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形象化说理(极好)

议 论 文 形 象 化 说 理

出自博客“绿萝记忆”

第一课时: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

一.课堂引入:

1.展示以下两段文字(PP 与学生材料一),让学生作比较:

2.总结:

两段话一比较,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说理,上一段话就如同风干了的蜜桔,干瘪无味,下一段就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议论文是要讲述道理的,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得用干巴巴的语言,实际上议论语言也需要形象性,文字形象更有助于说理。

二.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

1.引入:

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要想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更加形象化,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功夫。

2.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详)

(1)引证:引庄子与荀子的两段话(学生材料二),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共同点与好处。目的是得出“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的结论。

(2)拓展:鲁迅的《拿来主义》当中一系列比喻等。

(3)例文展示(学生材料三):

(4)病例展示, 分析(学生材料四):

“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每一滴水,不论其污浊,那样才会永不枯竭,非常辽阔;人应像夜空一样,包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那样才会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人应像高山一样,包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那样才能高大无穷。”

(5)总结(指出比喻的规范性要求):

3.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哲理美(详)

(1)引入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说方法,在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撞击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心智。

(2)引用不同的内容,会在文章中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举例

(3)例文(学生材料八)

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簿簿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

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距离》)

(4)病例分析(话题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学生材料九)

病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大力开垦耕地,毁林围湖,这是多么可恶啊!”

病例2:“„青山处处埋忠骨‟,野鸭的骨头被食客们抛在了马路边。”

病例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树述年轻,树还不想死,所以,在一个雨天,树爆发了,随着雷鸣电闪的鼓励下,树轰然而倒……”

病例4:“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人文素养的普遍低下,素质的低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物质世界的进步具有消极作用。也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决定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两者之间是始终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生是船,那么人文素养是帆。如果帆偏离了或者倒下了,那么人生之船也将颠覆。

病例5:“哇塞,好一个人文素养的MM ,如果人人像她这样,那人将不88,国将不88了。”

4.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详)

1.引入: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2.示例(学生材料十)

3.病例分析(学生材料十一)(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可让学生分析):

‚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就一定要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素养的人,就像一个失落精神的人,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一个没有支柱的人,对国家的建设无益、有害,一定要提高人文素养,为社会出力。‛

4.(练习)锤炼语言(学生材料十二)

一篇关于“自立”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这说明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他人生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味依靠他人,你将一无所有。

让学生对它进行这样的修改,①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②“一无所有”说明了依赖的危害,但显得空洞无力,可以用排比句把这个意思充实一下。

5.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略)(学生材料十三)

(1)引入:

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

(2)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营造疑问句(示例分析,可让学生参与)

①巧用设问

当年高考作文《转折》,一位北京考生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

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

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

②巧用反问

一篇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

6.句式变换,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美(略)(学生材料十四)

(1)引入:

不同类型的句子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显示出不同的美感魅力。选择恰当的句式,不仅可以完善地表达思想,而且可以增强作文的文采。

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更可以增加音节形式的美感。

(2)分类示例

①整散结合。

贾谊的《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长短结合。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使用长句进行议论: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三. 总结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或不喜欢用修辞,或不善于用修辞,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要么矫揉造作,很难达到说理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议论文中的修辞的运用及效果。

第二课时:议论文语言的个性美

1.引入(动情地演说):

个性是大海的广阔,是天空的深邃;个性是清晨的霞光,是傍晚的流岚。没有个性的世界是灰暗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是乏味的。有的人幽默,一句话能催绽满园的花朵,那么,幽默就是个性;有的人博学,一张口能抖落满天的星光,那么,博学就是个性;有的人多情,一抒怀能使长河澎湃,能使山岳潜形,那么,多情就是个性。在议论文写作时,只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大胆地展示,你的语言就是美的,就是有个性的。

2.让议论文的语言更幽默些(学生材料十五)

(1)引入: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意思是说:文章内容要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要巧妙。我们写议论文也需要运用幽默的技巧,有时候调侃地讽刺一下,有时候轻松地诙谐一下,有时辛辣地嘲笑一下,更能使文章理趣盎然。

怎样使议论文的语言幽默起来呢?

