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门琐记

  箭括通天辟一门,

  去天尺五蹑云根。

  狼烽四起汹兵气,

  鸟道千寻凿石痕。

  曲径通幽新路辟,

  丸泥塞险旧关存。

  成安老将知兵者,

  隘口何无劲卒屯。

  这就是东天门。这首清光绪年间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所作的诗,将一个东天门可谓描绘得淋漓尽致,描绘得如入实境。

  东天门离河北省井陉县城不足10华里,因其位于乡下通往县城的捷径,儿时不知从中穿过了多少次,大概是熟视无睹的缘故吧,次次看到其,均未觉出其有何特殊之处。1990年,东天门所在的白王庄村欲投资开发搞旅游,我方对东天门的昨天、今天了解了一下。不了解,东天门也就是心中的那个东天门,一了解甚是惊讶,惊讶得自己真想打自己耳光,这大概就是生在山中不知山的印证吧。

  东天门实在是一个不得了的门,其古称“白皮关”,史称“白石城岭”、“白石岭”,唯东天门这个名字却是“土人呼之”,不过虽为土人呼之,曾任两江总督的清人陶澍、清道光进士董恂等文人雅士在其的旅行纪程、山水游记中也不得不随土人呼之。在我看来,称关称岭倒不如称门确切,低矮的关楼就建在一个宽不足十米的岭间山口间,远远望去其绝无关之雄,倒确像一扇门。

  大凡知井陉县者,大多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知的,深留心目中的恐怕就是“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了,其描述的是2000多年前的井陉之道,幸亏现还有一个没有随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变迁的东天门,要不人们定会去怀疑司马迁之笔。1990年冬,河北省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许锡良先生邀我同往东天门考察(我不过做其向导而已),他这次考察使我改变了对东天门的认识。1991年年底,他又发起召开了一次由数位国家级专家、学者参加的“东天门古驿研讨会”,更使世人对东天门的路刮目相看。

  依专家的论证,东天门的路最迟在公元前210年就己开通,以后或以大道或以间道相延至清后期,尽管其作为古燕晋之孔道,“西域之纳贡京师者,相属于道,而燕赵秦晋之客之东西行者,亦络绎不绝久矣”(《募修白石岭路引》),却始终未改变路之原汁。漫步于东天门,伏身摸一摸前朝车辙留下的那光滑的深达30厘米的石沟,耳边定会响起轮铁蹄甲与岭石相摩发出的如奔雷之声;抬头远望那相延而去的袤亘于山涯仄径之间的古道,心里顿会替古人的束马悬车担忧。这就是《史记》中所载的井陉之道,这就是当年秦始皇的�辕车“遂从井陉,抵九原”之道。

  关是战争的写真集,设关的目的就是防御,东天门也无疑难逃历朝历代的刀枪炮火。这里经历了多少次战火的洗礼,无从统计,但留存在这里的陈馀之墓、白面将军祠、庚子长墙等战争遗迹,使东天门不得不在我国的战争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从留下的遗迹看,这是两次均有可能改写中国历史的战事,一次是秦末赵国对汉由西入侵的防御战,一次是1900年清军对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防御战,前者一败涂地,后者以胜为败。

  赵国对汉由西入侵的防御战即著名的背水之战,也称韩信破赵之战、井陉之战,此战被史学家纳为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之一。其情境在《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中记述颇细,其字里行间虽未提及东天门,但据近150多年来文人、史家的争论,均认为史书中所载“赵已先据便地为壁”,“赵军望见而大笑”中的“壁”、“大笑”之地为东天门。此战何以使赵一败涂地,韩信释: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经他这么一说,原本是“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化做了韩信击赵,背水阵也就成了韩信背水阵了,张耳却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此战中能够知己知彼者莫过于张耳了,他了解赵之主帅成安君陈馀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就是司马迁作《史记》时也将二人放在一起写了篇《张耳陈馀列传》。据该传载:张耳、陈馀均为大梁人,“相与为刎颈交”,在事赵前,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可以说是共苦;事赵后,二人被赵王歇委以重任,却未能同甘,张耳因与其政见不同而弃赵投汉(事实说明张耳的确高明于陈馀)。如果在此战中,没有张耳的知己知彼,我想韩信也不会下此“反背水陈”军的赌注。这只是我的猜测,张耳有功也罢,没功也罢,井陉之战后,韩信即“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使其得了一个王的封号,也算未白白跟了韩信一场。

