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10#

CHIN ESE GEN ERA L N U RSIN G February 2011Vo l. 9N o. 2A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潘 慧

摘要:对儿科静脉输液出现的40例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归纳总结, 制订相应对策, 以探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有效管理,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 静脉输液;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 3969/j. issn. 1674-4748. 2011. 01. 02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1) 1A-0310-02 儿科病人因为口服给药难度大、体液含量比例高、体液平衡代言人的角色扮演不到位也会导致问题的出现。护理人员在静调节能力差, 因此静脉输液是临床小儿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是抢救重病患儿的重要手段[1]。临床护理工作中,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在某些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为了更好地杜绝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让患儿以最佳的用药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 现分析2008年) 2010年我院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原因, 提出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8年) 2010年我院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不良事件40例, 其中加药错误7例, 换药错误8例, 打错针4例, 漏给药6例, 提前拔针5例, 输液渗漏性损伤6例,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2例, 意外伤害2例。2 原因分析

2. 1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有关护理制度 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多数与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查对不严格有关。由此可见,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并没有把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由于儿科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静脉穿刺, 在静脉输液时须两名护士配合完成, 依赖性思维方式使两名护士都依赖对方查对, 而最终均未查对导致出错[2]。我院儿科多以家长陪护为主, 家长是患儿的监护人, 患儿的安全责任主要由家长承担, 护士的职责发生转移, 因此, 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不主动, 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指导工作不到位。其中发生的输液渗漏性损伤5例主要由于护士巡视不到位, 未及时发现引起。

2. 2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欠规范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操作流程欠规范主要表现在查对流程的不规范。静脉输液前要求护士核对床头卡、呼叫病人姓名、核对腕带, 穿刺完毕后仍要求确认核对, 但繁忙的临床工作使护士往往简化工作流程, 仅仅呼叫姓名来核对, 操作完毕也未再次核对, 为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其中换错药、打错针完全是核对不到位发生的。

2. 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 儿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护士专业知识欠缺,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未按医嘱调节, 或输液过程中未及时巡视, 未及时发现患儿异常反应, 或不清楚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 均能引起不良后果。静脉穿刺前未与家属沟通取得配合, 从而导致护患纠纷。有时护士告知义务不到位, 引起病人或家属误解, 造成纠纷现象。静脉穿刺技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穿刺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2. 4 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是不善于, , 代言人, 脉输液核对时, 部分家长未表现出积极参与意识, 对护士的核对象征性的答应, 他们认为不会有问题, 这就为护理不良事件埋下了安全隐患。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患儿的任何不适也不能很好的表达, 结果造成家长和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 5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对人的管理, 认为人不应该出错, 但人的本性决定人是容易出错的[3]。医疗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 由于疾病本身复杂多变, 护士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 造成了风险隐患。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错, 系统本身若没有完善的管理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目前, 风险管理还未达到前瞻性管理水平, 停留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阶段。往往发生问题后着重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没有从管理角度出发来分析系统中不足的地方, 不仅不利于系统的改进, 还可能导致同样的问题会再次发生。

3 对策

3. 1 静脉输液各环节流程再造 对工作流程的设计与执行, 突出护理安全, 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4]。我科对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 培养护士良好的思维方式, 摒弃依赖性思维和惯性思维, 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静脉输液的身份识别流程、处理医嘱流程、加药流程、换药流程、拔针流程进行了流程再造。如身份识别流程再造:在核对病人身份时, 首先询问家长患儿的姓名, 护士与输液卡、药瓶签进行核对, 护士再次确认患儿姓名, 采取了反向双重核对的方式, 改变以往护士呼叫姓名家长答应的方式, 避免环境吵闹未听清楚家长应付性回答等因素造成核对出错。

