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讲稿]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教学目的: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吸引众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我国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将会怎样等重大问题,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课程内容:

1.怎样认识与理解“一带一路”

2.“一带一路”建设进展

3.“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挑战

2015年6月25日,一列载有1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国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1/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l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怎样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

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人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阶段是从南方谈话到中国“人世”;第三阶段是“人世”后的10年过渡期。目前,“人世”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换言之,“人世”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

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这是造成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把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照系。但进入21世纪之后,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WTO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

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2.“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目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

体化程度。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认同感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反向走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创造稳定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3.“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然而,伴随和平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尽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方面,没人将中国看作一个世界大国,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来看待。而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还不

是世界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经历了这五个发展阶段。

与现有的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方面,中国并不期望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一个统一涵盖沿线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更不期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国际组织。另一方面,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目前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

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开创古丝绸之路既不同于欧洲人的“十字军东征”,也不同于开发新大陆。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开发新大陆,都是以军事为手段建立其殖民体系的。而古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贸易通道,带给沿线国家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文化的平等交流。新时期继承并发扬这种理念是和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一致的。

“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但不限于)把沿线国家纳入进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看,区域贸易集团通常是在地理上毗邻、文化上相通、政治上认同的国家之间首先形成的,如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协定”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北美地区国家为主体的,东盟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共同市场是以南美洲国家为主体的,等等。而“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60多个国家,它们的联系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作为纯粹的运输通道并无特殊的价值,在这种联系纽带背后所体现的是古丝绸之路的理念。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

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并不需要首先开展一场互联互通运动,尽管互联互通会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而发展。原因是,地理上相互

毗邻、文化上相通为开展合作提供了自然前提条件。而“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之多、国家间自然距离之远、文化差异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在亚洲,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预计2010-2020年期间,亚洲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需求大约在8万亿美元。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宣告终结,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共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为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区域内外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热情之高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抱有信心。

3.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

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必然要寻求多元化合作机制。未来,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合作机制。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往上进入到南亚,中印之间暂不可能有自贸区,就需要新的合作机制,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着印度洋有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自贸区在洽谈中;再往前到中东,中国和海合组织也在洽谈自贸区协议。除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还有以次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机制、以海洋为基础的多重合作机制等。

在一个统一的合作框架内存在多元化的合作机制,这是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所不具有的。所以,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多样性。

4.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目标

“一带一路”所要达到的目标,既不同于现有自贸区的目标(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也不同于现有关税同盟的目标(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零关税,而且还要对外实施统一关税)和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比如,TPP所追求的是构建适应21世纪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东盟正在致力于完成从自贸区向经济共同体升级的谈判,以期成为一个“RICH”(弹性、包容、竞争、和谐的简称)东盟;欧盟正在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政治经济一体化,期望达到统一的准主权国家目标。

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是对成员国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向。从逻辑上说,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在操作层面,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需要落实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上。很显然,根据“五通”的内容来判断,“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有相同之处,但却无法归人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亚洲特色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基于“一带一路”的上述定位、内涵和目标,我们可以对其做出这样的界定:“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三、“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讲话指出,“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习近平主席对加强互联互通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为了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一带一路”的各项工作。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方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科威特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丝绸城”有关合作的备忘录,与摩尔多瓦、白俄罗斯签署了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框架内加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5月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伙伴,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加强在

亚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2015年5月10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与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完全支持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设想,白方愿成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柱,支持扩大同中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此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启动了海洋领域合作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南非签署了双边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瓦努阿图签署了海洋合作协议。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一批引人注目的早期收获项目。例如,中(国)俄(罗斯)同江铁路桥已开工建设,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疏港路)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建设了一批跨境信息通道项目。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一批国际航线,新增一批“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投入运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热电站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2号火电站二期工程开工。

贸易畅通方面,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分别推进产业园区合作新模式,与印度签署在印度开展产业园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印度尼西亚签署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协定。白俄罗斯中自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俄罗斯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和企业购销合同,签署西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备忘录。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国—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区谈判,完成了中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两大投融资平台,已启动筹建。2014年10月240,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筹建最关键一步。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丝路基金入股三峡南亚公司,与长江三峡集团等机构联合开发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这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尚未正式建立监管合作机制的国家签署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推动在区

域内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积极支持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间合作,加快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新批准了6家沿线国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人文合作。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以及国际电影节、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在斯里兰卡、老挝、等国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图书出版、影视作品创作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多来,已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南亚、东南亚、中亚国家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迈出实质步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显著,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此外,中方特别注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印度签署了加强跨境河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俄罗斯签署在防洪减灾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柬埔寨、老挝签署了水资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土库曼斯坦签署林业与荒漠化防治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波兰、伊朗签署林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与罗马尼亚签署森林、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新加坡签署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各国合作制定并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启动制定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推动实施《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建立了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

四、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相联系,“一带一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能否做到可持续,关键看能否直面挑战,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随着“一带一路”步人实施阶段,探索其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猜疑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在亲近中国的过程中掺杂着畏惧和担忧。多数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心态比较矛盾。他们一方面期待并肯定中国的扩大开放,希望得到更多中国的资金、技术、无偿援助等,增加本国产品到中国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担心本国的进一步开放会造成对中国的更大依赖。东盟国家对中