  陈馀可谓井陉之战中最大的悲剧人物了。从他数游赵苦陉(今河北无极县),并娶了苦陉的女人,似乎就已断定其与赵的不解之缘了。他好儒术,“儒者也”,假如他放下了“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正人君子的架子,少一点“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的书呆子气,听从了李左车的诈谋奇计,何至于被刎颈之交刎颈。不过他终是为赵而战死的,东天门人不以胜败论英雄,对他的以身殉赵还是颇有敬意的,不仅埋葬了他的衣冠,还修建了一座白面将军祠予以祭祀。这位书生将军的在天之灵也该有所安慰吧。

  1900年清军对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防御战,我觉得叫做保卫“天子”战更确切。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京城,“天子蒙尘,巡幸西陕”,东天门作为进入西陕的西路孔道,如放弃无疑直接威胁着天子的安全。大同镇刘光才――高阳先生所著《胭脂井》中,他认为守井陉者为毓贤、董福祥,不知其从何而获――奉旨率忠毅军并统领武功、晋威各营,驻扎于东天门一带,予以防御。自光绪二十六年10月至光绪二十七年1月,法军多次攻打未下,并死伤多人。光绪二十七年2月,和议达成意向,法却迟迟不退兵,以“刘光才一军扎驻井陉相逼,必须先退,彼国方肯撤军,否则德法合兵,即日进攻”狼吃羊似的理由威逼全权代表李鸿章,李不得不奏明天子,令刘光才退扎。失魂落魄的光绪帝听罢,更是找不着了魂魄,钦此:“先行退扎晋境”,“万一彼军来扑”,“千万不可还击”,“勿起衅端”“免致藉口”。然而,刘奉旨退入晋境“布置未定”,德法洋兵马步大队13000余人、大炮数十尊就攻来了,将其所统领的曾令法德联军头疼的各营打散。真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对此,深感窝囊的刘光才无奈地叹道:

  夫惟用兵之道,全在赏罚严明,号令严肃,随机应变,操纵自如,方足以励军心,而尚难必操胜算。况时至今日,敌国之欺凌俞甚,军家之锐气全消。徒使握兵符者,进退无据,战守皆非。蒿目时艰,杞忧曷极?”(刘光才《防堵晋东敌兵记》)

  刘光才之叹无疑也是世人之叹,偏偏身在行间的王南浦没有跟着众人叹,在当年冬月就写了一篇《晋东防军纪略》,指着刘光才的鼻子,骂了个狗血喷头,骂道:“假造日记,饰人耳目”,东天门之战“远近传颂,遂(虽)负盛名”,“刘公实非将才……”颇有点武穆蹈节风范的刘公当时看到此文,我想那心里的滋味决不是美滋滋的。

  今天,刘光才在东天门构筑的防御长墙像大清朝的覆灭一样一点点坍塌了,听说东天门的开发者们要在其遗迹上建筑坚固的长城,我刚听说时觉得这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后细想,觉得他们做得也对,这种耻辱的历史、蒙羞的遗迹丢弃也罢。

  补记

  刘光才•东天门•陈馀

  刘光才与陈馀是两个相距二千余年的人物,东天门却将二人紧紧联了起来。原本“白面将军,俗传赵关将也,淮阴侯下井陉战死焉”,何名“无从考订”(明嘉靖《重修白面将军祠记》),就是均入《清史稿》列传的魏裔介、申涵光在其所作的同名诗《白面将军祠》中所吟“身死井陉口,人传白面名”(魏裔介)、“姓氏泯无传,徒闻貌白晰”(申涵光),也未能确定白面将军为何许人。倒是刘光才组织防御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战斗中,直接守卫东天门――王南浦指着刘光才的鼻子骂“遂(虽)负盛名”的理由,就是刘“远在二十里外的大营”坐着,真正指挥东天门之战的并非他本人,却落了个“远近传颂”――的钦加总镇衔奏留两江补用协镇李永钦,对自己所指挥防御战的一次次胜利心存怀疑,其不认为胜利是自己的指挥得当,也不认为是将士的奋勇,而认为是神灵的保佑,于是在东天门的山间寻神,寻来寻去,发现一个无碑石示人的荒芜的坟包,认定此就是保佑胜利的神,于是找来工匠刻石相谢,并亲书“赵守将白面将军陈馀之墓”,于是姓氏泯无的白面将军有了姓氏。其何以考证出白面将军即陈馀,荒芜的坟包即陈馀之墓,不得而知,不过世间未发现他处有陈馀之墓,也无人能证此不是,还是由之吧。

