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幽竹图耿春元阅读附答案

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

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

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发现老屋漏水了。先是屋后墙湿了一块,接着屋中间滴水。放上一个面盆接住,就听见钟摆似的滴答滴答响。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滴水声烦得老伴整宿睡不着。老伴患神经衰弱症,到了这乡下后,那病本来好了的,这一滴水,又犯了。好在雨停了,天晴了。不过,再下大雨呢?

又是星期天,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来了。任子建就趁吃饭的工夫,跟孩子说起房子漏水的事儿。这事说完,女婿没说话,女儿没说话,儿媳也没说话,只有儿子嚼着一口饭含含混混地说,找个泥瓦匠修修就是了。任子建听了,心想说得轻巧,谁去找?哪天修?轻轻省省一句话,屋就不漏了?

好在下大雨的天气很快就过去了,一般雨水,只是后墙有块地方潮湿,并不滴水的。但是第二年雨季眨眼又到了,任子建生怕大雨来时屋再漏,就又趁着星期天大家一起吃饭时,把屋漏水的事儿说了一遍。其实,他自己想办,也不是办不到,不就是花钱买材料请工匠嘛。他是认为把儿女养大了,一辈子该干的都干了,这点事犯不着自己再操心劳力了。

这回不错,他把话说完,除了女婿沉默外,大家都应承着说,修吧修吧,赶快修修,省的老妈睡不着。女婿不说话,老头不见怪,女婿外人嘛。家里有事,儿子应该一马当先的,谁叫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呢。有儿子在,女婿自然不能抢前忙后的。果然,儿子的话,让老头很是喜欢。儿子说,老屋了,干脆大修,一次到位。等我老了,也像你跟妈一样,来这里养老,守住咱这老宅子。说这话时,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瞅了妹妹一眼,这可是老规矩,子承祖业呀。

妹妹便抿嘴一笑,什么呀,现在法律可规定了,子女各一半!

老妈在一旁笑起来,好哇,我们还没死,就争起祖业来了。

这个星期天大家过得很快活。过去了这一天,老两口便开始盼,盼儿子来修屋。星期一过去了,星期二过去了,直到星期六早晨,儿子没盼来,却盼来了大雨。屋自然还漏,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雨一直下到星期天早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山路又难行,看来儿女们是不会来了,老两口就望着漏屋发愁。

下午,雨才渐渐停下来。忽然听到汽车喇叭声,任子建出门一看,是女婿开着一辆罩着篷布的卡车来修房子了。女婿说,下雨天山路不好走,赶到这费了好几个小时呢。听天气预报,下星期还有大暴雨,现在抓紧修修,还来得及。说话间,从车上下来三四个穿雨衣的民工,屋里屋外瞅了一遍,就开始卸篷布下的修屋材料。女婿把袖子一挽,搬起几块红瓦,也加入了修屋的行列。一直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女婿才告诉任子建,这屋修好了,三两年没问题。

果然,没几天真下起了暴雨,一连下了三天两夜,那屋滴水不漏。老两口便感叹,还是女婿疼我们。

这一感叹不要紧,有一个星期天儿女们都到齐了的时候,任子建说,女婿修房有功,奖励一件东西。说着回房拿了一个红木漆盒,递到女婿手里。这下子,大家惊呆了,都知道漆盒里装的是郑板桥的《幽竹图》,已在任家传了三代了。女婿听说过,只是从没见识过,接到手里打开看时,也吃了一惊,忙还给岳父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要。一旁的女儿不客

气了,一把就将漆盒夺到了手里,看着丈夫说,咱爸给你的,我帮你收下了。咱也沾沾你的光,拿它去换个别墅什么的,到时就不跟哥哥争这老宅子了!

她这一说,哥的脸唰一下就红了。

这个时候,任子建和老伴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以前俩人没少交谈过,人老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再需要的就是儿女的一颗孝心了。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介绍退休夫妇的居住环境,其中着重突出了“竹”的存在,这与后文出现《板桥幽竹图》形成了很好的照应。

B、作者并未就主题刻意美化和丑化人物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反而显得更真实,小说也更显生活化。

C、雨声让患有神经衰弱的老伴无法睡眠,任子建决心修缮老屋,但一则精力不济,二则经济压力,所以只能指望晚辈。

D、文中女儿这一形象十分重要,她的言行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丈夫和兄长的形象,使小说具备了更强的可读性。

E、小说的结尾,夫妻俩“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表现出夫妻俩为稀世墨宝没有流入市场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当初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憨厚的女婿而感到心安。

⑵虽以《板桥幽竹图》为题,但此画直到小说最后才登场,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6分)

⑶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很突出,试用两例加以说明。(6分)

