然先画完,但你画的不像蛇,所以,我才是第一个画好蛇的人,酒当然属于我。”给蛇添足的人无话可说,他懊悔地看了看大家,垂头丧气地走了。

小朋友,做事情要恰到好处,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做一些不必要的补充,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糕。

【解释】: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12.塞翁失马

古时候,北方边境地区是平坦而辽阔的草原,满地长着绿油油的野草,是一个天然的牧场,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养了很多马和羊。这里住着一位叫塞翁的老人,他和他的家人也养了许多的马匹。有一天,塞翁老汉家的一匹枣红马不见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邻居们都好心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却说:“丢了一匹马,我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是,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个

月,赛翁丢失的那匹马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向他祝贺,塞翁并没因此而高兴,他对大家说:“现在看白白得到一匹好马是一件喜事,以后说不定是件坏事呢。”塞翁的儿子很喜欢这匹被引来的马。一天,他试图骑这匹马,这匹马性子很烈不让他骑,结果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很不幸把腿跌断了。左邻右舍都来慰问塞翁和他的儿子,塞翁说:“谢谢你们的关心,这也没什么,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一年后,边境爆发战争,国家要求青壮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由于塞翁的儿子腿有残疾被留下来了。邻居们都说:“塞翁家因祸得福。”战争很残酷,几年下来,应征入伍的青壮年大都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在家却平安无事。

小朋友,有句俗语叫“塞翁失马,鄢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13.半途而废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乐原的人,离家到别国去寻师求学,只留下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里。一年后的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原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回来了,非常奇怪,就问:“你只去了一年,学业就完成了吗?”乐原答道:“别说一年,就是三年也不能学好学成。我已经离家一年,很想念你,就拜别师父特地回来看望你。”妻子听了乐原的回答,十分生气,转身取了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的丝线剪断了。乐原看到妻子的行为,很诧异,连忙上前拾起已经织了一半的布说:“你在干什么!好端端的一匹布,织这么多一定花了很长时间,你为什么要把它剪断呢?”妻子不慌不忙的解释说:“这布是一根丝一根丝织成的,现在把它从中间剪断,前面的功夫就算白费了。你在外边求学若是中途就放弃,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乐原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妻子的用心。于是,再次告别妻子,离家走了。乐原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学成后才回来。想一想:如果乐原一年后回家,不再去求学,结果会怎样呢?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如果做事只做了一半就不再做了,结果只能是毫无收获。

【解释】: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近义词】:功亏一篑、有始无终、浅尝辄止

【反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14.邯郸学步

相传战国时候,有一个燕国的青年,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就特地来到邯郸,向当地人学习走路的姿势。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这个青年就整天在邯郸的大街上,观看来来往往的人怎么走路。他非常地认真,一边看一边琢磨别人走路的特点,有时还模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几步。一次,他学一个行人走路,被那个人发现,结果被人大骂。虽然他一直都在用心学,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像。“为什么我学不好呢?”这个青年反复地问自己:一定是我已经习惯原来的走法,所以学来学去也学不像。如果我丢掉原来的走法,从最简单的抬腿、迈步开始学起,就不会再受原来步法的影响,一定不久就能学好。于是这个青年人下定决心,从头开始。这样,每天他走起路来像木

偶一样,先考虑出哪条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还要盘算每步迈多大。青年人在邯郸学习了半年多,却毫无长进,最糟糕的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眼看着带来的银两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国。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应该怎么走路,只好狼狈地爬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盲目地迷信别人,一味地模仿别人,反而会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最终学无所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15.高枕无忧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有一次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他:“我收完了债,为您买些什么?”孟尝君答:“你看我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到了薛地,冯谖便把所有的债户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孟相国知道大家生活困苦,今天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欠他的债不用还了。”说完,便当众烧了债据。债户们都非常高兴,对孟尝君感激不尽。很快,冯谖便回来了。孟尝君问道:“薛地的债都收完了?你为我买了些什么?”冯谖回答说:“都收完了。我想,金银、绸缎、美女您都不缺,惟独缺少‘义’,所以就为您买了‘义’。”孟尝君疑惑不解,冯谖把当众烧掉债据的事说了一遍,孟尝君听了哭笑不得,也没再说什么。过了两年,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回到薛地,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此时他才明白过来,对冯谖说:“你为我买的‘义’,我现在终于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遭猎人的捕杀。您现在仅有一个洞穴,不能毫无顾虑,还需再造两个洞穴。”后来,冯谖又帮孟尝君出谋划策,使齐国和魏国争相聘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挖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高枕无忧”就是把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无所顾虑。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做人要有远见,生活舒适安逸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面对将来的准备。