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非洲国家对中国资源政策,都存在不同的疑虑、担心和质疑声。西方国家的舆论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剧了我们推进开放战略的难度。而如何打破这种疑虑,与有形的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相比,我们推动的力度与广度尚远远不够。“一带一路”如何将分享的理念贯穿于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让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更多地惠及他国,需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运用恰当合理的语境去谈合作、谈共赢。

2.来自大国的掣肘

“一带一路”途经世界自然资源主要产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历来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冲。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等。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致力于维护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上合组织的凝聚力。欧盟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希望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在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不断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往来。近年来,俄罗斯又提出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加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缘政治天平上,大国都有着自身利益的打算,如何在这其中避免来自其他大国的掣肘,扎扎实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需要认认真真研究的课题。

3.沿途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各国之间存在各种领土、宗教争端,这些争端直接影响战略的安全顺利实施。例如,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依然没有解决;在中亚地区,苏联解体之后中亚五国之间的领土划界也没有完全完成,如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有20%的边界没有划定,争议地区超过70处,2014年两国还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在海上,南海问题、钓鱼岛及东海专属经济区等问题依然存在。短期内,这些争端难以解决,也不利于深化中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此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在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中,要防止相关地方的恐怖主义对中国中西部的影响,需要与这些国家共同反恐。“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内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4.政府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作用

具体地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集中于下述领域:

从外部来说,第一,外交先行。“一带一路”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合作。要获得沿线国家的认可,既要克服来自这些国家的某些误解或猜疑,又要应对来自区域外大国的阻挠与反对。第二,构建合作机制。未来的“一带一路”将会包含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在沿线不同地区构建什么样的合作机制,需要政府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

从内部来说,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个别地方政府可能会从本地区利益出发,更多地考虑经济目标,忽视非经济领域的国家目标,甚至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导向的误解。一些地方政府把它理解成税收优惠的新措施、上投资项目的新机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对外开放,进而是促改革的新机遇。第三,各地不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打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旗号大规模上项目。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雷同、基础设施缺乏互补性的投资热潮。

总之,我们要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以智慧化解挑战,共同谱写“一带一路”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外国专家眼中的“一带一路”愿景》,《人民日报》2015年7月14日。

《做好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文章》,魏建国、孙学工等,《时事报告》2015年第6期。

《开放包容共商共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虎城,《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年第2期。

《“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赵周贤、刘光明,《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4日。

资料链接

链接一:政策法规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主要内容有:

前言:进入引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时代背景: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框架思路: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合作机制: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积极行动: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

共创美好未来: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摘自2015年3月28日新华网)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2015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平等、各种一体化机制相互补充、向亚洲和欧洲各有关方开放等原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开展合作。

第二,为推动实现上述目标,双方将在以下优先领域采取步骤推动地区合作:扩大投资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实施大型投资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实施基础设施共同开发项目,以扩大并优化区域生产网络。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建立贸易便利化机制,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制订共同措施,协调并兼容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经贸等领域政策。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这一长期目标。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扩大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领域的本币结算,实现货币互换,深化在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和贸易融资、银行卡领域的合作。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区域和全球多边合作,以实现和谐发展,扩大国际贸易,在全球贸易和投资管理方面形成并推广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规则与实践。

第三,双方支持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对话机制,并将推动在双方专家学者参与下就开辟共同经济空间开展协作进行讨论。双方将成立由两国外交部牵头、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工作组,协调上述领域的合作。双方将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其他双边合作机制,监督上述共识的落实进程。(摘自2015年5月9日外交部网站)

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此次未签署协定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可在2015年底前签署。该《协定》主要内容如下:

宗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

应对发展挑战。

股本: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分为100万股,每股的票面价值为10万美元。域内外成员(其中域内国家37个,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包括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等,域外国家20个,来自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包括俄罗斯、奥地利等)出资比例为75∶25。经理事会超级多数同意后,亚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调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但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不得低于70%。目前总认缴股本为981.514亿美元,原因是个别国家未能足额认缴按照其GDP占比分配的法定股本。中方认缴额为297.804亿美元(占比30.34%),实缴59.561亿美元。

投票权:亚投行的总投票权由股份投票权、基本投票权以及创始成员享有的创始成员投票权组成。每个成员的股份投票权等于其持有的亚投行股份数,基本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12%,由全体成员(包括创始成员和今后加入的普通成员)平均分配,每个创始成员同时拥有600票创始成员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创始成员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比重约为15%。按现有各创始成员的认缴股本计算,中国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26.06%。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中方和其他创始成员的股份和投票权比例均可能被相应稀释。

治理结构:亚投行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理事会是亚投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亚投行的一切权力。董事会负责亚投行的总体运营,为非常驻,除非理事会另有规定。董事会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域外3名。亚投行设立行长1名,从域内成员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同时设立副行长若干名。