3. 2 建立静脉输液监控体系 建立科内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即护士-质量控制组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为了减少静脉输液中错误的发生, 加强自查、他查、护士长督察, 切实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科室每位护士要对自己的工作加强自查, 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质量控制组长每周进行1次静脉输液质量检查, 查出问题及时在科内组织学习, 从而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护士长随时对静脉输液质量进行检查, 保证护理质量。3. 3 加强继续教育, 有计划地进行护士培训 统计发现, 输液过程出错的护士主要是工作1年~4年的护士。因此, 应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主要采取科内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各个环节流程、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小儿常用药物剂量换算方法、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与处理、药物知识等。培训方式:每周科室组织业务学习, 对培训内容进行循环反复培训。近年来, 新药越来越多, 对临床没用过的新药应用时要小心谨慎, 详看药物说明, 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注意事项, 在并用药的沉

全科护理2011年2月第9卷第2期上旬版(总第205期) 淀或变色等配伍禁忌, 应积极主动与医生联系, 提示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达到合理用药。

3. 4 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儿科患儿的特殊性, 要求护士在评估病人的身份时要将患儿与家长绑定在一起, 在评估患儿反应时又要考虑到患儿与成人的差别。静脉输液作为儿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家属在静脉输液前要对家长强调查对的重要性, 使家长能认真慎重对待护士的呼叫查对, 让家属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监督护理人员的查对。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告知程序, 静脉输液前告知家属所用药物及其作用, 不能随意调节滴数, 发现患儿不适立即呼叫护士等, 以免由于告知不到位酿成不良后果。

3. 5 加强风险管理,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 对主动上报者不予处罚, 使得主动上报能落实到实处。管理者根据护士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组织分析,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找出系统中的问题及人的问题, 一方面完善系统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管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评

#311#

估, 制订相应对策, 改进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完善静脉输液的管理, 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监控,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避免护理人员在一些易出错的环节出错。参考文献:

[1] 张红.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患纠纷与防范[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 2009, 17(11) :1027-1028.

[2] 王学燕, 王伟伟, 乌娟. 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对策[J ]. 护

理管理杂志, 2006, 6(12) :48-49.

[3] 郭乃元, 何美霖. 医疗安全管理新思路[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9) :408-409.

[4] 雷蕾, 王丽军, 关旭明, 等. 216例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与对策[J ]. 护

理管理杂志, 2004, 4(4) :28-29.

作者简介 潘慧(1985) ) , 女, 湖北省十堰人, 本科,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工作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0-10-28)

(本文编辑王钊林)

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臧 巍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6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 3%, 对照组为50. 0%,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卒中; 失语; 早期; 康复护理; 语言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 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 3969/j. issn. 1674-4748. 2011. 04. 02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1) 2A-0311-02

失语症是脑部病变所致语言功能的丧失或障碍, 病人理解形成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受损, 而并非由于感觉障碍或肌力下降, 临床常将失语症分为运动性失语(Br oca 失语) 、感觉性失语(Wer nicke 失语) 、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1]。脑卒中失语症的发生率在我国为22%~32%[2]。近年来, 国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 恰当的语言康复护理,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语对病人正常生活的影响。2008年5月) 2010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失语症病人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护理,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 2010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失语症病人72例, 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经CT 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 RI) 确诊为脑卒中伴语言障碍, 均意识清楚。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龄45岁~73岁, 平均64岁; 对照组36例, 男23例, 女13例; 年龄49岁~76岁, 平均62岁。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病人入院后2d~6d 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3]

1. 2. 1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 2. 1. 1 唇、舌运动训练 指导病人面对镜子反复做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 进行舌的训练时要让其尽量将舌向外伸出, 反复做伸缩舌动作, 速度由慢到快, 然后做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顺向及逆向舔全唇动作, 每天5次~10次, 每次练习5min~10min, 反复鼓励训练, 或让病人听命令做口形动作, 如鼓腮、吹气、龇牙, 当病人配合或取得进步时加以鼓励或称赞, 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 2. 1. 2 发音训练 开始练习发音时可让病人连续咳嗽发出元音/啊0, 并大声叹气2次或3次, 反复6次~10次。练习持续发音时, 一口气尽可能长地发出元音, 音量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交替改变, 逐渐扩大音调范围, 按发音的难度, 先发双唇音与元音(a 、o 、u) , 再练较难的辅音(s 、k 、g) 。

