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今日立秋15时40分

丁酉年 【鸡年】农历闰六月十六

一年又到立秋时。

《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

据载,宋时,立秋日,宫中要移盆桐入殿,届时,太史官高奏:“秋来了”,桐叶或落一二,寓报秋时。

立秋之秋,别有意义。《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人有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对于国人,心上有秋即为“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岂楚逐臣,惨枪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各种忧患与愁予。

杜甫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皮日休诗: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罗隐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酷。

范成大《田园杂兴》句: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这些诗句,稍有悲怀,这是文人心情。而稼穑者,则喜迎收秋之时。

对于秋,国人有诸多民谚:

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南风紧,秋后必连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三场雨,稚稻变成米。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吾乡在塞下,有农俗云:

立秋后,禾有骨。立秋十天懒过河。

“多事之秋”,“秋后算账”,秋的内涵极为丰富的。立秋后,有诸般之事,可做,当做,能做。

《周礼》是中国最早关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的著作,书中把掌管刑罚的司寇称为“秋官”。

《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古代,惯为“春耕秋战”,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直到民国,大军阀孙传芳还有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立秋之后,节气处暑,夏天才真正结束。

然而,人生短短几个秋,正当作为。无论是“逢秋悲寂寥”,还是“秋日胜春朝”,都应或如农人,“兴是清秋发”,或如军人,“沙场秋点兵”。

秋收,冬藏,之后,又是一个春天。

作者介绍:刘大石,刘文杰,别属樗堂,西园,大石草堂。河北迁安人,问业艺术家古泥、汪为新先生,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中国书房》丛书主编。出版《当代青年书画名家精品·刘文杰》、《如逢花开·刘文杰写意花鸟精品集》、《步屧寻幽·刘文杰中国画作品集》、散文集《西园闲草》、诗集《西园吟草》。

大石绘画作品

今日立秋15时40分

丁酉年 【鸡年】农历闰六月十六

一年又到立秋时。

《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

据载,宋时,立秋日,宫中要移盆桐入殿,届时,太史官高奏:“秋来了”,桐叶或落一二,寓报秋时。

立秋之秋,别有意义。《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人有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对于国人,心上有秋即为“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岂楚逐臣,惨枪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各种忧患与愁予。

杜甫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皮日休诗: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罗隐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酷。

范成大《田园杂兴》句: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这些诗句,稍有悲怀,这是文人心情。而稼穑者,则喜迎收秋之时。

对于秋,国人有诸多民谚:

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南风紧,秋后必连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三场雨,稚稻变成米。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吾乡在塞下,有农俗云:

立秋后,禾有骨。立秋十天懒过河。

“多事之秋”,“秋后算账”,秋的内涵极为丰富的。立秋后,有诸般之事,可做,当做,能做。

《周礼》是中国最早关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的著作,书中把掌管刑罚的司寇称为“秋官”。

《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古代,惯为“春耕秋战”,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直到民国,大军阀孙传芳还有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立秋之后,节气处暑,夏天才真正结束。

然而,人生短短几个秋,正当作为。无论是“逢秋悲寂寥”,还是“秋日胜春朝”,都应或如农人,“兴是清秋发”,或如军人,“沙场秋点兵”。

秋收,冬藏,之后,又是一个春天。

作者介绍:刘大石,刘文杰,别属樗堂,西园,大石草堂。河北迁安人,问业艺术家古泥、汪为新先生,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中国书房》丛书主编。出版《当代青年书画名家精品·刘文杰》、《如逢花开·刘文杰写意花鸟精品集》、《步屧寻幽·刘文杰中国画作品集》、散文集《西园闲草》、诗集《西园吟草》。

大石绘画作品


相关内容

  • 语文课堂怎能"引而不发"?
  • 语文课堂教学怎能"引"而"不发"?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吴艳 近日在网上看了一则教学视频,是关于<故都的秋>的教学观摩课.整个教学设计丝丝入扣,环环相接,对文本的分析和挖掘也非常到位.不过,笔者在为上课老师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折服的同时,也对其中的 ...

  • 关于秋天的成语
  • 关于秋天的成语 关于秋天的成语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 ...

  • 秋天的心林清玄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

  •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吴 寻 刚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 ...

  • 秋天成语大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回复"签名",送你诗词君设计的专属签名哦 - 秋天,追逐一抹金黄,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 这一季,秋,清浅,安静.清了纸笺上的墨印,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的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叶落,流年转换. 如果有机会,我愿收藏所有跟秋有关的成语. [暗送秋波]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 ...

  • 梧桐落叶先知秋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9月26日第八版 作者:李丹 早在西汉的古籍<淮南子>上,就有"见一叶而知岁之将暮"的记载.后来,唐诗中也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诗句.植物的季节性较强,其中有些还能唤起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注意.因此,在各种 ...

  • 诗词名句--哲理篇
  •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试>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山僧不解数甲子, ...

  • 年龄的别称
  • 年龄的别称 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有着绚丽多彩的语言之花,年龄的别称是其中一奇葩,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精品.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口在进行自身再生 ...

  •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你知道多少?
  •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你知道多少? 作者:冯玄一 原文: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出处: <论语•为政> 背后的故事: 马季说过一段相声,叫<数字与生活>,讲的是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