决策机制:理事会采用简单多数、特别多数和超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简单多数指投票权的半数以上;特别多数指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半数以上,且所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一半的多数通过;超级多数指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且所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四分之三的多数通过。

总部选址:亚投行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设立机构或办公室。(摘自2015年6月29日财政部网站)

链接二:权威声音

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

(1)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

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摘自2013年9月8日新华网)

(2)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摘自2013年10月3日新华网)

(3)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讲话: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摘自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4)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摘自2015年3月28日人民网)

链接三:观点

1.外交部部长王毅:“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不可同日而语

“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摘自2015年3月8日新华网)

2.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统筹改革开放的全新战略

邓小平在30年前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实际上是统筹改革、开放的全新战略,通过全球投资、全球配置资源,形成新的全球影响力。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背景是美国推动了新一轮全球经贸规则变局,如以TPP、TTIP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新规则;以TISA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服务贸易开放新规则;以BIT2012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投资自由化新规则;以限制政府利用优惠政策扶助国有企业战胜民营企业的能力为指向的新一轮竞争中立规则;以新议题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劳工规则、环境规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政府采购规则等。

它们将对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新挑战,不适应就将面对被边缘化的风险,主动适应也将面对体制机制和承受能力差距较大带来巨大冲击的风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这就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新要求,全面推动新一轮高标准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使“一带一路”建设真正成为我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康庄大道。(摘自2015年3月9日新华网)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一洲”战略应为“一带一路”战略补充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有“一洲”即非洲作为补充,非洲是重要的窗口机遇期,“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而且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林毅夫认为,虽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非洲战略中,我们应该灵活应对、灵活处理,实施以促进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为辅的战略。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它们可以成为对外发展合作的两个支撑点。通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中国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增长瓶颈,引入“造血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现习近平主席所描绘的“百花齐放春满园”愿景。(摘自2015年1月19日人民网)

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要和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定要有新的布局,才能和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和外部世界新关系相联系。一个新特征是主动战略。另一个特征是共建共赢。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第一,建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和东盟的协商。第二,合作走出去第一步,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以能源关系为主,这是简单的经济关系,不可持续的。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有个富邻居,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习总书记讲“亲诚惠容”,在经济带建设上,中俄取得共识,没有战略怀疑,要与俄罗斯区域合作接轨,才能同向而行。第三,安全问题,开通了和中亚的合作通道,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包括人员流动等。如何控制极端势力的渗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大问题。(摘自2014年3月13日人民网)

5.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董漫远:海上丝绸之路的诞生是有基础的

当前,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具备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条件。在政治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是好的,双边高层互访频繁,就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发展达成了很多共识。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的亚洲安全观,受到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欢迎,政治氛围适宜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在经济上,各国都需要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区域、次区域

合作为本国经济注入活力,扩展经贸和投资合作。在这方面,中国是有长项的,对方的需要和中国的能力是匹配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恰逢其时。

我们同中东国家关系也很好,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非洲,中国和非洲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合作硕果不断,具体项目造福非洲,拉动了非洲发展。从红海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中欧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1+16合作,包括匈塞铁路的修建和中欧陆海快线的启动。这都是在搭建海上丝绸之路。(摘自2015年2月13日人民网)

6.泰国商业部前常务副次长谢捷魁: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对加强中泰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关系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挥重大作用

从交通方面而言,连接中国昆明与泰国曼谷的昆曼公路已开通,不仅为滇泰企业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还连通了中国和东盟、南亚次大陆、中东、非洲及欧洲。另外,从中国南宁通往泰国曼谷的南曼公路也已开通,有利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泰国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乃至泰国以西国家的物流中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修建从广州至曼谷的另一交通动脉——预计全长2200余公里的广曼公路。它将在连接中国泛珠九省区和中南半岛地区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也将使泰国居于中国泛珠九省区与东盟国家的重要节点。

从贸易方面而言,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的产品贸易关税开始降为零;至2015年1月1日,越、老、柬、缅四大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绝大多数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起国,泰国有义务与中国开展良好经济合作,并为早日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努力。在此背景下,未来将有一些高级商品贸易物流中心建成,如广曼世界批发分销中心、广曼世界购物中心、广曼世界会展中心等,进而促进中泰及世界贸易增长。(摘自2015年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链接四:数据

1.从1数到10 带你读懂“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2015年4月3日,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举行“一带一路”专题吹风会。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用数字1至10,精练概括了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以共同体为目标。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中最终

目标是命运共同体,富有东方特色,灵活、兼具包容性。

(2)2只翅膀。“一带一路”相辅相成,并行推进构成整体,共同致力于亚洲乃至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的整体振兴。

(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基本原则。共商,无论是倡议还是推进阶段,不管是规划还是具体项目,中国都会和相关国家商量办事,不搞任何形式的强制或者垄断。共建,发挥各方比较优势,各尽其力,以不同方式参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共享,共同做大蛋糕,同时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蛋糕,中国不独享利益,也不拿大头。

(4)造福亚欧大陆约40亿人口,通过区域合作、互联互通建设,共同走向富裕之路,改善生活水平。

(5)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实现了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五方面早期收获。