  说到陈馀之墓,不得不赘言其之死。按《史记》载:“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水上”,此只能使世人知其被斩的大体方位,乾隆二十七年刻印的《正定府志•阙疑》的记述就很具体化了,也很有一点故事味了,述:

  �水“东流经钓盘山入沙河……相传陈馀兵败,问其地,曰‘钓盘’。馀大惊,曰‘鱼入钓盘,吾其亡矣。”

  真是人不灭我天灭我啊。此是否为实情,谁能说得清,也听之由之吧。不过也有人信,清时一个叫吴清的进士来到钓盘山,观山望水动了真情,吟道:“岚翠空�晓未干,井陉西指路漫漫,成安已去三千载,�水依然绕钓盘。”

  (责编/孙厚锋)

  箭括通天辟一门,

  去天尺五蹑云根。

  狼烽四起汹兵气,

  鸟道千寻凿石痕。

  曲径通幽新路辟,

  丸泥塞险旧关存。

  成安老将知兵者,

  隘口何无劲卒屯。

  这就是东天门。这首清光绪年间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所作的诗,将一个东天门可谓描绘得淋漓尽致,描绘得如入实境。

  东天门离河北省井陉县城不足10华里,因其位于乡下通往县城的捷径,儿时不知从中穿过了多少次,大概是熟视无睹的缘故吧,次次看到其,均未觉出其有何特殊之处。1990年,东天门所在的白王庄村欲投资开发搞旅游,我方对东天门的昨天、今天了解了一下。不了解,东天门也就是心中的那个东天门,一了解甚是惊讶,惊讶得自己真想打自己耳光,这大概就是生在山中不知山的印证吧。

  东天门实在是一个不得了的门,其古称“白皮关”,史称“白石城岭”、“白石岭”,唯东天门这个名字却是“土人呼之”,不过虽为土人呼之,曾任两江总督的清人陶澍、清道光进士董恂等文人雅士在其的旅行纪程、山水游记中也不得不随土人呼之。在我看来,称关称岭倒不如称门确切,低矮的关楼就建在一个宽不足十米的岭间山口间,远远望去其绝无关之雄,倒确像一扇门。

  大凡知井陉县者,大多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知的,深留心目中的恐怕就是“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了,其描述的是2000多年前的井陉之道,幸亏现还有一个没有随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变迁的东天门,要不人们定会去怀疑司马迁之笔。1990年冬,河北省集邮协会理事、学术委员许锡良先生邀我同往东天门考察(我不过做其向导而已),他这次考察使我改变了对东天门的认识。1991年年底,他又发起召开了一次由数位国家级专家、学者参加的“东天门古驿研讨会”,更使世人对东天门的路刮目相看。

  依专家的论证,东天门的路最迟在公元前210年就己开通,以后或以大道或以间道相延至清后期,尽管其作为古燕晋之孔道,“西域之纳贡京师者,相属于道,而燕赵秦晋之客之东西行者,亦络绎不绝久矣”(《募修白石岭路引》),却始终未改变路之原汁。漫步于东天门,伏身摸一摸前朝车辙留下的那光滑的深达30厘米的石沟,耳边定会响起轮铁蹄甲与岭石相摩发出的如奔雷之声;抬头远望那相延而去的袤亘于山涯仄径之间的古道,心里顿会替古人的束马悬车担忧。这就是《史记》中所载的井陉之道,这就是当年秦始皇的�辕车“遂从井陉,抵九原”之道。