【解释】: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近义词】:无忧无虑、麻痹大意 【反义词】:枕戈待旦

16.杯水车薪

从前有个樵夫,在山上砍了很多柴草。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想:“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这些柴草足够用十几天,家里人一定在等我回去吃晚饭。”他高高兴兴地装了一大车柴草回家。樵夫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抽着烟斗,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听到后面有人喊:“着火啦!你的柴草着火啦!”樵夫回头一看,果然车上的柴火冒着烟,小火苗在往上窜。原来,他烟斗中的火星被吹到车上,借着车前行的风势,柴草就被点燃了。看到火苗越来越旺,樵夫不知所措,手边又没有可以灭火的工具,怎么办呢?他四处看四处找,可是车停在山坡上,没有人家,没有小河,谁会来帮他呢。突然,他看到不远的草丛中有一个丢弃的杯子,于是,他急忙冲过去捡起杯子,向山下跑去。过了一阵,他手里端着一杯水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这时火苗已经很旺了,大部分的柴草已燃尽。樵夫连忙把那杯水倒在火苗上,可是水太少了,转眼变成了蒸汽。火势越来越凶,一会儿一车的柴草就烧光了。是呀,一杯水怎么能浇灭那么旺的火苗呢?“杯水车薪”表示:力量太小或能力有限,不足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遇到困难,要想一些合适可行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像用一杯子的水来救火,只能是白白费了力气,却不能解决问题。

【解释】: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近义词】:杯水救薪、无济于事 【反义词】:力济九区、绰绰有余、立杆见影

17.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大臣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为所欲为。文武百官们虽然十分憎恨他,但又怕他。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情泄漏,被萧道成同党们知道了,他们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袁粲很清楚,自己不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不如萧道成,面对强大敌军,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后来,萧道成的军队攻上城墙,冲进城里。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你是我的好儿子!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即使死了,也死而无愧。”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有时候遇到困难危险,我们需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

【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近义词】:孤木难支

18.杞人忧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他坐在藤椅上乘凉,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美丽极了。他想:天上是什么样子呢?我要是能看一看,该多好啊!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可怕了吗?”从此以后,为了这件事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变得面黄肌瘦。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从来没听说天能塌下来,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又有人说:“天不过是一堆很厚很厚的气体,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一处缺少气体的。你其实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像那个杞国人一样,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心忧虑,那样结果只能是既损害身体又浪费时间。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19.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有一个魏国人要出使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这个人应该向南走,

可是他却让他的车夫赶着车向北行驶。路上,他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朋友十分惊讶,忙提醒他说:“你真的要去楚国吗?楚国在魏国的南面,你应当往南走,赶快调转车头吧!”他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我当然要去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知道方向不对,不过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朋友仍然提醒他说:“你走的方向不对,马跑得快有什么用呢?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吗?”他依然很自信地说:“没有关系,我带了足够多的路费,你不用担心。”朋友说:“路费和方向是两码事儿,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你走的路不通往楚国,你越走不是离楚国越远吗?还是往南走吧!”他执迷不悟,仍然不听劝告,坚持说:“我的车夫赶车本领高,是魏国有名的驾车高手。你不用担心,咱们回来见吧!”说完就让车夫赶着马车飞快地走了。他的朋友无可奈何地望着远去的马车,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糊涂人啊!楚国在南面,他偏偏往北走,马好、路费多、车夫本领高有什么用呢?结果还不是离楚国越来越远。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小朋友,如果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就永远不能达到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释】: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近义词】:背道而驰