(2)诙谐设喻

如前文所讲,巧用比喻可增强议论文语言的形象性,而诙谐设喻则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盐,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孙犁先生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3)运用仿词

鲁迅先生便是个中高手,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采撷这些幽默的花朵,请看以下几例: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他信力”和“自欺力”均是仿照“自信力”而来,仿词的运用,表现出一种冷嘲热讽的语言风格,将论敌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4)运用反语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些土气,这也算一个创作呢!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5)文白结合

‚……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文学与出汗》)

现代文中使用文言词句,一定要慎重,不可过多过滥,否则易流于文白夹杂。运用恰当,文采斐然,如汤中加味精;运用不当,弄巧成拙,犹水中撒泥沙。

(6)俗雅结合

鲁迅先生在雅俗结合方面也是我们的楷模,下面例子中加点的词语,就是鲁迅先生在雅的文章中,加进的“俗”佐料。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善于摆臭架子。‛(《古书与白话》) ......

‚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说得苛刻一点,也...

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刘百昭殴曳女师大学生,《现代评论》上连屁也不放。‛ 《论‚费............

厄泼赖‛应该缓行》

善用俗语,把他们巧妙地点缀文中,能够使议论文的语言妙趣横生,在幽默诙谐中体现出犀利的锋芒。

3.议论文语言也可散文化(学生材料十六)

示例:

现举几例高考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的优秀片段为例:

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北京考生)

香远益清的芙蓉告诉我,气质可以选择;燃烧自己的红烛告诉我,品格可以选择,展翅腾空的雄鹰告诉我,信念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的青松告诉我,意志可以选择;所以,我不在乎上帝让我成为什么物质。(广东考生)

诚信不是鲜花,它没有鲜艳的外衣,诚信不是珠宝,它没有耀眼的光华; 诚信只是花蕊,隐藏在花中,吐露清芬,诚信只是一块朴素的玉石,未经雕琢却价值连城。(湖北考生)

生活中的诚信是变化的高手: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诚信; 清正廉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 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是朋友的诚信; 不说谎话,不欺骗人是孩子的诚信。(江苏考生)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它最美,美得娇艳欲滴,美得摄人心魄。诚信如一支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无暇,美得高贵。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它最美,美得赤诚,美得消魂。(江西考生)

如果在写议论文时注重语言的流畅优美,避免枯燥无味,就能把议论文的优点和散文的优点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二者交融辉映,相得益彰。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4.议论文语言何妨‚多情‛(学生材料十七)

下面文字为一篇题为《倾听自己的心跳》作文的最后一段:

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

这段文字,寓深刻哲理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融入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既给人启迪又让人感动。

议 论 文 形 象 化 说 理

出自博客“绿萝记忆”

第一课时: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

一.课堂引入:

1.展示以下两段文字(PP 与学生材料一),让学生作比较:

2.总结:

两段话一比较,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说理,上一段话就如同风干了的蜜桔,干瘪无味,下一段就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议论文是要讲述道理的,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得用干巴巴的语言,实际上议论语言也需要形象性,文字形象更有助于说理。

二.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

1.引入:

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要想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更加形象化,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功夫。

2.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详)

(1)引证:引庄子与荀子的两段话(学生材料二),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共同点与好处。目的是得出“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的结论。

(2)拓展:鲁迅的《拿来主义》当中一系列比喻等。

(3)例文展示(学生材料三):

(4)病例展示, 分析(学生材料四):

“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每一滴水,不论其污浊,那样才会永不枯竭,非常辽阔;人应像夜空一样,包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那样才会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人应像高山一样,包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那样才能高大无穷。”

(5)总结(指出比喻的规范性要求):

3.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哲理美(详)

(1)引入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说方法,在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撞击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心智。

(2)引用不同的内容,会在文章中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举例

(3)例文(学生材料八)

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簿簿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

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距离》)

(4)病例分析(话题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学生材料九)

病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大力开垦耕地,毁林围湖,这是多么可恶啊!”