(6) “愿景与行动”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建设陆上六大走廊和海上2个重点方向。六大走廊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还有海上2个重点方向,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7)7个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一带一路”最要紧的是资金支持,资金平台包括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以及正在筹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融资机构。同时欢迎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

(8)“一带一路”建设将侧重8个领域,分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生态环保、海上合作和人文合作。

(9)“愿景和行动”文件第一次出现9个新表述。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第一次明确提出,“陆上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六大走廊。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第一次全面阐释中国各个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作用。第一次将“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第一次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第一次提出,共建途径是以目标协调和政策沟通

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以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

(10)“一带一路”将依托国内、国际各10个相关的合作平台。

10个国际平台包括,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

10个国内平台包括,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摘自2015年4月3日人民网)

2.“一带一路”惠及世界

据世界银行研究,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每年的需求在1万亿美元左右。中国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加强对外投资。2014年至2020年,中国累计向国外提供的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达27%。(摘自2015年1月10日新华网)

对外贸易方面,2015年1-5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其中,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2439.5亿美元,增长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7.7%;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1544.3亿美元,下降23.2%,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3.3%。

吸收外资方面,1-5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 对外直接投资方面,1-5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1612亿美元,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5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地区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1 05个,新签合同额25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8.6%,同比增长19.1%。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61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44亿美元,分别占到同期业务总规模的43.2%和43%。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1-5月,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地区派出各

类劳务人员8万人,5月末在外人数31.2万人,占我国在外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1.2%。截至2015年5月底,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各类劳务280.3万人,占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6.4%。(摘自2015年7月7日新华网)

3.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

国侨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超过6000万人,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在中国各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华侨华人社团逾2.5万个,全球华文学校近2万所,数百万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海外华文学校教师达数十万。据统计,目前中国“千人计划”引进的近3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4%以上是华侨华人。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广大华侨华人在开拓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推动祖(籍)国慈善捐赠事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直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事业中。

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企业约1/3集中在东盟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2013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升级版的规划目标是,至2020年,双边贸易额力争实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力争实现1500亿美元。双方还将发展货币互换、建立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等自贸区合作。这些均可为华侨华人的投资创造许多商机;反过来,华侨华人的踊跃投资也必将促进未来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合作。(摘自2015年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链接五:名词解释

1.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 -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

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TPP是奥巴马政府实行的贸易政策的一项支柱,在制定规则方面美国同样希望掌握主导权。尽管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多边经济合作的框架,但从推进亚太地区贸易来说,美国市场无疑将发挥核心作用。对于美国来说,TPP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亚太国家经济关系的加深,有助于牵制中国。”

2.煤钢联营协定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政府提交了对欧洲影响深远的“舒曼计划”。舒曼指出:“煤钢生产的联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以改变这一地区长期生产武器使它自己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舒曼认为如果“把法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下”,便能解决德法矛盾。“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1951年4月18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7月25日在卢森堡正式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后,在推进成员国间煤钢经营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继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1957年3月25日,为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因素,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在国会大厦举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签字仪式。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欧洲共同体以“欧洲联盟”的新名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3.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借以消除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链接六:历史由来

“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与发展过程

(1)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而“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2)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表示中方愿与东盟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提出了全方位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举措: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人文上“心心相印”,地区机制上“开放包容”。此次演讲把“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到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之上。

(3)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对外工作“七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多个方面涉及“命运共同体”,包括: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4)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再度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包括四大支柱:一是政治上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安全上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四是文化上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5)提出“双边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强调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他指出,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中国自己。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

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

(6)提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讲话,强调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提出了由近及远、一分为三的“全球合作路线图”:核心层即“深化亚非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间层即“拓展南南合作”,扩大治国理政对话交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外围层即“推进南北合作”,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教学目的: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吸引众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我国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将会怎样等重大问题,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课程内容:

1.怎样认识与理解“一带一路”

2.“一带一路”建设进展

3.“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挑战

2015年6月25日,一列载有1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国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1/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l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怎样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

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人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阶段是从南方谈话到中国“人世”;第三阶段是“人世”后的10年过渡期。目前,“人世”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换言之,“人世”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

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这是造成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把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照系。但进入21世纪之后,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WTO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

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2.“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目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

体化程度。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认同感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反向走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创造稳定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3.“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然而,伴随和平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尽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方面,没人将中国看作一个世界大国,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来看待。而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还不

是世界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经历了这五个发展阶段。

与现有的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方面,中国并不期望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一个统一涵盖沿线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更不期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国际组织。另一方面,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目前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

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开创古丝绸之路既不同于欧洲人的“十字军东征”,也不同于开发新大陆。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开发新大陆,都是以军事为手段建立其殖民体系的。而古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贸易通道,带给沿线国家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文化的平等交流。新时期继承并发扬这种理念是和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一致的。

“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但不限于)把沿线国家纳入进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看,区域贸易集团通常是在地理上毗邻、文化上相通、政治上认同的国家之间首先形成的,如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协定”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北美地区国家为主体的,东盟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共同市场是以南美洲国家为主体的,等等。而“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60多个国家,它们的联系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作为纯粹的运输通道并无特殊的价值,在这种联系纽带背后所体现的是古丝绸之路的理念。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

