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实录

《风筝》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讲风筝这一课。(板书)作者鲁迅,当我写下“风筝”这两个字时,看到很多同学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是啊,风筝承载着我们儿时太多的欢乐和笑声,甚至每个同学随口都能讲出一两个有关风筝的趣事。但在1925年的冬季,鲁迅先生看到空中的风筝,心头涌起的却是悲哀。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画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听读课文,划句子)

师:哪位同学找到了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第一处是在第一段“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第二处在第12自然段:“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师:你能读出悲哀之情吗?

生:(读)

师: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将语速放慢,就便于抒发感情了。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哀之情?

生:在第五段中“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师:请再读一遍,读出悲哀之情。

生:(读)

师:这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将“很重很重”和“堕”加重了语气,读出了悲哀的感情。还有哪位同学找到了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1:第11段文字“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生2:第6段文字“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师:这两位同学都读出了悲哀之情。我们在朗读时,可以通过放慢语速,读出轻重音来读出作者的悲哀情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声将文中表达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朗读一遍,请注意加点的词语。

生:(读)

师:文章以悲哀为情感主线,贯穿了全文。(板书:悲哀)在文中,作者记叙了哪些悲哀的事情?

生:记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作者把小兄弟的风筝踏破了,第二件事情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想请小兄弟宽恕,但小兄弟已经不记得了。

师:作者为什么把小兄弟的风筝踏破了?

生:弟弟喜欢风筝而哥哥不喜欢风筝。

师:(板书)哥哥不喜欢风筝,书上哪个词语准确的表达了这种情感?

生:(齐声)嫌恶。

师:弟弟喜爱风筝,哥哥嫌恶风筝,请同学们自读3、4段文字,哪些语句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那些语句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恶。

生1:他那时大概*******他高兴的跳跃。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一段文字,能说说为什么这段话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吗? 生:弟弟能一直盯着风筝看,能看到小半日,可见他很喜欢。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一个关键词语“小半日”,小半日是多长时间?

生:(七嘴八舌)

师:至少应该是好几个小时。弟弟是一种什么样的姿势看风筝长达好几个小时? 生:是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师:“张着小嘴,呆看,出神”,这些词语表明了弟弟什么样的心情?

生:非常喜欢风筝。

师:这个同学用了“非常”这个词语。弟弟喜欢到什么样的程度?

生:喜欢到“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跳跃”。用“惊呼”和“跳跃”来反衬弟弟的心情随着风筝的变化而变化。

师:还有没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生:在第4段文字中“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从“堆积杂物”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小屋一定是又脏又乱,弟弟为了不让哥哥发现自己做风筝,宁可跑到又脏又乱的小屋里做,可见对风筝是很喜欢的。

师:(小结)为了做风筝,他可以跑到少有人去的堆杂物的小屋,为了做风筝,他可以跑到后院拾枯枝,为了做风筝,他甚至可以冒着被兄长责斥的危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弟弟对风筝的喜爱,并不是一般程度的喜爱,达到了一种挚爱。在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眼中,风筝是有生命的,他会为它惊呼,为它跳跃,小小的风筝是他快乐的源泉。

师:哪些语句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弃之情。

生:(3段)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4段)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师:这位同学找的很好,我们不仅要找到句子,更要学会抓关键词语的词语来体味句子的含义。

生: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掷”和“踏”表现了哥哥的嫌恶之情。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两个动词,还有没有其他的动词?

生:伸手抓断,“伸”和“抓”这两个动词也能表达哥哥对风筝的嫌恶之情。

师:除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动词之外,还有哪些语句?

生:“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傲然”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厌恶。 师:“傲然”是什么意思?

生:骄傲的样子?

师:哥哥为什么要骄傲?

生:为破获了弟弟的秘密,破坏了弟弟的风筝而骄傲。

师:文中除了傲然这个形容词之外,还有哪些形容词也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恶? 生:“满足”,“愤怒”,“完全”。

师:和兄的“傲然”,“满足”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弟弟的神情,能找到这些词语吗? 生:“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绝望”。

师:当我傲然的走出小屋时,弟弟绝望的站在那里。后来他怎么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我想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当哥哥给离开后,弟弟会怎样?请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从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展开想象。

生1:我是从心理角度来描写的。我的风筝,我的风筝,哥哥,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知道多少次对别人的风筝期盼流连吗?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才积累起这些零碎的材料吗?你知道我曾多少次期盼它在空中翱翔吗?或许我永远不会有为放飞风筝而喝彩的机会了。