病例2:“„青山处处埋忠骨‟,野鸭的骨头被食客们抛在了马路边。”

病例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树述年轻,树还不想死,所以,在一个雨天,树爆发了,随着雷鸣电闪的鼓励下,树轰然而倒……”

病例4:“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人文素养的普遍低下,素质的低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物质世界的进步具有消极作用。也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决定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两者之间是始终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生是船,那么人文素养是帆。如果帆偏离了或者倒下了,那么人生之船也将颠覆。

病例5:“哇塞,好一个人文素养的MM ,如果人人像她这样,那人将不88,国将不88了。”

4.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详)

1.引入: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2.示例(学生材料十)

3.病例分析(学生材料十一)(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可让学生分析):

‚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就一定要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素养的人,就像一个失落精神的人,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一个没有支柱的人,对国家的建设无益、有害,一定要提高人文素养,为社会出力。‛

4.(练习)锤炼语言(学生材料十二)

一篇关于“自立”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这说明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他人生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味依靠他人,你将一无所有。

让学生对它进行这样的修改,①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②“一无所有”说明了依赖的危害,但显得空洞无力,可以用排比句把这个意思充实一下。

5.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略)(学生材料十三)

(1)引入:

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

(2)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营造疑问句(示例分析,可让学生参与)

①巧用设问

当年高考作文《转折》,一位北京考生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

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

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

②巧用反问

一篇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

6.句式变换,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美(略)(学生材料十四)

(1)引入:

不同类型的句子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显示出不同的美感魅力。选择恰当的句式,不仅可以完善地表达思想,而且可以增强作文的文采。

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更可以增加音节形式的美感。

(2)分类示例

①整散结合。

贾谊的《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长短结合。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使用长句进行议论: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三. 总结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或不喜欢用修辞,或不善于用修辞,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要么矫揉造作,很难达到说理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议论文中的修辞的运用及效果。

第二课时:议论文语言的个性美

1.引入(动情地演说):

个性是大海的广阔,是天空的深邃;个性是清晨的霞光,是傍晚的流岚。没有个性的世界是灰暗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是乏味的。有的人幽默,一句话能催绽满园的花朵,那么,幽默就是个性;有的人博学,一张口能抖落满天的星光,那么,博学就是个性;有的人多情,一抒怀能使长河澎湃,能使山岳潜形,那么,多情就是个性。在议论文写作时,只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大胆地展示,你的语言就是美的,就是有个性的。

2.让议论文的语言更幽默些(学生材料十五)

(1)引入: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意思是说:文章内容要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要巧妙。我们写议论文也需要运用幽默的技巧,有时候调侃地讽刺一下,有时候轻松地诙谐一下,有时辛辣地嘲笑一下,更能使文章理趣盎然。

怎样使议论文的语言幽默起来呢?

(2)诙谐设喻

如前文所讲,巧用比喻可增强议论文语言的形象性,而诙谐设喻则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盐,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孙犁先生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3)运用仿词

鲁迅先生便是个中高手,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采撷这些幽默的花朵,请看以下几例: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他信力”和“自欺力”均是仿照“自信力”而来,仿词的运用,表现出一种冷嘲热讽的语言风格,将论敌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4)运用反语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些土气,这也算一个创作呢!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5)文白结合

‚……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文学与出汗》)

现代文中使用文言词句,一定要慎重,不可过多过滥,否则易流于文白夹杂。运用恰当,文采斐然,如汤中加味精;运用不当,弄巧成拙,犹水中撒泥沙。

(6)俗雅结合

鲁迅先生在雅俗结合方面也是我们的楷模,下面例子中加点的词语,就是鲁迅先生在雅的文章中,加进的“俗”佐料。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善于摆臭架子。‛(《古书与白话》) ......