1. 2. 1. 3 口语训练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训练的目标应放在恢复口语上, 以/说0为中心,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 如/你好0/梳头0/睡觉0, 可适当提示, 如拿梳子模仿梳头动作, 诱导病人说出/梳头0, 反复练习, 逐步增加语句的长度。

1. 2. 1. 4 识别、记忆训练 用直观的方法重新认字、认物, 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 待病人有所理解时可进行图片/2选10训练, , 2个图片, 回

#310#

CHIN ESE GEN ERA L N U RSIN G February 2011Vo l. 9N o. 2A

儿科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潘 慧

摘要:对儿科静脉输液出现的40例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归纳总结, 制订相应对策, 以探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有效管理,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 静脉输液;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 3969/j. issn. 1674-4748. 2011. 01. 02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1) 1A-0310-02 儿科病人因为口服给药难度大、体液含量比例高、体液平衡代言人的角色扮演不到位也会导致问题的出现。护理人员在静调节能力差, 因此静脉输液是临床小儿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是抢救重病患儿的重要手段[1]。临床护理工作中,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在某些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为了更好地杜绝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让患儿以最佳的用药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 现分析2008年) 2010年我院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原因, 提出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8年) 2010年我院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不良事件40例, 其中加药错误7例, 换药错误8例, 打错针4例, 漏给药6例, 提前拔针5例, 输液渗漏性损伤6例,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2例, 意外伤害2例。2 原因分析

2. 1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有关护理制度 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多数与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查对不严格有关。由此可见,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并没有把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由于儿科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静脉穿刺, 在静脉输液时须两名护士配合完成, 依赖性思维方式使两名护士都依赖对方查对, 而最终均未查对导致出错[2]。我院儿科多以家长陪护为主, 家长是患儿的监护人, 患儿的安全责任主要由家长承担, 护士的职责发生转移, 因此, 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不主动, 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指导工作不到位。其中发生的输液渗漏性损伤5例主要由于护士巡视不到位, 未及时发现引起。

2. 2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欠规范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操作流程欠规范主要表现在查对流程的不规范。静脉输液前要求护士核对床头卡、呼叫病人姓名、核对腕带, 穿刺完毕后仍要求确认核对, 但繁忙的临床工作使护士往往简化工作流程, 仅仅呼叫姓名来核对, 操作完毕也未再次核对, 为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其中换错药、打错针完全是核对不到位发生的。

2. 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 儿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护士专业知识欠缺,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未按医嘱调节, 或输液过程中未及时巡视, 未及时发现患儿异常反应, 或不清楚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 均能引起不良后果。静脉穿刺前未与家属沟通取得配合, 从而导致护患纠纷。有时护士告知义务不到位, 引起病人或家属误解, 造成纠纷现象。静脉穿刺技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穿刺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2. 4 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是不善于, , 代言人, 脉输液核对时, 部分家长未表现出积极参与意识, 对护士的核对象征性的答应, 他们认为不会有问题, 这就为护理不良事件埋下了安全隐患。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患儿的任何不适也不能很好的表达, 结果造成家长和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 5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对人的管理, 认为人不应该出错, 但人的本性决定人是容易出错的[3]。医疗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 由于疾病本身复杂多变, 护士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 造成了风险隐患。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错, 系统本身若没有完善的管理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目前, 风险管理还未达到前瞻性管理水平, 停留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阶段。往往发生问题后着重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没有从管理角度出发来分析系统中不足的地方, 不仅不利于系统的改进, 还可能导致同样的问题会再次发生。

3 对策

3. 1 静脉输液各环节流程再造 对工作流程的设计与执行, 突出护理安全, 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4]。我科对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 培养护士良好的思维方式, 摒弃依赖性思维和惯性思维, 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静脉输液的身份识别流程、处理医嘱流程、加药流程、换药流程、拔针流程进行了流程再造。如身份识别流程再造:在核对病人身份时, 首先询问家长患儿的姓名, 护士与输液卡、药瓶签进行核对, 护士再次确认患儿姓名, 采取了反向双重核对的方式, 改变以往护士呼叫姓名家长答应的方式, 避免环境吵闹未听清楚家长应付性回答等因素造成核对出错。