20.矮子看戏

古时候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他特别喜欢凑热闹。一天,他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声传来,心想:“真热闹,是干什么的?去瞧一瞧!”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不远处聚集着一群人,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他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小矮人试图进去看一看,可是人太多了,挤也挤不进去。他的个子又太矮了,即使跳起来也看不到里面。“里面干什么呢?里面干什么呢?”他看不到,只好向旁边的人打听。“里面在演戏呢。”一个人回答他说。“是在演戏吗?演戏可真好啊!”小矮人听说在演戏,高兴地跳起来。里面一定很热闹,一会儿传出锣鼓声,一会儿传出喝彩声。小矮人站在外围,听到别人喝彩,他也跟着喝彩,听到别人叫好,他也跟着叫好:“太精彩了,太好看了。”这时,过路的人问小矮人:“喂!戏好看吗?”小矮人认真地回答:“好看!好看!”“你亲眼看到了吗?”那个人又问。小矮人不解地说:“别人都说好看,都在喝彩,当然好看喽!”那个人十分诧异。小矮人根本没有看到里面的情况,也不知道戏演得好不好,而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小朋友,我们做事情可千万不能像小矮人那样,遇到事情自己要有想法和主张,不能盲目地跟从别人。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矮人观场

21.至死不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临江之麋》。说临江有一种鹿叫麋鹿,又叫驼鹿,它们长得十分招人喜欢。 一天,有一个猎人捕到一只小麋鹿,非常高兴,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由于它很小,猎人很细心地照顾它,喂它好的草料、清凉的泉水。猎人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它第一次见到小麋鹿狂叫起来,小麋鹿吓得直往猎人身后躲。猎人见了,很生气,对小狗怒声说道:“它是我养的鹿,也是你的新朋友,以后要友好地对待它,知道吗?”从此以后,狗和小鹿和睦相处,

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亲密。猎人看到它们在院子里捉迷藏,心中没了顾忌。小麋鹿渐渐地长大了。它似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同类好友呢。三年过去了,小麋鹿长成一只漂亮的母鹿。一天,它走出猎人家的院子,正巧碰到了一群狗,它还以为它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没有丝毫的警惕,就走过去打招呼:“你们好啊!”这一群狗看到一只鹿走过来,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毫不留情地冲了上去,一阵拳脚相加,小麋鹿不复存在了。小麋鹿“至死不悟”,它到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小朋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可不能像小麋鹿一样,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

【解释】:到死也不醒悟。

【近义词】:执迷不悟、至死不渝、死心塌地

【反义词】:见风使舵、随风转舵、随波逐流

22.庖丁解牛

一天,一庖丁在街头的肉案上解牛,就是把一头去了皮的牛分割成许多小块儿。只见那个庖丁技术十分高超,几刀就把一头整牛分解成几大块,又几刀把几大块牛肉分解成了一堆小块肉。这时,梁惠王从此经过,见到解牛经过十分诧异, 不禁赞叹说:“手法太妙了!真是好刀法!”庖丁听见有人说话,抬起头来,一看是梁惠王,连忙施礼并解释说:“其实,解牛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从事这一行当已经很多年了,早已熟悉了牛身体的全部结构。在我的眼里,每头牛都长得一样,没有一头牛是完整的。”梁惠王耐心地听着庖丁的介绍,“我每下一刀,都是按照牛身体的结构运刀的。让薄薄的刀刃在牛身体的骨缝中运行,这样就毫无阻挡,既快又省力气。”梁惠王一边听庖丁说,一边不住地点头,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突然注意到刀案上的解牛刀,忙问:“这刀一定也很锋利吧?”庖丁将刀递给梁惠王说:“大王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近二十年,解了无数的牛,刀锋依然如新刀一样锋利。”惠王仔细看着刀锋,果然锋利如新。庖丁接着说:“尽管我很熟悉牛身体的结构,但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还是要加倍小心。其实,我做得好不过是时间长,手熟罢了。”

小朋友,庖丁的一番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掌握规律和方法,还要经常刻苦练习,才能把事做好。

【解释】: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23.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祁黄羊的官吏,为人十分正直,做事情从来都实事求是,从不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有一天,他的大王鲁平公问他说:“南阳县缺少了一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好?”祁黄羊想了一会儿,说:“臣下觉得派解狐去最适合,他有能力干好这个工作。”鲁平公听了非常惊讶,便问他:“你不是跟解狐有仇吗?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去?”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什么人最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鲁平公听了连连点头,从心底里赞赏祁黄羊做事的态度。于是,鲁平公便接受他的建议,派解狐去当南阳县的县令。解狐到任后,果然大有作为,替地方上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的百姓都很称赞他。