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并不需要首先开展一场互联互通运动,尽管互联互通会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而发展。原因是,地理上相互

毗邻、文化上相通为开展合作提供了自然前提条件。而“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之多、国家间自然距离之远、文化差异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在亚洲,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预计2010-2020年期间,亚洲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需求大约在8万亿美元。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宣告终结,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共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为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区域内外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热情之高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抱有信心。

3.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

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必然要寻求多元化合作机制。未来,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合作机制。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往上进入到南亚,中印之间暂不可能有自贸区,就需要新的合作机制,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着印度洋有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自贸区在洽谈中;再往前到中东,中国和海合组织也在洽谈自贸区协议。除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还有以次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机制、以海洋为基础的多重合作机制等。

在一个统一的合作框架内存在多元化的合作机制,这是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所不具有的。所以,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多样性。

4.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目标

“一带一路”所要达到的目标,既不同于现有自贸区的目标(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也不同于现有关税同盟的目标(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零关税,而且还要对外实施统一关税)和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比如,TPP所追求的是构建适应21世纪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东盟正在致力于完成从自贸区向经济共同体升级的谈判,以期成为一个“RICH”(弹性、包容、竞争、和谐的简称)东盟;欧盟正在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政治经济一体化,期望达到统一的准主权国家目标。

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是对成员国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向。从逻辑上说,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在操作层面,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需要落实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上。很显然,根据“五通”的内容来判断,“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有相同之处,但却无法归人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亚洲特色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基于“一带一路”的上述定位、内涵和目标,我们可以对其做出这样的界定:“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三、“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讲话指出,“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习近平主席对加强互联互通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为了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一带一路”的各项工作。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方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科威特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丝绸城”有关合作的备忘录,与摩尔多瓦、白俄罗斯签署了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框架内加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5月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伙伴,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加强在

亚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2015年5月10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与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完全支持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设想,白方愿成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柱,支持扩大同中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此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启动了海洋领域合作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南非签署了双边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瓦努阿图签署了海洋合作协议。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一批引人注目的早期收获项目。例如,中(国)俄(罗斯)同江铁路桥已开工建设,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疏港路)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建设了一批跨境信息通道项目。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一批国际航线,新增一批“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投入运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热电站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2号火电站二期工程开工。

贸易畅通方面,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分别推进产业园区合作新模式,与印度签署在印度开展产业园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印度尼西亚签署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协定。白俄罗斯中自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俄罗斯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和企业购销合同,签署西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备忘录。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国—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区谈判,完成了中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两大投融资平台,已启动筹建。2014年10月240,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筹建最关键一步。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丝路基金入股三峡南亚公司,与长江三峡集团等机构联合开发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这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尚未正式建立监管合作机制的国家签署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推动在区

域内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积极支持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间合作,加快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新批准了6家沿线国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人文合作。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以及国际电影节、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在斯里兰卡、老挝、等国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图书出版、影视作品创作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多来,已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南亚、东南亚、中亚国家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迈出实质步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显著,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此外,中方特别注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印度签署了加强跨境河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俄罗斯签署在防洪减灾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柬埔寨、老挝签署了水资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土库曼斯坦签署林业与荒漠化防治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波兰、伊朗签署林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与罗马尼亚签署森林、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新加坡签署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各国合作制定并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启动制定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推动实施《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建立了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

四、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相联系,“一带一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能否做到可持续,关键看能否直面挑战,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随着“一带一路”步人实施阶段,探索其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猜疑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在亲近中国的过程中掺杂着畏惧和担忧。多数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心态比较矛盾。他们一方面期待并肯定中国的扩大开放,希望得到更多中国的资金、技术、无偿援助等,增加本国产品到中国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担心本国的进一步开放会造成对中国的更大依赖。东盟国家对中

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非洲国家对中国资源政策,都存在不同的疑虑、担心和质疑声。西方国家的舆论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剧了我们推进开放战略的难度。而如何打破这种疑虑,与有形的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相比,我们推动的力度与广度尚远远不够。“一带一路”如何将分享的理念贯穿于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让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更多地惠及他国,需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运用恰当合理的语境去谈合作、谈共赢。

2.来自大国的掣肘

“一带一路”途经世界自然资源主要产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历来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冲。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等。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致力于维护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上合组织的凝聚力。欧盟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希望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在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不断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往来。近年来,俄罗斯又提出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加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缘政治天平上,大国都有着自身利益的打算,如何在这其中避免来自其他大国的掣肘,扎扎实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需要认认真真研究的课题。

3.沿途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各国之间存在各种领土、宗教争端,这些争端直接影响战略的安全顺利实施。例如,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依然没有解决;在中亚地区,苏联解体之后中亚五国之间的领土划界也没有完全完成,如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有20%的边界没有划定,争议地区超过70处,2014年两国还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在海上,南海问题、钓鱼岛及东海专属经济区等问题依然存在。短期内,这些争端难以解决,也不利于深化中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此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在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中,要防止相关地方的恐怖主义对中国中西部的影响,需要与这些国家共同反恐。“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内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4.政府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作用