3. 2 建立静脉输液监控体系 建立科内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即护士-质量控制组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为了减少静脉输液中错误的发生, 加强自查、他查、护士长督察, 切实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科室每位护士要对自己的工作加强自查, 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质量控制组长每周进行1次静脉输液质量检查, 查出问题及时在科内组织学习, 从而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护士长随时对静脉输液质量进行检查, 保证护理质量。3. 3 加强继续教育, 有计划地进行护士培训 统计发现, 输液过程出错的护士主要是工作1年~4年的护士。因此, 应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主要采取科内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各个环节流程、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小儿常用药物剂量换算方法、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与处理、药物知识等。培训方式:每周科室组织业务学习, 对培训内容进行循环反复培训。近年来, 新药越来越多, 对临床没用过的新药应用时要小心谨慎, 详看药物说明, 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注意事项, 在并用药的沉

全科护理2011年2月第9卷第2期上旬版(总第205期) 淀或变色等配伍禁忌, 应积极主动与医生联系, 提示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达到合理用药。

3. 4 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儿科患儿的特殊性, 要求护士在评估病人的身份时要将患儿与家长绑定在一起, 在评估患儿反应时又要考虑到患儿与成人的差别。静脉输液作为儿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家属在静脉输液前要对家长强调查对的重要性, 使家长能认真慎重对待护士的呼叫查对, 让家属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监督护理人员的查对。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告知程序, 静脉输液前告知家属所用药物及其作用, 不能随意调节滴数, 发现患儿不适立即呼叫护士等, 以免由于告知不到位酿成不良后果。

3. 5 加强风险管理,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 对主动上报者不予处罚, 使得主动上报能落实到实处。管理者根据护士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组织分析,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找出系统中的问题及人的问题, 一方面完善系统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管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评

#311#

估, 制订相应对策, 改进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完善静脉输液的管理, 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监控,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避免护理人员在一些易出错的环节出错。参考文献:

[1] 张红.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患纠纷与防范[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 2009, 17(11) :1027-1028.

[2] 王学燕, 王伟伟, 乌娟. 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对策[J ]. 护

理管理杂志, 2006, 6(12) :48-49.

[3] 郭乃元, 何美霖. 医疗安全管理新思路[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9) :408-409.

[4] 雷蕾, 王丽军, 关旭明, 等. 216例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与对策[J ]. 护

理管理杂志, 2004, 4(4) :28-29.

作者简介 潘慧(1985) ) , 女, 湖北省十堰人, 本科,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工作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0-10-28)

(本文编辑王钊林)

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臧 巍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6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 3%, 对照组为50. 0%,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卒中; 失语; 早期; 康复护理; 语言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 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 3969/j. issn. 1674-4748. 2011. 04. 02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1) 2A-0311-02

失语症是脑部病变所致语言功能的丧失或障碍, 病人理解形成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受损, 而并非由于感觉障碍或肌力下降, 临床常将失语症分为运动性失语(Br oca 失语) 、感觉性失语(Wer nicke 失语) 、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1]。脑卒中失语症的发生率在我国为22%~32%[2]。近年来, 国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 恰当的语言康复护理,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语对病人正常生活的影响。2008年5月) 2010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失语症病人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护理,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 2010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失语症病人72例, 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经CT 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 RI) 确诊为脑卒中伴语言障碍, 均意识清楚。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龄45岁~73岁, 平均64岁; 对照组36例, 男23例, 女13例; 年龄49岁~76岁, 平均62岁。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病人入院后2d~6d 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3]