  关是战争的写真集,设关的目的就是防御,东天门也无疑难逃历朝历代的刀枪炮火。这里经历了多少次战火的洗礼,无从统计,但留存在这里的陈馀之墓、白面将军祠、庚子长墙等战争遗迹,使东天门不得不在我国的战争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从留下的遗迹看,这是两次均有可能改写中国历史的战事,一次是秦末赵国对汉由西入侵的防御战,一次是1900年清军对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防御战,前者一败涂地,后者以胜为败。

  赵国对汉由西入侵的防御战即著名的背水之战,也称韩信破赵之战、井陉之战,此战被史学家纳为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之一。其情境在《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中记述颇细,其字里行间虽未提及东天门,但据近150多年来文人、史家的争论,均认为史书中所载“赵已先据便地为壁”,“赵军望见而大笑”中的“壁”、“大笑”之地为东天门。此战何以使赵一败涂地,韩信释: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经他这么一说,原本是“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化做了韩信击赵,背水阵也就成了韩信背水阵了,张耳却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此战中能够知己知彼者莫过于张耳了,他了解赵之主帅成安君陈馀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就是司马迁作《史记》时也将二人放在一起写了篇《张耳陈馀列传》。据该传载:张耳、陈馀均为大梁人,“相与为刎颈交”,在事赵前,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可以说是共苦;事赵后,二人被赵王歇委以重任,却未能同甘,张耳因与其政见不同而弃赵投汉(事实说明张耳的确高明于陈馀)。如果在此战中,没有张耳的知己知彼,我想韩信也不会下此“反背水陈”军的赌注。这只是我的猜测,张耳有功也罢,没功也罢,井陉之战后,韩信即“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使其得了一个王的封号,也算未白白跟了韩信一场。

  陈馀可谓井陉之战中最大的悲剧人物了。从他数游赵苦陉(今河北无极县),并娶了苦陉的女人,似乎就已断定其与赵的不解之缘了。他好儒术,“儒者也”,假如他放下了“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正人君子的架子,少一点“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的书呆子气,听从了李左车的诈谋奇计,何至于被刎颈之交刎颈。不过他终是为赵而战死的,东天门人不以胜败论英雄,对他的以身殉赵还是颇有敬意的,不仅埋葬了他的衣冠,还修建了一座白面将军祠予以祭祀。这位书生将军的在天之灵也该有所安慰吧。

  1900年清军对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防御战,我觉得叫做保卫“天子”战更确切。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京城,“天子蒙尘,巡幸西陕”,东天门作为进入西陕的西路孔道,如放弃无疑直接威胁着天子的安全。大同镇刘光才――高阳先生所著《胭脂井》中,他认为守井陉者为毓贤、董福祥,不知其从何而获――奉旨率忠毅军并统领武功、晋威各营,驻扎于东天门一带,予以防御。自光绪二十六年10月至光绪二十七年1月,法军多次攻打未下,并死伤多人。光绪二十七年2月,和议达成意向,法却迟迟不退兵,以“刘光才一军扎驻井陉相逼,必须先退,彼国方肯撤军,否则德法合兵,即日进攻”狼吃羊似的理由威逼全权代表李鸿章,李不得不奏明天子,令刘光才退扎。失魂落魄的光绪帝听罢,更是找不着了魂魄,钦此:“先行退扎晋境”,“万一彼军来扑”,“千万不可还击”,“勿起衅端”“免致藉口”。然而,刘奉旨退入晋境“布置未定”,德法洋兵马步大队13000余人、大炮数十尊就攻来了,将其所统领的曾令法德联军头疼的各营打散。真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对此,深感窝囊的刘光才无奈地叹道:

  夫惟用兵之道,全在赏罚严明,号令严肃,随机应变,操纵自如,方足以励军心,而尚难必操胜算。况时至今日,敌国之欺凌俞甚,军家之锐气全消。徒使握兵符者,进退无据,战守皆非。蒿目时艰,杞忧曷极?”(刘光才《防堵晋东敌兵记》)

  刘光才之叹无疑也是世人之叹,偏偏身在行间的王南浦没有跟着众人叹,在当年冬月就写了一篇《晋东防军纪略》,指着刘光才的鼻子,骂了个狗血喷头,骂道:“假造日记,饰人耳目”,东天门之战“远近传颂,遂(虽)负盛名”,“刘公实非将才……”颇有点武穆蹈节风范的刘公当时看到此文,我想那心里的滋味决不是美滋滋的。