具体地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集中于下述领域:

从外部来说,第一,外交先行。“一带一路”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合作。要获得沿线国家的认可,既要克服来自这些国家的某些误解或猜疑,又要应对来自区域外大国的阻挠与反对。第二,构建合作机制。未来的“一带一路”将会包含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在沿线不同地区构建什么样的合作机制,需要政府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

从内部来说,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个别地方政府可能会从本地区利益出发,更多地考虑经济目标,忽视非经济领域的国家目标,甚至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导向的误解。一些地方政府把它理解成税收优惠的新措施、上投资项目的新机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对外开放,进而是促改革的新机遇。第三,各地不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打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旗号大规模上项目。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雷同、基础设施缺乏互补性的投资热潮。

总之,我们要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以智慧化解挑战,共同谱写“一带一路”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外国专家眼中的“一带一路”愿景》,《人民日报》2015年7月14日。

《做好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文章》,魏建国、孙学工等,《时事报告》2015年第6期。

《开放包容共商共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虎城,《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年第2期。

《“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赵周贤、刘光明,《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4日。

资料链接

链接一:政策法规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主要内容有:

前言:进入引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时代背景: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框架思路: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合作机制: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积极行动: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

共创美好未来: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摘自2015年3月28日新华网)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2015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平等、各种一体化机制相互补充、向亚洲和欧洲各有关方开放等原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开展合作。

第二,为推动实现上述目标,双方将在以下优先领域采取步骤推动地区合作:扩大投资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实施大型投资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实施基础设施共同开发项目,以扩大并优化区域生产网络。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建立贸易便利化机制,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制订共同措施,协调并兼容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经贸等领域政策。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这一长期目标。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扩大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领域的本币结算,实现货币互换,深化在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和贸易融资、银行卡领域的合作。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区域和全球多边合作,以实现和谐发展,扩大国际贸易,在全球贸易和投资管理方面形成并推广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规则与实践。

第三,双方支持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对话机制,并将推动在双方专家学者参与下就开辟共同经济空间开展协作进行讨论。双方将成立由两国外交部牵头、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工作组,协调上述领域的合作。双方将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其他双边合作机制,监督上述共识的落实进程。(摘自2015年5月9日外交部网站)

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此次未签署协定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可在2015年底前签署。该《协定》主要内容如下:

宗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

应对发展挑战。

股本: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分为100万股,每股的票面价值为10万美元。域内外成员(其中域内国家37个,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包括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等,域外国家20个,来自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包括俄罗斯、奥地利等)出资比例为75∶25。经理事会超级多数同意后,亚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调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但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不得低于70%。目前总认缴股本为981.514亿美元,原因是个别国家未能足额认缴按照其GDP占比分配的法定股本。中方认缴额为297.804亿美元(占比30.34%),实缴59.561亿美元。

投票权:亚投行的总投票权由股份投票权、基本投票权以及创始成员享有的创始成员投票权组成。每个成员的股份投票权等于其持有的亚投行股份数,基本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12%,由全体成员(包括创始成员和今后加入的普通成员)平均分配,每个创始成员同时拥有600票创始成员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创始成员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比重约为15%。按现有各创始成员的认缴股本计算,中国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26.06%。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中方和其他创始成员的股份和投票权比例均可能被相应稀释。

治理结构:亚投行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理事会是亚投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亚投行的一切权力。董事会负责亚投行的总体运营,为非常驻,除非理事会另有规定。董事会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域外3名。亚投行设立行长1名,从域内成员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同时设立副行长若干名。

决策机制:理事会采用简单多数、特别多数和超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简单多数指投票权的半数以上;特别多数指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半数以上,且所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一半的多数通过;超级多数指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且所代表投票权不低于成员总投票权四分之三的多数通过。

总部选址:亚投行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设立机构或办公室。(摘自2015年6月29日财政部网站)

链接二:权威声音

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

(1)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

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摘自2013年9月8日新华网)

(2)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摘自2013年10月3日新华网)

(3)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讲话: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摘自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4)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摘自2015年3月28日人民网)

链接三:观点

1.外交部部长王毅:“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不可同日而语

“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摘自2015年3月8日新华网)

2.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统筹改革开放的全新战略

邓小平在30年前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实际上是统筹改革、开放的全新战略,通过全球投资、全球配置资源,形成新的全球影响力。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背景是美国推动了新一轮全球经贸规则变局,如以TPP、TTIP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新规则;以TISA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服务贸易开放新规则;以BIT2012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投资自由化新规则;以限制政府利用优惠政策扶助国有企业战胜民营企业的能力为指向的新一轮竞争中立规则;以新议题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标准劳工规则、环境规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政府采购规则等。

它们将对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新挑战,不适应就将面对被边缘化的风险,主动适应也将面对体制机制和承受能力差距较大带来巨大冲击的风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这就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新要求,全面推动新一轮高标准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使“一带一路”建设真正成为我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康庄大道。(摘自2015年3月9日新华网)