‚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说得苛刻一点,也...

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刘百昭殴曳女师大学生,《现代评论》上连屁也不放。‛ 《论‚费............

厄泼赖‛应该缓行》

善用俗语,把他们巧妙地点缀文中,能够使议论文的语言妙趣横生,在幽默诙谐中体现出犀利的锋芒。

3.议论文语言也可散文化(学生材料十六)

示例:

现举几例高考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的优秀片段为例:

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北京考生)

香远益清的芙蓉告诉我,气质可以选择;燃烧自己的红烛告诉我,品格可以选择,展翅腾空的雄鹰告诉我,信念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的青松告诉我,意志可以选择;所以,我不在乎上帝让我成为什么物质。(广东考生)

诚信不是鲜花,它没有鲜艳的外衣,诚信不是珠宝,它没有耀眼的光华; 诚信只是花蕊,隐藏在花中,吐露清芬,诚信只是一块朴素的玉石,未经雕琢却价值连城。(湖北考生)

生活中的诚信是变化的高手: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诚信; 清正廉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 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是朋友的诚信; 不说谎话,不欺骗人是孩子的诚信。(江苏考生)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它最美,美得娇艳欲滴,美得摄人心魄。诚信如一支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无暇,美得高贵。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它最美,美得赤诚,美得消魂。(江西考生)

如果在写议论文时注重语言的流畅优美,避免枯燥无味,就能把议论文的优点和散文的优点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二者交融辉映,相得益彰。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4.议论文语言何妨‚多情‛(学生材料十七)

下面文字为一篇题为《倾听自己的心跳》作文的最后一段:

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

这段文字,寓深刻哲理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融入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既给人启迪又让人感动。


相关内容

  • 例谈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  无数实践证明,演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能力)甚至对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预期目标的引导下,在演讲的反复训练和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   在演讲活动中发现,不少学生几乎是背讲稿(或是在朗诵),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反应冷淡,没有共鸣。原因 ...

  • 议论文写作与探究
  • 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研究 石家庄一中 一. 议论文论点的针对性及提出方法探索 (1)通过对举出的两种相反的观点比较,揭示论点.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就是这样来揭示论点的:"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

  • 先秦叙事散文文学常识
  •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第一节从 ...

  • 写作指导:中学生写好杂文要注意几点
  • 写作指导:中学生写好杂文要注意几点 杂文即文艺性的论文. 杂文的特点是:①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统一.说它是文艺性与说理性统一,主要表现为:一.它是形象性和说理性的统一.它既不象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为主插入议论,也不象议论文那样把"理"通篇直说出来,而是巧妙地把形象和说理融合在一起,通过 ...

  • 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 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议论文开头.结尾的重要性 高考议论文要求考生在关键处多制造些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精心设计开头.结尾是作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道"工序".一个亮丽的开头.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就会使文章光彩夺目,让人见之倾心,顿生好感.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 ...

  •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 一、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如果“面目”(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 ...

  • 试论古体诗歌中的说理诗
  • 内容提要:本文就古体说理诗的一些显著特色和现代作家辛雨诗集<紫园诗语>中的一些说理诗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古体说理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论文对古体说理诗的一些特色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三点:1.状物喻理:2.咏史喻理:3.形象描绘中喻理.辛雨的说理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

  • 中国文学史
  • 中国文学史考点集锦 第一编: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的化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故事). ...

  • 写好议论性散文的高效方法 作文指导(高中)
  • [摘要]   历年公开发表出来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中,议论性散文所占的比例最大.本文试图在阐释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的基础上,从明确观点.安排结构.巧用事例.选用句式.运用修辞等方面谈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的方法. [关键词]议论性散文 观点.结构.事例.句式.修辞 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以说理为终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