1. 2. 1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 2. 1. 1 唇、舌运动训练 指导病人面对镜子反复做唇的张开、闭合、前突、缩回, 进行舌的训练时要让其尽量将舌向外伸出, 反复做伸缩舌动作, 速度由慢到快, 然后做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顺向及逆向舔全唇动作, 每天5次~10次, 每次练习5min~10min, 反复鼓励训练, 或让病人听命令做口形动作, 如鼓腮、吹气、龇牙, 当病人配合或取得进步时加以鼓励或称赞, 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 2. 1. 2 发音训练 开始练习发音时可让病人连续咳嗽发出元音/啊0, 并大声叹气2次或3次, 反复6次~10次。练习持续发音时, 一口气尽可能长地发出元音, 音量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交替改变, 逐渐扩大音调范围, 按发音的难度, 先发双唇音与元音(a 、o 、u) , 再练较难的辅音(s 、k 、g) 。

1. 2. 1. 3 口语训练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训练的目标应放在恢复口语上, 以/说0为中心,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 如/你好0/梳头0/睡觉0, 可适当提示, 如拿梳子模仿梳头动作, 诱导病人说出/梳头0, 反复练习, 逐步增加语句的长度。

1. 2. 1. 4 识别、记忆训练 用直观的方法重新认字、认物, 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 待病人有所理解时可进行图片/2选10训练, , 2个图片, 回


相关内容

  •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74・ 主国塞厦坦理塞盍2Q12玺2旦!!旦筮婴鲞筮堑翅£h也』旦墼盟!望:勘鲤匹照堕!12Q12.y丛:垫,№!堑 ・iy-司l查分析・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黄利娥李小梅谢肖霞 [摘要] 201 目的探索sl,JL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 1年5- ...

  • 儿科护理论文(最新文集)
  • 儿科护理论文(最新文集) 论文(一)儿科护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儿科在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护士更需要有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儿科护理人员面临着各种护理问题,影响到这个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水平,获得医院和患儿家长的认可,是我们平时工作过 ...

  •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 l22固定:常规穿刺成功后,按常规同定方法,固定好第1条.第2条胶布,把准备好的2条重叠的短胶布贴于套管针针尖处上前方的皮肤上.然后按常规法或"s"型周定法同定好其他2条胶布即可. 1.2.3置管:置管时将套管针直接刺人血臂后送较昔,量管后局部每El消毒,更换3L医甩胶贴. l2 ...

  • 业务自传(新)
  • 个人业务自传 那坡县人民医院 梁海勤 本人于1987年7月毕业于百色民族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职本科学历.1996年7月取得主管护师资格,同期聘任为那坡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职务至今.在任职期间,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外科副护士长.儿科.内科.门诊部护士长.护理部副总护士长等职务.期间协助组织 ...

  • 小儿输液外渗预防护理
  • 小儿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 目的 对小儿静脉输液所致药物渗漏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护理对策和防治措施的探讨.方法 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与防治措施,对50例患儿药物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输液所致药物渗漏的发生.减少后遗症.结果 除2例因未及时治疗局部组织坏死遗留瘢痕外,其余49例痊愈.结 ...

  • 儿科护士培训计划
  • 儿科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1) 培养护士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兴趣. 2) 熟悉各班职责,掌握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安全护理,严格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 发生. 3) 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及常见疾病的常规护理,熟悉专科疾病护理知识,逐步提高其专业素 质. 4) 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其 ...

  •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39-01 [摘要]:新生儿由于其生理功能调节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关心呵护,以积极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预防 ...

  • _中国实用护理杂志_2005年第21卷下半月版分类索引
  • ・69・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第21卷下半月版分类索引 科研之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姜小鹰 胡蓉芳 吴小南等)(1):1 门急诊输液护理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余秀颜 许美芳 蔡 凌)(2):1 始前教学策略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李春梅)(3):1非语言交 ...

  • 3.1.产科应急预案
  • 娄底东方医院 妇 产 科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二○一四年二月 娄底东方医院文件 院发[2014]02号 关于调整产科急救组织机构,贯彻产科急救应急预案的通知 全院各科室: 加强产科急救管理,特别是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应急工作管理.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贯彻预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