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一洲”战略应为“一带一路”战略补充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有“一洲”即非洲作为补充,非洲是重要的窗口机遇期,“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而且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林毅夫认为,虽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非洲战略中,我们应该灵活应对、灵活处理,实施以促进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为辅的战略。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它们可以成为对外发展合作的两个支撑点。通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中国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增长瓶颈,引入“造血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现习近平主席所描绘的“百花齐放春满园”愿景。(摘自2015年1月19日人民网)

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要和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定要有新的布局,才能和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和外部世界新关系相联系。一个新特征是主动战略。另一个特征是共建共赢。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第一,建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和东盟的协商。第二,合作走出去第一步,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以能源关系为主,这是简单的经济关系,不可持续的。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有个富邻居,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习总书记讲“亲诚惠容”,在经济带建设上,中俄取得共识,没有战略怀疑,要与俄罗斯区域合作接轨,才能同向而行。第三,安全问题,开通了和中亚的合作通道,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包括人员流动等。如何控制极端势力的渗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大问题。(摘自2014年3月13日人民网)

5.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董漫远:海上丝绸之路的诞生是有基础的

当前,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具备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条件。在政治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是好的,双边高层互访频繁,就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发展达成了很多共识。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的亚洲安全观,受到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欢迎,政治氛围适宜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在经济上,各国都需要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区域、次区域

合作为本国经济注入活力,扩展经贸和投资合作。在这方面,中国是有长项的,对方的需要和中国的能力是匹配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恰逢其时。

我们同中东国家关系也很好,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非洲,中国和非洲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合作硕果不断,具体项目造福非洲,拉动了非洲发展。从红海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中欧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1+16合作,包括匈塞铁路的修建和中欧陆海快线的启动。这都是在搭建海上丝绸之路。(摘自2015年2月13日人民网)

6.泰国商业部前常务副次长谢捷魁: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对加强中泰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关系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挥重大作用

从交通方面而言,连接中国昆明与泰国曼谷的昆曼公路已开通,不仅为滇泰企业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还连通了中国和东盟、南亚次大陆、中东、非洲及欧洲。另外,从中国南宁通往泰国曼谷的南曼公路也已开通,有利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泰国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乃至泰国以西国家的物流中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修建从广州至曼谷的另一交通动脉——预计全长2200余公里的广曼公路。它将在连接中国泛珠九省区和中南半岛地区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也将使泰国居于中国泛珠九省区与东盟国家的重要节点。

从贸易方面而言,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的产品贸易关税开始降为零;至2015年1月1日,越、老、柬、缅四大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绝大多数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起国,泰国有义务与中国开展良好经济合作,并为早日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努力。在此背景下,未来将有一些高级商品贸易物流中心建成,如广曼世界批发分销中心、广曼世界购物中心、广曼世界会展中心等,进而促进中泰及世界贸易增长。(摘自2015年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链接四:数据

1.从1数到10 带你读懂“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2015年4月3日,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举行“一带一路”专题吹风会。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用数字1至10,精练概括了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以共同体为目标。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中最终

目标是命运共同体,富有东方特色,灵活、兼具包容性。

(2)2只翅膀。“一带一路”相辅相成,并行推进构成整体,共同致力于亚洲乃至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的整体振兴。

(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基本原则。共商,无论是倡议还是推进阶段,不管是规划还是具体项目,中国都会和相关国家商量办事,不搞任何形式的强制或者垄断。共建,发挥各方比较优势,各尽其力,以不同方式参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共享,共同做大蛋糕,同时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蛋糕,中国不独享利益,也不拿大头。

(4)造福亚欧大陆约40亿人口,通过区域合作、互联互通建设,共同走向富裕之路,改善生活水平。

(5)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实现了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五方面早期收获。

(6) “愿景与行动”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建设陆上六大走廊和海上2个重点方向。六大走廊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还有海上2个重点方向,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7)7个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一带一路”最要紧的是资金支持,资金平台包括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以及正在筹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融资机构。同时欢迎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

(8)“一带一路”建设将侧重8个领域,分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生态环保、海上合作和人文合作。

(9)“愿景和行动”文件第一次出现9个新表述。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第一次明确提出,“陆上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六大走廊。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第一次全面阐释中国各个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作用。第一次将“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第一次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第一次提出,共建途径是以目标协调和政策沟通

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以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

(10)“一带一路”将依托国内、国际各10个相关的合作平台。

10个国际平台包括,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

10个国内平台包括,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摘自2015年4月3日人民网)

2.“一带一路”惠及世界

据世界银行研究,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每年的需求在1万亿美元左右。中国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加强对外投资。2014年至2020年,中国累计向国外提供的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达27%。(摘自2015年1月10日新华网)

对外贸易方面,2015年1-5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其中,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2439.5亿美元,增长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7.7%;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1544.3亿美元,下降23.2%,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3.3%。

吸收外资方面,1-5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 对外直接投资方面,1-5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1612亿美元,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5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地区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1 05个,新签合同额25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8.6%,同比增长19.1%。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61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44亿美元,分别占到同期业务总规模的43.2%和43%。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1-5月,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地区派出各