生2:我是从动作上来描写的。弟弟无奈的留着眼泪,一句话也不说。默默的蹲在地上,拾起了哥哥踏扁了的蝴蝶风筝。无力的靠在了墙边,茫然的看着空中。

生3:委屈的拾起地上的风筝,望着天空放飞的风筝无可奈何。

师:(小结)这就是被鲁迅称为“精神虐杀”的一幕,作者准确的运用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同时我们在欣赏这些语句时,也可以抓住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和形容词,,揣摩它们的内容,体悟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师:有一天,当我偶尔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句话时,字字如重锤般,敲开了作者的记忆大门,二十年来都不曾记起的事情在眼前展开,作者的心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读一篇经典的文字作品,往往离不开批注,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同学们自读7~11段,从哪些语言你还能读出“悲哀”,在课文旁边批注上你感到“悲哀”的原因。

生1:在第7段文字中“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从这句话当中我读出了悲哀,时过境迁,弟弟已经长大,再也不是那个十来岁的小孩,他已失去了儿时的天真、烂漫。风筝早已不是他所有的快乐。这句话写出了哥哥想改错,但再也没有机会和弟弟一起放风筝了,因为他们都老了。知道错却无法弥补错误,这的确让人感到悲哀。

师:这位同学从谈感悟的角度给这句话做了批注,说的很好。针对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同学从另外的角度作出批注?

生2:我是从赏析语言的角度作批注的,文章中的“送”,“赞成”,“劝”,“一同放”,“嚷着”,“跑着”,“笑着”, 句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极力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希望能让弟弟再次从风筝那里得到快乐。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能让你读出悲哀吗?

生3:“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从“惊异”,“笑”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弟弟什么也不记得了。他已经全然忘却了,对待兄长的”虐杀“毫无怨恨,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还谈及什么原谅你不原谅,哥哥心中受了那么多年的自责,而弟弟却不记得了,为哥哥感到悲哀。

师:弟弟为什么不记得这件事情了?

生:弟弟认为哥哥是对的,哥哥管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有权利这样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弟弟只能服从而不能反抗。

师:大家认为哥哥做的对吗?

生:(齐声)不对。

师:为什么当哥哥亲手破坏了弟弟挚爱的风筝,给弟弟的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创伤,而弟弟却认为弟弟是对的?

生:这时因为当时长幼之间的不平等的封建制度和不合理的伦理道德,让弟弟形成的思想是弟弟不能和哥哥相抗衡。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所遗留下来的封建礼教制度,在此环境生存的人们,即使身受管制,身受压迫,甚至是“精神上的虐杀”,但却麻木不知痛,这种身受虐杀而不知痛的麻木,是最让作者感到悲哀的。这种封建礼教不仅毒害了哥哥这一代人,使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弟弟,更毒害了弟弟这一代人,让他们身受虐杀而不知。

师:请同学们通看全文,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而悲哀?

生:(讨论)

生1:作者为亲手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而悲哀。

生2:作者为弟弟身受虐杀而不知的麻木而悲哀。

生3:作者为自己无法弥补过错而悲哀。

生4:作者为封建礼教残杀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而悲哀。

师:(小结)作者为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而悲哀,作者为自己无法弥补过错而悲哀,作者为弟弟在幼小时身受自己的虐杀而悲哀,作者更为弟弟身受虐杀而不自知的麻木而悲

哀,作者更为整个封建礼教对人精神的扼杀而悲哀。

师:一篇短短的文章,一件小小的风筝事件,在作者笔下却有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由自身的反省、愧疚到对整个封建礼教的批判,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能写出这样深邃作品的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的作品和译作近1000万字,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各地流传,被誉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的思想与民族相联,用文字演奏出了历史的最强音。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我们的“民族魂”。

师:现在正值阳春三月,空中时时的漂浮着风筝,当我们看到这些风筝时,不要忘记这伟大的思想家给我们留下的这只带着悲哀之情的风筝。

《风筝》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讲风筝这一课。(板书)作者鲁迅,当我写下“风筝”这两个字时,看到很多同学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是啊,风筝承载着我们儿时太多的欢乐和笑声,甚至每个同学随口都能讲出一两个有关风筝的趣事。但在1925年的冬季,鲁迅先生看到空中的风筝,心头涌起的却是悲哀。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画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听读课文,划句子)

师:哪位同学找到了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第一处是在第一段“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第二处在第12自然段:“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师:你能读出悲哀之情吗?

生:(读)

师: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将语速放慢,就便于抒发感情了。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哀之情?