⑷你认为,儿子和女婿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8分) 试题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⑴答案:B项3分,D项2分,A项1分。(A“居住地的‘竹’与《板桥幽竹图》形成照应”文中无依据,C项内容错误,他指望晚辈是要看看晚辈的孝心,E项“欣慰”“心安”的对象内容错。)。

⑵答案:①照应标题

②使情节再生波澜

③让无价的《板桥幽竹图》归属女婿,赞美女婿对老人的孝心是无价的。

④在老人心中,儿女的孝心是无价的。

(任答三点,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⑶答案:①对儿子由期望到失望(1分),和对女婿由不抱希望到墨宝相酬(1分),表现了老人对子女孝心的渴望(1分)。(若只答对儿、婿的态度变化,酌情赋分)

②儿子的口惠而实不至(1分),与女婿的多做少说(1分),表现了对“孝”应有的行为。(若只答儿、婿形成对比,酌情赋分或不赋分)

⑷答案:一、儿子是主人公。

①父子关系,更适宜表现作者对“孝”这一传统美德的思考。

②儿子一心为自己盘算,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对此类“似孝非孝”行为的批判态度。

③儿子的言行在小说情节内容上占有最大的篇幅。

④老人由对儿子充满期望到逐渐失望的心理,为后文赠图予婿的情节作了合理铺垫。

二、女婿是主人公。

①非直接的血缘关系,却更体现出“孝”道之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②女婿的言辞不多,实际占有篇幅不大,但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女婿的行为更能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情怀,作者借此表达了赞美之意。 ④老人由不抱信心到心怀感激,进而赠图之举便显得顺理成章。

(可从情节、形象、主题方面入手,酌情判分)

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

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

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发现老屋漏水了。先是屋后墙湿了一块,接着屋中间滴水。放上一个面盆接住,就听见钟摆似的滴答滴答响。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滴水声烦得老伴整宿睡不着。老伴患神经衰弱症,到了这乡下后,那病本来好了的,这一滴水,又犯了。好在雨停了,天晴了。不过,再下大雨呢?

又是星期天,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来了。任子建就趁吃饭的工夫,跟孩子说起房子漏水的事儿。这事说完,女婿没说话,女儿没说话,儿媳也没说话,只有儿子嚼着一口饭含含混混地说,找个泥瓦匠修修就是了。任子建听了,心想说得轻巧,谁去找?哪天修?轻轻省省一句话,屋就不漏了?

好在下大雨的天气很快就过去了,一般雨水,只是后墙有块地方潮湿,并不滴水的。但是第二年雨季眨眼又到了,任子建生怕大雨来时屋再漏,就又趁着星期天大家一起吃饭时,把屋漏水的事儿说了一遍。其实,他自己想办,也不是办不到,不就是花钱买材料请工匠嘛。他是认为把儿女养大了,一辈子该干的都干了,这点事犯不着自己再操心劳力了。

这回不错,他把话说完,除了女婿沉默外,大家都应承着说,修吧修吧,赶快修修,省的老妈睡不着。女婿不说话,老头不见怪,女婿外人嘛。家里有事,儿子应该一马当先的,谁叫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呢。有儿子在,女婿自然不能抢前忙后的。果然,儿子的话,让老头很是喜欢。儿子说,老屋了,干脆大修,一次到位。等我老了,也像你跟妈一样,来这里养老,守住咱这老宅子。说这话时,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瞅了妹妹一眼,这可是老规矩,子承祖业呀。

妹妹便抿嘴一笑,什么呀,现在法律可规定了,子女各一半!

老妈在一旁笑起来,好哇,我们还没死,就争起祖业来了。

这个星期天大家过得很快活。过去了这一天,老两口便开始盼,盼儿子来修屋。星期一过去了,星期二过去了,直到星期六早晨,儿子没盼来,却盼来了大雨。屋自然还漏,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雨一直下到星期天早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山路又难行,看来儿女们是不会来了,老两口就望着漏屋发愁。

下午,雨才渐渐停下来。忽然听到汽车喇叭声,任子建出门一看,是女婿开着一辆罩着篷布的卡车来修房子了。女婿说,下雨天山路不好走,赶到这费了好几个小时呢。听天气预报,下星期还有大暴雨,现在抓紧修修,还来得及。说话间,从车上下来三四个穿雨衣的民工,屋里屋外瞅了一遍,就开始卸篷布下的修屋材料。女婿把袖子一挽,搬起几块红瓦,也加入了修屋的行列。一直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女婿才告诉任子建,这屋修好了,三两年没问题。

果然,没几天真下起了暴雨,一连下了三天两夜,那屋滴水不漏。老两口便感叹,还是女婿疼我们。

这一感叹不要紧,有一个星期天儿女们都到齐了的时候,任子建说,女婿修房有功,奖励一件东西。说着回房拿了一个红木漆盒,递到女婿手里。这下子,大家惊呆了,都知道漆盒里装的是郑板桥的《幽竹图》,已在任家传了三代了。女婿听说过,只是从没见识过,接到手里打开看时,也吃了一惊,忙还给岳父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要。一旁的女儿不客

气了,一把就将漆盒夺到了手里,看着丈夫说,咱爸给你的,我帮你收下了。咱也沾沾你的光,拿它去换个别墅什么的,到时就不跟哥哥争这老宅子了!