类劳务人员8万人,5月末在外人数31.2万人,占我国在外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1.2%。截至2015年5月底,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各类劳务280.3万人,占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6.4%。(摘自2015年7月7日新华网)

3.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

国侨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超过6000万人,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在中国各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华侨华人社团逾2.5万个,全球华文学校近2万所,数百万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海外华文学校教师达数十万。据统计,目前中国“千人计划”引进的近3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4%以上是华侨华人。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广大华侨华人在开拓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推动祖(籍)国慈善捐赠事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直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事业中。

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企业约1/3集中在东盟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2013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升级版的规划目标是,至2020年,双边贸易额力争实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力争实现1500亿美元。双方还将发展货币互换、建立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等自贸区合作。这些均可为华侨华人的投资创造许多商机;反过来,华侨华人的踊跃投资也必将促进未来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合作。(摘自2015年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链接五:名词解释

1.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 -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

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TPP是奥巴马政府实行的贸易政策的一项支柱,在制定规则方面美国同样希望掌握主导权。尽管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多边经济合作的框架,但从推进亚太地区贸易来说,美国市场无疑将发挥核心作用。对于美国来说,TPP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专家表示:“亚太国家经济关系的加深,有助于牵制中国。”

2.煤钢联营协定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政府提交了对欧洲影响深远的“舒曼计划”。舒曼指出:“煤钢生产的联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以改变这一地区长期生产武器使它自己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舒曼认为如果“把法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下”,便能解决德法矛盾。“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1951年4月18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7月25日在卢森堡正式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后,在推进成员国间煤钢经营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继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1957年3月25日,为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因素,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在国会大厦举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签字仪式。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欧洲共同体以“欧洲联盟”的新名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3.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借以消除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链接六:历史由来

“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与发展过程

(1)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而“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2)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表示中方愿与东盟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提出了全方位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举措: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人文上“心心相印”,地区机制上“开放包容”。此次演讲把“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到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之上。

(3)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对外工作“七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多个方面涉及“命运共同体”,包括: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4)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再度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包括四大支柱:一是政治上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安全上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四是文化上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5)提出“双边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强调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他指出,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中国自己。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

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

(6)提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讲话,强调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提出了由近及远、一分为三的“全球合作路线图”:核心层即“深化亚非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间层即“拓展南南合作”,扩大治国理政对话交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外围层即“推进南北合作”,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关内容

  • 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
  • 学员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十三五规划当中的开放问题.十三五规划当中对开放做了很大篇幅的介绍,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应该说对开放非常重视.我想对开放方面主要有这样一个核心的意思,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什么开放发展这么重要.十三五规划当中将开放发展跟创新.协调.绿色.共享 ...

  • 2017年秋尔雅形势与政策课后答案
  • 1 [单选题] 现任(2015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是(). A .安南 B .朴槿惠 C .潘文基 D .潘基文 我的答案:D 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我的答案:× 得分: 50.0分 1 ...

  • 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携梦前行主题演讲稿
  • 喜迎十九大演讲稿 --<不忘初心,携梦前行> 金秋将至,在这个祥瑞的季节里,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个欢快的日子里,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携梦前行>. 回顾历史,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华夏大地. ...

  • 高中纪念九一八演讲稿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却会历历在目,警示人们引以为戒. 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沉痛的一页.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大屠杀,从"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透过历史的尘封,一桩桩.一件件 ...

  • 形势与政策(2016版)作业答案
  • 1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 现任(2015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是(). ∙ ∙ ∙ ∙ A.安南 B.朴槿惠 C.潘文基 D.潘基文 答案:D 2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 ...

  • 国史通鉴[第一部](一)炎黄春秋讲稿阅读|文字版|百家讲坛手稿|
  • 国史通鉴[第一部](一)炎黄春秋 "国"是中国,国史是中华的历史.亨廷顿有一个观点,二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消失了.他提出影响今后人类命运与世界格局的是文化.他列出七大文明,一是中华文明,即儒教文明.二是日本文明,--七是拉美文明.这个观点一发表,当时引起轰动 ...

  • 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2017考试题库(全)
  • 文库的尔雅题有很多重复的,此文档为归纳汇总,. 此题库包含99%的形势与政策题目,正确率100%,考试必备!(请下载完成后再开始考试,多人亲测满分) 形势与政策2017 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 现任(2015 年)联合国的秘 ...

  • 超星尔雅网络课程 形势与政策(2016版)作业参考答案
  • 该份资料仅供参考,因题目为随机出现,个体之间可能会有差异,该资料题目尚不完整,欢迎完善该资料. 1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1 名师对话"四个全面" 1 现任(2015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是(). ∙ ∙ ∙ ∙ 答案:D A.安南 B.朴槿惠 C.潘文基 D. ...

  • 四讲四有党课讲稿:恪守为民情怀积极担当作为
  • 四讲四有党课讲稿:恪守为民情怀 积极担当作为 四讲四有党课讲稿:恪守为民情怀 积极担当作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出发,我们党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征程.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筚路蓝缕到行稳致远,靠的是一代代党员的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共同奋斗,&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