生:在第五段中“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师:请再读一遍,读出悲哀之情。

生:(读)

师:这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将“很重很重”和“堕”加重了语气,读出了悲哀的感情。还有哪位同学找到了直接抒发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

生1:第11段文字“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生2:第6段文字“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师:这两位同学都读出了悲哀之情。我们在朗读时,可以通过放慢语速,读出轻重音来读出作者的悲哀情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声将文中表达作者悲哀之情的句子朗读一遍,请注意加点的词语。

生:(读)

师:文章以悲哀为情感主线,贯穿了全文。(板书:悲哀)在文中,作者记叙了哪些悲哀的事情?

生:记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作者把小兄弟的风筝踏破了,第二件事情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想请小兄弟宽恕,但小兄弟已经不记得了。

师:作者为什么把小兄弟的风筝踏破了?

生:弟弟喜欢风筝而哥哥不喜欢风筝。

师:(板书)哥哥不喜欢风筝,书上哪个词语准确的表达了这种情感?

生:(齐声)嫌恶。

师:弟弟喜爱风筝,哥哥嫌恶风筝,请同学们自读3、4段文字,哪些语句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那些语句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恶。

生1:他那时大概*******他高兴的跳跃。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一段文字,能说说为什么这段话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吗? 生:弟弟能一直盯着风筝看,能看到小半日,可见他很喜欢。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一个关键词语“小半日”,小半日是多长时间?

生:(七嘴八舌)

师:至少应该是好几个小时。弟弟是一种什么样的姿势看风筝长达好几个小时? 生:是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师:“张着小嘴,呆看,出神”,这些词语表明了弟弟什么样的心情?

生:非常喜欢风筝。

师:这个同学用了“非常”这个词语。弟弟喜欢到什么样的程度?

生:喜欢到“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跳跃”。用“惊呼”和“跳跃”来反衬弟弟的心情随着风筝的变化而变化。

师:还有没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生:在第4段文字中“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从“堆积杂物”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小屋一定是又脏又乱,弟弟为了不让哥哥发现自己做风筝,宁可跑到又脏又乱的小屋里做,可见对风筝是很喜欢的。

师:(小结)为了做风筝,他可以跑到少有人去的堆杂物的小屋,为了做风筝,他可以跑到后院拾枯枝,为了做风筝,他甚至可以冒着被兄长责斥的危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弟弟对风筝的喜爱,并不是一般程度的喜爱,达到了一种挚爱。在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眼中,风筝是有生命的,他会为它惊呼,为它跳跃,小小的风筝是他快乐的源泉。

师:哪些语句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弃之情。

生:(3段)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4段)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师:这位同学找的很好,我们不仅要找到句子,更要学会抓关键词语的词语来体味句子的含义。

生: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掷”和“踏”表现了哥哥的嫌恶之情。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两个动词,还有没有其他的动词?

生:伸手抓断,“伸”和“抓”这两个动词也能表达哥哥对风筝的嫌恶之情。

师:除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动词之外,还有哪些语句?

生:“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傲然”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厌恶。 师:“傲然”是什么意思?

生:骄傲的样子?

师:哥哥为什么要骄傲?

生:为破获了弟弟的秘密,破坏了弟弟的风筝而骄傲。

师:文中除了傲然这个形容词之外,还有哪些形容词也表达了哥哥对风筝的嫌恶? 生:“满足”,“愤怒”,“完全”。

师:和兄的“傲然”,“满足”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弟弟的神情,能找到这些词语吗? 生:“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绝望”。

师:当我傲然的走出小屋时,弟弟绝望的站在那里。后来他怎么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我想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当哥哥给离开后,弟弟会怎样?请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从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展开想象。

生1:我是从心理角度来描写的。我的风筝,我的风筝,哥哥,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知道多少次对别人的风筝期盼流连吗?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才积累起这些零碎的材料吗?你知道我曾多少次期盼它在空中翱翔吗?或许我永远不会有为放飞风筝而喝彩的机会了。

生2:我是从动作上来描写的。弟弟无奈的留着眼泪,一句话也不说。默默的蹲在地上,拾起了哥哥踏扁了的蝴蝶风筝。无力的靠在了墙边,茫然的看着空中。

生3:委屈的拾起地上的风筝,望着天空放飞的风筝无可奈何。

师:(小结)这就是被鲁迅称为“精神虐杀”的一幕,作者准确的运用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同时我们在欣赏这些语句时,也可以抓住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和形容词,,揣摩它们的内容,体悟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师:有一天,当我偶尔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句话时,字字如重锤般,敲开了作者的记忆大门,二十年来都不曾记起的事情在眼前展开,作者的心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读一篇经典的文字作品,往往离不开批注,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同学们自读7~11段,从哪些语言你还能读出“悲哀”,在课文旁边批注上你感到“悲哀”的原因。

生1:在第7段文字中“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从这句话当中我读出了悲哀,时过境迁,弟弟已经长大,再也不是那个十来岁的小孩,他已失去了儿时的天真、烂漫。风筝早已不是他所有的快乐。这句话写出了哥哥想改错,但再也没有机会和弟弟一起放风筝了,因为他们都老了。知道错却无法弥补错误,这的确让人感到悲哀。

师:这位同学从谈感悟的角度给这句话做了批注,说的很好。针对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同学从另外的角度作出批注?