祁黄羊虽然和解狐有仇,但是当鲁平公征求祁黄羊的意见时,祁黄羊并不因为私仇而排斥解狐,而是公事公办向鲁平公推荐解狐。

小朋友,祁黄羊这种胸襟坦荡、大公无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

24.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每射一箭都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都非常敬佩他。夏王也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把后羿召入宫中,对他说:“今天特意请先生来表演精湛的射箭功夫,为了使这次表演更加有趣味,我定个赏罚规则:如果你射中了的话,我赏赐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我就要削减你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后羿听了夏王的话,心情显得十分沉重。他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弓瞄准。 不知为何他拉弓的手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最后终于松开了弦,只听“啪”地一声,钉在离靶心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更加紧张,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最后,后羿败兴而归,夏王也很失望,同时心中也很疑惑,就问大臣:“后羿平时射箭百发百中,今天怎么啦?”一个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只是一般练习,心情很平静,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他就不能像平时一样,当然不能充分施展技术啦!”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分计较得失将会影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我们应当从后羿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

【解释】: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近义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反义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25.不材之木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工匠,叫匠石。他无论是选用建筑材料方面,还是制作工艺方面,都超过其他工匠,因此,各国都请他去建造宫殿。有一年,齐国邀请匠石设计建造一座花园,匠石就带着他的徒弟们前往齐国。在去往齐国的路上,看见一株生长在土神庙旁的大树: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十尺粗,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抱住;树干高过山头八十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路过这里的人没有人不称赞这棵大树的,有些人还在大树下观赏它的繁枝茂叶。匠石的几个徒弟也想停留一会儿,观赏这棵大树。奇怪的是,师父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不明白师傅的态度,都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父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呢?”匠石回答:“你们只看到了它的外表,并不知道这棵树的木质好坏。其实,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的一番话,使几个徒弟茅塞顿开,匠石接着说:“正因为这棵树不适合做木料,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很多看起来又漂亮又可爱的事物,实际上用处不大。我们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一定要了解它的本质,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26.各有所长

有一年,甘戊出使齐国,他骑马走了几天后,来到一条大河边。这条河又宽又深,马匹根本不能载着甘戊渡河,没有办法,甘戊只好求助于船夫。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文官的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甘戊恭敬地回答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河水并不湍急,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出使齐国呢?”甘戊反驳船夫说:“船夫,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勤勤恳恳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因为带兵打仗需要计谋和气魄;千里马日行千里,天下的骑士有谁不喜欢,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削铁就如同削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没有办法跟我相比!”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十分惭愧,连忙说:“您的话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快快上船吧!”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小朋友,这则故事说明:如果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解释】: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27.恶习难改

从前,有个叫玄石的人,非常喜欢喝酒。他天天以酒为伴,手不离杯,嘴不离酒。终日,脑袋晕晕沉沉。他的家人都很为他担心,常常劝他早日戒酒,否则,早晚会把身体喝坏。他却不以为然,把家人的话抛在脑后,依旧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终于有一天,他腹部疼痛难忍来找医生。他哀求着对医生说:“我的五脏六腑就像被烧烤一样,我的皮肤热得就像要裂开一样,求求您,救救我吧!”医生给他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对他说:“你的病是因为你饮酒太多造成的,药物是不能治愈的,能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把酒戒掉就会转好!”玄石已经痛苦得死去活来,听到医生说戒酒,病就能好,立即发誓:“以后,我再也不喝酒了!”几天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玄石一个多月没沾一滴酒,家里人很为他高兴,以为他真的戒酒了。可是哪想到,一位朋友给玄石送来一瓶好酒,打开酒瓶,酒香飘散。玄石再也禁不住酒的诱惑了,一连喝了三杯,以前病痛之苦早已忘到了脑后。第二天,他又喝了六杯,第三天喝了十杯,第四天就如往常一样,喝到晕头转向为止。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坏习惯一旦养成,如果不下大的决心,是很难改掉的。所以,一旦我们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即改正;已经有了坏习惯,就要痛下决心改掉它。