她这一说,哥的脸唰一下就红了。

这个时候,任子建和老伴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以前俩人没少交谈过,人老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再需要的就是儿女的一颗孝心了。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介绍退休夫妇的居住环境,其中着重突出了“竹”的存在,这与后文出现《板桥幽竹图》形成了很好的照应。

B、作者并未就主题刻意美化和丑化人物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反而显得更真实,小说也更显生活化。

C、雨声让患有神经衰弱的老伴无法睡眠,任子建决心修缮老屋,但一则精力不济,二则经济压力,所以只能指望晚辈。

D、文中女儿这一形象十分重要,她的言行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丈夫和兄长的形象,使小说具备了更强的可读性。

E、小说的结尾,夫妻俩“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表现出夫妻俩为稀世墨宝没有流入市场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当初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憨厚的女婿而感到心安。

⑵虽以《板桥幽竹图》为题,但此画直到小说最后才登场,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6分)

⑶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很突出,试用两例加以说明。(6分)

⑷你认为,儿子和女婿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8分) 试题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⑴答案:B项3分,D项2分,A项1分。(A“居住地的‘竹’与《板桥幽竹图》形成照应”文中无依据,C项内容错误,他指望晚辈是要看看晚辈的孝心,E项“欣慰”“心安”的对象内容错。)。

⑵答案:①照应标题

②使情节再生波澜

③让无价的《板桥幽竹图》归属女婿,赞美女婿对老人的孝心是无价的。

④在老人心中,儿女的孝心是无价的。

(任答三点,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⑶答案:①对儿子由期望到失望(1分),和对女婿由不抱希望到墨宝相酬(1分),表现了老人对子女孝心的渴望(1分)。(若只答对儿、婿的态度变化,酌情赋分)

②儿子的口惠而实不至(1分),与女婿的多做少说(1分),表现了对“孝”应有的行为。(若只答儿、婿形成对比,酌情赋分或不赋分)

⑷答案:一、儿子是主人公。

①父子关系,更适宜表现作者对“孝”这一传统美德的思考。

②儿子一心为自己盘算,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对此类“似孝非孝”行为的批判态度。

③儿子的言行在小说情节内容上占有最大的篇幅。

④老人由对儿子充满期望到逐渐失望的心理,为后文赠图予婿的情节作了合理铺垫。

二、女婿是主人公。

①非直接的血缘关系,却更体现出“孝”道之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②女婿的言辞不多,实际占有篇幅不大,但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女婿的行为更能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情怀,作者借此表达了赞美之意。 ④老人由不抱信心到心怀感激,进而赠图之举便显得顺理成章。

(可从情节、形象、主题方面入手,酌情判分)


相关内容

  • 郑板桥赶贼阅读答案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赶贼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 ...

  • 怎样做阅读题
  • <怎样做阅读题>课堂教学设计 会东镇中心校 王勇 一.教学设计思想及目标: 阅读是我们四年级同学要掌握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通过解答问 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是否能自己读懂一篇文章,以检验同学们的语文阅读能力.然而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做.本堂教学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做阅读时 ...

  • [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嫌怨.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首 ...

  • 课外阅读练习(六)参考答案
  • 课外阅读练习(六)参考答案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划去收.柔和.振动.坚. 2.淘汰-- 中国不会被历史埋没,也不可能埋没,总有一天,中国会震动全世界! 交口称赞--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有价值.如: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答:因为 ...

  •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试题B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上)中期检测试卷B 卷 语文(50分) 班级姓名考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古诗文识记(20分). 1. <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2. 在<爱莲说>中,与 ...

  • 闭门品芋挑灯阅读答案
  • 篇一:闭门品芋挑灯阅读答案 □朱秀坤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这是苏东坡赞美芋头的诗句.美吧?当然美,不美,能走进央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芋农夏俊台的推介下,让全国人民直看得垂涎欲滴,从此走进水乡兴化,无论春秋冬夏,总要点一道芋头羹. 这几年,家乡的 ...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及答案
  • 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 (一)(2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 蒲公英教育五年级作文班学案 第 1 页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升学考试综合试卷及答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升学试卷 六年级 班 姓名: 成绩: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duàn liàn biān pào fěi cuì hūn àn ( ) ( ) ( ) ( ) jǖ liú rónɡ yù kǒnɡ bù dàn shēnɡ ( ) ( ) ( ) ( ) 二.下面的词语书写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