生2:我是从赏析语言的角度作批注的,文章中的“送”,“赞成”,“劝”,“一同放”,“嚷着”,“跑着”,“笑着”, 句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极力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希望能让弟弟再次从风筝那里得到快乐。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能让你读出悲哀吗?

生3:“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从“惊异”,“笑”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弟弟什么也不记得了。他已经全然忘却了,对待兄长的”虐杀“毫无怨恨,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还谈及什么原谅你不原谅,哥哥心中受了那么多年的自责,而弟弟却不记得了,为哥哥感到悲哀。

师:弟弟为什么不记得这件事情了?

生:弟弟认为哥哥是对的,哥哥管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有权利这样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弟弟只能服从而不能反抗。

师:大家认为哥哥做的对吗?

生:(齐声)不对。

师:为什么当哥哥亲手破坏了弟弟挚爱的风筝,给弟弟的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创伤,而弟弟却认为弟弟是对的?

生:这时因为当时长幼之间的不平等的封建制度和不合理的伦理道德,让弟弟形成的思想是弟弟不能和哥哥相抗衡。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所遗留下来的封建礼教制度,在此环境生存的人们,即使身受管制,身受压迫,甚至是“精神上的虐杀”,但却麻木不知痛,这种身受虐杀而不知痛的麻木,是最让作者感到悲哀的。这种封建礼教不仅毒害了哥哥这一代人,使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弟弟,更毒害了弟弟这一代人,让他们身受虐杀而不知。

师:请同学们通看全文,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而悲哀?

生:(讨论)

生1:作者为亲手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而悲哀。

生2:作者为弟弟身受虐杀而不知的麻木而悲哀。

生3:作者为自己无法弥补过错而悲哀。

生4:作者为封建礼教残杀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而悲哀。

师:(小结)作者为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而悲哀,作者为自己无法弥补过错而悲哀,作者为弟弟在幼小时身受自己的虐杀而悲哀,作者更为弟弟身受虐杀而不自知的麻木而悲

哀,作者更为整个封建礼教对人精神的扼杀而悲哀。

师:一篇短短的文章,一件小小的风筝事件,在作者笔下却有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由自身的反省、愧疚到对整个封建礼教的批判,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能写出这样深邃作品的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的作品和译作近1000万字,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各地流传,被誉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的思想与民族相联,用文字演奏出了历史的最强音。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我们的“民族魂”。

师:现在正值阳春三月,空中时时的漂浮着风筝,当我们看到这些风筝时,不要忘记这伟大的思想家给我们留下的这只带着悲哀之情的风筝。


相关内容

  •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
  •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 人教版第三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使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 ...

  • [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实录
  • <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实录 石狮二中 朱文泽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条件和方法,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或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情境问题的训练,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 ...

  •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 ...

  •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风筝-2014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 xiaoxue.xuekeedu.com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0风筝2014人教版新课标 教学实录: 一.教师简单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0课.咱们一起很好听地把课题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师:第10课,预备,起. 生:第10课,风筝. 二.训练学生朗读1.2.3,获取课文 ...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20 纸船和风筝 潍坊外国语学校 朱晓琳 师:Now class begins! 生:Stand up! 师:Good afternoon,everyone! 生:Good afternoon,teacher! 师:Sit down,please!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图片,请欣赏,看,图上 ...

  • 高中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教学实录
  •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

  • 风娃娃教学实录
  • 师:小朋友,课前孙老师教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咱们一起来唱唱歌.跳跳舞,好吗? 生:好.(非常高兴) 师:请咱们班的男同学当小熊,女同学当洋娃娃,面对面,手牵手,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生一同活动) 师:洋娃娃和小熊们,你们觉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咱们的 ...

  • 特级教师[风筝]课堂教学实录
  • 特级教师王文丽:<风筝>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做<风筝>.(板书课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先来读读这样两首古诗:(出示文字) 生:(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里面没有写 ...

  • 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
  • <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 课题:<巨人的花园>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以及理解文中有特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愿意和同学们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