28.郑人买履

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想到市场上给自己买双鞋。出门之前,他先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脚有多大,然后随手将尺子放在了椅子上。等他到了市场,才想起自己忘记带尺子了。他看到货摊儿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的鞋,对买鞋的人说:“我忘记带脚的尺码了,所以现在还不能买你的鞋。”说完就忙着要回家去取。买鞋的人听他这么说很奇怪,就喊住他,并问:“你为什么不把鞋穿在脚上试一试呢?”那

个郑国人却回答说:“我宁可相信我已经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当场穿在脚上试。”过了很长时间,郑国人才又返回市场,但是天色已晚,市场中的卖鞋人早已回家了。那个郑国人没能买到鞋。

小朋友,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郑国人的行为可笑?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事,可能不会有。但类似这样的人,确是有的。这种人不能根据实际事情,思考相应的方法,做起事来一定会闹笑话的。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29.人心如面

春秋时,郑国的掌权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大官,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并不这么想,他说:“尹何是一个很诚实的人,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他学习的好机会。”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向子皮进言说:“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大官之前能够多加学习,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做得很好。如果在当大官之前不能多学一点知识,当了大官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才不会犯大错。”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就像人的外貌一样,各不相同,我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罢了!”

小朋友,你听懂子产的话了吗?他在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他人的想法可能会对你有启发,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事物。

【解释】: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30.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与东汉政府的关系很紧张。东汉政府想与西域各族加强联系,共同对付匈奴,于是,派班超出使西域,与西域各族建立友好关系。班超首先到郑善国,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但隔一段时间,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便召集同来的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匈奴也派人来笼络他们,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顺从哪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要预料到,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召集所有的人说:“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我们该怎么办?”当时大家都愿听他的主张。他继续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惟一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杀掉匈奴使者,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的住所,奋勇杀敌。最后,凭借很少的人战胜了众多的匈奴人。郑善国国王果然死心塌地接受东汉政府的领导。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俗语,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小朋友,你明白吗?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对换节
  • 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瓜7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对换节,大人和小孩要互换角色:小孩去上班,大人上幼儿园:小孩做早饭,大人睡懒觉:小孩当老师上课,大人听故事玩游戏--一切都变了样!一切都乱了套! (二)主题分析 故事通过讲述在对换节里大人和小孩角色对换后发生的有趣事情,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 ...

  • 大人国与小人国
  • 大人国与小人国 卢冰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 ...

  • 明朝大人物
  • 那些"大人物"的背影 --评樊树志先生<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马基雅维利 历史是一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掺杂着太多的权谋 ...

  • 大人国与小人过
  • 1.指导思想 (1)本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在让同学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示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出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发明能力.表示能力. (2)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同学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身丰富的幻想世界 ...

  • 小孩的故事
  • 军训记 小孩:"第一个被刷下来了,感觉挺不好过的,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大人:"没有,但你要继续努力." 小孩:"知道了.但是当我迷茫时,你会帮我?" 大人:"那是当然.因为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小孩:" ...

  • 对换节大班教案1
  • 对换节大班教案 一.讨论交流,理解书名 封面:(PPT1)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新图书(出示大图书)你认识上面的字吗?图书名称就叫<对换节>. 你听说过对换节吗?你觉得对换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2.对换节是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大人和孩子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朋友去 ...

  • 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
  • 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 三岁前孩子是个性形成期,不是中规中矩的小大人.家长不必焦虑于孩子"没有规矩",这个时期育儿者最要紧的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好奇心,听力和观察力:保护好孩子的天聪:乐观.善良.天真.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性和外向性是人类性格中最基本的方面.内向的 ...

  • 大人国的故事
  • 大人国的故事: 格列佛第二次出游是在一七○二年六月二十日.他乘坐"冒险号"往北美航海.于第二年六月到达布罗卜丁奈格岛他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淡水,被一巨人追赶,他的朋友划船逃跑了,他却来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块象森林一样的麦子地里(那麦子连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巨人 ...

  • 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儿好
  • 课堂活动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练习五・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提前几天让学生与家长进行"换位"活动,即学生当大人,家长当小孩儿. 听故事细体验 同学们,你听过<换位>故事吗?儿子变成了"老爸",老爸变成了"儿子& ...

  • [我们这些大人]评介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这些大人>评介 作者:陈海青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3年第01期 <我们这些大人>是一本为人们认识儿童.认识自我,提供了一面镜子的书.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文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