  今天,刘光才在东天门构筑的防御长墙像大清朝的覆灭一样一点点坍塌了,听说东天门的开发者们要在其遗迹上建筑坚固的长城,我刚听说时觉得这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后细想,觉得他们做得也对,这种耻辱的历史、蒙羞的遗迹丢弃也罢。

  补记

  刘光才•东天门•陈馀

  刘光才与陈馀是两个相距二千余年的人物,东天门却将二人紧紧联了起来。原本“白面将军,俗传赵关将也,淮阴侯下井陉战死焉”,何名“无从考订”(明嘉靖《重修白面将军祠记》),就是均入《清史稿》列传的魏裔介、申涵光在其所作的同名诗《白面将军祠》中所吟“身死井陉口,人传白面名”(魏裔介)、“姓氏泯无传,徒闻貌白晰”(申涵光),也未能确定白面将军为何许人。倒是刘光才组织防御八国联军由东西进的战斗中,直接守卫东天门――王南浦指着刘光才的鼻子骂“遂(虽)负盛名”的理由,就是刘“远在二十里外的大营”坐着,真正指挥东天门之战的并非他本人,却落了个“远近传颂”――的钦加总镇衔奏留两江补用协镇李永钦,对自己所指挥防御战的一次次胜利心存怀疑,其不认为胜利是自己的指挥得当,也不认为是将士的奋勇,而认为是神灵的保佑,于是在东天门的山间寻神,寻来寻去,发现一个无碑石示人的荒芜的坟包,认定此就是保佑胜利的神,于是找来工匠刻石相谢,并亲书“赵守将白面将军陈馀之墓”,于是姓氏泯无的白面将军有了姓氏。其何以考证出白面将军即陈馀,荒芜的坟包即陈馀之墓,不得而知,不过世间未发现他处有陈馀之墓,也无人能证此不是,还是由之吧。

  说到陈馀之墓,不得不赘言其之死。按《史记》载:“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水上”,此只能使世人知其被斩的大体方位,乾隆二十七年刻印的《正定府志•阙疑》的记述就很具体化了,也很有一点故事味了,述:

  �水“东流经钓盘山入沙河……相传陈馀兵败,问其地,曰‘钓盘’。馀大惊,曰‘鱼入钓盘,吾其亡矣。”

  真是人不灭我天灭我啊。此是否为实情,谁能说得清,也听之由之吧。不过也有人信,清时一个叫吴清的进士来到钓盘山,观山望水动了真情,吟道:“岚翠空�晓未干,井陉西指路漫漫,成安已去三千载,�水依然绕钓盘。”

  (责编/孙厚锋)


相关内容

  • 晚清方濬颐_梦园琐记_的文体性质_刘峨
  • 刘峨,王军:晚清方濬颐<梦园琐记>的文体性质 晚清方濬颐<梦园琐记>的文体性质 刘 峨,王 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 [摘 要]晚清皖籍文人方濬颐的<梦园琐记>多记别人讲述或亲见亲历之事,其中奇闻异事.神鬼精怪.因果报应故事占据较大比重. ...

  • 刘力红按腹琐记
  • 刘力红:按腹琐记 刘力红简介:刘力红,1958年生,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quo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习题
  •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用来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人生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2.简析<骆 ...

  • 朝花夕拾名著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习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 鲁迅 于1926年所作的一本 散文 (体裁)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 阿长与〈山海经〉 >.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 ...

  • 朝花夕拾试题
  •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 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 ...

  • 朝花夕拾重点知识点和测试题
  •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 指 ...

  • [朝花夕拾]练习题带答案12页
  • <朝花夕拾>练习题 二. 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 .形象好看 B .活泼诙谐 C .能勾摄恶人魂魄 D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 ...

  • [朝花夕拾]选择填空
  • <朝花夕拾>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1. <朝花夕拾>是___ B ___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共10篇.A. 巴金 B.鲁迅 C.沈从文 D.郁达夫 2. <朝花夕拾>最初在__ C _杂志发表是总题目为"旧事重提". A.<新青年 ...

  •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11111doc
  •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